昆德拉小说《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_出自生活在别处的经典句子

合集下载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有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些人毕生的追求,就像米兰昆德拉的那本《》,永远不会让自己慢下来。

,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超凡脱俗,而是无法拒绝的内心满足。

曾经有段时间听广播听得很入迷(如今也是),就只因为喜欢那一句"你慢不下来".越来越多的夜晚,都不是自由入眠,开始渐渐的在电波中睡去。

夜晚里在空气中散播开来的温暖歌声能让很多人找到心里归宿,在宁息了白日的喧嚣和浮躁之后,沉淀下来的才是超然物外的心境。

那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态度,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生活,仅仅就是和身边的人一样,整天奔波于学业,工作,婚姻,事业。

很多人告诉自己,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又总是被牵绊于生活琐事,父母的期许,来自于成功朋友的压力。

很久就开始脱离了蓝天白云,在下班或放学的公交车上昏昏睡去,即使窗外有再美的晚霞和夕阳,也只是匆忙的看上几眼便也不再理会。

有时候我向往阿尔泰的深山,向往可可西里的荒原,但终究只能徘徊于脚下的一亩方田,无法迈出那一步。

火车上的旅途是令人神往的,但更多的朋友对我的看法都只是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接连好几天在火车上的生活除了寂寞还是寂寞。

除了吃泡面他们无事可干,吃完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呼呼大睡,窗外掠过的鸟儿无法吸引他们的目光,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他们仅仅是一个观客。

文字从来仅限于他们的课本和使用说明书,而不是处于生活之中。

有时间想想,当初和农民工一起挤火车的时候,那些小资情调的事情也都消失不见,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散发着各种不同的气味,有香水,也有几天没洗过脚的臭汗味,但请不要捂住鼻子,因为那都是生活的气息。

自己总是喜欢火车上躺着,如果有人发起讨论和谈话,我想我将会第一时间加入。

人群都沉默时,就会选择默默地望着窗外,看着不属于自己的一片美景和一片天空。

人生于是就在火车的轨道声中度过,不急切也不缓慢。

黄欢的一个片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使他不能放松"各位旅客请注意,有乘务员拾获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本米兰昆德拉的《》,和一封情书。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100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100

米兰昆德拉的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的经典语录包括:
1.生活在别处。

2.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

3.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
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4.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5.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

7.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8.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

9.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10.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

11.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

12.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13.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
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这些语录涵盖了昆德拉对生活、爱情、死亡、人性等多个方面的见解和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启示价值。

【深夜读书】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深夜读书】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深夜读书】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来自侧写师李昂00:0009:46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怀上诗人的?当他的母亲思考着这一向题时,似乎只有三种可能性值得认真考虑:不是某个晚上在公园的长凳上,就是某个下午在诗人父亲一个同事的房间里,或是某个清晨在布拉格附近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乡间。

诗人的父亲对自己提出同样的问题时,他得出结论,怀上诗人是在他朋友的房间里,那一天特别倒霉。

诗人的母亲不愿意去那里,为此他们吵了两架,后来又重归于好,当他们终于开始作爱时,隔壁房间有人大声地开门,诗人的母亲受了惊,他们停止了拥抱,慌忙仓促地结束了性交。

他把怀上诗人归罪于这一瞬时的慌乱失措。

但是诗人的母亲却否认受孕可能是在借来的房间里(那是一个典型的单身汉的邋遢地方,她厌恶那张乱糟糟的床和皱巴巴的睡衣裤),玛曼也否决了第二种选择:受孕发生在公园的长凳上,她当时很不情愿在那里做爱,一想到这样的长凳是妓女和行人常去的地方,她就感到恶心。

因此她肯定怀孕只能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早晨,在绿色溪谷的背景上生动地衬出轮廓的一块巨石后面,布拉格的市民星期日常喜欢到这儿的溪谷郊游。

从多种理由看,这样的环境最适宜怀上诗人:在正午阳光的普照下,这儿是光明的白昼,而不是漆黑的夜晚;周围是广阔的自然,使人联想到翅膀和自由的飞翔;尽管离城郊的住宅不远,这儿的景致却有着浪漫的情调,到处都是裂罅、岩石和起伏不平的地面。

当时这地点似乎生动地象征着她的经历。

说到底,她对诗人父亲强烈的爱不正是对父母那种平淡无奇、按部就班的生活的浪漫的反抗吗?这块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风景区与她——一个富商的女儿——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工程师的巨大勇气之间,难道没有一种内在的相似之处吗?诗人的母亲一直陶醉在强烈的爱中,没有什么能改变这点,既使在那个美妙的下午,在那些圆石间的事仅仅几周后产生的失望也没有改变这点。

【读后感】读《生活在别处》有感_37294

【读后感】读《生活在别处》有感_37294

读《生活在别处》有感“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

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这是本书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名言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

这句话揭示了负担是人踏实生活着的重要动力,并非阻力,有一定的负担,才有往前的动力,不会活得飘飘然,像在云端般无所挂牵。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作者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把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都融在画中。

作者在描写手法上独具个性,尤其是运用一个梦境套着一个梦境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使我们再次领略了现代派小说的精髓。

就本书的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

生活在别处,是一句很经典的话。

现实的生活,是真实的?还是别处的生活是真实的?这经常会在现实和理想,现实和梦境中让人迷惑。

即或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现实生活和真实感情生活中徘徊,生活在别处不仅仅是通过主人公去体现,更贯穿在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

诗人的父亲,是个穷工程师,在故事中出现得很少,他结婚后就住进了妻子家里的别墅,他其实不爱他妻子,他拒绝她的世界,也不喜欢诗人的出生。

他的真实生活在别处,在一个犹太女人那里,他因为她最后死去。

诗人的母亲,一个富裕家庭的优雅女人,她其实已经意识到丈夫是不爱她的,因此,她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雕像上,寄托在孩子身上,寄托在画家身上。

在得知丈夫死去的时候,她其实是有些罪恶感的,因此她强迫自己离开了画家,但她得知丈夫十几年一直爱一个犹太女人的时候,她很想找个人寄托,但是画家已经移情别恋,因此,她只能将所有的爱寄托在儿子身上,这就发展成一种占有的病态。

诗人的女朋友红头发,是个农民出生的比他们低阶层的女人。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

风雅·颂生活在别处19世纪末象征派诗人兰波年轻时写过一句诗句:La vie est d’ ailleurs!有人把这句话翻译成生活在他方,米兰·昆德拉用这句诗作为书名,写了一本小说。

ailleurs直接翻译是别的、其他的意思;生活可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生活还有其他的的可能。

其实这句话包含了很多意义,在我看来,可以是字面上的背井离乡,在别处生活。

也可以说是在旅途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再更形而上一点的去思考他,不妨理解为,在我们出生时,外貌,性别,民族,国籍等的外在条件都已注定了,而唯有灵魂,他是不定的,他可以变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因此,我们常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守在灵堂边,一直想着小时候的村庄,种着竹子、杏树、扁豆。

篱笆通往各个大队,各个庄子,羊肠小路在下过雨后满是泥泞。

很多人试图留着历史,保留视觉和听觉的记忆,但是嗅觉呢?嗅觉是不是也是更真实的一种记忆?时隔多年后我还能闻到空气中充满泥土的味道,夹杂着淡淡的花香。

我从故乡出走,故乡却一直跟着我。

高三那年暑假,我去了一座城市,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大城市。

而我却没有喜欢上这个城市的繁华,倒更坚定了我想要去远方小镇的念头。

不喜欢住在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城市森林里,每天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堵车和排队上,大街上满是喧嚣,人们行色匆匆的路过一条条街道。

面对夜晚霓虹闪烁的都市时,我竟觉得身子无处安放,心里一遍遍的默念着:这里不属于我。

一直想去洱海,那里天很高,很蓝,是那种没有杂质,温和的天空。

希望能遇到一位善良的当地农民,给我讲大理的风花雪月。

坐在洱海边,看着不远处裹着头巾戴着草帽的人们,她们一定会说:以前没见过海啊,觉得眼前这片就是海了,形状像耳朵,所以就叫洱海。

洱海很安静,很适合存放思念,那里有很古老的公交车,很久才来一趟,坐在小卖部的门口,做懒洋洋的土狗,躺椅上的老头叨叨着听不懂的话&&这是我梦想生活的别处。

米兰昆德拉经典不朽语录大全

米兰昆德拉经典不朽语录大全

米兰昆德拉经典不朽语录大全1、那是对一个女孩的责备:“你对我说,在爱情里只有肉欲。

亲爱的,如果一个男人告诉你他想要的只是你的肉体,你准会逃跑的。

到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残忍的孤独感。

”孤独。

这个词反复出现。

他试图用这种可怕的孤独前景来吓唬她们。

为了让她们爱他,他像神甫一样对她们布道:一旦脱离了感情,肉欲便蔓延成无边的荒漠,人会在那里忧伤而死。

——米兰昆德拉《无知》2、我一向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直相信这两个世界是和谐的。

这只是个假相。

我已经在其中一个世界里被大家丢在一边。

现实的世界没我的份,只剩下了另一个,幻想世界。

——米兰·昆德拉《玩笑》3、每当我想到这些古老的文化,我的心中都无法不激起某种怀旧情绪。

说是怀旧,其实也许还是一种渴望,渴望体会那时候历史进程那种甜美的缓慢。

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代希腊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时间。

从这一点来看,人的生活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一种纹丝不动的缓慢中,然后,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后来,越来越快。

——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4、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米兰·昆德拉5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控制,都被记录下来,那些大商场到处有摄像机监视我们,人们摩肩接踵,接连不断,甚至连做爱都会在第二天被搞调查或做研究的人盘问。

一个人怎么可能避开监视完全消失,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ch. 1)6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

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

(ch. 1)7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ch. 2)8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

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

生活在别处经典散文

生活在别处经典散文

生活在别处经典散文生活在别处经典散文在别处。

这是著名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离开的冲动,虽然我们做不到“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但是我们喜欢在有预期方向和时间的感中不断离开,离开,在路上,也是为了回归。

一直都很喜欢这段话,无论身在何处,心总是在离家很近很近的地方。

从小就开始生活在别处,记忆中日日在家的时光截止在,那个时候,还充满对生活的热情,远不像现在这么整日无所追求,无所事事。

还记得,青涩孩童时代的纯真无邪,每天去上学的早上,总是埋怨母亲没有早早叫醒我而失去了第一个到学校的机会。

中午放学会骑着爸爸新买的`小自行车第一个冲出校门奔回家的方向。

早已经记不清那个时候的自己每天可以消耗掉多少卡路里,又可以每天吃多少顿饭来补充能量。

我们都有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我的秘密就是不想离开家却总是走在路上,或许为了回归,我越走越远。

上了中学,离家越来越远,也到了住校时一打电话回家就痛哭的年纪,第一次知道了想家想妈妈是感觉。

或许那个时候明白了生活就是这样,有感情才叫生活。

后来有了自己的初恋,现在想想多么幼稚和可笑,也会在某个午后小小怀念一下,然后漏出无奈的笑容。

我们渐行渐远,也渐渐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越走越远,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后,感觉一切都失去了最初该有的味道,于是,我们试着找回,试着绞尽脑汁无限回味。

到了大学,我来到了这个几千公里外陌生的城市,我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离家的感觉,但当第一次在这么远之外打电话给妈妈时,却还是禁不住泪如下,原来,我还是我,生活在别处,可心在原地。

于是,喜欢走走停停,喜欢用笔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害怕以后离开了就只剩下一片空白,什么都未曾留下。

其实,我还是我,没有走太远,只是为了回归。

生活在别处,体验点滴,在别处,我留在时光记忆中,期待被封存。

【生活在别处经典散文】。

《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

《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

《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
《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包括但不限于:
1. 所有的思想早就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存在于这尘世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借取,就像到公共图书馆借书一样。

2. 画家的责任并不在于再现事物的线条,而在于用自己的线条在纸上构筑一个新世界。

3. 一个女人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肉体时,这肉体就会变成她的敌人。

4. 艺术是从别的地方汲取灵感,而不是理性。

5. 爱情就是疯狂的,否则就不是爱情。

6. 梦中最美的,是能够遇见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遇到的人和事。

7.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8. 如果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世界,至少我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活,应当自由地去生活。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

9. 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

10. 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德拉小说《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_出自生活在别处
的经典句子
本文是关于昆德拉小说《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_出自生活在别处的经典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昆德拉小说《生活在别处》经典语录
1、爱上一个灿烂、完美、优雅的女人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只是美丽偶然在我们心里自然激起的微不足道的反应,但是伟大的爱情所希冀建立的爱的客体,恰恰是不够完美的生灵,正因为不够完美才更加人性。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2、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3、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有时只能笨拙的给予一个背影,常常是用来表现离开的姿态,这姿态慢慢凝固就变成了一个记忆、一个痕迹、一个时间的结点。

很多个记忆痕迹结点堆砌起我们的生活、回忆、痛苦和快乐的心。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4、泽维尔幻想着一天,窗户里的灯亮了,他看见了一个温柔娇弱的红头发姑娘。

他情不自禁了。

他推开窗户,跳进了房间。

"可你却从我的窗户边跑掉了!"姑娘笑起来。

雅罗米尔回答,"当你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曾在梦中见过的情境时,会是什么感觉?你会惊恐得想拔腿就跑。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5、人们高喊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不是真情所在。

未来只是一个谁都不感兴趣的无关紧要的虚空。

过去才是生机盎然的,他的面孔让人愤怒、惹人恼火、给人伤害,以致我们要毁掉它或者重新描绘它。

人们只是为了能够改变过去,才要成为未来的主人。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6、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
叫他们忌妒。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7、不够完美才更加人性。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8、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坠落。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9、在诗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有的判断都会成为真理,只要它能让后人以为这的确是经历过的感情。

诗人总是如此疯狂地热衷于他们所经历的感情,以至于脑子都冒烟了,呈现出一片彩虹的灿烂景象,监牢之上的奇妙的彩虹。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0、他知道神奇的跳跃将他带到未来;他在某个乡村,一个女人开着拖拉机向他驶来(在所有的招贴画上,未来的女人总是在拖拉机上的),她认出他,却发现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他被工作完全压垮了,这个男人牺牲自己正是为了她能够幸福地耕地。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1、真正的生活,是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你那样的生活。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2、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3、如果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世界,至少我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活,应当自由地去生活,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1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4、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世界原本是什么样的,然后才能进行异乎寻常的改变。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5、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生活就会展现它的另外一面,残酷—
16、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17、你的此处很美,但你自己却浑然不知,或者根本不懂珍惜,但当别处成为此处,你又会渐渐失去当初的感觉,继而厌倦,又开始寻找新的别处,永不满足…
18、当你发现连大学都没有考上的某某人已经成功时,你为什么还是碌碌无为的过着平淡的日子。

当你听够了别人的成功经验时,你为什么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束手无策。

或许,我们的人生恐怕真的很难突破自我的怪圈,我们每个人都很难走出宿命的漩涡。

但不知道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生活在别处。

[捷克]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昆德拉小说《生活在别处》的内容简介
玛曼是一个富商的女儿,她选择了财无分文的年轻工程师作丈夫。

她把一切都投资到爱情之中,却没能获得等量的感情。

不幸的爱情使玛曼把全部的爱都转移到了儿子雅罗米尔身上。

她把雅罗米尔幻想成古希腊英俊的神祗阿波罗。

把他牙牙学语时的话记在笔记本上,她为儿子表现出的诗歌天赋欢喜不已。

始终激励他去当一个诗人。

战争使玛曼成了寡妇,为了给儿子维持一个体面的家,她拒绝了身边的爱情。

儿子夺走了她的一切,儿子是她的一切。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押在了儿子身上。

当她发现儿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有了情人之后,更是费尽心机想把儿子拉回到自己身边。

母爱成了雅罗米尔精神和肉体的桎梏,阻碍他进入生活。

雅罗米尔心灵丰富且敏感,他徒劳地尝试摆脱畸形的母爱,渴望跨过生活的门槛,成为真正的男人。

雅罗米尔爱上了一个出身于农家的红头发售货员姑娘,体验到了爱情给他带来的占有的激情,他的诗歌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些成功并没有对他的性格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他还是那样的脆弱、虚荣并且专横。

他想超越自身的生存状况,去追求崇高的东西。

红头发姑娘误了他们的约会,为了平息雅罗米尔的愤怒,编造了一个她兄弟企图背叛祖国的荒唐借口。

雅罗米尔信以为真,在某种崇高思想的支配下告发了他们。

红头发姑娘和她的兄弟因此而被捕入狱。

雅罗米尔本想表演崇高,时代却给了他一个表演残忍的机会。

他不知道文学和现实是不能相容的,没有搞清生活到底在此处还是在别处。

雅罗米尔不到二十岁的生命一步步走向死神,红头发姑娘被捕不久,雅罗米尔患了肺炎,高烧的火焰舔着他的身躯,他的生命之舟被现实生活的惊涛骇浪颠覆了。

昆德拉小说《生活在别处》的创作背景
对昆德拉来说,1967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这一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四次作家代表人会上,身为主席团成员的昆德拉率先发表了一通言辞激烈的演讲,批判
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呼吁国家的民主、改革、独立、自治。

他的这一演讲成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改革的先声。

然而,在苏联势力的干预下,“布拉格之春”只是昙花一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一批曾经积极要求改革的作家的严肃处理。

作为“急先锋”的昆德拉自然首当其冲,他被开除出捷克共产党,所有作品被从公共图书馆清除出去,同时他在布拉格高级电影艺术学院的教职被剥夺,不能在捷克发表任何文章,并且不时受到当局的传讯。

从1968年遭受政治迫害到1975年流亡法国的这段时间内,昆德拉一直处在政治当局的压制下,不能工作,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被民众所理解。

面对如此残酷的生存状态,昆德拉的心情自然是愤感和压抑的。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两部小说,其中就有1969年完稿的《生活在别处》。

米兰·昆德拉在现实生活中与母亲相互依赖。

作者小的时候,因为母亲对他的父亲极度失望,便将生活的重心以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转移到了儿子身上,除了在生活上对昆德拉极致周到的照顾,也在精神上鼓励孩子。

母亲是第一个发现昆德拉具备诗人天赋的人,她对于昆德拉的培养造就了日后的伟大作家。

《生活在别处》里的雅罗米尔也是这样的,母亲就是他的生命之源,其中隐喻养很多母亲对于雅罗米尔几乎畸形的溺爱,母亲的爱成了雅罗米尔创作的源泉,母亲的梦想就是雅罗米尔的梦想,也是雅罗米尔的思想灵魂,在母爱中他渐渐长大,母爱充满了他的整个童年同忆,是疼爱他的母亲造就了雅罗米尔的理想与现实。

《生活在别处》中有关雅罗米尔童年与母亲的故事表现的也就是诗人自己对于母亲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