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沙智能微电网设计方案

海南三沙智能微电网设计方案
海南三沙智能微电网设计方案

基于智能微电网技术的

永兴岛弱耦合型100kW直流微网设计方案1.项目概况

1.1.项目的任务和目标

对永兴岛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进行评估,提交项目实施方案,对100kW风光互补发电项目的发电量进行计算并对投资估算及财务效益进行初步分析,最终实现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互补。

1.2.工程地理位置

工程地址为海南省三沙市的永兴岛。该岛海南省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岛的东西长约1850米,南北宽约1160米,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永兴岛是海南省下辖地级市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岛上有市政、渔业和军用建筑设施等。

1.3.建设规模

永兴岛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一期建设规模为100kW,采用固定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小型风机和蓄电池储能结合的设计思路,建造智能电网框架下的直流微网系统。

1.4.永兴岛的特点

永兴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以下三个特点:

(1)永兴岛的太阳能资源及风能资源丰富

(i)太阳能永兴岛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100小时左右,为全国Ⅱ类地区,太阳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量较高,适合开发太阳能发电。永兴岛全年总辐射量5983MJ/m2(1),直接辐射量为3587.6 MJ /m2, 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5、6两个月,占年总量的24.5%。从随季节的变化量看,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4-9月份辐射总量为3835MJ/m2,占年总量的64%。由辐射数据可以看出,永兴岛适宜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

(ii)风能永兴岛处于热带区域,有着常年的风能可供发电。本区有效风速(3~20米/秒)出现的时数为5000~7500 小时每年,其出现的时间百分率为60%~89%,有效风能密度150~500W/m2,属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海区中仅次于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的风能高值区(2)。

2)对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高

随着三沙市的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建,其旅游资源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永兴岛的土地面积仅为2.13平方公里,对土地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就显得极其重要。该项目可以做到或基本做到“零占地”,即电站是分布在已建或将建的建筑物或电线杆上,这正好是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同时,作为一个远离污染源的海岛,自然和生态环境极佳,因而对其自然环境(空气、噪音、水源等)的保护就变得势在必行。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1kWh电能,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02)、0.03千克二氧化硫(S0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这对保护永兴岛的自然环境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对外部能源依赖性强

永兴岛电能目前主要靠柴油发电机组来保证。由于永兴岛远离大陆,燃料必须由大陆海运提供,且发电机组的功率不大(2台5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造成发电效率不高、基础建设投入高、系统维护的成本也较高,因而造成用电成本过高。

1.5.主要结论

高投资回报:永兴岛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已建屋顶或在建屋顶,不需

1由《中国太阳能辐射资料库》(上海电力大学程文焕主编)查取到了永兴岛96年的太阳辐射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802037705.html,/news/detail.asp?serial=79076

2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 “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进一步开发的设想”,2012.9.19

额外占用土地,具有较大的后续开发空间。经推算,根据当地太阳辐射量、系统组件总功率、系统总效率等数据,按系统使用寿命25年计算,永兴岛一期风光互补发电工程,可满足50人左右的分队装备用电及生活用电。

良好的环境效益:无燃料消耗,无“三废”的排放,无噪音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由于降低了对外来能源的需求,永兴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永兴岛的特殊环境,使得风光互补的发电系统成为能够在多方面满足永兴岛的发展需求的最佳发电系统。

2.1.优化当地电源结构及可持续性发展

太阳能发电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避免了输电线路的损耗。光伏发电不用燃料,运行成本很低,没有旋转部件,不易损坏,维护简单,特别适合于无人值守情况下使用。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植被破坏、海洋生态影响等环节问题。因此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具有非常突出的环境效益。风光发电是目前新能源开发技术中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照和风能资源建设风光电站,可以改善当地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提高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有利于永兴岛的可持续发展。

2.2.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同时,由于永兴岛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化石能源发电从成本和可持续性上都不适合。因此,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永兴岛,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减小对化石能源输入的依赖。

2.3.本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永兴岛一期100kW风光互补发电工程采用英伟力的弱耦合的直流微网档案,可解决驻岛部队50kW生产用电和50kW生活用电,在解决了当地用电需求的同时,也为以后岛内各项生产生活用电提供无污染可靠的能源供应树立模板和范例。

3.为什么选风光互补直流微网系统

3.1直流微网的产生背景

目前广泛应用的微网系统基本上是交流微网,将太阳能电池板或是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过一系列的变换,采用50Hz或当地电网要求频率进行有源或无源逆变。但由于交流微网自身不易集成规模化的储能环节,造成系统容量相对很小,难以抵御负载冲击、无功及谐波扰动等问题。因而进一步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随着用户的用电形式的发展,对直流微网的需求越发强烈。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含直流环节的电器增多

含有直流环节的电器是指需要对电能进行交-直-交转换的电器, 最普遍的就是变频电器。近年来,变频技术的应用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已经在工业传动、电梯控制、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变频家电凭借节能、舒适等特性在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在传统的交流配电网中, 用户使用的是交流电, 必须通过交-直-交转换才能变频。交直转换过程中大多采用不受控整流,对电网造成极大的谐波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谐波污染源,引起了越来越严重的电网问题,主要体现在由此而引起的电网谐波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改用直流配电网, 只需进行直-交转换即可实现,从而省略了整流器,因此降低了能耗、节省了资源、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也减轻甚至消除对电网的谐波污染。

(2)使用直流电源的电器增多

现在的很多电气设备其本质上都是使用直流的, 需要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送给电器使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的直流驱动的电器,例如液晶电视、室内及室外LED 照明灯、个人电脑、手机等。如果用直流系统直接供电,就会减少一级电力变换(交-直变换),从而更加节省资源、减少能耗。

在国际上,直流微网相关技术的研发一直得到了产学研各界的广泛关注。瑞典、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通信公司已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了300~400V 数据中心直流配电的研究。另外,船舰、航空和自动化系统的直流区域配电,尤其是电力牵引直流供电技术已经成熟,这为直流微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今,在住宅直流供电方面,欧盟、日本和美国纷纷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示范工程,英伟力则是国内最早研发系列化直流微网产品的公司。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流微网系统在目前的用电需求环境下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弱网系统将成为主流供电模式。

3.2直流微网的主要技术优势

(1)直流微网更适合分布式发电的趋势

通常所谓的微网,大家都默认为交流微网,并且对于新能源有源或无源变换模式,也都无一例外的被认为是交流逆变。但随着用户用电性质的发展,许多直流负载或者是包含直流环节的变频负载的出现,用户已不再必需交流电网向负载提供电能。相比交流微网,直流微网更能有效利用能源、简化系统构成、更加适合未来分布式发电的趋势。而交流微网自身不易集成规模化的储能环节,造成系统容量相对很小,难以抵御负载冲击、无功及谐波扰动等问题。微网设计理念,应该从完全自发自用,向“总体自发自用、局部与电网互补互利”转变,即微网需要储能环节,微网可以吸收和提供瞬时的峰值功率,微网应与电网互动解决短时的功率不平衡,功率调节以价格杠杆为主。微网设计要综合考虑,动态优化初期投入,保障用电和设备寿命。随着交流微网产品的不断完善,英伟力正逐步的将产品研发重心向直流微网偏移。

(2)直流微网的输配电成本较低且电磁辐射较弱

直流微网中的关键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为电流源型装置,由其特性可以使直流微网更为方便的进行并联扩容。同时将交流微网的4条电线(客户端更是5条电线)改为

用2条线,降低了成本。从输配电角度考虑,交流配电为三相四线制,到客户端需要三相五线制,而直流配电只有正负两极, 采用两线制即可满足需求,能节省大量的线路建设费用。具有相同有效值电压的交直流电场施加于绝缘时, 交流电压的峰值约为直流电压峰值的1.4倍,因此对绝缘介质的绝缘强度要求比直流更严格,所以直流电缆绝缘介质的投资要少得多。直流配电网只需两根输电线,导线的电阻损耗比交流电缆小。直流配电中,直流电缆没有集肤效应,电缆截面利用充分。在输送同样的有功功率情况下,与交流系统相比损耗较少。直流电缆的“空间电荷效应”较弱,不易使其电晕损坏,无线电干扰也比交流电缆小,产生磁场较弱,因而电磁辐射较小,环保优势明显。

(3)直流微网中的直流母线有利于回收利用“垃圾电”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之相匹配的电能变换装置尤其是逆变装置的容量因为价格关系往往是偏低的,对于风力强劲时的电能转换不能满足容量要求,所以对于小型风机,虽然价格便宜,但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电梯制动再生能量也与之类似,现有的电梯制动能量回馈器由于节电效益与装置成本相比不明显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往往通过制动电阻将本可回收的电能白白浪费掉,但倘若将这类系统都接入具有蓄电池的直流微网系统,由于其吸收瞬时功率的能力很强,这样它们在高峰发电时(如刮大风时)产生的电能可以通过DC-DC变换装置由直流微网的直流母线及其储能设备充分回收并储存。英伟力是最早提出结合新能源主动发电与被动吸收势能设备发电的混合直流母线的公司。

(4)直流微网具有更好的互连性和模块性

交流系统是全网络、全功率、实时输电,而直流系统是局部、部分功率间歇输电。直流微网与交流电网可以实现弱耦合(弱耦合即直流微网与交流电网之间的电流量小。这是因为客户端所发的电能可以基本保证自给自足,因而不需要向电网索取大量的电能,直流微网在发电高峰时所产生的电能在满足本地负载的前提下还可以存储在系统的储能环节中。)、弱连接(电线相对比较细),提高直流微网的稳定性,并且减少对交流电网的冲击。不同的交流系统之间相连时,要求幅值、频率、相位完全一致,是二维控制;直流系统相连,只要求电压幅值完全一致,是一维控制,这样就使设备简单化而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同时可抵御负载冲击、无功及谐波扰动,提高了供电

质量。英伟力通过本质电流源输出特性的设计,使得多个变换器可以任意互联,实质性地解决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问题。

4.英伟力提出的直流微网的创新方案

小风机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低廉,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功率范围大,因此需要设置较大的安全裕量,造成了一定的装置容量闲置。如果将小风机接入具有储能环节的直流系统,便可利用系统容量在紧急情况(强风)时对风机有效刹车,从而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建议风、光按1:3配备。英伟力已经开发出了专用于小风机的600W、

1500W 系列的高效升压、逆变产品,效率达到94%,防护等级达到IP65。

(3) 的1/5~1/3 DC Bus

英伟力提出了“强源弱耦合”的创新理念,能同时满足提供高瞬时功率以及避免储能设备过度放电的要求,下面以路灯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一般市政使用的交流供电路灯系统,需要铺设满足整个支路上所有负载容量的电缆,成本相对很高。而某些已建成的光伏路灯示范项目,每个光伏路灯独立运行,蓄电池承受着较大的充放电冲击,

因此蓄电池寿命成为瓶颈,大多不能长时间稳定运行。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方案是利用现有的线缆,将多个具有48V蓄电池的路灯节点(储能层)以400V直流母线(传输层)连接起来,瞬时功率以本节点为主,其它节点提供平衡功率,这样既能解决个体蓄电池的过度充放电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PLCC 通讯解决了系统的智能控制问题。

每个路灯节点安装一个小风机(600W),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共600W),一组蓄电池(2kWh),每个路灯节点的蓄电池通过48V到400V双向高效DC-DC变换后以普通交流电缆相连,并且每隔100~200m放置一组充电桩,将剩余电力出售给电瓶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系统配备20kWh蓄电池,接口同时设计为整个直流路灯系统信息节点,接入以太网,将直流微网信息上传至互联网数据中心。可以将该交流节点进一步设计为系统维护中心,负责对系统进行维护、保养蓄电池、更换灯具等等。

该系统的特点是可以提供、吸收极大的瞬时功率,蓄电池之间相连的普通电缆可以提供相对较小的平衡功率及电力载波通讯,我们可以称之为“弱网强源”。比如如果利用现有的100kW级别的电缆,可以构造出瞬时功率达MW级的直流微网系统。作为智能电网框架下的直流微网,该系统不仅提供了照明服务,还具备了新能源并网、

图4 “产销一体”微网系统

(5)基于产(发电)销(用电)分离结构的微网系统

英伟力提出了通过直流母线将高效直-直变换器与高效直-交变换器分离的方案,下面以办公楼屋顶为例进行说明。单条发电支路由10块300W的电池板(共3kW)、或者5台600W的小风机(共3kW)组成。发电系统的直流母线为400V,各个分布式电源都

400V节点匹配了30kWh容量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通过降压DC-DC变换器与400V连接,降压至48V后接入四路反激脉冲变压器给蓄电池充电,实现系统的储能功能。系统的负载部分通过隔离的DC-DC变换器由DC400V变换成DC48V接入直流母线。每个

系统的直流母线和用电负载支路中都集成了具有窄带电力载波通信功能(PLCC)的电力路由器(P-Router),可以实现对各个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设备的管控。

5.英伟力提出的直流微网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设备层的储能环节为48V蓄电池。

在产销一体的结构中,各种分布电源通过非隔离DC-DC变换与48V蓄电池相连;单个分布电源的功率等级小于1kW,主要负载为LED灯、办公设备和各种黑色家电等低压直流用电设备。

在产销分离的结构中,各种分布电源先升压至400V/600V直流母线,通过隔离DC-DC变换与48V蓄电池相连;单个分布电源的功率等级大于3kW。主要负载为较大白色家电,比如洗衣机、冰箱和空调,这些设备目前市场都有变频产品,可以归纳为直流用电设备。

为控制直流微网的潮流、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设备层与传输层加入控制单元SeGate(节点内部有多个小功率发电、用电设备),或者提供SeGate功能接口(节点为单一较大功率发电、用电设备)。每户用电单位的各种用电设备,通过功率等级为3-10千瓦的SeGate接入直流微网,SeGate中集成了智能电表和直流断路器,具有双向计费及潮流控制功能。

(2)传输层

400V或600V直流电解电容母线,主要承担各个储能层之间及储能层与电网(应用层)之间的功率平衡。400V直流母线可由原220V交流电缆直接改造完成。用电设备直接接入传输层,发电设备(储能层)经双向隔离的DC-DC变换器(SeGate)与传输层相连,上行功率(储能层→传输层)一般小于下行功率。

SeGate在48V母线及400V母线各有一个PLC接口:PLC-S及PLC-T,共同起到信息路由的功能。储能层子网一般规模不大,可将其最大接入点设定为32或16,内部采用竞争式的MAC协议。考虑到PLC传输的可靠性,将传输层的数据网络进一步划分为小于32节点的子网,用具有LCF功能的pRouter将电力载波信号阻断。考虑到直流微网物理维度的实际情况,pRouter可设计为二端口及四端口路由。通过引入传输层的突破性概念,英伟力完成了从单纯的电力电子公司向新型的智能电网公司的转变。

(3)应用层

应用层是传输层与公共电网的接口,将220V交流市电通过PWM整流器与直流微网相连。在应用层中集成了多个30kW功率等级的可并联的TeGate,实现功率双向流动。应用层提供与公共电网的电力与通讯规约接口,除了满足公共电网按电气安全、电气指标外,按照价格杠杆机制参与公共电网潮流控制。

对于直流网内部,应用层则是潮流控制的主导者。潮流控制原则也分为强制型与价格杠杆型两种,而且由于内部采用虚拟无线的电力线载波通讯,潮流控制可以实时通过电力线通讯实施。考虑到微网的特殊性,允许系统管理员人工干预。

传输层通过TeGate与电网非隔离相连,传输层与设备层通过SeGate隔离相连。TeGate/SeGate都提供电力变换,以及都具有电力计量和潮流控制的功能。TeGate对于电网具有分布式电源(DC-AC)和负载(AC-DC)的双重功能。英伟力正在瞄准下一个转型目标,即由产品、设备供应商向系统方案提供者转变。

2)两类DC-DC变换器

由于蓄电池串联需要采用平衡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高压方案如果进行单体平衡十分繁琐,并且效果不佳。英伟力提出的直流微网架构中在储能环节采用48V低压方案,即储能环节为DC48V。

智能直流微网中的DC-DC变换器分为两类,一类做非隔离变换,将直流微网中的

各种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电池板、小风机与48V蓄电池相连,可以接入小功率用电设备,如LED照明、办公设备、黑色家电(电视、音响、电脑等);另一类做隔离变换,将中型发电设备(大于3kW)、用电设备(大于1kW)、储能设备与400V/600V母线电气隔离。电梯能量回馈器等装置也与400V/600V直流母线隔离相连。英伟力的非隔离的变换器的变换效率已达98%,隔离变器效率也达到96%以上。使用寿命大于15年、功

断路器的消弧难度要比交流断路器大些。如果考虑到系统的实际结构,微网DC380V 的断路器承受的电气应力反而要小。这和HVDC的直流断路器相比,电压等级和电应力有着本质区别:在HVDC中,系统的结构基本表现为端到端(peer to peer)形式,即全功率在两端点传输。直流微网中的低压断路器用于断开传输层与设备层,而传输

层中只有电容支撑,没有感性元件串入;设备层除了含有纯电阻设备之外还有DC-DC 变换器和变频设备,后面两种设备的输入端都有支撑电容。所以,只要合理设计传输层与设备层的接口电路,断开电路时由于电感引起的过压(拉弧)就可以被有效抑制。5)局域网技术

PLCC。射频RF

带PLCC

案应当选模块化的窄带PLCC

(双向)

图8 pRouter(窄带PLCC方案)

考虑到直流微网在物理上具有本质的“线型结构”,且微网拓扑一旦建立基本不会改变,故pRouter具有双向/四向路由即能满足绝大应用,且以双向为主。每个局域网具有两个路由出口,二者采用协商方式,得标者负责局域网管理,退让者成为备用路由。局域网内部协议以主从协议为主,民主协议为辅。

pRouter内设高频阻波器LCF, 对直流则为短路。pRouter收集局域子网内的信息,逐级中继至总站,接入互联网。图9是英伟力电厂监控系统SEDAS的典型界面。

图9 pRouter的收集每日发电量

6)互联网应用技术

在直流微网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不仅有能量变换、交易业务,也有数据业务。需要与之相应的开发计费及付费系统。数据中心应该设计三种类型的服务器:面向远程微网的嵌入式数据报文处理服务器、面向历史数据的文件管理服务器、以及面向客户应用访问的应用服务器。

7)直流微网的总体运营策略

英伟力提出了基于输出电流源特性,通过价格杠杆和强制限幅双重机制调节母线电压的方案,其中由于多个电压源并联而引起环流问题可自然得到解决。TeGate与SeGate的传输层端的输出特性皆为电流源,电压仅作为电价杠杆和保护阈值双重功能而存在。对于DC380系统,可以设定两个电压区间:380~390V,360~400V。当母线电压Ubus<380V时,TeGate下行工作,微网内部价格杠杆上调,SeGate依据自身节点的发电、用电及储能情况决定用电还是售电。由于此时电价高,储能多的节点进入售电模式,支持母线电压上升。当Ubus>390V时,TeGate上行工作,微网内部价格杠杆下调,SeGate依据自身节点的发电、用电及储能情况决定用电还是售电。由于此时电价低,储能少的节点进入买电储能模式,支持母线电压下降。当Ubus<360V时,SeGate 禁止用电,各节点进入自给状态(孤岛)。当Ubus>400V时,TeGate禁止下行,SeGate 禁止上行。价格杠杆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也可以是节点内部的综合加权值。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下,能源需求量逐渐增长。分布式能源和微 电网技术能促进城市的绿色化和清洁能源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能为 现代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保证电网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技术 在中国经济快速提升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其存在的能源安全 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该发 展背景下,对城市的建设思想和发展模式有序转变,加大力度引进风力发电、太 阳能发电模式等,促进整体的规模化发展。 一、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能确保清洁能源的有效应用。基于太阳能、风能等多个形式清洁能源的应用,能保证能源的灵活接入和智能化 控制,将其应用到智能终端进行消费,促使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二,加 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也能提升总体的供电可靠性。基于分布式 发电的投入以及微网的统一管理,在先进系统和设备下,为电网运行提供强大保障,促使电能质量更可靠。第三,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也能为其提 供双向互动用电服务模式。基于微网、智能家居和分布式发电,能为系统提供统 一接口,维护用户和电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能使用户获得新的体验。加 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将其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主要部分,是 新时期建设与发展下的主要模式,也承担者社会建设职责。其中的分布式能源, 在智能集成模式下,能保证接入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也能确保微网更灵活。所以,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是城市绿色、清洁能源推动和应用的主 要条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将其渗透到工作中,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具备十分 重要的作用[1]。 二、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关键 (一)容量配置 清洁能源具备明显的间歇式能源特点,受到天气情况影响较大,电能的输出 波动大。基于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各个单位组成模式下, 对其容量有效配置,确保风能、太阳能相互应用,发电单位和储能单元之间也能 互补。在整个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中,结合时间功率,为其输出曲线,也能避对 电网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储能系统应用,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有效调度, 以达到清洁能源的充分应用。比如:储能电池,能对分布式能源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有效解决,尤其是在较小负荷下,达到电能的储存目的。如果负荷较大,将释 放电能,保证系统的科学稳定运行。如:将储存电池和系统交流侧进行链接,基 于储能单元和发电单元的协调,为其提供对平滑分布式能源的波动,避免给电力 系统带来较大冲击,维护其稳定性。储能电池也能对当地的交流负荷需要无功功率、负荷电流谐波的获取,以免电压波动、闪变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达到有效 的节能效率[2]。 (二)接入方式 结合当前的建设标准和规程,需要在谐波、电压波动和电压不平衡度上给予 全面控制和探讨,也要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提出合理对策。分布式 能源和微电网利用分布发电和集中并网接入方式来实现。集中并网多为直流母线 汇流、各个发电单元在电能控制模式下,将其转变为直流母线。基于逆变器,将

网络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化设计方

案 壹、网络监控系统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管理自动化以及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强。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中心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拥有一套技术先进、高度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物防、人防、技术防范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中心现代社会管理。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设计原则: 1、监控效果好、无死角 2、录像保存时间达到-----天 3、统一前台监控软件,具备网络监控功能 4、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平台:可集中管理摄像机视频数据,可在监控中心完成如:远程设置、远程控制、远程信息及状态查询等多种管理设置工作。

5、远程监看:通过网络授权,实现远程监看 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系统具有未来的可扩展性;集中控制、布局合理;施工方便、价格合理、外形美观;架构合理、低成本、低维护量,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对各楼层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实时对各个楼梯出入口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安防查用 ?调节镜头焦距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大厅窗口和工作间的工作具体细 节 ?系统监控中心通过电脑实现高度智能化控制管理,包括前端网络智 能球的云台镜头控制、多画面同屏分割显示、画面分组自动轮巡切 换、图片抓拍、电子地图等功能,提供实时、定时、报警触发、随 时启停等多种录像模式以及对录像资料的智能化快速回放查询; ?系统监控中心要求实时显示所有图像,并且可以任意调用、放大指 定的图像、自动将报警对应的图像切换;视频图像达到四级以上质 量等级; ?系统网内的主控管理电脑和经授权的电脑可以任意调用视频图像 的录像资料; ?远程集中监控:各前段设备的远程视频情况全部集中到监控中心, 动态检测录像会自动集中到中心监控。也可以实现传统视频监控系 统的功能(防盗监控、管理监控);远程WEB配置管理、使用方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 《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 《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著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 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 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X86版和X64版,采用跨平台的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协议。 实时库应具备备份工具,提供实时库的在线实时备份功能。比通用备份工具比如Veritas或RoseMirrorHA等效率更高、占用资源更少、使用更简单、节约工程成本。 实时数据库应提供是数据同步工具,用于数据恢复和多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在100M网络上,标签服务秒可提供28万个标签属性记录服务,数据服务每秒可提供100万条历史数据记录服务。内置历史缓存和历史预读为多客户并发历史服务提供优异的检索和查询统计性能。 b)设计规格 ●运行平台Windows server 2003 sp2及以上服务器,同时支持windows64位和Linux64 位系统平台; ●最大标签数达到≥100万; ●最大并发连接客户数≥512万; ●最大历史数据卷个数4096个,单卷容量≥120G,每个卷数据可以存储≥100年 ●可变长度类型大小,每条记录最大1000字节 ●SOE事件最大4G空间,大于1000万条记录,自动回收利用旧空间。 ●磁盘访问方式支持直接扇区写盘 + 写通式自有缓存

国家电网公司“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3: 国家电网公司“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推进建设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三化”),统一管理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三统一”),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队伍管理(“三加强”),全面提升电网建设能力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电网建设“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目标。 明确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参建队伍管理定位,压缩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置,实现建设管理组织架构的扁平化。 明晰职责界面,优化管理流程,健全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建立集中管理操作平台,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的集约化管控,全- 54 -

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工艺水平,提升电网建设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强化技术支撑队伍和参建队伍管理,加强公司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公司电网建设整体能力。 二、“大建设”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架构 明确管理定位、管理范围、机构设置,构建与建设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大建设组织架构。 1.管理定位 公司电网建设管理工作分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和参建队伍管理。 建设职能管理主要是制订管理制度与标准并监督执行;负责工程建设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管理和关键环节管控;负责公司内部建设队伍的专业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执行建设职能管理要求,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进行控制;以业主项目部为执行单元,组织、协调、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参建队伍管理是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队伍;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对参建队伍管控。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建设队伍资源,通过优化整合、规范管理和培育扶持,提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电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55 -

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附件1: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一、联网微电网 联网微电网是解决波动性可再生电力高比例接入配电网的有效方案。相对于不带储能的简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和优势: 1、通过微电网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的比例,功率渗透率(微电网额定装机功率与峰值负荷功率的比值)可以做到100%以上,此次申报项目原则上要求做到50%以上; 2、微电网具备很强的调节能力,能够与公共电网友好互动,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消减电网峰谷差,替代或部分替代调峰电源,能接受和执行电网调度指令; 3、与公共电网联网运行时,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可控,且有利于微电网内电压和频率的控制; 4、在微电网自发自用电量效益高于从电网购电时,或在公共电网不允许“逆功率”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自发自用电量的比例,避免损失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效益;当公共电网发生故障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孤岛运行,保障本地全部负荷或重要负荷的连续供电; 5、延缓公共电网改造,不增加甚至减少电网备用容量; 6、在电网末端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率,改善供电电能质量,延缓电网(如海缆)改造扩容,节约电网改造投资;

7、与其它清洁能源(如CHP)和可再生能源不同利用形式结合,可以同时解决当地热水、供热、供冷和炊事用能问题。 主要技术条件 1、与公共配电网具有单一并网点,应能实现联网和孤岛2种运行模式,根据所在地区资源特点、负荷特性以及电网需求和架构,可以具备上节联网微电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2、微电网接入110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40MW,微电网接入35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20MW,微电网接入10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6MW,微电网接入400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500kW; 3、储能装置的有效容量由所希望实现的功能、负荷的日分布特性、孤岛运行时间以及电网调峰需求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4、在具备天然气资源的条件下,可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微电网快速调节电源,为消纳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快速调节能力; 5、具有从发电到用电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用能信息采集功能和远程通信接口; 6、微电网与公共配电网并网,应符合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规定;微电网供电范围内的供电安全和电能质量亦应符合相关电力标准。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成本控制。当前,工厂的建设、管理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安装一整套局域网上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人员可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安保人员可实时监控厂区的出入口、道路、重点建筑等重要场所的人员流动情况,企业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可以在办公室随时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 一、工程说明 1.1 工程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和现代监控系统的特点对本项目的需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1. 防范目的 通过安装在工厂辖区的摄像机,可以对现场的人员、车辆及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监控室能够及时观察到现场的情况,并能够将相关图像进行实时的录像。在充分保证客人及业主隐私的基础上,加强工厂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的管理。 2. 布防要求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安装,以便最能有效地监控现场图像,不留死角。 3. 安全可靠性 为使整个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⑴前端设备品质必须高度可靠,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名牌产品,同时充分考虑到特殊且恶劣的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⑵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⑶控制系统应采用可靠性高、功能全的产品 ⑷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 ⑸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扩容和升级能力。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思想 2.1 系统应具有的特性 2.1.1 先进性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若花巨资建成一个几年之内就要淘汰的落后系统,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将严重影响工厂的声誉。所以设计方案首先就要确保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要保证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价格比。 2.1.2 灵活性和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保证一个系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系统升级扩容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采用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型、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使得不改变原有设备,在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就能方便的升级和扩容,确保系统不过时。 2.1.3 经济实用性 先进性与经济性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在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时: 一、要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产品和系统。高科技现代化时代,经济性衡量的唯一标准是性能价格比,既不是单纯性能,也不是单纯的价格,若不顾性能,而单纯追求价格,势必会陷入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战。那么系统事故所造成损失和影响用经济是补偿不了的。 二、善于充分利用软件来实现系统功能,尽可能减少硬件开支,达到降低系统总成本的目的。 三、充分了解其它子系统的功能,并与之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功能重复。 四、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功能,去掉“华而不实”的无用功能,降低总体投资,求得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2.1.4 可靠性 可靠性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不可靠的系统不仅根本谈不上什么先进性,而且由于系统的瘫痪导致重大的损失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负担和耗费。为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和产品的选用时: 一、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又要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智能电网项目规划方案

智能电网项目规划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国对电力的需求急速增加,要求各国持续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从而带动电网建设。在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条件下,智能电网成为全球电力能源输配电环节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掀起一片智能电网建设热潮。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终端产品之一,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随着智能电网投资的快速增长,其市场和盈利空间亦快速拓展。智能电网的成功运行要求建立一套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完整且实时的采集各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实现分析处理,因而部署处于供电和用电两端中介地位的AMI便成为推动智能电网顺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其前提便是智能电表的安装替换,因此整个电力行业最终将构建以智能电表为重要环节的一体化智能电网,这为智能电表行业在未来的市场扩容提供了可期的机遇。智能电网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应对环境变化、发展绿色经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制定出台了规划、政策,采取具体行动,加快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迥异,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差异明显,其智能电网建设的特点和方向有所不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基于其发展条件、技术基础和应用需求,在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部署上各有侧重。目前,包括工商用户、居民用户在内的全球电表

用户数量庞大,若全面更换为智能电表,市场规模将相当可观。智能电网得到大范围的部署和发展将促进智能电表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对用电设备的投资有强烈的带动作用。我国社会用电量在未来十五年内将会稳步增长,2009 年 7 月,国网制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 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能表普及应用。到 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电表属于强制检定设备,到期需要更换,更换周期一般为 5-8 年。预计。综上所述,虽然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推动智能电表的力度与进展有所不同,但随着世界各国智能电网的加速建设,智能电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整体市场还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大规模的全球性智能电网建设将带来智能电表行业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包括公司在内的智能电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带动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容量。且国家和地区差异,智能电表需求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智能电表及智能用电信息系统海外市场呈现较为分散的竞争态势。国内电表厂主要通过贴牌销售到该市场,但总体销售量不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格局则较为分散。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中,国际知名品牌因价格原因不具有竞争优势;部分市场被本土

园区微电网方案资料

园 区 微 电 网 建 设 方 案 杭州品联科技有限公司 2017.3

一.项目背景 园区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微电网示范与研发中心,将充分利用园区内楼顶及空地安装一定容量的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系统,并接入燃气轮机,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模拟柴油发电系统,与大电网一起为园区内负荷供电,同时在研究生宿舍楼建设智能用电系统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互动。 本方案将根据园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优势,搭建一套功能完善的微电网系统,以现实光伏,风力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储能系统建设成本,使得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整个园区内的配电网络协调运行。 改姓名集工程开放性,应用示范性,技术研发性和科普展示性于一体。 智能微电网示范与研发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能源发电系统:本示范与研发中心将以光伏发电为主,并包含风力发电及燃气轮等新型能源,最终形成一个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系统。 2)多种储能系统:本项目将建设综合铅酸蓄电池,铅酸铁锂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形式的储能系统,保障微电网示范平台的安全可靠性,并实现电力削峰填谷及经济运行。 3)模拟柴油发电系统:本项目将选用一台50KW的模拟柴油发电机,布置于地下停车场。 4)电动汽车充电示范平台:建设一定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应用于小型车辆充电,且具备V2G扩展功能,后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 5)智能用电系统:以园区公寓为对象,对现有标计进行改造,运用用电采集器进行信息采集,通过用电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供电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及用电能效的最优。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希望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电动 汽车能量转换单元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示范与应用,并开展如下技术研 究: 1)分布式电源与能量转换单元的布局优化、选型与结构设计;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通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并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配置话筒、扩音器、音箱、音柱等音频对讲设备,将它们通过多媒体接入单元的语音对讲接口与音频输入接口接入监控系统,以实现监控中心和监控现场的双向语音对讲与中心语音广播,以便在发生异常、设备故障时,进行及时的沟通、指导,满足调度指挥的需要。 (2)网络设备 监控现场与监控中心设备均部署在同一IP局域网下,如果采用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抄表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智能抄表技术概述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费查询支出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供电单位对于电能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的获取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等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提出了三级管理手段,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准确和及时地回传到数据中心,便于电力企业计量、统计和收费等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层次和自动化水平。 智能抄表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通过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公司同电力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可靠互动。能够实现对主站层、接入层、上行通信层以及终端层的有效协调与控制。主站层主要是用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上行通信层则主要是用来负责实现各个站点的相互有效的链接的。智能抄表系统的构建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在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注重用户端,主要针对用户的具体用电要求及变化来实施智能化管理,其实现方式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化抄表与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划用电管理,主要建设了基于无线方式的智能抄表及通讯网络。ADI公司直接参与部分州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表及无线网络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能抄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集中器、采集器和通信系统。 1)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SG186”一体化平台提供数据的汇总、存储、共享和分析利用。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 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经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

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

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而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 一、综述 (2) 二、解决方案 (2) 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 (3) 四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图: (3)

一、综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 (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本系统可对 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二、解决方案 功能架构: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设计实施指导思想 一统集成商的选择 1、应有集成化系统中的一项或几项产品、或系统中大多项数产品的直接代理; 2、不但具备供货能力、施工资质,而且具备培训、开发维护等技术支持能力; 3、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较好的工程业绩。在正式施工前,具备实施方案的各 子系统及其集成模拟安装、测试及演示手段,保证具备各子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实力,做到业主放心; 4、拥统产品的专家,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具有技术领先性,能掌握技术前沿的 硬件、软件,保证系统的升级换代能力。 5、具备现场各类机电设备的调试指导能力,保证弱电、强电系统的统一配合开 通。 6、具备独立测试、集成系统的能力,保证系统的具体技术参数和总体质量。 7、系统集成商首先要熟悉各子系统产品,这种熟悉不能纸上谈兵,应该有实际 的工程经验,能真正了解技术细节。从而能正确提出信息集成所需要的各项工作任务。 该项目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技术专家对众多产品作评估和把握,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的作业方法,在这样的工程中,实际的现场经验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相信您不能将一项投资达数百万元以上的工程当作实验让没有经验的人去做。 同时,系统集成商能面对现场的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问题,去满足综合管理方面的需要。应倾注全力向业主提供一套完整、全面的、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对系统集成商的基本尺度和要求,而不应只关注于推销某种弱电产品,只有这样作为弱电系统总承包者,他的做法才会客观和公正,他才能得到众多供货厂家的支持,也才会得到业主的信赖和委托。

总之,可以这样说,业主的资金加上一个优秀的弱电总包商才是一个成功的智能建筑集成化系统的保证。 二、弱电系统产品的选择 1、注重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工程服务和售后服务的素质和能力。 2、确认产品本身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是否采用当今正在发展的、主流的技术, 是否可靠成熟等等。 3、一定要确保所选产品是真正开放的系统,即具有和外部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这一点对系统集成来说有决定性的意义。 4、在系统集成工程开展时,作为系统集成商应负全面的责任,他们应将已经掌 握的各种接口资料,向业主,设计院和建设者提出客观的参考意见。他们应向所有子系统供货商提出系统集成方案关于实现数据通讯的技术要求,由各子系统供货商承担责任,提供关于通讯接口的技术资料。他们应和各子系统供货商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因为集成系统和各子系统通讯接口的设计、技术开发和调试完成,取决于各子系统的本身的正常开通及现场数据地址的组织和编程,这种合作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三、项目集成技术在业主管理中的思想体现 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既反映当今的最先进技术水平,又能保证系统功能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同时,面向实际应用、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设计实施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保护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及随着技术进步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以最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最经济、合理的投资,保证系统据具备高标准的开放性、扩展性,实现系统将来的扩展和维护,从而有效保护业主的初期投资。 坚持高起点,充分利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系统设备及集成技术,总体优化,稳步推进,保证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性;并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扩容性、技术升级性,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智能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热点。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 设全国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其基本特征是电力系统的运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和市场化,真正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 ?根据智能电网研究框架体系,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抓住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配用电环节即为电网的用户端,按用户属性来分主 要有三类:建筑楼宇,如宾馆、商场、体育馆、学校、写字楼、政府机关等;工矿企业,如冶金、造纸、轻纺、机械、电子、煤矿等;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铁路、公路、水利等。用户端消耗着整个电网80%的电能,抓电网用户端智能 化建设,对用户可靠、安全、节约用电有十分重要意义。用户端环节建设内容 主要为: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应用智能电表、智能用电管理终端等智能设备;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建设智能用电小区 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用户端急需解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的表计,智能 楼宇、智能电器、增值服务、客户用电系统、需求侧管理等课题。 ?能源管理系统构架及目标 ?智能电网用户端从用户侧一端来讨论配电和用电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其 范围指电力公司计费电表出口以下,从电力变压器到用电设备之间,对电能进 行传输、分配、控制、保护和能源管理的所有设备及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如电梯、水泵、照明、空调系统、家用电器等越来越多,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设备的能效提高 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匹配需要科学的管理,用户端的能源管理因此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一般的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管理系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康方案)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

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

145712_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施工方案

10kV 及以下配网建设 (电气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项目名称:xxxx 迁改10KV 配网线路工程 编号: 施工地点:xxxx 二期 施工单位: 编写: 审核: 2010年11月28 日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此工程名称为:xxxx迁改10KV配网线路工程,工程编号为:2101100016,施工的具 体地点:xxxx二期,总施工工期约20天(不含工程验收时间)。 1.2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线路迁移工程,位于xxxx二期。工程电缆管部分与电信线路平行,两处需进 行顶管工程。未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配合。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可从已有的管网连接,场地堆放材料可从项目场地借用,办公、住宿安排在公司项目部,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我们必须制定该项目的现场施工具体方案。 1.3施工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V 现场技术负责人: 1.4主要工程量 1、拆除10KVxx线-xx支线#16杆至#20杆架空导线及#17至#19电杆等; 2、在#16杆装设相应横担,采用耐张线夹固定振兴支架空线; 3、在#16杆拉线一组,杆上装设备:避雷器1组(3个);隔离开关1组; 4、沿围墙边埋地敷设①167电力保护管(有2处进行顶管),穿YJV22-3*70mm2高压缆; 5、制作电缆井; 6、接地装置安装(含接地母线及接地极)。

二、编制依据 为确保安全、优质的完成施工任务,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10KV 及以下配网设计手册》、《电器安装工程手册》、《低压电网整改技术导则》及实地考察,并参照《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施工安全流程管理规定》、电网工程建设标识和安全文明施工规范手册》、《广东省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等规范(程)及《广电集团配网工程典型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施工方案。本方案未尽事宜,应按照相关规程的要求执行。 三.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安排,分则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本工程在开工前需要把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工程质量保证大纲,达标投产实施办法等技术资粮编制完毕。在个单项工程开工前需将本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完毕。个部分工程需要编制的技术资料有:电力电缆施工技术要求、环网柜及分接箱安装技术要求和其他特殊施工方案等。在技术资料准备阶段,质安员应负责同监理工程师几时取到有关施工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同事要对参加工程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确保每个参加工程施工的人员都了解工程的质量目标、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从技术上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3.2 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各施工队负责办理。 3.3 劳动组织准备 本工程将抽调精干施工力量20 人投入本工程施工,其中包括材料采购,运输,电气施工组,另外,外请部分临时工负责盖板搬运工工作和混凝土打凿。(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