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数学高考数学专题总复习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数学理科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2.4 精品

y=b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
|y|=2x+1与直线y=b没有公共点,则
b应满足的条件是b∈[-1,1].
答案:[-1,1]
考向三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3】(1)(2016·威海模拟)下列各式比较大小正
确的是 ( )
A.1.72.5>1.73
B.0.6-1>0.62
C.0.8-0.1>1.250.2
第四节 指数函数
【知识梳理】 1.根式 (1)根式的概念 ①若_x_n=_a_,则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N*.式子 n a 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②a的n次方根的表示: n a (当n为奇数且n∈N*时),
xn=a⇒x= __n_a_(当n为偶数且n∈N*时).
(2)①f(x)的定义域是R,
【规范解答】(1)选A.函数f(x)=21-x=2×( 1)x,单调
2
递减且过点(0,2),选项A中的图象符合要求.
【一题多解】解答本题,你知道几种解法? 解答本题,还有以下解法: 选A.(采用平移法)因为函数f(x)=21-x=2-(x-1),所以先画 出函数y=2-x的图象,再将y=2-x图象的所有点的横坐标 向右平移1个单位,只有选项A符合.
(2)
(
5
1
a 3b2 )
(3a
1 2
b
1
)
2
1
(4a 3b3) 2
ab.
6
【解析】(1)原式= (
27
1
)3
72
( 25
1
)2
1
10 000
9
10 49 5 1 45.
【高考数学】2018年高考数学(人教理科)总复习(福建专用)配套课件:第六章 数列 6.3(PPT课件)

解析
关闭
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6-
知识梳理
考点自测
1
2
3
4
5
3.已知{a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1,且a5是a3与a11的等比中项,Sn是 {an}的前n项和,则S12的值为( ) A.21 B.42 C.63 D.54
关闭
2 由 a5 是 a3 与 a11 的等比中项,得������5 =a3a11,(a1+4d)2=(a1+2d)(a1+10d),
1-������
关闭
(1)× (2)× (3)√ (4)× (5)× (6)×
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5-
知识梳理
考点自测
1
2
3
4
5
2.(2017北京海淀区二模,理5)已知{an}为无穷等比数列,且公比 q>1,记Sn为{an}的前n项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3>a2 B.a1+a2>0 2}是递增数列 D.S 存在最小值 C.{ ������������ n
关闭
∵a1=2,a4=-2,则a4=-2=a1q3,∴q3=-1,q=-1,即an=2×(-1)n-1.
关闭
2×(-1)n-1
解析 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9-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 1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关闭
(1)由题意可知公比 q≠1. 例1(1)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 ,Sn为其前n项和.已知 3 ������ ������ · ������ ������ ������1 = 4, ������1 = 9, 1 1 a2a = 1, 7, ( =) 1, ������ ������ = 1 , 则S5等于 42 3= 4S 1 或 1 (舍去). ∵ ∴ ������ 1 (1-������ 3 ) 解得 ������315 = 7, ������ = ������ = = 7 . 31 33 17 2 3 A. B.11-������ C. D.
关闭
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6-
知识梳理
考点自测
1
2
3
4
5
3.已知{a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1,且a5是a3与a11的等比中项,Sn是 {an}的前n项和,则S12的值为( ) A.21 B.42 C.63 D.54
关闭
2 由 a5 是 a3 与 a11 的等比中项,得������5 =a3a11,(a1+4d)2=(a1+2d)(a1+10d),
1-������
关闭
(1)× (2)× (3)√ (4)× (5)× (6)×
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5-
知识梳理
考点自测
1
2
3
4
5
2.(2017北京海淀区二模,理5)已知{an}为无穷等比数列,且公比 q>1,记Sn为{an}的前n项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3>a2 B.a1+a2>0 2}是递增数列 D.S 存在最小值 C.{ ������������ n
关闭
∵a1=2,a4=-2,则a4=-2=a1q3,∴q3=-1,q=-1,即an=2×(-1)n-1.
关闭
2×(-1)n-1
解析 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9-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 1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关闭
(1)由题意可知公比 q≠1. 例1(1)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 ,Sn为其前n项和.已知 3 ������ ������ · ������ ������ ������1 = 4, ������1 = 9, 1 1 a2a = 1, 7, ( =) 1, ������ ������ = 1 , 则S5等于 42 3= 4S 1 或 1 (舍去). ∵ ∴ ������ 1 (1-������ 3 ) 解得 ������315 = 7, ������ = ������ = = 7 . 31 33 17 2 3 A. B.11-������ C. D.
【高考数学】2018最新版本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数列复习课件(专题拔高特训)

an 0 S n是最小值 an 1 0 an 0 S n是最大值 an 1 0
例3.等差数列{an}中,a1<0,S9=S12,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 分析: 等差数列{an}的通项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前项和Sn 是关于n的二次式(缺常数项).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 的最大最小值可用解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方法. 思路2:从函数的角度来分析数列问题.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由题意得: 1 1 9a1 9 (9 1) d 12a1 12 (12 1) d 2 2 即: 3a1 30d a1 10d ∵a1<0, ∴ d>0,
一、知识回顾 等差数列
定义 通项 通项推广
等比数列
an1 an q
an1 an d
an a1 (n 1)d an am (n m)d
an a1q n1 an amq nm
中项
性质
k Sk , S2k Sk , S3k S2k仍成等差 d k 2 d Sk , S2k Sk , S3k S2k 仍成等比 q q
( x d ) x ( x d ) 15 解得x=5,d= ±2. 则 2 2 2 ( x d ) x ( x d ) 83
∴所求三个数分别为3,5,7 或7,5,3.
例1(2):互不相等的三个数之积为 8 ,这三个数适当排列后可 成为等比数列也可排成等差数列,求这三数排成的等差数列. a a 设这三个数为, , a, aq 则 a aq 8 即: a 3 8 a 2 q q 2 2 q 2 2q 1 0 (1)若 2是 ,2q 的等差中项,则 2q 4 即: q q
(福建专用)2018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3.1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处的切线方程是
y=2x
.
解析:当x>0时,-x<0,f(-x)=ex-1+x.
因为f(x)为偶函数,
所以f(x)=f(-x)=ex-1+x.
因为f'(x)=ex-1+1,所以f'(1)=2,
所求切线方程为y-2=2(x-1),即y=2x.
考点一
考点二
-11-
导数的运算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ex·cos x;
考点一
考点二
-14-
对点训练 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x2sin x; ((23))yy==lcnoes������x������+. 1������;
解 (1)y'=(x2)'sin x+x2(sin x)'=2xsin x+x2cos x.
(2)y'=
ln������
+
1 ������
3.已知切线方程(或斜率)求参数值的关键就是列出函数的导数等 于切线斜率的方程.
考点一
考点二
-20-
对点训练 2(1)(2017 湖南邵阳一模,文 15)已知函数 f(x)=ln x-3x,
则曲线 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是 2x+y+1=0
.
(2)已知 a∈R,函数 f(x)=ex+e������������的导函数是 f'(x),且 f'(x)是奇函数.
∴y'=-12sin x-12xcos x
=-12(sin x+xcos x).
考点一
考点二
-13-
2018届广东省高考数学复习 PPT 课件

当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时,会对孩子的发展潜力带 来不易察觉的“摧残”:
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 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这样的教育不是“生命的教育”,而是“绩效的教育”。 例如安徽毛坦厂中学。 小学如果疏忽情感,心智,学科基础,营养,一生都难以弥补。
反思四、分科主义教育未能突出“顶灯效应”。
当一个6岁多的孩子迈入小学,他就好像进入到一个黑黑的房 子里面。这时他能不能大胆地迈进这个他不熟悉的黑暗的房间 里面?
通常有两种方式帮助他,一种方式是用高度聚光的探照灯把 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呈现给他们;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这个房 间的顶灯打开,一下子把整个房间都照亮,尽管顶灯在局部上 并没有探照灯那样照得亮,但在哪种灯光的帮助下,孩子们能 够更放心大胆地走进这个房子呢?显然是顶灯!
二、二轮复习的要求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考纲》
——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 这三个问题。
在《考试说明》和《考纲》的研究过程中应做 到如下三点 : ①把握考纲要求,务求全面通透。 ②关注考纲之变,及时调整方案。 ③重视题型示例,多作对比迁移。
逐条落实《考试说明》和《考纲》内容,有针对性 的培养考试所要求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即空间想象 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要明确今 年高考在内容、难度和题型要求上将要发生的变化,哪 些内容被删去了,哪些内容降低了要求,哪些内容是增 加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二轮复习的方式
二轮复习不是重新学习,不能简单、机械重复知识 ,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对知识进行整 理和加工,构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型。在整 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重组知识过程中理清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 握方法、提高能力。
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 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这样的教育不是“生命的教育”,而是“绩效的教育”。 例如安徽毛坦厂中学。 小学如果疏忽情感,心智,学科基础,营养,一生都难以弥补。
反思四、分科主义教育未能突出“顶灯效应”。
当一个6岁多的孩子迈入小学,他就好像进入到一个黑黑的房 子里面。这时他能不能大胆地迈进这个他不熟悉的黑暗的房间 里面?
通常有两种方式帮助他,一种方式是用高度聚光的探照灯把 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呈现给他们;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这个房 间的顶灯打开,一下子把整个房间都照亮,尽管顶灯在局部上 并没有探照灯那样照得亮,但在哪种灯光的帮助下,孩子们能 够更放心大胆地走进这个房子呢?显然是顶灯!
二、二轮复习的要求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考纲》
——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 这三个问题。
在《考试说明》和《考纲》的研究过程中应做 到如下三点 : ①把握考纲要求,务求全面通透。 ②关注考纲之变,及时调整方案。 ③重视题型示例,多作对比迁移。
逐条落实《考试说明》和《考纲》内容,有针对性 的培养考试所要求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即空间想象 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要明确今 年高考在内容、难度和题型要求上将要发生的变化,哪 些内容被删去了,哪些内容降低了要求,哪些内容是增 加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二轮复习的方式
二轮复习不是重新学习,不能简单、机械重复知识 ,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对知识进行整 理和加工,构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型。在整 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重组知识过程中理清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 握方法、提高能力。
2018届高考数学理科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2.11.3 精品

又y=g(x)在R上是偶函数,且g(x)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y=g(x)在(0,+∞)上有唯一零点,在(-∞,0)也有唯 一零点. 故当b>1时,y=g(x)在R上有两个零点, 则曲线y=f(x)与直线y=b有两个不同交点.
综上可知,如果曲线y=f(x)与直线y=b有两个不同交点, 那么b的取值范围是(1,+∞). 答案:(1,+∞)
【变式训练】(2015·北京高考)设函数f(x)= x2 kln x,
2
k>0.
(1)求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证明若f(x)有零点,则f(x)在区间 (1, e) 上仅有一个 零点.
【解析】(1)f(x)的定义域为(0,+∞),f′(x)=
x k x2 k . xx
因为k>0,所以令f′(x)=0得 x 列k表,如下:
2
22 2
上没有零点.
(1, e)
当1 k 即1e,<k<e时,f(x)在 上(1,递k减) ,在
( k, e)
上递增,
f 1 1 0,f ( e) e k 0,f ( k ) k kln k k 1 ln k 0,
2
2
2
2
此时函数没有零点.
当 k 即ek,≥e时,f(x)在 上(1单, 调e) 递减,
f′(x)
+
0
-
0
+
f(x)
↗ 极大值 ↘ 极小值 ↗
故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a,+∞);单调递 减区间是(-1,a). 可知函数f(x)在区间(-2,-1)内单调递增;在区间(-1,0) 内单调递减.
2018届高考数学理科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2.1 精品

数f(x)和它对应
映射
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 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 的_任__意__一个元素x,在 集合B中都有_唯__一__确__定__ 的元素y与之对应
函数
映射
那么就称f:A→B为从 名称 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函数
那么就称对应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映射
记法
y=f(x),x∈A 对应f:A→B是一个映射
所kb 以23f92,(.x)=
2x 2. 39
【易错警示】解答本例题(1)会出现以下错误: 题目利用换元法求解析式,易忽视换元后t的取值范围, 从而造成求出的函数定义域扩大而致误.
【规律方法】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四种方法 (1)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g(x))=F(x),可将F(x)改写成 关于g(x)的解析式,然后以x替代g(x),便得f(x)的解析 式. (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 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
【特别提醒】 1.判断函数相同的依据 (1)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2)对应关系相同.
2.分段函数的相关结论 (1)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 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 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
3.判断函数图象的常用结论 与x轴垂直的直线和一个函数的图象至多有1个交点.
【解析】要使函数f(x)有意义,必须使
x 2x2 0,
x
x>解0,得
x
x
1,
x< 1 . 2
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为 {x | x< 1}.
2
答案:{x | x 1}
2
考向二 求函数的解析式
【典例2】(1)已知 f ( x 1) x 2 x,则f(x)=
映射
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 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 的_任__意__一个元素x,在 集合B中都有_唯__一__确__定__ 的元素y与之对应
函数
映射
那么就称f:A→B为从 名称 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函数
那么就称对应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映射
记法
y=f(x),x∈A 对应f:A→B是一个映射
所kb 以23f92,(.x)=
2x 2. 39
【易错警示】解答本例题(1)会出现以下错误: 题目利用换元法求解析式,易忽视换元后t的取值范围, 从而造成求出的函数定义域扩大而致误.
【规律方法】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四种方法 (1)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g(x))=F(x),可将F(x)改写成 关于g(x)的解析式,然后以x替代g(x),便得f(x)的解析 式. (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 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
【特别提醒】 1.判断函数相同的依据 (1)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2)对应关系相同.
2.分段函数的相关结论 (1)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 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 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
3.判断函数图象的常用结论 与x轴垂直的直线和一个函数的图象至多有1个交点.
【解析】要使函数f(x)有意义,必须使
x 2x2 0,
x
x>解0,得
x
x
1,
x< 1 . 2
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为 {x | x< 1}.
2
答案:{x | x 1}
2
考向二 求函数的解析式
【典例2】(1)已知 f ( x 1) x 2 x,则f(x)=
A版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 平面向量 精品

2.用基底表示其他向量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观察图形直接寻求 向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二:采用方程思想. 方法三:建立坐标系,根据向量 的坐标运算求解.
第一步,观察并将待求向量表示成两个 (或多个)相关向量a,b(或a,b,c,…)的和 或差;
第二步,把向量a,b(或a,b,c,…)分别进 行分解,直到用基底表示出向量a,b(或 a,b,c,…) ; 第三步,将a,b(或a,b,c,…)代入第一步 中的式子,从而得到结果.
第一步,把待求向量看作未知量; 第二步,列出方程组; 第三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解待求向 量.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考点29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1.基底的选择 (1)一组基底有两个向量; (2)这两个向量不共线.
2.用基底表示其他向量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观察图形直接寻求 向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二:采用方程思想. 方法三:建立坐标系,根据向量 的坐标运算求解.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考点29
✓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 考法4 平面向量的共线问题 ✓ 考法5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考点29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1.基底的选择 (1)一组基底有两个向量; (2)这两个向量不共线.
应注意的是,基底的选择并不唯一,只 要两个向量不共线,都可作为一组基底.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分别取与x轴、y轴 正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作为基底,对 平面内任一向量a,有且仅有一对实数x,y,使得 a=xi+yj,则实数对(x,y)叫做向量a的直角坐 标,记作a=(x,y),其中x,y分别叫做a在x轴,y 轴上的坐标,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坐标相同 的向量是相等向量.
第一步,观察并将待求向量表示成两个 (或多个)相关向量a,b(或a,b,c,…)的和 或差;
第二步,把向量a,b(或a,b,c,…)分别进 行分解,直到用基底表示出向量a,b(或 a,b,c,…) ; 第三步,将a,b(或a,b,c,…)代入第一步 中的式子,从而得到结果.
第一步,把待求向量看作未知量; 第二步,列出方程组; 第三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解待求向 量.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考点29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1.基底的选择 (1)一组基底有两个向量; (2)这两个向量不共线.
2.用基底表示其他向量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观察图形直接寻求 向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二:采用方程思想. 方法三:建立坐标系,根据向量 的坐标运算求解.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考点29
✓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 考法4 平面向量的共线问题 ✓ 考法5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
考点29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1.基底的选择 (1)一组基底有两个向量; (2)这两个向量不共线.
应注意的是,基底的选择并不唯一,只 要两个向量不共线,都可作为一组基底.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分别取与x轴、y轴 正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作为基底,对 平面内任一向量a,有且仅有一对实数x,y,使得 a=xi+yj,则实数对(x,y)叫做向量a的直角坐 标,记作a=(x,y),其中x,y分别叫做a在x轴,y 轴上的坐标,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坐标相同 的向量是相等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
第
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
三
棱长的平方和
章
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
cos2 cos2 cos2 1
-
立
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
体
cos2 cos2 cos2 2
章
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
立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 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
体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
几 何
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 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 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函 数
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
反函数定义:
函数 y f (x) 的反函数记为 x f 1 ( y) ,习惯上记为 y f 1 (x)
求函数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凑法,消元法,特殊值法
单调性:在给定的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如果对于自变量x1>x2都 有f(x2)>f(x1),则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相反则为减函数。 判断单调性的常用方法有图像法和定义法
一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章
集合的运算:
-
集 合
A(A B) A,A(A B) A
高 中
De Morgan公式
CCuuAA∩∪CuCBuB==CCu(u(AA∪∩
B) B)
数
容斥原理:
学 第
对任意集合 AB 有 A B A B A B .
一
-
章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集 合
-
立 体
推论2: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几
何
空间直线:
高 中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 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
数 学
同在任一平面内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
第
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定义
若A成立,则B成立 若B成立,则A成立 若A成立,则B成立,同时若B 成立,则A成立
-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函 数
映射:
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 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
一确定的元素和他对一个,那么这样的对应叫 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一一映射: 设A,B是两个集合,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 中有不同的象,而且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 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上的一一映射。
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 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 x轴平行或重合时,其
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0 180 (0 )
每一条直线都存在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 的斜率一定时惟一的倾斜角,除与 x轴垂直的直线不 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
② M 在圆 C 上 (x 0 a) 2 ( y 0 b) 2 r 2
③ M 在圆 C 外 (x 0 a) 2 ( y 0 b) 2 r 2
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中
① d r 时, l 与 C 相切;
数 学 第
② d r 时, l 与 C 相交;
③ d r 时, l 与 C 相离
三
平行公理:
章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推论:
立
体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 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几
何
高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中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数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
学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
学
第
二
章
-
函 数
-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函 数
y=x-1
y=x-2
y=x-3
y=x-1/2
图像
定义域 x≠0 (0,+∞) x≠0
值域
y≠0 (0,+∞) y≠0
单调性 减减 先增后减 减减
奇偶性
奇
偶
奇
对称性
原点 y 轴
原点
象限分布 一三 一二
一三
(0,+∞) (0,+∞)
减函数 无 无
一
平面:
几
何
高 中
V柱 Sh
数 学
V圆柱 Sh r 2h
第 三
1 V锥 3 Sh
-
章
V圆锥
1 r 2h
3
立 体
V台
1 3
(S '
S'S S)h
几
何
V圆台
1 3
(S '
S'S S)h 1 (r2 rR R2 )h
3
-
高 中 数 学 第 四 章 直 线 和 圆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点斜式 截距式
两条直线平行:
l1 ∥ l 2k1k 2
两条直线垂直:
l1l2k 1*k 2 0
两点式
斜切式
高 中
直线的交角:
tan k 2k 1
1k1k 2
数
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
d Ax0 By 0 C
第
A2 B2
四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
章
d C1C 2
数
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学
球的性质:任意截面是圆面(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大
第
圆,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小圆)两点的球面距离, 是指经过球面上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
三
章
-
立 体 几 何
高
棱锥、棱柱
中
平行六面体:
数
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高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中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
数
天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学
公理二: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
第
且所有这些 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三
公理三: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章
推论1:直线及其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第
单点分布: E c1 c
六
两点分布: E 0 q 1 p p
章
二项分布: E k n! p k q nk np k!(n k)!
-
概
几何分布: E 1
三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 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
章
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 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
立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 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
几
推论:
何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高 中 数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 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学
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
第
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三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
数
①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重复进行;
学
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
第
③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结果中的一个,但在一次试 验之前却不能肯定这次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六
它就被称为一个随机试验
-
章
离散型随机变量:
概
如果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
率
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全称量词: 所有的,任意个,任给 存在量词: 存在一个,至少一个,有些
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
高 中 数 学 第 一 章 集 合
反证法:
从命题的结论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试 用于某些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唯一等词。
充分,必要,充分必要条件 命题条件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第
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 线平行”)
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
章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 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
立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
体
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 于这个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