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

穿琥 宁粉针与硫 酸 阿米卡 星 、 硫酸 西索米 星 、 硫 酸妥 布霉素 配伍 , 浊有沉 淀产 生 ; 头孢唑啉 钠配 混 与
产 生浑 浊 ; 茵桅黄 注射 液加 入 l 葡 萄糖 氯化钠 和 o 0 9 氯化 钠注 射液 2 . 4h内 , 芩苷含 量 下降 , 为 黄 认
药物 配伍后 , 应尽 量在 短时 问 内用 完 。 2 4 血塞通 注射 液 .
不 宜 与 异 丙 肾 上 腺 素 同用 。
伍 , 絮状 沉 淀产 生 ; 阿莫 西林 维 酸钾 配伍 , 有 与 吸收
度 降低 , 稳定 ; 不 与硫 酸庆大 霉素 、 丁胺 卡那 霉素 、 乳 酸环丙沙 星 、 氧氟 沙星 、 晶自霉素 、 柱 氟罗 沙星 、 洛美 沙 星配伍 , 有沉淀生 成 。 1 4 双黄 连注射 液 .
星 、 氟沙 星 、 培 洛美 沙 星 、 氟罗 沙 星等 5 喹诺 酮 类 种
药 物 混合后 不 溶性 微粒 均 不符 合《 中国药 典 》 定 , 规
故 不宜直 接配伍使 用 。
1 5 清开灵 注射 液 . 清开 灵 注射 液对 头孢 唑 林 的稳 定性 有 影 响 , 临
不宜 与乳酶 生 同时服用 。
双 黄 连粉 针 剂不 宜 与下 列 药 物配 伍使 用 : 复方 葡 萄糖 注射液 ; 氨基 甙类 ; 红霉 素 ; 地塞米 松 。 与之配
药 物配 伍 后不 溶 性 微粒 和 p 值等 变 化 表 明 , H 鱼腥
草注射 液与头 孢拉定 、 头孢 噻肟 配伍要谨 慎或禁 用 。
伍 与 浓度 有 关 , 浓度 低 于 0 6g时 , 产 生 沉淀 ; . 不 如

18・ 9
P o e dn fCl ia M e iie M a . 0 0, l1 . A r c e ig o i c l dcn , r 2 1 Vo 9No 3 n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药物联用一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更是在实践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西药联用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联用的优势中西药联用即中医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西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双方的最佳效果。

中药通常以中药颗粒、药饮等形式应用,有温和疗效、副作用小的特点;而西药则有剂量准确、起效快的特点。

因此,中西药联合使用可以综合体现中西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中西药联用的注意事项1.专业医师指导:中西药联用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用药史等信息,结合中西医诊断进行合理用药。

2.明确疗效和副作用:使用中西药联用时需明确药物的疗效目标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3.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体质和病情差异较大,中西药的选择和搭配需要个体化,避免盲目跟风,尽量减少不适反应产生。

4.遵医嘱服用:患者在接受中西药联用治疗时,需严格按照医师的用药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坚持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计划,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

三、中西药的配伍禁忌1.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削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避免禁忌药物的搭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中药禁忌:有些中药成分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会与某些西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剧。

如某些中药禁忌与抗生素、镇静药物等西药联用。

3. 西药禁忌:有些西药在配伍中可能会与中药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疗效受损。

如某些西药禁忌与中药补益药物、滋补药物等联合使用。

4. 老少禁忌: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机能较弱,耐受能力差,对于中西药的使用需要特别慎重。

应避免禁忌药物的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结语:中西药联用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方式,在实践中需要慎重对待。

中西药联用配伍的禁忌汇总

中西药联用配伍的禁忌汇总

中西药联用配伍的禁忌汇总中西药联用配伍的禁忌汇总中西药结合的发展使中西药合用越来越普遍。

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则会带来许多配伍禁忌,这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

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西药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中西药合用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影响药物吸收有些中西药成分发生沉淀或络合反应则会影响吸收。

如汉肌松注射液、枳实注射液等含生物碱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如与碳酸氢钠、青霉素等碱性注射液混合,则生物碱游离产生沉淀;而黄芩注射液、何首乌注射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故与葡萄糖注射液等酸性注射液配伍,则会使黄酮、蒽醌类溶解度降低。

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会因络合影响药物的吸收。

2.影响药物排泄尿液的酸碱度会影响肾脏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排泄。

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同用,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使乙酰化后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症状。

3.改变药物的作用含生物碱、鞣质的中药如与酶类制剂如胃蛋白酶、乳酶生等同用,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效。

酸性中药如与西药制酸药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用,会因酸碱中和,降低或失去制酸药的治疗作用。

4.产生有毒物质中药酊剂和药酒中含乙醇,如与水合氯醛合用能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中西药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既可能在体外也可能在体内。

对于体外发生的配伍禁忌多是由用药前中西药相互混合引起,因此临床应用时不应轻率地将不同的药液混合。

二、中西药发生药效作用的拮抗药效拮抗会使药物作用降低或丧失。

如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

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

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

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2008-5-2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编辑:信风浏览: 1152中药是以天然草木和虫兽为主,西药是以化学全合成物质为主要原料。

在临床上中西药合用治疗某些疾病往往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比单一用西药或中药效果更好。

但如果不考虑中西药结合应用的药理、药性和配伍禁忌,就会造成治疗无效或出现其它素性反应。

为了使广大兽医工作者在临床应用中合理的使用中西药,现将笔者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在应用四环素、土霉素及金霉素等抗生素类药时,不能与含钙、镁及铝等多种离子的中药合用,因为这些中有牛黄、珍珠属片、明矾及滑石等,这些中药所含的中药离子能与上述抗生素起螯合作,从而抵销西药的抗菌作用,所以不能一起使用。

二、经霉素、西环素、土霉素及利福平等抗生素,不能与甘草及其制剂如甘草片等合用,因为甘草及其制剂可影响这些抗生素的吸收,使疗效下降。

这些抗生素也不能与含鞣酸成份多的中药,下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冰霜梅苏丸及四季青等合用,因为合用后,可发生沉淀反应而致失效。

三、胃蛋白酶、多酶片及胰酶等西药,不能与大黄及含大黄成份的中药,如牛黄解素片(丸)、麻仁丸、及安脑牛黄片等合用,因为大黄对酶类助消化药有抑制作用。

这些药物也不能与富含鞣酸成份的中药紫金锭等合用,合用后可发生沉淀反应。

煅炭类中药如荷叶炭、蒲黄炭等,能吸附酶类制剂,而使其疗效降低,胡也不宜与酶类消化药合用。

四、含朱砂的方剂和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和天王补心丹等,不能与西药溴化药类和碘化物类同用,如三溴合剂、巴氏合剂、碘化钾合剂及复方磺汞在胃肠道遇到溴、碘化物,可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强烈刺激的溴化汞,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

五、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白茅银、金钱草、泽泻、夏枯草等,不能和保钾利尿药和安体舒通和氨苯喋啶等合用,否则可引起高血钾的素性反应。

六、含糖成分高的中药和中成药,如枸杞子、甘草、川贝枇杷露及各种糖浆,不能同降血糖药合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糖增高,从而抵消降糖药物的作用。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孙清海任何事物均有两重性,中成药、化学药同服也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权衡利弊,避免盲目同服。

以下简举几例:⑴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安则能加强胃肠蠕动,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互拮抗而降低疗效。

⑵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化学药复方利血平片不能同服。

印前三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降低降压效果。

⑶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不能同服。

因前者含有苦杏仁苷,与后三者化学药的毒性相同,均可引起呼吸抑制,若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⑷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神丸不宜与化学药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⑸中成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苯巴比妥等镇静药不宜同服,因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⑹丹参片不宜与复方氢氧化铝同服,因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可与氢氧化铝形成铝复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⑺抗结核药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昆布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⑻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不宜与小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合用。

因后者含有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同服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⑼强心药地高辛不宜与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合用。

因后三者均含有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可引起心律失常。

⑽阿司匹林不宜与风湿酒、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同服。

因为中药酒中含有乙醇,合用会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缺乏、恶心,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

⑾乳酶生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因为黄连中的黄连素能明显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助消化能力。

⑿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等不宜与山楂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同用,因为后四种中药含有酸性成分,与碱性化学药同服可发生中和反应,降低疗效。

中西药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1.中西药联合使用,由于理化性质的直接相互作用而降低药效:(1)中药所含的各种金属离子与其它药物成分间的相互作用:①含有石膏(Ca)、海螵蛸(Ca)、赤石脂(Al、Fe、Mg)、滑石(Mg)、牡蛎(Ca)、瓦楞子(Ca)、蛋壳(Ca)、自然铜(Fe)、明矾(Al)各种制剂如中成药明目上清九、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胃宁片等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等同服。

②红管药片(含槲皮素)不宜与含有Ca、Mg、Fe、Al、Bi,等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氯化钙、碳酸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次碳酸铋等同服。

③含朱砂(Hg)的制剂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梅花点舌丹、人丹、七珍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服用。

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含有较大量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没食子、柯子、石榴皮、儿茶、金鸡钠皮、四季青、虎杖、地榆、大黄、茶叶等及其各种制剂不宜与西药抗生素(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等)、生物碱(士的宁、麻黄碱、奎宁等)、苷类(如洋地黄)、亚铁盐(硫酸亚铁、碳酸亚铁、富马酸铁等)、维生素B1等同服。

也不宜与乳酶生、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同服。

(3)含有碱性成分的中药硼砂(硼酸钠)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呋喃坦啶、阿斯匹林、水杨酸钠、苯妥英钠等同服,因为碱性药物可使这些西药的吸收减少,疗效降低。

(4)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如山楂、乌梅、五味子及其制剂不宜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胃舒平、氨茶碱等同服。

腐植酸制剂不宜与含钙、镁、铝盐抗酸剂(氢氧化铝、三矽酸镁、碳强钙)、铁剂(硫酸亚铁)伍用。

(5)含酶类、生物碱类的中药或制剂如六神丸、附子、元胡、附子理中丸等,不宜与西药活性炭、矽碳银等同服,因为酶类或生物碱成分易被后者吸附。

同理,血余炭、蒲黄炭、荷叶炭、地榆炭、侧柏炭等煅炭中药与酶类制剂向服时,也可由于吸附作用而影响疗效。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与西药配伍禁忌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与西药配伍禁忌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与西药配伍禁忌在中医行业中,中医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中医药与西药在药性、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慎重考虑两者之间的配伍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药性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的药性存在明显区别。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草本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具有温和、缓慢的特点;而西药则是以药物分子为基础,功效明显、快速,但副作用较大。

因此,在配伍中医药与西药时,应避免中西药性质相反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二、用法用量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在用法用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医药通常以煎煮、泡服、膏敷等方式使用,需要依靠药性渐进发挥疗效;而西药则以口服、注射等方式使用,疗效较为迅速。

当中西药同时使用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用法用量间的差异,避免超量或次量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药物相互作用
中医药与西药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由于中药多采用多成分、多途径治疗,容易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在配伍中
医药与西药时,应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选择时间错开或选择替代药物,减少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中医药与西药配伍时需要慎重考虑,避免发生配伍禁忌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医药与西药各有其独特优势,合理搭配可以发挥双方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谨慎选择中西药的配伍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

浅谈中西药联用及配伍禁忌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且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

中西药联合若用之得当则可产生协同作用甚至相加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反之如不了解各药物成分的性质,配伍不当,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1]。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笔者就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1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方法1.1 药效学方法此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患者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1.2 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加趋于正确。

2 药物相互作用分类2.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①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理化反应;②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疗效,使病情延误。

如吗丁啉与654-2伍用可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

2.2 按药效学分类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用药追求中西药的协同作用,但拮抗作用的机会同样也很多,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

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可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苷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刘晓云1,邱祖全2,陈 刚1,戴成容1,王琼芬1(1.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邻水63850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关键词] 中药;西药;药理;配伍;禁忌[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6)22-3116-02近年来随着中药成分化学、中药药理学现代研究的深入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开展,中西药物联用在临床频繁出现。

尤其是中成药和化学药物的配伍极为普遍,而制剂中特别是内服制剂,中西药联合组方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中西药物合理应用大多可提高疗效,扩大适应证范围,缩短疗程;有的也可降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用量;有的甚至会出现意外疗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中西药的联合使用同样可能产生配伍禁忌,很多医师对中成药只是肤浅了解其用途,对所含成分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很少过问;而有些患者认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要求医师为其使用化学药物的同时使用中药或中成药;加之近年来由于药商对医师的诱导,使中成药在临床中有盲目使用的倾向。

故越来越多的中西药物配伍禁忌也随之出现,为此,笔者对临床常见的中西药配伍禁忌作一综述。

1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的物理化学配伍禁忌1 1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含汞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朱砂、牛磺及朱砂莲、磁珠丸、安宫牛黄丸等不能与具有还原性的药物如巴氏合剂、碘化钾、硫酸亚铁等联用,否则会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多数含黄酮类药物,如金银花、忍冬藤、水飞蓟素、银杏叶、葛根素及其制剂具有氧化性,不能与具有强还原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氯丙嗪、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联用,否则会使后者失效;含糖的中药及其制剂,一些具有营养、强壮作用的中药,如山药、何首乌、大枣、黄精等均含大量糖类,经水解成单糖后具有还原性,含挥发油的中药如薄荷、莪术油、艾叶、菖蒲等也具有还原性,都不能和具有氧化性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联用,否则会使后者失效;含蒽醌类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药物联用,因蒽醌苷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1 2 配伍后产生酸碱中和反应 酸性较强的中药,如五味子、番泻叶、山楂、乌梅、山茱萸、茵陈等及其制剂如五味子糖浆、山楂冲剂、甘草合剂等,不能与碱性较强的药物如胃舒平、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用,因发生中和反应后,两者都会降低或失去疗效;酸性较强的中药也不能和磺胺类药物联用,因磺胺类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不会加速乙酰化的形成,从而失去抗菌作用。

碱性较强的中药,如朱砂、黄连、瓦楞子、麻黄、海螵蛸等及其制剂,不能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及部分喹诺酮类药物等联用。

1 3 中西药联用后发生水解反应 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桔梗、远志、甘草、人参、白头翁、薯蓣、七叶一枝花、三七等不能与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因为皂苷在酸性或酶的作用下可发生脱水、双键转位、构型转化等水解反应而失效。

1 4 中西药联用后形成络合物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如诃子、石榴皮、五倍子、茶叶等不能和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等联用,因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或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氢键络合而改变其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甚至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症状;同时,此类药物与生物碱和铁剂联用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影响吸收。

含钙、铁、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牡蛎、龙骨、海螵蛸、石决明、石膏等,不能和四环素类、多数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因金属离子可与此类药物生成络合物而不易被吸收。

1 5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吸附作用 中药炭类以及牡蛎、瓦楞子等具有强吸附作用的药物不能与多酶片、胃蛋白酶、活菌制剂联用,因为前者可吸附酶类及活菌而降低疗效。

1 6 中西药注射液联用后微粒数与颜色发生变化黄淑清等[1]研究表明,将川芎嗪与维生素C分别加入到5%葡萄糖液中,其微粒数少于两者混合后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微粒数;张玉广等[2]在双黄连注射液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可出现棕黑色沉淀,加入氨苄西林钠可致溶液颜色变深,提示两者不宜合用。

2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药理性配伍禁忌中西药在药理上的配伍禁忌分为药效学和药动学上的配伍禁忌。

中西药联用对西药药动学的影响大多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西药安全范围窄的话,这种联用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3],地高辛、环孢菌素A(CsA)、氨茶碱、华法令、卡马西平等药物的安全指数较低,与中药联用时要特别警惕;中西药联用后产生的药效学配伍影响相对较多,也较易诊察,而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降低疗效或增加毒副反应。

2 1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药动学上的配伍禁忌2 1 1 中西药联用后影响化学药物的吸收 中西药联用后胃肠pH值发生变化、胃肠蠕动和排空时间的改变、形成络合物等都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刘蔚等[4]的实验表明,羟基喜树碱可促进CsA的吸收,对提高CsA的血药浓度有一定作用,提示两者合用须减少CsA的用量,否则可能引起CsA的中毒;不仅如此,黄连素、汉防己素、贯叶、连翘都可增加CsA的血液浓度;而桷皮素则减少CsA的血药浓度,两者联用时需严密监测或不合用,否则患者会因为CsA的血药浓度下降而出现移植排斥的危险[5];巫朝伦等[6]的研究表明,银杏叶可增大地高辛的吸收而引起中毒;另外,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其制剂,如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颠茄合剂等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联用,因颠茄类生物碱可松弛平滑肌,降低胃肠蠕动,从而也就增强了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故而增加了毒性反应。

2 1 2 中西药联用后影响药物的分布 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使用酸碱性较强的中药与酸碱性较强的西药时应注意,一方面可因发生反应影响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药物的分布。

另外,如果中西药利用同一转运机制,可相互干扰药物的转运,阻止其达到作用靶点,例如富含钾的中药,如昆布、旱莲草、青蒿、益母草、五味子与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喋啶等联用易诱发高钾血症,应避免联用。

2 13 中西药联用后影响药物的代谢 有的中药可影响肝药酶的活性,从而改变药物的生物转化。

因为圣叶连翘的酶促作用,和口服避孕药联用可引起突破性出血,在和华法令联用时可使后者血药浓度下降而影响疗效;因为人参有酶促作用,在和乙醇联用时可增加乙醇的消除而引起不良反应[7]。

2 1 4 中西药联用后影响药物的排泄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有的中西药联用后在通过肾排泄时可产生竞争性抑制。

王晖等[8]报道,甘草可以促进氨茶碱的消除,而且缩短了其半衰期,提示两者合用需增加氨茶碱的用量;甘草也可以降低泼尼松的消除,增加泼尼松的生物利用度,两者联用就需减少泼尼松的用量,否则会增加泼尼松的毒副反应。

2 2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的药效学的配伍禁忌2 2 1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生理性拮抗或协同作用 中西药联用后作用于同一靶器官上,改变了效应器官对相同药物血药浓度的敏感性,表现在效应器官对相同药物的效应增强或减弱。

服用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安定以及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等后饮用中药药酒或喝浓茶及咖啡会加重中枢抑制,影响疗效;华法林不能和大蒜、当归等联用,因为大蒜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当归含有香豆素类,和华法林作用相加,联用后更易引起出血;在治疗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格列苯脲时,不宜使用含糖较多的中药如大枣等以及含蜜的中药制剂;含有钙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牡蛎、龙骨等均不宜与强心苷联用,因高钙状态下易致洋地黄中毒,因而不可不防;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而双嘧达莫的扩血管作用可因与咖啡因或茶碱的相互作用而失效;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药物,如蒲公英、黄藤素、连翘、金银花、黄芩、鱼腥草等及其中成药不宜与菌类制剂乳酶生、促菌生、双歧杆菌等联用,因抗菌的同时抑制或降低了菌类制剂的活性。

2 2 2 中西药联用后产生受体水平的协同与拮抗 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联用。

因麻黄碱具有兴奋 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洋地黄、地高辛等联用,可使强心作用增强而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同时麻黄碱也具有兴奋 受体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2 23 中西药联用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与转运 中西药联用后可能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转运,如在使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不宜与使用中药海棠、昆布等及其他含碘的制剂合用,因碘促进酪氨酸的碘化,使体内增加甲状腺素的合成,不利于治疗;贯叶连翘与帕罗西汀、舍曲林联用,可使中枢5-HT升高,从而引起患者嗜睡、精神涣散等不良反应。

3 中西药联用后由于重复用药而产生的配伍禁忌某些中成药本身就是中西药联合组方,在使用它们的同时又使用了其所包含的西药,导致重复用药而毒副作用增加。

例如,三九感冒颗粒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不能与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如散列通、感康等联用;重感灵片含有氯苯那敏,不能与马来酸氯苯那敏以及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方制剂如白加黑、重感灵片等联用。

[参考文献][1] 黄淑清,张文萍,郭卫民,等.静脉用川芎嗪与维生素C配伍微粒变化[J].齐鲁护理杂志,1998,4(6):9[2] 张玉广,牛均忠,李玉红.双黄连注射液与7种药物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首都医药,1999,6(9):27[3] 朱伟,黄熙.中西药联用对西药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4,15(6):377[4] 刘蔚,冯端浩,张显杰,等.羟基喜树碱对环孢素A药动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19(2):129[5] Su Lan Hsiu,Yu-Chi H ou,Yao Horng Wang,et al.Qu-ercet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ycloporin oral bioavailability in pigs and rats[J].Life Scinece,2002,72(3):227[6] 巫朝伦,韦建军,刘东方.银杏叶对兔体内地戈辛药动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2,28(4):封4[7] 叶咏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5[8] 王晖,孙瑞元,刘锡久.甘草对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5,13(3):201[收稿日期] 2005-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