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认识及总结
对平法识图的体会

对平法识图的体会平面几何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中平法识图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技能。
通过平法识图,我们可以准确地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并且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证明和推理。
在学习平法识图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首先,平法识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几何问题,例如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证明两个角相等等等。
通过平法识图,我们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几何概念具象化,将线段和角用直线和弧线来表示,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通过具体的图形示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定理的意义和应用条件,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其次,平法识图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解决几何问题。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画出各种图形来辅助我们的推理和证明。
平法识图的技巧使得我们可以迅速而准确地画出所需的图形,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我们可以通过平法识图的方法将两个三角形完全叠加在一起,从而验证它们的边比和角度相等,得出它们相似的结论。
平法识图的应用使得我们的推理过程更加直观和有效。
此外,平法识图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几何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例如测量地面上的距离、计算建筑物的面积等等。
通过平法识图,我们可以将这些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问题,并通过构图、求解等方法来解决。
平法识图的运用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更加准确地得出结果。
例如,在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并通过平法识图的技巧计算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最终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平法识图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平法识图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技能,它通过具象化几何概念、辅助推理和证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平法识图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我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平法识图实训报告

平法识图实训报告平法识图实训报告篇一:识图实训总结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识图实训总结系部专业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班级组别 10142(9)姓名孙常聚学号 1014219 指导教师王旭东老师 201X/12/5-201X/12/9 识图实训总结工程识图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为了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引下有组织、有顺序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识图实训。
先以渐进尾声,从中我有所收获,也明白自己颇多不足之处。
仅此谈谈自己的所获所感。
本次实训准备四套图纸,分别是本校机加中心和11、12号公寓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12月5日在多媒体是室进行了实习动员,专业主任讲解了平法施工图的读图方法,并从图书馆借了相关规范,实训过程中首先复习了制图的基本知识,明确投影的基本概念,明确专业制图有关标准规定的图示特点、视图名称和配置,比例、图线、尺寸标注、材料符号、图例、编号等的意义。
在识图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图纸目录了解整套图纸的组成,图纸目录可以看出该套图纸中包括了A2、A1、A0等机类图纸。
图纸均采用标准图,其上标有名称、所在的标注图集和图号或页次。
详细阅读了施工中说明,了解了图样的设计依据、施工要求、批文和相关规范。
在图纸中的项目概况部分包括了建筑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工程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防火设计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屋面防水等级、地下防水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等,以及能反映建筑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用料说明和室内外装修:墙体、墙身防潮层、地下室防水、屋面、外墙面、勒脚、散水、台阶、坡道等部位。
油漆、涂料等的材料和做法,用文字说明或部分文字说明,部分直接在图上引注或加注索引号。
平法识图总结

平法识图总结这学期终于初步接触了平法识图,了解到平法识图是工地上至今为止最先进的一种识图方法,通过最近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到了建筑当中梁板柱以及剪力墙的细部构造以及一些构造标准。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
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
比如:原位标注与集中标注,钢筋连接方法有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当然连接长度也不一样,还要注意连接的影响范围内都要进行钢筋加密,平法识图中的构造筋,箍筋,吊起筋,通长筋,角筋,拉接筋,抗扭筋,弯起筋,等等不同种类的钢筋以及区别和布置位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国标的一些内容,让人受益匪浅。
这些天通过对平法识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平法识图的基本概念,平法梁识图,梁的集中标注,原位标注以及框架梁节点构造,抗震框架梁箍筋的构造悬挑梁和女儿墙的构造,通过图书馆对03G101-1、03G101-2、04G101-3、04G101-4等平法图集进行全面解读和释疑。
平法和钢筋计算、平法梁基本知识、平法柱基本知识、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进一步增强了有关建筑方面的研究性学习。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建筑这个行业,总的来看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应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眼界,最后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舍弃一些华而不实的过程,同时也希望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多讲一些自己有关建筑的一些经历,以及在空余的时间里讲一些有关建筑以后的职业前景毕竟我们来此求学是为了就业呀。
最后希望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同携手为建筑业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专业:建筑工程班级:1032姓名:王龙辉。
平法识图认识总结备课讲稿

平法识图认识总结平法识图的认识及总结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
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
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
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基础平法施工图识图

基础平法施工图识图一、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识读(一)集中标注独立基础的集中标注内容包括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1. 独立基础截面竖向尺寸独立基础截面竖向尺寸识读,详见表1-2-1。
表1-2-1 独立基础截面竖向尺寸识读续表2. 独立基础配筋图独立基础配筋图识读,详见表1-2-2。
表1-2-2 独立基础配筋图识读续表(二)原位标注独立基础原位标注的具体内容及识读,详见表1-2-3。
表1-2-3 独立基础原位标注续表(三)多柱独立基础(双柱或四柱)独立基础通常为单柱独立基础,也可为多柱独立基础(双柱或四柱等)。
多柱独立基础的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的标注方法与单柱独立基础相同。
多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和基础梁的注写识读,详见表1-2-4。
表1-2-4 多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和基础梁的注写识读图1-2-1 为独立基础平面施工图。
图1-2-1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单位:mm)二、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条形基础可以分为梁板式条形基础和板式条形基础。
前者平法施工图表达基础梁和条形基础底板,后者仅表达条形基础底板。
基础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如下。
(一)集中标注基础梁的集中标注内容包括基础梁编号、截面尺寸、配筋这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梁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这两项选注内容。
条形基础梁集中标注识读,详见表1-2-5。
表1-2-5 条形基础梁集中标注识读(二)条形基础底板的平面注写方式条形基础底板的集中标注内容包括底板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这三项必注内容,以及条形基础底板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条形基础底板底部及顶部配筋图的识读,详见表1-2-6。
表1-2-6 条形基础底板底部及顶部配筋图的识读三、桩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识读(一)列表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系在灌注桩平面布置图上,分别标注定位尺寸;在桩表中注写桩编号、桩尺寸、纵筋、螺旋箍筋、桩顶标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如图1-2-2 所示。
[笔记]1_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笔记]1_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41127d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5.png)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本章在这里主要介绍平法识图概述、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后面各章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述奠定基础。
1.1 平法识图概述1.1.1 平法及其产生1)什么是平法“平法”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
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
为简化起见下面统以“平法”进行表述。
“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2)平法的产生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
3)平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平法”是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它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其重要意义与作用:(2)“平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由于它把构件尺寸和配筋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使其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了绘图的工作量,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如每根钢筋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计算、工程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免去而不作了。
这样,它不仅精简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绘图)的程序,极大地的解放了结构设计师的繁重劳动,加快了结构设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3)平法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来讲,首先是施工人员到工地携带的图纸少了,并且还减少了结构施工图的阅读时间。
因此,“平法”制图规则不仅是结构设计师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设计依据,而且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结构施工图的依据。
钢筋平法表示识图入门总结

钢筋平法表示识图入门总结—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法标签: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平法识图实训报告

平法识图实训报告
实训目标:掌握平法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通过平法识图解决实际问题。
实训内容:
1. 平法的概念和特点:平法是指以一个点为中心,以一条线段为半径画出的圆。
平法的特点是其中心在圆内,半径等于圆的半径。
2. 平法的绘制方法:根据给定的点和线段,用尺子量取半径,并以给定的点为中心,以尺子量取的线段为半径画出圆。
3. 平法的应用:平法可用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确定两个位置相距一定距离的可能位置、确定两个位置之间的最短路径等。
实训步骤:
1. 寻找参考点和参考线段:根据实际问题,找到需要用到的参考点和线段。
2. 选择适当的比例和工具:根据参考点和线段确定绘图的比例和使用的工具,如尺子、直尺等。
3. 用尺子量取半径:根据给定的线段,使用尺子在直尺上量取相同长度的线段。
4. 画出平法:以给定的点为中心,用尺子量取的线段为半径,使用圆规或者直尺画出平法。
5. 解决问题:根据绘制的平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确定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可能位置等。
实训过程和结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先找到参考点和线段,然后选择比例和工具,使用尺子量取半径并画出平法。
最后根据绘制的平法解决问题,得到了实际问题的解答。
实训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平法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平法的绘制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将平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实训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我相信这些所学所得会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法识图之认识与总结
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的学习,对平法识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课本的介绍加上自己的查阅也进一步学习到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价值。
平面表示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一、梁平法
1、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
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写时将角
部纵筋写在前面。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
做原位标注。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当梁下部
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 (- 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 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
(3)若集中标注的内容在原位标注中出现,且内容不同时,以原位标注为准。
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
间距及肢数值,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当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贯通筋和架立筋相连。
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如2φ22 +2φ12)。
二、板平法
1、板块集中标注包括:板块编号、板厚、贯穿纵筋和板面标高高差(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
的高差,板面没有高差时不标注)。
2、板支座原位标注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
下方位置)和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三、柱平法
1、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
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
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2、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
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1)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2)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3)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4)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5)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上面叙述的只是一些大体的概述,具体的东西还有好多,正应了那句话:学无止境。
一些细节不容忽视,而这些细节也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
在今后的学习力必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严格自己,也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