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的治理方法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超过环境负荷能力而导致其浓度异常增加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会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措施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质或黏土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

-土壤覆盖: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覆盖材料,如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等,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迁移。

-土壤加固:使用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加固,减少其扩散和迁移。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和溶解性,降低其毒性。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氧化铁等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尽量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酸碱调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溶解度,使其转化成为较为稳定的形态,减少毒性。

-配位剂处理:添加一定量的配位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EDTA钠盐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解毒作用,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常用的生物方法有:-植物修复:一些具有较强重金属耐受性和积累能力的植物,如拟南芥、大豆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通过菌根和菌丝的形成,在土壤中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元素,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综上所述,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论述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论述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论述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土壤中Cd、Pb、As等元素超标的区域已经超过了10个省份,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

那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呢?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加强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污染排放。

各地应根据本地污染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强化对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监管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等;2. 加强环保宣传。

宣传环保意识,引导民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成正确的认识,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废弃电器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3. 改善环境管理。

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排放口监管等,同时,加强对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二、强化污染物治理技术针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一些专业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原位修复技术。

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如土壤剖面通气、渗流通道等,有效地将土壤中污染物降解、固定和稳定,恢复土壤生态功能;2. 远程遥测监测技术。

通过遥测技术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废弃物与土壤联系密切的地块进行全程监控,可以精准监测环境污染情况,确保治理效果更加显著;3. 植物修复技术。

将适合土壤特性和污染物种类的植物种植在污染地区,利用植物吸收、降解、转化等生理特性,达到去除或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规范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和程序,明确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2. 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公开制度。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铬、镍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并在降雨的作用下,通过气态、颗粒态等形式沉降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或者不当使用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渣、城市垃圾等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原位稳定化治理:采用添加剂固定化重金属,促进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稳定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常用的原位稳定化剂包括磷酸盐、氧化铁等物质。

2. 清除和修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含重金属的表层土壤剥离、清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去除。

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修复土壤的物理结构与肥力,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量吸收、转运与富集作用,通过种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铜绿微姜、拟南芥等),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去除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4. 微生物修复: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去除作用,通过添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和去除,实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

5. 热解吸收法:通过高温处理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挥发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对土壤进行修复,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金属的积累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重金属污染的成因、治理方案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农药施用、固废堆放以及大气降尘等。

这些活动都会导致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中,积累于土壤颗粒和土壤胶体中,从而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二、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技术。

通过选择具有吸附、蓄积和转移能力的植物,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附到植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同时,利用微生物的种植和培养,可以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

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包括有机肥料、石灰石、磷矿石等。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石灰石和磷矿石可以通过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将重金属元素固定在土壤中,减少其迁移和积累。

3.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恢复到安全使用的状态。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热解、土壤洗涤和土壤稳定化等。

土壤热解是利用高温处理土壤,将重金属元素转化为无毒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土壤洗涤则是利用溶剂或洗涤剂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溶解出来,然后再经过处理将其回收或安全处置。

土壤稳定化是通过添加稳定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溶解度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三、土壤重金属治理的前景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将逐渐完善和成熟。

最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最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间的交 流与合作。
国内交流
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共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 作。
05
结语:保护土壤环境,共建美 好家园
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引起
土壤。
0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
物理治理
客土法
将污染土壤挖出,用非污 染土壤进行覆盖,减少污 染物与植物的接触机会。
换土法
用非污染土壤替换污染土 壤,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 属含量。
深耕翻土
通过深耕翻土,让污染土 壤与非污染土壤混合,降 低表层土壤的污染程度。
化学治理
化学固定
离子拮抗
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使重金 属元素转化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治理措施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工程等,以及物理修复技 术,如电动修复和电热修复等。
04
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趋 势与展望
强化政策支持与技术研发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明确责任和义务,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
技术研发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 ,推动科技创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经济发展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 成负面影响,影响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
采矿、冶炼、化工等工 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废气、废渣等。
农业投入品
农药、化肥、农用薄膜 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

土重金埋最简单处理方法

土重金埋最简单处理方法

土重金埋最简单处理方法嘿,咱来讲讲土重金埋的最简单处理方法。

咱先说说如果是少量重金属污染的土。

可以用客土法,这就像是给土壤换一件新衣服。

把被污染的那层土挖掉,然后换上干净的新土。

不过挖的时候要小心,别把周围的土也给弄乱了。

就像给伤口清创,得把脏东西清理掉。

还有一种方法是植物修复法。

有些植物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能把土壤里的重金属吸收到自己身体里。

比如说蜈蚣草,它对砷的吸收能力就很强。

种上这些植物,让它们在土里慢慢发挥作用。

这就像在土壤里养了一群小清洁工,它们默默地把重金属清理掉。

要是污染的面积比较大呢,可以考虑用化学固定法。

就像给重金属加上一把锁,让它们不能到处乱跑。

可以往土里加入一些化学药剂,这些药剂能和重金属发生反应,把它们固定在土壤里。

不过这得选好药剂,不然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

还有一个办法是生物修复法。

往土壤里加入一些有益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就像一支小军队,它们能把重金属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比如说有些细菌可以把汞转化成其他形式,降低它的毒性。

要是土壤里有铅污染,可以用磷酸盐来处理。

磷酸盐就像一个小陷阱,能把铅抓住,让它变成不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对于一些有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用高温热解的方法。

就像用火烤东西一样,把土壤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这样能让有机重金属分解成无害的气体和固体。

不过这个方法有点费能源,就像烤一个大蛋糕,得消耗不少电或者燃料。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被污染的土堆起来,做成一个特殊的土堆。

在这个土堆里加上一些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的东西,比如有机肥。

让微生物在土堆里欢快地生长,然后慢慢处理掉重金属。

这就像建了一个专门处理重金属的小工厂。

土重金埋的处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就像给不同的病人开不同的药,对症下药才能把土壤里的重金属问题解决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关乎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包括工业、农业、采矿等方面的人为活动,导致大规模的重金属污染,使得土壤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控制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何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通过人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化学反应后经过自然生物链传递,最终被吸附在土壤中。

常见的重金属有铅、锌、镉、汞、铬等。

当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超出了某一特定的阈值时,就会对土壤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

重金属具有累积性,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些重金属进入植物、动物的体内,被食物链逐步传递,最终影响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农作物生长:土壤中铅、镉、铬等重金属超标,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甚至无法正常生长。

2. 影响健康:人们常常会通过食物链摄入重金属,摄入过多的铅、镉等重金属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它们会积聚在骨骼、肝、肾等器官内部,对产生毒害作用,造成血液、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3. 水资源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也可能通过地下水、地表水等管道污染水资源,引起环境和生态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建设活动等是土壤污染的主要行为活动。

1. 工业废弃物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物质,难以处理并造成环境污染。

重金属通过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进入到土壤中,长时间积累起来。

2.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农药和一些其他添加剂会携带着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添加物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3. 城市城建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和开发活动,会破坏和改变原有的土地环境结构。

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植物修复:利用某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将重金属从土壤中转移到植物体内。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显著的效果。

2. 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或生物转化作用,将重金属转化为较低毒性或更稳定的形式。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减少其迁移性。

3. 化学修复:使用化学药剂来沉淀、吸附或螯合重金属,使其变得不溶或不易迁移。

例如,利用石灰、磷酸盐等物质来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

4. 物理修复:包括土壤冲洗、挖掘和填埋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将受污染的土壤移除或隔离,以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5.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如有机物质、沸石等,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重金属的活性和迁移性。

6. 生物堆肥:将有机废物与受污染的土壤混合进行堆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7. 农艺措施:合理的农艺管理,如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可以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重金属治理现状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根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

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镉、铬、砷。

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有毒非金属物质:砷、氟、氰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过量累积引起的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如镉、铅、汞、铬、砷,以及由一定毒性的元素如铜、锌、镍。

这类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无法被生物降解,将大大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并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过量重金属将对植物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营养失调。

汞、砷能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阻碍氮素供应。

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生成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毒害食物链生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

一、来源与分布
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在全民工业化的时代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德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也都时有发生,因此在国内出现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带并不十分地惹眼。

然而,在被遗忘的背后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今年10月10日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

全国1/6的土地已经被重金属污染!这是一个多么可怕地数字!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更深层次的数据恐怕就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了。

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早前透露,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如若再减去近日公布的,已经被重金属污染了的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耕地,中国的耕地面积保护形势将不仅仅是严峻。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气沉降
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等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的气体和粉尘进入大气,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人土壤。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600吨的汞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

含铅汽油的燃烧和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对大气和土壤造成铅、锌、镉、铬、铜等污染。

(二)污水
未经处理的工矿企业污水排入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造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
汞、镉、铬、铅等的含量逐年增加。

如淮阳污灌区土壤汞、镉、铬、砷等重金属1995年已超过警戒线,其它灌区部分重金属含量也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

(三)固体废弃物
工矿业固体废弃物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

沈阳冶炼厂冶炼锌产生的矿渣主要含锌、镉,1971年开始堆放在一个洼地场所,目前已扩散到离堆放场700米以外的范围。

武汉市垃圾堆放场,杭州铬渣堆放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镉、汞、铬、铜、锌、铅、砷等的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

有一些固体废弃物被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磷石膏是化肥工业废物,含有一定量的正磷酸以及不同形态的含磷化合物,并可改良酸性土壤,因而被大量施入土壤,造成了土壤中铬、铅、锰、砷含量增加。

磷钢渣作为磷源施入土壤,造成土壤中铬累积。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调查发现,按照我国现行标准,“湖南粮仓”洞庭湖区有相当数量的稻米及蔬菜重金属含量已超标。

据2005年对洞庭湖区常德、临澧、益阳、南县、宁乡、汨罗等6个工作区采取的早、晚稻米分析,晚稻米镉含量平均有0.23至0.26 mg /kg,公开发表的数据晚稻镉含量超标达41.67%,蔬菜近乎全部超标。

辽宁省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数据也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不可忽视。

在检测的3984项重金属元素中,总计超标305项,超标率达到7.66%。

大宗农作物中的镉、铬等元素超标问题比较显著,尤其是沈抚灌区、柳壕灌区和新城子灌区等,由于常年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土地污染和粮食超标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蔬菜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沈阳、锦州等重工业城市周边,例如沈阳细河蔬菜基地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恶劣,蔬菜品质低下。

(四)农用物资
农药、化肥和地膜长期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杀真菌农药含有铜和锌,被大量地施用于果树和温室作物,造成土壤铜、锌累积达到有毒的浓度。

如在莫尔达维亚,葡萄生长季节要喷5~12次波尔多液或类似的制剂,导致每年约有6000~8000吨的铜被施入土壤。

近年来,地膜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的白色污染,而且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镉、铅的热稳定剂,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一)常见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使其由活化态转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除去重金属。

常采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的方法时热解吸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

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可用加热方法从土壤中解吸出来。

若重金属渗透性不高且传导性差则用电化学法除去。

提取法可利用试剂和土壤中的重金属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试
剂络合物,回收再利用。

(二)工程物理化学法
工程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在重金属污染的初期,由于污染较集中,这种方法较为普遍采用,主要方法有:客土法、冲洗络合法、电动化学法、热处理法、物理固化法等。

对于污染重、面积小的土壤运用物理化学法具有治理效果明显、迅速的优点,但对于污染面积较大的土壤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地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三)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或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污染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修复措施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

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及工程运用的热点。

1、植物修复措施
植物修复措施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理论为基础,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存在着对重金属具耐性的植物,这些植物通过排斥或在局部使重金属富集,使重金属在植株根部细胞壁沉淀而“束缚”其跨膜吸收,或与某些蛋白质、有机酸结合生成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从而提高了对重金属伤害的忍耐度。

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门新兴起的环境应用技术。

植物治理措施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超积累或耐重金属植物,超积累植物可吸收积累大量的重金属,但植物修复措施也有局限性,如超积累植物通常生物量低,生长缓慢,效果不显著。

2、微生物修复措施
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利用此原理在土壤中培养富汞细菌,将这些细菌收集后,经蒸发、活性碳吸附等方法治理受汞污染的土壤。

当前运用遗传、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具有降毒能力的微生物,并运用于污染治理,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主要包括2方面: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还原。

生物吸附是重金属被生物体吸附,如蓝细菌、硫酸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具有大量阳离子基团的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并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生物氧化是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氧化、还原、甲基化和脱甲基化作用,降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

3、低等动物修复措施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类)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韩国有科学家运用蚯蚓毒理学试验对3个废弃的砷矿
及重金属矿区尾矿进行修复实验,研究表明蚯蚓对锌和镉有良好的富集作用。

由此可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放养蚯蚓,待其富集重金属后,采用电激、清水等方法驱出蚯蚓集中处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农业治理方法
农业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重金属的危害,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

主要有:控制土壤水分是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其氧化还原电位,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目的;选择化肥是指在不影响土壤供肥的情况下,选择最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增施有机肥是指有机肥能够固定土壤中多种重金属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选择农作物品种是指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和不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

农业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易操作、费用较低,缺点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于没有被污染的土壤以预防为主,切断污染源,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是进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非常复杂,治理极其艰难,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注重,杜绝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