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
伤和视野缺损。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是调和
阴阳,疏通经络,以达到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1. 中药熏洗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草药,如金银花、菊花、丹参等,煎水后熏洗患眼,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2.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眼周的特定穴位,如攒竹、丝竹空、太阳等,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压。

每日按摩3-5次,每次
5-10分钟。

3. 耳穴贴压:选择耳穴如肝、肾、眼等,使用中药贴片进行贴压,每
日更换一次,连续使用一周。

4. 中药敷眼: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粉末,如黄连、
黄芩等,与蜂蜜或蛋清混合,敷于患眼,每日1-2次。

5.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如“清
肝明目汤”、“滋阴降火汤”等,按照医嘱煎煮服用。

6. 食疗调养: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推荐患者食用具有清热明目作用的
食物,如菊花茶、枸杞、决明子等。

7. 气功疗法:通过练习气功,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以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有助于缓解青光眼症状。

8. 音乐疗法:柔和的音乐可以放松心情,缓解眼部疲劳,对降低眼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偏方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压检查和视神经评估,以监控病情变化。

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

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逐渐缩小,严重时可致失明。

中医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青光眼的病因病机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复杂,包括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

以下是具体分析:1. 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阳上亢,眼内压升高。

2. 肝阳上亢:肝阳亢盛,上扰清窍,导致眼内压升高,视神经受损。

3. 痰湿内阻:脾胃虚弱,水湿运化不利,痰湿内生,阻塞脉络,导致眼内压升高。

4.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眼内压升高。

二、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1. 肝肾阴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加减法:若肝阳上亢明显,可加菊花、钩藤;若阴虚火旺,可加知母、黄柏。

2. 肝阳上亢型治法: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加减法:若肝火旺盛,可加菊花、钩藤;若视神经受损,可加枸杞子、菊花。

3. 痰湿内阻型治法:健脾利湿,化痰通络。

方剂:二陈汤加减。

药物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法:若痰湿较重,可加苍术、白术;若眼内压升高明显,可加泽泻、车前子。

4. 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甘草。

加减法:若气滞明显,可加香附、枳壳;若血瘀较重,可加丹参、三七。

三、注意事项1. 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避免盲目用药。

2.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3.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眼压和视野,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青光眼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四、总结中医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眼内压,保护视神经,延缓病情发展。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进而导致视
力丧失甚至失明。

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其可以促进视神经细胞的生长、分
化和代谢,同时增加眼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力保护作用非常明显。

而明
目汤则是一种中药组方,其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明目的功效,对青光眼的治疗也有一定的
帮助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名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采用明目汤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单独
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

检测患者的眼内压、视野损伤程度、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眼内压、视野损伤程度、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等指标均得到了良好
的改善,而对照组的改善程度则相对较差。

在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方面,治疗组平均增厚了18um,而对照组则平均增厚了10um。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

结论:明目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效果非常显著,其可以有效地减缓
视神经纤维层的损伤和退化,保护患者的视力。

同时明目汤还可以通过疏肝理气、养肝明
目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将此种联合治疗方法推广
到青光眼的临床实践中,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本文就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的88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

实验组(52眼)予以中医中药防治视神经损害,参照组(54眼)予以常规西药防治视神经损害,3个月后比较疗效。

结果:实验组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野平均敏感度对比参照组更高,视野缺损检测值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

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应用中医中药进行视神经损害的防治有理想效果,对保护视神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疗法;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58-02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病,主要是因眼压升高所引起的视野缺损、视乳头损害性眼病,具有较高的致盲率[1]。

多数青光眼患者均会在合适的时机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的眼压通常比较正常,但一些患者还会呈持续性的视神经损害,严重影响其视力及日常生活。

为探究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防治效果,对我院近一年的部分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基础资料及方法1.1 基础资料分析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

其中男性44例、40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53.6±4.4)岁;病程为6个月~3.5年,平均(1.5±0.3)年。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实验组(52眼)与参照组(54眼)。

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已将高度近视者、严重眼压高者、青光眼晚期者排除,所纳入的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权。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予以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取葛根、黄芪、茯苓各30g,麦冬、白术、郁金及丹参各12g,生地、元参及女贞子各15g,川芎、石菖蒲各9g,桃仁6g,地龙10g。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何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何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何特色和优势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其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在青光眼的治疗中,中医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的功能息息相关。

若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都可能影响眼部的气血供应,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同时,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也会使得眼部失养,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此外,外感风邪、痰湿内阻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肝气郁结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疏肝解郁的方剂,如逍遥散加减,以调理肝气,改善眼部症状。

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则可能使用平肝潜阳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来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

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杞菊地黄丸,以滋补肝肾,明目护眼。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具有明确的降低眼压作用,如车前子、泽泻、茯苓等,它们可以通过利水渗湿,减少眼内房水的生成,从而降低眼压。

针灸治疗在青光眼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穴位,如太冲、行间、涌泉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缓解青光眼的症状。

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青光眼的治疗和康复。

推拿按摩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如用手指轻轻按压睛明、鱼腰、承泣等穴位,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肌肉紧张,有助于降低眼压。

同时,按摩头部的穴位,如百会、风池等,以及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也可以改善头部的气血供应,对青光眼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青光眼术后中医治疗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分析

青光眼术后中医治疗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分析

青光眼术后中医治疗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分析目的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术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和效果,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0名青光眼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兩个不同的小组,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人数为45人。

对治疗1组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患者的视力进行对比。

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1组,并且治疗2组的复发率低于治疗1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采用中医治疗青光眼能够减少患者的视神经损害,还能让患者快速的恢复。

标签:青光眼;中医治疗;视神经;保护青光眼是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并呈现上升趋势,此种疾病的再次发生的几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运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保护患者的视神经不受损害,由于西药无法对青光眼彻底根治,容易引起再次发病的可能。

因此为了找到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笔者对中医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前来治疗的90例青光眼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即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均为45人。

治疗1组的患者年龄均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32.7±13.8)岁,治疗2组的患者平均年龄均在21~69岁,平均年龄(32.2±13.6)岁,对治疗1组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2组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1]。

中医眼科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中医眼科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中医眼科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

这种疾病会逐渐损害视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在中医眼科中,对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等密切相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的功能关系密切。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都可能影响眼部的气血供应,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此外,肾主水,若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也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目失所养。

在预防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方面,中医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焦虑、愤怒、抑郁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从而影响眼睛。

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助火生热。

可多吃一些具有养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决明子、猪肝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再者,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

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眺望远方或闭目养神。

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看手机,以免眼睛过度疲劳。

此外,中医还提倡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加重青光眼的病情。

在控制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方面,中医治疗方法多样。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剂,如逍遥散加减;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可用平肝潜阳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加减;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则以滋补肝肾为主,如杞菊地黄丸加减。

针灸治疗在青光眼的控制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探讨一、引言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特点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青光眼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

目前,西医主要通过药物、激光和手术等方法来控制眼压,从而减缓病情进展。

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副作用、疗效不稳定等。

中医在治疗青光眼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整全身状态来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重点分析其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二、核心观点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方法,可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眼部微循环,从而减轻眼压,保护视神经。

2. 西医理论西医主要通过降低眼压来控制青光眼的进展。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激光治疗(如选择性激光小梁切除术)和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眼压,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且对于某些患者来说疗效不佳。

3.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可以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短板。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改善患者的体质和脏腑功能,从根本上减少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西医则通过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快速有效地降低眼压,防止视神经进一步受损。

两者结合,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以减少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核心观点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应用1. 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青光眼患者,可以采用中医的针灸、中药等方法进行调理,同时配合西医的药物控制眼压;对于中晚期患者,可以考虑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激光或手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眼压和视野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三是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1T15:10:20.4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刘英
[导读] 武冈市中医医院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使患者视神经尽快得到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的视盘血液循环与血液黏稠度得到改善。

刘英
武冈市中医医院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10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防治,而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防治。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0.05)。

结论: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使患者视神经尽快得到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的视盘血液循环与血液黏稠度得到改善。

关键词:中医疗法;西医疗法;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青光眼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眼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发的视乳头损害性以及视野缺损性眼病,其具备着非常高的致盲率,在眼科患者中排列第二位[1]。

在临床中,青光眼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其眼压大多能控制在正常的水平内,但是一些患者的视神经损害依旧呈现着持续性发展的趋势,由此导致患者的视力逐渐下降,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

本研究中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10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探讨分析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10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6例,其年龄为25~80岁,平均为(56.9±2.9)岁,病程为0.8~3年,平均为(1.2±0.4)年;而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5例,其年龄为26~81岁,平均为(57.8±4.1)岁,病程为0.7~3.5年,平均为(1.4±0.5)年。

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防治,给予维生素B12片,其剂量为每次1片,每天3次,每个疗程为3个月;维生素B1片,其剂量为每次1片,每天3次,每个疗程为3个月;肌苷片,其剂量为每次2片,每天3次,每个疗程为3个月;而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防治,其药方组成主要为桃仁6克、石菖蒲9克、地龙10克、白术12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葛根30克、黄芪30克、川芎9克、郁金12克、丹参12克、女贞子15克、元参15克、茯苓30克。

如果患者存在眼压偏高的情况,则应该加服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如果患者存在头晕乏力等情况,则应该加服当归9克、党参20克;如果患者存在腰酸耳鸣的情况,则应该加服菟丝子12克、枸杞15克。

水煎服,每天1剂,每个疗程为3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与处理,采取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0.05)。

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在中医学中,青光眼性神经损害属青盲范畴,其主要是因为肝气郁结与七情所犯,累及睛珠,导致脉道受阻,气滞血瘀,引发神水瘀积而导致的[3]。

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化瘀通窍与益气养阴。

其中,黄芪、白术与茯苓有益气固表的功效;元参、麦冬与生地具备养阴清热的功效;女贞子具备乌须名目与滋补肝肾的功效;丹参、地龙、桃仁、郁金与川芎具备活血化瘀的作用;石菖蒲具备理气活血与开窍豁痰的功效[4]。

若诸药配伍应用,其通窍明目与活血祛瘀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在机体方面发挥药效,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与恢复。

同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比较,在防治神经功能损害中的效果更优[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0.05)。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的视盘血液循环与血液黏稠度得到改善,并使患者视神经尽快得到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尹连荣,高健生,张丽霞,刘健,王民秀,杨华.补肾疏肝中药对早期青光眼视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012,15(11)∶66-69.
[2]杨莹,牛膺筠,袁春燕,王云霄,谢迎宾,周玮琰.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相关基因c-fos/c-jun表达的影响[J].眼科研究,2014,21(10):41-42.
[3]张丽霞,李静贞,高健生,路明.川芎嗪对眼压控制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和视网膜血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25(16):121-125.
[4]崔雅忠,张孟仁,李伏蓉,等.中药对青光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的保护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9):123-125.
[5]邓明辉,彭清,尚郡主,王晓刚,高燕.盐酸金刚烷胺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2,17(26):8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