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班地概地震概论考题回忆版 byzjf

合集下载

地震概论试卷

地震概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3分)1.切变模量2.线性弹性3.射线参数4.首波5.地震震级6.反演7.面波频散8.应力9.几何地震学10.震相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按照地震序列可以把地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最深的地震的震源深度可达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讨论地震波的传播问题时,一般基于弹性力学原理,并假设地球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地震波传播的两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1.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2.面波的性质?3.简述地震学的研究内容4.简述地球内部低速层和高速层的地震学证据5. 某地震台上架设了三分向地震仪,请指出该台正东方向发生的地震在仪器上引起的振动(假设地球介质径向球对称,有振动划 )四. 画图题(10分)请在下图中标出SKS ,PKS ,sP ,SKJKS ,PKKP ,PP ,PcS ,SKiKS ,PKIKP ,PPP (注P 波用实线,S 波用虚线)五. 计算题(15分)设均匀地壳厚度为H ,P 波速度为V 1, 地幔顶部P 波速度V 2 1 。

地表震源S 产生向下传播的P 波,试求① 射线射向莫霍面时,产生Pn 波的临界入 射角θ是多大?② Pn 波与Pg 波(沿地表传播的直达波)同时到达某地表台站的震中距Δ是多大? (共10分)V 21。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绪论一、地球科学概况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二、宇宙演化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三、太阳系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灾变说和爆发说新星云说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震源与震中的距离称为:A. 震级B. 震中距C. 震源深度D. 震波速度答案:B2. 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3.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表示:A.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波的振幅D. 地震波的周期答案:B4.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是由什么波引起的?A. 光波B. 声波C. 地震波D. 电磁波答案:C5.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乘坐电梯下楼B. 躲在桌子下面C. 立刻跳窗逃生D. 站在阳台上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保持冷静B. 关闭煤气C. 迅速跑向室外D.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答案:ABD2. 地震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A. 震级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建筑物结构答案:ABCD3. 地震波可以分为哪几类?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逃生时间C. 减少经济损失D. 减少人员伤亡答案:ABCD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次生灾害?A. 迅速关闭电源B. 检查建筑物结构C. 清理道路障碍D. 准备急救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只发生在板块边界。

(错)3.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对)4. 地震发生时,站在开阔地带比在建筑物内更安全。

(对)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应立刻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玻璃窗、悬挂物和易倒物体;如在室外,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等。

有关地震试题的题目及答案

有关地震试题的题目及答案

有关地震试题的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衡量地震的强度,它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A. 地震波的振幅B. 地震波的频率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波的传播距离答案:A2. 地震波中,哪种波的传播速度最快?A. 横波(S波)B. 纵波(P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B3. 地震发生时,通常首先到达地面的波是?A. 横波B. 纵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B4. 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如何分类?A.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B.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超深源地震C.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超深源地震、极深源地震D.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极深源地震答案:A5. 地震的震中距是指什么?A. 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B. 震中到震源的距离C. 震中到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距离D. 震中到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点的距离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的强弱?A. 震级大小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地质构造答案:ABCD2. 地震波的类型包括哪些?A. 横波B. 纵波C. 面波D. 次声波答案:ABC3. 地震的破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A. 震级B. 震源深度C.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哪些?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疏散C. 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D. 预测地震的震级答案:ABC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伤亡?A. 迅速离开建筑物B. 寻找坚固的掩体C. 保持冷静,遵循疏散路线D. 立即返回家中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比在地表快。

(错)3. 地震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一定越大。

(对)4.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5. 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跑到开阔地带。

地震考试试题附【答案】

地震考试试题附【答案】

地震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那么纵波和横波在地震发生时的到达顺序是()。

A.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B.横波先到达,纵波后到达C.纵波和横波同时到达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S波)快,因此在地震发生时,纵波会先到达观测点,随后横波到达。

2.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倍。

A.10B.30C.100D.1000答案:C解析: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31.6倍,接近100倍。

3.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在地表的振幅越大,因此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4.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

以下哪种避震措施是不正确的()。

A.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B.远离玻璃窗和外墙C.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迅速离开建筑物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下楼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停止工作,导致被困。

5.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向远离震中的地区提前发出预警。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

A.日本B.美国C.中国D.印度答案:A解析:日本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拥有较为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

6.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震中距是指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以下哪个因素与震中距无关()。

A.地震震级B.地震烈度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地震的破坏力答案:A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与震中距无关。

7.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的震动强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地震烈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地震概论期末试题2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地震概论期末试题2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地晨概论试题2008060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文现象与地震有一定关系,主要触发地壳岩层濒于断裂的引力天体是()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2、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A、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B、地震活动普遍性和重复性C、地震活动普遍性和复杂性D、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

A、十几秒B、一分钟C、三分钟D、十多分钟4、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

(1 )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 )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xx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 B, (3)(5) C、除(4 )以外都是D、上述都是5、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A、5. 1 级B、6. 1 级C、7. 1 级D、8. 1 级6、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M L表示的是用()计算的震级。

A、地震纵波B、地震横波C、地震面波D、地震体波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地震。

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B、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D、1976年唐山地震8、地震射线理论是地震波传播的()A .高频近似B.低频近似C.实际情况,无近似D,中间频率的近似9、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冲出屋外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C、越窗跳楼往外逃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币110、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地震概论复习题

地震概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1、地震:是复杂的地质现象,根据引起地震的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人为地震和天然地震。

2、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离、3、地震波走时:地震波从震源到观测点所需的时间4、地震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成果综合地震前兆监测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的现代减灾科学。

故称其为地震综合预测。

5、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6、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7、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综合烈度,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8、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构造应力作用使地壳地质构造产生运动,从而导致地下岩石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

9、断层:地壳岩石因受力超过岩石的抗控或拉剪程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或强线性流变带称为断层。

10、弹性回跳理论:由里德提出,此学说认为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发生的,来源于断层面。

11、零级地震:伍德—安德森标准地震仪在震中距等于100km处,如果记录的两水平分向最大振幅的算术平均值是1μm,那么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零级。

论述题1、为什么说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

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育规律的复杂性。

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

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

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

地震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地震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地震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A. 纵波和横波B. 横波和面波C. 纵波和面波D. 横波和纵波答案:A2.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哪个单位来表示?A. 里氏震级B. 矩震级C. 里氏震级和矩震级D. 以上都不是答案:C3. 地震发生时,哪种类型的波首先到达地表?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次声波答案:A4. 地震的震中是指什么?A. 地震波的起始点B.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C. 地震能量释放的中心点D. 地震波的结束点答案:C5. 地震的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A.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B.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C.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D.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人口密度答案:C6. 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测地震的发生B. 提供地震发生前的预警信息C. 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D. 以上都是答案:B7.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A. 速度逐渐增加B. 速度逐渐减少C. 速度在不同介质中变化不定D. 速度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答案:D8. 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如何划分?A.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B.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超深源地震C.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D.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超深源地震、极深源地震答案:A9.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震级越大,烈度一定越大B. 震级越大,烈度不一定越大C. 震级越小,烈度一定越小D. 震级和烈度之间没有关系答案:B10. 地震发生后,哪种类型的余震最常见?A. 主震后的余震B. 前震C. 孤立型地震D. 群震型地震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会产生______现象。

答案:反射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会产生______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四班地震概论2017秋季回忆版——光华张俊锋
2*26 = 52:
选择题
1.预计21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 1500万
2.地震差两级,振幅差别多少: 100(注意和能量区分开)
3.世界地震多发的个国家:智利、秘鲁、意大利、土耳其、日本
4.容易发生海啸的地方:深海、浅源、逆断层
5.最古老的海洋板块大概是 2亿年
6.地震裂痕东西向,面朝东方,左手边是上盘,那么地震断层走向方向是 270°
7.哪一个不能用于测量深源地震? MS
8.《大地震》里没有发生的次生灾害是:瘟疫
9.地震深度为400km的地震是:深源地震
10.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精髓:以柔克刚
11.九寨沟地震是什么断层:走滑断层
判断题:
1.地幔被视作固体
2.大风一定会引发大风暴;地震不一定引发海啸
3.大地震所有的能量比小地震所有能量少
4.四川地区人们需要抵抗七级地震进行抗震措施
5.地震台在天文台附近是为了获得准确时间
6.板块构造学说经过了科学理论的检验
7.九寨沟地震和汶川地震属于同一断裂带
填空题:
1.1522年麦哲伦环游地球,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1915年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浮假说
3.环太平洋有全球80%的地震,其中日本占环太平洋60%
4.单点P波速度8km/s,S波4km/s,到达间距15s,则相距120km
5.基本烈度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6.震中距测的偏差10km;震深为20km
7.汶川地震相当于11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km
简答题:2*4
1.海啸预警的机制科学性
2.简述发现地壳的原理
简答题: 1*12
请简述P波和S波的差异
论述题: 1*10
一个地区发生地震之前发生了两年大旱,一年大涝,另一个地方则是两年大涝,一年大旱。

你认为大旱和大涝与地震发生有没有关系?
计算题:6+12 = 18
1.地球直径为d,假定地球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物体,其中P波在地幔中运行速度为V,请求出震相为PPP的波的走时。

2.上课讲过的题目,第九章课后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