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回收问题
溶剂回收风险点及措施有哪些

溶剂回收风险点及措施有哪些溶剂回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环节。
通过回收溶剂,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溶剂回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点,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可能会对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溶剂回收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一、溶剂回收风险点。
1. 火灾爆炸风险。
在溶剂回收过程中,由于溶剂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存在着火灾爆炸的风险。
特别是在蒸馏和脱水过程中,溶剂与高温设备接触,一旦发生泄漏或操作失误,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 溶剂泄漏风险。
溶剂回收设备和管道可能存在老化、腐蚀、磨损等问题,导致溶剂泄漏的风险。
溶剂泄漏不仅会造成溶剂的浪费,还可能对生产设备和环境造成污染。
3. 操作失误风险。
溶剂回收过程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旦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溶剂泄漏等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二、溶剂回收风险措施。
1. 设备安全防护。
对溶剂回收设备和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装置,如泄漏报警系统、防火防爆设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 操作规程和培训。
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废气处理和排放控制。
溶剂回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必须采取有效的废气处理措施,如安装排气设备、设置废气净化装置等,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4. 废液处理和回收利用。
溶剂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需要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废液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有用成分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体系,对溶剂回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减少损失。
溶剂回收可行性研究报告

溶剂回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溶剂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去在工业生产中溶剂消耗大、衍生物多、回收率低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溶剂的回收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溶剂的回收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溶剂回收的技术路线、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二、溶剂回收技术路线1. 蒸馏回收法:蒸馏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回收方法,通过升温使溶剂汽化,再通过冷凝器冷却收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大、汽化温度低的溶剂。
2. 吸附回收法:将使用过的溶剂通过吸附剂吸附,然后用洗涤剂洗涤,再通过热解吸等方法将溶剂还原,使其再次可用。
3. 膜分离回收法:利用不同性质的膜,通过渗透、扩散的原理,将溶剂与杂质分离,达到回收的目的。
4. 超临界萃取回收法:利用超临界反应来提取和分离溶剂,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但技术难度大且成本较高。
5. 蒸汽回收法:利用蒸汽将溶剂带走,再通过冷凝器冷凝,收集回收溶剂。
适用范围广,但能耗较高。
三、经济效益分析1. 投资成本:溶剂回收设备的投资一般取决于生产规模、回收技术等因素,一般在几十万到数百万元不等。
2. 运营成本:溶剂回收设备的运营需要考虑设备维护、耗材损耗、人工等因素,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3. 回收效益:溶剂回收能够降低原料采购成本,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溶剂回收率越高,经济效益越显著。
4. 折旧摊销:溶剂回收设备需考虑其使用寿命及折旧摊销,对应计入运营成本中。
四、环境效益分析1. 减少污染排放:溶剂回收减少了废溶剂的处理和处置,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2. 节约资源利用:溶剂回收节约了原料资源的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对于资源节约和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3. 减少生态压力:溶剂回收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减轻生态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五、结论及建议通过对溶剂回收的可行性研究,可以看出溶剂回收对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废弃有机溶剂的再利用与回收技术

废弃有机溶剂的再利用与回收技术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废弃有机溶剂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废弃有机溶剂的再利用与回收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废弃有机溶剂的方法,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有机溶剂的分类和危害有机溶剂是广泛用于化工、冶金、印刷、油漆和溶剂制备等行业的化学品。
根据溶剂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常见的有机溶剂可分为醇类、酯类、醚类、芳香烃类、脂肪烃类等多种类型。
这些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废弃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有机溶剂的废弃物常常含有有毒物质和可燃性成分,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土壤、水源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废弃有机溶剂的再利用技术溶剂回收系统溶剂回收系统是一种将废弃有机溶剂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的技术。
该系统包括废气处理装置、废水处理装置和废渣处理装置。
在溶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将有机溶剂废气收集并通过除尘、吸附、膜分离等处理方法进行净化,再经过冷凝、吸附和蒸馏等步骤回收有机溶剂。
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也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或者进行资源化处理,如沉淀、过滤和干燥等。
溶剂回收系统具有处理效率高、能源消耗低和节约成本等优点。
通过该技术,废弃有机溶剂可以得到再生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
催化裂解技术催化裂解是一种通过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将废弃有机溶剂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高温使有机分子发生断裂,并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分子结构的改变,最终得到较短链的碳氢化合物。
催化裂解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产物多样化和资源回收率高等特点。
经过催化裂解处理后的产物可以进一步用于能源生产、化工合成和原料制备等领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将废弃有机溶剂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分离和回收的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萃取能力。
溶剂回收风险点及措施怎么写

溶剂回收风险点及措施怎么写溶剂回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环保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溶剂的浪费和污染,节约资源并降低成本。
然而,在进行溶剂回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点,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安全和环保。
本文将就溶剂回收的风险点及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溶剂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爆炸风险,由于溶剂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溶剂回收过程中存在着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特别是在蒸馏和蒸发过程中,溶剂蒸气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 毒性风险,部分溶剂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溶剂回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这些有毒溶剂,存在中毒风险。
3. 环境污染风险,如果溶剂回收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溶剂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针对以上风险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风险,确保溶剂回收过程的安全和环保: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溶剂回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在有易燃易爆溶剂的环境中使用明火和静电产生设备,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防止溶剂蒸气积聚。
2. 使用安全设备,在溶剂回收过程中,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防爆设备、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定期维护设备,对用于溶剂回收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4. 做好泄漏应急处理准备,在溶剂回收过程中,应做好溶剂泄漏的应急处理准备,配备相应的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材料,及时进行泄漏处置,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5. 加强员工培训,对从事溶剂回收工作的员工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能够在危险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综上所述,溶剂回收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但在进行溶剂回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溶剂回收过程的安全和环保,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设备,定期维护设备,做好泄漏应急处理准备,加强员工培训,从而降低溶剂回收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溶剂回收_精品文档

溶剂回收一、引言溶剂在许多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化工、制药、印刷和涂覆等行业。
然而,溶剂的使用往往导致大量的废溶剂产生,这不仅对环境造成负担,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溶剂回收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回收废溶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溶剂回收的定义、原理、回收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溶剂回收的定义溶剂回收是指将使用过的溶剂经过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使其恢复到可再次使用的状态。
溶剂回收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来实现,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废溶剂的性质和污染程度。
三、溶剂回收的原理溶剂的回收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和化学的原理。
物理方法包括蒸馏、吸附、冷凝和膜分离等,利用溶剂的挥发性差异、吸附性和冷凝性差异来实现溶剂的分离和回收。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和溶剂的纯化方法,如酸碱中和、沉淀和萃取等。
四、溶剂回收的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最常见的溶剂回收方法。
通过加热废溶剂,使其蒸发,然后经过冷凝,将蒸发的溶剂重新液化,从而实现溶剂的回收。
蒸馏法可以根据溶剂的沸点和挥发性差异,分为常压蒸馏、真空蒸馏和气相蒸馏等。
2.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溶剂和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差异来进行溶剂回收。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和聚合物树脂等。
通过将废溶剂通过吸附剂床层,使溶剂被吸附,然后通过加热或压降等方法,将溶剂从吸附剂上解吸出来,实现溶剂的回收。
3. 冷凝法:冷凝法是利用溶剂的冷凝性质来进行回收的方法。
通过将废溶剂通过冷凝器,使其冷却,使溶剂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然后收集液体溶剂进行回收。
4.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的特性来进行溶剂的回收。
膜分离法可以根据溶剂的分子大小、电荷和亲水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膜进行分离和回收。
五、溶剂回收的应用领域溶剂回收技术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化工行业:化工生产中常常产生大量的废溶剂,通过溶剂回收技术,可以将废溶剂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药工艺中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制药工艺中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制药企业对溶剂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从溶剂回收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溶剂回收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溶剂是制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药物配制、提取和精制等操作的重要原料。
然而,传统的制药工艺中溶剂往往会被废弃,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因此,通过有效的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目前,已经存在多种溶剂回收技术,包括蒸馏、吸附、萃取等。
而且,这些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蒸馏为例,通过对废油、废溶剂的蒸发和冷凝,可以将溶剂回收到可再用的纯度要求中,从而实现溶剂的循环利用。
在实际应用中,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工艺经济性的问题。
溶剂回收设备的投资成本、操作费用以及维护成本等都是制约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
其次是废溶剂的处理问题。
在溶剂回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溶剂也需要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制药企业需要对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满足生产的需求,还要合理控制成本和环境影响。
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改进和创新。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的溶剂回收设备,提高回收效率和经济性。
例如,利用新型的吸附材料、膜分离技术等,可以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溶剂回收过程。
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制药工艺,降低溶剂的使用量,从根本上减少废弃溶剂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探索溶剂的替代品,选择更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有害物质的依赖。
总之,溶剂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在制药工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溶剂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促进制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克服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溶剂回收

回收溶剂的验证
1溶剂回收工艺的验证
证明回收工艺是不是可以稳定的生产出符合所定的质量标准的溶剂。
确定回收工艺
预订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依据工业级溶剂标准及理论分析溶剂中可能
存在的产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杂质的残留水平制定标准和检验方法。
按照制定的回收工艺进行溶剂回收,并按标准逐批检测。
生产一定批数后:1.对所定的回收工艺进行评估,分析工艺是否稳定;2
回收溶剂的标准
标准的制订
回收溶剂的标准并不要求满足最初的规格标准,尽管在
大多数情况下,其要求较为宽松,这种情况并不总是 “合适”的,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 的杂质的富 集难以去除,它可能需要一个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实施” 文件 ICH-Q7a指南解释 )
回收溶剂的标准
1新鲜溶剂和回收溶剂检测项目的比较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质量标准;3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风 险评估决定是否可以周期检测。
回收溶剂的验证
2产品的工艺验证
证明在生产中使用回收溶剂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对比质量有无差异 对比收率情况有无变化。 对比杂质情况。 考查回收溶剂生产产品的稳定性
回收溶剂的验证
工艺验证往往一般都是3批 ,但是很多东西难以在3批中实
溶剂回收
XXXX制药有限公司 2012.4.12 Nhomakorabea 依据:
GMP第133条 附录2第38条 ICH14.4
关于溶剂回收常见的问题
1可以使用回收溶剂么? 2不同产品回收的溶剂能否交叉使用?
3回收溶剂标准怎么制订?是否必须与新鲜溶剂标准一致?
4回收溶剂的质量指标,必须增加杂质检测吗? 5溶剂回收如何进行验证? 6如何确定套用次数,允许无限次套用吗?无限次套用如何
溶剂回收

证明回收工艺是不是可以稳定的生产出符合所定的质量标准的溶剂。
确定回收工艺 预订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依据工业级溶剂标准及理论分析溶剂中可能
存在的产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杂质的残留水平制定标准和检验方法。
按照制定的回收工艺进行溶剂回收,并按标准逐批检测。 生产一定批数后:1.对所定的回收工艺进行评估,分析工艺是否稳定;2
ICH Q7 14.4 物料和溶剂的回收
14.40 只要有核准的回收方法,并且回收的物料符合其使用标 准,反应物、中间体或原料药的回收(从母液或滤液中) 是可以接受的。 14.41 溶剂可以回收,并在同一工序或不同工序重新使用,只 要回收过程得到了控制和监测,确保在重新使用或与其 它核准的物料混合前,这种溶剂符合一定的标准。 14.42 新鲜的和回收溶剂和试剂可以混合,如果有足够的测试 表明它们适用于所参与的生产工序。 14.43 回收溶剂、母液和其它回收的物料的使用应当有足够的 文件作证。
2010年版GMP指南的要求
回收应该得到法规的批准后才能实施。
回收溶剂是允许的,不仅出于经济考虑,也更环保。
回收溶剂如果只用于同一工艺,即循环使用,所需检测
项目少于那些同样是回收但随后有可能用于完全不同的 工艺的溶剂。前者可能只需测折光率或相对密度并保持 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就足够了。然而后者的回收溶剂甚 至可能需要处于待验状态直至整个批次完成色谱或其他 检测。
标准的制订
回收溶剂的标准并不要求满足最初的规格标准,尽管
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要求较为宽松,这种情况并不总 是“合适”的,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 的杂质 的富集难以去除,它可能需要一个更严格的要求。(如 何实施”文件 ICH-Q7a指南解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回收问题
,首先得理清思路!
1、问:公司有同一品种的多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均会产生稀乙醇,所有车间的稀乙醇集中进行精馏,精馏后的乙醇又用于各生产线。
那么,各条生产线稀乙醇杂质谱有很多杂质未知,来源质量均一性如何评估?精馏过程的验证如何开展,质量均一性是否可以仅通过对精馏后的产品质量来评估?
答:首先,不建议集中精馏后再用于各生产线。
因为杂质情况不容易研究彻底,工作量大。
如果真的想进行研究,需要拿出充足的证据,首先要收集所有产生稀乙醇的生产线可能产生的杂质,包括产品、产品杂质、中间产物等等,再加上稀乙醇本身具有的杂质。
罗列出所有物质后逐个进行排除,有些可能直接不可能存在或在精馏过程中被完全去除,有些可能仍然存在。
仍然存在的物质需要制订检验方法与检验限度,以不影响所有产品为最终目标。
然后设定套用周期,研究周期内的稀乙醇以及使用回收稀乙醇的所有产品,进行对比。
最终确定杂质检验限度、检验方法、回收套用周期、清洁方法等等。
所以整体研究的项目非常之多,工作量非常之大,如果没有充足的去除证据,未来对回收溶剂的检验工作量也很多。
2、问:我公司原料药使用甲苯作为非精制溶剂,回收套用且专品专用。
现需要新引入一品种,也使用甲苯作为溶剂。
尝试进行回收,如两品种甲苯共用同一精馏塔,但各自回收各自使用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只要两种产品不相互抵触或者任一种产品不是高风险产品,那么风险还是可以接受的。
有的企业有专门的回收车间,负责全厂溶剂的回收,显然涉及到多个车间的多种溶剂/产品。
关键还是回收操作方法及清洁方法,比如对溶剂的预处理,控制好量、回收时的温度范围、流速比,控制好前沸/后沸的处理,蒸馏灌/釜内残液处置等等。
3、问:生产车间的溶剂回收循环利用,验证可循环使用的次数的话,除了要检测含量外还要验证一些什么指标?
答:除杂质外,是否有外来物质的引入。
4、问: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对结晶母液中的溶剂(乙醇)进行蒸馏回收,每批都要全检吗?现在是只用比重计测量密度,如果全检需要检测挥发性杂质,每天都要用气相色谱,人力物力达不到,请问必须批批检验吗?
答:可以设定回收次数和重复使用次数,或者规定与新乙醇配比。
原则上,回收精馏使用,需要界定批次和体积。
对于回收次数,经过验证测试后可以使用快速测定方式,现场监测;不需要每批次检验。
比如,准许回收20次,则在15、18、20次取样检验(复杂的检验方式,比如气相)。
日常现场可以考虑使用比重、比色等简单方式。
5、问:回收溶剂的套用应该参照什么法规执行?
答:溶剂回收可以参照:
GMP附录2:(二)溶剂可以回收。
回收的溶剂在同品种相同或不同的工艺步骤中重新使用的,应当对回收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确保回收的溶剂符合适当的质量标准。
回收的溶剂用于其它品种的,应当证明不会对产品质量有不利影响…(四)回收的母液和溶剂以及其它回收物料的回收与使用,应当有完整、可追溯的记录,并定期检测杂质。
6、问:回收溶剂的质量标准能否低于新购溶剂的质量标准?
答:回收溶剂运用回哪个工序哪一步是决定回收溶剂质量的决定因素,比如无水反应步骤、最后的提纯步骤等要求溶剂纯度较高、水分较低,而一些操作步骤比如萃取则要求较低。
因此区别对待,建立有差别的回收工艺、质量标准。
7、问:如果回收溶剂的质量标准低于新购溶剂的质量标准,按照《化药变更指导原则》和《药品管理法》来解读的话,应该算是“变更生产条件”中的“中等变更”,“变更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的质量标准”。
是否需走补充申请在总局进行备案?
答:我们公司以前也做过回收溶剂,但是也没有说需要到药监局进行备案,一个是对回收溶剂本身进行控制,例如建立新的质量标准、进行杂质研究对比,另外是对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趋势分析,包括关键质量属性及杂质对比分析,而且当时还验证了回收溶剂的套用次数,做了大量的验证工作及记录统计,想想现在都比较凌乱,成品还需要进行稳定性考察。
8、问: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回收溶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想废弃如何制定流程?
答:确定有回收资质的公司,签订协议,执行废弃并保留相关记录、证据。
9、问:原料合成中使用的溶剂量大,又是单一溶剂,考虑回收套用,怎么做工艺验证才充分?
答:溶剂要回收套用,肯定要做验证,除验证外,以下几个文件是必须的:回收套用的质量标准、回收工艺规程、回收批记录、检验操作规程、检验的原始记录、检验合格报告单。
至于套用次数,这个和你溶剂的本身对杂质的要求(或者说对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你回收的工艺有关,不能机械的说套用多少次。
像楼上朋友说的,每批都会补充新的溶剂,有的时候是可以持续套用的。
举个例子:我的溶剂用于萃取洗涤,对杂质含量和浓度等没太多要求,并且我的回收工艺是采用精馏塔回收,可以去除绝大部分杂质。
我可能套用次数定为90次(三个月)。
反之,我的溶剂用于成品结晶,对溶剂杂质和水分要求较高,回收工艺为反应釜蒸馏。
那么套用次数就不能定高了。
一定要要验证数据来支持。
10、问:想请教一下,一般原料药的母液或溶剂回收后发现质量不合格,一般如何处理?直接报废还是使用新的母液调配使用?
答:应该进行00S调查!找出原因,如果是回收工艺问题,应调整回收工艺,然后验证;如果非回收工艺问题,则进行返工。
GMP附录原料药第三十八条物料和溶剂的回收:
(一)回收反应物、中间产品或原料药(如从母液或滤液中回收),应当有经批准的回收操作规程,且回收的物料或产品符合与预定用途相适应的质量标准。
(二)溶剂可以回收。
回收的溶剂在同品种相同或不同的工艺步骤中重新使用的,应当对回收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确保回收的溶剂符合适当的质量标准。
回收的溶剂用于其它品种的,应当证明不会对产品质量有不利影响。
(三)未使用过和回收的溶剂混合时,应当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其对生产工艺的适用性。
(四)回收的母液和溶剂以及其它回收物料的回收与使用,应当有完整、可追溯的记录,并定期检测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