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之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结婚的流程

苗族结婚的流程在那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苗族文化里,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每个环节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苗族的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家的姑娘啊,可不像咱们平常人说句“我喜欢你”那么简单。
他得先找个能说会道的媒人,这个媒人就像是搭桥的喜鹊。
小伙子心里打着鼓,对媒人说:“您可得帮我这个忙啊,那姑娘就像月亮一样,在我心里晃悠,我可太想把她娶回家了。
”媒人心领神会,就带着小伙子家里准备的礼物,像是精美的银饰、自家酿的美酒还有肥肥的猪肉之类的,就去姑娘家提亲了。
到了姑娘家,那场面也很有意思。
姑娘的父母呀,心里虽然高兴,但脸上还得端着点。
媒人和小伙子的家人就陪着笑,媒人开始滔滔不绝地夸小伙子,什么勤劳能干啊,心地善良啊,就像在推销一件稀世珍宝。
姑娘家的人呢,也会问这问那,这小伙子家里的情况啦,小伙子平时的为人啦。
这时候啊,就像是一场谈判,两边都在互相打量,互相试探。
要是姑娘家同意了这门亲事,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这时候可就要开始选日子了。
选日子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得找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是懂这方面习俗的人来算。
这个日子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婚礼的大门。
婚礼前啊,那可是忙得热火朝天。
姑娘家这边呢,姑娘的女伴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聚在一起帮姑娘准备嫁妆。
嫁妆可丰富了,那些精美的苗族刺绣,一针一线都是姑娘自己或者家里长辈的心血,就像一幅幅会说话的画。
还有那些银饰,挂在身上,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的,那声音就像美妙的乐章。
小伙子家呢,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要迎接什么神圣的东西似的。
还得准备好迎亲的队伍,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就盼着把新娘接回家呢。
终于到了迎亲的日子。
迎亲队伍就像一条长龙,朝着姑娘家进发。
到了姑娘家,可没那么容易把新娘接走。
姑娘家的女伴们早就准备好了“关卡”,就像守护宝藏的小卫士。
迎亲的小伙子们得唱歌,唱出自己的诚意,唱出对新娘的喜爱。
要是唱得不好,女伴们就会打趣说:“哎呀,就你这嗓子,还想娶我们家姑娘呢?”这时候小伙子们可不能气馁,得继续努力唱,就像在参加一场激烈的歌唱比赛。
苗族通婚规矩

苗族通婚规矩介绍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婚姻习俗。
苗族通婚规矩是指在苗族社会中,为了保持家族与族群纯洁性,在配偶选择、结婚仪式等方面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习俗。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苗族通婚规矩的相关内容。
选择配偶的原则血缘关系在苗族传统观念中,禁止近亲通婚,特别是直系亲属之间的婚姻是严格禁止的。
苗族人民相信“近亲不通”会导致后代有先天疾病等遗传问题,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配偶的血缘关系。
社会地位苗族通婚规矩还注重配偶的社会地位。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地位相当的男女才适合成婚。
这是为了确保两个家庭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相互匹配,避免因阶级差异而引发的纠纷。
婚礼仪式传统婚礼流程苗族婚礼仪式浩繁而庄重。
通常,婚礼分为迎娶和迎亲两个环节。
迎娶时,伴郎、伴娘和乐队会在新娘家门口等待新娘的到来。
新娘则由她的父亲或亲戚带领,穿越一串门、三块石、五水桥等一系列传统关口。
迎娶结束后,新娘与新郎一同前往新郎家,正式开始新的婚姻生活。
婚礼习俗苗族的婚礼习俗异常丰富多样。
例如,在婚礼中,有不少必不可少的道具和仪式,如芦管、大鼓等特色乐器的演奏、加饭海鲜汤等传统食品的准备。
此外,婚礼上的舞蹈和歌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表演,人们祝福新人婚姻幸福美满。
结婚后的生活家庭地位苗族通婚规矩对于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有一定要求。
男人通常负责家庭经济和农田管理,女人则负责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
这是苗族传统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保持家庭稳定和和睦的重要因素之一。
婆媳关系苗族社会中,婆媳关系十分重要。
新娘进入新家后,她与丈夫的母亲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程度。
通常,婆婆会对新儿媳进行一系列考验,以检验她的勤劳、善良和温顺。
一旦通过考验,新儿媳将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并为整个家庭做出贡献。
继承规则男系继承苗族有一项重要的继承规则,即男子继承制度。
在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基本财产将由儿子继承。
女儿离开婚后,通常无法继承父母的财产。
苗族人结婚风俗

苗族人结婚风俗引言: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的重要性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结婚是苗族人生活中的重要仪式,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苗族人结婚风俗,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级标题1:婚前准备三级标题1:提亲在苗族人社会中,男方家庭通常会选择一位媒人代表他们提亲。
媒人与女方家族的长辈商讨婚事,并以一个特殊的鸡蛋仪式向女方家族表示诚意。
如果女方接受,他们会进一步商议婚礼事宜。
三级标题2:聘礼在苗族人结婚过程中,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聘礼。
聘礼通常以重金属(如银饰)、布匹、猪、羊等形式存在。
同时,男方还要请婆家的亲戚朋友共同出席结婚仪式。
三级标题3:婚礼预算苗族人结婚仪式通常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男方家庭要准备足够的财物来支付聘礼、宴席以及婚礼上的一系列开支。
这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因此婚礼预算在苗族人社会中非常重要。
二级标题2:婚礼仪式三级标题1:婚礼日期的确定苗族人相信农历的吉利与瑞气,因此选择婚期时会特别重视黄道吉日与农历节日。
他们会请专门的先祖师爷计算宜嫁的日子,以保证婚礼的顺利与吉祥。
三级标题2:拜天地苗族人婚礼仪式的第一步是拜天地。
新娘新郎会在婚礼当天一同跪拜向天地神灵祈求保佑与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象征着婚姻的神圣与庄严。
三级标题3:拜祖先婚礼第二步是拜祖先。
新娘新郎会跟随长辈的引导,前往祖坟拜祭祖先。
他们会献上食物、酒水,并祈求祖先的祝福与保佑。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代表着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三级标题4:出嫁仪式在苗族人结婚仪式中,新娘会穿着传统的苗族婚服,新郎则会穿上古老的苗族男装。
他们会载着婚礼物品,沿着特定的路径来到男方家。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娘离开父家,成为新郎家庭的一份子。
二级标题3:婚礼庆祝活动三级标题1:欢迎宴在新娘到达男方家之后,男方家庭会举办欢迎宴会。
贵州婚礼风俗程序

贵州婚礼风俗程序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婚礼风俗。
在这里,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婚礼仪式和程序,今天我们将一一介绍。
1.苗族婚礼苗族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程序非常独特。
在婚礼前,新郎必须先到新娘家拜访,向新娘父母送上礼物,并且要吃上一顿新娘家人准备的饭菜。
这被称为“上门拜访”。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苗族传统的服装,头戴银饰,身着锦缎,手上戴着银手镯。
新郎也要穿上苗族传统服装,戴上鹰嘴帽子。
婚礼开始前,新郎要带着三个红包分别拜访新娘的父亲、母亲、和祖先,表示尊敬和感激。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会被披上一件红色的披肩,新郎则会戴上一个红色的头巾。
他们会相互敬茶、交换戒指,并向祖先行礼。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回到新郎家,开始新的生活。
2.侗族婚礼侗族是贵州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程序也非常有特色。
在侗族婚礼中,新郎要带着一只大鸡前往新娘家,称为“鸡婆婆”。
他还要准备一些礼品,如糯米酒、糯米饭、烟花和红布等。
在新郎到达新娘家后,新娘会穿上侗族传统服装,戴着银饰和花环。
她会向新郎敬茶,并且新郎要在新娘面前表演跳竹竿舞。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跟随新郎回到他的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3.布依族婚礼布依族是贵州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程序也非常有特色。
在布依族婚礼中,新郎要先到新娘家,送上一些礼品,如猪肉、米酒、烟花和红布等。
在新娘家,新郎还要向新娘父母行礼,并且要喝下一碗苦酒,表示他愿意为新娘付出一切。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布依族传统服装,戴着银饰和花环。
新郎也要穿上布依族传统服装,戴上羊角帽子。
在婚礼仪式中,新郎要向新娘敬茶,并且要在新娘面前表演跳“三步一拜”。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跟随新郎回到他的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4.黔东南地区婚礼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省的一个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
在这里,不同的族群有着不同的婚礼风俗。
在黔东南地区的婚礼中,新郎要先到新娘家,向新娘父母行礼,并且要喝下一碗苦酒,表示他愿意为新娘付出一切。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的必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婚前:由父母挑选结婚的日子,结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但是在迎亲当天男方要送30斤的糯米粑粑给女方,寓意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2. 迎亲:结婚当天,男方会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去女方家把新娘抢回家。
把新娘抢回男方家后,再按苗家的规矩举行婚礼。
3. 婚礼: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长辈和宾客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贺。
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饭。
4. 哭嫁:在苗族,新娘出嫁时必须哭嫁,如果新娘不哭,则被认为不吉利。
5. 送客:在婚礼结束后,男方家会邀请女方家的亲友一起吃饭,以示感谢。
6. 回门: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要回女方家探望女方父母,这被称为“回门”。
回门时,女方家会设宴款待,新郎要向岳父岳母敬酒,并送上礼物。
苗族婚礼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无论是婚前的准备、婚礼的仪式还是婚后的习俗,都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和四川等省份。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婚前准备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准备。
首先,男女双方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能开始谈婚论嫁,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男方需要向女方的家长提出正式的婚姻申请,并送上一定数量的彩礼和礼金,以示诚意和尊重。
最后,男女双方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二、婚礼仪式苗族的婚礼仪式非常热闹和隆重,通常需要进行多天甚至数月的准备和庆祝。
在婚礼前夕,男方需要派遣一支队伍前往女方家中,进行一场隆重的迎亲仪式。
这个仪式包括祭祀、歌舞、对歌、拜堂等环节,旨在表达男方对女方的真挚爱意和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婚礼当天,男方需要带上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彩头,前往女方家中进行正式的婚礼仪式。
这个仪式包括宴席、拜堂、交杯酒、喜宴等环节,旨在庆祝男女双方的新婚之喜,并向亲朋好友展示自己的家族荣誉和财富实力。
三、婚后生活苗族的婚姻关系非常牢固和稳定,男女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是婚姻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男方需要尊重女方的家庭和亲戚,帮助女方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女方则需要尊重男方的家庭和父母,尽职尽责地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同时,苗族的婚姻生活中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比如,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女方需要在婚后的第三天离开娘家,前往男方家中居住,并进行一种被称为“三年不回”的习俗。
这个习俗旨在表达女方对男方家庭的尊重和忠诚,也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和信仰。
总之,四川苗族结婚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苗族的婚姻生活中,男女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共同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
苗族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苗族传统习俗为主题,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习俗。
婚俗在苗族传统的婚姻习俗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是“拉弓娶亲”,新郎要提前展示自己的射箭技巧,成功射中则代表着喜事即将来临。
婚礼当天,新娘通常会穿着华丽的苗族传统服饰,新郎则会戴上独特的苗族头饰。
在婚宴上,新郎和新娘要互相敬酒,并向亲友们致谢。
苗族有一种传统舞蹈叫做“打铁舞”,这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郎要与亲友们一同跳舞,传达幸福和吉利之意。
而在婚宴上,还会有丰盛的苗族传统美食,如酸汤鱼、酸姜酉鸡等。
整个婚礼过程中,邻里亲友齐聚一堂,共同欢庆,传递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节日习俗苗族拥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山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苗族人民会聚集在花山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在祭祀仪式开始前,人们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巫师舞,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然后,会举行祭祀仪式,献上食品、水酒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在花山节上,人们还会穿上盛装,跳起传统的花山舞。
花山舞是苗族人民表达喜悦和庆祝的方式,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们手持彩绳,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除了花山节,苗族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尧回节”、“大寨会”等。
这些节日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苗族特色,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服饰习俗苗族的传统服饰以宽松、色彩斑斓为特点,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美的热爱。
苗族服饰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银饰,银饰不仅作为装饰品,还具有保平安、驱邪避祟的功能。
苗族妇女通常会佩戴耳坠、项坠、腕饼等银饰,展示出其高尚的身份和美丽。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新娘穿着的婚纱也是非常讲究的。
新娘的婚纱由红花布制成,上面还点缀着各种绣花和银饰,展现了苗族妇女的风采和婚姻的美好。
同时,苗族还有独特的发饰和头饰。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婚礼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苗族的结婚礼仪“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需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宠爱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风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唱“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逐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情愿让小伙抢走,说明有宠爱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秀丽图案,说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唱、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唱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唱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宠爱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婚礼之苗族婚礼习俗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
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
小伙子结
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
双方只
要看到草标,就知道各自的行踪。
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
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
不过,也有一般人都
能看懂的草标。
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
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
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
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
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
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
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
不许反抗,但可以跑。
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
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
如果对打的
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
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
也有一输就跑,赢者
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
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
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
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
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
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
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
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广西融水一带的苗族青年,盛行“种花生”这个交往活动。
走
寨时,小伙子们向姑娘发出邀请,确定时间地点之后,姑娘们就会
按照时间来到小伙子的村寨,他们带着农具和肥料,上山种花生,
期间男女青年谈笑风声,边劳动边对唱山歌,互相接触试探。
花生
种子播下后,等苗长高时,双方又要组织一次施肥除草活动,其实
是为了创造一次见面机会,这时大家开始物色对象谈恋爱。
第三次
是秋收花生时,大家相邀收花生并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讲悄悄话,
还没有对象的赶紧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
包办婚姻为父母
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
待女
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
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
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
男家客人离去时,女
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
婚期
临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
称为“朋友饭”。
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
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
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
新娘到婆家
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
举行“煮饭”仪式。
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
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
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
往往要成套地唱。
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
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
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
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
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
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
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
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
对歌,—一解答了对方请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
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
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
渊源所在和迁陡历程。
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
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
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
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
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
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
酒歌唱毕双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妇入洞房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