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专题复习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专题复习训练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列现象和变化的解释中,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运动停止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物质性质发生变化3.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B.水蒸发为气体后分子间隔增大C.氯化钠晶体由分子构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4.元素周期表是按下列哪一项对元素进行编号的()A.按元素原子质量的大小进行编号B.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编号C.按元素发现的先后顺序编号D.按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递增的顺序编号5.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A.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化学性质不同6. 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 B.4 C.6 D.10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相比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A.②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⑤8.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2017·黔南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结构10.图2中,“”和“()图211.2018·泸州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3甲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C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有关知识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
构成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和联系?用分子原子 知识会解释两种变化(如: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 么不同?)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条复燃,则 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 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试管 铁架台 酒精灯 ④ ⑤ ⑥ 。 水槽 集气瓶 铁夹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① , ② ;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② 。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 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 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⑷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⑸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CAFDBE △ ⑹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KMnO4=; K2MnO4+MnO2+O2↑ ⑺实验完毕后,应先 ,再 防止试管内的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以防止 。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⑻右图不宜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 A B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C D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BD
二、物质的分类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回顾旧知识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铜 B.空气 C.矿泉水 D.大理石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食盐 B.空气 C.白酒 D.干冰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臭氧 C.水 D.矿泉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空气 C.磷 D.碘盐
A
知识点5:化学反应的类型
A
1,将炽热的铜伸入H2O2溶液中,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若要证明铜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下列哪些实验( ) A. 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 D.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知识点6:爱护水资源
D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回顾旧知识
1,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 各粒子数量关系 P70 2,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P73 3,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前四位是?P73 4,Mg,2Mg,Mg ,2Mg 的含义分别是? 5,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离子化合价的关系是? 6,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是?P79 7,画出 Mg ,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P78 8,通过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原子/阴阳离子 9,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掌握了吗?P85 10,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哪些?
知识点6:催化剂
A,B,D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实验有哪些结论 P46 2,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氧化物的概念 P46 3,分子有哪些性质?P50-P51 4,氨分子运动的对比实验(要点和结论)P50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别是?P52 6,分子,原子有哪些区别?P52 7,水的净化中,哪些步骤属于化学变化?P55 8,硬水和软水区别是?鉴别两者的方法是?P56 9,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P56 10,过滤,蒸馏的注意事项 P55-P5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1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2H2↑+O2↑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人教版)(2)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人教版)(2)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⑴单质⑵酸⑶碱⑷盐⑸氧化物⑹有机物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

九种物质中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A、海水、水银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C、干冰、冰水混合物D、氧化铁、铁锈5.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6.包裹松花蛋的泥灰料的配料中,含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食盐、生石灰等,不属于盐类的是()A、纯碱B、食盐C、碳酸钾D、生石灰7.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热条件下制取,则四氯化钛属于……………………()A、金属B、化合物C、混合物D、氧化物8.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是()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C、一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9.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CuO、Fe、S、ZnCl2 B、SO2、Fe、HNO3C、CaO、C、BaCO3、HNO3D、SO2、S、NaNO310.(07无锡)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11.(07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是是A.氧气(O2) B.水(H2O)C.乙醇(C2H6O) D.氯化钴(CoCl2)12.(07南通)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小2表示_每__个__镁__离_子__带__两__个__单_位__的__正__电荷
-2
2H2O
前2表示______,右下角2表示______
正上方2表示____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2CO (2)2Ag+ (3)Mg2+ (4)CO2 (5)H2O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2_)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1_) ;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3_)__;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5_) _.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4_)(_5_)_.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 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 果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高锰酸钾 ⑤

④ 水槽 ⑤ 集气瓶 ⑥ 铁夹 。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②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___淀_ 、___过__滤_、___吸__附__、__蒸_等馏。
软化水的方法有_煮___沸_ 水___、___蒸馏
两支试管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出 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__现__泡__沫__比__较_多__的__是__软__水。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计算题专题复习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计算题专题复习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计算题专题复习1.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样品的纯度,取用10g这种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将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1)表示m的值为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次氯酸钠),它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工业Cl+2NaOH=NaCl+NaClO+H O。

制次氯酸的反应如下:22(1)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写一条即可)。

(2)若要制取149gNaClO,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3.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

小红同学分别取2.0g二氧化锰和68.0g某医用双氧水溶液先后放入如图1装置中,实验测得装置和物质的质量的相关数据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固体的质量为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4.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溶解的气体质量忽略不计)。

试计算:(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2)12.5g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5.一种灰岩化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科研工作人员对灰岩化石样品开展实验测定,取20.8g灰岩化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100.0g至反应结束(灰岩化石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116.4g,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2)灰岩化石中CaCO3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6.超氧化钾又称为“化学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救急,其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4KO+2X=2K CO+3O,请回答:式为:2322(1)X的化学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aO、C、BaCO3、HNO3 D、SO2、S、NaNO3
10.(07无锡)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
11.(07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是是
A.氧气(O2) B.水(H2O) C.乙醇(C2H6O) D.氯化钴(CoCl2)
12.(07南通)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
1 练习: 例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H ________(2)O _____(3)Fe
例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O2_____________ (2)CO2 ________(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Mg2+ ___________________ (2)SO42- __________________
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
式:(每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
⑵酸
⑶碱
⑷盐
⑸氧化物
⑹有机物
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
学式:
编号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水
例4: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O2_____________ (2)H2O ________________
例5: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1)2.Cu_____________ (2)2H_________________
(3)2.SO2 ________________ (4)2CO2_________________
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
C、一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
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9.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
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CuO、Fe、S、ZnCl2 B、SO2、Fe、HNO3
(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_________
(4)2个铵根离子

(5)硫酸根离子

2、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已知氧的化合价-2,氢+1)

HF H2S P2O5 H2CO3 H2 Cu 3、A原子和B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每个A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A离子,每个B原子
失去3个电子,成为B离子。写出A离子的符号是__B离子的符号是___,在化合物
中,A的化合价是__,B元素的化合价是__,两者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
____。
4、下列各组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
A F- ,O2-
B Na+,NH4+ C S2-,Cl-
D NH3 ,Na+
5、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在该化合
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
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从组成分类来看,Na2SO4不属于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硫酸盐
D.钠盐
专题二 化学式 化合价与元素符号的意义
1、从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等选项中选择填空。
(1)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5.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6.包裹松花蛋的泥灰料的配料中,含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食盐、生
石灰等,不属于盐类的是( )
A、纯碱 B、食盐 C、碳酸钾 D、生石灰
(5)2Na+ _________________ (6)2OH-_________________
(7)Mg2+_____________
(8)O2- _______________
例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________________
(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5)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7)原子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
(8)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7.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
钛(TiCl4)在加热条件下制取,则四氯化钛属于……………………( )
A、金属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8.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
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九种物质中用序
石灰水
纯碱溶液
主要成分 CH3COOH C2H5OH
C12H22O11 Ca(OH)2
Na2CO3
溶液PH
3
7
7
11
10
试回答:
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属于有
机物的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