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网络技术应用全程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程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程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基本概念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协议)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层模型的组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1.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二章:网络互联设备2.1 教学目标熟悉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及其功能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2.2 教学内容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2.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网络设备的形态和功能采用操作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网络环境中的设备选择和部署2.4 教学评价课堂实物演示和操作实验的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三章: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3.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层模型的组成掌握常见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2 教学内容网络协议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常见网络分层模型的组成和特点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类和分配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3.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四章:网络安全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掌握网络安全的常见技术和策略了解网络管理的概念和方法4.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防护目标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病毒防护软件的作用和配置方法网络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常用工具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安全和管理的概念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防护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4.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五章:网络应用与服务5.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应用和服务的配置和管理方法5.2 教学内容常见的网络应用(如、FTP、SMTP等)和服务(如DNS、DHCP等)的工作原理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措施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应用和服务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5.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六章:无线网络技术6.1 教学目标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无线网络的传输技术和标准了解无线网络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6.2 教学内容无线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无线网络的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NFC等)无线网络的标准和协议(如IEEE 802.11、5G等)无线网络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无线网络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6.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七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7.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和工具了解网络编程的应用场景和实例7.2 教学内容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套接字编程、协议等)常用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和工具(如Python、Java、Node.js等)网络编程的应用场景和实例(如Web服务器、文件传输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网络编程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7.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八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8.1 教学目标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安全性和挑战8.2 教学内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如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如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安全性和挑战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8.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九章:网络技术应用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掌握网络技术应用的规划和实施方法分析网络技术应用的成功因素和挑战9.2 教学内容网络技术在企业、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网络技术应用的规划和实施方法(如需求分析、网络设计、安全策略等)网络技术应用的成功因素和挑战(如技术更新、数据隐私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采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实地考察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场景9.4 教学评价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第十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掌握新兴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分析网络技术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如区块链、等)网络技术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信息传播、网络安全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新兴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使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10.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和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小测验的成绩重点解析重点:1. 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应用场景,以及网络拓扑结构和分层模型的基本概念。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五课IP地址与其管理、网络域名与其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与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与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区别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学过程:
一、IP地址与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有关上述协议的具体模型详见P23-26。
2、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1)、安装网络协议的前提条件:安装网卡与驱动程序
1)电脑在断电前提下将网卡插入PIC槽
2)启动电脑,进入操作系统,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2)、安装网络协议
1)安装TCP/IP协议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配置→添加→协议→“microsoft”→TCP/IP →确定
2、专线接入
Cable Modem接入、DDN专线接入、光纤接入
3、局域网接入
4、无线接入
二、ADSL虚拟拨号配置
1、ADSL硬件安装
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网络协议的安装
3、ADSL虚拟拨号软件(PPPoE拨号程序)的安装
WinXP已自带PPPoE软件
三、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优缺点
线路利用率低,专线专用,费用较高。
延时短,线路利用率高,费用低,但话音质量低。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网络应用技术,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3. 培养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网络应用技术。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应用技术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案例,讨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所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网络问题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网络技术应用》教材,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上网实践的场所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等。

3. 安全案例:收集网络安全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教案一: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熟悉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4.理解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教学重点: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

教学难点:1.掌握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络设备示意图;3.互联网结构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网络的基本概念。

Step 2 讲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设备示意图,讲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终端设备等。

Step 3 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通过互联网结构图,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包括骨干网、区域网和接入网等。

Step 4 练习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实例讲解,介绍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

Step 5 总结与讲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教案二: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3.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4.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

教学重点:1.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络通信协议图表;3.IP地址分类和子网划分示意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Step 2 讲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通信协议图表,讲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FTP和SMTP等。

Step 3 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分层结构和数据传输过程等。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让学生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网络协议。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网络拓扑结构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课后作业:学生能独立完成有关网络协议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互联网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应用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应用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应用的分类互联网应用场景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互联网应用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课后作业:学生能独立完成有关互联网应用协议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电子邮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让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3.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电子邮件的组成部分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基本概念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子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第一课跨时空的服务教学目标: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类型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体验使用FTP上传资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局域网中实现FTP服务一、因特网服务类型1.WWW服务(万维网):1998年⑴英文全称:world Wide Web⑵特点:是Internet上集文本、声音、图象、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的信息服务系统,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WWW中的信息资源主要由一篇篇网页为基本元素构成。

①web页采用超级文本的格式②主页是一个web站点的首页在DOS/Windows系统中HTML文档的后缀为“.htm”⑷Internet描述的格式:访问工具(协议)://主机地址/xingmeng/index.htm例1:http://222.17.248.79/xingmeng/index.htm访问工具: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IP地址: 222.17.248.79(此文件放在这个名为222.17.248.79的服务器上)文件夹是xingmeng 端口号一般是8080、80例2:下列哪一项表示主机地址?( C )B.http://192.168.1.50/xingmeng/C.222.17.248.2/6002.aspx2.E-mail服务(1)特点:Internet提供的最早、最普及的一种服务。

(2) 格式:用户名@域名。

如:xing@(3)E-mail服务器的作用:存放所传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4)E-mail 系统的功能:撰写、传输、报告、显示、处理 (5)E-mail 的工作原理用户发送E-mail 文件à存放在E-mail 服务中排队等候à发送到目的邮件服务器(要是用户不在线的话.emaiil 存放在哪?) (6)遵守的协议①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提供一种直接的端到端的传送方式,允许SMTP 不依赖中途各点传送信息。

建立在TCP/IP 协议基础之上的协议。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章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课题:1.1跨时空的服务教学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类型和特点;2能够利用因特网为生活和学习服务,形成“网络技术服务于生活和学习”的观念;3了解因特网广阔的应用前景,体会网络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文件传输(FTP)教学难点:文件传输(FTP)的操作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一、文件传输FTP1.提问:ftp有什么作用?使用FTP快速的上传和下载图片、文字甚至声音资料。

2.ftp登录的两种不同方式①使用匿名帐号登录用匿名账号anonymous做用户名进行登录,其权限由FTP服务器的权限设置决定②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服务器前,需要先向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申请用户名和密码,通常供内部使用或提供收费服务。

3.常用窗口式FTP客户端软件:如:CuteFTP WS_TFP等。

二、远程登录Telnet1.定义:telnet是因特网的远程登录协议,指一台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协议,通过网络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登录后,就可以与其进行交互性的信息资源共享。

2.利用telnet工具登录①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远程登录工具软件(如Ctrem)利用Telnet工具登录②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如:telnet://3.小结:FTP与Telnet的不同telnet是将用户的计算机当成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用户在完成远程登录后,具有与计算机上的本地用户一样的权限。

FTP则没有给予用户这种地位,它只允许用户对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进行有限的操作,包括查看文件、交换文件以及改变文件目录等。

三、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新闻组、邮件列表等1.因特网的其他一些服务功能,如: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新闻组、邮件列表等。

2.信息检索服务利用浏览器软件访问FTP,Telnet站点。

3.总结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新闻组等。

因特网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体现了当代多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教学、科研、商业、远程医学诊断和气象预报等应用提供了新等手段。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它的分类和拓扑结构2、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的基本思想3、列举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通信线路和链接设备4、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复用和交换技术以及他们的用途二、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1.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分布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件、硬件设备互连,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简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能够相互通信的计算机。

此定义表明:1、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连接而成的。

2、这些计算机是通过通信线路和网络连接设备而连接在一起的。

3、这些计算机要能够进行通信,它必须遵循一些规则和约定,即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以上三方面,即计算机设备、通信线路与网络连接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称为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

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还强调:1、计算机本身是独立自治的,除了要遵守网络协议外,它不受其他计算机的控制。

2、它指出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这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二、分类解释1、计算机设备:即计算机(PC)、服务器和工作站2、通信线路和网络连接设备通信线路:即网络传输介质。

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电话线无线传输介质:微波、红外线网络连接设备:即常用网络硬件:组成小型局域网的主要硬件设备有网卡、集线器、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

3、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TCP / IP协议:什么是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网际网",它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各地的局域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网之间的网(即网际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4、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IP电话的特点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加深对信息技术的感情;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网内连接设备主要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及中继器等。网间连接设备主要有网桥、路由器及网关等。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连接设备也开始出现。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三课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知识
2、知道信息交换方式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二)、域名的组成
域名的基本格式:
主机名 . 机构名 . 网络名 . 地区域或行业域名
)
(三)、客户机域名服务器的设置
以windows XP为例,桌面“网上邻居”右键--属性,在新打开的窗口中的“本地连接”上右键--属性。
(四)、域名的管理
因特网的域名管理方法是:规定顶级域的划分,顶级域名由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管理;顶级域以下的划分则由各个域自行管理。
优缺点
线路利用率低,专线专用,费用较高。
延时短,线路利用率高,费用低,但话音质量低。
网络协议
1、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如人与人之间交流约定都讲大家能听懂的普通话)
在局域网中通常用NETBEUI、IPX/SPX、TCP/IP三种协议。(阅读P21表1-6三种协议的比较)
(2)分散存储
(3)具有动态性
3、万维网服务器与浏览器
\
(1)万维网服务器
提供万维网信息需要有专用的万维网服务器。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LAN10千米以内
1、输入IP地址,如:
2、输入英文名称,如:.、输入中文名称,如:清华大学
其实计算机只能识别IP地址,但这种数对人来说太难记,于是引入了后面两种方式(域名),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台远程主机时,计算机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IP地址,然后才能通过IP地址与该主机联系。这个翻译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反过来,由IP地址得出域名地址的过程称为“域名反向解析”。因特网采用一种分布式分层机制的域名系统DNS来使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解析和反向解析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本节课重点掌握万维网和FTP:
一、WWW信息资源,即万维网
1、什么是万维网
)
(1)定义:World Wide Web,缩写WWW)是因特网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服务。
(2)基本用途: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的浏览与查询服务。
(3)方式:通过WEB()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
2、万维网信息资源的特点
(1)以超文本/超媒体形式组织
【教学过程】
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
问题:假如你希望与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文件与打印机,并可以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

需求分析:
计算机数量
实现服务
组网距离速度
介质设备协议
]
一、网络类型
类型
优点
缺点
对等网
(workgroup)
每台计算机能同时提供和使用资源;无须服务器

负载大;备份困难
比特率反映了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内所传送的信息量的大小。
<
3、信息交换方式
传统电话
IP电话
采用技术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原理

预先分配传输带宽。用户在开始通话之前,先要申请建立一条从发端到收端的物理通路。只有物理通路建立之后,双方才能互相通话。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以“存储——转发”的形式,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
\
普通Modem拨号接入、ISDN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接入
2、专线接入
Cable Modem接入、DDN专线接入、光纤接入
3、局域网接入
4、无线接入
二、ADSL虚拟拨号配置
1、ADSL硬件安装
?
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网络协议的安装
3、ADSL虚拟拨号软件(PPPoE拨号程序)的安装
`
【教学重点】信息交换方式;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难点 数字信号、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1、通信信号
\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特点
*
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保密性好、可靠性高
2)设置TCP/IP协议
<


第四课 接入因特网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
2、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及基本运作。

技能:
掌握因特网接入方法;
情感:
体验因特网接入过程,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重点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各种接入方式的特点
难点 配置因特网的接入
一、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拨号接入:
过程与方法:
根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设计网络的连接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学会“选择”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点】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难点】

组成方案的完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准备】
IP地址及其管理、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
2、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3、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4、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区别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学过程:
一、IP地址及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2、IP格式:
!
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每8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IP地址为,则对应的二进制表示:
.、IP地址分类
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一)、域名和域名系统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法:
(2)以多媒体、多语种的形式表现。
(3)属于数字化信息。
(4)获取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
(5)分散存储,数量庞大。
(6)具有时效性。
3、 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形式
(1) WWW信息资源

(2) Telnet信息资源
(3) FTP资源
(4) Usenet新闻组信息
(5) Gopher信息资源
(6) 其他信息资源(如TCR,流媒体资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保密性差、易失真、易受干扰、通信质量差
2、信道与带宽
信道
带宽
概念
'
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通路,由传输介质及其两端的信道设备共同构成。从抽象的角度看,信道实质上是指定的一段频带。
是指通信信道的传输容量。从抽象的角度看,带宽是指信道可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单位
传输模拟信号的传输介质则使用频率单位赫兹(Hz)来表示带宽.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介质则使用比特率(bps)作为带宽的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