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B超与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B超与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B超与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张芬芬;邓天好【摘要】目的:探讨B超、AFP检测方法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均分别采用B超与AFP检查方法进行检测,观察比较B超与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B 超+AFP检查、B超检查与AFP检查比较,阳性率、假阴性率及确诊率、疑诊率、漏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检查与AFP检查各有优势,二者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确诊率,减低误诊率与漏诊率.【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原发性肝癌;B超;AFP;诊断【作者】张芬芬;邓天好【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长沙410006;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胎儿宫内缺氧是胎儿在子宫内酸中毒以及供养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症状,处理不当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胎内死亡等状况[1]。

胎心监护技术在妇产科的临床主要应用于检查分析胎心瞬时变化,通过连续性的胎心动态监护,实现灵活有效的胎儿心脏活动监测,为第二产程孕妇生产安全与胎儿的正常出生提供帮助[2]。

但也给临床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剖宫产。

笔者根据多年妇产科工作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孕妇第二产程异常胎儿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明确各类胎儿监护异常图形的临床意义。

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待产的足月单胎头位试行阴道分娩进入第二产程的5 803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第二产程中胎心率(FHR)正常的孕妇2 972例设为对照组,将第二产程中胎心率(FHR)异常孕妇2 831例设为观察组。

将观察组根据胎心监护图形的不同再分为4个下设组(持续胎心率轻度加速亚组、持续胎心率轻度过缓亚组、短暂性胎心率过缓亚组、持续重度胎心率过缓亚组)。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提高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提高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提高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
卢伟强;梁辉龙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7(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肝癌高危人群中诊断价值.方法:178例肝癌高危人群,分别采用腹部超声和AFP辅助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符合率.结果:B超检查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13%、94.52%、87.08%,AFP检查分别为43.75%、89.73%、81.46%,B超联合AFP检查分别为81.25%、91.10%、89.33%.结论:B超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查提高肝癌高危人群中筛查灵敏度和阳性符合率.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卢伟强;梁辉龙
【作者单位】陆川县人民医院,广西陆川 537700;陆川县人民医院,广西陆川537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甲胎蛋白检查+B超让早期肝癌“现形” [J], 罗红
2.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 [J], 马秀芬
3.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J], 王京丽
4.筛查高危人群、规范诊疗、科学探索以提高肝癌诊疗效果 [J], 胡和平
5.中山市小榄镇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及筛查效果分析 [J], 俞霞; 程伟民; 吴标华; 季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胎蛋白测定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甲胎蛋白测定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3 5 . 7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Hale Waihona Puke — 0 l 1 5 — 0 1
原发性肝 癌( P H C ) 是 临 床上 最 常 见 肿 瘤 之 一 . 原 发 性 肝 癌 早 期 多 无 明显 症 状 或 有 非 特 异 性 消 化 道 症 状 . 确 诊 时 多 属 中晚 期 . 延 误 了 最佳 治疗 时 间 。影 像 学 是诊 断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较 好 的方 法 . 但 早期 肿 瘤 患 者 不 易 发 现 。 化 学 发 光 肿 瘤 标 志 物 的检 测 由于 其 方 便 、 快捷、 无 痛 苦 的优 点 易被 患者 接受 , 目 前A F P肿 瘤 标 志 物 早 期 诊 断意 义 重 大. 在 此 探 讨 其 在 肝 癌 诊 断 中的 临 床价 值 。
V l A c e n t a u r C p分 析 仪 . 试 剂 由西 门子 公 司 提 供 A F P肿 瘤 标 志
物 甲胎 蛋 白 A F P项 目均 严 格 按 照 乐 安 县 人 民 医 院 检 验 科 S O P文件 操 作 , A F P > 8 . 0 n  ̄m l 为 阳性 。 1 _ 3 统计 学方法
2 结 果
结 合 临 床 做 肝 活检 者 至 近 期 内 A F P迅 速 升 高 . 则 原 发 性 肝 癌
诊 断 基 本 可 确 诊 。 资料 显 示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 A F P在 检 测值 阳性率方 面均 高于非肝癌 组和对 照组 ( P < O . 0 0 1 ) , 同 时 还显示 A F P检测 可 提 高 诊 断 的敏 感 性 和 准 确 性 . 因此 . 可 以 得 出 结论 : 在原 发 性 肝 癌 的肿 瘤 标 志 物检 测 方 面 , A F P检 测 可 使敏感性 得到提 高到 . 所 以除 影 像 学 检 查 外 . A F P 的检 测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的诊 断 中有 重 要 的价 值 _ 3 _ 。 总之 . 在 恶性 肿 瘤 的 诊 断中. 应选 择特异性较 高的多项肿瘤标 志物检测 . 可弥 补 单 项 检 测 的 敏感 性 不 足 . 以减 少 临床 的漏 诊 率

甲胎蛋白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甲胎蛋白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1 4 0 例正常人分别作为乙组和丙组, 分别对 3 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甲胎蛋白( A F P ) 、 癌胚抗原( C E A ) 、 糖类抗原 1 9 9 ( C A 1 9 9 ) 、 糖类抗原
1 2 5 ( C A1 2 5 ) 的 水 平 采 用 电 化 学 发 光方 法进 行 准 确 的检 测 , 对 其 检 测 结 果 进 行 处 理 分 析 。结 果 : 甲 组 血 清 中 AF P、 C E A、 CA1 9 9以 及 C A1 2 5的 检 测 结 果 均 明 显 高 于 乙 组 和 丙 组 且 乙 组 以上 各 指 标 水 平 均 明 显 高 于 丙 组 , 差异 显著具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AF P、
董富敏 冯桂梅 钟丽勤
广州 5 1 0
要: 目的: 探 究 甲胎 蛋 白联 合肿 瘤标 志物 检 测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 P HC) 患者临床诊 断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以某 院 2 0 1 5年 9
月 ̄2 0 1 6 年9 月收治的 1 4 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 甲组 , 并选取同期在某 院进行治疗 的 1 4 0 例 良性肝病 患者 以及 接受健康 体检 的
项 检 测 所 存 在 的 不足 。 关键词 : 甲胎 蛋 白 ; 肿瘤标志物 ; 原 发 性 肝 癌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4 . 4 3 3 7 . 2 0 1 7 . 1 2 . 0 0 7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方 式 以及 生 活 习惯 的 改 变 , 原 发性肝 癌 的 发 病 率 呈 现 出逐 年 上 升 的趋 势 。原 发 性 肝 癌 指 的 是 人 体 的 肝 内 胆 管 细 胞 或 者 肝 细 胞 由 于 受 到 某 些 因素 的影 响 而 产 生 的 癌, 如 果 得 不 到 有 效 的 医 治 极 有 可 能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原 发 性 肝 癌 在 恶 性 肿 瘤 中 是 一 种 极 易 引 发 患 者 死 亡 的疾 病 , 给 人 们 的 生命 健 康 安 全 产 生 了严 重 的威 胁 。 在 我 国原 发 性 恶 性 肝 癌 常见于男性 , 且 患 病 年龄 主要 集 中于 4 O岁 _ 1 ] 。原 发 性 肝 癌 是 属 于一 种 发 病 较 快 、 预见 性 较 差 的 消 化 系 统 恶 性 癌 症 , 对 于 原 发 性 肝 癌 早 发 现 早 治 疗 是 有 效 降 低 患 者 死 亡 率 的 重 要 手 段_ 2 ] 。在临床上通常采用 甲胎蛋 白作 为原发性肝 癌诊断 的重 要 参 考 指标 , 但 是 也 有 部 分 患 者 因 为 自身 体 质 或 者 其 他 因 素 的影 响 而不 能 够 借 助 于 甲胎 蛋 白水 平 来 判 断 是 否 患 有 原 发 性 肝 癌 ] 。在 本 文 的 研 究 中 就 采 用 甲胎 蛋 白联 合 肿 瘤 标 志 物 对

甲胎蛋白在肝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甲胎蛋白在肝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甲胎蛋白在肝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发布时间:2021-03-15T05:27:31.36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1期作者:白云辉杨双赋(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甲胎蛋白(AFP)指标用于筛查肝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蒙自 661199)【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指标用于筛查肝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12月肿瘤科原发性肝癌(HCC)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1,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2。

对所有参与人员检测血清AFP水平,根据AFP结果判断与肿瘤大小、数目及肝癌TNM临床分期间的关系。

结果:HCC组患者AF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1(肝硬化组)患者及对照组2(健康组)且AFP指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癌症肿瘤病灶的大小与AFP指标呈正相关。

结论:AFP指标升高对诊断肝癌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均存在关联,临床可联合其他影像学诊断共同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为临床确诊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AFP,结果准确,快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癌;临床分期;诊断;价值与意义【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1-0043-02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往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且患者呈年轻化发展。

疾病具有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的特点[1,2]。

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不同阶段的HCC治疗效果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HCC患者疾病治疗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的关键[3,4]。

AFP与HCC及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并在多种肿瘤中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监测指标。

甲胎蛋白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甲胎蛋白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甲胎蛋白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价值评价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68例经院内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列入本次研究,同时选取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肝硬化患者35例进行对照研究。

将所有受试对象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以探究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结果: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在肝癌患者中的水平高于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的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在晚期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

【关键词】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082-02The Clinical value of alpha - fetoprotein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primary【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lpha-fetoprotein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Sixty - eight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nfirmed by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orty - five healthy subjects and 35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ere selected for control study. The levels of alpha-fetoprotein in all subjects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lpha-fetoprotein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Results The levels of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cirrh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subjects, and the levels of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0.05) The level of fetal protei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stag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level of the fet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dvanced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a clinical diagnostic index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Key words】Alpha-fetoprotein; Primary liver cancer; Diagnostic significance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1]。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目的分析研究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另取同期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和接受体检的正常人各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分别比较三组受检者以及不同病理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计算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AF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每两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AFP正确诊断原发性肝癌35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10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0%和90.00%。

观察不同TNM分期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AFP检测水平,可见,随着分期的增加,其AFP水平不断升高,AFP的检测阳性率也相应提高,每两组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通过检测甲胎蛋白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

标签: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診断;临床价值原发性肝癌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40~50岁的男性群体中[1],肝细胞肝癌又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时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进行早期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检测就是实验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分析研究了甲胎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超声或者CT、MRI、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手段,或者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诊断等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其中,男37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41岁~76岁,平均年龄为(62.5±3.5)岁。

按照TNM病理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有10例、10例、26例和4例。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v a l u e o f B u l t r a s o u n d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一 f e t o p r o t e i n ( A F P )i n s c r e e n i n g l i v e r c a n c e r f r o m h i g h —
诊断价值是受到 医学界广泛认可 的。进入 8 0年代 后, B超 的 出现也 为肝癌 的诊 断带 来 了新 的 变化 , 由
于两种 方 法各 具优 缺 点 , B超 联 合 A F P检 测 成 了现 在 早期 诊 断亚 临床肝 癌 的一个简 单 易行 的途径 。本 研 究对 1 6 0 5名 肝癌 高危人 群使 用 B超联 合 A F P检 i 贝 0 方法 进行 肝癌 筛查 , 并 比较 A F P检 测 和 B超 两种 检查方 法 的诊 断价值 , 现作 报道 。
B超联合 甲胎蛋 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 中的应用
王 京 丽
[ 摘 要]目的: 探讨 B超联合 甲胎蛋 白( A F P ) 检 查在 筛查 肝癌 高危 人群 中的应用 价值 。方 法 : 采用 A F P联合 B超检 查法 对 1 6 0 5名高危群众进行肝癌诊断检查 , 比较 两种 方法的诊 断价值 。 结果 : 共 检查 出 1 5例 肝癌患者 , 其 中有 9例 A F P显示 为 阳 性, 6例是通过 B超检 出。结论 : A F P联合 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 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两种方 法联 合使用是提高 肝癌检 出率 的最佳途径 。 [ 关键词 ]肝肿瘤 ; B超 ; 甲胎蛋 白; 筛查 ; 肝癌高危人群 [ 中国 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 3 5 . 7 [ 文献标志码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作者:王春玲叶加润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8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原发性肝癌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良性肝病患者60例(良性肝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研究。

结果: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检出病灶102处,其中块状型59处(57.8%),结节型36处(35.3%),弥漫型7处(6.9%);原发性肝癌组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153、CA-242、铁蛋白(Fer)等肿瘤标志物表达阳性率和血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关键词】腹部超声;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指导价值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多为疲惫乏力、身体消瘦、肝脏疼痛、腹水、黄疸等[1]。

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该病的死亡率在常见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原发性肝癌病死率、促进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键[2]。

但是由于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给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广泛认为甲胎蛋白(AFP)是很有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准确,所以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检出和后期治疗具有促进意义[3]。

此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诊断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5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原发性肝癌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良性肝病患者60例(良性肝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体检组)进行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疲惫乏力、身体消瘦、肝脏疼痛、肝脏肿大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内有单发或多发的实性占位;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为初次诊断并未进行放化疗治疗[4]。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和认知障碍者;2周内有感染病史患者;患有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者;患有消化道其他疾病或肿瘤患者[5]。

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选取的三组人群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

1.2.1 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患者应禁食10 h 以上,检查时患者取侧卧位和仰卧位,采用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一般设置探头频率为3.5~5 MHz,注意提醒患者变换各种体位,检查肝脏的各个部位,将肿瘤大小、数量、位置、内部回声、包膜情况以及周围暗环进行观察记录,尽量将肝脏的各个切面都检查到,避免漏查肺部遮盖区的小肿瘤,患者需进行深呼吸后屏气,保证高检出率[6]。

1.2.2 甲胎蛋白检测抽取三组研究人群的静脉血5 mL,采用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AFP的检测,操作按说明进行,另检测其余肿瘤标志物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7]。

1.3 观察指标肿瘤标志物正常水平参考范围:AFP 0~20 ng/mL,CA-125 0.1~35 kU/L,CA-199 0.1~37 kU/L,CA-153 0.1~30 kU/L,CA-2420.1~20 kU/L,CEA 0~5.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0~2.0 ng/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0~1.0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0~24 ng/mL,Fer 13~400 μg/L[8]。

将三组人群的肿瘤标志物血阳性表达率和血清表达水平、阳性表达率进行检测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2 结果2.1 三组人群一般资料比较原发性肝癌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8岁,平均(51.3±5.2)岁,病程5~13年,平均(5.9±3.3)年,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出病灶102处,其中块状型59处(57.8%),结节型36处(35.3%),弥漫型7处(6.9%);良性肝病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6~77岁,平均(51.2±5.1)岁,病程4~12年,平均(6.0±3.2)年;健康体检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9岁,平均(50.9±5.3)岁。

三组人群的乙型肝炎病史、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脏病)情况。

三组人群的一般资料与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三组人群肿瘤标志物表达阳性率情况对比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P、CA-125、CA-153、CA-199、CA-242、CEA、Fer等肿瘤标志物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良性肝病组的AFP、CA-125、CEA、Fer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2.3 三组人群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情况对比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AFP、CA-125、CA-153、CA-199、CA-242、CEA、Fer血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良性肝病组的AFP、CEA、CA-125、Fer血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3 讨论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均很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调查发现,接近74%的肝癌患者曾感染或现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85%的患者患有肝硬化,且难以治愈[9]。

原发性肝癌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研究认为其与相关毒素、真菌、亚硝胺类化合物及上述提到的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等有关,且环境也会对其发病造成一定影响[10]。

早期患者发病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肝脏持续性疼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腹痛腹胀等,诊断较为困难,很多患者来医院就诊时癌症已接近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该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所以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处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

腹部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以人体组织为介质,在人体内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将声波进行反射,并以此为根据确定患者疾病的方法[12]。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安全无辐射、诊断准确以及成本费用低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癌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中。

在本次研究中,利用腹部超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查,准确发现病灶位置,肿瘤数量、大小、包膜情况及周围暗环等,对1 cm以下的小结节也能准确诊断,检出率极高,且漏诊率低。

通过超声诊断,根据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可以诊断出肿瘤病灶的三种类型,即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13]。

本次研究中,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超声检出病灶102处,其中块状型59处(57.8%),肿瘤边界清晰,直径在5 cm以上,诊出较易;检出结节型36处(35.3%),此类型边界也十分清晰,单个直径一般在5 cm以下,不易漏检;检出弥漫型7处(6.9%),此类型病灶边界较模糊,一般在整个肝脏区分布,定性诊断率不高[14]。

可见,腹部超声的诊断效果良好,通过早期诊断,可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临床治疗指导价值很高。

另外有研究发现,对于只采用腹部超声诊断效果不佳者,可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进行诊断,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15]。

甲胎蛋白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当其异常升高,水平超过400 ng/mL时,则为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高度可能性[16]。

AFP来源于人体未发生分化的肝细胞,属于糖基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0 000,可对人体抑制免疫系统进行间接反馈或者对肝癌细胞进行直接作用,从而促进原发性肝癌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报道提出,在临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69%~81%的患者机体AFP水平会反常升高,且超过400 ng/mL[17]。

本次研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表达率达到了71.7%,平均含量为(556.7±112.3)ng/mL,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所以AFP的反常升高可以准确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被临床广泛认可。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很多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甲胎蛋白仍显示阴性,有些患者AFP发生反常升高,但经腹部超声和相关检查发现未患原发性肝癌,且有19%~31%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血清水平明显没有达到临床诊断标准[18]。

分析原因可能为:(1)判断AFP阳性的临界值为20 ng/mL,是通过以往临床实际病例总结分析得出,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患者不在此参考值范围内;(2)有的患者会因身体其他因素或疾病,如妊娠、肝脏受损、肝炎、肝硬化等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3)不同研究中实验方法的不同会影响AFP的检测水平,实验方法的差异导致了AFP检测结果不准确的可能性[19]。

所以,发现更多肿瘤标志物可帮助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避免单纯检测AFP水平造成误诊和漏诊。

有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CEA、CA125、CA-199、CA-242、Fer等标志物水平会有所升高,在检测AFP的基础上,同时检测该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和血清水平,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率。

在本次研究中,将AFP和上述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P、CA-125、CA-153、CA-199、CA-242、CEA、Fer等肿瘤标志物表达阳性率和血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综上所述,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准确性高,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情况,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很高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朱波,肖亚雄,彭宇生,等.GP73、GPC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10):1367-1369.[2]龚文,李文仿,冉立峰,等.TACE联合HIFU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173-175.[3]李军.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1(9):3526-3531.[4] Song P P,Xia J F,Inagaki Y,et al.Controversies regarding and perspectives on clinical utility of biomark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6,22(1):262-274.[5]赵灵华,曾斌.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26(2):126-128.[6]袁星星,姜菲菲,贾泳梅,等.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及甲胎蛋白异质体-L3单项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8):604-608.[7] Worland T,Harrison B,Delmenico L,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creening Utilising Serum Alpha-Fetoprotein Measurement and Abdominal Ultrasoun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Ultrasound Alone in Patients with Non-viral Cirrhosis[J].J Gastrointest Cancer,2017,19(1):1-5.[8]冯锦城,杨博,代辰,等.循环肿瘤细胞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7):450-453.[9]甘雨,田娜娜,陈华辉,等.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浓度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14):958-962.[10]陆兴热,骆葱,陈凤羽,等.AFP、GP73、SOD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7):1076-1080.[11]徐伟红,姚怡婷,曹华,等.血清GP73、AFP-L3、AFP及AFU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4):262-266.[12] Zou D,Pan D,Deng L,et parison of ultrasound-guided laser abla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7,10(6):9562-9568.[13]吴润芝,张为群,王信成,等.TACE联合利卡汀治疗对肝癌患者病理指标及CTCs检出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8):29-35.[14]牛剑祥,张俊晶,任建军,等.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对原发性肝癌的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5):41-46.[15]赵鹏,郑加生,张洪海,等.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2):138-145.[16] Stijn V H,Peter M,Thomas V.Circulating predictive and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6,22(37):8271-8282.[17]徐恩君,陈秋莉,李涛,等.血清AFP、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7):1066-1070.[18]张文娟,张莉辉.联合检测血清AFP、GGT、AFU、D-D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9):125-128.[19] Côté P,Baril J G,Hébert M N,et al.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patients with HIV and hepatitis C virus coinfect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J].Can J Infect Dis Med Microbiol,2007,18(5):293-303.[20]林清华,黄清勇,吴玉英,等.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478-480.(收稿日期:2018-05-04)(本文编辑:程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