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目录地理位置丹江口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处。

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库区流域地理位置是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

库区流域涉及南阳市的有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的36个乡镇,其中包括淅川的全部乡镇,有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盛湾、仓房、城关镇、上集、马蹬、香花、厚坡、九重、金河、老城、大石桥、滔河等16个乡镇,西峡的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双龙、二郎坪、太平镇、寨根、陈阳坪、西坪、重阳、丁河、五里桥、回车、城关等15个乡镇,内乡的西庙岗、瓦亭及曲、师岗的一部分,邓州的彭桥镇的杏山小流城。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丹江口水库库区流域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复杂,地貌多姿。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南部开敞与江汉平原相连。

丹江两岸为红色狭长盆地,属白垩及第三纪,主要是红色泥沙岩、页岩、砾石。

北部山区,为元古界及下震旦统变岩系,主要岩性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并有花岗岩和基性岩脉分布。

海拔分布范围121-212.5米之间,构成地形起伏多变、交差悬殊、气候明显的地貌特征。

气候水文丹江口库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

年平均气温14.4-15.7℃,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13.2℃,最冷月平均气温2.4℃,最热月平均气温28.4℃,≥10℃的年积温平均为5123.2℃,年平均日照时数2121小时,年无霜期225-24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但自然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基本上雨热同季。

库区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向丹江口水库,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等,大部分河道深,坡降大,水流湍急。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安全、探索“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目标,以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契机,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完成中央下达我省的29处大型和5处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第二、三批____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

同时,积极争取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名额达到____个,并于年开工。

重点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三是加强节水灌溉建设。

在现有____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基础上,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_万亩。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

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

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

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____亿元。

《汉丹江流(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汉丹江流(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二零一四年八月项目名称: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主管部门: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项目主管人员:郝彦伟、张阿萍编制单位及人员: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郭巍、陈洁、孙长顺、张亚娟、董雯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杜新黎、关建玲、王蕾、程俊侠目录1. 工作简况 (1)1.1 任务来源 ................................................................................................... - 1 -1.2 工作过程 ................................................................................................... - 2 -2.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水环境特征分析 (4)2.1 汉丹江流域概况....................................................................................... - 4 - 2.2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水质概况........................................................ - 11 - 2.3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13 -2.4 重点行业的筛选..................................................................................... - 16 -3. 重点行业概况 (17)3.1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城镇污水处理概况...................................... - 17 - 3.2 汉丹流域(陕西段)畜禽养殖业概况.............................................. - 20 -3.3 汉丹流域(陕西段)重点工业源概况.............................................. - 24 -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6)4.1 城镇污水处理厂..................................................................................... - 26 -4.2 畜禽养殖业污控水平分析.................................................................... - 33 -4.3 重点工业行业污控水平分析................................................................ - 37 -5.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38)5.1 城镇污水处理相关法规和标准研究.................................................... - 38 - 5.2 畜禽养殖业排放相关法规及标准研究 ............................................... - 40 -5.3 涉重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 52 -6.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53)6.1 国家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 - 53 - 6.2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 - 55 -6.3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8 -7.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9)7.1 标准制订原则......................................................................................... - 59 - 7.2 标准适用范围......................................................................................... - 60 - 7.3 标准框架结构......................................................................................... - 64 - 7.4 术语与定义............................................................................................. - 64 - 7.5 污染物控制指标的选择 ........................................................................ - 64 - 7.6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确定及制订依据.................................................... - 65 - 7.7 本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对比情况........................................................ - 68 -8.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68)8.1 环境(减排)效益................................................................................ - 68 -8.2 经济投资分析........................................................................................ - 69 -9.标准实施的建议 (69)《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涉及陕西境内汉中、安康、商洛、宝鸡及西安市辖的31个县(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丹江口水库工程规划方案

丹江口水库工程规划方案

丹江口水库工程规划方案一、项目概况丹江口水库是位于中国湖北省长江北岸的一座大型水库,是长江中游干流上游的主要水库之一。

该水库距离三峡大坝约400公里,是长江干流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水文情况良好,水质清澈,周围山川环绕,风景秀丽,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丹江口水库面临着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亟待进行改善和规划。

为了更好地解决丹江口水库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制定了丹江口水库工程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供水安全稳定。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进行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和调度能力,确保供水安全和稳定。

2. 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库周边的环境保护,减少水库的污染源排放,改善水库的水质,维护水库生态平衡。

3.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建设多功能的水利工程,使得水库不仅能够提供水资源,同时能够开发水力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1. 提高水库蓄水能力。

通过修建新的水库坝体、拓展水库库容,提高丹江口水库的蓄水能力,确保水库在枯水期也能够满足供水需求。

2. 加强水库调度能力。

修建新的调度设施,提高水库的调度能力,确保水库能够满足城市供水、灌溉用水的需求,同时确保水库防洪安全。

3. 加强水库周边的环境保护。

修建水库周边的环境保护设施,加强水库周边的植被恢复,减少水库的污染源排放。

4. 开发水库水力资源。

修建水力发电站,充分利用水库的水力资源,提高水力发电效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规划实施1. 督促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 加强水库工程的监督检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3.加强水库的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水库周边的污染源排放,保护水库的生态环境。

4. 积极推动水库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快工程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12.01•【文号】发改地区〔2021〕1745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21〕1745号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人民政府:《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放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加大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水土保持工作力度,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水安全基础。

二、通过实施《规划》,到2025年,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供水要求,水源区富营养化演变进程得到控制,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满足调水长期安全运行要求,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逐级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各项任务,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实施方案的批复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实施方案的批复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08•【字号】宛政文〔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实施方案的批复宛政文〔2022〕17号南阳市生态环境局:你局上报的《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实施方案进行批复的请示》(宛环文〔2022〕19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为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需要尽快实施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摸清相关底数及环境风险,为开展综合治理提供重要支撑和科学化建议,原则同意《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调查实施方案》。

二、实施范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南阳区域),涉及行政区范围包括南阳市淅川县全境、西峡县大部分区域和内乡县、邓州市小部分区域,总面积约5785平方公里。

三、实施内容:查明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及尾矿库的数量、位置、面积、埋深及规模等现状;初步查明历史遗留的矿山开采、选冶、矿渣堆积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对周边土壤(农用地)、水体等敏感受体的环境影响程度;对潜在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区域内历史遗留矿山、矿渣、尾矿库周边的有害元素分布情况,做出综合风险分析,并为综合治理提出科学化建议。

四、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1712.19万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南阳市财政按9:1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南阳市财政承担资金172万元。

你局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南阳市实际情况,对调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抓紧办理项目申报手续。

此复。

2022年4月8日。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附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一二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基础条件 (2)第二节机遇挑战 (3)第二章总体要求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发展原则 (4)第三节发展目标 (5)第三章空间布局 (6)第一节功能分区 (6)第二节重点城镇发展 (7)第四章生态安全 (8)第一节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9)第二节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10)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11)第五章产业发展 (12)第一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2)第二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14)第三节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17)第六章基础设施 (18)第一节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18)第二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19)第三节推进电力设施建设 (20)第四节完善广电和通讯网络 (20)第七章社会事业 (21)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1)第二节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22)第三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23)第四节大力促进就业 (23)第五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4)第六节加强社会管理 (25)第八章保障措施 (26)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26)第二节加大政策支持 (26)第三节开展对口协作 (27)第四节强化组织实施 (27)前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位于秦巴、伏牛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承担着保障调水水质安全和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历史性任务。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促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河南、湖北、陕西3省的43个县(区、市),以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邓州市和湖北省十堰市的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9个库区县(市、区)为核心区,以河南省洛阳市的栾川县、三门峡市的卢氏县,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及神农架林区,陕西省安康市的汉滨区、镇坪县、平利县、旬阳县、白河县、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和汉中市的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宁强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以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34个县(市、区)为影响区。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丹江口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丹江口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为 中心 , 以 人民 群 众需 求 为导 向 , 按照 绿 色循环
低碳的 理念规划建设城市 基础 设施 。 进一步完 善
公路、 铁路等交通 基础 设施 , 加 强城市 内 外交通
衔接 。 建立 以公共交通 为 主体 , 各种交通 方式 相
结合的 多层 次、 多类型 的城市 综合交通体 系 。 做



SH



原则 同意
《 丹 江 口 市 城 乡 总 体 规 划
年 以 下简称 总体规划 —
(201 6
2030
)》 (

? ) 。
二、 丹江 口 市是 汉 江生态 经 济带 上的 核心 节
点城市 ,
是 国 家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工程水 源 所在 地 。
持续发展 战 略 提 髙新型城镇化质 量和水 平 统



江 口 市城 乡 簡 、 酿和管理 各项工 作 ,
逐步把丹江 口 市 建设成为 经 济 繁 荣 、 社会和 谐、
生态 餅 的 Ml MDSfe 的生态城 市 。
三 、
重视城乡 统筹 ,
促进 区域协调 发展 。
《 总
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划 定城市 蓝线 保护
范 围 , 结 合水域 自 然 形 态进行保 护和 整治 , 提髙
水资源利 用效率和效益 。 积极推 行低 影 响 开发模
式 ,
推进 海绵城市 建设 ,
积极 发 展绿 色建筑 。

强绿化工 作 , 划定城市绿地系 统 的 绿线保护范 围 。
地 ,
加 大存量用 地 挖潜力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一二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基础条件 (2)第二节机遇挑战 (3)第二章总体要求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发展原则 (4)第三节发展目标 (5)第三章空间布局 (6)第一节功能分区 (6)第二节重点城镇发展 (7)第四章生态安全 (8)第一节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9)第二节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10)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11)第五章产业发展 (12)第一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2)第二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14)第三节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17)第六章基础设施 (18)第一节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18)第二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19)第三节推进电力设施建设 (20)第四节完善广电和通讯网络 (20)第七章社会事业 (21)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1)第二节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22)第三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23)第四节大力促进就业 (23)第五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4)第六节加强社会管理 (25)第八章保障措施 (26)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26)第二节加大政策支持 (26)第三节开展对口协作 (27)第四节强化组织实施 (27)前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位于秦巴、伏牛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承担着保障调水水质安全和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历史性任务。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促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河南、湖北、陕西3省的43个县(区、市),以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邓州市和湖北省十堰市的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9个库区县(市、区)为核心区,以河南省洛阳市的栾川县、三门峡市的卢氏县,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及神农架林区,陕西省安康市的汉滨区、镇坪县、平利县、旬阳县、白河县、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和汉中市的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宁强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以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34个县(市、区)为影响区。

规划面积11.13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26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到2020年。

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背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进一步加快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和调水水质安全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基础条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800至1200毫米。

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储量的有钼、钒、铅锌、金、汞、重晶石、钛等40多种。

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武当山等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以及“两汉三国”文化遗产群等历史遗迹。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山地丘陵面积占84%,拥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和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域,生物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达48%。

特色产业基础较好。

生态农业优势突出,林果、药材、茶叶和桑蚕等发展较快。

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以机械制造、矿产采选及加工、中药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旅游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较强。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一批重大骨干工程正在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和体系初步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

专栏1: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0年末,区域内总人口1709.1万,人口密度151.8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2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

耕地面积99.23万公顷,农村人口1031.78万人。

三次产业结构为16.8:46.3:26.7,农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25亿元,实际财政支出586.03亿元,是国家财政补助的重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1.04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和70%。

43个县(区、市)中,有国家级贫困县26个、省级贫困县8个,是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第二节机遇挑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着力解决因调水引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政策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逐步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这一地区贫困人口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发展底子较薄,为保障水源区的水质,产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部分企业关闭或转产,就业压力加大。

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移民搬迁数量较大而且集中,安置难度大,淹没线上未纳入移民搬迁的留置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地方财政增支减收因素增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区域。

第二节发展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大局,以丹江口库区为重点,妥善解决因调水引发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严格落实国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开发管制原则,围绕有效保护水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切实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严格保护耕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维护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安全。

坚持改善民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内外联动,处理好外部支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实施对口协作帮扶,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优势特色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水库水质稳定达标。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初步形成以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以及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调水水质得到切实保障。

第三章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形成核心区点状开发、影响区中心城市与重点城镇集聚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

第一节功能分区按照水源区生态保护的需要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发展趋势,将规划区划分为水源保护区、生态农业区和集聚发展区三类功能区。

——水源保护区。

主要是水源保护核心区和涵养保护区,按照禁止开发的要求进行管理。

其中水源保护核心区包括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

区内禁止开展易造成水污染的生产活动,严禁新建、改扩建易造成水污染的项目。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逐步搬迁外移区内人口,提高水环境安全水平。

水源涵养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

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关活动。

加强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和水土保持,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加大生态移民实施力度,加强各类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生态农业区。

包括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区域,按照限制开发的要求进行管理。

区内重点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着力改进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技术,集中建设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农村生活污染。

——集聚发展区。

包括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区以及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

区内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时序。

结合企业兼并重组、易地改造、淹没搬迁,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布局建设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促进产业改造升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已有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节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发展发展壮大发展壮大区域区域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

加快十堰、安康、汉中、商洛、邓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区域功能定位,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建设宜居城市。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专栏2: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方向十堰市。

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库区和上游地区结合部中心城市。

安康市。

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汉中市。

建设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重要的物流中心,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商洛市。

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新材料工业基地,建成秦岭南麓生态旅游城市。

邓州市。

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仓储物流基地,建成库区和输水干线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发展重点城镇。

结合水污染防治、移民安置,调整优化城镇布局。

重点发展区位条件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的城关镇,加快库区淹没城镇重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重点城镇成为吸纳人口、集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按照城镇建设与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原则,严格控制城镇直接向河流和库区排污,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