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长岭县人民医院王芳慧乳腺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乳腺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中国仅2015年,新发乳腺癌病历高达26万例,死亡7万例。
位居中国女性所有肿瘤发病率之首。
2007年美国癌症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对Ⅰ期和Ⅱ期乳腺原位癌患者,她们的5年生存率分别达98%和94%,为此,重视乳腺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系统性、个体化治疗对于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
其内结构如一棵倒长的树。
乳腺小叶是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也是乳腺功能的基础。
它由腺泡、终末导管和小叶内间质组成。
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小叶导管构成,即乳腺叶。
一个乳房乳腺叶数目是固定的,而小叶的数目和大小可有很大变化。
每个腺叶由20-40个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具有10-100个腺泡。
腺泡为乳腺的分泌部。
每个腺叶各有一个导管向乳头引流,称为输乳管,自乳头呈放射状排列,在乳头的基底部,距乳头开口约0.5cm呈壶腹样膨大,称为乳窦。
供暂时存储乳汁。
乳窦之后为大乳管,再分支为中小乳管,最后为末端导管,并与腺泡相通。
乳管开口到壶腹下1cm的一段大导管内衬以多层鳞状上皮细胞。
若单个导管内上皮细胞增殖呈乳头样突入管腔,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大导管常见。
癌变率为6%-8%。
乳腺癌主要来源于腺管的柱状上皮细胞,发生于腺泡的仅为5%。
乳房常见良性疾病小叶增生:小叶增生常表现为乳腺组织的增厚,有时伴有疼痛,疼痛可向腋下,肩部放射,一般月经前症状较明显,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活动度大。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常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以手术治疗为主。
乳腺囊肿:由乳腺导管扩张或乳汁在导管内积聚而成。
体检时可扪及球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感,与皮肤无粘连,亦无腋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规范

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规范简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乳腺癌的管理和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最佳的治疗结果。
本文档旨在介绍乳腺癌疾病的管理及治疗规范。
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
- 临床表现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改变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等,可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情况。
-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分期与治疗- 根据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期,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 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和康复治疗。
-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通过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来切除肿瘤组织。
-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可用于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转移和预防复发。
- 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康复运动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随访与复发监测-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定期的随访,以监测疾病的复发情况和评估治疗效果。
- 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可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病变。
- 对于复发的患者,应重新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乳腺癌疾病的管理及治疗需要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分期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提供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的随访和复发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复发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得到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
附注请注意,本文档总结了乳腺癌疾病管理及治疗的一般规范,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乳腺结节:常见类型、诊断与治疗建议

乳腺结节:常见类型、诊断与治疗建议
乳腺结节是乳腺的实性占位,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良性结节在触诊时可以感觉到结节质地较韧,表面比较光滑,推挤时有较好的活动度和周围的皮肤、胸肌等没有明显的粘连。
恶性结节在触诊时质地相对较硬,而且边缘不光滑、不清晰,和周围的皮肤、胸肌有一定的粘连,推动的时候没有明显的活动度。
乳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大约占乳腺疾病的60%-85%,大部分乳腺结节的病理活组织检查为良性病变,但仍有约1%-2%是乳腺癌。
乳房感染、脂肪坏死、纤维囊性变和纤维腺瘤等是乳腺结节的常见类型。
乳房感染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形成触痛性结节,伴有乳头分泌物产生,好发于哺乳期妇女。
脂肪坏死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脂肪沉淀形成结节,常因意外或手术损伤造成。
纤维囊性变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形成多灶性小结节,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韧,好发于35岁以上的妇女。
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特征是乳房内形成无痛性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富有弹性,好发于20~30岁的女性。
如果您有乳腺结节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超声或X光等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肿物的性质。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可以采用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的办法,将乳腺结节取出进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乳腺Paget′s病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乳腺Paget′s病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乳腺Paget′s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乳腺疾病,通常表现为单侧乳头和乳晕皮肤的红斑、糜烂和渗液,伴随瘙痒或灼热感。
该病的临床表现常常与乳腺癌相似,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针对乳腺Paget′s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乳腺Paget's病的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乳腺Paget's病的诊断1. 临床表现乳腺Paget's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乳头和乳晕的红斑、溢液、糜烂和瘙痒感。
这些表现往往被误认为是湿疹或皮肤炎症,因此对于这类症状应进行重视,以免延误诊断。
2. 影像学检查乳腺Paget's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可发现乳头和乳晕区域的钙化灶,乳腺超声可评估肿块的性质,乳腺磁共振成像可显示乳腺组织的详细结构。
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3. 乳腺活检乳腺活检是诊断乳腺Paget's病的关键步骤。
常规活检方法包括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通过活检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恶性程度,对于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乳腺Paget's病,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可以选择保乳手术或乳房根治术。
手术切除后,通常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化疗,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2.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和化疗。
放疗可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化疗则可抑制肿瘤的远处转移。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逐渐应用于乳腺Paget's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3. 保乳手术对于部分早期乳腺Paget's病患者,可能存在条件进行保乳手术。
保乳手术的关键在于保留足够的健康组织同时确保切缘的清晰。
保乳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以预防复发。
乳腺Paget's病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临床表现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检查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
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此年龄段妇女乳腺对射线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损伤有限,且乳腺密度相对较低,乳腺X线片容易发现异常征象。
乳腺彩超对人体没有损伤,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均较理想。
磁共振(MBI)检查可以发现多灶、多中心的小病灶,也不失为一种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最后确诊还将依据细胞病理学(在有条件的医院)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在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进行活检,可用穿刺的方法,也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一旦发现癌细胞就马上采取治疗。
若患者有乳头溢液,还可开展一些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如乳管镜、乳腺导管造影、溢液细胞学涂片等。
诊断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
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
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

乳腺保健科岗位职责岗位概述乳腺保健科是医院内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乳腺保健等工作。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如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等,因此乳腺保健科的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保健科岗位的职责及其相关工作。
职责说明1.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乳腺保健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这包括了对患者的全面检查和病情评估,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掌握乳腺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手段,如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乳腺钼靶摄影等,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
乳腺保健科医生还负责乳腺疾病的治疗工作,根据疾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此外,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2. 乳腺保健与宣教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负责乳腺保健与宣教工作。
乳腺保健不仅是乳腺疾病的预防工作,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向女性患者传授正确的乳腺保健知识和方法,如定期自检、参加乳腺筛查等。
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加强与社区、学校等机构的合作,开展乳腺保健宣教活动,提高女性对乳腺保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 科研与学术工作乳腺保健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参与科研和学术工作。
乳腺疾病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乳腺保健科医生需要对最新的乳腺疾病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乳腺保健科医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与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专业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推动乳腺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此外,乳腺保健科医生还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开展乳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为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岗位要求1. 医学专业背景:乳腺保健科医生应具备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且专业背景应为临床医学或相关专业。
2. 专业知识:乳腺保健科医生要了解乳腺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对常见的乳腺疾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
乳腺疾病的诊断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房疾病的诊断,是通过诊察乳房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加以综合归纳分析,最后作出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为此详细了解乳腺疾病的过去和现在的病史,掌握正确的检查手段和方法,是作出正确诊断、治疗、预后的前提。
一、乳腺疾病史乳腺疾病史可为我们正确诊断乳腺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所以详细了解和记录乳腺病人的疾病史十分重要。
例如,在青春期前女性乳腺很少发病,更少有恶性肿瘤发生的可能(外伤和先天疾病除外)。
可是在成年后由于内分泌活跃,乳腺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强烈刺激,乳腺腺体高度增生,间质生长活跃。
如果这种内分泌刺激过强时,就会发生乳腺肿瘤,在45岁以后,由于内分泌改变,使乳腺易发生结构不良,以及各种类型的乳腺癌。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处的生理时期的更迭,乳腺组织也相应地出现不同的改变。
如发育、婚姻、生育、哺乳、泌乳等情况和她所处在哪一个生理时期和疾病发生的时间、特点和变化情况,以及家族中有无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史等。
1、乳腺病患者所处的生理时期:乳腺的发育状况,组织结构等均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所以当病人处在不同生理时期,则乳腺的发育状态,组织结构等均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如:青春期(11-15岁)乳腺是处于静息状态中,不仅体积小而且内部构造也很不完善,不但没有腺泡而且乳腺导管也非常稀疏。
而哺乳期乳腺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它的体积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组织结构发育也是最完善、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不仅小叶形成,而且体积也增大到顶点,乳腺小叶和腺泡都处于高度生理性增生和腺上皮分泌最旺盛阶段,好发病也由于所处的生理时期不同而各有所异。
如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多在青春期后18-35岁之间;而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却在35-55岁之间,在青春期前,乳腺几乎不发生任何疾病。
2、乳腺疾病与乳腺发育状况的关系:乳腺的发育状况,对乳腺疾病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的。
如付乳腺,它是先天性乳腺发育异常。
在腋下的付乳腺没有乳晕和乳头,哺乳期时付乳腺也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刺激,使其发育,并可有乳汁分泌,这些分泌出的乳汁因为没有出口,便长期贮留在乳内,因而易发生付乳腺乳汁潴留囊肿或恶性变,或为付乳腺癌。
乳腺疾病常见症状和处理

乳腺疾病常见症状和处理一、疼痛乳腺疼痛是最常见的乳腺不适症状,几乎可以出现在女性一生的各个时期乳腺疼痛从程度上划分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这种程度的划分并无非常严格的标准,主要根据乳腺疼痛对女性正常生活如睡眠、工作和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一般乳房仅出现触痛时可以归入轻度,而出现活动时疼痛可以归人中度,女性出现静息状态下的疼痛并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时,可以归为重度疼痛。
无论乳房疼痛的程度如何,都不是乳腺肿瘤的常见症状。
(一)生理性乳腺疼痛生理性的乳房疼痛多与女性所处生理时期有关,多数疼痛会随着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减轻或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比如:青春期乳房胀痛、孕期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等。
月经期乳房胀痛是最常见的生理性乳腺疼痛,表现为规律性疼痛,多于月经来潮前1周内出现,月经来潮后疼痛即减轻或消失。
常见胀痛、下坠感和针刺样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些女性可同时于乳房触及多发触痛结节。
生理性乳房疼痛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如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等。
生理性乳房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但是情绪波动、工作紧张及压力过大等原因可导致疼痛加重,嘱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有助于减轻疼痛,对于一部分疼痛较重的患者在确定无用药禁忌时可予以对症治疗及中草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生理性疼痛有可能同时伴有其他乳腺疾病及其他系统引起的病理性乳房疼痛,诊断时注意不要漏诊。
(二)病理性乳房疼痛病理性乳房疼痛与生理周期多无明显相关,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亦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全乳疼痛。
诊断时应注意区分是乳腺疾病还是乳腺外疾病。
常见的乳腺病理性疼痛病因有乳腺增生、乳腺炎症等。
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疼痛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此种疼痛无明显规律性,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持续时间长,可于月经周期的任何时间出现,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双侧乳房,患者常诉单侧疼痛较为严重,多为外上象限腺体较为集中的位置,并可于相应疼痛位置触及触痛结节或增厚的腺体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
❖ 辅助化疗 Adjuvant chemotherapy: ❖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辅助化疗指征
1.>1cm 2.LN阳性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清除隐匿的远处转移
原发肿瘤降级
延长生存
(与辅助化疗比较)
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能性
乳腺疾病种类
❖ 乳腺炎 ❖ 肿瘤
良性 恶性 乳腺癌
肉瘤 ❖ 乳腺囊性增生病 ❖ 男性乳腺疾病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从出生到110岁,女性有1/8机会患乳癌 ❖ 1/2以上乳癌病人>65岁 ❖ 美国2007年新确诊乳癌180,510例,死
亡40910例* ❖ 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癌已成
临床特征与诊断
临床特征
体检
辅助检查
乳腺X线摄影
两个标准体位
高密度肿块 毛刺征
砂粒样钙化
乳腺B超检查
恶性实性病变的特点
❖ 不规则 ❖ 边界不清 ❖ 伴有声影 ❖ 不均质 ❖ 侵润表现 ❖ “高度大于宽度”
B超对于特定病人可以作为首 选检查方法,目前最常用于 : ❖可触及病变的评估
❖ 保留肋间壁神经 ❖ 保留胸背神经、胸
长神经
保乳手术+放疗
❖ 三期临床试验肯定保乳手术疗效
❖ 禁忌证: ▪ 多灶性病变 ▪ 中央区病灶 ▪ 乳房体积过小 ▪ 切缘阳性 ▪ 无乳腺放射治疗的条件
放射治疗(Radiotherapy)
局部复发率下降75% 适应症 ❖ 保乳手术 ❖ LN>3,T>5cm ❖ 切缘癌残留 ❖ 骨转移的局部治疗
性小叶癌 ❖ 浸润性特殊癌 粘液腺癌、髓样癌、乳
头状癌 ❖ Paget disease ❖ 炎性乳癌
淋巴转移
❖ 腋窝淋巴结:Ⅰ级、 Ⅱ级、 Ⅲ级
❖ 锁骨上淋巴结 ❖ 胸骨旁淋巴结 ❖ 对侧腋窝 ❖肝
血行转移
❖ 骨骼 ❖肺 ❖肝 ❖脑
乳癌分期
国际抗癌协会建议 T(原发癌瘤) 2cm,≤5cm N(局部淋巴结) M(远处转移)
为第一位的妇女恶性肿瘤,36/10万
*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Cancer Statistics, 2007. CA Cancer J Clin. 2007;57:43-66
病因
❖ 雌激素 ❖ 遗传 ❖ 肥胖,高脂饮食 ❖ 放射线 ❖ 吸烟 ❖ 药物 ❖ 环境污染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疾病
女性乳腺解剖学(一)
❖ 2-6肋骨,浅筋膜浅、 深之间
❖ 皮肤、皮下组织和腺 体组织
女性乳腺解剖学(二)
❖ 10-100腺泡组成小叶 ❖ 20-40小叶组成腺叶 ❖ 一侧乳房含15-20腺叶 ❖ 小乳管——输乳窦—
—主导管
女性乳腺解剖学(三)
腋窝淋巴结分组
尖组(锁骨下组) 腋静脉组 肌间组(Rotter淋巴结) 肩胛组 中央组
主要因素 ❖ 年龄 ❖ 性别 ❖ 家族史(母亲、姐妹
、女儿患乳癌) ❖ 一侧患乳癌 ❖ 导管或小叶原位癌 ❖ 良性非典型增生
次要因素 ❖ 初潮早 ❖ 绝经晚 ❖ 肥胖 ❖ 低剂量照射
❖ 口服避孕药(绝经前 尤其第一胎足月妊娠 前使用OC)
病理类型
❖ 非浸润性癌 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 ❖ 浸润性非特殊癌 浸润性导管癌、浸润
MRI
增强与形态学分析
• 增强
– 摄入与排除
• I型:持续性增强曲线良性
• II型:迅速摄入并形成 平台-不确定性病灶
• III型: 快速摄入并排 除-恶性
Kuhl, C. K. et al. Radiology 1999;211:101-110
MRI是一种对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分 期、术前后评估均很有价值的影像学辅助 检查。
❖ 现代生物学观念逐步取代了 传统以解剖学 为基础的概念
❖ 循证医学
❖ 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
❖ 局部治疗: 手术、放疗 ❖ 全身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
治疗
手术
❖ 乳癌根治术 ❖ 扩大乳癌根治术 ❖ 改良乳癌根治术 ❖ 保乳手术
乳癌手术治疗的历史
❖ 1894年
Halsted根治术
未证实
YES
术前化疗取得 pCR 可预测患者长期无病生存和总生存
❖ CMF ❖ CAF ❖ CA→T ❖ T(A)
化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
内分泌治疗
▪ 指征:受体阳性 ▪ 药物: ➢ 雌激素受体拮抗击 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 芳香化酶抑制剂 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 ➢ 孕激素类药物 ➢ 药物性卵巢去势:LHRH类似物
MRI对浸润性癌的敏感度非常高,对原位 癌亦有比较高敏感度。
结合形态学及增强动力学分析,能进一步 提高该检查的特异性。
针
吸
细
胞
学
或
组
织
CNB
学
活
检
FNA
诊断
❖ 重视肿块 ❖ 结合应用检查手段 ❖ 病理学确诊 ❖ 转移的诊断
鉴别诊断
❖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 ❖ 良性肿瘤 ❖ 脂肪坏死 ❖ 乳腺结核
治疗
❖异常乳腺X线摄影结果的随访 ❖引导活检操作
B超引导的操作
❖ 针刺定位 ❖ 细针抽吸(针吸细胞学检查) ❖ 囊肿抽吸术 ❖ 粗针穿刺活检 ❖ MMT(麦默通)活检 ❖ 钛夹放置术
乳腺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
❖ 浸润性癌
▪ 不均质增强占位, 边缘毛刺 征,不规则形状,边缘强化
❖ 导管原位癌
▪ 向乳头延伸的、节段性簇状 强化
❖ 五六十年代 扩大根治术
❖ 七十年代 改良根治术,八十年代 改良根治术成为主流手术
❖ 现在
保留乳腺手术在欧州新
加坡等地高达70%,美国50%以上,日
本3 根治术+乳内淋巴结清扫
改良乳癌根治术
❖ 保留胸大肌和/或胸 小肌
❖ 保留支配肌肉神经 血管
❖ 多见于中老年 ❖ 血性溢液多见 ❖ 导管造影和乳管镜检
查 ❖ 10%癌变 ❖ 小叶或全乳切除
急性乳腺炎
❖ 哺乳期多见 ❖ 致病因素:导管阻
塞,细菌G+
乳腺脓肿
2007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乳腺肉瘤 (Sarcoma)
纤维腺瘤( Fibroadenoma)
❖ 多发于年轻女性 ❖ 特征明显 ❖ 不恶变,不能自行
消退 ❖ 治疗:手术(微创)
Mammotome® BREAST BIOPSY
导管内乳头状瘤(Papilloma in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