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十大专题论文宝典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新闻类博客研究2.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3.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4.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5.中国元素回归与广告表现6.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7.新闻摄影“视觉语言化”的难点与攻克途径8.试论体验式报道9.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10.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1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12.“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13.长尾理论视域下的广电媒体发展14.中国广告代理制问题研究15.有奖收视与电视的酬赏性观看16.论媒体的功能定位17.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角色18.灾难中的大众传媒功能19.《梦想中国》与《超级女声》传播效果比较20.公益广告的议程设置与议程建构21.公关传播中的沟通原则22.人际传播的有效沟通策略23.传播媒介多元化分析24.《南方周末》某版的内容分析25.网络传播的受众特征26.论媒体品牌竞争力27.大众传播对人的态度行为的影响28.社会责任论与媒体形象29.从传播学角度论《超级女声》30.论网络与人际传播31.浅论网络时代的语言文化现象及发展32.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33.新闻评论的标题特色34.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35.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仁感36.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37.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38.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39.浅谈新闻导语写作40.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41.消息中的现场描写42.媒体宣传和地区文化43.短新闻是信息时待的主角4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45.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46.解读“超级女生”——作为电视文化现象47.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演变48.对“民生新闻”的研究49.舆论监督报道尺度研究50.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道德取舍51.正面报道如何创新研究52.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53.传媒的小众化和大众化问题54.论传者与受者的关系55.农村新闻的边缘化56.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57.论网络新闻的把关和管理58.网络新闻的策划59.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60.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61.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62.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63.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64.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65.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66.数字化时代下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67.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人制度68.从“百家讲坛”看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变69.从“超级女声”看“秀时代”的大众传媒70.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问题研究71.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对策略研究72.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与畅销书的互动看媒介的互动经营73.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关系研究74.博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75.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异同76.专业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写作问题研究77.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运作方式的演变78.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研究79.新闻真实性初探80.从某某看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81.从某某报道看我国的突发新闻报道机制82.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83.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84.手机报能走多远85.某某某某视觉语言解读(可以以典型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为例)8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87.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现象看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88.新闻之强调新鲜与同类型报道之重复的矛盾89.新闻的客观与新闻的立场90.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P>91.网络新闻的策划92.传播场域中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93.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94.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95.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96.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97.数字化时代下的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98.互联网搜索引擎个案分析99.网络传播中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碰撞100.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101.网络传播下的微博及效果102.论有偿新闻与媒体规范103.论有偿新闻与媒体人职业道德104.史量才与普利策的对比105.网络炒作下的受众反馈106.试论博客.论坛及手机实名制107.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现状与发展态势108.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109.从新闻伦理看网络“人肉搜索”现象110.从某某事件的媒体报道看媒介的议程设置111.扬长避短加强深度报道——报内容改革刍议112.炒作与良知——媒体的艰难抉择113.真人秀节目的社会责任114.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115.奇闻?丑闻?——某某网社会新闻分析116.博客与传播及其影响117.试论新闻媒体的监督责任与职权越位118.都市报与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上的异同119.社会新闻的策划110.从普利策的新闻观看“普利策新闻奖”111.新闻中的隐蔽拍摄与侵权的探讨112.灾难报道中的事实真实与新闻原则113.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114.当前新闻的审视与评判115.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探讨116.如何看待正面报道中的新闻价值117.灾难摄影报道中的审美倾向118.公共舆论与媒体监督119.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探讨120.试论媒体在广告中的责任121.“深喉”论122.媒体自律与监督媒体之我见123.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现实与突围124.语言的规范当从新闻记者开始125.传播异化现象研究(如标题党等)126.新媒体研究(手机等)127.电视购物节目的传播困境128.我看说新闻129.传媒同质化竞争、风险与对策130.网络传播对现代图像叙述的挑战131.DV叙事公与私之间132.媒介经营的创新意识133.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特色134.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136.媒介时间与当代文化的传播137.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问题的思考138.论时间类节目访谈中嘉宾角色的多元化选择。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汇总

新闻学论文汇总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负面新闻的定义及其传播效果研究新闻-宣传异同论论中国在信息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论美国“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新闻”的概念界定论“三贴近”党报改革对策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新闻的真实性论电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古典文学修养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从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看当代反虚假新闻的重要性梁启超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评析黄远生“新闻记者四能说”今解论头条新闻的当代意义论深度报道的当代意义中国新闻立法历程及反思“法制新闻”概念的界定重庆都市报专题研究——以重庆任何一家都市报为例从宋代“小报”的产生原因论大众信息需求谈司马迁人物传记对新闻通讯的启示论电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新闻阅评制度的规范研究新闻报道中法律专业用语规范化研究古典诗词曲赋与新闻标题的关系法制新闻教育模式探索范长江评析邹韬奋评析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法制新闻的发展和现状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法制新闻的发展和现状报刊法制新闻栏目评析(以一个你熟悉的报纸为例)电视法制新闻栏目评析(以一个你熟悉的电视台为例)法制新闻精品研究(分析一篇或一个系列法制新闻名作)《重庆法制报》(或《南方周末》.《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任何一份都市报刊)2007年法制新闻报道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报纸研究:XX报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报纸,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报纸)期刊研究:XX刊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期刊,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期刊)电视台研究:XX电视台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电视台,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电视台)陪都时期的《新华日报》研究CCTV“新闻联播”与香港凤凰台“时事直通车”报道内容和风格比较重庆五大都市报(晚报.晨报.商报.青年报.时报)评说重庆电视总台4大新闻栏目(重庆新闻联播.天天630.重庆发现.直通现场)评说论突发性事件的报道2007年中国法制新闻报道大事综述论法制新闻的品位和格调法制新闻写作和制作的“分寸”把握名记者.名编辑研究:XXX传(写一个你熟悉的记者或编辑的传记)手机信息传播对当代传媒事业的影响对《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解读论“明显且即刻危险原则”的中国适用论知情权问题印刷媒体如何与数字挑战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浅议新闻异化的几种表现形式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探讨从吆喝“棒棒”到第一个“农民工日”谈农民工媒介形象变化趋势论社会弱势群体的媒介应然形象问题新闻与新闻的时代感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政治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论传媒与司法公正对中国电视文化的透视对我国新闻立法的思考论我国媒介当前的生态环境试论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2008北京奥运会媒体怎样重塑国家形象媒介素质与公民素质关于新闻教育的个性化探讨媒介资源使用与政党执政能力的关系浅议北京奥运报道的新闻价值选择媒介的隐性功能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怎样真诚地塑造社会自我媒介文化构建人类新环境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思考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介的文明追求“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是记录当代还是影响当代——论记者的社会角色论政府新闻人发言制度的作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人职业道德操守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解读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政府公关的品牌传播策略公共关系新闻策略与媒体框架:以某某个案为例消费意义之符号建构:以电视广告为分析文本马帮人生活与心态的真实记录:人类学视野下的记录片《德拉姆》女性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新女性》与《渝报》为分析文本女性传者笔下/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以男性时尚产品广告为例组织传播中的沟通原则民主参与理论与公共新闻学实践传播学意义上的公众与受众选择与诠释: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行为某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图像符号解读《重庆晚报》与《华西都市报》文化价值呈现的比较分析矿难议题之新闻框架分析负面报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灾难中的大众传播功能(以媒介依赖论为分析基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社会认知重庆报纸内容对城乡统筹议题之报导框架—以《重庆晚报》为例关于低俗新闻的批判党报典型报道的艺术分析对“民生新闻”的研究舆论监督报道尺度研究新时期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批评报道的量与度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道德取舍正面报道与新闻公信力研究正面报道的隐性失实中国报纸批评报道现状研究正面报道如何创新研究市场经济下党报的宣传艺术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性关怀研究突发性事件中媒体自律与他律会议新闻与新闻发现力新闻周刊走强探秘新形势下社会问题新闻写作初探隐性报道涉法研究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我国新兴财经报纸的定位探究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理论的挑战典型报道的得与失试析我国大众媒体新闻传播的媚俗化倾向新闻背景升华新闻主题的作用分析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对体殊群体(艾滋病\同性恋\服役子女等)的报道研究关于新闻舆论导向的研究正面报道传播效果研究经济报道中的平民视角新闻工作规范缺失研究关于连续报道研究关于虚假新闻的批判诱惑侦查与新闻暗访调查之比较恶搞短片的传播与规范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权维护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论刑案报道中的善恶观司法报道与司法审判之关系程序正义与媒介正义之比较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广电节目色情内容的法律规范中美广电色情节目法律规范之比较法制新闻的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之比较新闻官司中的诉权滥用媒体与商业诽谤之关系产品质量负面报道与企业的公众形象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模仿与创新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探析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浅议《纽约时报》网络版收费制的存废论电视版式的法律保护论媒介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电视新闻中“肖像权”与“公益使用”之冲突宪政视野下的舆论监督电视法制节目跟拍中的合法与合理宪政视野下的中美表达自由舆论监督中的“有力”与“无力”近代中日两国新闻立法之比较欧洲人权法院判决对欧洲媒介的影响诉权滥用与新闻自由保障之冲突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新闻侵权中“公众人物”之界定论观察在庭审报道中的作用论我国庭审报道的采访权FCC与美国电视节目的规范电视、广播与报纸在民意形成中的角色电视暴力节目与未成年犯罪之关系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与青少年行为的模仿大众媒介与中国院士形象的塑造张季鸾报业思想初探中美讣闻报道的比较法拉奇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意识消息来源保护中的伦理困惑。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选题[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选题[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5a0c2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4a.png)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选题[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一)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3.晚报“早”出现象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6.都市新闻的叙事7.报纸的扩版8.版面编排9.新闻策划10.深度报道11.经济新闻12.法制新闻13.新闻时评14.报纸广告15.记者的职业道德16.媒体的社会责任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19.新闻摄影20.虚假新闻21.有偿新闻22.娱乐新闻23.炒作新闻24.新闻故事化25.典型报道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二)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6.主持人的风格7.电视画面8.同期声9.摄像10.电视广告12.媒体的社会责任13.虚假新闻14.有偿新闻15.娱乐新闻16.炒作新闻17.电视专题片18.电视媒体竞争19.“新闻电视剧”20.电视专业化频道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三)1.网站分析2.网络新闻特性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博客、播客12.网络直播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14.网络广告15.虚假新闻16.有偿新闻17.娱乐新闻18.炒作新闻19.网络伦理20.网络新闻的变革。
新闻学、传播学毕业论文(完整全文)

DM 杂志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学院、 专业: 文学院 新闻专业学 生 姓 名: XXXX年 级 班: 2004级1班指 导 教 师: XXXX (教授)2008年3月27日论文分类号:G212.2 密 级:无DM杂志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分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教授)摘要:DM杂志在外国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发行方式和详细的广告信息受到众多消费者和广告商的欢迎。
在中国,DM杂志还属于新鲜事物,虽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DM杂志,但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
DM杂志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越的市场环境,随着DM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的DM杂志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本文对DM杂志的分类、优势以及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现阶段国内DM杂志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DM杂志分众传播数据库营销内容定位DM magazine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Director Teacher:XXXX(professor)Abstract:The DM magazine has already had the history for more than 50 years in the foreign country, it is subjected to numerous consumers and advertisement a company to welcome by the special issue and the detailed advertisement information. At China, the DM magazine still belongs to fresh thing, although flow out to appear many excellent DM magazines, compared with the abroad also be placed in an entry-level stage. The DM magazine owns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superiority in China, along with DM market continuously mature, the DM magazine of China will be faced for a spring of development. This text's classification to DM magazine, advantage and carried on simple introduction in the local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to present stage local DM magazine existent problem and how solved problem to carry on thorough treatise.Key words:DM magazine Focus spread Database marketing Content Orientation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告也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新闻本质论新闻传播模式论新闻舆论研究新闻价值论新闻受众理论研究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论新闻媒介批评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自律新闻观念变革与大众传播影响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的建设李普曼舆论学对传播学的意义麦克鲁汉媒介理论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及其评价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影响文化变迁与传播方式演变电视大众文化批判影视受众差异论电子媒介实现受众参与的途径传播新技术对世界影响的分析“议题设置”理论对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新闻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新闻敏感与记者素质培养新闻可读性研究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专业新闻特殊报道规律研究新闻报道方法的现代变革深度报道的新闻改革意义及其代表性新闻文体发展的现代趋势现代新闻写作的创新性现代新闻写作方法探索实例分析新闻编辑活动的社会文化控制我国报纸的扩版改革及其评价新闻审美与报纸版面艺术我国现代报纸版面风格的比较研究我国某报新闻编排特色评析报纸新闻标题创新例析现代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编辑的要求新闻编辑的报道创意与传播策划新闻编辑的媒介意识新闻编辑传播心理特征研究论浓度摄影报道新时期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走向新闻题材与新闻摄影的形式选择新闻摄影报道的独立性新闻敏感与新闻摄影的抓拍意识面对电视挑战的图片现场报道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协同的规律论新闻摄影艺术探索同艺术摄影的关系新闻摄影系列组照报道研究新闻摄影作家或作品风格例析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办报活动论黄远生的新闻思想穆青的新闻活动及其成就邹韬奋创办报刊的群众观点邓拓新闻观简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新闻思想评价晚清报刊的大众文化影响五四时期报纸副刊的改革我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必须由本人撰写,不许抄书或其他文章;2.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联系实际,文通字顺,论文要包括以下内容;目录,正文(引言、一、二、三……、结语),注释(编号、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出版单位或刊出名、出版时间或刊期、引用页码),参考文献(格式同注释),论文摘要(500字左右);论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3.论文定稿后,打印三份(a4),交到成人教育办公室。
2017年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

2017年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新媒体时代,没有媒体的终极形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年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篇1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在新媒体下,传统的新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越来越丰富的生活了,新闻传播的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必须的了。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转型;优势1 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前,专业媒介组织对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传统“单向议程设置”现象普遍存在。
1.1议程设置的主体主要是传统媒体因为其掌握独有的媒介资源,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的发布与传播集中在少数专业媒介组织受众。
专业媒介组织完全有能力对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排序,受众则相对被动,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其自主性的发挥不过是从常接触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中去选择。
1.2议程设置的关系主要是传――受支配型传统媒介环境下,专业组织媒介在传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受众一直处于支配被动地位。
网络媒介环境下,当受众被“解放”后,议程设置理论更加难以回答到底是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还是公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这样的问题。
2 新媒体中的生力军――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网络媒体一般运用的就是超链接和超文本,这种方式其实就是通过一种关系进行点和点之间的链接。
这样就能通过网络信息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种信息的交换和储存的方式是非常简洁迅速的,它不像原来那种线性的方式去传播,而是网状的交叉的形式去传播的,可以迅速的从一个地方传达到另一个地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网络媒体的检索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想要获取某种新闻的信息也可以用查询的方式进行链接获取。
传播学论文题目(最新优选范文111个)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传播学论文题目,供给有需要的要作为一个参考。
一、传播学论文题目1、传播学视角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要素2、从整体到多元:论传播学本土化的地方性视角3、传播学视域下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初探4、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5、符号学转向:互联网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走向6、传播学研究的科学取向与"人"学迷失7、传播学视域下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8、传播学视域下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基于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10、传播学视域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走红原因探析11、传播学视角下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12、教堂空间与谣言生产:明末清初反教谣言的传播学分析13、融合创新与文化重构--对近年几档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学思考14、融媒体时代运动员"网红"现象的社会传播学解读--传播游戏理论15、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16、传播学视角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17、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传播学解读18、传播学视域下音乐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19、数学与传播学的渊源探讨2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21、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22、浅谈微博语言的特征--微博语言的传播学分析23、从传播学视角探析IP剧的火爆现象--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24、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25、传播学视角下的严复编译研究--以赫胥黎的《天演论》为例26、传播学视阈下典型的英美音乐剧歌词定位与探索27、传播学视野下的电影《侠女》的影像符号探析28、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副文本研究--传播学视角2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30、传播学视域下明星"人设崩塌"的原因分析31、基于CDIO 教学模式的传播学实战化教学改革探讨32、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传播学再解读33、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34、从传播学视角浅析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走红缘由35、传播学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传播模式探析及展望36、论高校新闻传播学课堂互动的建构与优化37、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38、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39、基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舞蹈传播学构想40、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41、基于传播学的中国当代文学"三阶段译传模式"42、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43、融合与创新: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综述44、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45、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46、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47、用传播理论进行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48、传播学视角下国企网页英译评析--以重庆国有制造业企业为例49、理论谱系与本土探索:新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70年(1949-2019)50、学科建制下的规范化: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方法研究70年(1949-2019)51、关于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几个事实问题--与韦路教授商榷52、学术公众号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53、中国传播学SSCI高被引论文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54、传播学视域下的APP社交表情符号情感化研究55、传播学视阈下的湖湘名人著述译介研究56、传播学视角下公共演讲策略的有效运用57、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途径58、传播学视域下中日"佛系"文化差异的探析与反思59、论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论文选题及知识生产的"系列设计"--兼评《民国新闻史人物》60、当下传播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61、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模式与功能62、我与华夏传播学体系的建构(上)63、领风气之先,开多源以用,探新径--复旦大学的传播学研究64、四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学类课程"全息课堂"的建设65、传播学视域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创新范式探究--以游戏化传播为例66、网络谈话栏目《晓松奇谈》的传播学分析67、浅谈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68、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研究69、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三全"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传播学视角70、传播学视域下我国古代曲谱的传播研究71、传播学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72、传播学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探究73、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探析74、传播学理论在高校舆情处理中的应用75、传播学教学体系建设的多维度审视76、适应乡村文化传播的传播学教学模式研究77、传播学视角下的B站传播特色分析78、2018年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79、新媒体时代传播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80、传播学视角下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澎湃新闻为例81、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国品牌名汉译原则研究82、从传播学角度分析2011年以来的萧红热83、合法性叙事、国际传播秩序与和平--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门罗·普莱斯教授访谈84、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研究的变革85、基于CDIO理念的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初探86、民族团结一家亲社会认同效应的传播学分析87、传播学视阈下《幻乐之城》的形态创新88、再论传播学的学科特性89、CDIO理念下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90、传播学视角下慢综艺节目成功原因探究--以"向往的生活"为例91、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92、中国传播学70年:知识、技术与学术网络93、传播学视阈下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研究94、传播学视野对京津冀终身教育协同发展的启示95、从传播学视角看"微信互喷群"事件96、大众传播学抑或大众心理学:对美国传播学主导范式的再书写97、施拉姆的学术遗产与美国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神话98、浅谈传播学批判学派视域下的中国传播体制99、传播学视阈下地方高校学报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探讨100、小故事揭示大主题--《怀化日报》栏目《扶贫轶事》的传播学解读101、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改革思考102、新民谣热的传播学解读103、传播学视域下"锦鲤"现象背后的文化焦虑104、新时代传媒领域传播学的研究、改革与实践105、传播学研究专家赵振祥教授106、传播学视阈下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在慢综艺中的体现107、基于营销学与传播学视角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激活研究--以全聚德为例108、传播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以贵州为例109、《国家宝藏》文化自信的传播学解读110、传播学视域下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在新加坡传播研究111、以传播学为理论基础的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以上就是为大家精选的传播学论文题目111个,希望可以对大家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十大专题论文宝典一广电系列问题1 频道专业化与收费电视(今年热点):9篇郭镇之〈且慢谈卫星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全球化时代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经营——也谈制播分离》曹璐〈盘活频道资源的金钥匙〉喻国明 <解读24小时新闻频道> 孙玉胜:〈电视赢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付费电视能走多远》《制播交换障碍何在》展江《新闻频道:先更新理念后制度》2 广电节目管理创新与经营战略11篇胡正荣〈大陆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运行体系创新研究〉《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战略分析》刘燕南<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其编码设计〉黄升民《广电媒介经营的改革与创新》《也谈电视节目改版问题》周鸿铎《21世纪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策略与方向17页算2篇》〈电视品牌意识及其经营战略研究〉〈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喻国明《关于大众娱乐类节目的走向与思考》陈力丹〈电视新闻改革论坛〉3 广电市场定位与理论探索 10篇胡正荣《广播媒介的重新定位及其生命力》刘燕南《中国大陆电视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讨》〈电视收视率的引入:观念应用和教育15页算2篇〉周鸿铎〈广播电视理论新探索〉黄升民:《网络与组织的双轨整合——解读中国电视媒介经营走向》《数字时代:内容何以为王》《2003:生死存亡数字化——分析广电媒介变局的五个观点》《虚拟还是现实——再描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竞争版图(上下)》 < 2003年广播电视的发展 >4 电视评论节目专题(新闻调查,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11篇龙耘《从新东方时空看电视新闻走向> 申琳《新闻调查:精英品质,大众情怀》陈华《新闻调查何以与众不同》白岩松:〈渴望年老〉〈我们能走多远〉〈忙与盲〉《我看电视评论节目》陈虻:《你到底要什么》杨新敏《焦点访谈节目定位的再思考》关玲《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超越》无名《也谈新闻调查》二媒介集团、产业化经营管理17篇胡正荣《论电视产业结构调整》《广播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制度创新(上下)《瓶颈与出路——我国广电集团化进程分析与对比研究》< 媒介寻租、产业整合与媒介资本化过程-——对我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分析》周鸿铎《电视产业集团的组建及经营策略33页算2篇》《重提媒介产业化》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论资本市场与传播产业》〈对目前我国媒体产业投资状况的基本分析〉《寻找与媒介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略论资本市场与传媒产业结缘的机遇》陈力丹〈关于传媒发展和经营的一些宏观认识问题〉〈关于媒介资本的几个问题〉丁柏铨:〈论传媒市场〉叶乐阳:《试论我国大众传媒产业特征》三传播全球化、国际传播与wto对传媒影响1 传播全球化11篇郭镇之《全球化趋势与东北亚三国的传播对策》《全球传播市场及电视文化引进》蔡雯:〈面向经济全球化发展推进新闻传播学研究〉《“经济全球化与跨地区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李希光〈全球化时代新闻学基本问题26页算2篇〉李彬《批判视野中的全球化与大众传播27页算2篇》刘建明〈全球化的终极与国际传播架构〉童兵《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新闻文化消长》黄旦《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理解与构想》2国际传播8篇胡正荣《国际传播与一国的文化一致性》郭镇之《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袁军《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的对外书刊宣传》刘燕南:《跨文化传播差异分析与因应探讨》周鸿铎《跨国卫星电视对国际文化传播的影响》关世杰:〈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寻求中国文化发展对策〉〈第23届“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协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会概述〉〈跨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3 wto对传媒影响6篇刘建明〈“传媒入世”的杜撰〉丁泊铨〈“入世”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生存环境考察〉〈加入wto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应对挑战,中国新闻传播业直面wto〉戴元光:〈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面临五大问题〉鲍金虎:〈世贸组织规则对我国广电业的法律影响〉四传播理论研究1 传播理论发展17篇胡正荣《从经验到科学的飞跃——我国传媒学术界与实践界面临的共同命题》陈卫星:《影像:传播悖论》《中国现代化的传播学反思》(32页算2篇)袁军:《中国大陆的新闻学研究与教育》〈西方传播学引入中国大陆的历程及启示〉(21页算两篇)刘燕南:《范式转换:大众传播研究话语中心的消解》龙耘〈传播学在中国20年〉朱光烈:〈视野,创造与境界——关于传播学科建设的一些感悟〉喻国明:《关于传播研究的若干断想》陈力丹:〈深化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几点意见〉丁柏铨:〈再论新闻的有效传播〉杜骏飞〈泛传播社会的总体性信息策略初论〉张俊德:《简论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孙英春:〈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途径〉2 传播历史发展朱光烈:〈人类传播史上的三座里程碑〉陈力丹:〈论世界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3 受众研究 4篇胡正荣《受众群:从混沌到有序》郭镇之:《视听者权益散论》柯惠新:《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不同受众类型对实际研究的影响》刘建明:〈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五舆论监督与新闻法制14篇胡正荣《广播电视媒介政府规制的制度化研究》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喻国明《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问题单”——兼论传媒体制改革的现实性与迫切性》陈力丹:〈关于记者暗访和偷拍问题的访谈〉〈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则〉〈略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心理观〉《公众的分裂心态和矛盾着的舆论》孙玉胜《舆论生态平衡》《舆论的力量》李良荣:〈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童兵:《报刊管理四题》丁柏铨《新闻传媒与新闻规律、市场规律》明安香:《传播学的普及与中国新闻改革》六网络传播问题22篇陈卫星:《网络传播的社会张力》柯惠新:《互联网调查研究方法综述(上下)》周鸿铎:《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的“视角观”探析》雷跃捷:〈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和前景〉陈力丹〈新闻媒体网站的影响力从何而来〉李希光:〈虚拟空间对新闻媒体的真实挑战〉(上,中,下)〈网络媒体生路在何方?——复兴网络媒体的9中策略〉程曼丽:〈关于网络传播负面效应的辨析〉杜骏飞:〈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网络传播: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泛传播社会的总体性信息策略初论〉闵大洪:《中国网上广播的现状与前瞻》《新闻媒体网站的影响力从何而来》《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现状及前瞻》《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评析》明安香:《网络传播学刍议》无名〈网络媒体的17大热门话题〉汪丁丁:〈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李令群《试析网络传播中几对矛盾》七传媒竞争状况与发展趋势1传媒竞争状况11篇喻国明:《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若干关键词》陈力丹:〈境内外传媒的市场态势及应对策略〉童兵:〈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格传局〉程曼丽:〈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华文报业的发展〉〈论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丁柏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竞争力〉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曹鹏:《传媒业应力戒浮躁与浅薄》《传媒业硬件软件应同步发展》禹建强:《解析传媒业竞争的形式》承伟毅:《中国传媒业之五大变数》》2发展趋势7篇喻国明:《中国传媒业的历史方位与现实趋势》《中国媒介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陈力丹:〈传媒竞争之路——追求不可替代性〉刘建明:〈传播学从“泛化”,“玄化”到两极发展——21世纪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趋势〉明安香《新世纪中国传播研究展望》《关于信息传播全球化和新世纪初我国传播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邵培仁〈跨国传媒集团入粤的思索八传播实践相关问题1传播相关学科5篇丁俊杰:《中国大陆高等广告教育状况》朱光烈〈传播学与经济学合流及研究走向混沌〉〉黄升民《打造专业品牌——关于广告学专业今后发展的思路》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李彬:〈政治经济文化——一种关于批判学派之理论探究的辨析〉2国外传播实践借鉴5篇郭镇之《生活的世界与传播的世界——-韩国传播学者访谈录》《韩国的卫星与放送事业》陈卫星:《法国电视体制的市场化转型》陈力丹〈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的进程〉蔡雯:〈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的进程〉3人才培养2篇柯惠新:《我国传播学研究人才培养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探讨》喻国明〈传媒人才的专业主义标准像〉4非典问题3篇喻国明《“非典”事件中信息透明化处理的传播效果探析》童兵:〈非典时期新闻传媒的角色审视〉陈力丹《从媒体应对机制谈对sars疫情的反思》5其它(9、11等)8篇黄旦:《“9。
11”:新闻媒介的影响和职业使命》程曼丽:《两次海湾危机中的美国舆论分析》朱羽君:〈电视新闻直播的现代品格〉陈力丹〈关于西部大开发宣传的几个问题〉李希光:《见木,方能见林:谈好新闻的标准》展江:《2003年普利策奖继续守望暗礁险滩》:彭万荣:〈“英雄”的传播学价值〉谷虹《东周刊事件的传播学透视》九媒介、传播与心理14篇刘京林《对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点思考》《新闻心理学研究断想》《新闻心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浅析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试论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走向》《试论定势在采访中的作用》《浅析视觉新闻的心理依据》《试析受众的认知偏差——兼论新闻报道的页面心理影响》余小梅:〈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现状与未来〉陈力丹《对我国新闻心理学科建设的一点建议》何志武《试析新闻传播中的人本主义倾向》《信息量与社会承受力》吴珠《谈心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蔡宇知《新闻敏感的心理分析》十著名传播学者专访13篇〈建设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访胡正荣〉〈理解西方传播学——访郭镇之〉〈用马克思原理知道传播学学科建设——访陈卫星〉《构建心理学和传播学之间的桥梁——访刘京林》〈填补传播统计学研究的空白——访柯惠新〉〈广播电视理论新探索——访周鸿铎〉〈拓宽广告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访黄升民〉〈我眼中的广告和广告学——访丁俊杰〉〈寻找媒介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访喻国明〉〈对传播学研究的几点意见——访陈力丹〉〈追寻传播的意义-——访李彬〉〉〈有关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概况——访关世杰〉《传播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访明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