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认识及总结

平法识图认识及总结
平法识图认识及总结

平法识图之认识与总结

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的学习,对平法识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课本的介绍加上自己的查阅也进一步学习到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价值。平面表示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一、梁平法

1、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靠近支座。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

纵筋为2φ25。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写时将角

部纵筋写在前面。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

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梁下部

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 (- 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 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

(3)若集中标注的内容在原位标注中出现,且内容不同时,以原位标注为准。

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

间距及肢数值,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当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贯通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如2φ22 +2φ12)。

二、板平法

1、板块集中标注包括:板块编号、板厚、贯穿纵筋和板面标高高差(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

的高差,板面没有高差时不标注)。

2、板支座原位标注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

下方位置)和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三、柱平法

1、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

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

法详见《平法规则》。

2、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

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1)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2)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3)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4)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5)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上面叙述的只是一些大体的概述,具体的东西还有好多,正应了那句话:学无止境。一些细节不容忽视,而这些细节也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在今后的学习力必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严格自己,也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我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