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诗词之乡方案

合集下载

创建诗词之乡活动草案

创建诗词之乡活动草案

XX中学配合临高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方案(草案)为配合和支持县教育局、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的宣传动员工作,搞好本次诗词朗诵比赛,特制订本方案:一、活动意义: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

弘扬诗词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

我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举办诗词朗诵,将会再次引领我县读诗词、背诗词、颂诗词、写诗词的热潮。

我校作为该活动的东道主,搞好本次活动,将能充分展示我校的热情和精神风貌,并能充分表现我校支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作用和决心。

二、节目形式根据组委会的安排,我校需出两个节目,经初步讨论,节目暂定为三种(待选):第一种为四人伴乐配舞诗朗诵(这个节目旨在宣扬诗词与现代歌舞的完美结合,给观众以完美的试听体验);第二种为两人朗诵+两位现场书法表演+古筝配乐(三种艺术的完美融合);第三种为大型配乐诗朗诵(暂定人数25人,代表海南建省25年的光辉而不平凡的历程,25人由青、中、老教师按3:2:1比例组成,寓意诗词文化在临高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三、相关工作安排1、组稿及审定:第一节目组(选)稿:XXX等审稿:XXX第二节目组(选)稿:XXX等审稿:XXX2、10日前选定参赛教师名单,报送教育局。

3、15前定稿,并将朗诵稿分发至各参赛教师手中,以便背稿。

4、16日--21日,集中强化排练(现场技术指导、导演:XXX副校长)5、比赛:23日晚我校体育馆,节目次序依据21日抽签定。

三、经费预算7天的排练饮用水+餐补+化妆+其他=1500元XX中学2013-5-9附参赛教师名单(初步拟定,待选或9人或29或30人):王为锋、王春雨、【陈彬、陈明理】、陈少荣、黎志高、杨国歌、甘广洲、蔡鸿、林道顺、陈卫民、黄维刚、詹政名、唐文林、张攀、王强、王琳华、黄昌振、林荟王莹、周莹、林红蕊、刘鹏、冯佳莹、林雨清、连贞净、吴兰群、陈卓婧、戴小珊、符诗华、桂月玲、李裕薇、王晨杉、张英、王璐梦、吴晓虹、陈敏。

诗教方案

诗教方案

建湖县裴刘学校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工作方案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在全镇大力开展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活动的号召,确保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出特色,出成绩。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弘扬社会主义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伟大旗帜,紧跟镇党委、镇政府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力开展丰富多采的“中华诗词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化“爱我裴刘学校、发展裴刘学校”为主题,加快推进诗词特色强校进程,为确保我镇全国“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1、成立裴刘学校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陈继任组长,副校长刘大东、肖达、中华诗词协会会员王友庆为副组长,成员有孙振兴、刘晚生、乔振、周晓胜、陈建昌、严以萍、刘长勇、李霞、王海霞、刘德宏、成中良、罗玉、曹友春。

2、成立裴刘小学“蓓蕾诗文社”。

社长:陈继副社长:刘大东、肖达、王友庆成员:(教师)祁立泉、刘晚生、乔振、陈建昌、严以萍、刘长勇、周效胜、李霞、王海霞、刘德宏、成中良,(学生)黄颖颖、刘港、肖建业、陈秀珠、陆心连、陆玥、毛厚娟、吴玲娟、刘康、吴志明、翟霖、刘玉红、吉玉庆、祁琳琳、周其、成鹏、嵇婷婷、肖仕欢、毛清、刘克洋、刘玉金、陈珂、吴丹丹、蔡玉、祁伟伟、刘家欣、刘维萱、谢亚东、林汉华、滕洁、夏云、郑金玮、冯锦涛、郑世秋、翟凯、陈芸、周楠、刘婷、陆洋、刘垚、肖正培、刘存晖、田娅、刘龙豪、祁雨欣、彭正帆、朱胜男、刘禹、陶亚宇、滕亚楠、钟婷、滕亚欣、周玉希、刘逸凡、陈垚淼、翟航宇、彭立益、王玮紧跟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署,乘借全镇宣传发动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的强劲东风,搞好学校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的宣传发动工作。

创建诗词之乡方案(推荐)

创建诗词之乡方案(推荐)

创建诗词之乡方案(推荐)第一篇:创建诗词之乡方案(推荐)径口镇中心小学小学创建“ 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实施方案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在全县大力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诗词教育工作,丰富和发展师生文化生活,根据《博白县推进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县委、县人民政府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 大力弦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更好地反映博白人文、历史和环境,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热爱祖国、热爱博白、热爱校园、建设家乡的情怀,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提升我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2015年初,学校启动“ 中华诗词之乡” 创建工作,使诗词活动在学校深入开展,师生参与者不断增多,诗词创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为打造博白特色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幸福和谐新博白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主要创建活动(时间:2015年3月-7月)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陈柳径口镇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副组长:汤朝海径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陈英径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成员由径口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家永老师担任,负责全校创建工作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2.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

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学校要抽调得力人员成立诗词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诗词创作和日常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创建活动要达到“七有”标准:有领导班子、有活动经费、有诗词活动小组(诗社)、有活动阵地(办公室和陈列室)、有作品集、有学习记录、有诗词专栏。

创建“诗词之乡”创建方案

创建“诗词之乡”创建方案

“中华诗词之乡"先进单位活动方案单位: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先进单位活动方案为积极响应《华龙区教育体育局创建“河南省诗词之乡”工作方案》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诗教工作,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

以丰富师生古诗词文化积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宗旨,为孩子营造诗意童年,努力创建底蕴丰厚的诗意校园,为师生一生幸福成长奠基。

二、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同时建立诗词社团组织。

组长:副组长:组员:三、工作目标1.开发以古诗词教学为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2.营造浓郁的诗教校园文化氛围.3.构建弘扬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诗意校园。

4.提升成长教育品质,为师生一生幸福成长奠基。

四、具体措施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艺术魅力,她熏陶、感染、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凝聚、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古诗词教学工作,努力创建诗词之乡。

(一)构建古诗词校本课程为了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诵读古诗词,每周一节古诗词赏析课。

在校领导的直接参与下,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精选优秀古诗词编写成教材,并结合《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华诵》落实教学内容及进度计划.(二)建设古诗词校园文化诵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从小养成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本着环境育人的理念,加强宣传,激发师生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了解中华诗词文化。

(三)培育古诗词教师队伍根据教师特长和兴趣,选聘了古诗文基础较深厚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语文教师诵读、吃透古诗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华诗词之乡的要求

中华诗词之乡的要求

中华诗词之乡的要求摘要:一、引言:介绍中华诗词之乡的要求二、中华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三、成为中华诗词之乡的基本条件四、具体要求和评估标准五、中华诗词之乡的意义和作用六、结论:对中华诗词之乡的要求的总结正文:【引言】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其中之一便是推动中华诗词的发展。

要想成为中华诗词之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本文将从中华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华诗词之乡的基本条件、具体要求和评估标准、中华诗词之乡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中华诗词之乡的要求。

【中华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华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追求。

中华诗词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成为中华诗词之乡的基本条件】要成为中华诗词之乡,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这些基本条件包括:有一定数量的诗词创作人口,有丰富的诗词文化遗产,有活跃的诗词活动,以及有良好的诗词创作氛围。

【具体要求和评估标准】除了上述基本条件外,中华诗词之乡还需要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诗词创作活跃,有较高的创作水平和成果;诗词文化传承有序,有丰富的诗词活动和载体;诗词教育普及,有较高的普及率和参与度;诗词产业初具规模,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评估中华诗词之乡的标准主要包括:诗词创作成果、诗词活动举办情况、诗词教育普及程度、诗词产业发展状况等。

【中华诗词之乡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中华诗词之乡,对于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推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它也有利于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诗词艺术的普及和提高。

【结论】总的来说,成为中华诗词之乡,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评估标准。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方案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方案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文化传承与推广,加深人们对中国诗词的了
解和热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的发展和繁荣。

二、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将在春秋两季进行,共计6个月时间。

三、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为中华诗词之乡——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四、活动内容
1. 中学生中华诗词大赛
针对中学生开设中华诗词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
的热爱,提高学生对中华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诗词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为大众讲解中华古典诗词的文化背景,以及诗歌
艺术魅力。

3. 诗词朗诵比赛
组织全民诗词朗诵比赛,让广大市民亲身感受中华古典诗词的美。

中国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中国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中国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中国诗词之乡是指那些以诗词文化为特色的地方,这些地方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诗词文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挖掘地方诗词资源。

我们将通过调研和挖掘,寻找各地的诗词资源,包括地方特色的诗词作品、诗人墨客的足迹等。

通过这些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诗词之乡的独特魅力。

二、建设诗词文化景区。

在中国诗词之乡,我们将建设诗词文化景区,包括诗词主题公园、诗词文化博物馆等,让游客能够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

三、举办诗词文化活动。

我们将组织各种诗词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文化节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强人们对诗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开展诗词文化教育。

我们将在中国诗词之乡开展诗词文化教育,包括诗词培训班、诗词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诗词文化,提升整个社会对诗词文化的认知水平。

五、保护诗词文化遗产。

我们将加大对诗词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包括对古代诗词遗迹的修缮、对诗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六、推广中国诗词之乡。

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网络、媒体等,进行中国诗词之乡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诗词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诗词文化,让中国诗词之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诗词之乡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情感。

为了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我们计划在某市打造一个诗词之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学习和体验诗词的场所。

二、项目目标1. 打造一个集诗词展示、学习、交流为一体的诗词之乡,让市民和游客感受诗词的魅力。

2. 举办各类诗词活动,促进诗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 建立诗词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优秀诗词作品,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

三、实施方案1. 地点选择:选择市区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场所,如公园、文化广场等,进行诗词之乡的建设。

2. 建设内容:(1) 设立诗词展示区:设置诗词展板,展示经典诗词作品,配以相关图片和解读,让人们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设立诗词学习区:设立诗词学习角,提供诗词学习资料和工具书,开设诗词学习交流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

(3) 设立诗词交流区:设置诗词交流墙,供市民和游客创作、留言,促进诗词交流和互动。

(4) 建立诗词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诗词作品、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建立诗词资源库,为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

3. 活动举办:(1) 定期举办诗词朗诵会、诗词比赛等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提升诗词文化的影响力。

(2) 开展诗词讲座、讲解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诗词研究成果,推动诗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3) 组织诗词写作、创作活动,鼓励市民和游客参与诗词创作,丰富诗词资源库。

四、预期效果1. 增强市民和游客对诗词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升诗词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 促进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和创作者。

3. 增加市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五、项目推进1. 组建诗词之乡建设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对诗词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诗词资源库。

3. 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举办各类诗词活动,形成合力,提升诗词之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口镇中心小学小学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工作实施方案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在全县大力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诗词教育工作,丰富和发展师生文化生活,根据《博白县推进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县委、县人民政府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 大力弦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更好地反映博白人文、历史和环境,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热爱祖国、热爱博白、热爱校园、建设家乡的情怀,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提升我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初,学校启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使诗词活动在学校深入开展,师生参与者不断增多,诗词创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为打造博白特色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幸福和谐新博白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主要创建活动(时间:2015年3月-7月)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陈柳径口镇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
副组长:汤朝海径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陈英径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员由径口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家永老师担任,负责全校创建工作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2.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

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学校要抽调得力人员成立诗词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诗词创作和日常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创建活动要达到“七有”标准:有领导班子、有活动经费、有诗词活动小组(诗社)、有活动阵地(办公室和陈列室)、有作品集、有学习记录、有诗词专栏。

3.广泛宣传动员, 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迅速召开师生动员会,对创建活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要加大宣传力度, 在校园开设诗词专栏和专题节目、组织专题系列报道和典型推介;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诗词、诵诗词、创作诗词的热潮,在全校营造人人爱写诗、能写诗、会欣赏诗词的良好文化氛围。

4.建立诗社组织, 加强诗词教育。

要根据创建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成立诗社或诗词兴趣小组,发展具有一定水平的师生加入学校诗词学会, 并积极学习诗词创作技能;组织教师开展诗词教学比赛,加强课堂诗词教学的督促和检查,确保诗词教学出效果; 小学高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师要具备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带头学诗、写诗和教好诗词课程,采取“一日一诗”等形式进行诗词教育,引导学生阅读诗词,品赏诗词,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学会创作和赏析诗词,让诗词在学生心中扎根。

5.开展诗艺活动,提高整体水平。

学校要积极开展诗词教育活动,以校园广播为主要阵地,制作宣传牌和出版专栏,为学生发表诗词作品提供平台; 不定期举办诗词培训、诗词讲座、诗词朗诵会、诗词沙龙、经典诵读比赛、诗词创作比赛、手抄报、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方式多样的诗教活动,培养诗词爱好者,提高师生的整体创作水平。

6.培养诗词典型,打造诗乡品牌。

要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认真做好相关材料,要做好各种活动阵地,如展室、诗栏、诗牌、诗墙、诗廊等;还要准备现场表演,如文艺节目、诗歌朗诵、即兴吟诗作对等。

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切实开展诗词创建活动, 打造本校诗词特色品牌,确保我校创建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并取得实效。

7.组织相关活动,推动诗教活动深入开展。

学校要及时将师生优秀诗词作品推荐到县南流》、《白州诗联》等诗词刊物投稿。

每月月底都要以电子文档方式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向县局创建办公室汇报,创建活动结束后,将在全校中评选出一批在创建活动工作中表现突出, 作成效显著的诗教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015.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