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宽松教育对日本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日本“高大衔接”改革的方向及路径

日本“高大衔接”改革的方向及路径

为顺应新时代对学生资质及能力的要求,解决大学入学选拔机制功能弱化问题,打破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较为割裂的局面,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6年发布《“高大衔接”体系改革会议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最终报告》),着手实施“高大衔接”改革。

(一)顺应新时代对学生资质及能力的要求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与产业种类逐渐多样化,日本学生面临着职业的新兴化和多元化的挑战。

未来社会愈发重视人才对未来未知问题的应对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等。

新时代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日本各界对于学校教育是否能顺应时代要求来培养学生颇为质疑。

日本是一个对国际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度和强烈危机意识的国家[1]。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日本将参考国际标准来修订新的学力观,并推动教育国际化。

而在应试主义依然盛行的当今社会,如果不改变大学入学选拔内容与方式,高中与大学的学校教育内容与方式也将很难改变。

(二)解决大学入学选拔机制功能弱化问题近年来,日本少子高龄化程度日渐严峻,成为困扰日本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国内适学年龄人口的减少,大学入学率逐渐升高,日本于21世纪初进入了“大学全入时代”,即只要不挑选学校和专业,人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

除东京大学等一流大学竞争依然激烈外,大部分高等院校面临着生源危机。

因此,许多大学为吸引生源而选择多样化的大学入学选拔方式,并逐渐降低入学选拔标准,减少甚至取消对考生学力的考察,降低了大学入学门槛。

大学入学选拔机制的功能性减弱,使招生办公室入学考试(Admission Office 入試,以下简称AO 入学考试)①、推荐入学考试(推薦入試)②等非学力型多样化选拔方式成为只为确保生源人数的日本“高大衔接”改革的方向及路径文/于一帆摘要: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不仅对高考起到引导作用袁而且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也具有指导作用遥为顺应新时代对学生资质及能力的要求袁解决大学入学选拔机制功能弱化问题袁打破教育体系未能良好衔接的局面袁近年来日本着手进行野高大衔接冶改革遥此次改革主要是转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袁从一体化角度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遥并通过改善大学入学选拔考试内容与方式尧依据改革方向调整学校教育袁以及配合相应制度加强衔接性来促进此次改革的实现遥关键词:日本野高大衔接冶改革高考改革大学入学选拔作者单位:于一帆袁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手段,偏离了为促进学生选拔多样化而设立的初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由日剧《3年a班》中的霸凌现象看日本社会的教育问题

由日剧《3年a班》中的霸凌现象看日本社会的教育问题

探索研究TAN SUO YAN JIU 由日剧《3年A班》中的霸凌现象看日本社会的教育问题尹月 熊珍 张静文江汉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摘 要: 本文由2019年热门日剧《3年A班从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质》中的霸凌现象,试图探讨日本校园霸凌和教育之间的联系。

即分析《3年A 班》中校园霸凌的具体情节,以揭示日本曾经实施的“宽松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日本;校园霸凌;宽松教育;不良影响1 校园霸凌与日剧《3年A班从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质》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校园霸凌事件发生。

毫无疑问校园霸凌现象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状。

其中语言霸凌是指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比如起难听的绰号,语言攻击、嘲讽及威胁。

身体霸凌是指借助身体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比如推搡揪头发等身体攻击、破坏其物品、勒索钱财。

心理暴力是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比如孤立、传播流言、冷暴力等。

近年来,日本的校园霸凌事件也层出不穷,2015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根据持续6年的跟踪调查,近九成学生曾经遭遇校园欺凌。

校园霸凌现象的影视作品也引起广大的共鸣和关注,如2019年热播日剧《3年A班从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质》,贴近现实的剧情反映了日本校园的现状,毫不遮掩地揭示了受“宽松教育”影响的平成一代的现状和“宽松教育”对日本教育仍然残存的不良影响。

在距离高中毕业还有10天的时候,班主任柊一飒用一场爆炸将3年A班的29名学生困在教室内,要求学生找出同班同学景山澪奈自杀的真相,并且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班级成员景山澪奈的自杀?”这一问题。

在他的引导之下,学生们从一开始的漠然麻木、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开始自我反省、关心他人。

这是柊一颯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高中毕业的最后一课,试图让这群即将毕业却仍然幼稚的学生们可以勇敢直面自己的错误,学会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关于应试教育的辨析(下)

关于应试教育的辨析(下)

龙源期刊网
关于应试教育的辨析(下)
作者:杨东平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20年第01期
“宽松教育”在日本已经是个过时、不被关注的话题,只是在中国被重新“爆炒”。

因而,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够从中汲取什么?对此,日本学者主要观点如下。

●“宽松教育”是社会经济逻辑的产物,而非教育自身的选择
宽松教育的提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转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日本制造业外移,经济界认为如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将工业化时期培养规范性人才的目标,提升为培养具有生存能力、思考力、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

1978年,文部科学省提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

由于“宽松教育”政策的制定首先并非出自对儿童的考虑,而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决策,这一动机和价值观本身就有问题。

反过来,社会对“宽松教育”的担忧、对“宽松一代”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社会情绪的表达,而非来自教育自身的评价。

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全社会弥漫着不安的情绪,“宽松教育”于是成为“替罪羊”。

因而,日本学者建议不要在国家经济波动时实行教育改革。

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儿童学。

宽松教育失败案例(2篇)

宽松教育失败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其中宽松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关注。

宽松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宽松教育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出现了失败案例。

本文将以某中学宽松教育改革为案例,分析宽松教育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二、案例经过1. 改革背景某中学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决定实施宽松教育改革。

改革目标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措施(1)减少课程设置,降低考试难度。

学校将部分课程合并,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同时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课外活动。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校增设了舞蹈、音乐、美术等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行学分制。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此作为毕业依据。

3. 改革效果(1)学生课业负担减轻。

改革初期,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负担减轻,有更多时间参与课外活动。

(2)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的兴趣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4. 失败原因(1)师资力量不足。

宽松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某中学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此类素质的教师。

(2)管理不到位。

改革过程中,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纪律松散,学习态度不端正。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过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部分学生忽视学习。

三、案例启示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宽松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加强管理,规范教学秩序。

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秩序,确保宽松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3. 完善评价体系。

在评价学生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_宽松教育_垮掉新一代_日本教育新生的反思及启示_张俭

_宽松教育_垮掉新一代_日本教育新生的反思及启示_张俭

价值工程“宽松教育”垮掉新一代?———日本教育新生的反思及启示"Liberal"Education Breaks down the New Generation?:The Reflection and Enlightment ofJapanese Students'Education张俭Zhang Jian(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610000)(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Chengdu610000,China)摘要: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思,日本自2001年开始实施旨在减少学习时间和给与学生更多自主的“宽松教育”。

然而,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表示出无兴趣,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增加,“宽松教育”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似乎成为了青少年学历下降犯罪增加的潜在因素。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尝试为学生“松绑”、“减压”,考虑到我国传统教育的种种特性,如何建立起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日本的“宽松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参照物。

Abstract:Out of reflection of the education,Japanese implemented"liberal education."since2001aimed at reducing the learning time and giving students more autonomy.However,on the one hand the students expressed no interest in learning;on the other hand,the increase in juvenile crime," liberal education"not only failed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purpose,but also became the potential for crime with education decline.Basic Education is trying a different form for students to"relax","decompression",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how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mode of education for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Japan's"liberal education"has provided us with a very effective point of reference.关键词:日本教育;宽松教育;传统教育;教育改革Key words:Japanese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tradi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76-012005年6月,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教育文化中心以市内19所公立中学的3092名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例行的“学习意识调查”[1]。

第三章 第二节 日本教育改革

第三章 第二节 日本教育改革
•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倡导的 “小政府、体制松绑、民营化”的新自由 主义改革路线为起始,大力发展民营化的 经济模式,并逐渐将这种理念延伸至教育 领域,导致了其后教育领域内部在教育理 念、教育形式、教育管理模式、教育财政 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重大变革。
• 除了上述部分外,还有诸如校本管理、鼓励学生 择校等其它措施。形式虽然多样,但是究其根本, 新自由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出的有两个关键 概念,即市场化和“自由”。市场化的含义是让 教育的参与要素加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 由 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自由” 的含义是让 各要素都能在没有限制和束缚的条件下自行发展。 通过分析这两个关键性词语,不难发现,参与其 中的要素无非是政府、学校和学生三个而已。在 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前提下,学校和学生都是希望 去掉政府干扰的一方,学生甚至还要摆脱学校的 干扰去自由发展。
• 2002年,修订后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新 《学习指导要领》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过渡期,进 入正式实施阶段。 • 人们关注和担心的焦点是新《学习指导要领》强 调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而大幅 度削减了教学内容,同时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减 少了课时总数.日本十几年来一直推行“宽松教 育”,通过给学生以宽松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以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创造 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3、教学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知、 德、体协调发展:

日本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 要领》,明确指出了要培养迎接21世纪的 能自觉适应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知、德、 体协调发展的人。
• 认为要培养有独立思考的、有道德伦理观念的、 有技能有创造精神的人。以中、小学教学课程上 说,开设“生活课”就是一例。安排在小学低年 级中新设的“生活课”,取代了过去的“社会” 和“自然”。把低年级学生认识大自然和社会揉 为一体,教学生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体谅他人、 与他人共同生活为主线进行教育。从教学方式上 也采用“实地讲课”、“小组教学”、“亲手制 作”等生动、有趣的方法,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日本“宽松教育”黯然收场及其原因

日本“宽松教育”黯然收场及其原因

文 部科 学 省声 称 . 《 习指 导要 领 》 是根 据 《 新 学 只 教 育基 本 法》 学 校教育 法 》 1 9 和《 对 9 8年《 习指导要 学
领 》的修正 ,9 8年要 领 中的一些基 本理 念仍将坚 19 持, 但一 般人 还是认 为 , 新要领 的实施 , 标志 着在基 础 教 育领 域实 施 了十年 的 “ 松 教育 ” 宽 教育 改 革开
变 。 中 数 理 科 课 时从 2 1 高 0 2学 年 起 增 加 。 管 日本 尽
外语 、 传统 文化 和道德教 育等科 目的教育 和学 习。 为此 . 实施 的措施 主要 有三 : 一是增加 课时 。小
学 六 年 间 的 总 课 时 从 53 7课 时 增 加 到 5 6 5课 6 4 时 , 增 2 8课 时 , 中 算 术 、 科 占 2 9课 时 。初 净 7 其 理 0 中三 年 , 加 到 3o 5 时 , 加 15 时 。 二 是 增 增 4 课 增 0 课
中从 2 1 0 2学 年 开始 ,高级 中学 从 2 1 0 3学 年开 始 。 但考 虑到提 高 中小学 生数 理学 力水 平 的迫切性 , 小
学 和 初 中从 2 0 0 9学 年 4月 新 学 期 就 提 前 开 始 增 加
数理 科 目的课 时 。小学 每周 增间 里增加 , 总课 时暂 时不
要领 的核心 理念 和基本 思 路 , 是通 过 “ 松教 育 ” 就 宽 的 方 式 , 学 生 以 更 多 的 空 间 , 挥 学 生 的 个 性 特 给 发 长 。 重 培养 学生 “ 着 自我 学 习 和 独 立 思 考 能 力 ” 进 ,
习指导要 领 》 面实施 后 , 全 为落 实 2 0 0 6年底新 修 订 的《 教育 基本 法 》 中对 中小 学 生 加 强尊 重 传统 与 文 化 、 公共 精 神 ” “ 国” 育 的要 求 , “ 和 爱 教 国语 和社 会

《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研究现状 (1)(一)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1)(二)课业负担与减负的关系研究 (2)(三)减负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四)提高减负效果的措施 (2)二、国外研究现状 (3)(一)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分析 (3)(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 (4)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4)参考文献 (5)(一)著作文献 (5)(二)期刊文献 (6)一、国内研究现状(一)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实施存在重重困难,其中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话题,对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多位教育专家对课业负担这一内容进行过观察和研究。

高杰在《初中生化学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减负”对策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中,以“六多六少”表示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

分别为即考试多、书多、课作业多、竞赛多、时多、补习多和德育活动少、睡眠时间少、自主性活动少、与生活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与文体活动少。

该学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实际上学生的负担没减反而更重。

刘敏在《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几点思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中提出“减负”不是采取禁止给学生提供补习或者不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这种简单又统一的方式,而是为了减轻学生繁冗又没有多少教育价值的课业负担,不然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随之下降,得不偿失,并非减负教育政策实施的初衷。

由于当下城市和农村的教育现状不同,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确定“减负”对象时不应“一锅端”,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基础教育的现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为学生做实事,真减负。

“减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只是学校或者老师的责任,而是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小学业负担过重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微山县部分小学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宽松世代
严格意义上来说,1988年3月31日之前出生的也是“宽松第一世代”,这里的1987年是指4月1日开始的“年 度”。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更特殊的特质:全员是昭和年出生的。所谓的“昭和”是日本的纪年,1987年为昭和 62年,1988为昭和63年,1989年为平成1年。我们可以看到1988年度的人在就学的时候周围会混入不少平成1 年3月31日之前出生的人,所以他们不像1987年出生的人一样具有一致性。 “宽松第一时代”+“最后的昭和年出生”,给予他们最独特的身份认同感,同时也让社会给他们贴上重重 标签。这才会出现电视剧当中主角们的认知迷失感,本质上他们是昭和年出生的人,但却被真正的昭和年出 生的人所轻视,认为他们是 “宽松第一世代”;在后面的“宽松世代”的眼里,他们又是嘲笑的对象,“昭 和”在年轻的日本人眼里象征着死板和腐朽。 另外,1987年出生的人所接受的“宽松教育”不是完全版的“宽松教育”,因为还是第一年实施,所以有 许多地方没有完全按照《学习指导要领》贯彻,这更加造成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接受过“宽松教育”的。 然而,他们大学毕业时,日本刚经历过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经融危机,此时迎来就业的超级冰 河期。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全变成买方市场,根本就不是像前辈所讲的“就职非常轻松简单”。招 聘的人数大幅度削减,面试的难度与选拔的标准也大幅度提升。可谓正是应了前文剧情简介中的那一句:等 觉悟过来才发现这个社会是“竞争社会”。
浅析宽松教育对日本教育的影响
组员:王迪,孙敏,杨艳,陈家琪
研究契机
• 没有野心,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协调性。“宽松一代”是世人冠以他们的名字。 • 1987年出生的、被称之为“宽松第一代”的他们今年29岁,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大学 三年级,想要参加就职活动却遇到美国次贷危机;好不容易进入公司,第一年的三月就发生 东日本大地震。 •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一样的,所以大家都是最棒的。”明明被这么教育过,反应过来时才 发现:“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 • 以上是日本的日本电视台(NTV)于2016年4月首播的电视连续剧《宽松世代又如何》的预 告简介。该剧讲述被社会概括为“宽松第一代”的三个难兄难弟为了工作、家庭、恋爱以及 友情困惑着、踌躇着,最后勇敢面对生活与人生的故事。

下面是一个表格,颜色代表着当时使用的《学习指导要领》。绿色为第一次宽松教育改革, 青色时第二次,红色则为第三次。 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第一次登场的2002年,1987年4月2日以后出生的人正在上初三。他们 是第一批接受第三次“宽松教育”的人,所以才被称之为“宽松第一世代”。
什 么 是 宽 松 世 代
日本政府急急忙忙制定各种措施,同时学校也开始教学超出课纲(《学习指导要领》)的内 容。终于在2009年,日本的PISA各项排名回升,但排名依旧与日本所自傲的“亚洲第一”的地位 不相符合。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开始抓紧制定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开始讨论全面废止“宽松教 育”。 顺便一提,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的代表于2009年开始参与PISA,连续两届都获得单项第一 与总分第一。这再一次证明,中国的义务教育的优越以及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 如今,“宽松教育”已经进入历史,日本的高中在2013年开始启用全新的《学习指导要 领》,从2016年开始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没有接受过“宽松教育”的了。
日本雅虎定义
• ゆとり教育(文部科学省が指定した正式な名称でない)は、知識重視型の教育方針を詰め込み教 育であるとして学習時間と内容を減らし、思考力を鍛える学習に重きを置いた経験重視型の教育 方針をもって、ゆとりある学校をめざし、1980年度、1992年度、2002年度から施行された学習指 導要領に沿った教育のことである。ゆとり教育の範囲については諸説あり、明確ではないが、以 下のような見方がある。 • ゆとり教育は、1980年度から施行された学習指導要領による教育であるが、1992年度から施行さ れた新学力観にであると定義する 人もいる。
脱宽松教育时代的到来
01
1998年 日本改变以往重视知识学习的“填鸭式教育”,减少学习时间及 内容,以重视经验教育为方针,把宽松的教育模式作为教育目标。
02
2007年 OEDC学生学习达成度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教育达成度持 续下降。安倍晋三开始推行“教育再生”计划。
03
2008年 日本全面修改了《学习指导要领》,这标志“宽松教育” 结束,“脱宽松教育”时代来临。
04
目前,宽松教育仅在日本高等教育中实施。
•2016年5月10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在谈到将于2020年度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时指出: “我一直认为应该明确发布与日本宽松教育诀别的宣言。在教育实践中,期待的宽松教育与 实际情况并不相同。”驰浩表示,将按照现行的摆脱宽松教育的学习指导要领,同时提高教 学质量。 •他的这番表态被媒体认为日本将告别宽松教育。 •今年4月5日,日本教科书,尤其是理科的教科书已经放弃了“宽松教育”的理念,加厚了教 科书的页数,原来在书中消失了的“二次方程式”“元素周期表”也都“复活”了。 •尽管2006年后,日本开始逐渐“脱宽松教育”,但是舆论仍旧认为,力度还远远不够。而且 教育制度上的缺陷使得日本没有取得欧美的效果,反而促成了小升初热考,兴旺了私立学校。 •目前,日本中学授课大体的时间是一年190天左右,差不多一年约一半的时间在授课。根据 文部科学省的最新规划,日本将寻求增加授课时间,目前出炉的两个方案一是增加每天的授 课时间,而是增加授课的天数。这也是时隔数十年后,再次增加授课时间。 •宽松教育,是日本1980年以后至2010年左右实施的教育。由于被认为导致学习能力降低,现 在的学习指导要领已经逐渐修正。早在安倍晋三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就在着手修改宽松教 育。日本国内一直有人担心,学校课程缩水会导致本来就落后于中韩的日本学生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下降,这也是自民党再次掌权后废除宽松教育的主要动因。此次文部大臣驰浩提出的 方针,被认为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摆脱宽松教育的路线。
什么是宽松教育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给欧洲国家极大的震撼。据研究者称, 此事让西方开始反思,前苏联究竟以何优势领先其他国家发展了航空航天技术。人们 将其归功于前苏联高难度的数学教育。于是欧洲开始在高中教育中引入向量和矩阵等 高难度知识。数学变得难了起来,理科随之也变得难了起来。 • 当时,日本也遵照欧洲诸国加大高中数学的难度,然而很快社会开始对这种“填 鸭式教育”展开批判。在全世界范围轰轰烈烈的数理化科目加强难度运动后,日本社 会开始反思这样的教育是否只能培育出考试机器,而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 型人材。 • 于是,日本社会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增负”运动更加轰轰烈烈的“减负” 开始了。1982年,改革后的《学习指导要领》正式在日本的高中实施(1980年在小学 实施,1981年在初中实施),这被称之为“宽松教育”的开始。 • 广义上“宽松教育”时期指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10年左右,狭义上“宽松教育” 始于2002年左右,也是从那时起,学校开始实行每周5天学制,并且正式采用重视“宽 松教育”的学习指导要领。
宽松教育带来的影响
问题的显现是2003年的PISA结果。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 (英语: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简写:PISA,下文当中使用简写)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筹划的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始于 2000年,每三年进行一次。该计划旨在发展教育方法与成果,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 PISA主要考察学生的三个方面:数学能力、科学能力以 及阅读能力。日本作为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教 育资源,学生的素质理所应当也是非常高。所以刚开始参加 PISA时,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都是数一数二。虽然阅读能力 的排名并不高,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 然而到了2003年,日本第二次参加PISA时,除了科学能 力与上次持平,其余两项的排位大幅降低。2003年15岁的学 生恰好是1987年出生的“宽松第一世代”。 2006年的结果更让日本诧异,科学能力由第二掉到第六, 数学能力由第六掉到第十,阅读能力由第十四位掉到第十五 位。整个日本社会哗然,“宽松教育”被宣判失败。
改革的经过与内容
改革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的削减与课时减少;2. 以“宽松且充实”和“宽松且丰富”为口号;3. 不 上课的“宽松时间”开始了。 • 第一次《学习指导要领》改革虽然削减了课时和教学内容,但没有通过在草案时期被提起的“学校五日制”。 •1989年,第二次改革被通过了,1994年第二次修改过后的《学习指导要领》正式在日本的高中实施(1992年在小学 实施,1993年在初中实施),此次又有几个新的特点:1. 相比之前,教学内容的削减与课时再次减少;2. 导入新 学力观(评价体系);3. 小学一二年级不再设社会和理科两科目,同时新设科目“生活”。 • 到了此时,“学校五日制”依然没有被写入到《学习指导要领》中。然而随着第二次宽松教育改革,公立学校慢 慢地开始将每个月第二第四个周六定为停课日。此前全日本的高中生可是都要上六天学的。 • 到目前为止,改革没有对整个教育体系有着根本性的改变,可以说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然而,于2002年在初中开 始实施(2003年在高中开始实施)的第三次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可完全不一样。主要变化如下:1. 教学内容与 课时减少了三成;2. 完全贯彻每周五天课的“学校五日制”;3. 导入绝对评价制度;4. 新设“综合的学习时间” 这一概念。 • 所谓的绝对评价制度是学生的成绩不再以分布的范围显示,而是以分数显示。此前学生的期末成绩大多是1-5五 个等级,5分为最高,占全部人数的7%。五个等级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学生成绩在总体当中的位置。 • 就此项改革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五分制仅仅反映出在该班级的成绩分布,不能客观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导致 时常有5分的学生转学以后变成3分的情况。同时学校欺凌事件严重,时常有为提升自己的成绩而捣乱让别人不能学 习,但自己却不努力的例子。 • 现在我们常说的“宽松教育”是2002年的第三次“宽松教育改革”。很明显可以看出,第三次和前两次有着本质 的区别,尤其是三成的课时削减和周六放假。削减的课时不但代表着削减了教学内容,对于数学计算的训练也大幅 度减少。 • 这导致接受过“宽松教育”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时大量需要背诵和高重复强度训练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这两项改革所埋下的祸根在此后几年里逐渐显示出来,最终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对“减负”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