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发展史XXXX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发展史ppt

中国铁路发展史ppt

蒸汽机车时代的 结束与内燃机车 的崛起
铁路发展迅速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6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蒸汽机车时代结束 19世纪末,内燃机车开始在中国广泛使用,取代了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崛起 内燃机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使得铁路运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 重要支柱。 内燃机车与高铁的融合 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内燃机车在高速铁路运输中的地位逐渐被高铁取代。
中国铁路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趋势
铁路建设速度 中国铁路建设速度从1950年的2,000公里增长到2020年的13万公里,增长了约60倍。 蒸汽机车时代 中国在蒸汽机车时代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中国第一列蒸汽机车”在1897年运行,成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技术创新 中国铁路技术不断创新,如高铁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等,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趋势 中国铁路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自动驾驶列车、智能调度系统等,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铁路对世界交通的影响
铁路建设
• 中国铁路建设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 单一线路到多条线路的发展,使得铁路 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蒸汽机车时代
• 蒸汽机车的引入,使得中国铁路运输速 度大大提高,为世界铁路运输树立了新 的标杆。
中国铁路在世界铁路史中的角色
铁路建设
铁路建设,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支柱。
蒸汽机车
03 中国铁路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铁路的长度和密度对比
铁路长度增长 中国铁路总里程从1950年的2.3万公里增长到2020年的14.6万公里,增长了约7倍。 铁路密度增加 中国铁路网的密度从1950年的每公里0.8条线路增长到2020年的每公里1.4条线路,增长了约50%。 蒸汽机车时代 中国铁路在蒸汽机车时代的长度和密度均显著增加,反映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铁路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铁路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铁路长度和密度的增长反映了城市化进程 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建设初期(1909年-1949年)
京张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了当时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路,包括京沪、京广、京九、成昆等。

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主要由西方列强控制,用于满足它们的经济和军
事需求。

2.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78年)
3.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随着开放的推进,中国的铁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放
宽了铁路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私人投资和企业参与铁路建设和运营。

198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的规划、建设和监管。

此后,中国大力推进高铁建设,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高铁发展迅猛。

2024年,中国首次实现了时速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运行。

2024年,中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时速超过300
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的同时,传统铁
路网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如今,中国的铁路网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连接了国内各个城市和
区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铁路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
和进步,准时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持续提高。

总结起来,中国铁路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建设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再
到开放时期的三个阶段。

中国铁路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铁路的发
展不仅改变了国内的交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铁路线】中国最长的铁路线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铁路线】中国最长的铁路线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铁路线】中国最长的铁路线中国的铁路史你了解多少,你知道中国的铁路有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吗?下面为大家整理资料,顺便可以去旅游哦。

中国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中国的铁路建设始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已经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2021年12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列车开行总数,并扩展开行范围至28个省区市。

2021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2021年1月5日起,全国铁路运行调整,全国铁路将增开旅客列车135对。

2021年10月15日,继广州东-哈尔滨全程3647公里和乌鲁木齐-上海全程4077公里的国内长途列车运行通车后,号称国内第一长的铁路线:广州东-拉萨,全程498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55小时53分,于今日也正式开通运行。

构成了广州东到拉萨这一趟铁路线,全线无需转车,一座坐到底。

T236/T237广州东-哈尔滨(空调特快)基本信息全程3647全程运行37小时15分票价信息硬座355始发广州东终点哈尔滨硬卧中619始发时刻18:25终到时刻07:40软座暂无类型空调特快更新时间2021-07-01软卧985能直达上海和乌鲁木齐之间的列车车次T52/T53次上海-乌鲁木齐特快列车空调车上海到乌鲁木齐耗时:47小时13分钟上海到乌鲁木齐距离:4077公里这条我国最长铁路线沿路经过了八省二十多个市,途中可以欣赏到:白云山、橘子洲、黄鹤楼、少林寺、大雁塔、白塔山、塔尔寺、布达拉宫等17个著名景点。

在前行的途中能有机会从火车外一览当地的独有美景,也是别有一番新鲜的感受,同时也可为单调的旅途增加些许的色彩。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些年去新疆西藏等地旅游的游客逐年增长,此条线路的开通也将大大便利广州、深圳等沿途旅客前往拉萨旅游。

中国铁路的发展 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 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分别为:1876年至1905年的起步阶段、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和21世纪初至今的高速铁路大发展阶段。

1876年至1905年的起步阶段,1876年不难理解,这一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成为了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至于为何取1905年为界,这是因为,在1905年9月开工修建的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修建的首条铁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05年至1949年的艰难前行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国衰民穷、连年战争,铁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仍在艰难前行。

1949年至21世纪初的快速前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功通车。

1975年7月1日,完成电气化改造的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1世纪初至今的高速铁路大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家先后制定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已完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正在实施)等规划,勾画了新时期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中国火车轨道发展历史

中国火车轨道发展历史

中国火车轨道发展历史中国火车轨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火车轨道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初的萌芽,到后来的快速发展。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接触到了西方的铁路技术。

1876年,清政府首次委派留学生赴美国和英国考察铁路建设。

回国后的留学生带回了西方的铁路经验和技术,与国内的矿业工程师合作,推动中国的铁路发展。

第一条中国火车轨道的修建可追溯到1881年,当时的北京市江宁条码头修建了一条连通内务部和苏州河码头的短轨铁路,该段铁路主要用于矿石和薪炭的运输。

随着对西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规划和建设更长的铁路线路。

1897年,中国政府开工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的第一条重要铁路干线,也是中国铁路建设的起点。

1905年,中国第一条具备现代意义上的铁路线路,天津至漳县的津浦铁路修建完成。

这条铁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27年,津浦铁路西延至平汉线,形成天津-北京-洛阳-武汉的重要干线,使得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更加便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铁路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来推动铁路发展。

到1957年,中国铁路里程已达到了17,000多公里。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进铁路现代化的改革,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1988年,中国开始建设时速达到200公里的高速铁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97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即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铁路全长1,318公里,自此中国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了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步伐。

2003年,中国首条跨越长江的特大桥梁——郑州黄河大桥正式通车。

同年,青藏铁路开始建设,这是中国建设最艰巨、最复杂的铁路之一。

2008年,中国成功组织并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推动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至天津、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全面投入运营,在中国高速铁路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中国铁路发展史如下:1、艰难起步1876 年,为了改善上海至附近吴淞港码头之间的运输条件,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但这条16公里长的路线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

极度保守的晚清 *** *** 意愿强烈,尤其害怕铁路会使数目庞大的苦力人群失去工作。

一位官员对于失业引发暴乱的风险表示了担心:成千上万拉车拖船之人将失去生计,若非在沟壑中饥饿而亡,必将在山间落草为寇。

另一位官员则表示,“如此挥霍燃煤,则煤田竭也。

”除了这些对铁路行业的悲观预期,当时的中国对外国人以及外资公司的敌对情绪也相当严重,鸦片战争刚结束不久,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还历历在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淞铁路的前景黯淡,其建设过程自始至终没有得到 *** 的官方批,。

通车仅一年后,两江总督沈葆桢即勒令关停铁路,并将相关设备运往台湾,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这样荒废在台湾的海港岸边。

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煤炭运输问题,清*** 决定在唐山至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段由骡马拉行的铁路。

英国人金达受聘负责项目建设和“中国火箭”号(中国首列火车)的调试工作。

1881年,全长10公里的标准轨距铁路建成通车,然而,铁路革命的序幕并未就此拉开, *** 仍不愿意支持这项已风行全球的革命 *** 通方式,19世纪80年代,新线路的修建几近停滞。

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中的惨败使*** 意识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而铁路又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催化剂。

于是,唐胥铁路又往北京方向延伸了32 公里。

然而,由于清朝*** 的愚昧迷信,皇宫中的一场突发大火被认为是神灵不满的迹象,铁路计划重新遭到无限期搁置。

2、洋务运动时期新建的铁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中国铁路总量仅为500公里,而同期的美国轨道长度已达28万公里,战场的失利终于激发了中国的铁路兴建热潮,北京成为铁道网络的中心所在地,而偏远地区也开发了许多运煤线路。

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 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彼时中国境内已建成铁路9,500公里,较之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数字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比同样贫瘠的印度少了将近一半。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

中国铁路百年史话一、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1876--1893年)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 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近代交通运输的创议。

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

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

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五年后,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铁路消息的传入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

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吴淞铁路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建成,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

这条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

清政府以285,000两白银于次年赎回,并于1877吴淞铁路“天朝号”蒸汽机车年10月拆除。

中国铁路 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 的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76年的清朝,当时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一份铁路修建合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中国铁路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转折点和变革,从一个规模较小、技术不发达的铁路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善、先进的铁路网络。

以下是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主要内容:1. 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它于1909年开始动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205公里,连接北京和张家口。

2. 中国铁路局成立。

1920年,中国首次将铁路局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铁路局,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始规模化发展。

3. 全国铁路网络基本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铁路网络得到了基本形成。

4. 长江大桥建成。

1957年,中国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铁路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空白,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5. 特高压电气化铁路试点。

1970年代末,中国提出了“特高压电气化铁路”概念,试点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铁路的发展中。

6. 高速铁路的建设。

2003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这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长、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络。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建设铁路外交的新里程碑,也为中国铁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中国的铁路发展历史中,虽然曾经面临过种种波折和挑战,但铁路系统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国的铁路网络也逐步实现了从地区性、局部性到全国互联互通、高速畅达的突破。

可以说,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2012.05.19
1976年,中国人民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 团,结束了动乱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拨乱反正,出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国家 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 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铁路工作又 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 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 量达7,087亿吨公里。
DJ2型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欧美日本等开始大
规模研制并运用动车组。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 代开始研制动车组。
中国铁路开行的CRH动车组已知有CRH1, CRH2,CRH3,CRH5。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 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CRH动车组车辆均命 名为“和谐号”。
CRH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 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 810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314.01亿吨公里。
1952年6月18日,满州里至广州间开行 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多公里畅 通无阻。到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 加到22,876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 802.24亿吨公里。
除了。
淞沪铁路
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非常设计的” “极其奇形怪状的”蒸汽机车
二、帝国主义争夺路权,中国铁
路缓慢发展时期(1894--1948)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八国 联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 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 潮。随后,他们按照各自的需要,分别设计和修建了 一批铁路,标准不一,装备杂乱,造成了中国铁路的 混乱和落后局面。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修建 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 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 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 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中国铁路
一、开创时期(1876--1893年)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 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 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 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 在上海修建,此路全长30里。这就是英国资 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淞沪铁路。这条 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
CRH1
CRH1
CRH2
CRH3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
铁路。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 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 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 烈度区216公里。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
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风火山隧 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 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成为世界上最长 的“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
昆仑山隧道
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悬浮铁路商业运 行线是2001年3月1日开工建设的上海磁悬浮 列车示范线。2002年3月,这条磁悬浮列车示 范线下部结构工程竣工。磁悬浮列车用电磁力将列 车浮起而取消轮轨,采用长定子同步直流电机将电 供至地面线圈,驱动列车高速行驶,从而取消了受 电弓。磁悬浮列车主要依靠电磁力来实现传统铁路 中的支承、导向、牵引和制动功能。列车在运行过 程中,与轨道保持一厘米左右距离,处于一种“若 即若离”的状态。由于避免了与轨道的直接接触, 行驶速度也大大提高,其正常的运营速度可以达到 每小时500公里。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 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ТЭ3型电传动内燃 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 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 并成批生产。
四、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式时期 (1953-1978年) 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
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 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 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 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从1912 年到1916年各国夺得的路权共达13000多公里。北 洋政府时期(1912~1927),在关内修了约2100公 里铁路。
1996年6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诞 生,标志着我国电力机车有望从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跃进, 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打下了基础。
DJ2型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商用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要用于既有干线客运 牵引和高速专线牵引,并能覆盖普速、快速、高速区段的 通用型客运电力机车。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 时期(1979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 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指出“铁路运输已 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 “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到 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 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截至2009年 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
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 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 建铁路,从而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 次高潮。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1928~1948),在
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000公里。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0号”机车
1949年前铁路线路
三、新中国成立,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 时期(1949-195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