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医学PPT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03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以神 经系统紊乱、攻击行为和高度 致死率为特征。
0 流感 4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可感染多 种动物。
真菌性疾病
总结词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通常具有慢性病程和较低
的传染性。
皮肤真菌病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病 ,以皮肤瘙痒、脱毛和炎
症为特征。
曲霉菌病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汇报人:
202X-01-05
CONTENTS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动物微生物概述 • 常见动物微生物疾病 • 动物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 • 动物微生物研究进展
01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微小生物的统称,通常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 物等。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体。
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环境卫生整 治,消除病原微生物滋生的环境。
公共卫生安全与防护
人员防护
加强人员防护意识,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 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 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 疫情。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 为细菌门、病毒门、真菌门、原 生动物门等。其中,细菌和真菌 是最大的两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小、数量多
微生物个体微小,但数量庞大,是地球上 最丰富的生物资源。
代谢能力强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能够在各种 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与其他生物共生
非特异性免疫—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动物微生物课件)

Paul Ehrlich 将其命名为补体 即补充抗体活性的血清成分,能辅助特异性抗体的溶菌作用
补体与补体系统概念
补体(Complement,C): 存在于新鲜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 补体、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C1q与2个IgG分子结合---活化C1
1个C1q分子同时和两个以上抗体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 的变化,继之使C1r和C1s活化,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3.参与成分: C1~C9 4.经典激活途径特点: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 激活补体 反应顺序为:
C1qrs-C4-C2-C3-C5-C6-C7-C8-C9
这些物质可直接或间接杀伤或裂解靶细胞和病原体,其作用 无选择性。
当它们与特异性抗体、吞噬细胞等其他防护因子配合时,能 发挥更大的抗微生物作用。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1.补体
1.补体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 动物新鲜血清中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
血清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功能: 补体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最重要免疫 效应分子。抗体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活 化后的补体可发挥溶细胞效应,导致病原微 生物溶解破裂。
抗体 抗原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补体被激活后发挥溶靶细胞作用(动画)
Ab与靶细胞上的Ag 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Ag-Ab复合物 → Ag-Ab复合物激 活补体系统 → 补 体系统被激活后, 在靶细胞表面形成 膜攻击复合物 →引 起靶细胞膜的损伤 ,导致靶细胞溶解 。
旁路激活途径:
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 面,从C3开始激活
补体的激活途径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消毒与灭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

手提式高压蒸 汽灭菌器
全自动高压蒸 气灭菌器
分布
一般在畜舍、医院、宿舍、城市街道等地空气中含微生物量较高,而在大洋、高山 或极地上空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就很少。
检测空气中微生物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滤过法和沉降法两种。
滤过法的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 通过一定体积的某种无菌吸附剂 (通常为无菌水),然后用平板培 养吸附剂中的微生物,以平板上出 现的菌落数推算空气中的微生物数。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消毒与灭菌
对有害微生物的 控制方法
消毒 灭菌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杀死物体表面上的病原微生物,
1
达到控制微生物传染的方法,并不一定
2
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 的方法。
➢ 消毒是相对的,不一定达到无菌的要求。 ➢ 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化学、物理等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概念
正常菌群
在正常动物的体表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有一些微生 物存在,它们对宿主不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这些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生物颉颃
体表的微生物
种类
以球菌最多,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等。
当皮肤出现创伤时,其中某些菌是引起化 脓感染的主要原因。
菌群失调的概念
宿主受到日粮突然变化、环境变化、患病、 手术等应激,或是滥用抗菌药物等情况下, 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即称为菌群失调。
无菌动物(GF动物)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细菌的分布

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细菌通过间接接触动物或人的物品、环境等而传播的方式。例如,当动物或 人接触了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食物、水源、工具等时,细菌可以通过这些物品进一步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的细菌种类包括布鲁氏菌、结核分枝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等,这些细菌常常存在 于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和环境中。
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
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与家 养动物类似,主要分布在肠道 、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
由于野生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 中,其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可能与家养动物存在差异。
野生动物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 ,其体内的细菌与其生存和繁 衍密切相关。
04
细菌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细菌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人的身体而 传播的方式。例如,当动物或人接触了被细菌污染的物 品、水源或表面时,细菌可以通过皮肤、口、鼻等部位 进入体内。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 学课件-细菌的分布
目录
•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人体中的细菌分布 • 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 • 细菌的传播方式 • 细菌的抵抗力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01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 01 细菌种群。这些细菌通常与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
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分解和转化过程。
土壤中的细菌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 02 、湿度、pH值等,从而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生态
系统中生存。
土壤中的细菌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03 ,一些细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另一些细菌
则可能导致植物病害。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 体内等多种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分布范围
微生物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命维持起 着重要作用。
02
CATALOGUE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组成,它们共同作用,维护机体的健康。
制备方法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纯化 、灭活或减毒处理,以及加入佐剂等 。
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程序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或卫生部门的建议, 按照规定的年龄和时间进行接种。
VS
注意事项
确保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符合规定,避免疫 苗失效;接种前应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 避免在疾病状态下接种;接种后应留观 30分钟,确保无异常反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
例如,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 入探索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奥秘,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 和细胞疗法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如CTLA4和PD-1,来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 疫反应。
肿瘤疫苗
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的疫苗,旨在激发 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 瘤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利用免疫疗法来调节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反应,以达 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免疫学在医学上的应用-PPT精选

Ag与Ig在体外结合时,由于Ag的物理 性状及参与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形式 多样的反应结果。利用Ag与Ig在体外结 合的特异性,可用Ag或Ig的已知一方, 检测未知的另一方,从而对传染病作出 诊断或病原微生物的分型鉴定等。
二、诊断用Ag和血清(Ig)来源
诊断用Ag: 用微生物制成诊断Ag。即将细菌或病毒的培 养物洗净后,调制成一定浓度,经活(或将菌体 裂解)后制成。或为了便于观察反应,制备平板 凝集反应Ag时,可加入一定量色素。
待检Ag来源: 患病动物肝、脾、肾、淋巴结、血液、 粪便、尿液、眼鼻分泌物等。
待检Ig来源: 患病动物的血清
四、血清学诊断的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试验 补体结合反应 中各试验 ELISA试验
五、变态反应诊断法
❖ 常用皮肤过敏性检查法, 检测青霉素过敏症、结 核、布氏、鼻疽等传染病
❖ 将变应原通过一定途径接 种后观察反应:
皮内注射:青霉素水溶液注入皮内,1530min内,局部红肿为阳性。
皮下注射:结核菌素皮下注射,分别于72120h,局部炎性水肿为阳性。
点 眼 法:结核菌素、鼻疽菌素,每隔2h观察 潮红肿胀、流泪、脓泌物体温↑。
第二节免疫防治
生物制品: 用于预防接种的免疫原(菌苗、疫苗、类
毒素)、免疫血清(抗细菌、抗病毒、 抗毒素)及诊断液(变应原、断液血 清、诊断Ag)等统称生物制品。 菌苗、疫苗、死苗、活苗的概念
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特点
▪ 产生的免疫力效果好。 ▪ 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 ▪ 使用方便,接种后无不良反应反应。 ▪ 不受母源Ig影响,可多种疫苗合用。 ▪ 接种后应能获得长时间或终身免疫。 ▪ 如果是活苗,不应感染其它动物。
谢谢大家
诊断血清(ILeabharlann ):用标准Ag免疫动物而制成。 方法是,通过一定免疫程序, 对动物多次Ag注射→采集免疫 动物血液→分离血清,加入一 定防腐剂制成。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动物微生物学概述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在动物体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的部位,如肠道、皮肤、呼吸道等,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或病原性关系。
通过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以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以了解与动物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防控策略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动物免疫学概述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套高度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用于识别和排除入侵的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健康。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抗体和免疫调节因子等组成。
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了解动物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体的挑战。
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关系动物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密切相关。
微生物可以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宿主的免疫应答。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作为病原体引发宿主的疾病。
研究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与动物相关的疾病。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以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
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动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
常见的动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可以生活在动物的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
真菌常见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表面,有些真菌也可以引起动物的感染病。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和繁殖。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动物,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
动物微生物的组成与宿主的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不同种类的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有所差异,这与动物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动物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答动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应答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取适当的免疫应答来保护机体。
免疫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特点:起源于胚胎晚期的中胚层,持续存在整个成 年期,成年切除后对机体的影响较小。
2018/11/6
13
1 淋巴结
2018/11/6
14
2018/11/6
15
1.1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2018/11/6 16
浅皮质区
1.1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2018/11/6 17
1.2 淋巴结的免疫学功能
免疫系统
2018/11/6
1
概
述
中枢免疫器官 : 胸腺、骨髓、腔上囊 免疫器官 (鸟类、家禽) 外周免疫器官 :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哈氏腺、 淋巴样组织 免疫细胞:主要是T、B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IL 、IFN等
2018/11/6
2
2018/11/6
3
第一节
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作
用: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为鸟类(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位于 鸟类泄殖腔背测后上方,故又称腔上囊。 功能: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人和哺乳类动物无腔上囊, B 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
2018/11/6
12
二、外周免疫器官
1.
分类:脾脏、淋巴结、淋巴样组织(消化道、呼 吸道、泌尿生殖道)。
2.
功能:是成熟 T、 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对抗原 刺激进行免疫应答。
胞的基底膜下形成淋巴滤泡,有代表性的
Peyer's结。
2018/11/6
25
Payer’s 结模式图
2018/11/6 26
第二节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K、 NK、N、D细胞等。 免疫细胞 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树突状 细胞等(辅佐细胞)。
凡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殖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成为免疫活性细胞。
2018/11/6 27
一 T、B淋巴细胞
1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定居
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区定居 淋巴干细胞 T细胞前体细胞
胸腺依赖性细胞(简称T细胞)
受抗原刺激激活
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
效应T细胞(CTL、TH)
记忆T细胞——进入淋巴在循环。
2018/11/6 28
7
胸腺小叶的解剖学结构
2018/11/6 8
Hassall 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扁平细胞等 呈同心 圆排列 ,其作 用可能 参与细 胞免疫 应答 。
2018/11/6
9
(3)胸腺的免疫学功能
① 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来自骨髓的前 T 细胞在 TNC 内分化、增殖, 5% 继续分化、成熟,在髓质内 形成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随血流到外周免疫器官, 参与细胞免疫。 ② 产生胸腺素,诱导T细胞的成熟。
⑴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
CD2+/CD5+/ CD4-/CD8CD4+/ CD8+ TCR
I
上皮细胞
T
T
II
上皮细胞
CD4-/CD8+
CD4+/ CD8-
T
T
2018/11/6
29
⑵ 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
CD4-/CD8+ CD4+/ CD8-
T
自身肽-MHC
T
结合
DC/MФ
否
成熟T细胞
死 亡
2018/11/6
表面抗原: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表面分 子。它是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又称分化抗原。
2018/11/6
32
① T细胞表面标志
T细胞抗原受体(TCR)。 CD2抗原:也称绵羊红细胞受体 。 CD3分子。 CD4/CD8抗原。 有丝分裂原受体 。
2018/11/6
33
② B细胞表面标志
共同的特点:在胚胎早期出现,青春期后退化, 新生动物切除后,可造成淋巴细胞 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组成: 胸腺、骨髓、腔上囊(鸟类、家禽)
2018/11/6 4
2018/11/6
5
1 胸腺
(1)解剖学的特点:
哺乳动物
鸟类、家禽
2018/11/6
6
(2)胸腺组织学基本结构-胸腺小叶
2018/11/6
30
2 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定居
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B 细胞 Ig。 淋巴干细胞 B细胞前体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浆母细胞
2018/11/6
31
3 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在结构上,表面标志分为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
表面受体: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的配体(如特异性抗 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 Ig FC受体 补体受体
2018/11/6
34
4 T、B淋巴细胞亚群
⑴ T细胞亚群
CD4+T细胞:TH, TI, TDTH细胞。
⑵ B细胞亚群:无统一分类标准。
2018/11/6
35
附表:T、 B淋巴细胞的区分
特征 T细胞 B细胞
形态
表面 标志
小淋巴细胞,电镜下 小淋巴细胞,电镜下 表面光滑,绒毛较少, 表面粗糙,绒毛多而 核/浆比值大。 突起,核/浆比值大。 TCR、 CD2、 CD4、 SmIg 受 体 、 Fc 受 体 \ CD8、有丝分裂原 有丝分裂原
2018/11/6
2.1 脾脏的组织学结构
19
红髓
脾索:淋巴组织彼此吻合成网状,似条索
状结构。含有网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浆细胞、各种血红细胞。 髓窦:髓索之间的空腔 红髓的免疫学作用:捕获抗原,发生免疫应 答。
2018/11/6
20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小结 边缘区
红 髓 动 脉
⑴ 过滤和清除异物:髓窦中的巨噬细胞有效的吞噬、 清除细菌,但对病毒、癌细胞清除能力低。
⑵ 产生免疫应答:实质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捕
获、处理外来抗原,将抗原信息递呈给 T 、 B 淋巴细 胞,使之活化,增殖后,形成致敏的TC 、浆细胞。
2018/11/6
18
2 脾脏
被 膜 小 梁 白 髓Fra bibliotek红 髓
2018/11/6
10
2 骨 髓
功能: ⒈ 造血功能。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 单核细胞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的场所。 ⒉ 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 骨髓可以缓慢持久的产生抗体,是血清抗体的主要 来源,抗体种类主要为IgG,其次为IgA。
2018/11/6 11
3、法氏囊
动 脉周围淋巴鞘 边缘区
生发中心
2018/11/6
21
脾脏的免疫学功能
1. 2. 3. 4.
滤过血液
滞留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特夫素
2018/11/6
22
3 扁桃体
位于咽峡、舌根部,呈扁平状。
扁桃体
2018/11/6
23
2018/11/6
24
4 淋巴样组织
淋巴细胞也聚集在消化道、呼吸道等粘膜上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