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生植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合集下载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浓度过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中重要的生态修复因子,可以通过吸收和吸附营养物质、促进水体氧化还原、抑制蓝藻等方式,发挥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和吸附营养物质来净化富营养化水体。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生植物根系和叶片表面的细胞索具有较强的吸附磷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的磷浓度。

氮也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关键营养物质,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氮元素来降低水体中的氮浓度。

水生植物还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溶解性有机氮,促进微生物分解和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

水生植物能够促进水体氧化还原作用。

富营养化水体中常因缺氧而造成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磷释放,加剧富营养化程度。

而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分泌氧气,提供给根际微生物进行呼吸代谢,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氧气浓度。

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分解残余物质也能够促进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

水生植物可以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爆发。

蓝藻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有害藻类,其爆发使得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骤减,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水生植物的生长竞争能力较强,能够抑制蓝藻的繁殖,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质因素是影响水生植物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包括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

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利于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进而发挥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其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叶面积的增加可以提高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而增强水质净化效果。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其他生物因素(如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也会与水生植物相互作用,影响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时,应考虑水生植物的种类及其适应性、生长状态、水质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以提高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水和农业杀虫剂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种问题给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1.生物吸附:水生植物的根系表面有很多细胞和细胞器,这些结构具有吸附和附着物质的能力。

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减少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浓度。

2.生物竞争:水生植物可以通过竞争来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其他富营养化生物的数量。

它们生长迅速,占据着大量的生境空间和养分,限制了其他生物的生长。

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因素:1.水质条件:水质的酸碱度、温度、养分浓度等因素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净化效果。

一些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酸碱度和温度变化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水质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的净化作用。

2.种类选择: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能力和净化效果不同。

一些种类的水生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富营养化水体的环境,具有更强的竞争和吸附能力。

3.生物群落结构:水生植物和其他水生动物构成了复杂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

如果生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较高,生物之间的竞争和依赖关系也将加强,从而减少营养盐的积累。

结论: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生物吸附、生物竞争和植物摄食者等生态机制,水生植物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浓度。

影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水质条件、种类选择和生物群落结构等。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机制,优化选用适应性强并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水生植物种类,以及研究如何恢复和维持水生植物的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水体净化效果。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所带来的营养物质、化学物质等污染物质的排放,使得许多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净化水体的能力,其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水生植物可对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等大量物质进行吸收和去除,通过这种生物吸附作用,可以使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同时,水生植物还具有降低水位、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藻类生长等作用,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1)温度:温度是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发育和净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水生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净化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2)光照:光照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光照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净化能力。

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3)水质状况:(4)水体流速:(5)栖息环境:水生植物的栖息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净化作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水质、水深、水温等环境条件可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净化能力,提高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影响水生植物净化作用的因素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研究,以提高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水生植物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成分,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除此之外,水生植物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净化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水体质量逐渐恶化。

因此,利用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治理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

一、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一)氮素去除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底泥、水中的氮素把氮素从水里采集出来,减少了水体内部的总氮含量。

同时利用厌氧细菌降解氮化物使之转化为气态氮排出水体外,也起到了治理水体中氮素的能力。

水生植物中较为典型代表为菖蒲和香蒲等。

水生植物可以把底泥中的磷元素吸收,并化归自己消化利用,通过自我消化再生过程,将底泥形成生态壳层,并极大的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减少了浮游植物的数量。

同时水生植物根系细长,形成了一张底下的过滤网,清洁水体内的磷元素。

(三)有害物质去除水生植物中有很多种植物可以充当吸附剂和分解剂的角色,如活性碳可以吸附有害物质,鱼藻和水生植物则可分解化学品和毒素。

(一)水体本身的特性水体的营养状态是影响水生植物对底泥中的养分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

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底泥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等因素会影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

(二)养分含量变化养分的含量会改变水生植物根系外部所遭受的营养物质扩散、暴露和吸收,因此会有较大影响。

(三)水生植物的成长状态水生植物的成长状态也会对其净化能力产生影响,无论是刚种植的新栽苗还是已长时间生长的大型水生植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体结构的限制。

三、结语总的来说,水生植物是一种优良的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式,可以净化水体中的养分,并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有害物的含量。

为此,水生植物成为了现代水治理技术的热门研究课题,相信在未来,水生植物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3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在氮磷、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上的表现。

研究发现,水生植物通过吸收与降解营养盐和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目前对水生植物在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验证了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有效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研究结果为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氮磷、有机物、悬浮物、生物学特性、应用、效果研究、验证、应用前景、研究不足、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富集,是当今世界水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愈发严重,给水质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水体处理方法往往高投入、能耗大、操作复杂,效果并不理想,而生态修复方法逐渐成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对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水体生态系统结构,提升水域生态服务功能,还为探索生态修复途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为水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评估其对水体中氮磷、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通过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和应用潜力。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过多,导致水体富含营养物质,进而引起水体蓝藻大量繁殖和富营养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方法,它可以通过吸收周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控制富营养化现象,并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本文将探讨三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研究,包括水葫芦、田蓼和浮萍。

水葫芦(Hydrilla verticillata)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生物量增长能力。

研究表明,水葫芦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质,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此外,水葫芦的根系能够吸收并存储大量底泥中的营养物质,防止其再次进入水体。

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引入水葫芦可以显著改善水质,减少蓝藻的繁殖。

田蓼(Polygonum amphibium)是另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

田蓼在水中生长时,能够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

研究表明,田蓼的根系能够吸附水中溶解态磷,有效地净化水体。

此外,田蓼还能够利用水中的氮,通过生物固氮作用将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进一步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浮萍(Lemna sp.)是一种小型浮游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研究。

浮萍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质。

研究发现,浮萍的生物量增长速度很快,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和磷,从而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此外,浮萍的根系还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净化水体。

综上所述,水葫芦、田蓼和浮萍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水生植物对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能力和净化效果,并研究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发展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水体净化方法,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水生植物是一种可以有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方式。

富营养化水体指的是水体中
含有过多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的氧气含量减少,水中的光透过性降低,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通过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可以帮助降
低水体富营养化,并且改善水质。

1.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湿地和沼泽地带。

芦苇的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同时
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给许多水生生物。

研究发现,引入芦苇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
氮和磷的浓度,从而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2. 蓝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浮游植物,也是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物种之一。

当水体富含过多营养物质时,蓝藻会迅速繁殖,形成漂浮在水面上的
藻华。

这些藻华会阻挡水中的光线进入水体,影响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研究人员发现,引入食草生物,如贻贝(Dreissena polymorpha)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减少
富营养化水体的发生。

3. 淡水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淡水海带是一种海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研究表明,引入淡水海带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少富营养化水体的发生。

淡水海带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降低水体
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富营养化水体现象日益严重。

富营养化水体一般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含营养物质,水质下降,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水生植物是水体中的一种生物资源,它们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中的氧、氮、磷等物质的组成和比例,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大量实验证明,适量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显著减少富营养化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质,抑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繁殖。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浓度,阻碍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水生植物的根系和叶片表面可以吸附藻类等悬浮物质,有效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颗粒物。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水生植物的生物生长特性。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效果不同,有些水生植物对氮的吸收更强,而有些对磷的吸收更强。

其次是水体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温、光照、养分浓度等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等环境条件都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影响。

最后是水体管理的影响。

适当的水体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生长效果,从而增强水体净化的效果。

水体管理包括适时补充营养物质,调整水位,控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等。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种植水生植物,调节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富营养化水体,提高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水体的情况不同,合理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合理调整管理措施才能发挥水生植物的最大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特点、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等,以达到最佳的水体净化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生植物与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0904181293 生态学董文静摘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特征以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许多饮用水的水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藻类的大量繁殖,使人们的饮用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富营养水体的处理中,传统水处理方法如生化二级处理法,工艺成熟,处理效果理想,但建造、运行、管理费用过高;化学法(如加入硫酸铜等)和换水法处理污水,虽然均有一定效果,但化学法易产生二次污染,换水法不够方便、经济,且仅适宜于小型水体[1]。

为了寻找高效低耗的水污染处理技术,20世纪70年代,水生植物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主动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可起到净化得作用[2]。

1.水体的富营养化1.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富营养化是缓流地表水中氮、磷有机物等植物性营养元素严重超标,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的能力急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等其它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大量死亡的现象[1]。

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

天然富营养化是湖伯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经的天然过程,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其进程。

人为富营养化则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废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它演变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期内使水体由贫营养状态变为富营养[3]。

人为富营养化的营养源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田地表径流造成的化肥流失, 农田施用的化肥是主要的植物性污染来源[4]。

二是工业废水, 主要包括含有氮污染物的煤制气废水、焦化废水、制革废水, 含有磷污染物的喷塑废水等各种工业废水。

三是城市生活污水, 包括人类的生活污水和含磷洗涤剂和清洁剂等。

四是水产养殖业过多投放饲料[1]。

1.2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是在夏季高温时期藻类大量繁殖、疯狂生长, 产生大量绿色丝带状的物质漂浮在水面上。

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称之为“水花”或“水华”,出现在海洋则叫“赤潮”或“褐潮”等。

1.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本身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同时也给水产养殖业、自来水厂、航运和旅游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危害有:(1)富营养化的出现破坏了整个水体的整个生态系统,,使水体丧失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

(2)影响水体景观, 大量肉眼可见的蓝绿色絮状或胶团状物漂浮水面, 经风浪冲击而聚集水域沿岸, 堆积腐烂, 产生恶臭, 并扩散到大气中, 使周围空气遭受污染;(3)导致制水供水成本提高, 净化系统堵塞, 出水中含有异味, 人们的饮水质量下降;(4)破坏天然水产资源, 使鱼类资源小型化, 生物多样性下降, 优质水产品的养殖受到严重威胁, 暴发性流行病害肆虐[5];(5) 影响水生植物的恢复, 除遮光和营养竞争外, 附生藻类可在水生植被的表面形成一个高pH 值、高O2和低CO2的环境, 使水生植被对CO2的可利用性降低、光合作用受阻,以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5]。

如此种种, 最终均将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为此, 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研究受到普遍重视。

1.4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的途径从技术原理看, 可以将这些技术分为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等。

水生植物修复是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中通用技术。

它是一种耗能低、效果好的新技术, 具有生态环保特性。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生态位, 它不仅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还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退化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

不同生活型、不同种类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2.水生植物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2.1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水生植物是指生理上部分依赖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6]。

大型高等植物主要包括两大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高等藻类。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常有4种生活型: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

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提高水体净化的效率。

植物可以直接从水层和底泥中吸收氮、磷,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 从而加快了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 但这种同化作用并非植物去除水体中氮、磷的全部途径。

植物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的作用机制还表现在化感作用、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等几个方面。

2.2水生植物的吸收、富集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发达,利于吸收水中物质。

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氮(N)、磷(P) 等营养元素。

我国太湖水体,夏季时的水葫芦,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分别为0.79、0.13t/(km2·d)[7]。

研究表明,铅(Pb)、锌(Zn) 进入香蒲体内,主要积聚在皮层细胞壁上,只有少量进入原生质,可见细胞壁对重金属有较高的亲和力[8]。

当水生植物被运送出水生生态系统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从水体中输出,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2.3水生植物根际过滤作用及和微生物的协同效应水生植物的根系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生活型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9]。

大型挺水植物在水中部分能附生大量的藻类,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大的接触表面积。

浮水植物发达的根系与水体接触面很大,能形成一道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经时,不溶性胶体会被根系粘附或吸附而沉降下来,特别是将其中的有机碎屑沉降下来。

挺水植物的茎和叶以及浮水植物的根还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和消除湍流, 以达到过和沉淀泥沙颗粒、有机微粒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其水中悬浮物减少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氮减少66% [10]。

2.4对藻类的他感作用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在营养物质和光能的利用上是竞争者。

水生植物个体大、生命周期长、吸收和储存营养盐的能力强, 能很好地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

同时水生植物能分泌某些克藻物质如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可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11,12]。

用种植凤眼莲的水进行藻类培养,发现藻类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叶绿素a 被破坏,细胞还原能力下降[13]。

孙文浩等研究发现,水花生、西洋菜和水葫芦等大型水生植物对淡水藻都有抑制效应,其中水葫芦的抑制作用最强[14]。

此外,水生植物为某些大量捕食藻类的浮游动物提供栖息地,也能有效控制藻类数量。

3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应用3.1净化塘净化塘是以某种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而组成的特殊水生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水生植物群落的阻率、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以及植物体的吸收、积累等作用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15],如凤眼莲净化塘、香蒲净化塘等。

3.2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是对自然条件,尤其是天然湿地的模拟。

主要是将污水排放到人工构建的类似于沼泽地的湿地上,通过种植的湿地植物、土壤及系统中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湿地技术充分利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水质的净化处理。

湿地系统成熟后,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在湿地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上形成大量生物膜。

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拦截留,而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被除去[16]。

3.3生物浮床技术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在已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种植粮食、蔬菜、花卉或各种适宜的绿色陆生植物[9]。

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削减、富集水体中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

4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存在的问题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通过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能丰富水体的景观层次,提升系统的多样性,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不难发现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

总体来讲,目前应用的水生植物种类比较单一,多样性不足。

另外某些水生植物如凤眼莲、千屈菜等具有高入侵性[17],易抢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本土物种的正常存活,会破坏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目前水生植物的配置片面追求艺术美感效果,往往忽略从植物群落生态学、微观生态学等角度来考虑植物与植物间的搭配是否合理[18]。

小结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投资少、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大的相融性,无二次污染,能实现水体营养平衡,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体的各种主要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水体修复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也是可操作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完善,水生植物在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廖胜林 .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应对[J].资源与环境2008,11(11):155.[2]安静.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综述[J].广西轻工业2008,115(6):96-97.[3]韦立峰.浅谈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防治[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8):25-27.[4]刘夏伊.藻类水华成因及其控制对策[J].水工业市场2008,8:6-11.[5]况琪军,马沛明,胡征宇,周广杰.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2):87-91.[6]周婕,曾诚.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J].人民长江2008,39(6):88-91.[7]濮培民.健康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J].湖泊科学2001,13(3):193 - 203.[8] 陈桂珠,马曼杰,蓝崇钰等.香蒲植物净化塘生态系统调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0,9(4):11 - 15.[9]于石龙,韩玉林,付佳佳等.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811-13813.[10]戴全裕.水生高等植物对废水Ag 的净化与富集特性研究[J].生态学报1990,10(4):343 - 348.[11]赵颖.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与探讨[J]. 江苏环境科技2005,12(18):5.[12]马立珊,骆永明,吴龙华等. 浮床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动态及效率的初步研究[J].土壤2000,(2):99 - 101.[13]宋海亮,吕锡武.利用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与实践[J].安全与环境2004,11(3):35 - 39.[14]孙文浩.城市富营养化水域的生物治理和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1989,9(2):188 - 195.[15]林鸿,吴晓花.水生生物适应水环境的特点和净化作用[J].园林科技2008,109(3):12-15.[16]刘鲁新,王登元,张倩.水环境污染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J].新疆农业科技2009,187(4):82-83.[17]吴霞编译.水生植物的治理入侵物种和化学防除[J].世界农药2006,28(2):32-36[18]蒋燕,廖嵘.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广东园林[J].2007,(6):47-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