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探讨

合集下载

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应用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应用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应用中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机制砂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其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机制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性能。

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因级配不良造成混凝土工作性劣化、石粉及吸水杂质含量过高造成混凝土粘度过高、用水量过大而降低强度等,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有效解决了机制砂应用中级配不良和需水量高等问题,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级配;需水量;问题分析;解决对策1引言多年来我国基建规模一直十分庞大,各类建材的消耗数量也是非常巨大,尤其近几年每年混凝土浇筑量达数十亿m³,天然河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骨料,是最重要的大宗建材之一。

随着基建数量不断上升,不可再生的天然河砂资源已经枯竭,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天然河道不允许采砂,导致混凝土细骨料供应日趋紧张。

机制砂作为天然河砂的替代材料,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混凝土工程中,尤其是很多大型项目也都在推广应用机制砂。

尽管机制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它的争议从未间断,甚至愈演愈烈,部分项目因应用机制砂工程质量不达标而被建设单位或监管部门禁止使用,给施工方带来了很大难题。

机制砂应用优势:机制砂是天然河砂的最佳替代品,用于生产碎石的岩石粒径破碎的更小一些,更好地控制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不会危害工程结构,同时还可节约大量成本。

机制砂应用缺点:机制砂在应用过程中如果级配不良,粒型粗糙导致生产的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结构会产生更多缺陷;如果石粉含量太高,则会降低混凝土强度,甚至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等。

从大环境来说,推广机制砂应用是势在必行的。

因此,必须从技术层面深入分析机制砂应用问题,并结合实践,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为机制砂的推广应用提供助力。

2机制砂应用问题分析2.1机制砂问题在分析机制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之前,首先介绍一下机制砂的特点,以便理解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机制砂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混凝土 因其取材广 泛 、价格低廉 、抗压强度高 、可浇筑成各 种形 用 。 状,并且耐久性好 、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的特点 。成为桥梁工程广泛 因而 ,混凝土搅拌站应充分把握不同品种 ̄/剂 、掺合料的性能和 'm t - 使用 的建筑材料。 掺量 比例 , 并对其品质加强检测 ,防止用错 品种和使用伪劣产 品。减水 近年来 ,随着我 国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深入实施 ,我 国的西部地区大 剂的掺量 随气温 的变化影 响很大 ,所以应该 随气温变化逐步调整减水剂 兴土木 ,对混凝土 的需求 与 日俱增 ,每年都消耗大量砂 石材料 。一方 面,西部大部 分地 区山高谷 深,江河砂资源缺乏 ;另一方面在一些 江河 砂资源丰富的地 区,过度采集 河砂 已经带来 了环保等一 系列问题 。因 此,采用机制砂代替 ̄/ p浇筑混凝土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 i , 机制砂混凝土 由于采用了机制砂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与河砂混凝土 不尽相同,结合工程实际,探讨影响机制砂混凝土质量 的因素。 1 工程概况 公路设计 时速 8 k /,桥 梁为 6 2m 的预应力 空心 板桥 ,主要技 0 mh x0
进行二次复振并加强表面抹压 ,而后再妥善养护 。 4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 后 ,如果混凝 土沉降时受 到钢 筋 、预埋件 、 )
大的粗骨料等的局部阻碍 ,由此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则 容易产生沉降收缩裂缝 。因此 , 应尽可能地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 振 捣充分 ,并进行二次振捣 ,妥善排除浇筑过程中的泌水 ,初凝前完成 抹平工作 , 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 ,随即进行覆盖和湿养护。
施工时应定期检测集料级配,若发现变化应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的 措施保证其级配满足规范要求 。 22 水灰比 . 水灰比的选取包括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 的选取 ,在 满足混凝 土强 度耐久性 的要 求下 ,选用较 大水 灰 比有利于节 约水 泥 ,而 为了节约水 泥 ,单位用水量在满足 流动性 的条 件下 ,取较小值 。本 次生产施工 中 , 水灰比选择 O 8 而单位用水量的选择 ,应根据施工混凝土拌和物稠度 . , 3 ( 坍落度)要求 及骨料品种 的最 大粒径作相应 的调 整 ,经过 多次试验 ,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C30机制砂混凝土是一种含有石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为C30,表示其抗压强度为
30 MPa。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增加,使用石粉替代部分水泥成为一种常见的混
凝土掺合料。

本文将对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

我们将控制C30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符合国家标准。

石粉的掺量通常为水泥
质量的10%-20%。

我们将根据不同的石粉掺量进行试验,比较不同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
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试验研究C30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压实试验、抗折试验和
抗渗试验等,测定不同石粉掺量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掺入
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渗性能。

我们还将对C30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测试。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坍落度、
均匀性和可泵性等。

我们将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测定不同石粉掺量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

我们将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石粉掺量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我们将研究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石粉与水泥的反应程度以及石粉对混凝土骨料和水泥
石的作用机制。

本文将通过实验研究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包括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并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研究结果将为含石粉的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砂 已成 形 势 所 需 。 本 文 简要 概 述 了机 制 砂 对 混 凝 土 各 方 面性 能 的 影 响 、 粉 的 活 性 效 应 、 泥 量 对 混 凝 土 的 影 响 , 为 机 制 砂 混 石 含 认
凝 土具 有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 指 出现 阶段 所 存 在 的 问题 。 并 多 , 度 模 数 普遍 在 .6 .5 细 3O . . ~3 7内, 粒形多呈三角体或方矩体 , 面粗糙L 表 。
对河砂的过度开采 , 造成河床 下沉 , 水来 临的 时候 , 会 洪 堤 围易 被 冲垮 , 成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随 着 城 乡 建 设 的 发 展 , 造 以 及对 生 态 环 境 的重 视 , 分 地 区河 砂 严 禁 开 采 之 后 , 有 的天 部 现
以上时 , 由于石 粉含量太高 , 颗粒级 配不合理 , 使混凝土 密实 性降低 , 和易性变差 ; 粗颗粒偏少 , 减弱 了骨架作用 ; 非活性石 粉不具有水化及胶结作用 , 在水泥含量不变时 , 过多的石粉使 水泥浆强度降低 , 并使混凝土强度减小 。
量 少 的情 况 下 , 粉 对机 制 砂 混 凝 土强 度 的 贡献 更 加 突 出 。 石
粒径小 于 4 7mm 的岩石颗粒 , .5 但不包括软质岩 、 风化岩的颗 粒, 用专门的制砂机生产 , 多数呈灰 白色或 黑色 , 一般 含有 1 O

1 左 右 的 石 粉 ( 径 小 于 7 的 岩 石 颗 粒 ) 级 配 中大 5 粒 5m ,
1前 言
为机 制 砂 增 强 混 凝 土 的 主要 原 因是 由于 石 粉 的存 在 可 以较 明
机制 砂 , 于 人工 砂 的一 种 , 由 机 械 破 碎 、 分 制 成 的 , 属 是 筛

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它以花岗岩机制砂为骨料,采用适当的配合比和粉煤灰等掺合料,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备而成。

花岗岩机制砂具有高强度、高密实度、表面平整度好等优点,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混凝土工程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混凝土骨料主要采用天然河砂或矿渣等,但这些骨料存在着大小不均、含泥量高、且不易得到等缺点,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新型骨料来制备混凝土。

花岗岩机制砂是一种由人工制备的高品质骨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度和平整度,但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经过了较少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研究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的意义在于:
1. 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花岗岩机制砂具有高强度和密实度等优点,将其作为混凝土骨料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

2. 降低混凝土成本:花岗岩机制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价格,将其作为混凝土骨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提高混凝土的经济性。

3. 推动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是一种新型
的混凝土,其研究和应用将推动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混凝土行业提供更加先进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总之,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为混凝土工程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砂石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不可缺失的主要骨料,本文对机制砂的定义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阐述,并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制砂;定义;现状;存在问题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土木建筑业的空前活跃,道路、桥梁、铁路、机场、水工建筑、城市建设、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建筑材料在质和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其中占混凝土体积70%以上的砂石骨料的获得要开山采矿,挖掘河床,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地方出现了违规掏河、毁地取砂的现象,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混凝土对砂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强度等级及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则更高,能满足要求的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少,一旦劣质砂应用到了工程中,既浪费了水泥资源又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给人民的生命安全蒙上了阴影。

在此背景下,机制砂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建筑市场,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砂,成为重要的砂资源。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加强,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使用机制砂已成为必然趋势。

1 机制砂及相关技术指标定义机制砂是指由专门的机械破碎、进行筛分制成,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其中附加的配套设备还应涵盖洗砂机,除尘机等。

混合砂是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机制砂各项技术指标中泥块含量: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亚甲蓝MB值: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压碎指标: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

2 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机制砂的研究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提出大量关于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理论,如阿根廷学者Bonvetti认为石粉含量为20%时石粉的填充效应最佳;外国学者T.Ceilk等认为,机制砂的应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降低了混凝土的含气量,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一、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 石粉的作用石粉是一种细粉状物质,通常是由石英砂的研磨以及矿石的破碎过程获得。

石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具有微细颗粒、均质分布等特点。

在混凝土中,石粉可以填充骨料间隙,促进水泥与骨料的结合,从而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石粉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抗渗性和耐久性。

(1)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石粉的加入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观空隙,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2)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石粉具有微细颗粒和均质分布的特点,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3)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石粉可以促进水泥与骨料的结合,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2.1 研究材料本研究选取了普通硅酸盐水泥、机制砂、骨料、石粉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石粉的掺量分别为5%、10%、15%。

2.2 试验方法(1)配合比设计: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配合比。

(2)试件制作:按照标准要求,制作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

(3)性能测试: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抗渗、耐久性等性能测试。

2.3 结果分析通过对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测试,得出如下结果:(1)强度: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当石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

三、结论和建议(1)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掺入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2)石粉的掺入量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掺入量在5%~15%之间。

(3)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石粉与其他掺合料的配合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含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和耐久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机制砂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机制砂的优缺点

机制砂的优缺点

机制砂的优缺点
1. 机制砂的优点
采用机制砂配置混凝土具有如下优点:
(1)工厂化生产,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工厂生产可以从选材、破碎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上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生产条件好,砂的质量有保障。

(2)砂的物理力学性能好可以有意识的选择硬质岩石生产机制砂,避免采用软质、风化岩石,同时,含泥(块)量可人工筛分控制。

化学成份与母材、碎石一致,对混凝土无负面作用,适合做高强混凝土。

(3)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可以调整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结合母材的特点和混凝土的要求,调整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

调整措施主要通过破碎设备、工艺流程的选择来完成。

2.机制砂的缺点
(1)天然砂颗粒浑圆,表面光滑。

天然中砂细度模数多为2. 6 3. 0,级配较好,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十分有利。

机制砂颗粒尖锐,多棱角,表面粗糙,细度模数多为3. 0以上,与天然河砂相比,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稍差,大于2. 5 mm和小于0. 08 mm的颗粒偏多,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容易引起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机制砂母材的变化会引起机制砂质量的波动,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是,机制砂
的缺点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碎砂设备、合理利用砂中含石粉量、调整砂率,以及选用合适的外加剂等措施来克服。

(2)机制砂含有一定量的石粉。

石粉和泥的粒径虽然都小于0. 075 mm,但是他们的成份不同,细度相差也较大。

泥颗粒大多小于0. 016 mm,而石粉颗粒大都在0. 016 0. 075 mm之间。

泥吸附在砂的表面,妨碍砂与水泥的粘结;而适量的石粉可填充在水泥、细砂的空隙之间,增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砂混凝土探讨
摘要:目前,机制砂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还尚处在起步阶段,推行与应用还需要对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颗粒级配,高效、优质制砂设备和制砂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等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文对机制砂的优缺点及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从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阐述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经济性
引言: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工程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其中,砂同石子、水泥一样,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砂资源短缺,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乱采乱挖天然砂的情况,特别在前几年里,毁田挖砂、破坏河道挖砂的情况很普遍,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有限的耕地、防洪堤坝,并引发了不少工程事故。

天然砂这一自然资源在我国出现了逐渐减少、质量日益下降、价格成倍上涨的现象。

因此,寻找新的混凝土用砂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开发和使用机制砂已成为解决建筑用砂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适应性,还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由于机制砂生产不受气候、季节的影响,而且在生产工艺上还能得到有效控制。

1.机制砂的优缺点
1.1 机制砂的优点
(1)工厂化生产,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工厂生产可以从选材、破碎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上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生产条件好,砂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2)砂的物理力学性能好
可以有意识的选择硬质岩石生产机制砂,避免采用软质、风化岩石,同时,含泥(块)量可以人工筛分控制。

化学成份和母材、碎石一致,对混凝土没有负面作用,适合做高强混凝土。

(3)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可以调整
可以按照工程的需要,结合母材的特点及混凝土的要求,调整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与颗粒级配。

调整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破碎设备、工艺流程的选择来完成。

1.2 机制砂的缺点
(1)天然砂颗粒浑圆,表面光滑。

天然中砂细度模数一般为2.6~3.0,级配较好,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十分越有利。

机制砂颗粒尖锐,多棱角,表面粗糙,细度模数多为3.0以上,与天然河砂相比,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稍差,大于2.5mm和小于0.08mm的颗粒偏多,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容易引起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然而,机制砂的缺点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碎砂设备、合理利
用砂中含石粉量、调整砂率,以及选用合适的外加剂等措施来克服。

(2)机制砂含有一定量的石粉。

石粉和泥的粒径虽然都是小于0.075mm,但是他们的成份不一样,细度相差也比较大。

泥颗粒大多小于0.016mm,而石粉颗粒大都在0.016~0.075mm之间。

泥吸附在砂的表面,妨碍砂与水泥的粘结;而适量的石粉却可填充在水泥、细砂的空隙之间,使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增强。

2.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
2.1 硬化前混凝土的性能
机制砂混凝土硬化前的性能主要涉及到混凝土的稠度、和易性、可塑性、可加工性等方面,这些性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联,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新拌混凝土的特性。

其中,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仅表示混凝土浇灌成型的难易程度,也表示混凝土抵抗材料分层离析的能力。

混凝土和易性的具体指标为坍落度。

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坍落度要比河砂混凝土的小,这主要是由于机制砂本身具有裂隙、空隙及孔洞,其有一部分颗粒为矿物颗粒集合体,这样就增大了砂子的比表面积,吸附了更多的水,导致混凝土的需水量增加,坍落度减小。

2.2 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粘结强度、疲劳强度、收缩徐变特性等。

由于机制砂一般采用硬质岩石破碎,机制砂比天然砂的抗压强度更高。

因此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相比,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更高。

当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除了和砂的强度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和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率等。

2.3 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抵抗冻融循环等气候条件、酸碱等物理化学侵蚀作用、受光热作用、流水冲蚀作用的能力。

如果混凝土越密实,那么抗渗抗冻性越好。

因为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是和其孔隙有关。

对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机制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微集料填充效果,各方面都优于中砂混凝土,机制砂和天然细砂混合配制出的混凝土抗渗性比中砂混凝土差。

3.机制砂混凝土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机制砂在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推广机制砂在混凝土特别是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还应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

3.1 机制砂颗粒形状、颗粒级配的研究
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干缩性及耐磨等性能有影响。

不同粒形的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比较大,片状颗粒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最理想的粒形是近似于立方体颗粒。

机制砂中要含有适量的石粉,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3.2高效、优质制砂设备和制砂工艺的研究
凡是能经济有效地加工出小于5mm的合格粒度级配的机械加工设备都可以作为制砂机械。

目前,圆锥破碎机、磨碎机械、锤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笼型破碎机和立轴冲击式破碎机都可以用来制砂。

中小企业使用颚式破碎机较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混凝土用机制砂对砂的颗粒形状及级配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优质机制砂,需要从设备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自然砂的利用在很多方面都被限制。

面对建筑业需要砂量的增加,自然资源已经不能再满足工程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在机制砂的利用上下功夫。

如果机制砂使用取得成功,今后的施工组织将有可能发生转变,例如在围岩较好的隧道中施工,混凝土所需的碎石和机制砂就可以在掘进过程中得到解决。

3.3机制砂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研究
搅拌设备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机制砂混凝土的搅拌不宜采用小型搅拌设备。

在施工之初,机制砂混凝土的搅拌是采用与自然砂混凝土搅拌的方法,结果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

特别是少量混凝土的搅拌,决不能使用非强制性混凝土搅拌设备,否则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难以保证。

机制砂混凝土只有采用大型搅拌站或强制搅拌设备来搅拌,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

3.4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须加强工程试验
机制砂混凝土的使用必须按要求合理设立工程试验室,以加强对混凝土的配比、和易性、抗渗、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疲劳强度、收缩徐变、耐久性能等指标的及时监控,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结语
目前,机制砂混凝土在施工实践中应用相对比较少,对这种混凝土的长期性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

这些性能主要包括收缩徐变性能、抗冻性能以及抗渗性能等耐久性指标。

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应该不断地加强研究,以完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各种指标,使其在工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GB/T14684―2001,建筑用砂[S].
[2]唐明英.机制砂的使用及其质量控制[J].建筑技
术开发,2006,33(4):63-65.
[3]李玉华,王安兴.谈谈人工砂的推广和应用[J].辽宁建材,2005(4):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