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火车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发展概述

中国铁路发展概述

中国铁路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的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没有铁路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1/3 多,完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 55%。

中国铁路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铁道部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部行使政领导和管理全国铁路的职能。

铁道部机关共设置 16 个机构,有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科学技术司、人事司(政治部组织部)、劳动和卫生司、建设管理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安全监察司、运输局(运输指挥中心)、公安局、政治部、宣传部、部纪委、监察局、全国铁路团委、直属机关党委。

铁道部部属企业有 20 个: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南昌、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柳州、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建设开发中心、青藏铁路公司等。

铁道部部属事业单位有 16 个:运输指挥中心(运输局) 、资金清 算中心、统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多种经营发展中心(直属企业和 多种经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档案史志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 技术中心、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中心、工程管理中心、铁道部党校、 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出版社、 《人民铁道报》报社、专运处、 中国铁路文工团。

铁道部所属协学会、 协会 12个:中国铁道学会(含 中国蒸汽机车协会) 、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地方铁路协会、 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 中国铁道财务会计学会、 中国铁路老战士协 会、中国铁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会、铁路青年志愿者协会、中 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铁道 物资流通协会、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铁总体工部) 。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教育教学通用PPT模板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教育教学通用PPT模板

4072座,总延长约2000公里。
驿马岭隧道全长7031.9米,是 华北地区最长的铁路隧道。
科 学 发 展 的 中 国 铁 路
1978-

学 发
改革开放——新时代
展 的
一背景


十一
政治
铁 路
届三 中全 会
风向
重 心
转 移
铁路现代 化建设
客观 需求
铁路先行
区域发展 不平衡 初级阶段

发 图
主要成就
中 国 发铁 展路 历 程
1 蹒跚起步的中国铁路 1876-1911
CONTENTS
2 步履维艰的中国铁路 1911-1949 3 奋发图强的中国铁路 1949-1978
4 科学发展的中国铁路 1978-
蹒 跚 起 步 的 中 国 铁 路
1876-1911

跚 起
中国铁路起步于清政府统治日渐衰落、国家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半殖
的 中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

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
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
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
"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跚 起
收回路权和商办铁路

的 收回路权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收回路矿权利运动的重要组



步 法国新盛公司为慈禧太后特意制作了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
的 中
以六千银元的极低价格,将机车“卖”给李鸿章,其中“有小火车一列,

火车四个阶段的简介

火车四个阶段的简介

火车四个阶段的简介
火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蒸汽机车时代、电力机车
时代、内燃机车时代和高速铁路时代。

1. 蒸汽机车时代,蒸汽机车时代是火车发展的最初阶段,蒸汽
机车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火车。

这一阶段始于19世纪初,一直
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

蒸汽机车时代是火车运输发展的起点,也是
工业革命的产物,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 电力机车时代,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机
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成为火车的新动力源。

电力机车时代的到
来使得火车的运行更加高效、环保,并且提高了运输的速度和质量。

3. 内燃机车时代,内燃机车时代是20世纪中叶至今的阶段,
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为动力,成为了火车的主要动力来源。

内燃机车
的出现使得火车的运行更加灵活,能够适应更多的运输需求。

4. 高速铁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
成为了火车发展的新阶段。

高速铁路以其高速、高效、安全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城市间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四个阶段的火车发展,见证了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附图)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附图)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附图)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案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程达到10万公⾥,主要繁忙⼲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程达到10万公⾥,主要繁忙⼲线实现客货分线。

建⽴省会城市及⼤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洲地区、珠江三⾓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西部路⽹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结构,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

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华北新通道,西北⾄西南新通道,新疆⾄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为重点,积极争取开⼯⼀批新项⽬。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投产1680公⾥;复线铺轨290公⾥,投产140公⾥;电⽓化投产559公⾥。

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将建成。

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以上,客车速度⽬标值达到每⼩时200公⾥及以上。

具体建设内容:1、“四纵”客运专线:⑴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长江三⾓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⑵北京~武汉~⼴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⑶北京~沈阳~哈尔滨(⼤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⑴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⑵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⑶青岛~⽯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中长期铁路⽹规划》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十三五”我国交通铁路运输发展辉煌成就

“十三五”我国交通铁路运输发展辉煌成就

“十三五”我国交通铁路运输发展辉煌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不断勇攀高峰。

11月8日,世界瞩目的川藏铁路雅林段(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段)开工建设。

作为史诗级铁路工程,川藏铁路雅林段由四川盆地直登青藏高原,线路呈台阶式“八起八伏”,依次经过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藏南谷底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这是一场迎难而上的勇敢跋涉,也是一段先行使命的果敢担当。

翻开“十三五”的编年册,中国铁路不断在高峰中再攀新高,科技取得新进步,发展迈上新台阶。

5年里,铁路人勠力同心,谱写了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加快推进。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

路网纵横、四通八达;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中国高铁、领跑世界……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行、高品质服务,中国铁路加速奔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强劲引擎。

一、双网融合高品质构筑出行新时空“用动车把老婆顺利地娶回家倍儿爽!”2019年1月21日,家住云南大理的何学强坐上D8707次动车组列车,跨越700公里把心上人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娶回了家。

把动车当“婚车”,中国铁路网飞速发展并持续完善,为人民生活绘就了美好图谱。

大江南北,一条条铁路在中华大地上刻下刚劲线条。

在龙江冰城,哈牡高铁自此引出并向东延伸贯通,划上中国高铁网“最北一横”;在祖国西南,云桂铁路串联散落“遗珠”,滇东南旅游跑出加速度;在大巴山区,西成高铁穿越群山峻岭开辟新“蜀道”,3小时跨越3000年;在浙皖水乡,杭黄高铁由千岛湖驶向富春江,成就黄金旅游线;在“塞上江南”,银川至中卫铁路把宁夏拉入高铁朋友圈……2016年至2019年,全国铁路新线投产1.9万公里,2020年预计新线投产4400公里左右。

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在14.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以上,稳居世界第一。

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

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

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与影响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出现和发展对世界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从初期的人力车、畜力车,到蒸汽机车、电力机车的出现,铁路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历经了无数风雨,铁路终究不负时代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它无与伦比的光辉。

一、铁路的起源和发展铁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当时人们已经利用木轨道和滑轮设备进行物品运输。

直到公元16世纪,欧洲才开始尝试人力车和畜力车的使用,但是这些方法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开始了,这使得铁路运输成为可能。

1825年,英国的蒸汽火车投入运营。

这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正式到来。

之后,铁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蒸汽机车被广泛使用,轨道网络也随之不断扩张,铁路运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二、铁路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铁路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铁路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随着铁路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货物运输,这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发展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条件。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铁路可以避免因为地形、气候和交通设施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物流效率低下的问题。

铁路连接了各种交通运输,让商品能够“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路、天空和互联网辅佐”进行配送。

因此,铁路运输绝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铁路减少能源消耗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铁路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以内燃机车为例,它们的效率比传统燃油车效率高出数倍,因为内燃机车消耗的燃料可以直接转化为动力,而不像传统燃油车,在传输过程中有很多能量的浪费。

在当前世界上,人们对节能和环保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铁路作为一种非常环保的交通方式,其影响又再次显现出来。

四、铁路连接互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不仅局限于地面交通方式,其拓展到了空中,海上,甚至空间也可以想象。

铁路发展感悟心得体会(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一五”计划时期的“中国铁路第一座火车站”——北京站,到如今高铁、地铁、城轨等多种铁路交通方式遍布全国,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辉煌。

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有幸亲身参与了铁路建设,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铁路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铁路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我国就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铁路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铁路建设不仅缩短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高铁为例,它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一天的路程缩短至几小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2. 铁路建设提高了国防能力铁路建设对于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作为军事运输的重要手段,能够迅速调动兵力、物资,提高国防能力。

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中,铁路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铁路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铁路建设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舒适,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铁路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铁路带来的便利,出行更加自由、快捷。

二、铁路建设者以勤劳、智慧、团结、创新为精神支柱铁路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无数建设者付出辛勤的努力。

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种精神:1. 勤劳铁路建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建设者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不畏艰辛,埋头苦干。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块块石头、一根根钢材、一节节枕木,组装成一条条钢铁巨龙,为国家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铁路建设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建设者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铁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他们运用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3. 团结铁路建设是一项集体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工种的密切配合。

中国铁路概况

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铁路长期以来在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一直起着骨干作用,而且由于铁路的技术经济特性,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在上海至吴淞间修建的,较之世界上第一条正式营业的铁路落后了51年。

1881年清政府准许修建一条自唐山矿区至胥各庄10公里铁路,掀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成立了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组织了桥梁和线路恢复工程,并大力修建新铁路,以保证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4.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猛增,铁路运输能力全面紧张。

八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三西”煤炭外运能力和加强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的运输能力,特别是运输“卡脖子”区段通过能力方面。

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京秦、大秦、兖石、新菏、皖赣、青藏铁路哈格段、南疆铁路吐库段等铁路新线。

增建胶济、同蒲、石德、陇海东段、京广南段、沪宁等铁路第二线,对丰沙大、石太、太焦、成渝、贵昆等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到199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3378公里,复线13024公里,电气化里程6941公里。

地方铁路达到4424公里。

5. “八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以缓解运输紧张状况为重点,突出干线通道的建设。

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加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铁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6. 1997年,全国国家铁路预计全年可完成货物发送量16.2亿吨,货物周转量13050亿吨;全年旅客发送量可完成9.2亿人,旅客周转量3500亿人公里。

1997年全国铁路实施提速战略,加强客货营销,提高竞争能力。

4月1日新的铁路运行图实施后,优化了旅客和货物列车结构。

客车提速,开行夕发朝至客车和货运“五定”班列、集装箱专列,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全路积极推行计算机售票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缓解了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的状况。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高铁(课件)(共32张)


早期曲折历程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 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 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 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 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 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 做“龙号”机车。
早期曲折历程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 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 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
03
早期曲折历程
01
早期曲折历程
19世纪,中国继 日本及印度之后 成为第三个修建 铁路的亚洲国家。 掀开了中国铁路 发展的帷幕。
早期曲折历程
1875年至1976年,英国在上 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 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 铁路。
早期曲折历程
1881年,李鸿章主办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 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 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实验"的最 后阶段。
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 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 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 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 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 "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 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 "向"中国创造"的跨过。
跨过式发展
青藏铁路是青海省西宁市至西 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全长 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中国在 施工中克服了青藏高原冻土层 的世界难题,于2006年7月1日 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火车的发展历史

火车的发展历史火车的发展历史1.蒸汽机车时代火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英国人达比试图发明一种可以在铁轨上行驶的蒸汽汽车。

然而,这一尝试并未成功。

直到1814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车,才开启了铁路运输的历史。

这台蒸汽机车能够在铁轨上以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行驶,标志着铁路运输的诞生。

2.内燃机车时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内燃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世纪末,内燃机车开始逐渐取代蒸汽机车。

与蒸汽机车相比,内燃机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行驶更长的距离。

内燃机车的出现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3.电力机车时代20世纪初,电力机车开始逐渐普及。

电力机车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逐渐成为了主流的铁路牵引方式。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机车的功率和速度也不断提高。

如今,电力机车已经成为全球铁路运输的主力军之一。

4.高速列车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速铁路成为了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列车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乘客从一个城市运送到另一个城市,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舒适度。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成多条高速铁路线路,如日本新干线、法国TGV等。

5.货运列车发展除了客运列车外,货运列车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运列车能够将货物从一个地区运送到另一个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货运列车在物流运输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列车控制系统进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列车的控制系统也不断进化。

早期的列车控制系统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信号灯来实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列车控制系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如今,列车控制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调度等功能,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7.全球铁路网络的扩展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全球铁路网络也在不断扩展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巨龙号”内燃机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T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

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

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

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

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东方红1型是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

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

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

东风系列是电传动内燃机车,也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风”是个大家族,有东风、东风2、东风3、东风4系列、东风5系列、东风6、东风7系列、东风8系列、东风9、东风10系列、东风11系列、东风12、东风21米轨。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90公里/小时韶山ss1型电力机车,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

机车持续功率3780kW,最大速度90km/h,车长19400mm。

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SS1型机车性能不但稳定,而且运行时还十分的安静,直到现在该型机车还在全面的使用中,并且已经成为电力机车中的一个黄金经典。

SS1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

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也是我国第一代轨道牵引的绿色动力。

现在为客货两用型机车。

但货物运输占主要。

SS1型电力机车被车迷称为:“芍药”。

1974年“东风”4型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

DF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

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

该车从首台下线使用开始距今已超过30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使用当中,而且数量仍然相当庞大。

即便是我国铁路已经走进铁路电气化的今天,他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甚至在某些地区,他仍然是运输的主力。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基本上都是以DF4型机车作为平台而设计制造的,可见DF4型内燃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75年“北京号”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北京型内燃机车是北京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液力传动干线客运内燃机北京单节型内燃机车(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车。

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15045mm,轴式B-B。

北京型机车有3个品种,一种就是4轴单节型,这种单节的北京型机车被车迷昵称为“小北京”;另一种就是8轴双节重联型,这种双单节的北京型机车共生产了6组12台,被车迷昵称为“大北京”;第三种是北京6001型轴式D-D只生产了一台,不久便拆解改造成两台“小北京”。

1992年“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设计时速:170公里/小时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为广深线开行时速160公里旅客列车而研制的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

机车标称功率3040kW,最高运行速度为170km/h。

1991年底完成试制后,先后通过了型式试验、研究性试验和15万km线路运用考核试验,最高试验速度为186km//h,牵引13辆客车,最高速度达162km/h。

1994年12月22日广深线正式开通,由东风11型内燃机车担当准高速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的研制成功和大范围投人运用,是我国客运内燃机车技术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创了我国铁路客运向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火车迷昵称为“狮子头”。

1994年“韶山”8型电力机车,设计速度:170公里/小时韶山8型于1994年10月成功试制两台,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以1990年制造的韶山5型机车作为原型基础,同为采用Bo-Bo 四轴及4台直流牵引电动机,功率3200kW,主要用于准高速干线客运,最大运行速度为170km/h。

在试验中最高更达到240km/h,是现时全中国速度最快的铁路机车。

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并作出改良,功率提升至3600kW和应用了串励式直流电动机。

2000年“神州号”内燃动车组,设计时速:180公里/小时NZJ2型“神州号”内燃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的准高速内燃动车组车款之一,属于动力集中式,采用推拉式设计。

由于车头外形和涂装的特点,神州号又被戏称为“大白猫”。

这款动车组由大连机车车辆厂、长春轨道客车车辆厂、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北京铁路局联合研制,采用双层客车设计,属于动力集中式双层内燃动车组,每列编组形式为2动10拖,其中双层软座车1辆、双层硬座车9辆,以头尾每端各一台柴油机车推挽式重联牵引,构造速度为180km/h,在秦沈客运专线上小编组(两动四拖)实验运行时最高速度达210km/h。

2001年“先锋号”电力动车组,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先锋号在2000年完成组装并通过了铁道部验收,2001年5月出厂。

2001年10月26日至11月16日期间在广深线进行试验,创出当时中国国内最高速度的249.6km/h。

2002年9月10日在秦沈客运专线进行的测试中,又创出最高时速292.8公里的记录。

先锋号于2007年7月7日起到2009年9月30日开始担当成渝(成都-重庆北)城际特快列车,经由达成铁路、遂渝铁路运行,最高营运速度被降至160公里/小时。

目前先锋号已经退出成渝线城际列车运行,而其地位被新配属重庆北客运段的CRH1型动车组代替。

2002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70公里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

2002年11月27日,以两辆机车及三辆客车的短编组“中华之星”在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进行高速试验,其最高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事。

“中华之星”正式配属沈阳铁路局,2005年8月1日中华之星起正式投入载客运营,担当来往沈阳及山海关的临时准高速列车,车次为L517/8次,其最高运营速度限制为160 km/h。

2006年“和谐号”CRH1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CRH1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进行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于2004年起向庞巴迪运输和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订购的CRH系列高速电力动车组车款之一。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中国铁路高速(CRH)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

第一组CRH1A列车于2006年8月30日在青岛出厂,2007年2月1日起,CRH1A动车组正式开始在广深线投入载客试运行,首发车次为T971次,由广州东站出发前往深圳站。

列车采用交流传动及动力分布式,标称速度为200公里/小时,持续运营速度为200公里/小时,最大运营速度为250公里/小时。

2006年“和谐号”CRH2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2004年10月20日,川崎重工代表“日本企业联合体”与中国铁道部在北京签订出口铁路车辆、转让技术的合同,总价值93亿元人民币,订单中首批60列时速200公里级别动车组随后被正式定型为CRH2A(CRH2-001A~CRH2-060A)。

2007年1月28日起,首10组CRH2A动车组正式开始在沪杭线及沪宁线间投入载客试运营。

在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实施前,列车营运最高时速被限制在160公里之内,至同年4月18日“六提”实施后最高运营时速提高至250公里。

2008年“和谐号”CRH3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CRH3列车的原型为德国铁路的ICE-3列车(西门子Velaro),中国以引进西门子公司先进技术并吸收的方式,由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在国内生产实现国产化。

2005年11月,中国铁道部与德国西门子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下签订协议,西门子因而获得60列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订单,总值6.69亿欧元(原型车每列2.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8000万欧元),最终被定型为CRH3C。

2006年“和谐号”CRH5型电力动车组,设计速度:380公里/小时2004年8月,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第一轮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阿尔斯通是中标厂商之一,获得了60组高速列车的订单。

2004年10月10日,铁道部和阿尔斯通正式签订总值6.2亿欧元的合同。

根据合同,阿尔斯通将7项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转移给中国,并有3组列车会在阿尔斯通位于意大利的工厂组装,并完整付运予中国;另有6组以散件形式付运,由中方负责组装;其余51组透过法国的技术转移,由长春轨道客车在国内生产。

这批高速列车随后正式定型为CRH5A,是目前CRH5系列中的唯一车型。

2010年“和谐号”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380公里/小时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或称CRH2-380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营运新建的高速城际铁路及客运专线,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CRH2C(CRH2-300)型电力动车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RH系列高速动车组,也是“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最高营运速度380公里/小时。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自行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中国铁路高速(CRH)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

2010年“和谐号”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设计时速:380公里/小时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或称CRH3-380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营运新建的高速城际铁路及客运专线,由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CRH3C型电力动车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RH 系列高速动车组。

2011年1月9日下午,唐山厂制造的国产新一代时速380公里“和谐号”CRH380B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蚌埠先导段的运行试验中,创出487.3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时速,再次刷新目前世界运营铁路的最高试验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