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数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认定年度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20 2020 2020 201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专业 地质学 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地球物理学 机械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软件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广播电视学 地理信息科学 测绘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环境工程 工商管理 应用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商务 英语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表演 信息工程 石油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地球化学 旅游管理 建筑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遥感科学与技术 法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程力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网络空间安全 应用物理学 工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
外国语学院 商学院 商学院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地球物理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文法学院 数理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商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成都理工大学简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学校打过交道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成都理工大学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
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的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
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
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
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有12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同时设有研究生部、沉积地质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
学科专业以理工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65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
在编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2人,教授190人,副教授419人,其中有3人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6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9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8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成都理工大学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 14
VI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校徽成都理工大学校名。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立足品牌建设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家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地质资源勘探与国土资源开发人才成都理工大学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搞好本科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建立了以地质勘探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和国土资源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于1956年6月2日在成都东郊的荒野之地破土动工。
来自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勘探学院的教师和建设者一起,不畏艰难困苦,连续奋战,短短的四个月就完成了初期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
建校之初,学校物质条件较差,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干部教师不得不挤在一起备课办公。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创业者的艰苦努力,首批1 580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77.62%。
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作风,经过十年的建设,至“文革”前,学校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地质高等教育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了6届3072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尊师爱教,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怕艰苦,坚决服从国家分配,为地质事业勇于献身”的优良校风。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但许多教师并未放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
学校依靠教师来自多所重点大学的学缘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校队(学校与地质队)合作开办了12期培训班(七?二一大学)。
1972年至1976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生3055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我国藏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多吉等。
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项目1 60多项(至1975年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携带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仪,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等。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园地图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园地图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一共有两个大门,分为东门和西门,东门比较大是学校的主大门,来往人数比较多,如果自己有什么急事的话可以走西门。
学校西面难免都有学生宿舍,东面是学校教学楼。
操场:学校的操场也是很大的,有两个篮球场地,没事的时候可以打打球锻炼一下身体
餐厅:学校有四个餐厅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基本上每个省份的饭菜都会有的,吃的是挺好的。
学校里面有健身房,里面还有游泳馆,喜欢锻炼的同学可以去,学校里面有生活超市哦,里面的东西很齐全,在宿舍楼里面就可以买东西,很方便。
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
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国际机场40分钟,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
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规划面积20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
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
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
成都理工论文

成都理工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成都理工大学的相关论文内容。
首先介绍了成都理工大学的概况和研究领域,然后针对相关论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包括研究方向、创新点和影响力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成都理工大学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1. 引言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位于四川成都的综合性工科大学,成立于1956年。
该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自建校以来,成都理工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研究领域成都理工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涵盖了工程、材料、环境、计算机、管理等多个领域。
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评价•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这些领域中,成都理工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
3. 论文分析3.1 研究方向成都理工大学的论文涵盖了多个研究方向。
通过对成都理工大学相关论文的调研和分析,可以看出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究重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评价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地质灾害频发。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评价一直是成都理工大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相关论文主要探讨了地质灾害的成因、预测预警、防治措施等问题,为当地的地质环境改善和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
相关论文主要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研究、地震灾害评估等方面。
成都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成都理工大学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关论文主要关注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
通过对材料的研究,成都理工大学致力于开发新型材料、改善材料性能,并应用于工程和应用领域。
3.2 创新点成都理工大学的论文在上述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创新点。
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地图

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地图图片来源于:百度地图图片来源于:百度地图显而易见的是电子科技大学正中间是科技广场,供学生来休闲,而该校有三个大门,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周边有许多美食美景供课余时间去休闲玩耍。
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与学校的创办相随而生。
六十余年来,图书馆始终围绕学校“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优化资源布局、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已成为以地学、能源、环境等学科信息资源为明显优势,以理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信息资源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图书馆。
近年来多次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四川省全民阅读先进集体”、“成都理工大学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由成都校区图书馆和宜宾校区图书馆组成。
其中,成都校区图书馆包括了东区图书馆和水上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近8000个,宜宾校区图书馆于2020年9月启用,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个。
两校区图书馆均配有中央空调、WiFi覆盖、直饮式饮水机、研修室、视听室、现代化数字阅读设备,采用RFID图书自助借阅,共享数字文献资源。
我们学校还有水上图书馆哦,大家开学后可以去看一看。
成都理工大学师哥师姐说宿舍条件1、住宿比较差,男女比例差别大,教学质量可以,图书馆不错、2、旧宿舍楼就像楼上说的那样,另外银杏园一号楼是女生哦——其他三栋都是男生,一号楼是核自院的男生搬出来腾给女生的,不知道这次开学其他三栋楼男生还搬不搬,珙桐那边新建的宿舍楼还可以,每两个寝室有一个洗澡间,同样无电视无风扇,不过很宽敞,就是离教学楼有点远。
3、还行吧,很多专业也都已经升了一本了。
如果上了重本,专业选好了,应该就能上,但是有些好的专业就不一定了,比如地质学、土木工程,要比重本高很多才能上的了,不然就有可能被调配。
成都理工大学校训

成都理工大学校训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国家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地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的成都地质学院。
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16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和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
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
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非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中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校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一、内容:“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二、涵义:1、“穷究”:深入钻研,追根寻源,不舍追求。
见《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另见朱熹:“格物穷理”;见成语:“穷经皓首”等。
2、“于”:在于、及于、对于、自于等等。
3、“理”:事理、物理,包括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科学真理、事物法理以及理想、理性、理论、理念等等。
将寻常所说的道德、道理等尽包其中。
4、“成就”:完成、成功,造就、成全,成材、成器等等。
指在正确的理想、理念、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成绩。
5、“工”:实践、实干,工作、工力,过程、擅长,巧智、巧用,艺术境界等等。
如“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无意而工而无不工”等等。
八字可直译为:在事理物理处穷究钻研,在实践实干中获得成就。
亦即:穷究于事事物物之理,成就于实践实干之工。
三、优点:1、海涵包容,厚重博大。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将倡导师生员工“厚德、博学、笃行”,“勤奋、求实、创新”等意尽数包涵,理论容量大,文字张力强。
2、独特表达,新颖别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系部基本情况简介
1.系部室简介 “电子工程系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系源于 1992 年成立的电子信
息工程系,前身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和地质仪器系。2014 年,我校 整合“电子信息工程系”与“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建于 1956 年)的 优势资源成立了“电子工程系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系。现设有“电子 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两个本科专业和“电路与系统” 1 个硕士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
3.专业简况及特色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广阔。本专业
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本专业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突出 电子系统设计方向,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追踪电子信息技术前 沿,旨在培养通晓电子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应用 能力,面向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字电路 单片机技术、电工 电子技术、FGPA 技
术 电路分析技术、微 机原理、微波技术 数字电路、模拟电 路、电路分析、信 号与系统、数字信
号处理
1 系部成员统计以在编在岗人员为依据,不得遗漏。
赖武刚
曹波 何正强 陈育磊 张小平
陈军
33
实验师
55
工程师
59
工程师
58
工程师
56
助理实验师
59
工勤
硕士
成都理工大学 优秀教学系部申报表
系部名称 系部负责人
电子工程系 黄虎
所在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制 二○一五年
填表说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
2. 本表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所在学 院参评资格。
3. 本表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等所有数据,统计时间为 2013 年 9 月 1 日-2015 年 8 月 31 日。
学士 大专 大专
嵌入式系统、电子 系统设计、单片机
原理及应用 模拟电路、数字电
路、电路分析 电工电子实验课
电工电子实验课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
3.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脱产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
形成了电子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尤其结合我校 地学优势学科承担的“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及研制的声波生命探测仪、 光学生命探测仪、智能化电磁波生命探测装备等仪器开发项目,充分体现 了把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地学信息技术领域的特色。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分为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和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可支撑基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 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 本能力。
1.负责人情况
姓名
黄虎
职 称 副教授
二、系部成员情况
年龄 最终学历(学位)
53 本科
参加工作 时间
1982.7ຫໍສະໝຸດ 授予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2.系部成员1情况
姓名 黄虎
周冬梅
2.师资构成 本系专职教师 17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6 人,实验师 1 人,工程师
3 人,助教 1 人,助实 1 人。博士研究生 4 人(含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6 人,本科 3 人,专科 2 人,高中 1 人。拥有”地震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技 术研究创新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与信息工程系共 建),校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3 名,先后 5 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教 学团队中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四川省大学生网络 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评展优秀 指导老师”、“中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优秀指导老师”、“‘挑战杯’中 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6.办学定位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朝阳产业”,前景广阔。本专业人才已
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本专业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突出电子系 统设计方向,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追踪电子信息技术前沿,旨 在培养通晓电子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面向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学科是研究如 何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和控制技术。它涉及知识面包括:电子科学与技 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电子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
唐颖
曾维 高雪菲
于真 李大军
钟贞 李志鹏
阴明 刘瑛
年龄 53 42
37
39 40 41 39 34 32 29 37
职称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主讲课程
模拟电路、数字电 路、电子测量
高频电路、计算机 网络、通信原理、
专业电子实践 电路分析基础、电 工电子技术、电路 与模拟电路技术、
电工学 数字电子技术、模 拟电子技术、EDA 课
程设计 电工电子、模拟电 路、数字电路、电
工仪表 数据结构、自动控 制原理、操作系统 模拟电路、数字电 路、电工电子、电 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数
础到专业的课程教学、从实验到实习的教学,从教学实践到科研创新,满 足大学生电子设计等竞赛实验需求。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目前设有:电 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 1、电子技术实验室 2 和电工电子工艺实 践中心, 总面积 1040m2,仪器设备 1000 余台,价值 600 多万元。可同时 容纳 260 人进行实验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 1999 年通过四川省基 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目前设有:EDA/SOPC 实验室(与 Altera 公司联合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DSP 实验 室、电子测量实验室、智能控制实验室。
5.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电子工程系与 ALTERA 公司共建 EDA/SOPC 实验室,满足 FPGA 技术课
程、可编程 ASIC 课程的开展,ALTERA 公司派高级技术人员前往学校进行 技术培训。在长期对外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了绵阳长虹、九洲、成 都国信安、成都东软集团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随着专业的发展,将陆 续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