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教育教学通用PPT模板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教育教学通用PPT模板

4072座,总延长约2000公里。
驿马岭隧道全长7031.9米,是 华北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
科 学 发 展 的 中 国 铁 路
1978-

学 发
改革开放——新时代
展 的
一背景


十一
政治
铁 路
届三 中全 会
风向
重 心
转 移
铁路现代 化建设
客观 需求
铁路先行
区域发展 不平衡 初级阶段

发 图
主要成就
中 国 发铁 展路 历 程
1 蹒跚起步的中国铁路 1876-1911
CONTENTS
2 步履维艰的中国铁路 1911-1949 3 奋发图强的中国铁路 1949-1978
4 科学发展的中国铁路 1978-
蹒 跚 起 步 的 中 国 铁 路
1876-1911

跚 起
中国铁路起步于清政府统治日渐衰落、国家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半殖
的 中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

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
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
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
"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跚 起
收回路权和商办铁路

的 收回路权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收回路矿权利运动的重要组



步 法国新盛公司为慈禧太后特意制作了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
的 中
以六千银元的极低价格,将机车“卖”给李鸿章,其中“有小火车一列,

绿皮火车发展史

绿皮火车发展史

绿皮火车发展史绿皮火车,是中国铁路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列车车型。

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铁路的初期阶段。

下面将从绿皮火车的起源和发展、技术革新和服务升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绿皮火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那时的中国铁路还处于起步阶段,铁路运输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中国铁路局设计制造了一种简洁实用的乘客列车,即绿皮火车。

这种列车的外观采用绿色涂装,因此得名绿皮火车。

随着中国铁路的迅速发展,绿皮火车也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升级。

在列车编组方面,绿皮火车从最初的几节车厢逐渐发展为具有更大编组数量的列车。

这不仅提高了绿皮火车的运力,也增加了旅客出行的选择。

在车辆结构上,绿皮火车也经历了多次改进。

最初的绿皮火车采用铁路客车的传统结构,车厢内部配置简单,没有空调和舒适的座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旅客需求的变化,绿皮火车逐渐引入了空调、柔软舒适的座椅、餐车等设施,提高了旅客的乘车体验。

除了车辆结构的改进,绿皮火车的服务也得到了提升。

在早期,绿皮火车的服务比较简单,主要是提供基本的乘车和餐饮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旅客的需求,绿皮火车引入了电视、音响等娱乐设施,并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

这些改进使得绿皮火车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兴起,绿皮火车逐渐退出了主流的旅客运输市场。

然而,绿皮火车在一些地方和线路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依然是一种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出行选择,深受一部分旅客的喜爱。

绿皮火车作为中国铁路的代表车型,经历了起步、发展、技术革新和服务升级等多个阶段。

它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

虽然绿皮火车在高铁时代逐渐退出了主流,但它依然是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内外火车发展史

国内外火车发展史
2002年9月,“中华之星” 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 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 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 合,8年4月11日,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 动车组下线,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 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
1
FD型
前进型
上游型
胜利型
第一阶段:蒸汽机车
当时火车的主要作用只是用来运送煤炭
第二阶段:内燃机车
1988年12月21日,大同机车厂停止蒸汽机车生产,标志着 中国蒸汽机车制造史的结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车已被内燃、电力机取代。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 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
第二阶段:内燃机车
1992年建造的东风11 型内燃机车,是为广深 线开行时速160公里旅 客列车而研制的准高速 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标 称功率3040kW,最高 运行速度为170km/h。
第二阶段:内燃机车
神州号内燃动车组在2000 年至2003年间共生产了五 列,编号NZJ2 0001 0005,包括有机车5组10 台,双层拖车4组40节。
第二阶段:电力机车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 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 了一次表演。
第二阶段:电力机车
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 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第三阶段:内燃机车
燃油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 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 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
第二阶段:内燃机车
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 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当时命名为“卫星”号, 代号NY1。后经过长期 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 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 成批生产。

中国铁路火车速度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火车速度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火车速度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中国铁路运输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运输能力较低,火车速度也非常慢。

经过多年的和发展,中国铁路火车速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线网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1949年建国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在建设初期,火车时速只有40-60公里,大部分铁路线都是经过改造后的旧线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中国决定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来提高火车速度。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国陆续引进了前苏联、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的技术和设备,逐渐提高了火车的最高时速。

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铁路速度仍然相对较慢。

1984年,经过与日本合作,中国引进了“和谐号”列车技术,并开始试运营时速达到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

这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开始,也是中国铁路速度发展的里程碑。

1988年,中国正式启用了第一条时速达到160公里的铁路线,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高速铁路不断发展,火车速度也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专利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国成功开发了CRH380系列列车,其中包括CRH380A、CRH380B和CRH380C等。

CRH380A列车创造了时速高达380公里的纪录,成为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商业列车。

2024年,中国推出了时速350公里的Fuxing号列车,取代了之前的和谐号列车。

Fuxing号列车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后,中国又陆续推出了时速400公里、时速500公里等不同级别的高速列车。

今天,中国高速铁路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

根据2024年底的数据,中国高速铁路线路总里程已经超过3.6万公里,覆盖了全国3/4的省份。

其中,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线路超过2.3万公里,占到了全球高速铁路线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总体来说,中国铁路火车速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时速40-60公里到时速500公里以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火车速度的变化

中国火车速度的变化

中国火车速度的变化1958年“巨龙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00公里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

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

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

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被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

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

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

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

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时速90公里韶山ss1型电力机车,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了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

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车长19400mm。

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SS1型机车性能不但稳定,而且运行时还十分的安静,直到现在该型机车还在全面的使用中,并且已经成为电力机车中的一个黄金经典。

SS1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

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也是我国第一代轨道牵引的绿色动力,现在为客货两用型,但货物运输占主要。

中国火车车厢发展史

中国火车车厢发展史

中国火车车厢发展史
中国火车车厢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火车车厢主要由木材和铁制造而成,结构简单,设施粗糙,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差。

随着铁路系统的发展,车厢质量逐渐提高,结构更加坚固,设施也更加现代化。

例如,有了暖气设施、冷气设施、安全锁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火车车厢发展迅速。

多种车厢开始投入使用,如头等车、二等车、三等车、四等车、硬座车、软座车等。

1955年至1959年,东德进口了107辆高级客车车厢,作为与苏联的国际联运以及高级干部公务车使用。

之后这些车型被编为第一代“18型”客车。

1960年代初,中国开始自行设计试制第二代18型客车。

起初只有硬座,没有卧铺。

后来到了1964年和1966年才分别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设计研制出了软卧和硬卧车厢。

进入21世纪,中国火车车厢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出现了很多新型车厢,如高速动车、动卧车、空调车、特等车等。

车厢设施和安全性也有了很大改善,例如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乘客出行更加安全、舒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中国火车发展史相关文献或资料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火车的发展历程

火车的发展历程

火车的发展历程梁政我们进行远距离旅行,往往会乘坐火车,车上有座位、床铺、餐桌、洗手间等,简直就是一座流动的旅馆。

坐在平稳的车厢里遥望车外的青山绿水、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除此之外,火车还担负着运送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物资的重任,真不愧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从火车的发明到现在已走过了207年,这个对推动世界工业化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火车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回顾这一段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历史吧。

火车和所有其他的发明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问世的。

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那时,一些具有改革创新激情的人萌发了将蒸汽机装在车上,以代替人力或者畜力来拖动车辆。

这个设想首先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

那时,欧洲各国的军队为了满足作战需要,把大炮的口径和射程做得越来越大。

这就导致了炮的重量不断增加,用人推马拉的办法很难保证大炮能及时跟随部队转战。

法国一位名叫居尼奥的炮兵军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成了用蒸汽机推动的“蒸汽车”来拉炮,从而开辟了以机器为动力的现代车辆发展的道路,也为火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这种将蒸汽机装在车子上的机械车是怎样推动车辆行驶的呢我们从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机有一个大锅炉,装在车架的前端。

在锅炉下面烧着煤火,用来将锅炉里面的水加热成蒸汽。

由锅炉上的 i根管子将蒸汽引入车子前轮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气很大,便推着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动,而活塞通过连杆和曲轴与前轮连在一起,于是随着曲轴的转动,车轮就跟着转起来,这就是蒸汽机车行走的基本原理。

此后不久,这种冒着黑烟、喘着粗气的车子先后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

英国人于1804年制成了蒸汽机车。

不过,它的模样和先前不大一样了:有的将锅炉移到车子的中间,并罩上罩子,两头还装上几排座位;有的把锅炉移到车后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装了一个车厢, 等等。

铁路机车发展史1(共12张PPT)

铁路机车发展史1(共12张PPT)
▲中国(zhōnɡ ɡuó)第一辆 火车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
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
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第二页,共12页。
一、世界及旧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zhōnɡ ɡuó)第一条铁路
担北当京成 —渝沈(阳成—▲都哈中-尔重滨庆国(北大()z连城h)际ō客特n运快ɡ专列线ɡ车,u,连ó经接)由现东达北存成和铁最关路内、古地遂老区渝;铁的路机运行车,。
★第二代代电力动车---“和谐号”CRH1 美国(měi ɡuó)1897年制
目前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着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上 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0号”机车。专家考证后认为唐胥 铁路通车后,“1882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2—0式(只有两对机车。
★ SS8”韶山8型“电力机车(diàn lì jī chē)
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1994年10月试制成功,是中国 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时速: 170km/h。在试验中最高更达到240km/h,是 当时全中国速度最快的铁路机车。1997年开 始批量生产。
第六页,共12页。
二、新中国(zhōnɡ ɡuó)铁路发展史
▲内燃机、电力机时代------我父亲的时代
★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zhìzào)的电力机车
SS1”韶山1型“电力机车
韶山ss1型电力机车,1969年株洲电力机车厂开始批量生产,到 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 90km/h,车长19400mm。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SS1型机车性能不但稳定,而且运行时还十分的安静,直到现在 该型机车还在全面的使用中,并且已经成为电力机车中的一个黄 金经典。SS1 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具有相当的 历史意义和价值。也是我国第一代轨道牵引的绿色动力。现在为 客货两用型机车。但货物运输占主要。 SS1型电力机车被车迷称 为:“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能够单机使用。

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

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

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风”是个大伙儿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90公里/小时
1974年“东风”4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

DF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

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

该车从首台下线使用开始距今已超过30年的历史,至今仍旧在使用当中,而且数量仍旧相当庞大。

即便是我国铁路差不多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旧没有坚决,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旧是运输的主力。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差不多上差不多上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75年“北京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

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

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确实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迷昵称为“小北京”;另一种确实是8轴双节重联型,这种双单节的北京型机车共生产了6
组12台,被车迷昵称为“大北京”;第三种是北京6001型轴式D-D只生产了一台,不久便拆解改造成两台“小北京”。

1992年“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70公里/小时
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为广深线开行时速160公里旅客列车而研制的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

机车标称功率3040kW,最高运行速度为170km/h。

1991年底完成试制后,先后通过了型式试验、研究性试验和15万km线路运用考核试验,最高试验速度为186km//h,牵引13辆客车,最高速度达162km/h。

1994年12月22日广深线正式开通,由东风11型内燃机车担当准高速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的研制成功和大范畴投人运用,是我国客运内燃机车技术进展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创了我国铁路客运向高速进展的新时期。

火车迷昵称为“狮子头”。

1994年“韶山”8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170公里/小时
韶山8型于1994年10月成功试制两台,是中国第八个五年打算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以1990年制造的韶山5型机车作为原型基础,同为采纳Bo-Bo 四轴及4台直流牵引电动机,功率3200kW,要紧用于准高速干线客运,最大运行速度为170km/h。

在试验中最高更达到240km/h,是现时全中国速度最快的铁路机车。

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并作出改良,功率提升至3600kW和应用了串励式直流电动机。

2000年“神州号”内燃动车组,设计时速:180公里/小时
NZJ2型“神州号”内燃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的准高速内燃动车组车款之一,属于动力集中式,采纳推拉式设计。

由于车头外形和涂装的特点,神州号又被戏称为“大白猫”。

这款动车组由大连机车车辆厂、长春轨道客车车辆厂、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北京铁路局联合研制,采纳双层客车设计,属于动力集中式双层内燃动车组,每列编组形式为2动10拖,其中双层软座车1辆、双层硬座车9辆,以头尾每端各一台柴油机车推挽式重联牵引,构造速度为180km/h,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小编组(两动四拖)实验运行时最高速度达210km/h。

2001年“先锋号”电力动车组,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
先锋号在2000年完成组装并通过了铁道部验收,2001年5月出厂。

2001年10月26日至11月16日期间在广深线进行试验,创出当时中国国内最高速度的249.6km/h。

2002年9月10日在秦沈客运专线进行的测试中,又创出最高时速292.8公里的记录。

先锋号于2007年7月7日起到2018年9月30日开始担当
成渝(成都-重庆北)城际特快列车,经由达成铁路、遂渝铁路运行,最高营运速度被降至160公里/小时。

目前先锋号差不多退出成渝线城际列车运行,而其地位被新配属重庆北客运段的CRH1型动车组代替。

2002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70公里
2006年“和谐号”CRH1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
2006年“和谐号”CRH2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
2018年“和谐号”CRH3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CRH3列车的原型为德国铁路的ICE-3列车(西门子Velaro),中国以引进西门子公司先进技术并吸取的方式,由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在国内生产实现国产化。

2005年11月,中国铁道部与德国西门子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下签订协议,西门子因而获得60列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订单,总值6.69亿欧元(原型车每列2.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8000万欧元),最终被定型为CRH3C。

2006年“和谐号”CRH5型电力动车组,设计速度:380公里/小时
2018年“和谐号”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380公里/小时
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或称CRH2-380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营运新建的高速城际铁路及客运专线,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CRH2C(CRH2-300)型电力动车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RH系列高速动车组,也是“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打算”的重点项目,最高营运速度380公里/小时。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自行进展关键技术、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中国铁路高速(CRH)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

2018年“和谐号”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380公里/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