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含答案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含答案

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

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

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A. 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B. 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C. 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2.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

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A. 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 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 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 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3. 下表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

这些支出反映了北宋政府()A. 力图发展农业平抑物价B. 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C. 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D. 增加军费缓解边防压力4. 据广东《博罗县志》记载,明嘉靖、隆庆年间,该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如安山约、大连约等,一约辖一村或数村。

知县往往“慎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

这一记载反映出该县()A. 乡约与法律合流B. 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C. 保甲制形同虚设D. 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5. 如图为唐代至清代扬州城的变迁图。

据此可知()A. 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B. 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C. 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D. 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6. 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历史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4700年的浙江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篓、篮、簸箕等竹编用具,饰有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花纹。

这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生产劳动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分工与权力斗争的复杂2.汉景帝封第八子彭祖为赵王。

赵王立国六十余年,国相二千石(中央属官)无能满二年,辄以罪去,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赵王擅权。

这()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B.说明推恩令的成效有限C.破坏了传统的宗法制度D.体现了礼法并施的迫切3.北魏民歌《李波小妹歌》传唱甚广:“李波小妹字雍容,赛(撩起)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诗歌中的李波所率宗族强盛,大量收容因抗租拒税逃亡的百姓,并武力对抗官军剿捕。

据此可知当时北魏()A.门阀士族威胁统治B.国家财政危机严重C.存在一定社会危机D.女性政治地位提升4.唐朝永徽年间,使臣多依赖天山廊道将关于大食征服中亚等信息带至朝廷,使朝廷得以及时调整西天山的防御战线。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西域()A.与中亚地区互动较频繁B.成为感知外界的信息廊道C.经贸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入侵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B.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C.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D.日俄战争影响俄国在华势力9.1927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如福建省蛟洋农民银行、江西省东古平民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本试卷共7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都曾出土有商王朝风格的青铜器,某些地区还出土了一些既模仿商王朝青铜器风格,又具有本地特色的青铜器。

这说明商代A.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B.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C.王室所统治的地区不断扩大D.青铜冶铸技术得到推广2.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如“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

这些观点A.表明儒家思想成为共识B.强调国家权力的公共属性C.标志民本思想开始产生D.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3.画像砖石是附在墓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材料。

汉代的画像砖石中有很多马的形象,如图1中的车马出行、狩猎等,这些马的形象线条简洁、刚健雄奇。

这反映出汉代图1A.马是重要的陪葬品B.狩猎仍是重要的食物来源C.民族矛盾始终尖锐D.尚武与进取成为时代风貌4.唐代士大夫家的婚礼,要搭建毡帐作为洞房,称为“青庐”。

莫高窟的壁画中,青庐的形制类似于蒙古包。

湖北省鄂东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鄂东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年秋季普通高中11月份高三年级阶段性联考历史本试卷共6页,19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约处于五帝早期的西水坡墓地,“龙”是一种图腾,是常见之物。

但到了五帝时代的中后期,只有六座大墓的主人(至少是部落联盟的领导)才能在墓中绘上龙的图案。

这一变化表明()A.原始社会普遍存在图腾崇拜B.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C.部落成员间出现地位的差异D.龙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专有图腾2.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以桑弘羊为首的外朝官员主张保持盐铁专卖,以霍光为首的内朝官员主张废除盐铁专卖,双方进行了激烈且富于文采的辩论,还详尽阐述了汉朝某些政治理念。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汉朝开始用廷议方式解决政治问题B.该记载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史料价值C.西汉政府重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汉武帝受昭帝的影响推行盐铁专卖3.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自称“汉氏之甥”;鲜卑人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认为自己是大禹的子孙,“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这些做法旨在()A.增强华夏民族认同B.推进封建化的进程C.构建政权的合法性D.促进民族间的交流4.唐朝心胸宽阔,不仅没有重点关注夷夏之防,还能够容纳和融合其他文明的优秀元素,并改造自身文明,成就了辉煌盛世。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 (共20小题, 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右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2025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19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荆门屈家岭遗址发掘出距今5100年的熊家岭水利系统(见下图),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是已知构成要素最为齐备的史前水利系统。

该水利系统()屈家岭遗址熊家岭史前水坝示意图A.顺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B.证明社会协同机制较为完善C.为当时先民改造自然的优秀成果D.侧面反映当时水患灾害频发2.西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皇后制度。

立皇后为皇帝的嫡妻,再加上众多的嫔妃,以及一大批女官、宫女、宦官等人,一起组成后宫;后宫人员分成十几个等级,与外朝官僚机构的爵位、等级、俸禄挂钩。

这一举措()A.对中枢决策机制形成冲击B.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稳定C.直接导致外戚干政的局面D.提高了皇族的政治地位3.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即推行部落离散政策,解散贺兰、独孤、慕容等部族,实行计口授田。

此后,被征服的塞北及关陇以西的部族,也被北魏迁徙以远离故地。

由此,北魏时期少有部族乱事。

据此判断,该政策()①弱化了各部族的政治差异②顺应了部落的农耕化趋势③破除了门第对政治的束缚④有效加强王朝内部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北宋及以前,绘画几乎都是全景构图,一座山,一棵树,一株花,一座假山等等都是完整的全景。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合格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合格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合格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分。

1.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

右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

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A. 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B. 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 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D. 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2.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A. 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 儒学复兴D. 西学东渐3.下面是某学生历史笔记的内容,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 西周B. 秦朝C. 唐朝D. 明朝4.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下列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B. 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C. 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D. 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5.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由此可以推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A. 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B. 加强了民族交融C. 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 取消了士族特权6.古代某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他还被草原各族尊奉为“天可汗”。

该皇帝是()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康熙帝7.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横线处应填()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租庸调制8.鉴于唐末五代“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少)”,北宋统治者为保证各地赋税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A. 用文官担任枢密使B. 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C.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D. 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9.史料记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2025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历史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商代甲骨文记载,当时酒的种类分为鬯与醴,每逢祭祀,用酒量很大,有时一次多至上百卣,而且贵族频繁地举行祭祀。

仅在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中就发现40尊青铜爵,足见当时社会饮酒之风的盛行。

这表明商代A.宗教与王权紧密结合B.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C.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D.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2.魏晋南北朝时期,“寒人”指没有特权的地主和商人。

表1为南朝时期“寒人”势力上升的三种途径。

“寒人”地位的变化表1途径史实掌管军权的将帅沈攸之,少孤贫,后以军功累官至征西大将军掌管机要戴法兴商贩出身,官至中书舍人掌管典签“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A.得益于科举制的实施B.动摇了重农抑商观念C.推动了监察制度完善D.折射出中央集权加强3.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逐渐从南方蔓延至北方黄河流域。

“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该史料可用于研究唐代A.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B.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D.社会生产的细致分工4.北宋时期,时人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

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栗纸,浙江的藤纸,温州的蠲纸都是有名的品种。

这反映出A.士人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B.手工业区域分工逐步形成C.市场需求助推品种多样化D.专业化市镇经济较快发展5.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为维持驿站的运行,特设站户。

每站约200户,全国约30万户。

站户固定在驿站上,负责供应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的饮食。

该制度的实施A.适应了国家疆域的统治B.创新了边疆治理的模式C.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D.埋下了政治动乱的隐患6.乾隆五年编成的《大清律例》,历时近100年,考核了历代的得失,律例的内容颇为详备,“凡律所不备,必藉有例,以权其大小轻重之衡,使之纤悉比附归于至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岩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着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2008年的中秋节,中央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台湾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结,这一切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C、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D、等级森严,小宗要服从大宗3、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4、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奴隶制统治B、确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5、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7、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专权C、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利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官员8、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废除了丞相制度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了六部权限D、推行了行省制9、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室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室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不断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11、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削弱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12、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13、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A、宗法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布政司制1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5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 、周王―卿―诸侯―士B 、周王―诸侯―卿大夫一一士C 、周王―诸侯一一士―大夫D 、周王―大夫―士一一卿16、“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17、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刺史制度1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清军机处D、元中书省19、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20、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2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22、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对日作战B、百团大战是相持阶段中正面战场上发动的大规模作战C、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D、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23、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24、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5、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A、商朝B、周朝C、秦朝D、汉朝26、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先生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人数减少C、唐代宰相数量增加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2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图一虎门销烟图二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A、抑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28、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29、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着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30、“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31、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A、淞沪会战中B、太原会战中C、徐州会战中D、枣宜会战中32、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A、肯定B、否定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D、上述态度全有33、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34、致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事件是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B、天京事变C、太平军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35、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6、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37、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38、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39、在某解放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一位民工支援前线时到过的地方: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

这些地方分属于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

由此可知,这位民工参加的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40、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A、五四运动中B、中共“一大”上 C、中共“二大”上D、国民党“一大”上二、材料题:(共40分,其中41题20分,42题20分)41.阅读以下材料(20分):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

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

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9分)(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2分)新制度有什么特点?(9分)42.阅读下列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材料(20分):材料一: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