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广东

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广东

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广东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广东前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而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之一的砂料,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节约材料的消耗,广东制定了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该技术规程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技术规程的深度评估1. 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根据技术规程,机制砂的生产工艺要求采用洗砂、破碎、筛分等工序,以确保砂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机制砂的含泥量、粉含量、骨料含量等指标也要求严格控制,以确保机制砂达到预期的技术性能。

2. 机制砂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中明确了机制砂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配合比确定的原则、方法和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3.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技术规程中详细介绍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包括掺量的确定、掺量的影响因素、搅拌时间和方法等。

通过正确的应用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工作性能和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技术规程的广度评估1. 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了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的适用范围,包括广东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其他需要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

这一点对于确保规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非常重要。

2. 技术规程的规定和标准技术规程细化了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的规定和标准,包括砂的粒径分布、含泥量、强度等指标的要求,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这些规定和标准的制定,为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3. 技术规程的示范应用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应用的方式,展示了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这对于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说,可以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规程。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规程一、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1.1 机制砂选择应选择质量稳定、级配良好的机制砂,同时应满足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强度等要求。

1.2 水泥、骨料等其他原材料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水泥、骨料等,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

二、配合比设计与试验2.1 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的水泥、骨料、添加剂等用量。

2.2 试验验证应在试验室进行配合比的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三、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3.1 生产工艺流程应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2 设备选择与维护应选择性能良好的搅拌设备,同时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运输与存放4.1 运输应采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等现象。

4.2 存放应合理设置混凝土的存放场所,防止混凝土出现硬化、离析等现象。

五、施工准备与技术交底5.1 施工准备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2 技术交底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6.1 施工方法选择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2 质量控制措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

七、成品检测与验收7.1 成品检测应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检测,包括强度、坍落度等指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广东

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 广东

预拌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用技术规程广东摘要:一、引言二、机制砂的定义和分类三、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优势四、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技术要求五、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案例六、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天然河砂资源却日益紧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使用机制砂。

机制砂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将石料破碎、筛分得到的粒径小于4.75mm 的颗粒。

与天然河砂相比,机制砂具有资源丰富、品质稳定、环保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生产。

本文旨在探讨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规程。

二、机制砂的定义和分类机制砂是根据石料破碎、筛分得到的粒径小于4.75mm 的颗粒。

根据石料来源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机制砂可分为以下几类:1.碎石机制砂:利用碎石机将石料破碎、筛分得到的砂。

2.磨料机制砂:利用磨料机将石料磨碎、筛分得到的砂。

3.冲击机制砂:利用冲击机将石料冲击、筛分得到的砂。

4.复合机制砂:利用多种设备将石料破碎、筛分得到的砂。

三、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优势1.资源丰富:与天然河砂相比,机制砂的原材料来源更加广泛,不再受地域限制,可以有效解决天然河砂资源紧缺的问题。

2.品质稳定: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可以对石料进行筛选和调整,保证砂的粒径分布和品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

3.环保节能:机制砂生产过程采用封闭式生产,减少了粉尘污染和环境损害,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

四、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技术要求1.粒径分布:机制砂的粒径分布应符合国标GB/T 14684-2011 中的要求。

2.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3.含水量:机制砂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五、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案例广东省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积极推广使用机制砂。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选择石料品种、生产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石粉含量和含水量,确保机制砂的品质稳定。

JT-T 819-2023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JT-T 819-2023公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公路工程㊀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1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㊁分类与规格㊁技术要求㊁试验方法㊁检验规则,以及标志㊁运输和储存等要求㊂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机制砂的生产㊁检验和使用㊂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㊂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B6566㊀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14684㊀建设用砂GB/T14685㊀建设用卵石㊁碎石JT/T763㊀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3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机制砂㊀manufactured sand以合格母材为原料,经除土开采㊁机械破碎㊁颗粒整形㊁筛分和除粉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在4.75mm 以下的岩石颗粒㊂3.2石粉含量㊀microfines content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㊂3.3亚甲蓝值㊀methylene blue value用于判定机制砂颗粒吸附性能的指标,用不大于2.36mm粒级颗粒所消耗的亚甲蓝质量表示,也称MB值㊂3.4轻物质㊀lightweight material机制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㊂3.5片状颗粒㊀flaky particle粒径1.18mm以上的机制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㊂14㊀分类与规格4.1㊀分类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以下简称 机制砂 )按技术要求可分为Ⅰ类㊁Ⅱ类㊁Ⅲ类㊂Ⅰ类机制砂根据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分为Ⅰa类和Ⅰb类㊂4.2㊀规格机制砂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砂㊁中砂两种规格,分别为:a)㊀粗砂:细度模数3.9~3.1;b)中砂:细度模数3.0~2.3㊂5㊀技术要求5.1㊀母材5.1.1㊀机制砂母材不应对人体㊁生物㊁环境及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放射性应满足GB6566对建筑主体材料的要求㊂5.1.2㊀机制砂宜采用洁净岩石㊁卵石或碎石生产㊂岩石抗压强度以及卵石和碎石压碎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㊂表1㊀机制砂母材的岩石抗压强度及卵石和碎石压碎指标要求序号类别Ⅰ类Ⅱ类Ⅲ类1岩石抗压强度/MPaȡ80ȡ60ȡ302碎石压碎指标/%ɤ10ɤ20ɤ303卵石压碎指标/%ɤ12ɤ14ɤ165.1.3㊀机制砂母材的碱-集料反应活性应符合下列规定:a)Ⅰ类机制砂母材不应具有碱-集料反应活性;b)Ⅱ类㊁Ⅲ类机制砂母材不应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当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快速碱-硅酸反应试验的膨胀率应不大于0.3%,且水泥混凝土采取有效的抑制碱-集料反应措施后,方可使用㊂5.1.4㊀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使用的机制砂,应检验母材的集料磨光值,其值应满足表2的要求;机制砂母材不应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㊁页岩㊁板岩等岩石㊂表2㊀机制砂母材磨光值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机制砂母材的磨光值ȡ38.0ȡ35.0ȡ30.05.2㊀机制砂5.2.1㊀表观密度㊁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机制砂的表观密度㊁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应符合下列规定:2a)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3;b)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kg/m3;c)空隙率不大于44%㊂5.2.2㊀片状颗粒含量机制砂的片状颗粒含量应满足表3的要求㊂表3㊀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Ⅰa类Ⅰb类Ⅱ类Ⅲ类片状颗粒含量/%ɤ1010~15ɤ155.2.3㊀坚固性机制砂坚固性应满足表4的要求㊂表4㊀机制砂坚固性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质量损失率/%ɤ6.0ɤ8.0ɤ10.05.2.4㊀吸水率机制砂饱和面干吸水率应满足表5的要求㊂表5㊀机制砂饱和面干吸水率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饱和面干吸水率/%ɤ2.0ɤ2.55.2.5㊀颗粒级配Ⅰ类机制砂级配范围应满足表6中S1的要求,Ⅱ类㊁Ⅲ类机制砂级配范围应满足表6中S1或S2的要求㊂除0.6mm筛档外,其他档的颗粒级配可以略有超出,但各档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㊂表6㊀机制砂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0.150.30.6 1.18 2.36 4.759.5累计筛余/%S190~10080~9041~7015~505~200~100 S285~10080~9571~8535~705~500~1005.2.6㊀石粉含量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根据机制砂MB值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机制砂MB值ɤ1.4或快速试验合格时,机制砂MB值与石粉含量应满足表7的要求;b)当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试验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应满足表8的要求㊂3表7㊀MB值ɤ1.4或快速试验合格时机制砂MB值及石粉含量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机制砂MB值/(g/kg)ɤ0.8ɤ1.1ɤ1.4或合格石粉含量/%桥涵隧道结构物㊁附属结构ɤ5.0ɤ7.0ɤ10.0a 路面㊁桥面ɤ3.0ɤ5.0ɤ7.0a㊀此指标经试验验证后,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应超过15%㊂表8㊀MB值>1.4或快速试验不合格时机制砂石粉含量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石粉含量/%ɤ1.0ɤ3.0ɤ5.05.2.7㊀泥块含量机制砂泥块含量应满足表9的要求㊂表9㊀机制砂泥块含量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泥块含量(按质量计)/%ɤ0.2ɤ0.5ɤ1.05.2.8㊀压碎指标机制砂压碎指标宜满足表10的要求㊂表10㊀机制砂压碎指标技术要求指标Ⅰ类Ⅱ类Ⅲ类压碎指标(按质量计)/%ɤ20ɤ25ɤ305.2.9㊀有害物质机制砂中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宜满足表11的要求㊂表11㊀机制砂中有害物质含量指标技术要求序号指标Ⅰ类Ⅱ类Ⅲ类1云母含量(按质量计)/%ɤ1.0ɤ2.0ɤ2.02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ɤ1.03有机物含量合格4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a(按SO3质量计)/%ɤ0.55氯离子含量(按氯离子质量计)/%ɤ0.01ɤ0.02ɤ0.06a机制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㊂机制砂中含有黄铁矿时,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不应超过0.25%㊂46㊀试验方法机制砂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应按表12的规定进行㊂表12㊀机制砂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序号技术指标试验方法1母材放射性GB65662岩石抗压强度GB/T14685中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方法3碎石㊁卵石压碎指标GB/T14685中压碎指标试验方法4碱-集料反应碱活性成分GB/T14684中岩石种类与碱活性骨料种类确定试验方法快速碱-硅酸反应GB/T14684中碱-硅酸反应(快速法)试验方法碱-碳酸盐反应GB/T14685中碱-碳酸盐反应试验方法5磨光值附录A6表观密度㊁松散堆积密度㊁空隙率GB/T14684中表观密度㊁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方法7片状颗粒含量附录B8坚固性GB/T14684中坚固性试验方法9吸水率GB/T14684中饱和面干吸水率试验方法10颗粒级配GB/T14684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11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GB/T14684中机制砂亚甲蓝值与石粉含量试验方法12泥块含量GB/T14684中泥块含量试验方法13压碎指标GB/T14684中压碎指标法14云母含量GB/T14684中云母含量试验方法15轻物质含量GB/T14684中轻物质含量试验方法16有机物含量GB/T14684中有机物含量试验方法17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GB/T14684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试验方法18氯离子含量GB/T14684中氯化物含量试验方法7㊀检验规则7.1㊀检验类型7.1.1㊀机制砂的检验类型应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㊂7.1.2㊀型式检验应每年进行一次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和老产品转产;b)原料资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c)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检验㊂57.2㊀检验项目机制砂及其母材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的规定㊂表13㊀机制砂及其母材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出厂检验1母材放射性 5.1.1表12序号1+-2岩石抗压强度表1序号1表12序号2+-3碎石㊁卵石压碎指标表1序号2和序号3表12序号3+-4碱-集料反应 5.1.3表12序号4+∗5磨光值 5.1.4表12序号5+-6表观密度 5.2.1表12序号6+∗7松散堆积密度 5.2.1表12序号6++8空隙率 5.2.1表12序号6+∗9片状颗粒含量表3表12序号7+∗10坚固性表4表12序号8+-11吸水率表5表12序号9+∗12颗粒级配表6表12序号10++13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表7㊁表8表12序号11++14泥块含量表9表12序号12++15压碎指标表10表12序号13++16云母含量表11序号1表12序号14+-17轻物质含量表11序号2表12序号15+-18有机物含量表11序号3表12序号16+-1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11序号4表12序号17+-20氯离子含量表11序号5表12序号18+∗注: + 为检验项目, - 为不检验项目, ∗ 为根据需要而定检验项目㊂7.3㊀组批和抽样7.3.1㊀组批规则检验批量宜根据厂家生产规模而定㊂日产量2000t及以上的,应以同一品种㊁同一规格㊁同一类别的1000t为一批,不足1000t作为一批计;日产量2000t以下的,宜以600t为一批,不足600t作为一批计㊂7.3.2㊀抽样方法机制砂应按GB/T14684试样中的规定取样;机制砂母材应根据检测指标分别按GB6566㊁GB/T 14684㊁GB/T14685和附录A的规定取样㊂67.4㊀判定规则7.4.1㊀型式检验a)若有任何一项技术指标不符合第5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则需重新双倍抽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检㊂若复检结果仍然不合格,则判该型式检验为不合格;b)经检验(含复检)后,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第5章规定的技术要求时,则判型式检验合格㊂7.4.2㊀出厂检验a)若有任何一项技术指标不符合第5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则需从同一批产品中双倍取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检㊂若复检样品仍有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b)经检验(含复检)后,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第5章规定的技术要求时,该批产品判为合格㊂8㊀标志㊁运输和储存8.1㊀标志机制砂出厂时,生产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㊂产品合格证宜包括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及类别㊁规格;b)生产厂名;c)母材类型;d)批量编号和供货数量;e)检验结果㊁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f)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g)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㊂8.2㊀运输机制砂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a)装运工具应清洁㊁无杂物;b)运输㊁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止粉尘飞扬㊁颗粒离析和避免混入杂物的措施㊂8.3㊀储存机制砂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a)㊀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完善排水系统,场地及时清洁,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b)堆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颗粒离析;c)按规格㊁类别分别堆放,不得混放,防止久存和倒堆以及人为碾压㊁污染成品;d)机制砂堆放处宜有防雨淋㊁防扬尘等措施㊂7附㊀录㊀A(规范性)机制砂母材磨光值试验方法A.1㊀仪器设备与材料A.1.1㊀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a)加速磨光试验机,如图A.1,应符合相关仪器设备的标准,由下列部分组成:1)传动机构:包括电机㊁同步齿轮等;2)道路轮:外径406mm,用于安装14块试件,能在周边夹紧,以形成连续的石料颗粒表面,转速320r/minʃ5r/min;3)橡胶轮:直径200mm,宽44mm,用于磨粗金刚砂的橡胶轮(标记C)㊁用于磨细金刚砂的橡胶轮(标记X),轮胎初期硬度69IRHDʃ3IRHD;橡胶轮过度磨损时(一般20轮次后)应更换;4)磨料供给系统:用于存贮磨料和控制溜砂量;5)供水系统;6)配重:包括调整臂㊁橡胶轮和配重锤;7)试模:8副;8)荷载调整机构:包括手轮㊁凸轮,能支撑配重,调节橡胶轮对道路轮的压力为725Nʃ10N并保持使用过程中恒定;9)控制面板㊂标引序号说明:1 荷载调整系统;㊀㊀4 橡胶轮;㊀7 供水系统;2 调整臂(配重);5 细料贮砂斗;8 机体;3 道路轮;6 粗料贮砂斗;9 试件(14块)㊂图A.1㊀加速磨光试验机b)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简称摆式仪,应符合JT/T763的规定;c)磨光试件测试平台:供固定试件及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用;d)天平:感量不大于0.1g;8e)烘箱:装有温度控制器㊂A.1.2㊀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a)黏结剂:能使集料与砂㊁试模牢固黏结,确保在试验过程中不致发生试件摇动或脱落;b)丙酮;c)砂:粒径<0.3mm,洁净㊁干燥;d)金刚砂:30号(棕刚玉粗砂),280号(绿碳化硅细砂),用作磨料,只允许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e)橡胶石棉板:厚1mm;f)标准集料试样:由指定的集料产地生产的符合规格要求的集料,每轮两块,只允许使用一次,不得重复使用;g)其他:油灰刀㊁洗耳球等各种工具㊂A.2㊀试验准备A.2.1㊀试验前应对摆式仪进行检查或标定㊂A.2.2㊀将集料过筛,剔除针片状颗粒,取9.5mm~13.2mm的集料颗粒用水洗净后置于温度为105ħʃ5ħ的烘箱中烘干㊂注:根据需要,也可采用4.75mm~9.5mm的粗集料进行磨光值试验㊂A.2.3㊀将试模拼装并涂上脱模剂(或肥皂水)后烘干㊂安装试模端板时要注意使端板与模体齐平(使弧线平滑)㊂A.2.4㊀用清水淘洗粒径小于0.3mm的砂,置于105ħʃ5ħ的烘箱中烘干成干砂㊂A.2.5㊀预磨新橡胶轮:新橡胶轮正式使用前要在安装好试件的道路轮上进行预磨,C轮用粗金刚砂预磨6h,X轮用细金刚砂预磨6h,然后方能投入正常试验㊂A.3㊀试件制备A.3.1㊀排料:每种集料宜制备6~10块试件,从中挑选4块试件供两次平行试验用㊂将9.5mm~13.2mm集料颗粒尽量紧密地排列于试模中(大面㊁平面向下)㊂排料时应除去高度大于试模的不合格颗粒㊂采用4.75mm~9.5mm的粗集料进行磨光试验时,各道工序需更加仔细㊂A.3.2㊀吹砂:用小勺将干砂填入已排妥的集料间隙中,并用洗耳球轻轻吹动干砂,使之填充密实㊂然后再吹去多余的砂,使砂与试模台阶大致齐平,台阶上不得有砂㊂用洗耳球吹动干砂时不得碰动集料,且不使集料试样表面附有砂粒㊂A.3.3㊀配制环氧树脂砂浆: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如使用6101环氧树脂时为1ʒ4)配料㊁拌匀制成黏结剂,再与干砂按1ʒ4~1ʒ4.5的质量比拌匀制成环氧树脂砂浆㊂注:一块试模中的环氧树脂砂浆各组成材料的用量通常为:环氧树脂9.0g㊁固化剂2.4g㊁干砂48g㊂允许根据所选用的黏结剂品种及试件的强度对此用量做适当调整㊂A.3.4㊀填充环氧树脂砂浆:用小油灰刀将拌好的环氧树脂砂浆填入试模中,并尽量填充密实,但不得碰动集料㊂用4.75mm~9.5mm的集料试验时,环氧树脂砂浆用量应酌情增加㊂然后用热油灰刀在试模上刮去多余的填料,并将表面反复抹平,使填充的环氧树脂砂浆与试模顶部齐平㊂A.3.5㊀养护:通常在40ħ烘箱中养护3h,再自然冷却9h拆模;如在室温下养护,时间应更长,使试件达到足够强度㊂有集料颗粒松动脱落,或有环氧树脂砂浆渗出表面时,试件应予废弃㊂A.4㊀磨光试验A.4.1㊀试件分组:每轮1次磨14块试件,每种集料为2块试件,包括6种试验用集料和1种标准集料㊂A.4.2㊀试件编号:在试件的环氧树脂砂浆衬背和弧形侧边上用记号笔对6种集料编号为1~12,1种9集料赋以相邻两个编号,标准试件为13㊁14号㊂A.4.3㊀试件安装:按表A.1的序号将试件排列在道路轮上,其中1号位和8号位为标准试件㊂试件应将有标记的一侧统一朝外(靠活动盖板一侧),每两块试件间加垫一片或数片1mm厚的橡胶石棉板垫片,垫片与试件端部断面相仿,但略低于试件高度2mm~3mm㊂然后盖上道路轮外侧板,边拧螺钉边用橡胶锤敲打外侧板,确保试件与道路轮紧密配合,以避免磨光过程中试件断裂或松动㊂随后将道路轮安装到轮轴上㊂表A.1㊀试件在道路轮上的排列次序位置号1234567891011121314试件号1393751111410486212A.4.4㊀磨光操作过程按下列要求进行:a)试件的加速磨光应在室温20ħʃ5ħ的房间内进行;b)粗砂磨光按下列步骤进行:1)把标记C的橡胶轮安装在调整臂上,盖上道路轮罩,下面置一积砂盘,给贮水支架上的贮水罐加满水,调节流量阀,使水流暂时中断;2)准备好30号金刚砂粗砂,装入专用贮砂斗,将贮砂斗安装在橡胶轮侧上方的位置上并接上微型电机电源㊂转动荷载调整手轮,使凸轮转动放下橡胶轮,将橡胶轮的轮幅完全压着道路轮上的集料试件表面;3)调节溜砂量:用专用接料斗在出料口接住溜出的金刚砂,同时开始计时,1min后移出料斗,用天平称出溜砂量,使流量为27g/minʃ7g/min,如不满足要求,应用调速按钮或调节贮砂斗控制闸板的方法调整;4)在控制面板上设定转数为57600转,按下电源开关启动磨光机开始运转,同时按动粗砂调速按钮,打开贮砂斗控制闸板,使金刚砂溜砂量控制为27g/minʃ7g/min㊂此时立即调节流量计,使水的流量达60mL/min;5)在试验进行1h和2h时磨光机自动停机(注意不要按下面板上复零按钮和电源开关),用毛刷和小铲清除箱体上和沉在机器底部积砂盘中的金刚砂,检查并拧紧道路轮上有可能松动的螺母,再启动磨光机,至转数显示屏上显示57600转时磨光机自动停止,所需的磨光时间约为3h;6)转动荷载调整手轮使凸轮托起调整臂,清洗道路轮和试件,除去所有残留的金刚砂㊂c)细砂磨光按下列步骤进行:1)卸下C标记橡胶轮,更换为X标记橡胶轮,按A.4.4b)的方法安装;2)准备好280号金刚砂细砂,按A.4.4b)的方法装入专用贮砂斗;3)按A.4.4b)的步骤调节溜砂量,使流量为3g/minʃ1g/min;4)按A.4.4b)的步骤设定转数为57600转,开始磨光操作,控制金刚砂溜砂量为3g/minʃ1g/min,水的流量达60mL/min;5)将试件磨2h后停机作适当清洁,按A.4.4b)的方法检查并拧紧道路轮螺母,然后再启动磨光机至57600转时自动停机;6)按A.4.4b)的方法清理试件及磨光机㊂A.4.5㊀磨光值测定按下列步骤进行:a)在试验前2h和试验过程中应控制室温为20ħʃ2ħ;b)将试件从道路轮上卸下并清洗试件,用毛刷清洗集料颗粒的间隙,去除所有残留的金刚砂;c)将试件表面向下放在18ħ~20ħ的水中2h,然后取出试件,按下列步骤用摆式摩擦系数测01定仪测定磨光值:1)调零:将摆式仪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松开固定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升高并能自由摆动,然后锁紧固定把手,转动调平旋钮,使水准泡居中,当摆从右边水平位置落下并拨动指针后,指针应指零㊂若指针不指零,应拧紧或放松指针调节螺母,直至空摆时指针指零;2)固定试件:将试件放在测试平台的固定槽内,使摆可在其上面摆过,并使滑溜块居于试件轮迹中心㊂应使摆式仪摆头滑溜块在试件上的滑动方向与试件在磨光机上橡胶轮的运行方向一致,即测试时试件上做标记的弧形边背向测试者;3)测试:调节摆的高度,使滑溜块在试件上的滑动长度为76mm,用喷水壶喷洒清水润湿试件表面(注意,在试验中的任何时刻,试件都应保持湿润),将摆向右提起挂在悬臂上,同时用左手拨动指针使之与摆杆轴线平行㊂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回落向左运动,当摆达到最高位置后下落时,用左手将摆杆接住,读取指针所指(小度盘)位置上的值,记录测试结果,准确到0.1;4)摆式仪在使用新橡胶片时应预磨使之达到稳定状态,预磨的方法是用新橡胶片在干燥的试块上(不用磨光后的试件)摆动10次,然后在湿润的试块上摆动20次㊂另外,橡胶片不应被油类污染;5)1块试件重复测试5次,5次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3㊂取5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磨光值读数(PSV r)㊂标准试件的磨光值读数用PSV hr表示㊂A.4.6㊀1种集料重复测试2次,每次都需同时对标准集料试件进行测试㊂A.5㊀计算A.5.1㊀按式(A.1)计算两次平行试验4块试件(每轮2块)的算术平均值(PSV ra),精确到0.1㊂4块试件的磨光值读数(PSV r)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4.7,否则试验作废,应重新试验㊂PSV ra=ðPSV r i/4 (A.1)式中:PSV r i 4块试件的磨光值读数,i=1~4㊂A.5.2㊀按式(A.2)计算两次平行试验4块标准试件(每轮2块)的算术平均值(PSV bra),准确到0.1㊂4块标准试件的磨光值读数的平均值(PSV bra)应在46~52范围内,否则试验作废,应重新试验㊂PSV bra=ðPSV br i/4 (A.2)式中:PSV br i 4块标准试件的磨光值读数,i=1~4㊂A.5.3㊀按式(A.3)计算集料的PSV值,取整数㊂PSV=PSV ra+49-PSV bra (A.3)11附㊀录㊀B(规范性)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B.1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ħʃ5ħ;b)条形孔筛:筛框内径均为300mm,筛孔尺寸分别为0.8mmˑ15mm㊁间距1.5mm,1.6mmˑ15mm㊁间距1.6mm,3.2mmˑ20mm㊁间距2mm㊂筛孔尺寸为0.8mmˑ15mm㊁间距1.5mm 的条形孔筛示意图见图B.1;图B.1㊀筛孔尺寸为0.8mmˑ15mm㊁间距1.5mm的条形孔筛示意图c)方孔筛:孔径为1.18mm㊁2.36mm㊁4.75mm㊁9.5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d)电动摇筛机;e)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f)搪瓷盆,毛刷等㊂B.2㊀试验步骤B.2.1㊀按GB/T14684规定的方法进行机制砂取样,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烘干㊂B.2.2㊀机制砂烘干后冷却至室温,取500g作为试样㊂B.2.3㊀方孔套筛(附筛底)按孔径1.18mm㊁2.36mm㊁4.75mm从下到上组合置于摇筛机上后,倒入机制砂试样进行筛分㊂B.2.4㊀将筛分后粒径在1.18mm~2.36mm㊁2.36mm~4.75mm㊁4.75mm~9.50mm的颗粒,分别放入宽为0.8mm㊁1.6mm和3.2mm带筛底的条形孔筛上,分别将条形孔筛置于摇筛机上,摇筛10min,然后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小于筛上剩余试样量的0.1%为止㊂B.2.5㊀称取各条形孔筛筛下颗粒质量,并累加得到机制砂片状颗粒总质量,精确到0.1g㊂B.3㊀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计算B.3.1㊀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B.1)计算,精确至1%:F s=G500ˑ100% (B.1) 21式中:F s 片状颗粒含量;G 粒径在1.18mm~9.5mm试样的片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㊂B.3.2㊀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取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㊂31。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下面我将为您一步一步回答,主题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并撰写一篇3000-6000字的文章。

第一步:介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机制砂混凝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群众团体组织,致力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机制砂混凝土是一种结合了细骨料的机制砂和混凝土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工程应用前景。

了解了背景信息后,我们可以继续展开下一步的论述。

第二步:机制砂混凝土的特点和应用机制砂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①材料成分稳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配;②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适用于不同的工程要求;③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④由于混凝土中的骨料较为细小,可以更好地填补形状复杂的空隙。

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这些工程中,机制砂混凝土可以作为填充材料、路基、路面和支撑土体等的主要组成部分。

同时机制砂混凝土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和地下管道的建设等领域。

第三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制定过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制定是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证得出的。

首先,协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负责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施工工艺、应用范围等进行调研和分析。

在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开展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应用试验,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工作组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初步框架。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工作组最终确定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正式版本。

该规程包括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为行业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第四步: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制定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的应用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砂粒形状:砂粒应具备均匀的颗粒形状,无过于尖角和刚性等不合理形状。

常见的砂粒形状包括圆形、多角形和复合形状等。

2. 砂粒大小:砂粒的粒径应符合特定的要求,一般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级配。

砂粒大小的范围通常在0.15mm
至4.75mm之间。

3. 砂粒含水率:砂粒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常要求砂粒的含水率不超过5%。

4. 粘胶土含量:砂粒中的粘胶土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和变形。

通常要求粘胶土含量不超过3%。

5. 砂质:砂粒的砂质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以确保砂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6. 耐久性:砂粒应具备一定的耐久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7. 销售和运输:混凝土机制砂的销售和运输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混凝土机制砂的应用技术标准主要涵盖砂粒形状、
大小、含水率、粘胶土含量、砂质、耐久性等方面,以及销售和运输等环节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砂粒的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引言混凝土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

为了确保混凝土机制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应用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制定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以期使混凝土机制砂在工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一、原材料选择1. 石料:应选择质地坚硬、颗粒形状良好、表面光滑的天然石料,禁用含有过多粉末和泥土的石料。

2. 石粉:石粉应选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石头粉,质地细腻,不得掺杂其他杂质。

3. 水泥:应选用标准水泥,按照相关规范配比,不能使用劣质或变质水泥。

二、生产工艺1. 原料配比:合理确定石料、石粉及水泥的配比,确保混凝土机制砂的强度和密实度。

2. 破碎工艺:采用高效、低能耗的破碎设备进行石料粉碎,控制产生的砂粒大小和形状。

3. 砂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制砂设备,生产出质地均匀、粒度均匀的混凝土机制砂。

4. 混合工艺:在砂子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砂子的比例,采取湿法或干法混合工艺,保证混凝土机制砂的均匀性和质量。

三、质量检测1. 外观检测:外观检测要求混凝土机制砂颗粒形状规整,表面无杂质和粉尘。

2. 粒度分析:进行砂子的粒度分析,确保砂子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3. 强度检测:通过压缩试验、抗压试验等手段检测混凝土机制砂的强度指标。

4. 吸水率检测:测试混凝土机制砂的吸水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应用要求1. 储存要求:混凝土机制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水分和杂质的侵入。

2. 使用要求:在使用混凝土机制砂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五、安全环保1.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政策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生产废水和废气。

2. 选用环保型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混凝土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通过科学、严格的应用技术标准,可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效果。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45 T 1621-2017)宣贯讲稿.doc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45 T 1621-2017)宣贯讲稿.doc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45 T 1621-2017)宣贯讲稿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韩韩玉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2018年6月15日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内容汇报讲解讲解提纲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二、规范主要内容讲解三、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的典型案例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机制砂现状全区混凝土及砂的用量与日剧增,但在河砂资源短缺、价格上涨、材料运输和环境保护限制的压力下,天然砂的供给量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使用机制砂替代天然河沙已势在必行,函需开发机制砂资源和加快推广机制砂的应用。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机制砂现状机制砂需要解决的行业问题:➢颗粒形状(长条状、针片状的改善);➢颗粒级配(连续性、各级级配百分比合理性改善);➢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FM可调、可控)。

➢环境友好(零排放,粉尘的回收利用)。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机制砂混凝土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制砂行业生产水平低下,机制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对机制砂与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的认识;➢缺乏针对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对石粉在混凝土中作用研究不充分,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制过严。

石粉含量限值过低所带来的问题⚫增加机制砂的生产难度⚫提高机制砂的生产成本⚫浪费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机制砂的自然级配,配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差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目前国内关于机制砂的专项标准已有《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819-2011,但因各省市机制砂原材料存在较大差异,广西区内机制砂尚缺乏相关地方标准。

指导--机制砂生产及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确保--机制砂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广西区公路工程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编制适合广西地区交通、自然条件与使用目的的机制砂及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2 任务来源本规范由自治区交通厅提出,自治区质监局批准立项,列入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桂质监函〔2014〕238号),项目编号为2014-0246,由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91.100.30Q 13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XXXXX—2017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anufactured-sand for concret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17年6月26日2017-XX-XX发布2017-XX-XX实施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机制砂的技术要求 (2)5.1 规格、类别与用途 (2)5.2 技术指标 (3)6 机制砂的生产 (4)6.1 生产准备 (4)6.2 母岩 (4)6.3 生产设备选型 (5)6.4 生产控制 (5)7 机制砂的检验 (5)7.1 检验分类 (5)7.2 检验规则 (5)7.3 检验方法 (6)8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6)8.1 一般规定 (6)8.2 配合比设计 (6)9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 (7)9.1 一般规定 (7)9.2 拌制 (7)9.3 运输 (8)9.4 浇筑 (8)9.5 养护 (9)9.6 质量验收 (9)附录A(规范性附录)型式检验 (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玉、王建军、梅世龙、周文、庞博新、李彩霞、付宇文、罗岩枫、何涌、蒋正武、冯智、冯春萌、罗吉智、陈光辉、蓝日彦、钱海洋、胡文学、林增海、苏萍、谭华、黄文秋、张坤球、蒙立和、秦大燕、林峰、青志刚、邓家喜、谭海晖、赵月青、姚青云。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除水泥混凝土路面外的公路工程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684 建设用砂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 10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G E41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介于0.075mm至4.75mm的坚硬岩石颗粒。

3.2石粉含量 fine content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3.3泥块含量 clay lumps and friable particles content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

3.4亚甲蓝(MB)值 methylene blue value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3.5压碎指标 crushing value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3.6干法制砂 dry-process sand production在干燥条件下破碎、筛分和采用干法除尘装置除去机制砂中石粉的制砂工艺。

3.7湿法制砂 wet-process sand production在干燥或潮湿条件下破碎,采用水力分选和除去机制砂中石粉的制砂工艺。

3.8半干法制砂 semi-dry process sand production在干燥条件下破碎、筛分,采用水洗法除去机制砂中石粉的工艺。

3.9机制砂混凝土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以机制砂为主要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

4 基本规定4.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结构用机制砂,其源料特性应符合要求。

不应采用矿山尾矿及工业废渣生产机制砂。

4.2 机制砂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岩石,按破碎、筛分、除尘(洗净)和混合的全套工艺标准生产。

4.3 机制砂结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指标,应根据机制砂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修正,充分考虑不同来源机制砂及石粉含量的影响,建立经验关系。

4.4 机制砂的料源特性和石粉含量有明显变化时,应经过充分试验论证,符合GB 50010和GB/T 50476的各项要求方可使用。

4.5 机制砂混凝土应采用计量精度符合要求的搅拌楼生产;应根据结构情况,采用高频振动密实工艺或自密实工艺成型。

机制砂混凝土施工应加强内部养生和表面覆盖保湿养生,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

5 机制砂的技术要求5.1 规格、类别与用途机制砂按细度模数可分为粗、中两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表1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可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

Ⅰ类机制砂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Ⅱ类机制砂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55的混凝土;Ⅲ类机制砂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5.2 技术指标机制砂的级配应符合表2的规定。

除4.75mm和0.60mm筛孔外,实际级配与下表所列的累积筛余量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表2 机制砂的级配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规定:表3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机制砂的坚固性可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质量损失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机制砂的坚固性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满足表5的规定。

表5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400 kg/m3、空隙率小于45%。

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应进行碱活性试验。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当机制砂中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酸盐及硫化物、氯离子等有害物质时,其含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机制砂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值6 机制砂的生产6.1 生产准备机制砂加工场的选址应符合规划、安全、环保的相关规定。

新建砂场应做好矿山资源的勘察工作,查明母岩物理力学性能、贮量及开采条件。

应鉴定母岩种类、成份,评价母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母岩强度、弹性模量、密度和吸水率等。

硅质岩或白云岩,应评价碱活性。

石料场确定后,应清除表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并制定岩石开采方案。

6.2 母岩强度、密度和吸水率等符合要求的岩石,可用于生产机制砂。

用于生产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母岩种类、强度、密度和吸水率等有明显变化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开采。

母岩性能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处理应按JGJ 52的规定执行。

6.3 生产设备选型机制砂生产设备选型应根据生产规模确定,确保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兼顾环保要求。

机制砂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全干法、半干法和湿法生产,宜采用全干法或半干法生产工艺。

机制砂生产系统应由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除尘设备和输送设备等组成。

机制砂的破碎设备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应按原料破碎和机制砂破碎的不同要求,分别配备破碎系统,选用破碎设备;——原料破碎可选用颚式破碎机、旋回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Ⅰ类和Ⅱ类机制砂破碎宜选用圆锥式破碎机或立式冲击破碎机;Ⅱ类和Ⅲ类机制砂可选用圆锥式破碎机、立式冲击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

机制砂的筛分宜采用水平筛、圆振动筛、直线筛、空气筛等设备。

除尘设备应由布袋式除尘系统、喷淋系统或综合除尘系统等组成。

应根据输送长度、输送量、输送高差选择输送设备。

——所有破碎设备应配置皮带式输送机,运输集料的皮带式输送机应加装防雨罩;——需要将集料垂直或者较大高差提升时,应采用集料提升机。

6.4 生产控制机制砂应按破碎、筛分、除尘(水洗)、混合配料和贮存的工艺进行生产。

机制砂破碎应采用经过加工的碎石,入料粒径应符合制砂机破碎比的要求。

入料前应将碎石中的石粉筛除。

机制砂宜采用闭路循环系统筛分,超粒径的颗粒应重新进入破碎机破碎。

机制砂成品不得有超粒径颗粒含量。

采用干法除尘工艺生产时,应采用多级除尘系统。

粒径小于0.075mm的粉尘不得回收进入成品仓。

采用半干法生产时,宜经过筛分和除尘后水洗。

机制砂应经过混合配料调整级配,颗粒级配、超尺寸颗粒含量及石粉含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后方可进入成品仓。

机制砂的装卸、运输和堆放,应防止颗粒离析、混入杂质,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扬尘。

不同料源特性、不同类别和规格的机制砂应分别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m。

堆放场地应设置防雨棚,地面应设置排水沟并硬化处理。

7 机制砂的检验7.1 检验分类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型式检验详见附录A。

机制砂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宜对机制砂进行随机抽检。

机制砂的进场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松散堆积密度、坚固性。

7.2 检验规则机制砂进场检验的组批规则为:——按同种类、规格、类别及日产量每600t或400m3为一批,不足600t或400m3亦为一批;——日产量超过2000t,按1000t或600m3为一批,不足1000t或600m3亦为一批。

经检验(含复验)后,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应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若有任一项技术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相应类别规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指标进行复验;若复验样品仍有不合格,则应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7.3 检验方法机制砂的取样、试样数量、试样处理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

机制砂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应按照表8的规定执行。

表8 机制砂技术指标检验方法8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8.1 一般规定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公路工程结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

施工性能设计应根据机制砂的特点,充分考虑施工条件、气候环境和石粉含量波动的影响,采用适宜的施工性能评价指标。

混凝土不得有明显的离析、浮浆和泌水。

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以水灰比为控制指标。

水泥、矿物掺合料、机制砂及碎石中所带入的石粉总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经试验论证满足耐久性要求时,石粉总含量可允许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