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人群关系双照明条件更重要, 更利于提高工效。(泰勒认为要严格监督员工才能提高工效, 只看到了人的自然性)
福利实验
此实验主要确定改善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挑 选了五名有经验的女工组成工作小组,让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 间从事继电器的装配工作。试验分几步进行:第一步,研究者 逐渐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福利措 施;第二步,几个月后,取消了已增加的福利待遇。据原先设 想,如果把产量的提高归因于福利措施,那么取消福利后,产 量必然大福下降。实际情况相反,取消福利后,产量不仅没有 下降,而且继续上升。经过深入细致了解分析、与员工交流后, 归因于试验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女工们认为自己是被挑 选出来的,感到自豪,心情愉快、放松,对得起被选拔,促使 他们不断努力提高产量。
4.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心 理技术学、群体动力学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 定了理论基础,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成可能。
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则与文档、区分所有者与管理者等特征 韦伯的理论开辟了行政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
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摆脱了管理者只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的状态,确立 了科学管理的地位;
2.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为后来的行为科学 和现代管理学派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铁锹实验
首先,系统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大的问题 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形状、规格问题 3、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4、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得出了一流工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泰罗发现了工作,梅 约发现了是人在工作!
管理心理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
取向。
三、管理心理学的大发展阶段 (20世纪30-50年代)
表现为:1、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2、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3、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 4、管理心理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 向转群体取向。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尽可能有最好的工人; (2)尽可能有最好的工作; (3)尽可能有最好的效果。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以 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方面。但是,所考虑的 面比较狭窄,还缺乏社会心理与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
二、管理心理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
(20世纪20-30年代)
四、管理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对人的教育和对人的管理有共同的内容,就是要塑造 人的品质,形成人的能力,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2、两者区别: (1)从目的来看: 教育指向未来,塑造人们未来的行为; 管理是要指导人们当前的行为,同时也应考虑未来的行为。 (2)从内容来看: 教育培养人们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技能,习惯,品格 等);管理则是利用人们现已形成的品质,动员他们现有的潜 力。 (3)从方法来看: 教育主要采取说服,训练的方法; 管理则采取激励,指示的方法,或强制。 (4)评价行为的结果的标准不同: 教育教育要考察人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品格形成的情况; 管理则主要考察人们的劳动结果。
NO.1《管理思想的演变》 丹尼尔· 雷恩:管理思想史专家
管理的基础在于经济地分配和利用人力及物力资源, 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雷恩

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

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大机器使用,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造成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的矛盾。

大机器的采用,需要改善管理、降低成本。

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研究人,不能叫工人永远成为时钟、机器的从属品。

2、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心理学(1879)、社会学(1877)发展很快,并且在工业企业中开始应用。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心理技术学”概念,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企业。

1912年,原籍德国、侨居美国的心理学家孟斯特伯格发表了著名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最早对“心理技术学”进行了具体研究。

在该书中,他研究了这样一些问题:①用心理学测验的方法,选拔合格工人;②疲劳与劳动合理性问题;③满足人的需要;④符合个人与企业双方利益等。

该书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于工业企业。

他的研究方向与方法同管理心理学是一致的,他的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3、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提出①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是美国女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她发现,管理者如果不关心工人,就会造成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她力图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管理中去。

1914年她发表了一本《管理心理学》,阐述了上述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未能成为一门学科。

②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出版了一本《管理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使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组织行为学”的名称。

二、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前面提到孟斯特伯格所创立的“工业心理学”,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工业企业,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1、真正对“管理心理学”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梅奥的“霍桑试验”。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复旦大学管理心理学PPT__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h
10
一、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 时间:1924——1932 地点:霍桑工厂 起因:生产效率和物质条件的关系 试验过程:
h
11
(一)照明试验
试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生 产效率的影响。试验却发现,整个过程中, 不论任何情况下生产率都会有大幅度上升。
试验结果;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人群关系比照 明条件更重要,更有利于提高工效。
h
15
研究者发现,小集团对工人起这两种作用:
(1)保护其成员免于遭受内部成员不当行 为的伤害,如生产冒尖或生产落后。
(2)保护其成员免首受管理当局职员的外 来干预,如提高产量标准,降低工资率,或 阻止他们“闹着玩”。
h
16
(四)谈话试验
组织大规模和工人的谈话,耐心倾听工人的 各种意见和不满,并作详细记录,且不准反 驳和训斥。结果霍桑工厂产量大幅度提高。
h
18
霍桑研究的结果号召人们掌握一种综合的 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是至 关重要的。包括: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 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 人际关系技能。
h
19
193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问题》 一书,全面总结霍桑试验的结果,系统地 提出了人群关系论的管理观念。
h
12
(二)福利试验
试验目的是确定福利条件与工作时间等其他 条件对生产的影响。
结果;人群关系在调整积极性、提高产量方 面,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一个因素。
h
13
(三)群体试验
试验目的是研究特殊奖励方法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 响。
结果: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 质利益的引诱。
理论贡献;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 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 群体有自己的特殊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 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巴黎公社革命 •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 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 产生与发展
• 1848年 发表《共产党宣言》 •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指出了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资 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阐明了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福特工人每天工资5美元)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 产生与发展
• (三)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
• 管理可以而且能够使用科学,不能只靠经验和智 慧进行管理;管理中存在着普遍原理,不能只靠 天赋和个人风格;
• 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劳资合作, 不能只靠斗争去赢得利益。
• (四)科学管理的目标:
• 劳方的义务 • 1、劳方忽略工资和利润分
配方面的差异和分歧
• 2、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 础上,将工资增加 30~100%
• 3、劳方放弃一切怠工的想 法,协助当局建立科学的生 产方法
• 4、劳方接受管理当局科学 地确定的生产方案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 产生与发展
(二)对泰勒制的评价
• 反方:
• 工业革命:18世纪上半叶 • 纺织机的发明——生产技术上的革命 • 蒸汽机的发明——动力上的革命 • 工厂制度的发明——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 • 1769年英国出现第一个600多人的工厂 • 工厂制度的实施——工人人数增加——工作量
增加——工作协作难度增加 • 效率减低——效益减少 • 资方要求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
• 劳方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福 利——劳资矛盾突现
• 劳方罢工、砸机器,资方镇压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 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63页】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63页】

五、需要层次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20 世纪40年代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提 出需要五层次理论。 这些理论开创了管理理论中研究职工行 为、行为动机、行为激励和领导方法的 新方向,使管理者注重从社会学、心理 学的角度来解决人的积极性问题,促进 了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科学管理 的理论并没有形成。先行工业革命的英 国,企业主在企业管理中互相封闭保密, 阻碍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传播。早期思 想家的管理思想没有引起重视,传统的 经验管理滞后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许 多工厂的产量都远远低于额定的产量。
• 这种情况迫使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努力把当时科学技术和最新成就运 用于管理,他们突破了传统的管理观念, 使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这一时期大体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代表人物较 多,如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 国的韦伯。
二、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出现
• 人事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处理人事管理问题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组 织目标的实现,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 (一)人事心理学这一名称是德国心理 学家斯特思1903年提出的。
• 斯科特是卡耐基理工学院的心理学教授, 他最早从事人事选拔的心理学研究,并 于1919年创立了专门从事工业心理学咨 询的斯科特公司。
• 中国、美国和苏联等的心理学界多称“工程心 理学”,美国还使用“人类工程学”、“人的 因素工程学”等名称;西欧各国则普遍称“工 效学”。中国国家标准局于1982年命名为 “人类工效学”
• 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在研究内容上各有侧重: 工程心理学家强调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和身心 功能特点,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数据;而 工效学家或人的因素工程学家则侧重于研究把 有关人的数据应用于系统设计。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研究现状

4
(一)英国
1、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 、罗伯特 欧文 ) 1828年发表了主张研究生产中人群关系的 年发表了主张研究
著作
*工人劳动是有别于“无生机器”的“有生机器”, 如果注意改善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重视发挥他 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获利至少可以超过“投 资”的50%
以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典范而闻名
6
3、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1778-1857) 、安德鲁 尤尔 尤尔( ) 早期管理教育的先驱 对早期工厂中羽翼未丰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 培训 论述了制造原则, 论述了制造原则,认为每一个工厂都有三个 行动原则或三个有机的系统:机械系统( 行动原则或三个有机的系统:机械系统(生 产的技术和过程)、道德系统(人员状况)、 )、道德系统 产的技术和过程)、道德系统(人员状况)、 商业系统(销售和筹集资金) 商业系统(销售和筹集资金) 是工厂制度的捍卫者
7
(二)法国
夏尔.迪潘( 夏尔 迪潘(Charles Dupin1784-1873) 迪潘 ) 法国工业教育的先行者
8
(三)美国
丹尼尔,麦卡拉姆 丹尼尔 麦卡拉姆(Daniel Craig
Mecallum1815-1878) )
1848年任纽约伊利铁路公司总监 年任纽约伊利铁路公司总监
*认为良好的管理要有严格的纪律性 *有具体的详细的职务说明明确岗位责任 *要经常准确的报告完成任务情况 *根据成绩确定职工工资和提升职务 *明确规定上下级权力层次 *在整个组织机构中贯彻个人责任和下级对上级报告 的责任
19
四、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 论产生 (20世纪20-30年代)
代表人:梅奥(E.Mayo)”人际关系理论之 代表人:梅奥( ) 父” 霍桑实验(1924-1933):梅奥等在美国 梅奥等在美国 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 实验。 实验。希望研究工作环境与工人生产率之间 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2018)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2018)
美国管理心理学产生于1950年代,起初主要围绕职工士气对生产效率
的影响,1960年代迅猛发展。
1959,心理学家海尔,发表一篇论文,把工业心理学分为三个方面:
人事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和工业社会心理学。
1961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表管理心理学家弗鲁姆和社会心理学家梅
尔撰写的一篇综述,标题为“工业社会心理学” 1964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表第二篇综述,题为“组织心理学”作者 里维特(也有人认为至此管理心理学正式诞生)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理论起源
产生与 发展
开创阶段 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清楚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起 源;把握国内外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主要研究 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的主要理论观 点和思想学说对管理心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续发展的机遇。
请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1980年代以来,在中国各地许多高校管理系和研究会组织了专门研究
组,开设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管理行为学课程,培养人才。
管理故事:
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维持与他们的良好关系。 这天,盛田昭夫发现一名年轻职工,满腹心事,只顾闷头吃饭,谁也不理。于是, 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 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我对索尼
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工业心理学把心理学引进了工业生产,对促进管理心理学的形成起了 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初,工业心理逐渐兴起
–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 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 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后被 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 最适合的人 • 最适合的工作 • 最理想的效果
– 沃尔·迪尔·斯科特:工商心理学(包括广告和 人事管理)的开创者。1902年起研究广告心理 学与工商心理学,特别关心员工在生产中的态 度和激励问题
• 早期文明的管理 •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
– 工业革命时期管理的特点
• 作业场所集中与劳动分工 • 市场与经济发展和竞争意识的出现 • 机械化与作业专门化的大生产 • 产生专门的管理人员、经过专门训练的工人
队伍
工业化前后的管理(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1、早期管理理论 特点:经济学的产生,管理学的铺垫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欧文(人事管理之父)
实验后
工人每天工资:1.15美元 每天搬运重量:12~13吨
泰勒的三个著名实验
金属切削实验
用车床、钻床、刨床等工作时,用什么样的刀 具、多大的速度等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率。
预定为六个月实际却用了26个年头,花费了巨额 资金,耗费了80多万吨钢材。
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 标准等资料 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搬运铁块的实验——动作时间分析 实验前
背景:美国经济面临石油危机 遇到迅速崛起的日本和欧洲的挑战 (例子日本企业买
下美国 摩托罗拉)科技竞争愈演愈烈 管理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
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 军事学的战略概念被引入管理
• 安索夫的《公司战略》1965 开创先河 •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 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 迈克尔 波特 的《竞争战略》 理论高峰
•福特公司首先运用泰勒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如同一个组织严密、管理有效的工厂。
所不同的是,工厂生产产品,奥斯维辛生产尸体;工厂 把原料制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奥斯维辛把人变成原 料。1941年到1944年的相对短暂的3年时间里,纳粹竟 能杀害数百万犹太人、斯拉夫人和战俘等等。
•这部屠杀机器的“高效率”的运转:
– 厄威克的8项原则:
• 目标原则、相符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广度原 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 厄威克与古利克的7职能理论(POSDCRB)
•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 管理心理学的早期发展,除了和科学管 理理论相关外,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也 是分不开的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价值理论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工资理论和利润理论
•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家庭的能力,不应取
决于其工资的货币数量,而应取决于这笔货币所能购 买的实物和必需品的数量,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实际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实际利润的降低。并以此得
出结论: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 利润就越低。
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由于他十 分刻苦,视力和听力受到了损害而不得不辍学。
•1878-1897年,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当机械工人,由于工作努力,升为职员,后又被 提拔为机工班长、车间工长、厂总技师,这中间只经过 了六年时间。发现了许多工人在干活时都有磨洋工、工 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并进行了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成本学说)
“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
举例: 生产一单位布,英国:50个劳动日,葡萄牙:25个劳动日 制一单位酒,英国:200个劳动日,葡萄牙:25个劳动日。
葡萄牙的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 势,制布成本相对高,处于比较劣势。 英国制布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应放弃生产比较劣势 的酒,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布。
企业再造理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背景: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 • 迈克尔 哈默(M Hammer)与钱皮(J. Champy)
《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 • 现代企业普遍毛病“大企业病”——应变能力差 • 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BPR 业务流程重组 • BPR实施的两大基础:现代信息技术、高素质的人
•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成果或学派
– 管理过程学派:以孔茨等为代表,管理过程与管理职 能为研究对象;
– 系统管理学派:以巴纳德、卡斯特等为代表;对组织 的管理活动和过程进行分析,组织是一个系统,由若 干子系统组成。
– 决策理论学派:以西蒙等为代表;管理就是决策。
– 经验学派:以德鲁克等为代表;管理从实际经验出发
欧阳宇 ouyangyuyahoo
早期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
管理的历史 > 6000年
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认为,人类进行 有效管理的历史,可 能已经超过6千年。
•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 的长城,其宏伟的建 设规模都是古人杰出 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 有力证明
早期文明与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
• 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研 究物特点是以工作效率为中心,研究的重 点是如何通过改进工作条件、健全工作制 度,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人的 重要性没有显现,人不受重视,盛行的人 性观是“经济人”假设。
• 工业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仅限于工业个 体心理学研究,考虑面较狭窄。后来从 霍桑实验起,才开始了工业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加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 而为管理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和理 论基础。
亚当.斯密 (1723~1790)
1723年出生,苏格兰人 经济学鼻祖 生活背景:重商主义 代表作: 《道德情操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商业行为的目的是出于人们的利益追求,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满足彼 此利益,达到双赢。
劳动分工理论
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
•1898~1901年期间,受雇于宾夕法尼亚的贝瑟利恩钢铁
公司从事管理咨询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搬运铁块实验、铁 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逐渐形成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泰勒制”引起了无数渴求科学知识的其他企业的向往,
很多企业邀请他前去讲学和指导,其中包含大名鼎鼎的美 国陆军军械部、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等。泰勒的后半生几 乎就是专门以宣传科学管理为职业,导致了世界第一个职 业管理咨询师的产生。“流水线”也是在泰勒制的影响下 诞生的,

知识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学习型组织 - 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 《第五项修炼》 - 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 《长寿公司》
• 虚拟组织 – 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全球企业进 行互利互补的合作 – 缩短从“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 – 灵活的“虚拟组织”可避免环境的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 权变理论学派:以卢丹斯等为代表;管理应根据条件 和环境随机变化
– 管理科学学派:以马克兰特等为代表;管理过程是一 个合乎逻辑的系统过程,可以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分
特点:
•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 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化。 • 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 管理技术的电子化。 • 管理人员专业化。 • 管理方式民主化。
重要途径
技术进步
节约时间 新机器、新工具的采用
国际分工思想
斯密认为富国的相对优 势在制造业方面,应当 专业化于制造业,贫国 的相对优势在农业方面, 应当专业化于农业。
1772年4月18日出生在伦敦城,犹太人,父亲是 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 12岁的时候,留学荷兰 14岁回到英国,跟父亲经商。 21岁,离家出走,自己创业,成为证券界精英。 到他去世时,他的资产大约价值70万镑(现在的 数千万美元)。 27岁,首次接触《国富论》,对政治经济学产 生兴趣。 1817年,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23年9月11日,因耳疾突然去世,年仅51岁。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 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 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 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 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 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上作证的人; 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18 20世纪50年代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1958年,[美]莱维特出版《现代管理心理 学》一书,正式用“管理心理学”取代原 来沿用的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 为一门独立学科。
现代管理理论 (1940s至今)
形成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
现代管理理论 ①以巴纳德、西蒙等人为代表 ,着重于管 理科学和系统分析的现代管理理论。 ②现代管理理论”由下列一些具体的理论 派别构成:“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 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 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 论学派”及“系统工程学派 ”等 。
2、传统管理理论(经验管理阶段) 特点:经验管理即个人(中心)管理; 管理者就是企业所有者——工厂主; 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工厂主的利益。 代表人物:巴贝奇,艾默生 意义:为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石。
• 查尔斯·巴贝奇:运筹学的典范。强调科学 科学方法、专业化与劳动分工、动作与工 时研究、颜色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首先,在各地集中,然后运到各集中营。先掠夺受害者 的财物,然后鉴别挑选还有压榨价值的劳动力,其余的 送进毒气室,杀害后再次剥夺有使用价值的部分如头发 和金牙,最后送进焚尸炉。
•泰勒制受到包括工会组织在内的人们的抗议。一位名叫
辛克莱的年轻的社会主义者写信给《美国杂志》主编, 指责泰勒“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提高了362%”
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