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管理的一篇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六篇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六篇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1(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涵“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其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进展。
依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
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的提出。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进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构架的概括与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管理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应当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管理措施的着力点也应当是成本发生的源流。
成本发生的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
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是企业可资利用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养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
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
转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代表了成本管理的源流管理思想,它同时是现代管理“不断改进”思想在成本事域的综合体现。
2、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思想战略成本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核心绽开,企业可以实行的基本战略有多种,不同的战略对成本和成本管理有不同的要求。
企业的进展阶段不同,其目标和战略重点也不同,所要求的管理战略也不同,成本管理措施的构造与选择要与企业的进展阶段相适应。
成本是多种成本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战略措施对成本动因的影响各不相同,有可能引起不同方面的成本发生反向变动,为了避开战略措施之间的冲突,所实行的各种管理战略措施之间要协调协作。
成本控制论文六篇

成本控制论文六篇成本掌握论文范文1化工企业成本掌握主要局限在生产环节。
化工企业产品多种多样,生产过程呈流水线型,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有联产品和副产品生成,人员因素也会导致成本的大幅波动,导致化工企业把成本掌握局限在生产环节,忽视了价值链上其他环节成本的掌握与节省。
在过去方案经济体制下,企业所供应最基本的任务是生产,由国家统筹管理销售,企业只需要进行生产过程的成本掌握,因此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意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掌握,而忽视了在研发成本、供应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掌握。
受此影响,提到“成本”大多数管理者会很自然地想到生产,并将成本管理限制于生产活动的成本。
生产成本掌握难。
化工行业作为技术特性较强的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和高产量,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是必不行少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并削减单位成本,然而我国众多化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仍旧落后,生产效率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成本高,加之企业竞争力不足态势,也成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缘由之一。
二、化工企业成本掌握问题存在的缘由1.成本掌握的观念滞后。
中国化工行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产品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成本,并将管理生产流程作为降低成本的最大目标。
其实不然,生产环节的成本掌握当然重要,但其他环节的成本掌握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化工企业管理人员错误的成本掌握理念是产生企业成本掌握问题的主要缘由。
目前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仍旧以降低成本,削减消耗为成本掌握的目的,但在一些状况下,过度的削减成本会造成产品质量和公司效益的下降,这种消极的成本管理是不科学的,公司只通过降低成本是不行能获得竞争优势的。
2.成本掌握理论讨论不足。
我国转向市场经济后,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环境,我国传统的会计体制的需求已经不能满意信息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应乐观参加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活动。
虽然我国会计界虽表现出极高的热忱,但对于成本管理睬计的讨论爱好并不高,过去几年的学术性论文中,涉及财会领域的成本会计讨论较少,以成本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
成本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目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多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集成化管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一:企业成本管理论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摘要: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应树立成本管理战略的思想。
针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要将成本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要扩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要完善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做好产品销售阶段费用的控制,努力实现从成本节约到成本避免。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体现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者为成本管理所作出的贡献。
但我国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1)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
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
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成本管理,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2)企业的成本管理范畴狭窄,成本管理偏面。
?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样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
企业成本管理优秀论文.doc

企业成本管理优秀论文成本管理是对经济活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
以下是我整理的企业成本管理优秀论文,欢迎阅读。
企业成本管理优秀论文一任何企业只要树立起成功的成本管理理念,就能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始终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
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资源,还包括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特定目的”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量的任何活动,也就是成本对象,例如一件产品、一项设计、一项服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或一项工作计划。
“失去”是指资源被消耗,例如材料在生产中被消耗掉、设备在使用中被磨损等:“放弃”是指资源交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例如用货币支付工资或加工费等。
我们目前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如下:企业价值补偿不足。
因为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而且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产品损失成本增加。
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惊人。
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
这里我举一个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成功的例子。
该公司是一个不足20人的小企业,但它能在电子产品的激烈竞争下始终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与其财务理念有很大关系。
其管理理念是:1、成本控制有张有弛成本控制是许多中小企业所普遍重视的,但成本的节约应该是一种有取舍有度的节约。
为了节约人员的开支,该公司对成本的控制采取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方法。
对于少量的终极用户安装业务,多采用临时聘请熟识的工程队;对于机器的日常小规模维护,则采用对业务人员进行普及技术培训的方法;而针对高端机器的紧急修理则采取和上游厂商签订维护协议的方法。
成本管理问题论文六篇

成本管理问题论文六篇成本管理问题论文范文1本论文是管理学论文。
旨在阐明地理交通问题对成本掌握的意义及其内在关系。
文中认为,在人类历史进展中,地理和交通因素始终与成本掌握问题纠结在一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交通问题的重要性本质上在于运输成本,它不但打算一个国家或一个大的区域内经济的聚集与分布,也打算一个微观组织的体系架构与利润实现。
为此,任何时代的成本掌握,都可能表现为基于肯定环境条件的具有宏观和微观双重意义的综合体系。
成本掌握:地理、交通问题成本掌握既是一个微观管理问题,也是一个宏观的制度结构打算与规划问题。
通常关于成本掌握的讨论总是较多地集中在微观组织(特殊是企业)内部,从生产经营角度进行观看。
这是一种颇为狭隘的观念。
成本的最终打算,客观上受着很多处于组织之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成本掌握也不只是唯有企业或其他微观组织才要考虑的问题。
在资源有限或稀缺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人类组织的生存与活动,都必定要面对成本掌握问题。
这种掌握除了要求很多详细细致的努力之外,还必需在更为宽阔的意义上进行。
本文讨论地理交通问题的成本掌握意义,即是从一个宽阔的角度来进行有关成本问题的考察,从中可以就制度及组织结构设计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地理之于人类文明的进展,历来有着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进展演进中各个重要阶段的变化,无不与地理因素亲密相关;而交通的意义,更表现在极为宽阔的领域。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连续中稳定的结构体系,很大程度上与东临大海、西据崇山、北被辽原,中原腹地物产丰富且交通给便的环境条件有着莫大关系。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润的气候与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但孕育了古代希腊和罗马两大文明,而且直接促成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复兴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十五世纪海上通路的开拓打通了通往整个世界的通道,也敲开了美洲、澳洲、乃至亚洲千百年寂静的大门,也因此而有了澳洲与南美的开发,北美的崛起。
随着19世纪蒸汽机车的创造、铁路的建设与交通的长足进步,整个世界的格局一步步发生了巨大转变。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范文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成本成为一个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大小、生存发展潜力高低的重要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一:驾校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数十年来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汽车这一过去的奢侈品越来越成为不少寻常百姓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驾驶技能已经成为当今许多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驾校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汽车保有量和潜在增量的持续增长,驾照考试需求的日益旺盛,为广大驾校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机遇。
同时,人们对驾校培训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驾校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大,驾校成本管理成为决定驾校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驾校运营将逐步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驾培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成本、提高利润成为驾校普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驾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一)培训收入下降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我国驾校培训经历了由垄断走向竞争、由封闭走向开放、培训主体由少到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四线城市,各种大小规模不一的驾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
这种竞争,既包括教练汽车质量、练车场地等硬性设备的竞争,还包括培训价格、培训服务的竞争。
一些驾校为了吸引生源,采取各种降价策略,未来驾校培训收入呈递减之势,只有节支,向内挖潜,加强成本管控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成本不断攀升驾校的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办公场所的修建、教练车的购置、训练场地建设、配套服务设施采购等,驾校的营运成本包括教练员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教练车燃油费用、教练车修理费用、教练车保险费用、教练车审验费用、招生宣传费用、办公、水电及日常运营费用等。
(三)行业规范需要驾培行业本是一个具有严格的进入门槛和行业标准的行业,规范化管理是驾驶培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和运营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分配,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和最佳实践,以及如何通过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首先,成本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来控制、监控和降低成本的过程。
这不仅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和制造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
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即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其次,成本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标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
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则更加注重战略层面,如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价值工程。
这些方法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成本,通过跨部门合作和供应链管理来实现成本优化。
在实施成本管理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和策略。
2. 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这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环节。
3. 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技术。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ERP系统来实现成本数据的集成和自动化处理。
4. 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
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5. 持续改进和创新。
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成本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
最后,成本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批量采购和长期合同来降低采购成本。
- 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和材料使用,以降低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精益生产和自动化技术来减少浪费和提高产出。
- 加强库存管理,通过及时补货和需求预测来减少库存成本。
- 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来降低固定成本和提高灵活性。
关于成本管理的论文

关于成本管理的论文范文一:加强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思考质量成本是用来揭示产品质量与成本之间内在联系的指标,通过衡量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所发挥的作用,来为其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站在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将成本与质量改进相结合,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落脚点,自然而然地就应放在对质量成本的分析和质量管理的完善方面。
一、质量成本对质量成本的定义,QJ2784-95的表述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而产生的损失。
实际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企业加大质量投入,冀以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带来的质量过剩成本,也属于质量成本的范畴。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为确保要求的一致性而发生的成本,即一致性成本;而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则是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成本,属于不一致性成本,又称故障成本。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实际工作中,通过十多年来对涉及国有和民营的140余家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信息的统计分析,对照相关标准要求,我们发现,鲜有企业能切实开展产品质量成本分析,并将其用于指导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的。
作为体系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质量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满足于对数据的简单归集和罗列,没有做实质分析,更谈不上持续改进,质量成本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没有指导作用,处于无效管理的状态,后续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二是,部分企业的数据归集极不规范,统计的质量成本信息不能支撑其成本核算数据,既不能用于质量成本控制的分析,也不能对改善其经营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三是,企业的管理评审工作中,对质量成本的分析报告不规范,既没有对数据的分析,也没有对后续工作的改进建议,而且从有些企业连续数年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比较来看,只是改了几个数据,基本内容年年如此,满足于应付质量体系管理的程序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过程生产经营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成本的诸要素进行的规划、限制和调节,及时纠正偏差,控制成本超支,把实际耗费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
其控制的内容包括材料消耗成本控制、工资成本控制、费用成本控制。
通过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一、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成本费用是抵减利润的主要因素。
降低成本,可以增加利润,进而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第二、通过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对产品的价格影响重大。
若企业的成本水平较低,产品价格就可以定得较低;若成本水平较高,低价格就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水平,提高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尤其是在残酷的价格战中的竞争力。
第三、通过成本控制,可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是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举措,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例如,某些物资是国家或社会的稀有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这些物资的消耗,其实就是对资源的一种保护,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降低成本,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确保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①。
关键词:成本控制理论问题分析解决对策目录一、常州金润车辆附件厂成本管理的现状(一)公司成本管理的现状(1)公司成本管理意识薄弱(2)公司成本管理组织软化(3)公司成本管理方法落后(4)生产过程中严重浪费(5)没有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的运行机制二、公司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二)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三)项目成本过程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四)项目成本考核奖惩体系不健全,不科学三、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一)优化成本管理组织结构(二)优化成本管理方法,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三)搞好技术开发,提高科技水平和效益结束语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1 引言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信息时代使市场变得更加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价格与交货期的竞争,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与传统企业相比,现代的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已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要整合运用其外部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反应能力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某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在区域资源整体配置的基础上形成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产业集团的竞争和较量。
这使得企业不得不从自身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所属产业及相关产业价值链等视角来分析自身的经营活动。
同时,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为了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其成本管理模式从长期意义上就必须服务于经营战略。
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由于其内在的局限性未能跟上这一管理观念的变化,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忽视企业外部的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的非财务信息和无形的成本动因,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剧变,由此引起的成本信息扭曲、预测决策失败的现象比比皆是。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致力于寻找在新产业环境下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把成本管理的视点转到与企业战略结合上已成为当代成本管理的新趋势。
因此,企业在进行项目运作时,如何根据自身的特质和外部环境制定符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具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1.2 成本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成本的控制已经经历了好几年的发展阶段,日本和欧美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的核心。
国外当前成本管理分为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成本管理的实证研究两方面。
1.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德发表了《战略管理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概念,他当时主要是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研究,所以对战略成本管理仅仅做了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以后美国管理会计专家桑克(Shank.J.K)接受了这个观点,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从而使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更加具体化,并逐步为国外部分企业所接受和推广。
当今美国会计界两名著名教授库柏(Coob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意旨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之目的。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战略决策,要做出决策就要有据以决策的信息支持,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成本信息。
Lasher·W·R(1999)在《小企业及其决策的战略性思考》一文中提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其中成本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业成本管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期斯坦伯斯(George.Stanbus)教授的研究,在他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首次提出了作业和作业会计等相关概念,并较系统地阐述了从作业成本的账务处理到作业的投入产出控制等一系列方法。
1988年,他再次出版《以服务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性框架上的成本会计》。
到80年代末期,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会计实务界普遍感受到产品成本信息与现实脱节甚远,被严重扭曲的成本信息随处可见,库柏(Robin.Cooper)和卡普兰(Robert.Kaplan)(1998)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在经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后,借鉴斯坦伯斯的思想提出了“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方法②。
2.成本管理的实证研究美国Andrew Sipos通过网络规划和统计曲线进行了成本—时间控制研究,产品的成本与交货时间的统计关系研究,建立产品成本与时间的最佳控制模型。
德国Leipzig大学Dr.Jur-genBode提出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来估算产品成本。
Bath大学的eham,G.c.Currie等还研究了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成本估算方法,它是通过设计方案参数向成本特征参数的转换来实现的。
墨西哥学者Leopoldo和Rage J.Grant等开发了为建筑商提供报价的软件系统。
Groot(1999)调查了美国食品和饮料行业的企业,回复的样本有18%已经实施了ABC,有58%考虑实施;同时有21%的样本不打算实施。
已经实施样本主要将ABC方法应用于生产阶段③。
Joshi(2001)调查了60家印度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其结果表明有20%的企业实施了ABC,13%实施了ABM,7%实施了作业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ing,简称ABB),同时,其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实施这些成本管理工具显著相关,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相对于现代的方法和技术而言在企业中更加受到重视。
1.2.2 国内研究现状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的发展,应归于管理会计的范围。
成本会计计量和汇报财务信息是与资源的取得和消耗有关的。
它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的胡玉明(2004)教授认为,在国外以CostAccounting或Man-augment Accounting或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命名的著作在内容上没有显著差别;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因此,管理会计涵盖成本会计。
李定安(1993)教授认为,“企业成本学作为经济管理的分支学科,以企业的资金耗费及其价值补偿规律为研究对象,所建立的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应用于实践,形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为企业成本管理”。
而同济大学的凌立勤(2002)认为,“成本会计仍应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好”,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成本会计仍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必要性④。
著名学者杨纪琬(1994)认为,成本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陈元燮认为,全面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是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李天民教授提出:成本管理不仅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督和事后进行定期检查,更重要的是有事先周密的计划和妥善的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成本(如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以及有关的财务成本计划,作为控制生产过程的依据,力求做到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以一定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进一步将成本管理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学者阎达五(2006)先生提出“价值链会计将是会计管理理论的一个发展”价值链会计所强调的企业价值概念将是一个以顾客为本,以顾客价值增值为出发点的价值概念,所以这一概念将更强调效用—顾客满意度,价值链会计将以价值活动—作业链为研究对象。
由此,价值链会计可以表述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为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⑤。
潘兴强(2008)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亡,是我国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9]。
他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优势、基本框架与工作思路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推动我国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多项目都是在虚拟企业的运营模式下进行的,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的确定和控制上,而对机械产品在项目运作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认识不足。
1.3 论文研究内容的总体介绍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公司内部成本控制,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公司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就需要企业在公司利润,所有者权益,企业价值之间权衡,争取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而成本又是企业价值的总要组成部分,所以成本费用的控制也成为公司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这篇论文主要从山东君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实际出发,从公司的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再从问题出发找出原因及解决对策。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内部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思路,以及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及发展;第二、介绍了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要素,为后面进一步展开论述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列出一些在内部成本控制方面的案例及相关分析;第四、对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对策,并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