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计算机安全

病毒与计算机安全
病毒与计算机安全

郑州轻工业学院

本科

设计题目:病毒与计算机安全_学生姓名:张波__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网络运维____班级:13—02____

学号:541307110250

指导教师:吉星、程立辉_

2016 年

摘要:

计算机技术不断进化创新,病毒技术也与时俱进。病毒己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影响力与日俱增。

现在的视窗操作系统下的病毒己经非常完善了,它们使用汇编、高级和脚本语言编写,利用了系统的种种漏洞,使用先进的加密和隐藏算法,可以对杀毒软件进行攻击。全世界每年因病毒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在反病毒行业中,杀毒软件厂商迫于商业性的目的,不得不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隐藏在广告和宣传的迷雾之中。从Win32病毒所需基础知识开始,详细阐述了PE格式、重定位、API地址获取、遍历网络与硬盘、利用IRC,P2P,E-Mail传播病毒的原理与细节。

最后,本文讨论了反病毒的一些关键技术:样本的截获、特征码提取、特征字原理以及当前最流行的对抗变形和未知病毒的启发式扫描技术。

关键词:病毒;多态;变形;扫描;启发式

1.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1)

1.1.2 目的与意义 (2)

2. 病毒基础知识 (2)

2.1 PE文件格式与计算机病毒 (2)

2.1.1 PE文件格式与Win32病毒的关系 (2)

2.1.2 PE文件格式介绍 (3)

2.2 地址与汇编指令的本质 (4)

2.2.1 地址的基本概念 (4)

2.2.2 映射的本质 (4)

2.2.3 重要汇编指令的含义与技巧 (5)

2.3 方汇编技术 (6)

2.4 小结 (6)

3. 病毒传播途径 (7)

3.1 通过1PC传播 (7)

3.2 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8)

3.2.1 原理 (8)

3.2.2 SMTP协议框架 (8)

3.3 利用Sniffer来建立信任关系 (8)

3.4 通过IRC聊天通道传播 (9)

4. 病毒的攻与防 (10)

4.l样本截获技术 (10)

4.2提取样本技术 (11)

4.3如何发现普通病毒 (11)

4.3.1 特征码扫描简介 (11)

4.3.2 特征字扫描 (12)

4.4如何发现变形病毒和未知病毒 (13)

4.4.1简单变形 (13)

4.4.2模拟器 (Emulator)原理 (13)

4.4.3传统扫描技术与启发式代码分析扫描技术的结合运用

(15)

4.5小结 (17)

5. 病毒预测 (17)

6. 结论 (18)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创造了电子计算机,同时也创造了计算机病毒。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脆弱性与互联网的开放性,我们将与病毒长久共存。而且,病毒主要朝着能够迅速传播、更好的隐蔽自己并对抗反病毒手段的方向发展。同时,病毒己被人们利用其特有的性质与其他功能相结合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病毒的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防不胜防。特别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病毒的空前活跃,网络蠕虫传播更快更广,Windows病毒更加复杂,网络蠕虫成为病毒设计者的首选(也有人认为蠕虫并不是病毒,蠕虫和病毒是有分别的,见Internet标准RFC2828).

目前,计算机病毒之所以到处不断的泛滥,其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查解病毒的手段总是跟在一些新病毒的后面发展,所以新病毒就能跳过传统的病毒特征代码分析、动态仿真跟踪、实时监控程序、自动解压缩技术等常用反病毒手段的监视而到处传染。

1.1.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11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简单精确的说,能够主动复制自身的一组指令就是病毒。这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是主动,这是病毒传播特性的体现,如果可以四处传播但却是被动进的,就不是病毒,比如QQ,大家从腾讯网站上下载,QQ.exe得到四处传播,但因为是被动进行,所以不是病毒;另一个是一段指令,这体现了病毒的寄生性,也就是病毒这个名称的来历,因为生物界中的病毒都是寄生在细胞内,它不是细胞,不能单独生存,却可以在不同细胞中复制自身。病毒也一样,它的寄生体就是程序(文

件)。那么,作为一个完整的文件来传播的,就类似于生物界中的细菌(细菌是细胞),那就是蠕虫,现在也被广义地看作病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病毒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很多病毒都具有病毒和蠕虫等的多重特性。

1.1.2 目的与意义

计算机病毒破坏硬盘上的数据,拥塞网络,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每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都数以百亿计。防治病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病毒基础知识

2.1 PE文件格式与计算机病毒

在编写Dos文件型病毒时,不可避免我们要非常了解MZ文件格式。同样如果想在Windows环境下编写感染EXE的文件型病毒,我们不得不先在PE文件格式上下一番功夫。

2.1.1 PE文件格式与Win32病毒的关系

Win32病毒感染文件时,一般都是针对EXE,SCR文件,而这些文件都是PE格式,所以,只有了解PE格式的规范和细节,才能编写PE 文件型病毒。一般来说,Win32病毒是这样被运行的:

1.用户点击 (或者系统自动运行)一个染毒程序

2.PE装载器(系统程序)通过PE文件中的Address Of Entry Point 和

Image Base之和来定位第一条语句在内存的偏移。

3.从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 (这时其实执行的是病毒代码)

4.病毒主体代码执行完毕,将控制权交给染毒程序。

5.染毒程序继续执行。

可见,Win32病毒要想对.EXE文件进行传染,了解PE文件格式确

实是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将结合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原理,具体分析一下PE文件的具体格式。

2.1.2 PE文件格式介绍

PE就是Portable Executable(可移植的执行体)。它是Win32可执行文件的标准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意味着此文件格式是跨win32平台的。即使Windows运行在非Intel的CPU上,任何win32平台的PE装载器都能识别和使用该文件格式。当然,移植到不同的CPU上PE执行文件必然得有一些改变。所有Win32执行体(都使用PE 文件格式,包括 NT的内核模式驱动程序 (kernel mode drivers).因而研究PE文件格式,除了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染原理之外,也给了我们洞悉悉Windows结构的良机。表1-1是PE文件格式的概要。

所有PE文件(甚至32位的DLLs)必须以一个简单的DOS MZ header 开始。有了它,一旦程序在DOS下执行,DOS就能识别出这是有效的执行体,然后运行紧随MZ header之后的DOS stub. DOS stub实际上是个有效的EXE,在不支持PE文件格式的操作系统中,它将简单显示一个错误提示,类似于字符串 "This program requires Windows"。

紧接着DOS stub的是PE header。包含了许多PE装载器用到的重要域。执行体在支持PE文件结构的操作系统中执行时,PE装载器将从DOS MZ header中找到PE header的起始偏移量。因而跳过了DOS stub直接定位到真正的文件头PE header。

2.2 地址与汇编指令的本质

2.2.1 地址的基本概念

虚拟地址=逻辑地址=【段选择子】:【线形地址】,利用段选择子找到描述符,描述符有字段表示段的基地址 (在Win32中都是0,所以线形地址就是真正地址)还有字段表示段属性,实际上起到保护作用。

事实上,在Win32中,其他地址己经不重要了,关键的只是线形地址。我们在程序中使用的都是线形地址,我们完全可以忘记虚拟内存的概念,认为每个进程确实具有4G的物理内存,OS和CPU屏蔽了这个细节。不考虑它,也不会影响程序的编写。程序在执行时,CPU 会将我们使用的地址(可能是硬编码或寄存器)转换为物理地址。

寻址时,最重要的寄存器是eip和CR3.CR3的内容是物理地址,这在寻址过程中是很特殊的,因为Win32在保护模式下,感觉上都是虚拟地址,但是,如果真的都是虚拟地址,可就真的没办法定位到物理内存了。

CPU只是根据eip的值一条一条的执行。此时访问的地址就是本进程(P)的4G空间,执行P的指令。如何实现的呢?关键是页表。

2.2.2 映射的本质

内存和CPU,之间有一个MMU部件(Memory Management Unit),cpu 执行时,把eip高20位作为一个索引,再将[index+CR3]的作为高20位,eip的低12位作为低12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32位地址,这就是物理地址.把页表想象成一个数组,个数为2~20(1M),大小为4M,页表当然存储在物理内存中,CR3就是数组首地址。数组的每一项为一个DWORD,双字的前20位表示一个物理页面。形象地:

页号(0~19) …页属性保留(30) 提交 (31) CR3一> 00100 rw 1 1

01001 r 1 0

01010 0 0 0

00111 0 0 0

10011 0 0 0

这表明,物理内存的第4个物理页面提交,第9个保留.

每个进程都含有这样一个页表,其中的页号可能一样,就是对应相同的物理页面,比如内存映射文件。此时一个进程修改的数据,其他进程访问时也会改变。每个进程都有4G的内存可以使用,只是很多页面没有提交而己,这就是每个进程有4G的原理。

所谓映射,简单的说,就是将页表项的保留和提交设置为1而已。解除映射则置。解除后,再使用线形地址访问内存时,找到页表相应项,发现此页面没有保留,就会发生内存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使用Map View Of File,页表中提‘交’字段也未必是1,只是作了保留标志,其他函数请求内存时就不会重复分配了,真正访问这个页面时再产生页错误而真正分配物理页。

2.2.3 重要汇编指令的含义与技巧

指令含义

1.CALLX <一>PUSH EIP;IMPX这是唯一获得EIP的方法。

2.PUSHX <一>SUB ESP,4;MOV[ESP],X

3.RET <->POP EIP把栈顶内容放入EIP

4.STOSD <一>MOV [EDI],EAX ;ADD EDI,4

技巧

1.将寄存器清零

XOR EAX,EAX不要用MOV EAX,O

寄存器和零比较

OR EAX,EAX 不要用CMP EAX,O

连续多个PUSH 0

XOR EAX, EAX

PUSH EAX PUSH EAX PUSH EAX

不要用PUSH 0 PUSH 0

2.3 方汇编技术

这种方法要求病毒包括一个小型的反汇编软件,感染的时候,将被感染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然后一条一条代码的进行反汇编,当满足某个特定的条件的时候(病毒认为可以安全的改变代码了),将原来的指令替换成一条跳转指令,跳转到病毒代码中,“CNTV”和“中间感染”病毒是用这种方法插入跳转到病毒的指令。见图2.3

图 2.3

2.4 小结

本章介绍了病毒需要的基本知识,PE格式,汇编指令以及地址的含

义。

3. 病毒传播途径

3.1 通过1PC传播

1.相关命令

1)建立非空连接:

Ne use WP\ ipc "用户名" /user: "密码",

2)拷贝文件

Copy virus .exe \\remote ip\admin

admin就是c:\winnt或c:\Windows目录,使用c ,d就是C盘D 盘。

3)查看时间

Net time \\remote ip

4) at \\remote ip time virus.exe

用at命令启动virus.exe(这里设置的时间要比主机时间)

2.程序实现

NET.IP Remote Name=(char*)"\\\\Remote1P\\ipc"

WNetAddConnection2 (&NET, & password,&usemame,0);

Copy File (LocalViursFile, \\\\RemotelP\\admin);

这种方法依赖于密码.

3.2 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3.2.1 原理

编写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把病毒作为附件发送过去。可是,发送给谁呢?这就要获得电子邮件地址。

3.2.2 SMTP协议框架

我们先来看看SMTP的发送协议,在rfc821(smtp)和rfc1521(mime)里面写得非常清楚,SMTP的整个发送过程如下:

Socket连接后,按SMTP协议通讯(注意每条命令结尾符”回车\换行\、回车、换行,结束):

1、HELO\r\n

Example:https://www.360docs.net/doc/8015734337.html,\r\n

2、MAILFROM:\r\n

发送者的Email地址。

xample:MAILFROM:src@https://www.360docs.net/doc/8015734337.html,\r\n

3.3 利用Sniffer来建立信任关系

从Win2000开始,WinSock 2的 wsaloctl可以给一个SOCK_RAW 类型的socket设置SIORCVALL属性,这样该socket就可以收到所有

经过本机的所有数据。因此无需自己编写驱动程序就可以截获流经本机的数据了。

下面将利用这个原理,获得邮件地址及信任关系。步骤如下:

1.创建Raw Socket,设置SIO_RCVALL,截获所有流经本网卡的数据包。

2.分析收到的PE包头,如果Dest Port是25转3,否则抛弃,继续执行2

3.取出数据,寻找Helo h\r\n、From:flan、to:t\r\n、Mail From mf\r\n.、Rctp To rt\r\n、忽略<>,取出h ,f ,t, mf , rt这些有用数据。

4.如果ip包的SrcIP为本机ip,则保存mf,作为本机发送邮件的可选发件人,收件人为本机发现的邮件地址。

5.向rt发送邮件,病毒为附件,发件人为f

6.向mf发送邮件,病毒为附件,发件人为t.标题为Re:h至于是否从ip包中收集SMTPServer的信息以及用户的Q令,做为未来发送邮件只用是一种选择。因为可以查询DNS的MX记录来获MTP信息,因此可以不选择。

3.4 通过IRC聊天通道传播

一 SCRIPT.NII

SCRIPT.NII自身是一个mIRC脚本语言,它内部的命令允许其他

人控制你的IRC对话,使得mIRC客户端产生两个安全漏洞,一个是auto-DCC-get,一个是mIRC目录下的CRIPTINI会自动执行。它本身不是一个病毒,但病毒可以修改SCRIPT.NII,使mIRC用户在聊天时传播自身。

二.通过mIRC聊天通道传播

这段代码在OMIRC、下创建script.ini文件,写入的命令使得任何人在加入你聊天的通道时,将病毒发送给他。命令在mIRC的帮助文件中有详细讲解。

[Script]

n0=on1: join:*.*:[if($nick==$me)(halt)

n1=/descend串nickVirusPath

n3=1

4. 病毒的攻与防

4.l样本截获技术

经常看到AV软件的广告上说XX公司率先截获了XX病毒,这种截获的方法通常给人以过分复杂的感觉,其实并不神奇,这就是蜜罐系统(这种蜜罐与分析Hacker行为的那个不一样!)可以如下构造:

准备一台上网机器,安装Win2k+Spl(不装SPl可能受到无数初级菜鸟的Scan),再安装IIS6.0和SQL Server 2002,能开的服务都打开,最好再装上NAV(防止重复获得已知病毒的样本),并装上ISA FireWall来监控网络流,也装上Sniffer XP来做底层包截获,最后装上文件变化记录敬监视文件可以只有几种类型的几个文件就行了),

再用Ghost备份这台机器的硬盘。

现在己经准备了一台这样的DIY型蜜罐了,到Hot Mail注册一个E-mail, 然后加入多个国外的新闻组等热闹的地方(这样子才有可能得到样本!)。接下来就是等待了,查Outlook的Mails,等到Sniffer XP的监视出现流量异常或NAV被关闭或NAV失效,此时应该多打开几次一些Program目录下的程序以确保病毒的感染,然后一 IPCS和US 进来的病毒或蠕虫会开一些新进程,用 Ctrl+Alt+Del把他们查出来,找到那些文件—复制到存样本的小盘里(推荐USB移动硬盘),然后把文件变化记录器中变化的文件拷出来。这样子就得到了疑似样本了。

4.2提取样本技术

样本有Office文档,脚本,PE文件,网络数据包等形式,在准备分析前,需要一些基本工具:一台性能不错的机器(能运行VMWare就行了),够大的内存和硬盘。安装Win2k,最新的SoBIce, IDA pro, PEDump, Language没有特殊之处,如果没采用EPO,和简单病毒一样,采用EPO则和EPO病毒一样,只是分析病毒代码和变形算法具有相当的难度。

得到样本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病毒,对于普通病毒,要提取特征码,加到特征数据库;对于变形病毒,要分析其特征,升级杀毒程序。

4.3如何发现普通病毒

特征码和特征字扫描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3.1 特征码扫描简介

特征码就是某个病毒所具有的与其它病毒不同,而且又可以把它和正常程序区别开的一段代码。存储特征码的数据库结构各不相同,不过大体上都得有特征码,病毒描述信息等部分组成。

扫描法是检测一个文件,如果在文件内部所有具有可执行属性的节发现了某一种特定字节串,就表明发现了该字节串所代表的病毒。

病毒扫描软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病毒代码库,含有经过特别选定的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串;另一部分是利用该代码库进行扫描的扫描程序。病毒扫描程序能识别的计算机病毒的数目完全取决于病毒代码库内所含病毒的种类有多少。病毒代码串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短小的病毒只有一百多个字节,病毒代码长的有上IOKB字节的。如果随意从病毒体内选一段作为代表该病毒的特征代码串,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该特征串并不真正具有代表性,不能用于将该串所对应的病毒检查出来。选这种串做为病毒代码库的特征串就是不合适的。代码串一定要在仔细分析了程序之后才能选出最具代表特性的,足以将该病毒区别于其它病毒和该病毒的其它变种的代码串。

一般情况下,代码串是连续的若干个字节组成的串,但是有些扫描软件采用的是可变长串,即在串中包含有一个到几个“模糊”字节。扫描软件遇到这种串时,只要除“模糊”字节之外的字串都能完好匹配,则也能判别出病毒。

例如给定特征串:"E9 7C 00 10 ? 37 CB”则“E9 7C 00 10 27 37 CB”和 "E9 7C 00 10 9C 37 CB”都能被识别出来。

一些AV产品,当匹配一个特征串后,再对剩余部分计算CRC来确认。为了提高扫描速度,扫描串一般是20-30个字节,并且只是从固定的指令开始,比如

"cmp eax, #","push eax", "jz", "mov reg, r/m",

"mov eax,#", "call", "jmp"

当扫描未知病毒时,大多数AV产品使用模拟器(emulation),而有一些仍然在使用特征串扫描。

4.3.2 特征字扫描

特征字识别法是基于特征串扫描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特征字识别法只需从病毒体内抽取很少几个关键的特征字,组成特征字库。由于需要处理的字节很少,而又不必进行串匹配,大大加快了识别速度,当被处理的程序很大时表现更突出。

使用基于特征串扫描法的查病毒软件方法与使用基于特征字识别法的查病毒软件方法是一样的。只要运行查毒程序,就能将己知的病

毒检查出来。将这两种方法应用到实际中,都需要不断地对病毒库进行扩充,一捕捉到病毒,经过提取特征并加入到病毒库,就能使查病毒程序多检查出一种新病毒来。

4.4如何发现变形病毒和未知病毒

4.4.1简单变形

对于前面提到的简单变形,AV可以用特征码模糊匹配它的解密头。如: Mov ecx, Virus_Size

Mov edi,Virus_Start

Decrypt: xor [edi], key

Loop Decrypt

这段代码Virus_Size, Virus_Start, key是变化的,其他是固定的,正好适应于模糊匹配。

4.4.2模拟器 (Emulator)原理

实现启发扫描的就是模拟器,它截获文件操作,让文件先在VM中运行一段时间,未发现病毒再让程序真正运行。检测变形病毒时,模拟器运行文件代码,跟踪文件映像的虚拟内存,发现连续的内部被修改后,会认为这是被解密的代码,在从中扫描特征串来发现病毒。

为了避免模拟器永远运行下去,当它运行到指令条数的上限时,或遇到未知API时就会停止 (因为它不知道API有多少参数,无法正常返回)。为了提高模拟器的效率,它还使用了很多技巧:

1.排除字符串

比如,如果一个程序含有这条指令"ADD eax,3",机器码有3种形式

05 03 00 00 00 ;32位立即数

83 CO 03 ;带符号

81 CO 03 00 00 00 ;不带符号

如果一个变形病毒只能在1,3两种情况下变化,那么如果发现了指令2,那么就可以排除这种病毒的可能性。

2.包含字符串

如果一个病毒包含了"ADD al,0",CLC/JC" ,"MOV EAX,EAX',等无用指令,那么如果在文件中找不到这些指令,就认为文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3.遍历所有分支

最新的模拟器并不是按照程序的流程执行,因为有些病毒的执行存在一定的概率,它产生一个随机数,符合一定条件时在运行,否则返回宿主,那么很可能逃过模拟器。所以,模拟器会遍历程序所有分支,遇到不可到达的再回溯,这样,可以有效的对付这类病毒。

4.根据病毒行为特征

变形病毒在复制自身时,两个版本几乎找不到任何两个相同的字节,是特征穿完全失效。几乎等同于未知病毒。但是从感染文件的角度来说,并无特别之处。这就可以用启发式来判断以下方面:

1)入口是否在最后一个段

目前病毒体积很大,通常给宿主文件添加一个节,存放病毒。

2)入口是否己imp开始

其实是最简单的EPO.JMP到病毒执行。好处是不必修改入口。

3)Size0fCode错误

病毒具有代码段的属性,但有些病毒不把自己体积计算到SizeofCode

4)可疑的节名

和正常的编译器生成的节名不同,病毒的节有自己的特色名字。

5)从Keme132中导入的可疑函数,比如使用索引。

正常程序不会这样做,直接引用函数。

6)入口附近存在重定位代码(CALL/POP)

病毒必备。

7)多个PE头

原来的PE头不够大,自己生成一个。

8)不正确的校验和

很多病毒不重新计算校验和。·

9)打了补丁的输入节

很可能挂接了APL病毒常用手段。

同时结合以下技巧:

1)排除字符串

2)感染标记

3)垃圾代码

4)解密例程

注意,这些是病毒未在虚拟机中运行前的判断,上面提到的可以功能是在运行程序中发现的,不可混淆。

另外,还可以根据某些特性判断变形病毒,比如前面获得api地址中提到

的,获取API地址通常是一个循环,按照固定次序。

模拟器到达Get Proc Address。的第一条指令后,会停下来判断参数,如果模拟器检测到获得地址的顺序和病毒相同,就可以增加是病毒的可疑度。

4.4.3传统扫描技术与启发式代码分析扫描技术的结合运用

前面论述了启发式代码分析技术的优点和长处,会不会引起某些人的误解,以为传统的检测扫描技术就可以丢弃了呢?情况当然不是这样。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来,传统的手法由于基于对已知病毒的分析和研究,在检测时能够更准确,减少误报;但如果是对待此前根本没有见过的新病毒,由于传统手段的知识库并不存在该类 (种)病毒的特征数据,则有可能产生漏报的严重后果。而这时基于规则和定义的启发式代码分析技术则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使这类新病毒不至成为漏网之

鱼。传统与启发式技术的结合支用,可以使病毒检测软件的检出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又大大降低了总的误报率。详见以下测试实验结果对比数据:

分析的结论相一,致那么真实的结果往往就如同其判断结论一样

砍无,疑两种不同技术对同一检测样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比较少

见,这种情形下需借助另外的分析去得出最后结论。

抛开启发式代码分析技术实现的具体细节和不同手法不谈,这种

代表着未来反病毒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具备某种人工智能特点的反毒

技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通用的、不需升级(较省需要升级或不依赖于

升级)的病毒检测技术和产品的可能性,由于诸多传统技术无法企及的

强大优势,必将得到普遍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资料显示,目前国际

上最著名的排名在前五名的反病毒软件产品均声称应用了这项技术,

从来自不同机构和出处的评测结果来看,纯粹的启发式代码分析技术

的应用不〔借助任何事先的对于被测目标病毒样本的研究和了解),

已能达到80%以上的病毒检出率,而其误报率极易控制在0.1%之下,

这对于仅仅使用传统的基于对己知病毒的研究而抽取“特征字串”的

特征扫描技术的查毒软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一次质的飞跃。在新

病毒,新变种层出不穷,病毒数量不断激增的今天,这种新技术的产

计算机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计算机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各涉密科室和单位应建立设备台帐档案,用以记录设备的原始资料、运行过程中的维修、升级和变更等情况,设备的随机资料(含磁介质、光盘等)及保修(单)卡由各涉密科室自行保管。 二、计算机密级类别的设定,由单位保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储存信息的最高密级设定计算机密级,由信息中心负责按保密规定粘贴密级标识。三、配备有计算机设备的科室和单位都要指定一名领导负责计算机保密工作,并设专人对设备进行管理。计算机资源原则上只能用于本单位的正常工作,禁止利用计算机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四、承担涉密事项处理的计算机应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严格控制,不得他人使用。 五、禁止使用涉密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其它非涉密信息系统;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系统上处理涉密信息。 六、对领导和重要科室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安装物理隔离卡。严格一机两用操作程序,未安装物理隔离卡的涉密计算机严禁连接国际互联网。 七、涉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配置情况及本身有涉密内容的各种应用软件,不得进行外借和拷贝。 八、不得将涉密存储介质带出办公场所,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带出的,需履行相应的审批和登记手续。 九、未经许可,任何私人的光盘、软盘、U盘不得在涉密计算机设备上使用;涉密计算机必需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 、各科室、各单位产生的涉密信息其输出需经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审批,由专人进行操作,并登记、备案,对输出的涉密信息按相应密级进行管理。 一、涉密信息除制定完善的备份制度外,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盗、防火措施,保

证备份的安全保密,并做好异地保存。计算机上网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一、未经批准涉密计算机一律不许上互联网。如有特殊需求,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并报保密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上网涉密计算机必需安装物理隔离卡。 二、要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要有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信息上网必须经过单位领导严格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三、国际互联网必须与涉密计算机系统实行物理隔离。 四、在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输任何涉密信息。 五、应加强对上网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提高上网人员保密观念,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执行保密规定。 六、涉密人员在其它场所上国际互联网时,要提高保密意识,不得在聊天室、电子公告系统、网络新闻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使用电子函件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利用电子函件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涉密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 一、涉密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 盘等。 二、有涉密存储介质的科室和单位需填写和保管“涉密存储介质登记表”,并将登记表的复制件报办公室保密领导小组登记、备案并及时报告变动情况。 三、因工作需要向存储介质上拷贝涉密信息时,应填写“涉密存储介质使用情况登记表”,经单位领导批准,同时在介质上按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 四、存有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不得接入或安装在非涉密计算机或低密级的计算机上,不得转借他人,不得带出工作区,下班后存放在本单位指定的密码柜中。

分析讨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存在着某些缺陷。首先,它是电子技术产品,它所处理的信息也是各种电子信号;其次,系统运行是靠程序控制的,一个大型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数百万个受各种程序控制的逻辑联结;第三,自身抗外界影响的能力还比较弱,安全存取控制功能还不够完善;第四,其运行环境要求比较高;第五,现代化管理不够完善。因此计算机资源最易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影响。年月日,全世界对“米开朗基罗”计算机病毒的恐慌,就充分反应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的脆弱因素包括: 数据输入部分: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数据易被篡改或输入假数据。 编程部分:用语言写成机器能处理的程序,这种程序可能会被篡改或盗窃。 软件部分:计算机系统离开软件就是一堆废铁,一旦软件被修改或破坏,就会损害系统功能,以至整个系统瘫痪。 数据库部分:数据库存有大量的各种数据,有的数据资料价值连城,如果遭到破坏,损失是难以估价的。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操纵系统运行、保证数据安全、协调处理业务和联机运行的关键部分,如被破坏就等于破坏了系统功能。 输出部分:经处理后的数据要在这里译成人能阅读的文件,并通过各种输出设备输出,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被截取。 通信部分:信息或数据要通过它在计算机之间或主机与终端及网络之间传送,通信线路一般是电话线、专线、微波、光缆,前三种线路上的信息易被截取。 硬件部分:即除软件以外的所有硬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最容易被破坏或盗窃。 电磁波辐射:计算机设备本身就有电磁辐射问题,也怕外界电磁波的辐射和干扰,特别是自身辐射带有信息,容易被别人接收,造成信息泄漏。 辅助保障系统:水、电、空调中断或不正常会影响系统运行。 存取控制部分:安全存取控制功能还比较弱。 自然因素主要是:火、电、水、静电、灰尘、有害气体、地震、雷电、强磁场和电磁脉冲等危害。 这些危害有的会损害系统设备,有的则会破坏数据,甚至毁掉整个系统和数据。 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员技术素质差、操作失误或错误、违法犯罪行为等。 以上计算机的不安全因素说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十分严重。现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民航、铁路、电力、银行和其它经济管理、政府办公、军事指挥控制等国家重大要害部门或涉及全国性的大型信息系统之中,如果某个关键部分出了问题,不但系统内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多米诺”连锁反应,而且会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果系统中的重要数据遭破坏或某些敏感信息被泄露,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此外,还有跨境数据流引起的问题。如通过国际联网系统,搜集、处理、传输有关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信息、记录媒体进出口,或者对外国的数据和系统过分依赖等,可能会引起包括文化侵略、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贸易、技术转移等方面受到损害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计算机安全受到威胁 探讨计算机安全的实质是分析对计算机资源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威胁,以及找出如何对付这些威胁的有效措施。造成这些威胁的人员对计算机的接近程度不一样,大致可以分四类:()外部人员:不能进入计算机中心或机房的人员。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 对于计算机安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二、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安全威胁 计算机容易受到许多威胁从而造成各种各样损害导致严重损失。这些损害从由于错误而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到火灾摧毁整个计算机中心。损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看上去可信的员工欺骗系统的行为、外部黑客或粗心的数据录入员。由于很多损害永远也无法被发现,有些机构为了避免公众形象受损所以对损害情况加以掩盖,所以准确的评估计算机安全相关的损害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威胁其后果也有所不同:一些是影响数据的性或完整性而另一些则影响系统的可用性。这些威胁包括: 1.错误和遗漏 2 .欺诈和盗窃 3.员工破坏 4.丧失物理和基础设施的支持 5.网络安全攻击 6.有害代码

7.对个人隐私的威胁 这里描述了如今系统运行环境中风险的基本情况。所提到的威胁和相关损害是基于其在当今计算环境中的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以及其预期扩展形势而提出的。本清单并不详尽,有些威胁可以是不同领域的组合产物。这里描述的当前常见威胁概况可以为机构研究其自身的威胁环境提供帮助;但是由于这一话题涉及面比较广阔,所以特定系统所遭遇的威胁可能与这里讨论的有所不同。 为了控制运行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人和用户需要了解系统的缺陷和可能利用缺陷的威胁。对威胁环境的了解使系统管理人得以实施最具成本效益的安全措施。在有些情况下,管理人发现简单容忍预期损害更具有成本效益。这一决策应该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 1、错误和遗漏 错误和遗漏是数据和系统完整性的重要威胁。这些错误不仅由每天处理几百条交易的数据录入员造成,创建和编辑数据的任何类型的用户都可以造成。许多程序,特别是那些被设计用来供个人计算机用户使用的程序缺乏质量控制手段。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程序也不可能探测到所有类型的输入错误或遗漏。良好的意识和培训项目可以帮助机构减少错误和遗漏的数量和严重程度。用户、数据录入员、系统操作员和程序员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直接或间接影响安全的错误。在有些情况下,错误是一种威胁,例如数据录入错误或编程错误会使系统崩溃。在另一些情况下,错误导致了缺陷。错误可以在系统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发生。一项由计算机安全顾问、计算机系统安全和隐私咨询委员会的前成员Robert Courtney进行的关于

计算机安全培训

信息和技术安全 1.公司的保密制度 1.1.文件、传真邮件的收发登记、签收、催办、清退、借阅、 归档由指定人员处理。 1.2.凡涉及公司内部秘密的文件资料的报废处理,必须首先碎 纸,未经碎纸的文件不允许丢弃处理。 1.3.公司员工本人工作所持有的各种文件、资料、电子文档(磁 碟,光盘等),当本人离开办公室外出时,须存放入文件柜或抽 屉,不准随意乱放,更未经批准,不能复制抄录或携带外出。 1.4.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向外界提供公司的任何保密资料 1.5.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向外界提供客户的任何资料 1.6.妥善保管好各种财务账册、公司证照、印章 2.电脑保密措施 2.1.不要将机密文件及可能是受保护文件随意存放,文件的存 放在分类分目录存放于指定位置。 2.2.未经领导及他人许可,不要打开或尝试打开他人文件,以 避免泄密或文件的损坏。 2.3.对不明来历的邮件或文件不要查看或尝试打开,以避免计 算机中病毒或木马,并尽快请电脑室人员来检查。 2.4.在一些邮件中的附件中,如果有出现一些附加名是:EXE, COM等可执行的附件或其它可疑附件时,请先用杀毒软件详细 查杀后再使用,或请电脑室人员处理。 2.5.不要随便尝试不明的或不熟悉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遇到计 算机发生异常而自己无法解决时,就立即通知电脑室外,请专 业人员解决。

2.6.不要随便安装或使用不明来源的软件或程序;不要随便运 行或删除电脑上的文件或程序;不要随意计算机参数等。 2.7.收到无意义的邮件后,应及时清除,不要蓄意或恶意地回 寄这些邮件。 2.8.不向他人披露密码,防止他人接触计算机系统造成意外。 2.9.每三个月定期更换密码,如发现密码已泄漏,就尽快更换。 预设的密码及由别人提供的密码应立不能采用。定期用杀毒程 序扫描计算机系统。对于新的软件、档案或电子邮件,应选用 杀毒软件扫描,检查是否带有病毒、有害的程序编码,进行适 当的处理后才可开启使用。 2.10.先以加密技术保护敏感的数据文件,然后才通过公司网络 及互联网进行传送。在适当的情况下,利用数定证书为信息及 数据加密或加上数字签名。 2.11.关闭电子邮件所备有自动处理电子邮件附件的功能,关闭 电子邮件应用系统或其它应用软件中可自动处理的功能,以防 电脑病毒入侵。 2.12.对于不熟的人员,请不要让其随意使用你的计算机,如非 要使用,应有人在其身旁监督。 2.1 3.不要随意将公司或个人的文件发送给他人,或打开给他人 查看或使用。 2.14.在计算机使用或管理上如有任何疑问,请询问电脑室人员。 3.公司的保密措施 3.1.公司中层以上领导,要自觉带头遵守保密制度。 3.2.公司各部门要运用各种形式经常对所属员工进行保密教育, 增强保密观念。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作业参考答案 六、简答题 1.简述计算机安全分层防护体系及其作用。 1.法律、管理、伦理道德教育,对人的有效约束是安全的第一策略, 2.物理防护,针对计算机硬件上的弱点进行防护,防止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损坏的丢失, 3.访问控制,防止未授权的用户非法使用系统资源, 4.加密技术,不仅能够保护信息不泄露,而且具有信息认证的功能, 5.防毒技术,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软件、数据和硬件(BIOS)。 2.简述RSA加密算法。 1.取两个相近的随机大素数p和q(保密) 2.计算公开的模数r=pq(公开),?(r) =(p-1)(q-1)(保密), 3.随机选取整数e,满足gcd(e, ?(r))=1(公开e,加密密钥) 4.计算满足de≡1(mod ?(r)) 的d,(保密d,解密密钥,陷门信息) 5.将明文信息分成字符块x(其值的范围在0到r-1之间)进行加密, y=x e(mod r),解密操作是x=y d(mod r)=x ed mod r=x 3.什么是Socks? 1.Socks是一个互连网上广泛使用的代理服务软件包,也是一个建立代理服务的工具组,它还可提供网关功 能 2.Socks与代理服务器的主要不同处在于:代理服务器在客户访问互连网服务时,不必修改客户软件,而只 是要求置换;而Socks则要求修改客户软件,但不要求置换用户进程, 3.Socks可以将标准的TCP客户程序转换成同一程序的代理服务 4.简述公开密钥算法的特点。 答:公开密钥算法如下: 1)发送者用加密密钥PK对明文X加密后,在接收者用解密密钥SK解密,即可恢复出明文,或写为: DSK(EPK(X))=X,解密密钥是接收者专用的秘密密钥,对其他人保密。此外,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以对调,即EPK (DSK(X))=X。 2)加密密钥是公开的,但不能用它来解密。 3)在计算机上可以容易地产生成对的PK和SK。 4)从已知的PK实际上不可能推导出SK,即从PK到SK是“计算上不可能的”。 5)加密和解密算法都是公开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说课稿 双辽市第四中学 光辉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双辽市第四中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方面的知识,是信息安全与道德这一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整册书的基础所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了解计算机存在的安全问题,计算机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是在学生对计算机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树立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计算机安全知识,初步认识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意识。 ②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学习 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计算机的安全使 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 己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效益。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扩大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考验,即法律与道德的问题。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些方面和计算机面临的安全威胁。 ;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体会,掌握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措施,树立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常识性知识;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很愿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此也很有兴趣。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学习任务:了解计算机安全及防范知识,增强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计算机面临的安全威胁”时 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这方面的感受。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技术也如此。计算机已经广泛、深入地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这样说明了必须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的认识,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在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安全威胁。 一、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安全威胁现象 1.病毒和垃圾广告的入侵。电脑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传播速度惊人,破坏力极强,如果不安装杀毒软件,则会导致各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带来严重的社会损失。只要打开计算机网络,垃圾广告就铺天盖地蜂拥而至,五花八门的垃圾广告既扰乱了工作和生活,也破坏了美好心情。 2.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互联网为不法分子创设了许多犯罪空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个人、单位和国家信息,从而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既对个人、单位和国家隐私、机密构成了安全威胁,又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例如,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教师在教师学苑注册并如实填写了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结果不法分子在获取了教师的电话号码之后,就开始实施各种欺骗活动,企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3.网络诈骗。通过交友网如世纪佳缘网、珍爱网等,借交友之名,行诈骗之为,骗取感情或金钱,亦或二者皆有,经交友网搞传销活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通过网络平台如腾讯QQ或微信平台,查询目标人选,加为好友后或者以共同经营商业活动为旗号行骗,或者以销售某种商品为名图财,不一而足。 二、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没有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就没有信息的安全。个人电脑不安全,账号可能被盗,包括游戏、支付宝、网银、Q Q等。公司计算机不安全,可能合同、重要文件被盗,造成损失。从国家方面来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方面以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计算机网

8计算机安全习题及答案

1.防止软磁盘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一种有效方法是______。 A. 软盘远离电磁场 B. 定期对软磁盘作格式化处理 C. 对软磁盘加上写保护 D. 禁止与有病毒的其他软磁盘放在一起答案. C 2.发现微型计算机染有病毒后,较为彻底的清除方法是______。 A. 用查毒软件处理 B. 用杀毒软件处理 C. 删除磁盘文件 D. 重新格式化磁盘 答案. D 3.计算机病毒传染的必要条件是______。 A. 在计算机内存中运行病毒程序 B. 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C. 以上两个条件均不是必要条件 D. 以上两个条件均要满足答案. D 4.计算机病毒会造成计算机______的损坏。 A. 硬件、软件和数据 B. 硬件和软件 C. 软件和数据 D. 硬件和数据答案. A 5.关于计算机病毒,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 计算机病毒可以烧毁计算机的电子元件 B.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生物细菌 C.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D. 计算机病毒一旦产生,便无法清除答案. C 6.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应采取的正确步骤之一是______。 A. 每天都要对硬盘和软盘进行格式化 B. 决不玩任何计算机游戏 C. 不同任何人交流 D. 不用盗版软件和来历不明的磁盘答案. D 7.计算机病毒会造成______。 A. CPU的烧毁 B. 磁盘驱动器的损坏 C. 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D. 磁盘的物理损坏 答案. C 8.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______的损坏。 A. 磁盘 B. 磁盘驱动器 C. 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和数据 D. 程序和数据答案. D 9.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 会感染,但不会致病 B. 会感染致病,但无严重危害 C. 不会感染 D. 产生的作用尚不清楚答案. C 10.计算机病毒是一种______。 A. 程序 B. 电子元件 C. 微生物“病毒体” D. 机器部件答案. A 11.以下对计算机病毒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段恶意程序 B. 计算机病毒不会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 C.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数据存储介质的交换以及网络链接 D.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答案. B 12.网上“黑客”是指______的人。 A. 匿名上网 B. 总在晚上上网 C. 在网上私闯他人计算机系统 D. 不花钱上网答案. C 13.病毒程序按其侵害对象不同分为______。 A. 外壳型、入侵型、原码型和良性型 B. 原码型、外壳型、复合型和网络病毒 C. 引导型、文件型、复合型和网络病毒 D. 良性型、恶性型、原码型和外壳型答案. C

公司电脑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公司电脑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为提高现代化办公实效,规范公司电脑的使用管理,确保电脑以及网络资源高效安全的用于工作,特制本规定 一、公司电脑及网络资源仅为公司所配置,员工不得从事无关使用。 1.公司电脑只供本公司人员使用。 2.每天下班前应检查主机和显示器电源是否关好,下班将桌面重要资料储存至非系 统盘,严禁频繁开关或重启电脑,非特殊情况不要强行关机。 3.严禁上网浏览反动、色情、暴力以及宣传不良言行的网站,不准在任何网站散布、 发表对公司不利的言论、不得下载网络未被公认的文件,防止病毒和木马的入侵。 4.定期对电脑进行病毒扫描,以免感染病毒。 5.任何时间,在公司禁止使用BT、电驴等占用网络带宽过多的P2P软件下载文件, 禁止使用在线听歌,在线视频的软件,严禁下载与工作无关的影视文件,以免影响整体网速。 6.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养成将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文件夹中的习惯,避免出 现急需某个文件时遍寻不获的情况。不要把有用的文件存放在系统盘(一般为C 盘)、“我的文档”和“桌面”。 7.员工使用网络时,必须使用分配的IP,严禁擅自修改,如有IP冲突,请与IT联 系 二、公司内部有专人负责电脑的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公司员工对所使用的电脑有 管理、维护责任与义务。 1.员工入职领用电脑需到IT处登记备案,IT根据其岗位性质发配合适的电脑

2.在职期间,员工未经允许,不得更改系统配置,严禁私自拆卸和装接各种硬件设 施 3.当电脑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IT 4.员工离职,需请IT 检查,确认后方可正常离职,如有问题需追加其责任,并做 相应的赔偿 5.每周至少对电脑进行一次清理。对本机资料进行分类及整理、删除多余文件、案 例,保证硬盘容量和运行速度。 6.员工应该保持电脑周围环境的清洁,键盘、鼠标、机箱、显示器等不应堆积灰尘, 应该每日清理 三、公司电脑已全部建档立案,并进行了合理的使用定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 挪用、调换、外借和移动电脑 四、出于维护公司商业利益的需要,公司电脑中的文件未经允许禁止复制或者传送给 超出公司业务范围的人员。 五、违反电脑使用规定的个人,第一次警告并记录,第二次罚款200元,经多次屡教 不改的公司有权开除,该部门负责人负连带责任,并处罚款100元/人/次,以上罚款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六、对于监督有功者,经公司核实后,奖励100元/次,以奖金形式在当月工资中体 现。 七、 八、 九、(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十、 十一、 十二、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1、举例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安全威胁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已经走进全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娱乐、休闲、购物,商家们也抓紧商机,纷纷在个人计算机上推出各种方便的应用,比较知名的有淘宝、京东等等,同时各类聊天交流软件如百度贴吧、新浪微博、人人网,相比带来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安全”。众所周知,安全性向来都是各个活动的必须基础保障,这个安全性分为很多,例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个人信息、信息通讯、等安全诸如类似,在网上购物、网上银行转账、都需要填写个人真实信息、账户密码等等如果不经意间泄露出去,会造成诸多不便和带来巨大的损失。网络欺骗,有时进入某个网站查看信息时,注册时须填写个人信息、例如QQ号、手机号码、后来就会接到一些诈骗的电话,或者各种各样推销的电话。工作是有时避免不了要在网站下一些资料,下完了过后,打开全是各种代码。影响了正常工作和学习因此,任何电脑用户都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安全手段,才能在信息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保障个人数据和财产安全。 2、分析讨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日益完善和速度的不断提高,系统组成越来越复杂,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存取控制、逻辑连接数量不断增加,软件规模空前膨胀,任何隐含的缺陷、失误都能造成巨大损失。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这类需求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可逆转,不可替代的,而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场所正在转向工业、农业、野外、天空、海上、宇宙空间,核辐射环境等等,这些环境都比机房恶劣,出错率和故障的增多必将导致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类应用人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教育和培训却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需要,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的失误或缺乏经验都会造成系统的安全功能不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科学。就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而言,安全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存取控制技术、校验认证技术、容错技术、加密技术、防病毒技术、抗干扰技术、防泄露技术等等,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

计算机使用安全80道单选题

单选题 1、计算机病毒不可以______。 A:破坏计算机硬件 B: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 C:使用户感染病毒而生病 D: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答案:C 2、为了减少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应______。 A:尽可能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 B:尽可能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C:把用户程序和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D:不使用没有写保护的软盘 答案:A 3、当软盘感染病毒,用各种清除病毒软件都不能清除病毒时,则应该对此软盘______。A:丢弃不用 B:删除所有文件 C:进行格式化 D:删除https://www.360docs.net/doc/8015734337.html,文件 答案:C 4、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B: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 C:感染过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疫性 D: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特殊的寄生程序 答案:C 5、下列防止电脑病毒感染的方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不随意打开来路不明的邮电 B:不用硬盘启动 C:不用来路不明的程序 D:使用杀毒软件 答案:B 6、计算机病毒具有______。 A: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B: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D: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答案:A 7、计算机一旦染上病毒,就会________。 A:立即破坏计算机系统 B:立即设法传播给其它计算机 C:等待时机,等激发条件具备时就执行 D:立即改写用户的某些数据 答案:C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_______。 A:防毒能力 B:查毒能力 C:杀毒能力

D:禁毒能力 答案:D 9、对计算机病毒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生物病毒的变种 B:一个word文档 C:一段可执行的代码 D:不必理会的小程序 答案:C 10、下列不属于网络安全的技术是________。 A:防火墙 B:加密狗 C:认证 D:防病毒 答案:B 11、下图所示,攻击者在信息从信息源结点传输到信息目的结点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攻击是______。 ┌─────┐┌──────┐ │信息源结点├──┬──→│信息目的结点│ └─────┘│└──────┘ ↓ ┌────┐ │非法用户│ └────┘ A:假冒 B:窃听 C:篡改 D:伪造 答案:B 12、允许用户在输入正确的保密信息时才能进入系统,采用的方法是_____。 A:口令 B:命令 C:序列号 D:公文 答案:A 13、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种攻击称为_____。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流量分析 D:文件传输 答案:A 14、下面不属于主动攻击的是_______。 A:假冒 B:窃听 C:重放 D:修改信息 答案:B 15、网络安全不涉及范围是______。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试题 姓名:部门: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可多选)(8*5分) 1.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属性不包括( D )。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可抵赖性 2.公司重要信息泄漏可能会造成的危害有( ABC )。 A:降低竞争力 B:信誉受损 C:公司倒闭 D:没有损失 3.下列哪种情况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有利(D )。 A:开着电脑就离开座位 B:随意连接不明网络 C:不安装杀毒防护软件 D:对标有“SPAM”的邮件谨慎打开 4.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公司的信息安全带来危害( ABCD )。 A:在公司内部使用黑客软件 B:在公司网络中安放路由器等网络设备C:对自己的系统帐号密码保管不善 D:私自建立文件共享服务器 5.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 )。 A:程序或者一段指令代码 B:电子元件 C:微生物“病毒体” D:机器部件 6.计算机感染病毒之后,症状可能有( ABCD )。 A:计算机运行变慢 B:OA打不开 C:窃取账户信息 D:勒索 7.计算机发现病毒之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AD )。 A: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信息技术部 B:发个邮件先 C:不管 D:用杀毒软件查杀 8.平时使用计算机,需要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应该(ABDE )。 A:离开关机/锁屏 B:定期备份重要资料 C:随意点击不明文件

D:定时杀毒 E:系统使用完毕及时退出 二、判断题(10*3分) 1.我国关于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条例是在《刑法》中而不是《民法》。(√) 2.长离开工作岗位应该关闭计算机。(√) 3.为保护信息安全,电脑密码需经常更换且不要告诉他人。(√) 4.公司内严禁使用盗版软件和破解工具,如有工作需要,应通过公司采购正版软件或使用免费软件。(√) 5.随意接U盘、移动硬盘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 6.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公司信息(包括网络拓扑、IP地址、帐号、口令等)告知不相关的人员。(√) 7.计算机只要安装了杀毒软件,就不用担心会中病毒。(×) 8.收到不明邮件,特别是邮件主题有“SPAM”标记的邮件,不要随意打开。(√) 9.若计算机感染病毒,只要删除带病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 10.当发现计算机病毒时,它们往往已经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清除了病毒,受到破坏的内容有时也难以恢复。因此,对计算机病毒应该以预防为主。(√) 三、填空题(每空3分) 1.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中断、修改、和破坏,为信息和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对象包括硬件、系统软件、数据。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护

课题:第三节计算机安全和病毒防护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2、认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引言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所以,在教学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例如:有些人未经批准去使用某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就去拷贝该软件,有的人把别人制作的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学生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书P10。课后找有关信息资料了解计算机安全性法规。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危害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A、隐蔽性 B、传染性 C、潜伏性 D、可激发性 E、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常见的病毒表现一般有: 屏幕出现 系统运行不正常 磁盘存储不正常 文件不正常 打印机不正常 5、病毒的防治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静态检查 定期用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 判别是否有病毒。 6、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培养信息道德 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 学习《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7、小结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受那些法律的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回答。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怎么预防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软件受哪些法律的保护? 课题:第四节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要求: 1、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额创新意识。 2、要求平时收集这方面资料。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计算机发展简史。

浅谈计算机安全对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计算机安全对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性 伴随着人类科学的前进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机的发明以及前进,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脚步持续向前发展。现在信息措施需要人们在熟悉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人们还要对计算机安全措施的运用以及开发予以看重,清楚在计算机前进中其安全性的重要,进而完成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安全以及市场安稳性,使计算机能够更加安全的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服务。 标签: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 引言 计算机安全包含网络安全在内的全部计算机的安全活动。计算机在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最关键的能够直接实现电子商务的工具,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工具,其安全活动拥有非常关键的现实影响。那么,现在社会中存在很多对计算机安全产生不良作用的要素,需要去探索处理。国内在计算机方面已跨进了白炽状态的发展时代,不管在国内机关单位抑或民营中小规模单位中都配置了计算机,在国内任何一个拥有经济发展行为的位置都有着电子商务。 只要存在电子商务就肯定配置了计算机,计算机到底有多么重要,一言半语很难表述出来。现在全球是以科学技术为挑战度稳衡量的综合国际竞争力的,科学性能的高低通过计算机的探索以及运用为引导,网络措施的有效使用以及完成网络部分安全发展是计算机能够发展的根本要求。文章着重研究了计算机安全部分对计算机在其发展中的关键性,希望完成计算机的全面飞速科学的发展。 1 计算机安全技术概述 计算机安全措施是为了避免受到外部损坏、攻击和偷取信息,以便确保计算机体系正常工作的保护措施。计算机安全措施关键有两个探索部分。一项是计算机防止泄露用途。就是经过无线电措施对计算机开展屏障、滤波、接地,实现防止泄露用途。第二项是计算机信息体系安全措施。就是经过增强安全部分的管理、改善、革新体系的安全装置等方式,以防止抵御因为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装置、操纵体系和系统源头代码等安全后患对计算机信息体系开展的进犯,进而完成计算机信息体系安全工作。 计算机的安全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是影响到使用个人电脑的每个用户的大事。它包括硬件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计算机安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越来越成为能够谋取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自从计算机网络暴露出安全脆弱问题且受到攻击后,人们就一直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求把安全漏洞和风险降低到力所能及的限度,因此出现了一批安全技术和产品。

计算机的使用安全与道德

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为什么我的计算机又出毛病了?我的计算机安全吗?为什么父母要限制我使用计算机?……这些是当代青少年议论的热点话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就其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一课上我们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还要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最终使知识成为学生行为的保护者与监督者,从而促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计算机使用者。 (二)学情分析 1.半数以上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需要正确的指引。 2.约1/4的优生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3.约1/4的后进生已经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熟练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方法; 了解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和法律知识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完成感性认识——自检——思维内化的学习过程,继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病毒防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熟练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常用方法。 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的遵守信息道德。 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长期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让学生认真体会、对照反思,主动进行自我信息道德教育。

(五)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充分运用多媒体设计“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学习主题的理解。 3.“合作学习”确保双基。 4.小组捆绑评价激励进步、促进学习。 (六)教学准备 1.网络教室 2.若干网址(计算机病毒信息):减少学生浏览的盲目性 3.杀毒软件 4.实物投影:随时对学生活动作反馈总结 5.异质学习小组:从认知基础和性格特点两方面进行组建。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

一、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内部安全是在系统的软件、硬件及周围的设施中实现的,外部安全主要是人事安全,是对某人参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和工作人员接触到的敏感信息是否值得信赖的一种舍差过程。计算机网络的保密性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保护的重要方法,又是对存储在各种媒体上的数据加以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系统安全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加密时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段。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内软件(程序)与数据不被非法删改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分为数据完整性和软件完整性。 (一)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网络威胁是对网络安全缺陷的潜在利用,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有:窃听、假冒、重放、流量分析、数据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资源的非授权使用等。 (二) 网络安全机制应具有的功能: 采取措施对网络信息加以保护,以使受到攻击的威胁减到最小是必须的。一个网络安全系统应有如下的功能:身份识别、存取权限控制、数字签名、保护数据完整性、审计追踪、密钥管理等。 二、计算机网络受攻击的主要形式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为病毒、黑客和其他不轨的攻击提供机会,所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以及防范措施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六种形式。 (一)威胁系统漏洞: 由于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和错误,这就成为一种不安全的隐患,让不法者利用,一些恶意代码会通过漏洞很容易进入计算机系统对主机进行攻击或控制电脑。所以在使用电脑时,要及时安装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来修复系统漏洞。 (二)欺骗技术攻击: 通过欺骗路由条目、IP地址、DNS解析地址,使服务器无法正常响应这些请求或无法辨别这些请求来攻击服务器,从而造成缓冲区资源阻塞或死机;或者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计算机设置为网关IP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转发异常而使某一网段无法访问。例如局域网中ARP攻击包问题。 (三)“黑客”的侵犯: “黑客”就是一种在网络中具有破坏性、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性,通过网络利用系统漏洞等方式非法植入对方计算机系统,一旦进入计算机中,用户的主机就被黑客完全利用,成为黑客的超级用户,黑客程序可以被用来窃取密码、口令、帐号、阻塞用户、电子邮件骚扰、篡改网页、破坏程序等行为,对用户主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要求: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1、举例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计算机安全威胁; 2、分析讨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3、例举处理计算机安全威胁的常见措施。 要求内容结构清晰、精炼;务必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作答,请勿直接复制粘贴 网络中的文档。 引言:所有电脑驱动的系统都很容易受到侵犯和破坏。对重要的经济部门或政府机 构的计算机进行任何有计划的攻击都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它在大大增强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 也带来了众多安全隐患,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 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一般认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理信息 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使用性受到保护。安全网络主要是做到或者确保经网络 传递的信息,在到达目的地时没有任何增加、改变、丢失、或被非法读取。 我国网络安全问题的现状 计算机系统遭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据2001年调查,我国约73% 的计算机用户曾感染病毒,2003年上半年升至83%。其中,感染3次以上的用户高 达59%。 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网络信息系统具有致命的脆弱性、易受攻击性 和开放性,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95%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管理中心都遭受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客攻击的重点。 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面对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我国的网络安 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制约着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1)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不成熟 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自主技术支撑。计算机安全存在三大黑洞:CPU 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网关软件大多依赖进口。 (2)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 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 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与此同时,网络经营者和机 构用户注重的是网络效应,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总体上看,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从上到下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