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docx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docx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docx ,但是包含2000字以上内容的长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请继续阅读以下内容: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本列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以及相关的详细内容和细节。

一:环境保护法律1.1 环境保护法详细内容: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的基本环境法律,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1.2 大气污染防治法详细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法是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的法律,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许可证制度等内容。

1.3 水污染防治法详细内容:水污染防治法是用于预防和控制水污染问题的法律,包括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资源保护等内容。

1.4 土壤污染防治法详细内容:土壤污染防治法是用于防治土壤污染问题的法律,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

二:环境保护法规2.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详细内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监测要求,用于控制大气污染。

2.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详细内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各类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监测要求,用于控制水污染。

2.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详细内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安全限值和评价方法,用于评估土壤质量。

三:环境保护标准3.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详细内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中各项污染物的安全限值和评价方法,用于评估大气环境质量。

3.2 水环境质量标准详细内容: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水体中各项污染物的安全限值和评价方法,用于评估水体环境质量。

3.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详细内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安全限值和评价方法,用于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四:环境保护要求4.1 大气污染防治要求详细内容: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包括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排放设备的效率和监测控制措施等。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ppt课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ppt课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ppt课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针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对于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的基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于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该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与企业的责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制定的专门针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法规。

该法规对于大气污染的监测、排放标准、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旨在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国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管理体制等内容,强调了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促进了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用于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和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法律法规。

该法规主要涉及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减少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义及实施效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于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施效果。

首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执行法律法规过程中,需要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其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污染的限制标准和防治措施,促进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通过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再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1. 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

这些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和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在各类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这是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责任分工,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水污染问题,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

- 绿色发展:国家倡导绿色发展,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鼓励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 区域协同治理:国家实施区域协同治理,推动地方政府合作,协同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加强跨界污染防治。

4. 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 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制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和机构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环境监测:国家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监测环境质量和环境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环境质量。

- 环境执法和处罚:国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维护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

以上仅为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简要介绍,具体细节请参阅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政策文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尊敬的读者:本详细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清单,以供参考使用。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细化的描述。

一、法律和法规1. 环境保护法:包括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和减排等内容。

2. 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了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监测与评估、减排措施等内容。

3. 水污染防治法:包括了水污染的排放标准、水体保护区划、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包括了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处理方法、再利用等内容。

5. 化学品管理法:包括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内容。

6. 环境影响评价法: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要求等内容。

二、标准和要求1. 大气污染控制标准:了大气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

2. 水污染控制标准:了水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噪声控制标准:了不同环境下的噪声标准和限制要求。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详细说明了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治理等。

5.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方法、参数、准确度等技术要求。

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介绍了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目标设定、组织结构、内部审核等。

三、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附件1:环境保护法全文。

2. 附件2: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

3. 附件3:水污染防治法全文。

4. 附件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

5. 附件5:化学品管理法全文。

6. 附件6: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

7. 附件7: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8. 附件8:水污染控制标准。

9. 附件9:噪声控制标准。

10. 附件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

11. 附件11: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2. 附件12: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四、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请参考相关法律条文的具体解释和注释。

感谢阅读本,希望对您有所。

附件:1. 环境保护法全文2. 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3. 水污染防治法全文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5. 化学品管理法全文6. 环境影响评价法全文7. 大气污染控制标准8. 水污染控制标准9. 噪声控制标准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1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2.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的法律。

2023年环境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2023年环境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2023年环境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等方面作了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水污染排放的限制、水环境保护的监管措施等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固体废物的分类、利用与处理等内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标准等内容。

其他要求1.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企业应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污染,确保环境合规。

2. 环境污染排放限制:各行业应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排放限制标准,确保污染物排放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3. 排污许可制度:企业必须获取排污许可证,按照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污染物排放,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 环境监测和数据报告:企业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报告环境指标,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5. 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采取修复措施,并确保生态环境恢复原状。

6. 环境教育和宣传:社会各界应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2023年环境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但这只是基本要求,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要求可能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和完善。

因此,保持关注环境保护领域的活动和新动态,及时更新并遵守相应的法规和要求,将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环境所必需的。

以上是2023年环境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这样的文档大约有200字。

我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内容,如果您希望添加更多相关要求,请告知具体的要求内容。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修订时间:2014年4月24日- 主要内容: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原则和目标,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和制裁措施等。

2.《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时间:2015年8月29日- 主要内容: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要求,规定了大气污染的监测、排污许可、污染物减排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3.《水污染防治法》- 修订时间:2008年6月10日- 主要内容: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监测与评估、控制和减排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明确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修订时间:2004年4月29日- 主要内容: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污染防治、处置和利用等方面的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修订时间:2018年12月26日- 主要内容:规定了环境噪声的监测、评估、控制和管理要求,明确了环境噪声的标准和限值,并提出了管理措施和处罚规定等。

6.《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修订时间:2001年8月28日- 主要内容:规定了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措施、辐射监测、核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要求。

二、其他要求1. 全面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

2.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推动企事业单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鼓励开展环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5. 建立健全环境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依法追究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任。

6.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附件清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文2. 《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3. 《水污染防治法》全文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5.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全文6.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指建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概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指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具有强制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完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各行各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1.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核心要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计划,要求企业和公众必须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开展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生态补偿等工作,持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2.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危害,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

要求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进行污染物的排放,监测和管理,并对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深入治理,降低各类排放物的含量,保护水、土壤和空气等自然资源的纯净度。

3.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我国大力推行的一项环保战略,也是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

要求大力开展节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来优化企业和社会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加大对排放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降低企业污染的总量,切实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点要求。

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推动,通过创建智慧城市、绿色化生产等措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2024年环保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024年环保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024年环保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通用)尽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通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以下是2024年适用的通用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1.温室气体管理-巴黎协定:2024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

-国家排放目标:各国根据巴黎协定制定了国家排放目标,设定了减排指标和时间表。

2.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工业、交通和家庭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排放执法:加强大气污染排放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3.水污染防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废物管理与处理-国家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各国制定了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废物处理技术标准:制定了废物处理技术标准,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5.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猎杀和非法贸易等活动。

6.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修复计划:制定生态修复计划,保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

-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7.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部门和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8.环境责任与赔偿-环境责任法律法规:建立环境责任制度,要求污染者承担环境损害责任,并进行环境修复。

-环境污染赔偿:修订环境污染赔偿法律法规,确保受污染损害的个人和组织能够获得赔偿。

9.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在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环境影响和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
ISO14001标准要求 环保法律法规概述 环保法律制度 主要环保法律法规及其要求 环保标准 主要环境标准介绍
ISO14001的标准要求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1、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 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环境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谁负担) 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定义:是国家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 术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之 间的关系,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主体:国家、政府 对象: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技术活动 目的: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保法体系
宪法 基本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环境标准 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宪法
环保法的立法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 防 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 贵的动物和植物。
基本法
简述环保法目的和原则,确定我国环保的 管理体制。 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 境保护的基本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
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而专门调整的立法。 对象: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 单行法目录多,内容广,可归纳为:
- 土地利用规划法 -《城市规划法》 - 污染防治法 - 《污染防治法》 - 环境资源法 - 《水法》、《森林法》
ISO14001的标准要求
确定适用其他要求: 公司参加或承诺遵守国际、国内组织及行业协
会的环境宣言或宪章等规范性文件 行业规范或标准 公司的上级机构规定、标准 公司内部的行为准则及标准 相关方(居民、客户、员工)的要求
ISO14001的标准要求
获得渠道: 政府主管部门(环保局、消防局、劳动局等) 行业协会、贸易促进会等 环境专业机构(认证机构、顾问公司等) 传媒(报纸、杂志、网络等) 上级公司或公司管理层等 相关方
环境保护行政法
国务院制定 我国制定了30多件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如: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自然保护区条例》 -《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根据地方性法规的级别和适用区域,分别 用省(区、市)、地(市)、县的人民代 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制定。
我国现颁布了却6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法 规
2、确定这些要求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 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ISO14001的标准要求
确定适用法律、法规: 国际公约 国家、省、市环保法律、规章制度 排放标准 其他政府部门颁布的与环保相关的法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消防局、劳动局、经贸委等行业部、委、 办、局)
保障人群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手段: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 EMS 现行管理体制
环境保护法
环境法 指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
环境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体系
环境法体系 是指由一国开发、利用、保护、改
善环境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其内在 联系而分类组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
在正式投产和使用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 部门提交环保设施的验收申请报告。
环保部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要在一个月内 组织审查验收。
征收排污费制度
又称排污收费制度,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 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 措施, 征收排污费的对象 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企事业单位。 特例: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要交排污费。
环保法律法规概述
环境方针 三大环境政策 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法 环境法体系
国家环境方针
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国家环境方针
总方针: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
其他部门法规也包含许多环境保护的法律 规范。如:
-《刑法》 -《消防法》 -《文物保护法》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中国政府为保护地球环境而签定的国际公 约。
-《保护臭氧-蒙特利尔条约》 国际公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法律。
环保法律制度
环境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其他制度
三同时制度
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适用范围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 一切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项目 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三同时制度
要求 在建设项目正式施工前,建设单位,须向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保篇章,批准后,才 可施工。
污水排放标准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空气质量
4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7-200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标准
是环境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 - 环境质量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环境基础标准 - 环保方法标准 - 环保标准样品标准 - 环保行业标准
环境标准
序号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编号/版别 GHZB1-1999
主要内容 地表水质
2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 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 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才能 进行建设。 1998年11月29日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条例》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书。 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表。 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应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批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