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痹证50例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痹证50例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
( 岁)
法: 选取疼痛局部紫脉处 ,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然后拔 火罐, 留罐 3m in。 或选取夹脊穴及阿是穴 , 皮 肤针 叩 刺, 以皮肤日 1 次, 留针 30m in, 刺络拔罐隔日 1 次, 10d1 疗程 , 每 1 疗程结束后休息 3d, 然后开始下 1 疗 程。 对照组取穴和治疗方法均同治疗组。热痹可配合 选取大椎、 曲池、 委中 ,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但不拔罐。 两组均治疗 4 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 根据 《诊疗标准》 确定各病的疗效评 定标准。 治愈: 症状消失 , 关节活动正常 , 实验室检查正 常; 有效; 症状明显好转 , 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无效: 症 状及实验室检查无进步。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 45 例 , 有效 4 例 , 无效 1 例, 总有效率 98% ; 对照组治愈 18 例, 有效 9 例, 无效 3 例 , 总有效率 90% 。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无 显著性差异, X 2= 2. 16, P > 0. 05; 治愈率有非常显著 性差异, X 2= 10. 08, P < 0. 01。 讨 论 刺络放血法具有通经活络、 开窍泻热、 调 和气血、 消肿止痛之等功效, 配合拔火罐法共奏祛风散 寒、 开窍泻热、 调和气血、 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之效。风 池属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阳维主一身之表; 大椎属督 脉, 为诸阳经交会穴 ,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两穴相配, 可 祛风发表, 配膈俞、 血海以活血散瘀, 取 “治风先治血 , 血行风自灭” 之意。 寒胜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法。 肾俞、 关元皆为补肾壮阳的要穴, 两穴配伍可温阳散寒、 理气 止痛; 风为百病之长 , 故取风门以祛风散寒。 寒湿之证 , 治宜温化寒湿 , 化瘀通络。 取阴陵泉、 三阴交、 脾俞、 丰 隆共奏健脾除湿、 通络止痛之效。 热痹多因患者素体阳 盛, 感受风寒湿后 , 邪郁化热而成, 特点是局部灼热红 肿, 痛不可触。 该证热瘀并重 , 治宜泻热祛瘀。大椎穴 可清热散风, 曲池、 合谷可清热解表, 祛风除痹。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刺血治疗后微循环流速加快 , 红细胞聚集化解, 血氧含量增加, 微循环瘀滞改善, 血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评价结果
疼痛缓解
刺络放血疗法对缓解疼痛有显 著效果,尤其对于慢性疼痛和
神经性疼痛。
炎症减轻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减轻炎症反 应,对于关节炎、痛风等炎症 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促进血液循环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改善血液循 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于缺血 性疾病和肢体麻木等有较好的 疗效。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 刺络放血疗法的操作方法 • 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 刺络放血疗法的疗效评价与展望
引言
01
刺络放血疗法的简介
01
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 疗法,通过针刺人体特定穴位或 部位,使淤血或病血排出体外,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络放血疗法的理
02
论基础
刺络放血疗法的中医理论依据
刺络放血疗法源于《黄帝内经 》,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
中医认为,刺络放血可以调节 气血,通经活络,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通过刺破脉络,使气血流畅, 瘀滞得以疏通,从而达到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刺络放血可以刺激机 体自身调节功能,促 进新陈代谢。
调节免疫功能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调节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免 疫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
效果。
刺络放血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机理
拓展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机理,为 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进一步探索刺络放血疗法在更多疾病领域 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108 例裴景春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上官毅福建省光泽县中医院(光泽354100)笔者在意大利腊维那针灸中心工作期间,运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108 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08 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和治疗无效后来诊。

其中男59 例,女49 例; 年龄34~69 岁,平均52. 4 岁,其中以46~57 岁居多,共78 例占72. 2 %;病程最短27 天,最长20年;发病部位左肩46 例,右肩53 例,双肩9 例。

初期表现患肩酸痛,夜间为重,局部有明显压痛,但无功能障碍29 例;中期除肩部疼痛及压痛等症状外,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上举、外展、内外旋转功能57 例;晚期肩部肌肉组织产生粘连,患肩活动固定在一定范围内22 例,其中有5 例是经手术治疗无效者。

2 .1治疗方法取患肩部最明显的压痛点1~2 处,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压痛处叩刺,每个点叩刺5~10 分钟,初期病人宜中等刺激,中晚期宜强刺激,以局部皮肤明显发红湿润并有轻度出血为度,然后用贴棉法或闪火法在叩刺部位加火罐,留罐15~20 分钟,以局部呈现紫色或黯紫色并拔出1~2ml 血水为宜,取下火罐,用无纱布擦去血水,常规消毒即可。

每隔3~4天治疗1 次,每次都要重新寻找压痛点。

6 次为1 疗程,1 疗程未愈者,休息1 周,进行下一疗程。

2 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瑶金堂系列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肩松按摩膏适量即可.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

按摩切勿过度用力。

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3 治疗结果显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74 例;有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明显恢复24 例; 好转: 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有改善10 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总有效率为100 %。

4 讨论肩关节周围炎,是极为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之一。

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216例疗效分析

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216例疗效分析

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216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1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11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拔罐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5天后,休息2天,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结论: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与拔罐疗法。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针灸疗法;经筋刺法;拔罐:放血拔罐膝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变性软化、软骨增生性改变和软骨下改变为基础,以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退秘退行性疾病,其中疼痛是绝大数患者的主诉症状。

临床上许多患者主诉关节内疼痛的同时,在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部位也存在明显的疼痛:而没有主诉关节外疼痛的患者在查体过程中也多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存在明确的压痛点。

因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可分为关节骨和关节外两部分。

关节内的疼痛是以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为致痛源,关节外的疼痛是继发引起的关节周围肌肉起止点、滑囊、脂肪垫等存在的劳损或炎性病变所致。

其中有些患者关节外疼痛的存在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与骨软骨的病变相互作用易形成恶性循环。

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笔者所在科室自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216例,均有膝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困难,关节活动时弹响,局部压痛,部分患者伴有膝关节肿胀。

X线检查示髌骨关节面软骨下骨质致密,不光滑,膝关节间隙变窄,不对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内有游离体等。

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西美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中医认为肩周炎与局部气血不足、风湿邪侵,外伤劳损,阴阳失调等有关,不通则痛。

西医主要口服药物治疗,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但是效果欠佳。

针灸和刺络放血拔罐是我国传统治疗手段。

针灸具有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刺络放血拔罐是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对治疗知情同意,坚持完成治疗疗程。

排除标准:不适合针灸及刺络放血拔罐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服用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关节肿瘤、结核的患者;肩部外伤骨折的患者;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

拔罐实训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拔罐实训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一、引言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的重视,拔罐疗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我国拔罐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我校开展了拔罐实训课程。

本文通过对拔罐实训案例的分析,总结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拔罐实训案例分析1. 案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45岁,因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取穴:腰阳关、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选用玻璃火罐,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吸附于皮肤后,留罐10-15分钟。

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

经过拔罐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扩大,疗效显著。

2. 案例二:颈椎病患者,女,35岁,因颈肩部疼痛、僵硬,头部活动受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颈椎病。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取穴:大椎、肩井、曲池、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肩部,选用玻璃火罐,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吸附于皮肤后,留罐10-15分钟。

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

经过拔罐治疗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僵硬症状明显改善,头部活动范围扩大,疗效显著。

3. 案例三:肩周炎患者,男,50岁,因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肩周炎。

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取穴:肩髃、肩贞、曲池、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部,选用玻璃火罐,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投入罐内,待罐吸附于皮肤后,留罐10-15分钟。

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

经过拔罐治疗后,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拔罐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盲目治疗。

2. 拔罐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3.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感染等并发症。

4. 拔罐后,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HEILONGJICNG MEDICICE AND PHARMACY Oct.2410,Vol.40No.4-88•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①刘军(济源市中(隐针炎科,河南济»454055)摘要:目的:探究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2210-09~248-12),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刺络放血拔罐、温针灸疗法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动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7).43%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00%明显提高(P< 4.45)(治疗后观察组"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4.4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4.45)。

结论: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温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144(2210)44-487-40肩周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组织、关节囊、滑囊、肌腱等)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为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弥漫性疼痛等,可引起患侧肩部关节黏连、肌肉萎缩,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2]。

肩周炎属中医“痹症”范畴,由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所致。

温针灸疗法、刺络放血拔罐为中医治疗肩周炎常用手段,温针灸疗法可行气活血、消炎止痛;刺络放血拔罐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32]。

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探究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4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2016-09-2015-4),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

对照组女22例,男20例,年龄47-68岁,平均(53.4±3.06)岁,病程1~21个月,平均(8.85±0.26)个月;观察组女23例,男10例,年龄43~09岁,平均(53.40±4.16)岁,病程1~23个月,平均(4.25±0.39)个月。

针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6-19T12:10:56.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徐朝花陈雪玲2#[导读]针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徐朝花陈雪玲2#(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中医针灸科;2中医科;上海201822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拔罐用于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组别为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与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拔罐治疗),两组均30例;比较疼痛程度、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血清因子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V AS评分和NDI、CASC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 AS、N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CASCS评分呈升高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 AS、NDI评分明显低,CASCS评分明显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段的颈椎活动度评分明显高(P<0.05);治疗后,两组IL-1β、NO水平均下降,TGF-β水平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更优(P<0.05)。

结论: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预后。

【关键词】针灸;拔罐;颈椎病;颈椎功能颈椎病是因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而导致神经根周围发生粘连、痉挛和纤维化病变,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损伤部位出现痉挛性疼痛的颈椎综合征[1]。

本病多数为神经根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及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屈颈及受风寒湿侵袭,导致颈椎病发生率明显攀升,且逐渐年轻化发展。

临床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常用脱水、止痛、神经营养等药物,但西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负作用[2]。

临床常常实施针灸、物理疗法、拔罐、牵引等非药物疗法,疗效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06T15:25:11.6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作者:毛黎明[导读] 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周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感,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肩周炎复发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毛黎明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南通226005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选择120例,依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肩部症状缓解程度,判定其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周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感,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肩周炎复发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刺络放血拔罐法;肩周炎;临床分析肩周炎常见于中老年,是由于血气不足,外感风寒,且外伤劳损所致,严重影响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1]。

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选择120例,依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

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4.46±10.02)岁,平均病程(4.21±2.32)月。

治疗组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

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6.86±9.52)岁,平均病程(4.52±3.05)月。

对两组患者的病程、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具体步骤为:选取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肩贞穴、天宗穴、阿是穴、曲池穴,随患者症状进行加减。

若患者患有风湿症则加阴陵泉穴、足三里穴;若患者为风寒证则加风府穴、风市穴等。

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使患者坐立,采用0.30*30mm的针灸针直刺患者肩关节的肩髃穴和肩髎穴等,刺深为1.0~1.5寸,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感为宜。

并实施提插捻转使其泻法或补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日一次,起针后。

对肩髃穴、肩髎穴、阿是穴和天宗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直到有少量鲜血放出,另实施5分钟火罐,每隔一天进行一次。

1.3观察指标
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其标准如下:①治愈:疼痛感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②显效:疼痛感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③有效:疼痛感基本环节,肩关节活动部分改善;④无效:各症状无改变。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采用(±s)来表示,运用t和X2检验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n]
注:两组患者的组内比较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和疼痛指数比较* P<0.05 3 讨论
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疼痛指数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例如:其中一个典型病例如下:袁某,女,58岁。

病史:患者于两年前感觉右肩部疼痛,穿衣困难,自以为风湿疼未注意,致病情逐渐加重,上举、旋后、外展等活动障碍。

在某医院诊断为“肩周炎”。

时隔2个月因淋雨后疼痛又发作,近半月来疼痛不止,日轻夜重,肩内灼热疼痛,患部微肿,肩背如负重物般,沉困不堪,举重困难,不能劳动,伴失眠、口苦而干,遂来就诊。

检查:精神尚可,右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疼,右上肢上举、旋转、后伸、外展均受限,各方向活动度数极其有限,上举只能到三十度,无法旋转后伸,外展到四十五度。

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方法,通过针灸使其气血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症状。

通过刺络放血拔罐,祛风驱寒,行气活血,使患者经络畅通[5]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对肩周炎患者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方向活动度数恢复正常。

肩周炎作为一种中老年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难忍,甚至上臂受到影响[2]。

晚上时疼痛感增强,导致患者不能侧卧,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3]。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压力渐大,肩周炎患病率也不断提高[4]。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历史由来已久,因其效果好,价格优、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方法治疗肩周炎患者,两者相互配合,促进肩周炎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周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感,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肩周炎复发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匡卓群.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2]陈中威.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3(15):104-105.
[3]金成日.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4]许会忠.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5(26):54+58.
[5]章小娟.针刺结合四花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