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 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
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
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
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
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
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
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不同的连接策略
学习目标:
1、 了解网络类型、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
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
问题:假如你希望与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
文件与打印机,并可以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
需求分析:

计算机数量
实现服务
组网距离速度
介质设备协议
一、网络类型
类型 对等网 (workgroup) 服务器(Server) --客户机(Client)
优点 每台计算机能同时提供和使 用资源;无须服务器 对资源集中控制,使用户更 容易找到资源
缺点 负载大;备份困难 密码多 需要有专门服务器 及网络操作系统 (造价高)
二、网络传输介质
图示 传输 速率 价格
安装 难易 度
适用 场合
超 5 类双绞线
100Mbps/155Mbps 以 上
相对便宜
容易安装和管理,需 使用 RJ-45 连接器。
100M 内
同轴电缆
10Mbps/100Mbps
相对便宜 容易安装和管理,需 使用 BNC 连接器件, 线两端需要使用终结 器件并有良好接地
500M 内
光纤
1000Mbps 以上
昂贵 比较复杂和精 细,需使用光 纤连接器件和 光电转换器件 可达 20 公里
以上
三、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通常分为两大类:
(1)网内连接设备;
(2)网间连接设备。

网内连接设备主要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及中继器等。网间连接
设备主要有网桥、路由器及网关等。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产品技术
的不断成熟,基于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连接设备也开始出现。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
第三课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种通信信号、信道与带宽及掌握两种信息交换方式
2、 了解网络协议及如何安装网络协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区别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
教学过程: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1、 通信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波 形
特 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保密 保密性差、易失真、易受干扰、
点 性好、可靠性高
通信质量差
2、信道与带宽

概念 单位
信道
带宽
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 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通 路,由传输介质及其两端 的信道设备共同构成。从 抽象的角度看,信道实质 上是指定的一段频带。
是指通信信道的传输容量。 从抽象的角度看,带宽是指 信道可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 频率之差。
传输模拟信号的传输介质则 使用频率单位赫兹(Hz)来 表示带宽.传输数字信号的 传输介质则使用比特率 (bps)作为带宽的量度。
比特率反映了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内所传送的信息量的大小。
2、 信息交换方式
传统电话
IP 电话
采用技 术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原理
预先分配传输带宽。用户在开 始通话之前,先要申请建立一 条从发端到收端的物理通路。 只有物理通路建立之后,双方 才能互相通话。在通话的全部 时间里,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 的固定传输带宽。
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 若干个分组(packet),以 “存储——转发”的形式,每 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 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 制信息。
优缺点
线路利用率低,专线专用,费 延时短,线路利用率高,费
用较高。
用低,但话音质量低。
第四课 网络协议
【教材分析】 “第四节 网络协议”内容是讲述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的安 排是通过任务驱动和学生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物理上的连接不足

以让网络能相互通信交流,让学生动手安装网络协议,更好地把网 络协议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解释如何把复杂问题分层分解的思 想与方法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寄信的过程,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认识 分层思想的好处。OSI 层次模型的内容设计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 逐一介绍其各层的功能,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分层及 分层的好处是什么。通过 OSI/RM 与 TCP/IP 协议的比较,可以让学 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涉及课标】 1、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3、能描述因特网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4、能描述OSI模型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 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 数。对 TCP/IP 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 了解与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 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 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网络的定义,学习了网络由 三个组成部分下面我找个同学回答一下网络的组成部分 网络由计算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网络软件(主要是指网络协 议),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网络协议。 一、网络协议 打电话的过程,拿起电话听一下有没有拨号音,可果有再拨号。当 听到对方的铃声后,等候对方拿起话机。双方开始通话,双方都会 约定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都得服从这样的一个通话规则,否则双 方无法通话。 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同样,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 之间交换信息也要有一些规定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 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和网络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局域网中 一般采取 NETBEUI,IPX/SPX 和 TCP/IP 三种协议。这三种协议的 特点详见课本 P21 表 1-6 二、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现在网络教室中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就是因为计算机中 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网络协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是如何安装网 络协议,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对话”。 三、网络协议 OSI 模型 1、分层体系结构 对一复杂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可以采用一种分层的思想方法来解 决。在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计中,就采用了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 前面所述的三种协议都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不同协议的分层结 构是不同的,每种协议都会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和组织方式,是由各 自的生产厂商自行定义的。 2、OSI 层次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与数量都得到 了迅猛增长,但是许多网络都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这 使得它们之间不兼容,而且很难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为了解决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研究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 OSI 层次模型) 四、TCP/IP 协议简介

TCP/IP 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 一个通用协议,在 OSI 参考模型出现前 10 年就存在了,实际上是许 多协议的总称,包括 TCP 和 IP 协议及其他 100 多个协议。 TCP/IP 协议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分别为应用层, 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练习: 练习(1)中,假设学生作为网络生产厂商是否愿意采用 OSI 参考模 型作为产品开发的模型。 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要我们在关注 OSI 分层模型体系的优点的同 时,能够认识到其不足,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国际标 准,要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其开发周期势必很长,并且完成的结 果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有许多地方式是复杂且不必要的,最终 OSI 标准未能普及。但网络生产厂商会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与 OSI 分层 模型联系起来,以它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练习(3)“从分层结构图看,TCP/IP 体系结构模型比 OSI 分层参考 模型简单”,这种描述是不对的。从分层的数量上看,TCP/IP 体系结 构模型的确比 OSI 分层参考模型少,但作为一个协议体系,不能从 分层的数量多少说明其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 OSI 模型的分层较多,对于各层功能的定义相对比 TCP/IP 分层要精 确,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会容易。TCP/IP 的网络接口层,要适应用 不同的子网体系结构,消除不同子网体系差异,它的设计与实现是 相对复杂的。最后,TCP/IP 协议体系比 OSI 分层参考模型早十年推

出并应用,OSI 分层参考模型是在参考了 TCP/IP 协议的分层思想 后,对其各层功能再进行细化的定义。因此,原命题的结论是不对 的。
第五课 组建局域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对等线与交叉线),并尝试交叉线的 制作。 (2)熟悉网卡,知道网卡的用途,并尝试进行安装。 (3)理解网络组建的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 (4)学会简单对等网的组建。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多种方法对网络进行测试。 (2)经历对等网组建的过程,理解组网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对等网,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2)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能够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上网络的情 况。 (3)在组网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4)通过对等网络的组建,提高学生在网络组建方面的自我效能 感。 【学习重点】

1、 双绞线的制作 2、 网络的配置 3、 网络组建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 1、 对等线与交叉线之间的区别与制作方式 2、 网络的配置和测试 【教学策略】 1.任务探究法 2.小组学习:每 4 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台计算机,学生们要合作 安装网卡,进行网络的设置,然后小组中制作一条交叉线,最后能 做到组间互相访问。 3.反思学习: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学生的元认 知水平 【教学课时】 2 学时 【教学资源】 1、 能够连通互联网的多媒体电脑室。 2、 实验室,内有已经安装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带网卡的计算机 16 台、RJ45 接头(水晶头)若干、网线若干(包括部分已经钳制好的 交叉线),网线钳 28 个、网线测量仪 14 个、交换机 4 台 3、 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学生组网活动手册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 分钟) 问题:“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脑,他的旧电脑还运行着 windows me,现在希望把原来电脑里的大约 20G 的数据复制到新电脑里,请 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有些什么好办法”听取学生列举方案,并提出: “如果使用对等网的连接 学生列举方案: 1、硬盘对拷 2、双机互连,通过局域网共享数据 …… 提出问题,引出对等网络的组建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2.上网搜索了解双机互连的各种方法。(7 分钟) 提出问题:1、什么是对等网;2、对等网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3、 分别需要哪些设备 学生分组(4 个人一组),带着问题上网寻找小型网络的组建方 案,并将其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探究双机直连的对等网网络组建的多 种方案。 3.确定网络连接的方案(3 分钟)

教师总结,并确定实验方案 1.双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2.通过交 换机/集线器实现网络的连接 学生发言,选择一种组网方案,并说明该组网方案需要哪些设备 确定组网的方案 4.了解网线制作的方法(5 分钟) 问题:“双绞线的标准线序有哪些双绞线的连接线序有哪些” 学生上网查找并把网线制作的线序标准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知 道双绞线的两种连接线序,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并了解双绞线 的两种连接线序(T568A 和 T568B),为网线的制作做好准备 5.网线钳的使用,及交叉线的制作(10 分钟) 1.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线序的不同用途。 2.教师示范网线钳的使用,并提示交叉线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不同线序的网线的不同用途,知道两机直接使用的是交叉 线。 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交叉线的制作。 6.网络的配置(5 分钟) 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配置 探究网络的配置 对网络的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7.网络的测试(7 分钟) 1.问题: l 网卡是否正常工作,如何判断

l 如何判断网线是否正常 l 网络连通的多种判断方法 l 网络不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请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1.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搜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 2.同学间分享 3.听取教师的总结, 网络的测试是一个较难的工作,而且互联网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 况列举,因而教师通过这个环节,把网络配置及网络测试的相关的 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8.试验一:双机直连(具体见流程图)(33 分钟) 任务一:网卡的安装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认识网卡,并安装硬件和软件 把组网过程分为四个任务,学生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 后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引导学生间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学生 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 题,并不断通过反思学习来解决问题。 任务二:网线的制作 制作用于双机直连的交叉线 任务三:网络的连接配置,以及网络的测试

网络的配置,需要组间的协调 任务四:实现数据共享 共享数据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实验二:多台计算机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连接 学生把网线接到交换机上,并进行网络配置。 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实验二的操作。 9 交流和总结(7 分钟) 1.请学生交流组网的体会。 2.对本课进行总结。 1.部分学生与全班分享一下自己在组建网络过程中的体会。 2 听教师总评。 通过学生的自评,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反思学习的方法。 课外拓展 小明打算通过宽带连接到互联网,请你帮他想一想,如何使小明的 这两台计算机同时连到互联网,有哪些解决方案 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外研究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六课 接入因特网
学习目标: 1、 了解因特网的各种接入方式 2、 掌握 ADSL 虚拟拨号上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

3、 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 ADSL 上网的安装配置 教学过程: 一、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拨号接入: 普通 Modem 拨号接入、ISDN 拨号接入、ADSL 虚拟拨号接入 2、专线接入 Cable Modem 接入、DDN 专线接入、光纤接入 3、局域网接入 4、无线接入 二、ADSL 虚拟拨号配置 1、ADSL 硬件安装 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 网络协议的安装 3、ADSL 虚拟拨号软件(PPPoE 拨号程序)的安装
WinXP 已自带 PPPoE 软件 二、 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如新浪、搜狐 等网站。

ASP:网络应用服务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主要为企业、
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
用服务,如主机租用、托管、应用系统(邮件,电子商务平台)服
务。
教学反思:
第七课 IP 地址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 IP 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 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 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会区别 IP 地址类别,会判断 IP 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

教学过程:
一、IP 地址及其管理
1、 IP 地址:
采用 TCP/IP 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
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
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

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 IP 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 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1、 IP 格式: 2、 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实际上,
一个 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每 8 个位可以用一个十 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 IP 地址为 4,则对应的二进制表 示: 4、IP 地址分类
第八课、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2.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会分析域名的组成,每部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一)、域名和域名系统 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法: 2、输入英文名称,如:

高中信息技术 Flash动画制作教案 粤教版选修2

FLASH中遮罩动画的制作—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内容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多媒体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45分钟 注:目前尚未拿到该课程的教材和教参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及教学调整: FLASH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动画制作软件,能够很方便的做出各种动画效果,遮罩动画就是FLASH中的一种重要的动画类型,但是由于涉及到图层的操作,以及对遮罩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会简单的遮罩效果后,自己总结,进一步深入理解复杂的遮罩效果。 由于一直没有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的教材和教学参考,只能根据新课程的整体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遮罩层强大功能,并能设计出一些效果特别的作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遮罩图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遮罩图层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深化对FLASH运用软件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制作探照灯动画、水中倒影动画等过程的学习,从而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遮罩图层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上机分组实践操作及作品评价,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遮罩图层含义及遮罩的制作过程,掌握遮罩的制作方法。 难点: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灵活利用遮罩图层创作特殊的显示效果。 4、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渴望中积极探究,自主的学习,并通过分析源文件,从中真正理解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 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悉层的概念,掌握层的运用,同时也掌握了Flash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过程,对FLASH动画制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

第四章网络技术应用 本模块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之一。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 (1)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2)要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技能与自己生活学习的联系,才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3)要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教学中不要单纯着眼于技术,而要指导学生发现技术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 本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因特网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网站设计与评价。 因特网应用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触较为紧密,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可能地区不同、生源情况不同的学校、班级之间学生的起始能力差异会很大。因此教学应在充分掌握学生起始能力的基础上展开。 网络技术基础部分,教学时的关键,是让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即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空洞的知识实际化。教学中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课件演示法、类比法。本书提供的案例中所采用的角色扮演法也是不错的方法。本部分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应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以直接体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中可借鉴本部分案例中所用的实验报告方式,使实践活动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规范整个活动过程。 网站设计与评价部分是在必修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必修模块学生已经体验了建站的基础过程,已达到“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的目的。选修模块中涉及规划、制作、评价等系列从动手前到完成后的全过程,应“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8.1.1 虚拟现实及其应用1-粤教版

8.1虚拟现实及其制作初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 (2)了解虚拟现实的应用。 (3)认识虚拟现实系统组成和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输入/输出工具。 (4)了解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要合法下载网上虚拟现实作品的观念。 二.学习内容 1.虚拟现实及其应用 (1)虚拟现实的概念。 (2)虚拟现实的应用(训练、辅助设计、医学、科学研究和计算的可视化、教育、游戏等)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3)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沉浸感、交互性、多感知性) 3.简单虚拟全景图的制作 (1)虚拟现实的三种表现方式:全景、物体、场景。 (2)使用COOL 360制作虚拟合景图。 三.教学重点 (1)虚拟现实及其应用。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3)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五.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虚拟全景图《醉美昆明》向学生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引出虚拟现实的概念。 二.教学任务 1.基础任务 (1)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 (2)了解虚拟现实的应用。

(3)认识虚拟现实系统组成和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输入/输出工具。 (4)了解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5)掌握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进阶任务 (1)能够举3个以上的例子来说明虚拟现实的应用。 (2)了解应用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3)能够画出虚拟现实系统框图。 (4)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掌握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三.知识讲解 1. 什么是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也称为“灵境”、“幻真”等。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为用户(参与者)提供一种沉浸和多感觉通道的体验,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人--机交互方式。它通常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世界,让用户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浏览、交互和考察。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系统框图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信息技术选修数据管理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4教案 数据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组

1.1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数据、数据管理的概念,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②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了解其相互关系并加以区分。 ③建立简单数据库及查询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和数据管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最后通过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管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利用简单数据库技术有效管理信息。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研究需求,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并确定表字段,建立相关查询,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

第2课认识关系数据库 教学目的: 1、掌握数据库的记录、字段、数据类型 2、数据库的类型 3、关系数据库的定义 实践活动: 1.填写网上评分表 2.了解评分表背后实现技术数据库1 数据库2 asp源文件 分析: 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图书的模式 了解: 什么是记录?什么是字段?什么是字段的数据类型? 关系数据库的定义是什么?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必须满足5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讲解

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互连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控制与分布处理是计算机网络的三大功能。

每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在全球都是唯一的。 目前连入因特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拨号方式和专线方式

IP地址是IP协议所规定的一种数字型标识,是连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唯一地址。它是一个由0,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串,一共32位。为了方便书写和记忆,通常将它划分为四段,中间由圆点分隔,每段都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其范围从0到255。 因特网的数据传输规则——TCP/IP协议

TCP/IP协议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 局域网(缩写为LAN)广域网(缩写为WAN)城域网(缩写为MAN)

万维网(缩写为WWW)WWW是当前因特网上最流行的交互式浏览服务。它是一个集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信息发布服务,是目前因特网上用户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手段。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①拨号接入包括普通Modem拨号接入、ISDN 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接入 ②专线接入包括Cable MODEM接入、DDN专 线接入、光纤接入 ③无线接入包括GPRS接入、蓝牙接入、无 线局域网接入 ④局域网接入

C/S和B/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 计算机的IP地址和域名是由专门机构分配、规定的,域名与IP地址相互对应。在因特网上由专门的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ice,缩写为DNS)来管理域名和IP地址,它负责把人们容易识别的域名地址翻译成IP地址。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1-1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 章节简介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课 程目标 1.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 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 遍性。 3. 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 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 的品质。第一章第1节教学内容 1.知识点目标分层 2.学习内容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重点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 4.难点 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5.课时安排:建议 2 课时第一章第1节教学过程一、教学情景 导入情景一:让学生欣赏以网页、动画、幻灯片等形式的作品,让 他们找出这几个作品的共同点。 【突出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 导入情景二:展示视频:“杨利伟与曹刚川太空连线”。提问:(1 )这是什么作品? 导入情景三:展示一虚拟现实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羽 毛球拍 /java3d/wf/battledore.htm

教科版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信息安全 执教人:xx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但偏重文字资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 教材中的两个表格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表现、常见类型举例)、常见病毒(病毒名称、病毒类型、表现形式或危害、变种情况)等内容。内容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可以快速地利用网络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因此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一定的体验基础,然而对病毒的查杀和处理方法缺少系统地认识,对其他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使他们真正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黑客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了解xx入侵的危害; 2、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病毒爆发的迹象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查杀病毒的解决方法;掌握病毒的常见防护方法; 掌握防范xx入侵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

意识到计算机在使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自觉地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保障信息的安全。 【重点难点】: 掌握应对病毒、xx的常见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设计】: 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上课仪式后,教师计算机中的“关机”程序被远程计算机定时启动,立即打开大屏幕投影,“屏幕广播”教师计算机的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教师的计算机出现“倒计时关机”提醒画面。 师:糟糕!我的计算机是不是有问题了?提示系统即将关机,请保存所有正在运行的工作,然后注销。未保存的改动将会丢失。离关机还有XX秒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生:老师中毒了。 师:我先退出屏幕广播,大家赶快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来解决? 生:上网尝试查找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 师:唉,我的计算机已经被关机了。大家抓紧时间,帮帮我。(重新打开教师计算机) 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隔一段时间)先询问学生查找的关键词,再视情况提示:查找时可以把病毒爆发的迹象作为关键词,在搜索的结果中选择权威网站信息。生:上台演示搜索过程,师解说操作步骤。师:可能是哪种病毒?生:回答。 师:病毒的爆发迹象有哪些?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3.2.3音频-

《音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是广东出版社出版的高二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学习的内容是:此书的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第3.2.3节《音频》。此课课标要求:能够了解音频数字化的过程;掌握数字音频的类型;掌握数字音频存储空间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对声音这种媒体类型充满着喜爱,但他们不知道我们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演奏的音乐传递到计算机里是需要一个数字化的过程的。本课将系统地讲解连续的模拟声音是怎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音频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模拟声音的数字化过程;掌握数字音频格式;掌握波型音乐的存储空间计算公式;知道电子音乐MIDI接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情境引入法把学生带入学习主题;通过演示法及对比法使学生了解音频之间音质差别与存储空间的差异;通过讲授法使学生系统了解模拟音频转换成数字音频的过程;数字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对比《好日子》音频的几种格式,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和对国家自豪感;通过音频存储空间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数据存储理念;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充满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数字音频格式及存储空间计算公式。 2、难点:模拟音频转换数字音频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演示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等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七、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2分钟)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好听吗?大家喜欢听歌吗?那大家知道关于声音的知识吗?(请学生答)大家说得很好,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怎样从电脑里放出来的?这两种形式的声音是否一样呢?(生答) 2、讲授新课:

高中信息技术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教科版选修2

5.1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 5学时数: 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中采集和处理声音的常用设备; (2)、掌握用“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及用“录音机”对声音的简单处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探讨的能力。 2、内容分析: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软件较多,采取由易到难原则,先掌握简单的录音机软件,了解录采集、加工的过程,抓住基本点,便可深入复杂的处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3、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课,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大部份学生都还是从高中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内容不统一,加上硬件也不齐备,所以对于多媒体这一块的知识较溥弱,所以内容难度上要控制好。 4、设计思路: 根据普通高中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通过自主的认知探究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及在教师设计的任务帮助下,达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书本上是先讲声音的存储格式,然后是声音的采集,再后是声音格式转换,最后是声音的加工,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利用声卡及“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接着便对声音进行处理,然后再讲声音的格式,这样处理后学生容易接受,便于更好理解。 5、教学重点难点 录录机的录音过程;混音和调整音效 6、教学准备 A、每人有一副耳麦(注意检查麦克风) B、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坏境 (能广播教学及控制学生机器) C、投影仪 D、老师准备好windows附件中“录音机”软件的学习资料 三、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 循环结构教案 沪教版选修1

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循环结构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 1.了解循环结构的构建。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 3.灵活运用for…next语句。 技能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会运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流程控制。 情感价 值观 1.通过问题和算法分析过程,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的实践,体验循环结构的构建和实现过程。 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关于循环问题的程序。 教学 重点 循环结构的构建,运用循环语句实现对循环流程的控制。 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阅卷及一个简单程序引出循环结构,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同学们分组讨论:现在我们很多考试都使用答题卡,都是采用计算机阅卷,那么计算机是怎样阅卷,怎样进行这项重复工作的呢?学生议论纷纷,气氛 活跃 通过身边的事 例引起学生好 奇心,导出新 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题说起: 例1:编写一个程序:打印5行竖排的“*”。 如果是打印10行、100行、1000行甚至更多的竖排“*”,那我们用循环就很容易实现。 学生稍做思考 并编写出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复习一下前面 所学内容,从 简单到复杂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复习资料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复习资料 主题一网络技术基础 相关知识点与典型题解: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典型题解: (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基本的功能是( C )。 A 运算速度快 B 可以相互通讯 C 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D 内存容量大 (2)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体现了网络的( B )功能 A.资源共享B.分布处理C.数据通信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是特殊的广域网。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络(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分组交换网络(如IP电话通信系统)。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⑴网络硬件组成 网络硬件通常包括服务器、客户机、传输介质、通信连接设备等。 服务器(Server):为客户提供服务,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客户请求、连接外部设备等。(一般要为高性能的计算机) 客户机(Client):直接面对用户,提出服务请求,完成用户任务。 传输介质:用于传输网络数据。按传输方式可划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光缆 双绞线和光缆的比较

⑴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计算机利用协议进行通信时,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附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到达物理层后将数据包进行转换,送入传输介质。数据传输到接收方时,再自下层向上层逐层去掉协议控制信息,并且完成各层的指定功能。 ⑵IP地址 IP地址为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提供惟一标识。 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个十进制数。 拓展:A类地址范围:1.x.y.z~126.x.y.z B类地址范围:128.x.y.z~191.x.y.z C类地址范围:192.x.y.z~223.x.y.z落后 注意:我国一般采用的都是C类IP地址。 ⑶TCP/IP协议(netbeui,ipx/spx) TCP/IP协议是建立局域网的首选协议,也是因特网的主要协议,它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 IP协议的工作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协议的工作是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 拓展:了解因特网协议IPv6的产生背景 当前在因特网上使用的IP地址是在1978年确立的协议,它由4段8位二进制数字构成。由于因特网协议的当时版本号为4,因而称为IPv4。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飞速增长的IP地址需求与现有地址不足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比较成熟的是IPv6。在IPv6协议中,地址位数为128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址短缺的问题,还增加了网络层的安全机制。 ⑸数据交换技术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5.2.2二维动画的制作

捡起一张废纸,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5.2.2 Flash基本动画制作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粤教版)第五章第二节《Flash基本动画制作》。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对制作关于环保的倡议动画广告,让学生了解或掌握Flash基本动画制作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且加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学习目标: 1.学生掌握Flash的变形动画制作方法。 2.学生掌握Flash的运动动画制作方法。 3.学生掌握Flash的逐帧动画制作方法。 4.学生掌握Flash中导出影片的方法。 5.体会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制作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6. 加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学习重、难点: 重点:Flash的变形动画、运动动画、有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变形动画制作过程中要将图片分离成离散图形。运动动画制作过程中要将对象转换成元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展示“满地垃圾”的图片,老师:同学们,我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吗?学生回答:不愿意。老师:那我们肯定都希望有这样的美好家园吧!展示“美好家园”图片。学生:是。老师: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今天利用Flash制作一个关于环保的倡议动画广告,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老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Flash的基本动画制作来完成关于环保的动画广告。 Flash的强大功能充分体现在动画制作上。Flash动画是以时间线为基础的帧动画。(帧动画,是通过改变连续帧的内容来实现动画效果。) Flash动画是以三种动画为基础的,这三种动画为:形变动画、运动动画、逐帧动画。依次展示形变动画、运动动画、逐帧动画的影片。 形变动画,针对矢量图形对象的应用,能使这些对象产生形状、颜色、大小等变化过程。(对象是形状) 运动动画,针对非矢量图形对象的应用,能使这些对象产生淡入淡出、移动、旋转等变化效果。(对象是元件) 逐帧动画,是一个由若干连续关键帧组成的动画序列,Flash将这些关键帧连续播放,形成动画效果。 接下来,我们打开Flash程序,学习三种基本动画制作方法。 活动一: 1.从打开Flash程序,设置文档大小:550×400;背景:白色;帧频:12。 (方法:“修改”菜单中的文档文档属性:设置尺寸、背景、帧频。) 2.将“素材”文件夹中的满地垃圾.jpg、美好家园.jpg 两个图像文件导入到库中。 (方法:“文件”菜单中的导入导入到库“导入到库”对话框中选择桌面“素材”文件夹按住Ctrl键,用鼠标同时选择满地垃圾.jpg、美好

信息技术学科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期末模五

信息技术学科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期末模拟题五 一、单选题:(1分×10=10分) 1、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A、LAN B、MAN C、W AN D、MSN 2、按拓扑结构类型对计算机网络分类,下列是错的。 A、环型网 B、总线网 C、星型网 D、广播网 3、计算机网络是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C、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D、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 4、下面关于OSI层次模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各层功能不相对独立,易于维护 B、允许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C、网络部件能够标准化 D、各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接口,同时也为它的上层提供接口 5、下列属于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技术是。 A、ADSL B、DDN C、ISDN D、GPRS 6、IP地址由一组________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7、下列可以正确表示域名的是。 A、220.168.5.333 B、hk@https://www.360docs.net/doc/297131107.html, C、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297131107.html, D、https://www.360docs.net/doc/297131107.html, 8、Web上每一个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作统一资源定位器,即_______。 A、URL B、WWW C、INTERNET D、USL 9、要想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查找和搜索相关资料,应该学会使用。 A、E-mail B、HTML C、IE D、搜索引擎 10、某同学要给留学国外的朋友发邮件,当他将邮件用中文写好后才想起,对方电脑中没有中文字库,解决此问题有效、快捷的方法是。 A、将其译成英文,发送邮件 B、将汉字文稿打印,并扫描为jpg格式发送 C、用画图、PhotoShop等软件把邮件制作为jpg图片并发送 D、直接发过去,要求对方安装中文字库 二、多选题:(2分×5=10分) 1、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有。 A、中继器 B、集线器 C、交换机 D、路由器 2、关于TCP/I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CP/IP是在OSI之后出现的 B、TCP/IP只有TCP和IP二个协议 C、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 D、I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3、下列有关IP地址说法正确的是。 A、IP地址的设计者们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网络号,另一部分表示主机号 B、规模大、主机数量多的网络使用主机号部分较长的IP地址 C、IP地址被平均分配给每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D、E类是保留地址,准备留作今后使用 4、下列哪些域名表示行业域。 A、.mil B、.gov C、.org D、.au 5、为了提高使用浏览器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口令管理,避免被别人获取账号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 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
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
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
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必修及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会考冲刺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P3~6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真伪性、 传递性、价值相对性等。 3、信息的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 Byte )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称 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基石)和传感技术等。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从猿人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人类信息传播和处理手段的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电脑配置单: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512M/80G/GF7400 128M/13.3WXGA/COMBO/10-100M/蓝牙/无线网卡/2.3Kg/XP-H/黑/白 其中酷睿2双核T5500 1.6G表示CPU,512M 表示内存大小,80G表示硬盘大小,GF7400 128M 表示显卡,13.3WXGA表示显示器。 5、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等。例: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6、信息安全产品: ⑴网络防病毒产品⑵防火墙产品【防火墙:指一个或一组系统,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限制入侵者进入,从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有硬件和软件防火墙)】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防病毒技巧: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7、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五要”和“五不”; 对待网络的态度:不要过度崇拜,也不要盲目排斥。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精编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课程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教学目标: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 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LAN 10千米以内 城域网MAN 10千米到60千米以内 广域网W AN 100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终审稿)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课程
MG129]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 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
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
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第二课 不同的连接策略

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必修及选修三网络技术应用复习提纲

--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会考冲刺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P3~6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真伪性、 传递性、价值相对性等。 3、信息的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 Byte )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称 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基石)和传感技术等。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从猿人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人类信息传播和处理手段的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电脑配置单: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512M/80G/GF7400 128M/13.3WXGA/COMBO/10-100M/蓝牙/无线网卡/2.3Kg/XP-H/黑/白 其中酷睿2双核T5500 1.6G表示CPU,512M 表示内存大小,80G表示硬盘大小,GF7400 128M表示显卡,13.3WXGA表示显示器。 5、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等。例: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6、信息安全产品: ⑴网络防病毒产品⑵防火墙产品【防火墙:指一个或一组系统,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限制入侵者进入,从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有硬件和软件防火墙)】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防病毒技巧: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7、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五要”和“五不”;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选修《认识Visual Basic》教案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选修《认识Visual Basic》教 案visual basic》教案设计 【背景材料】 本节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题目是《认识visua basic》。在第一单元已经讲解了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以及算法,流程图等基本概念。算法必须要选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计算机才能接受。本节将VB作为实现算法的平台,不是为学VB而学VB,而是以VB这个相对比较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为平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 本节以编写“求圆面积”程序为线索,介绍用VB编写程序的一般过程。在过程中熟悉VB工作界面、对象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熟悉VB的界面 2.掌握用编程的一般过程 3.能模仿教材中的例子,编写简单的vb程序 4.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重点: 用VB设计工作界面 教学难点: VB程序代码的理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边讲解边操作 教学过程: 师:先来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圆的面积怎么求知道吗? 学生嘘声一片,七嘴八舌道:太简单了,s= r2 师:再具体一点呢?已知哪些条件,就能得出结果? 生:已知半径,根据面积公式就能得到面积。

师:很好,那么怎么用VB程序解决求圆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打开用VB程序编写好的求圆面积,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感觉挺好玩的。 然后我给出三组数据,已知半径分别为4,4.25,6.345,求圆面积,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操作,剩下同学在下面两组用笔算,两组用计算器算,并记录结果,进行比赛。结果,台上同学最快完成任务,计算器组第二,用笔计算的还在哼哧哼哧的算着,结果还不准确。学生兴趣高涨,直呼太神奇了。 师: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这个VB程序是如何解决求圆面积的,也就是它的原理是什么样的,可以与数学上的相比较。 生:“不是一样的嘛,给出圆半径,得出圆面积” 生:“就是,还是利用数学上的求圆面积公式” 师:“大家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们用VB 编写程序,第一步就是分析问题,确定用什么方法解决,然后画出流程图,最后才开始编写程序” 教师给学生看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