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中枢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刘艳艳-难治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 PET-CT有望提高精确诊断
• IELSG-26研究(PET/CT的预后预测价值)
• PET-CT功能成像基线参数
• 最大SUV值 • 代谢肿瘤体积 • 整体病变糖酵解(TLG)
• 多因素分析TLG与PFS和OS显著相关 • 高TLG提示一线移植巩固
(二)进展期HD的危险度分层治疗
• NCCN一线治疗选择 • ABVD、Stanford V、escBEACOPP,PET阳性部 位放疗; • 高危患者识别 • IPS大于3属高危;Deauville 五分法; • 中期PET评估 • 阳性--治疗升级;阴性--治疗降级; • 治疗完成后PET评估 • 放疗和auto-ASCT选择
•来 那度胺联合利 妥昔单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复发原发中 枢淋巴 瘤的 I 期临床 研究。 • 背景:复发CNS淋巴瘤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而临床 前研究结果表明来那度胺对ABC型DLBCL效果较好。 • 方法: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来那度胺10mg、20mg 、30mg治疗复发CD20+CNS NHL的安全性和疗效。次 要终点是看来那度胺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静脉和鞘内用 利妥昔单抗的可行性及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复发CNS NHL至疾病进展的时间(TTP)。
• 靶向药物如何序贯使用?
• ibrutinib, idelalisib停药后(毒副作用、疾病进展)序 贯venetoclax治疗仍然有效; • ibrutinib, idelalisib停药后之间互换适用于因毒副作用 停药的患者;
• 靶向药物应用增加Richter综合征的发生率吗?
• Venetoclax停药原因:57% Richter综合征; • Ibrutinib停药原因:30-50% Richter综合征;
126例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26例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秦燕;何小慧;周生余;刘鹏;杨建良;张长弓;杨晟;桂琳;石远凯【摘要】目的: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期更好的指导治疗。
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胃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病理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特征。
结果:共计纳入研究患者126例,中位年龄49(16~81)岁,男女比例为68:58。
病理诊断为单纯DLBCL 96例、MALT伴大B细胞转化27例、伴浆样细胞分化3例。
早期患者114例(90.5%),其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化疗37例、化疗+放疗39例、手术+化疗±放疗38例。
中位随访48个月,全组患者PFS和OS分别为75.6%和82.7%,早期和晚期患者的PFS分别为77%和41.7%(P=0.005)。
早期患者采用单纯化疗、化放疗联合和含手术治疗的PFS分别为67.3%、77.8%和77.8%(P=0.588)。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分、1分和>1分患者的PFS分别为85.4%,74.4%和55.6%(P=0.011)。
Ⅰ期和Ⅱ期患者的PFS分别为81.2%和66.1%(P=0.018)。
LDH正常和升高患者的PFS分别为86.6%和63.3%(P=0.006)。
病理类型为单纯DLBCL和含有MALT成分、生发中心(GCB)和非生发中心(non-GCB)、年龄>60岁等与预后无关。
结论:早期病变比例占胃原发DLBCL 患者的绝大多数。
早期患者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疗效。
早期患者中IPI>1分、LDH升高和临床分期II期提示预后不良。
%Objective: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GLBCL) is a highly common subtype of extranodal non-Hodgkin lymphoma. We analyzed the disease'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to guide better treatment.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from PGLBCL cases seen from January 1999to March 2012 in one cancer center. We then analyze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stag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patients. Results: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median age of 49 years old (range:16-81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68:58.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with pur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27 with mucosa-assouated lymphoid (MALT) component, and 3 with plasmacytoid differentiation. Meanwhile, 90%of the patients we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For the early-stage patients, treatment strategy included surgery+chemotherapy ± radiotherapy for 38 cases, chemoradiotherapy for 39 cases, chemotherapy alone for 37 cases, and surgery alone for 1 case. Under a median follow up of 48 months, the 4-year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ourvival (OS) rate of the whole group were 75.6%and 82.7%, respectively. PFS rates for early and advanced stage patients were 77%and41.7%(P=0.005), respectively. For the early-stage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chemoradiotherapy, and surgery with therapy, the PFS rates were 67.3%, 77.8%, and 77.8%(P=0.588),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ith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score of 0, 1, and>1 achieved PFS of 85.4%, 74.4%, and 55.6%(P=0.011), respectively. The PFS rates were 81.2%and 66.1%(P=0.018) for stagesⅠandⅡ, respectively, and 86.6%and 63.3%(P=0.006) for the normal and elevated LDH levels, respectively. The pathological type of pure DLBCL or a MALT component, GCB or non-GCB origin, and age more than 60 years old were not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Conclusion:The majority of the PGLBCL patients we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ease, but the outcome of early-stage disease was favorable. Surgery did not improve outcomes.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IPI score>1, stageⅡdisease, and elevated LDH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the early-stage patient.【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6(043)014【总页数】6页(P620-625)【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胃原发淋巴瘤;化疗;放射治疗;手术【作者】秦燕;何小慧;周生余;刘鹏;杨建良;张长弓;杨晟;桂琳;石远凯【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21【正文语种】中文秦燕,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浸润1例报告

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浸润1例报告杨晓燕;贾荣飞【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23)003【总页数】3页(P413-415)【关键词】原发性骨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者】杨晓燕;贾荣飞【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病例报告·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 PB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仅占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5%,约占骨原发肿瘤的7%[1]。
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认识不足,导致该病的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及预后评估较为困难。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PBL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4岁。
患者于2010年初出现右侧髋部疼痛,呈间歇性钝痛,并向同侧膝部放射,因不影响行走未就诊。
2010年6月患者自觉右侧髋部疼痛加重,伴行走受限,于我院就诊。
MRI示右侧髋臼及坐骨结节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图1A),提示肿瘤性病变。
PET示右侧坐骨及耻骨及邻近软组织代谢增高[标准摄取值(SUV)31.2],考虑转移瘤可能大,少见原发肿瘤及肉芽肿病变不除外。
患者于2010年6月28日行右髋臼病灶活组织检查,病理检查示:(右髋臼)恶性肿瘤(3.5 cm×3 cm×1 cm);免疫组化示:CD45(+)、CD20(+)、CD3(+/-)、CD30(-)、EMA(-)、CD99(+/-)、CD68(+)、CK(-)、Vim(+)、S-100(+)、SMA(-)、Ki-67(+,80%),见图1B。
活组织检查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遂入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
入院查体:仅发现右髋关节活动受限,未发现肿块、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
淋巴瘤药物治疗的研发进展

有可能研发 出新型分子靶 向药物。目前
( C D C ) 效 应增 强 , 但 抗体依 赖 的细胞 或 苯 达 莫司 汀治 疗 初治 F L 的德 国I 期
专家简介
朱军,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 巴肿瘤科主任 。1 9 8 4 年毕业于第- = ̄NX学 ,曾在解
人鼠嵌合性抗C D 2 0 单抗一利妥昔单
生存 时间 ( P F S ) 5 . 8 个月 。 O f a t u m u m a b
联合 C H O P 方 案治疗 初治F L 的I I 期 临床 试验 结果 显示 , 5 0 0 m g 组 的O R R 9 0 % ,
C D 2 0 单克 隆抗 体药物 利 妥昔单抗 ( r i t u x i m a b ) 的问世令淋巴瘤成 为肿瘤
淋 巴瘤药 物治 疗 的研 发 进 展
口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 巴肿瘤 内科 宋玉琴 田乐 朱军
在 随着 对肿 瘤发 病机 制 的深 入 了 解, 以及 药学和基 因工程学 的进 步, 肿 瘤 的药物治疗 已经 从既往细胞水平上的
正在 或者 已经进 入临床 研究 和应用 阶 段的淋巴瘤靶 向药物大 致可 以归纳 为以 下几类, 介绍如下。
环境作为治疗 靶位 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不 断 问世 , 并在 临床 实践 中取得了较 好疗 效。 2 0 1 2 年美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F D A ) 共 审批了1 1 种抗 肿瘤药物 , 均为靶 向药 物… 。 显然, 靶向治疗已经成 为二十一世
纪 抗 肿瘤 治 疗 的主 流 。
特 性也令其成 为靶 向治疗研发的热点领
域。 理论上 , 针对 淋巴瘤细胞 内外各种 受体、 影响信号传导通路任 何环 节的调 节基 因或 蛋白、细胞生存微环境 等 , 均
原发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5
发率高达 80%,多数为照射野内复发,放疗中位生存期 13 - 16 个月,5 年生存率仅 3% - 4%。综合治疗 中,由于放疗可造成血脑屏障功能的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诱导肿瘤细胞耐药,影响化疗的疗效, 另外放疗后给予大剂量 MTX 增加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因此放疗宜在化疗完成后进行。全脊髓放疗影响造 血功能,而对预后帮助不大,因为系统性化疗及鞘内注射可预防脑脊髓膜种植;但如果 MR 检测到一个 或多个脊髓病灶,必须进行全脊髓放疗。全脑放疗的主要问题是神经毒性风险增加,尤其 60 岁以上的患 者。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含全脑放疗的方案治疗 PCSCL,60 岁以上患者 100%出现远期神经毒性,而 60 岁 以下患者发生率仅为 30%。神经毒性发生的中位时间为诊断后 29 个月,因此化疗取得 CR 的患者可给予 较低的剂量放疗(全脑 30 Gy+缩野 10Gy),根据文献报道放疗剂量增至 50Gy 以上并不增加疗效,反而加 重神经毒性。老年患者可考虑推迟放疗,将放疗作为复发时的挽救治疗方法,目前年轻 PCNSL 患者仍以 化放疗联合作为一线方案。 3. 化疗:治疗 PCNSL 化疗药物与方案的选择与全身性 NHL 不同。全身性中高度恶性 NHL 的标准
6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老年患者可因全脑放疗出现严重神经毒性,因此有报告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老年 PCNSL 患者。II 期临 床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表明改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远期神经毒性明显降低。 单纯化疗的有效率 60% -90%, 疗效持续,但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Glasmacher 的 II 期研究报告 65 例 PCNSL,中位年龄 59 岁(27 -75 岁),患者接受 6 疗程的联合化疗:MTX (5g/m2,第 1,2,4,5 疗程)、Ara-C (3g/m2/d,d1-2,第 3,6 疗程)、DXM(第 3-6 疗程)和 VCR、IFO 与 CTX 交替。同时每疗程通过 Ommaya 或 Rickham 泵经侧脑室 给予 MTX、Ara-C 和强的松龙。CR 60%,PR 10%,但治疗相关死亡 9%(均死于粒缺感染),Ommaya 泵 的相关感染率高达 19%,仅 1 例患者出现永久的认知障碍。Batchelor 报道的 II 期多中心研究入组 25 例 患者,采用单药 HD-MTX(8g/m2,双周重复)化疗,将全脑放疗延迟至疾病进展或复发时进行。该方案的 有效率为 74% ,CR52% ,中位 PFS12.8 个月,无明显神经毒性 。60 岁以上患者的 II 期研究显示以 HD-MTX(1g/m2)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有效率为 48%,CR 42%,中位 OS 为 13.4 个月,远期神经毒性 12%。 该方案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神经毒性低于化放综合治疗。各研究中单纯化疗的生存期达到 32 -54 个月。 4. 鞘内给药:PCNSL 确诊时,脑脊髓膜种植转移的发生率为 0 -50%。CSF 细胞学阳性率为 26%。 脑脊髓膜病变可通过全脊髓放疗、大剂量全身化疗或鞘内给药预防和治疗。大剂量 MTX 和大剂量 Ara-C 静脉给药可在 CSF 中达到治疗浓度,但个体差异大并且维持时间短,通过鞘内给药方式 CSF 的药物浓度 比较稳定和持久, 特别是脂质体 Ara-C。 通过 Ommaya 泵从侧脑室给药 MTX 的有效治疗浓度能维持较长, 有利于提高疗效,但相关感染值得重视。接受鞘内给药的患者生存期较未接受鞘内给药的患者长(38 个月 比 24 个月,p=0.03)。多因素分析也显示鞘内给药为有利的独立预后因素。 5. 综合治疗:全身化疗、鞘内化疗加全脑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 PCNSL 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是目前最常采用的综合治疗模式。有效率达 80% -95%,中位 OS 达 30 -40 个月,约 1/4 患者获得治愈, 甚至有报告其远期生存率与全身 DLBCL 相似。化疗采用含 HD-MTX 方案 2 -6 疗程,全脑放疗剂量 30 -40Gy,不超过 50Gy。但 60 岁以上患者的放疗相关神经毒性明显,相关死亡率高,生活质量差,很大程 度上抵消了综合治疗的优势。 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在临床研究用于 PCNSL 的一线或挽 救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疗效。Colombat 的 II 临床试验先给予 2 疗程 MVBP,CR 和 PR 患者采用 BEAM 方 案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 16 例常规化疗有效的患者接受移植后的 3 年 OS 为 90%, 9 例(2 例拒绝, 3 例由于治疗毒性,4 例进展)未能够采用移植强化治疗的患者 3 年 OS 为 0。 Johnston 以类似方案治疗初治 或复发取得 CR 和 PR 的 PCNSL 患者,2 年的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为 89%和 61%。Soussain 以大剂量 化疗加 ASCT 治疗 22 例难治和复发性 PCNSL,3 年的 DFS 和 OS 为 53%和 63.7%,然而毒性较大,7 例 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7 例 60 岁以上患者中 5 例死于治疗相关毒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 II 期临床研 究中的疗效优于历史对照,值得进一步研究,但相关毒性使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造成限制。 7. 挽救治疗:单纯化疗的 PCNSL 患者复发时对放疗敏感,全脑放疗作为挽救方案有效率达 74%,
恶性脑肿瘤的化学治疗进展

管操作时发生导管折断,血管痉挛等;颈内动脉BC-
NU灌注常有严重眼部并发症,如剧烈疼痛、结膜充 血、流泪等症状[12j,化疗药物和酒精均构成对视网 膜和神经系统的毒性;超选择导管技术避免眼部并 发症,但常引起严重的神经毒性,脑白质病变。颈内 动脉灌注化疗几乎不可避免的都会出现脑自质病 变。正是因为其神经毒性成为动脉灌注化疗的剂量 的限制因素。
34%[1 91。
案联合化疗。成人室管膜瘤复发,用VP.16,替莫唑
胺,亚硝脲类,铂及联合方案。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的 辅助化疗采用同步替莫唑胺75mg/m2每日;或是替 莫唑胺150rag一200mg/m2,5/28方案;复发/挽救
治疗用替莫唑胺5/28方案(初治);也可以采用倍
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BCUN;CCNU;PCV联合化 疗。间变形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辅助化 疗,用替莫唑胺或亚硝脲,方案同前。对于复发或挽 救治疗,用替莫唑胺5/28方案(初治);或是倍伐单 抗联合伊立替康;BCUN;CCNU;PCV联合化疗。原 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用大剂量MTX
程度如何,都应行术后放射治疗,各种所谓的“刀”
治疗仅在常规放疗后,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而体积 又较小时选用。对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Ⅳ 级)应该常规给予化疗,低级别胶质瘤(WHO I级 一Ⅱ级)可以根据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类型和基因 缺失情况考虑是否化疗,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脂 溶性、小分子药物(安全一高效)选择成熟的化疗方 案[5,61。
进入脑脊液和脑的物质,作为血液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e
system,CNS)之间的调节界面,对维持
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恒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
万方数据
・334・
17例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示, 全组患者肿瘤实质 区及瘤周近侧水肿 区胆碱 ( C h o ) 峰升高及 N 一 乙酰 天门冬氨酸 ( N A A) 、 肌酸( C r ) 峰降低 , 肿瘤实质 区有
明显升高的 L i p峰 。复发 P C N S L患者经治疗 后有 6例 ( 3 5 . 3 %) 获 C R, 4例 ( 2 3 . 5 %) P R, 5例 ( 2 9 . 4 %) S D, 2例 ( 1 1 . 8 %) P D, 有效率 ( R R) 为5 8 . 8 %( 1 0 / 1 7 ) 。至随访截止时 间, 全组 患者 的中位生存期 ( 0 s ) 为 1 1 . 1 个月, 含替莫 唑胺方案 与培 美曲塞方 案患者 的中位 0 S无明显差异( P> 0 . 0 5 ) 。结论 P C N S L以脑 内异位复 发为主 , 复发后治疗 困难 , 预后差 , 含替 莫唑胺或培美
W A N G
,L I U B a o y a n ,X U D e z h i ,Z H U Y u f a n g,X n ,T A O R o n g i f e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e c t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r e l a p s e d神经 系统 淋巴瘤 ; 替莫唑胺 ; 培美 曲塞 ; 化学治疗
七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5 .+ 6 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 1 (0 9 l0 8 — 3 0 6 4 4 2 0 )O 一 0 8 0
原发 性 中枢 神经 系 统 淋 巴瘤 是 一 种 少 见 的 非 霍奇 金淋 巴瘤 。近 年来 发病 呈上 升趋 势Ⅲ 。本 文 回
例患者 临床资料 ,现报 告如下 。 资 料和 方 法 一 、临床 资 料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7例 中男 性 5例 ,女 性 2例 ,年 龄 2 5~5 3岁 , 中位 年龄 4 3岁 。临床 主要表 现 :颅 内压 增 高 引起
的头 痛 、恶 心 、呕 吐 ,病 果 :7例 患者 均 完成 综 合 治疗 。5 例 单 发 患 者 中 至 今 已 随 访 1. , l 52月 8月 ,2 . 5 2
月 ,2 9月 ,3 . 。2例 多 发 病灶 患 者 1例存 活 73月 2. 8 2月死 于 肿 瘤 复 发 ,另 1例 正在 随访 中 已存 活
云南医药 2 0 年第 3 卷第 1 09 O 期
・
经验 交流 ・
七例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 的诊断和治疗
刘金 成 ,罗 林 ,袁红 平 ,曾 毅 , 白 刚
( 昆明医学院第三 附属医院 云南 省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云南 昆明 60 1) 5 18
关 键 词 :中枢 神 经 系统 ;淋 巴 瘤 ;诊 断 ;综 合 治 疗
损伤 、偏瘫 者及 精 神症 状如 情 感 障 碍 、记 忆 力 下 降等 。病程 7 d~6月 ,平 均 3d 3 。既往 均无 免疫 性 疾 病病 史 ,均 未接 受过 免疫 抑制 药物 及放 射 治疗 , 均无获得 性免疫 缺 陷综 合征 ( IS 的临床 表现 。 AD ) 二 、影 像 学 资料 :病 变 为单 病 灶 5例 ,多 病 灶 2例 ,其 中 1 2个 病灶 另 1 3个病 灶 ;圆 例 例 形 或 类 圆形 病 灶 4个 ,不规 则 形 6个 。单 发 位 于 额 叶 3例 ,顶 叶 1例 ,颞 叶 1例 。所有 病 例 均 常 规行 头颅 C T及 MR 检查 。C I T平 扫 示 等 密度 或 略 高密 度 实性 病 灶 ,周 围均 有 不 同程 度 水 肿 区 ,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毒性 (脑白质改变)
Morris PG,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971
巩固化疗 (CALGB 50202)
Rubenstein JL,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061
总生存
Rubenstein JL,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061
疾病进展时间 (年龄分组)
Rubenstein JL,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061
疾病进展时间 (IESLG)
Rubenstein JL,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061
总生存 (BCL-6表达)
Rubenstein JL,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061
巩固放疗 (G-PCNSL-SG-1)
Thiel E, et al. Lancet Oncol 2010;11:1036
放疗的作用
PFS
OS
Thiel E, et al. Lancet Oncol 2010;11:1036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Thiel E, et al. Lancet Oncol 2010;11:1036
RTOG研究
Shah GD,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4730
生存
Morris PG,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971
无进展生存 (年龄分组)
Morris PG, et al. J Clin Oncol 2013;31:3971
缓解率和缓解期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基因突变比较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举例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Nivolumab
毒性
Ferreri AJM,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6;3:e217
巩固治疗 (移植 vs. 放疗)
Ferreri AJM,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7;4:510
新药
MYD88突变
Chapuy B, et al. Blood. 2016;127:869
PFS
Ghesquieres H, et al. ASH 2016;abstract 785
OS
Ghesquieres H, et al. ASH 2016;abstract 785
依布替尼
Grommes C, et al. Cancer Discov 2017;7:1018
DA-TEIELSG)
Ferreri A, et al. J Clin Oncol 2003;21:266
预后因素 (MSKCC)
Abrey LE, et al. J Clin Oncol 2006;24:5711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原则 (1)
治疗原则 (2)
单纯放疗
Nelson DF,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2;23:9 Shibamoto Y,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2:809
IELSG-32
Ferreri AJM,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6;3:e217
缓解率
Ferreri AJM,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6;3:e217
生存
Ferreri AJM,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6;3:e217
原发中枢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流行病学
§ 发病率:约占脑瘤的3%,NHL的2-3%
Villano JL, et al. Br J Cancer 2011;105:1414
病理
§ 组织学类型 ﹣ DLBCL:95% (WHO 2008 独立亚型) ﹣ 其他:Burkitt, MCL, 淋母, T细胞淋巴瘤 § 免疫表型 ﹣ BCL-2:56-93% ﹣ CD10:< 10% ﹣ BCL-6:50-80% ﹣ MUM1:> 95%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基线和毒性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药物浓度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缓解瀑布图
Lionakis MS, et al. Cancer Cell 2017;31:833
性明显,而放疗的远期毒性值得关注 § 大部分PCNSL为ABC型,来那度胺有可能通过抑制NF-
kappaB通路发挥作用 § PCNSL具有特征性的基因异常,抑制BCR通路和PD/PD-L1
的药物显示出很高的疗效 § CAR-T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谢谢!
Nayak L, et al. Blood 2017;129:3071
CAR-T
Jeremy S,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783
小结
§ 大剂量MTX仍然是治疗PCNSL的基石 § 一线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 一线治疗缓解后的放疗和移植巩固疗效相当,移植的短期毒
PD-L1高表达
Chapuy B, et al. Blood. 2016;127:869
分子特征
Chapuy B, et al. Blood. 2016;127:869
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
Ghesquieres H, et al. ASH 2016;abstract 785
缓解率
Ghesquieres H, et al. ASH 2016;abstract 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