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护理措施
脑血管病护理要点

脑血管病护理要点脑血管病是指供应大脑动脉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在脑血管病的护理中,护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脑血管病护理的要点,以提供护士正确而有效的护理指导。
一、患者监测1. 专注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正常的情况。
2. 观察神经病理表现。
护士应留意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模糊、昏迷、肢体乏力、言语困难、偏瘫等神经病理表现,及时记录并与医生沟通。
3. 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护士应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
二、护理措施1. 维持气道通畅。
护士应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定期翻身,防止分泌物积聚和窒息的风险,并为需要的患者提供吸氧治疗。
2. 监测液体平衡。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确保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循环稳定,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
3. 防止并发症。
护士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和肺部感染等,采取适当措施如早期预防性抗生素和物理治疗。
(注:此处的措施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4. 进行口腔护理。
护士应每日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内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5. 促进康复和功能恢复。
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其尽早独立活动、行走和恢复自理能力,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三、药物管理1. 给予抗凝血药物。
对于帕金森患者,护士应严格掌握抗凝血药物的用药剂量和频率,并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预防血栓的发生。
2. 管理抗高血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护士应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并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确保血压稳定在合理范围。
3. 给予抗痉挛药物。
对于有肌肉痉挛症状的患者,护士应给予抗痉挛药物,减轻其痉挛和疼痛。
四、心理护理1. 积极沟通和交流。
护士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其紧张和焦虑。
脑血管意外护理常规

脑血管意外护理常规
1.早期干预:
在患者症状出现后的前3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早期干预可以及
时恢复血液供应,减少脑损伤。
常见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
-快速就诊:疑似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明确诊断和治疗。
-血流增加:可以通过输液、行氧疗等方式增加血液流量,改善脑血
管供应。
-纠正血液稀释: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倾向,可以适当纠正血液稀释,
减少出血风险。
2.病情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每日多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发现异常立即
报告医务人员。
-意识观察:定时观察患者意识的清楚程度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神
经系统异常。
-瞳孔检查:观察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了解颅内压的变化。
3.预防并发症:
-感染: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被套,保持环境清洁,
避免交叉感染。
-静脉血栓栓塞:经常改变患者的体位,进行被动运动,使用弹力袜
等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嚼吞功能障碍:对嚼吞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要给予液体或者半流
质饮食,避免吃硬物。
4.康复护理:
-运动康复:通过康复运动,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肌力和运动能力。
-吞咽康复:通过情景训练、口服介入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嚼吞功能。
-语言康复:通过语言治疗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情绪支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干预。
以上是脑血管意外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在护理中,还应注重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
的护理计划,并与医护团队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一、概述急性脑血管疾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D)是指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是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其中包括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脑梗塞(Ischemic Stroke, 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等。
该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二、护理目标1. 缓解症状,降低病残程度。
2. 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 促进患者身心恢复,回归社会。
三、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1.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面容、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
1.2. 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3. 观察有无脑疝迹象,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
1.4. 监测出血、梗死等相关并发症。
2. 一般护理2.1.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在50%-60%。
2.2.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2.3. 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2.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5.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3. 症状护理3.1. 头痛:给予镇痛药,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3.2. 呕吐: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
3.3. 肢体活动障碍: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
4. 并发症护理4.1. 脑水肿:限制液体摄入,给予脱水治疗。
4.2. 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4.3.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等治疗。
4.4. 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给予抗生素治疗。
5. 心理护理5.1. 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5.2. 讲解疾病知识,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担忧。
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护理措施

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护理措施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变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出血和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瘤、脑静脉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同时,脑血管疾病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对于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
1. 定期体检和监测,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2. 合理饮食,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
3.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 合理用药,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脂药等,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律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6. 避免精神刺激,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精神刺激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7. 定期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8. 定期复诊,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避免疾病的恶化。
二、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护理措施。
1. 脑出血,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头部低位,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定期监测血压和神经系统状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2. 脑梗死,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并发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精神刺激,及时给予镇静和抗痉挛药物。
脑血管病后的护理策略

脑血管病后的护理策略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脑血管病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降低复发风险,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脑血管病后护理策略,以期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脑血管病后,患者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首先,患者应遵循健康饮食原则,控制摄入盐分和脂肪。
饮食中应多样化、均衡,包括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乳制品和瘦肉等。
其次,患者需要戒烟限酒,避免饮酒过量和吸烟,以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促进神经恢复。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病后的一个重要护理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控制血压。
此外,对于有血栓形成的患者,抗凝治疗也是必要的。
患者和家属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遵循正确的服药时间和剂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三、心理护理脑血管病后,患者常常会遭受到心理上的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互支持和理解。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们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教会患者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肌肉松弛和冥想等,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调整情绪。
四、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脑血管病后的重要护理策略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工作环境。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1. 引言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它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或破裂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
脑血管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2. 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保持患者休息: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减轻患者的体力及脑力负担。
•保持环境安静:提供相对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刺激患者的感官。
控制室内光线和噪音,减少患者的紧张和不适感。
•定期翻身和活动:提高患者的体位并帮助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循环系统恢复和康复。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特别要注意患病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和损伤。
2.2 饮食护理•合理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摄入:对于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控制饮食中的热量和脂肪摄入对于管理体重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增加纤维素摄入: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对于防治脑血管病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的摄入。
•限制钠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引起高血压,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建议减少加盐量,限制食用高盐食物。
•保持饮食多样化:推荐患者摄入多种类型的食物,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
2.3 生活方式管理•控制体重:脑血管病和超重/肥胖之间存在关联。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减少脑血管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以减少脑血管病的风险。
•适度运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减少脑血管病的风险。
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护理措施

脑血管病护理措施概述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系统发生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等。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正确的脑血管病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一、早期救治早期救治是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
当患者出现中风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尽快进行头部CT或MRI等检查,以便确定脑血管病的种类和程度。
早期救治包括尽早给予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1.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以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溶栓治疗应在中风发生的4.5小时内进行,对于符合溶栓适应征的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2.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脑血管病的类型,如脑出血或颅内动脉瘤破裂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可以减轻脑血管的压力,阻止出血,降低病情的风险。
二、病房护理1. 安全措施脑血管病患者常常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或感知障碍等问题,因此,在病房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将床栏提高、悬挂告示牌提醒降低疾病的风险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2. 体位护理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正确的体位护理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症状。
一般来说,卧床休息是最常见的体位,但如患者呼吸困难或体位改变时出现其他病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体位。
3. 康复训练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如:呼吸康复训练、肌肉功能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饮食护理1. 控制摄入量脑血管病患者需要控制摄入的食物和水的量。
饮食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合理的饮食控制有助于控制患者的体重,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
2. 保证营养摄入脑血管病患者需要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以促进康复和恢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均衡的膳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脑血管病护理问题及措施

脑血管病护理问题及措施
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在护理脑血管病患者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2.维持通畅呼吸道:通过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维持头部正中位、抬高床头等措施维持通畅
呼吸道,防止窒息。
3.保持血管通畅:保持患者血管通畅,避免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
例如,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鼓励活动,定期按摩肢体,避免长时间的卧床。
4.监测神经系统表现: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表现
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5.有效疼痛管理: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头痛等不适症状,需要给予有效的疼痛管理
措施,如按时给予镇痛药物。
6.预防并发症: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肢体被动活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措施。
7.心理支持:脑血管病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
属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8.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预防
高血压、高血脂等再发。
9.药物管理: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药物,如抗凝剂、抗高血压药等,严密监测药物的使用
情况和效果。
10.教育宣传: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
措施等,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排便的护理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 日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 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心脑负担。 3、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病人卧床休息期,为预 防肢体肿胀,患肢可垫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为防止足下垂,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发病2周后病情 好转,即可做肢体功能锻炼,给予瘫痪肢体被动运 动及按摩。开始可每天2次,每次15~20min。以后 逐渐增加运动次数及时间,待功能有所恢复,再进 行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循序 渐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者应进行语言康复 训练,使其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脑梗塞病人的健康教育
• 一、饮食指导 • 指导病人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过饱。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 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 奶油蛋黄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等食物, 防止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忌食辛辣,戒烟酒,有利于降低脑梗 塞的发病率。吞咽困难者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给予流质或半 流质易消化饮食,进食缓慢,防止呛咳;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 应尽早给予鼻饲饮食。
•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15∽30分钟,并注意保 暖。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 2、如果病人有痰鸣音,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排痰的方 法,必要时给予负压抽吸痰液。 3、指导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 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5、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达到稀释痰液和消炎的 目的。
脑梗塞的早期临床表现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 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 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 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一过性黑蒙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 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 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 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 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 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五、有便秘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 少有关
• 1、无禁忌症者可给含纤维素的饮食,多吃水果增加水分 摄入。 • 2、腹部按摩每日2次,床上被动活动每2小时1次,锻炼 腹肌及盆底肌肉。 • 3、卧床病人给予良好的排便体位。 • 4、按医嘱给予缓泻剂、开塞露,必要时灌肠。 • 5、中药针灸。
六、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分泌物 过多、意识障碍有关
九、潜在并发症: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有关
1、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注意保暖。
• 2、严格无菌操作。 • 3、给予翻身拍背,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 4、做好会阴护理,嘱其多饮水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十、误吸的危险
• 1、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抬高床头。 • 2、指导病人缓慢进喂入。餐毕喂数口温开水,使口内残留食物吞食干净。 • 3、将食物和药物压碎,以利吞咽。 • 4、指导病人使用吸水管饮水。 • 5、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进食前要先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 入食物。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
北京脑血管病医院 张岚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脑梗塞的概念 二、脑梗塞的早期临床表现 三、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四、脑梗塞病人的健康教育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 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 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 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 一种脑血管病。
二、心理指导
• 患者常因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 生活不能自理而抑郁、烦恼,心理负担过重。 护理人员应多加关心体贴病人,主动介绍住 院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 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预 后等情况。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鼓足勇 气积极配合治疗。
三、生活指导
• 1、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瘫痪而 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取平卧位头 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 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2h定时翻身一次,并对 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 干燥、无渣屑。搬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 拖拉,以免擦破皮肤。
• 2、少量多餐,给病人足够的进餐时间。
• 3、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高能量饮食并做好护理。 • 4、必要时采取静脉高营养治疗。
四、有外伤的危险与意识不清、肌力下降 有关
• 1、正确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护 理措施。 • 2、病人入厕或外出时有人陪伴,鼓励病人寻找帮助。 • 3、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 4、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加床栏,防止病人坠床,走廊加扶 手,周 • 围环境中设有障碍物,以防跌倒。 • 5、经常巡视病人,必要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 6、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 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 • 7、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如发作性单侧肢体 麻木或、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 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 的晕倒或跌倒。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一、生活自理缺陷 1、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 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3、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活动,以增加自 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 要,提高生存质量。
3、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 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 内自行恢复,是较早脑梗塞的预报信号。
1
3、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 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脑梗 塞的预报信号。 4、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 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 或出现短暂性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5、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 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出血,常为高血压 脑出血的近期先兆。
七、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及转归。
• 2、解释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 3、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
八、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改变有关
• 1、鼓励病人大声说话,病人进行尝试和获取成功时给予表扬。 • 2、注意观察病人非语言的沟通信息,体贴关心病人,避免挫伤 病人自尊心的言行。 • 3、指导病人使用肢体语言和手势语言等多种沟通方式,以达有 效表达自己需要的目的。对病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利用图片字画。 • 4、对病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利用图片、字画,以及儿童读物 等,从简单开始,按照字→词→语段的顺序,循序渐进,教病人 学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 • 5、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多参与家属及朋友之间的交谈,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出院指导
• 1 、出院后应注意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肢体及语言的康复锻炼。 • 2 、严格按照出院后医嘱用药如预防复发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潘生丁等。平日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辣、戒烟酒 等。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复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观察 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 3 、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 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 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脑梗塞易得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3、糖尿病病人;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5、肥胖病人; 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8、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9、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 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10、大量吸烟的人 11、高龄。 12、血栓前状态(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二、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有关
• 1、睡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 • 2、建立翻身记录卡,加强翻身拍背q2h,局部减压, 避免按压压疮部位,正确翻身移动患者。 • 3、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热量食物。 •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1、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热量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 • 的粘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