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课件97页PPT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课件97页PPT

第三节 我国铁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铁路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发展状况
年份
合计
营业里程(km)
复线
电气化
1980
49940
8119 (16.3%)
1667 (3.3%)
1990
53378
13024 (24.4%)
6941 (13.0%)
2019
54616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5、旅客列车提速 许多国家的铁路都在致力于列车提速:
1987年有15个国家的特快、直快列车达到或超过 120km/h;
欧洲大陆普通铁路客车普遍达到160km/h,德、 法、英个别线路可达200~225km/h;日本窄轨 铁路客车普遍达130km/h,计划向200km/h发展。
第四篇 铁路运输系统 (第一章-第三章)
叶霞飞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第二章 铁路固定运输设备 第三章 铁路运输移动设备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铁路的发展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铁路固定运输设备
铁路线路与轨道 铁路车站与枢纽 铁路信号与通信
进军。
第二节 当前世界铁路发展方向
7、重载货运 铁路重载始于20世纪20年度的美国。一般单列质
量超过5000t的称为重载列车 8、新型大功率机车:增加轮轴牵引力、制动系统、
车钩强度、减轻自重、提高轴重 9、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和指挥系统:运营管理自
动化、货物装卸机械化、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ATC(ATO,ATP,ATS)
铁路运输特点 固定导轨 固定的站场 列车
不灵活 大容量、有序

绪论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件 共55页PPT资料

绪论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件 共55页PPT资料

20 世纪展现了交通科技与创新的最大变革。
从飞机的发明到民用航空业的暴发性增长; 从汽车的大量生产到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 从标准集装箱的发明到海洋货运的兴起; 从日本第一条新干线的开通到目前四处延伸
的欧洲高速铁路网的运营。
二、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2.1 水路运输
运量大 运输成本低 通过能力大,占地少,投资省 速度慢 风险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水路运输的特征——成本低
除运河以外内河航道都是利用天然江河 加以整治,修建必要的导航设备和港口 码头等就可通航;
海运航道是大自然的产物,一般不需要 人工整治,且海运航线往往可以取两港 口间的最短距离。
一般说来,河运的平均运输成本比铁路 略低,而海运成本则远比铁路为低,这 是水路运输的一个突出优点。
学习目的
了解现代化运输的种类及其作用 分析不同运输方式优缺点及其使用条件 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组织 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观 念
绪论
本章结构
1. 交通运输及其种类 2.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3.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 交通运输的发展
一、 交通运输及其种类
1.1 交通运输的含义
开始的。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必备条件。。
物流和商流的关系? 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
交通运输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还是使用 价值?
货运是物质生产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 客运是服务行为,不直接产生社会财富
1.3 运输方式的种类
现代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 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使用范围。 新型交通工具不断产生。如磁浮列车。
二、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
2.2 铁路运输
运量较大 速度较快 运输成本低 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 环境污染小 运输适宜类型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10学分:2.5学时:4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导论、交通运输认识实习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于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概括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基本运输方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和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运输方式的主要内容、特点、组织方法、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熟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载运设备及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了解交通运输系统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同时为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1.2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主要设施、设备以及载运工具;1.3掌握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客、货运输组织和管理方法、基于多式联运的货物运输组织过程、集装箱运输组织过程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设施及组织管理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综合运用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具有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运输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无)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五、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测验情况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成绩计算方法:课程成绩=平时X 20%+期末考试X 80%。

交通运输工程学重点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工程学重点复习资料

1 交通运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答: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6.信息管理系统2 现代化运输业有哪几种运输方式构成?并比较一下这几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铁路适合大宗、笨重的中远程运输;要求准时到过的远程客货运输;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的中远程运输。

特点有1.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

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

3.运输量比较大。

4.铁路运输成本较低。

5.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6.初期投资大。

公路适合少量货物的短途运输;短途客运;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的短途运输。

特点有: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

4、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5、运行持续性较差据。

6、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据水运适合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特点有:1、通航能力不受限制。

2、运量大,成本低。

3、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经济和友好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

航空适合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大城市和国际的快速客运;报刊、邮件运输等。

特点有:1 .高速直达性高速直达性。

2 .安全性高。

3 .经济特性良好。

航空运输的成本及运价均高4 .包装要求低。

5 .受气候条件限制。

管道适合大宗流体货物运输。

特点有:1、运量大。

不同于车、船等其他运输方式,输油管道可以连续运行。

2、建设投资相对较小,占地面积少,受地理条件限制少。

的限制,3、由于埋于地下,基本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4、管道输送流体能源,主要依靠每60~70千米设置的增压站提供压力能,设备运行比较简单,易于就地自动化和进行集中遥控。

5、沿线不产生噪声,有利于环境保护。

6、漏失污染少。

3 简述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及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

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一篇交通规划)

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一篇交通规划)

实施效果评估
对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
实施方式
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方式包括立 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监督体系。AB
C
D
对社会的影响
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也具有 重要影响,能够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改善 出行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交通设施的运营与管理
道路交通设施的运营管理
包括道路养护、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监管等方面,确保 道路安全畅通。
水路交通设施的运营管理
包括船舶调度、港口作业、航道维护等,需要良好的组 织协调和安全管理。
ABCD
轨道交通设施的运营管理
涉及列车运行、车站管理、票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 高效的组织和协调。
航空交通设施的运营管理
交通设施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系统性原则
交通设施规划应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协 调与配合,形成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人为本原则
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为出发点,提高 交通设施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可持续性原则
规划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实现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 析、预测和评估,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
线性规划
通过数学模型对交通流量进行优化,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仿真模拟
通过计算机模拟交通网络的运行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和优化设计。
交通网络的优化与改进
路径优化
通过算法找到最短或最优的路径,如Dijkstra算法、A*算法等 。
流量优化
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限速等措施,优化交通流量分布。
交通网络的优化与改进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件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件
研究内容:港口、航道、船 舶等水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设 计、建设和运营
船舶设计:包括船舶结构、 船舶动力、船舶自动化等
水路运输管理:包括运输组 织、运输调度、运输安全等
水路运输经济:包括运输成 本、运输效益、运输市场等
航空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内容:航空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主要领域:航空运输网络规划、航空运输设施设计、航空运输运营 管理、航空运输安全与环保 应用领域:民航、通用航空、航空物流、航空旅游等
交通基础 设施:需 要持续投 入资金和 资源,建 设高质量 的交通基 础设施
交通政策: 需要制定 科学合理 的交通政 策,引导 交通可持 续发展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
交通运输工程学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发展历程
古代:交通运输工程学的萌芽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运输
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快速发展阶段,蒸汽机、铁路、轮船等交通 工具的出现
20世纪初: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交通运输工程学进入现代 阶段
绿色交通系统发展与挑战
绿色交通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绿色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绿色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挑战: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等
机遇:提高交通效率、降低 事故率、优化交通规划等
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 能预测、智能交通系统等
交通安全: 包括交通 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 设施设计 等
交通环境: 包括交通 环境影响 评价、交 通环境改 善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基础知识

交通运输工程学概要

交通运输工程学概要

第39页/共72页
2024/7/9
39
第40页/共72页
2024/7/9
40
公路系统
国道主干线布局为“五纵七横”共12条,总长 约3.5万公里,预计于2010年建成。
中国正在拟建更为庞大的号称7918高速公路网计 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完成“7918”国家高速公 路网。这个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可覆盖10多 亿人口,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连接 起来,加上地方的高速公路,届时我国高速公 路总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与其时的美国 高速公路总里程相当。
包括有形的铁路、公路、管道、河道和无形的 航路等
作为运输的通道,供载运工具实现不同站场点 之间的行驶转移。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等
保证载运工具在线路上和站场内安全、有效地 运行
第7页/共72页
2024/7/9
7
第8页/共72页
2024/7/9
8
5.设施管理系统
空和管道运输应相互协调、竞争和制约
调整交通运输的布局和提高交通运输的质 量已成为综合发展阶段的主要趋势
第33页/共72页
2024/7/9
33
1.2.2 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史及现状 古代中国: 驿道、 运河 “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第34页/共72页
2024/7/9
34
旧中国时期:运输线路少,技术标准低, 设备不配套,门类不齐全,布局不合理
2024/7/9
18
5万吨级货轮
第19页/共72页
2024/7/9
19
4.航空运输 使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物资和邮件
适合于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报刊、邮件 等对实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复习要点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复习要点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复习要点第一篇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概述一、概念或单选题1.交通2. 运输3. 交通系统4. 运输系统5. 货流系统6. 载运机具系统7. 路网系统8. 运输行业管理系统9. 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系统10. 运输生产者11. 信息系统12.联合运输系统13.驼背运输14.滚装运输(也称船背运输)15.鸟背运输16.火车轮渡17.子母船运输18. 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19. 交通运输业及其分类20. 交通运输产业及其划分依据21. 交通运输企业分类22. 运输主体23. 交通运输生产过程24.车次25.周转二、多选题1.交通系统要素2.运输系统要素3.运输行业管理系统分类。

4.与运输相关的辅助性经营业细分为几类?5.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类。

6.世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7.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8.评价指标。

9.周转。

10. 交通运输生产过程分类11. 交通运输生产的特点三、简答题1.交通与运输的区别与联系。

2.交通系统与运输系统的区别。

3. 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4.运输行业管理系统分类。

6. 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类。

7.自营运输系统及其分类9. 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11. 交通运输功能12. 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的不同点。

13. 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四、计算题1.综合评价分析法。

第二篇交通运输设备规划与运用一、概念或单选题1.技术站2. 到发线有效长3. 中间站4. 区段站5. 编组站6. 铁路枢纽10. 航路11. 航线18.港口吞吐量19.装卸自然吨20.操作量18. 装卸量19. 通过能力20. 输送能力21. 运输能力22. 自动闭塞29. 机场通过能力30. 跑道通过能力31. 道路通过能力32. 平面交叉口通过能力33. 最大服务流量34. 交通运网规划二、多选题1.各种运输方式场站分类2.铁路线路分类4.我国铁路路网结构5.铁路网的“八纵八横”6.航道分类7. 水运航线包括哪些?8. 港口范围9.港口种类、设施10.航标分类11.道路分级、分类12. 城市道路分类13. 路网的“五纵七横”14. 航路空域分类15. 航线分类16. 航线网类型17. 航空港组成18. 管道运输的分类、分布19. 港口吞吐量区分条件20.装卸量、装卸自然吨、吞吐量、操作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1. 通过能力影响因素22. 铁路通过能力分类23. 铁路车站改编能力分类24. 驼峰的范围包括哪几部分?25.港口通过能力分类26. 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等级27. 交通运输规划种类28. “四步骤模型”29.起重机械分类30. 铁路机车分类31. 汽车的技术经济性能32. 运输船舶的种类33. 船舶技术性能内容34. 民用飞机的分类35. 民用飞机的主要技术经济性能.36. 城市道路分类三、简答题1.港口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 五种运输方式的产品虽然是同一的,但其 技术性能(速度、质量、连续性、保证货 物的完整和旅客的安全、舒适程度等)以 及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和经济指标(如能 源和材料消耗、投资多少、运输费用大小、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存在很大的差异。
27
铁路 公路 运输成本 中 中
运输速度 快 快
频率 可靠性 可用性 运输距离
▪ 1929年,民航业开始起步
37
▪ 1958年,新疆,全长147km,管径 150mm的克拉玛依----独山子的输油管道。
▪ 1963年,第一条输气管道 ▪ 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全程约
4200km。
38
▪ 解放前我国运输线路布局极不合理: ▪ 铁路、公路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地
区,西南与西北地区铁路里程占全国的 5.5%,公路只占24.3% 。 ▪ 汽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广大农村交通闭 塞,交通方式以人力和畜力为主。
京广通道;5、京九通道;6、大湛通道;7、包
柳通道;8、兰昆通道。
▪ 八横 ▪ 1、京兰通道;2、煤运北通道;3、煤运南通道;
4、陆桥通道;5、宁西通道;6、沿江通道;7、 沪昆通道;8、西南出海通道
41
42
▪ 公路系统
▪ 国道主干线布局为“五纵七横”共12条,总长约 3.5万公里,预计于2010年建成。
33
▪ 4.集装箱运输阶段 ▪ 采用集装箱运输设备装载集装箱货物 ▪ 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在海、陆出现并
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 ▪ 20世纪末,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占货物运输
总量的65%
34
▪ 5.综合运输阶段 ▪ 20世纪50年代以来,铁路、水运、公路、
航空和管道运输应相互协调、竞争和制约 ▪ 调整交通运输的布局和提高交通运输的质
获取所需的交通信息 ▪ 4)信息化的企业管理 ▪ 电子商务 ▪ 运输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 ▪ 5)其他产品与服务 ▪ 智能交通系统(ITS)
14
15
▪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 ▪ 1.铁路运输 ▪ 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和旅客 ▪ 适合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如煤炭、矿
石、钢材以及建筑材料等 ▪ 适宜承担中长途的旅客运输
门运输某一类货物的运输工具
48
▪ 二、运输方式专门化 ▪ 海运几乎在全世界放弃了客运,而专门从
事货运 ▪ 铁路货运与铁路客运的兼容性越来越差 ▪ 一般的趋势是国土辽阔的大陆性国家铁路
以货运为己任,正在放弃客运,如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 国土较小或多岛屿国家的铁路则以客运为 己任,逐渐放弃货运,如英国、日本等。
▪ 中国正在拟建更为庞大的号称7918高速公路网计 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完成“7918”国家高速公 路网。这个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可覆盖10多 亿人口,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连接起 来,加上地方的高速公路,届时我国高速公路总 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与其时的美国高速公 路总里程相当。
29
1.2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史 ▪ 人类社会在解决人和货物位移的问题上,
主要集中于陆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的发展。 ▪ 人力---------畜力---------车辆 ▪ 筏------------船 ▪ 在铁路出现之前,水运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较陆路要大
▪ 三、磁浮铁路,日本、德国、美国 ▪ 目前只有中国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有一条
商业运营的磁浮线,其他国家仍处于试验 和试运行阶段。 ▪ 1998年,日本,实验速度达到539km/h。
54
55
▪ 公路运输中,高速一般指高速公路 ▪ 航空运输中,高速指超音速,目前正在设
想研制双音速的民用飞机 ▪ 水路运输中,高速小型客轮,水翼船时速
术最具商业价值,日本运营中的高速列车 最高时速在325~372km,最大商业时速在 270~275km。
52
最高时速可达250公里,目前运行时 速控制在160公里以内
CRH(中国铁路高速的标志)
53
▪ 二、传统型普通铁路,也称摇摆式高速铁 路,以瑞典的技术最为成熟,商业速度在 每小时200~250km。
量已成为综合发展阶段的主要趋势
35
▪ 1.2.2 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史及现状 ▪ 古代中国: ▪ 驿道、 ▪ 运河 ▪ “丝绸之路” ▪ 郑和下西洋
36
▪ 旧中国时期:运输线路少,技术标准低, 设备不配套,门类不齐全,布局不合理
▪ 1876年,上海吴淞铁路,中国境内第一条 铁路
▪ 1901年,广西友谊关和龙州,第一条公路 修建,并引进了第一批汽车
30
▪ 1.水路运输阶段 ▪ 水上运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的运输方式,同
时又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 ▪ 1785年,蒸汽机发明 ▪ 1807年,蒸汽机作为船舶动力,起名轮船 ▪ 运河的开凿 ▪ 法国、巴本1690年-英国.塞维利1698年-1774瓦

31
▪ 2.铁路运输阶段 ▪ 1804年,英国.特里维西克,出现了牵引着
20
5万吨级货轮
21
▪ 4.航空运输 ▪ 使用飞机(或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物资和邮
件 ▪ 适合于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
以及报刊、邮件等对实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 急需货物的运输。 ▪ 民用航空:人员、物资、邮件 ▪ 通用航空:航空摄影、航空遥感、航空探矿、海 上服务、空中照相、农业播种、锄草施肥、防止 虫害、人工降雨、林业播种、防火护林、飞播牧 草、侦察与群、抗灾救护等
可达70km,气垫船时速更高,飞翔船时速 每小时可达160km以上。 ▪ 管道运输中,高速体现在高压力,美国阿 拉斯加原油管道的最大工作压力达到 8.2MPa。
间的行驶转移。 ▪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 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等 ▪ 保证载运工具在线路上和站场内安全、有效地运

9
10
▪ 5.设施管理系统 ▪ 保证各项交通运输设施处于完好或良好的
使用或服务状况而设置的设施状况监测和 维护(维修)管理系统 ▪ 6.信息管理系统 ▪ 应用通信、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建立一套 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共享机制,构筑 交通信息平台。
客和货物从载运工具上下和装卸
3
东直门综合交通枢纽设想图
4
城市统一规划的立体车库设计效果图
5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大型PCS(塔库)立体停车库
8
▪ 3.线路 ▪ 包括有形的铁路、公路、管道、河道和无形的航
路等 ▪ 作为运输的通道,供载运工具实现不同站场点之
货车在铁轨上行驶的机车 ▪ 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铺
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铁路 ▪ 19世纪,铁路建设的高潮时期 ▪ 20世纪20、航空、管道运输阶段 ▪ 1892年,汽车出现,道路交通工具进入新的历史
阶段; ▪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发明 ▪ 1914年,美国,坦帕到圣彼得堡的定期航线 ▪ 1959年,喷气式客机 ▪ 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第一条原油管道 ▪ 2004年,中国,“西气东输”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学
1.1 交通运输的构成
▪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 ▪ 交通运输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
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技术设备,按 照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等 社会运输要求组成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枢纽 的综合体。
2
▪ 1.载运工具 ▪ 包括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管道等 ▪ 作为旅客和货物的运送载体 ▪ 2.站场 ▪ 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机场、港口等 ▪ 作为运输的起点、中转点或终点,以供旅
16
17
▪ 2.公路运输 ▪ 使用汽车在公路上运送货物和旅客 ▪ 适合于中短途运输
18
19
▪ 3.水路运输 ▪ 使用船舶(或其他水运工具)通过各种水
道运送货物和旅客 ▪ 适合于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
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包括煤、石油、 矿石、建材、钢铁、化肥、粮食、木材等 ▪ 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
50
▪ 从绝对量上,它们将永远无法与轮船相比 ▪ 大型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 一般运输对象价值较低,对运输服务的质
量要求较少,大型化的程度可以很高;反 之,大型化将受到较大限制。
51
▪ 3.高速化 ▪ 铁路运输中,高速的概念是时速200km以
上 ▪ 目前,正在发展的高速铁路有三种类型: ▪ 一、传统型高速铁路,以日本和法国的技
44
45
▪ 水路交通运输系统 ▪ “三江两河” ▪ 三江-长江水系;珠江水系;黑龙江水系 ▪ 两河-淮河水系;京杭运河 ▪ 航空交通运输体系 ▪ 民用航空共开辟航线1165条,机场143个 ▪ 管道运输体系 ▪ 原油管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天然气管道主要
集中在西部地区
46
▪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运输业的发展
纷纷步入“渐变期”,运输业的质变不及 前150年,但一直在努力探寻用更短的时间、 更低的费用、更少的环境破坏去获取人类 发展对空间位移的需要。
47
▪ 1.专门化 ▪ 一、运输工具专门化 ▪ 体现在运输对象的专门化上, ▪ 早期表现为客货混载到客货分运,即旅客
运输工具与货物运输工具的专门化 ▪ 近期表现为专用载货工具的发展,出现专
39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运输站场的发展初具规模 ▪ 运输网的布局大为改观:西北、西南地区铁路路
程比重占全国铁路的比重上升到25%,公路里程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已上升到32%。 ▪ 运输技术设备不断改善:电力和内燃机车比重不 断增加,沿海专业化码头等
40
▪ 铁路系统形成的主要运输通道为 “八纵八横”。 ▪ 八纵 ▪ 1、京哈通道;2、沿海通道;3、京沪通道;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