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福利实验
此实验主要确定改善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挑 选了五名有经验的女工组成工作小组,让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 间从事继电器的装配工作。试验分几步进行:第一步,研究者 逐渐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福利措 施;第二步,几个月后,取消了已增加的福利待遇。据原先设 想,如果把产量的提高归因于福利措施,那么取消福利后,产 量必然大福下降。实际情况相反,取消福利后,产量不仅没有 下降,而且继续上升。经过深入细致了解分析、与员工交流后, 归因于试验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女工们认为自己是被挑 选出来的,感到自豪,心情愉快、放松,对得起被选拔,促使 他们不断努力提高产量。
4.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心 理技术学、群体动力学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 定了理论基础,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成可能。
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则与文档、区分所有者与管理者等特征 韦伯的理论开辟了行政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
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摆脱了管理者只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的状态,确立 了科学管理的地位;
2.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为后来的行为科学 和现代管理学派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铁锹实验
首先,系统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大的问题 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形状、规格问题 3、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4、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得出了一流工人
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超Y理论相应的管理措施
❖ 管理者要有权变的观点 ❖ 管理方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组
织形式 ❖ 应注重依据个体的差异性采取奖惩措施
四种人性假设与管理钱满足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人的观点 (参与管理理论) 以社会承认满足其 需要
本章思考题
❖ 1.阐述各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应的管理 措施,比较这些假设。
❖ 2.你认为哪种人性假设比较切合实际?为什么? 并举例说明。
❖ 3.博弈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阐述博弈论对管理 心理学的影响。
❖ 4.管理心理学有哪几种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分别 阐述这些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X理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 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 ❖ 管理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无关,
工人应该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 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泰勒制”
❖ 泰勒制是一种工业管理方法,泰勒制可以使作 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泰 勒制也叫科学管理。
❖ 它是由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泰勒在传统 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麦格雷戈等人提出,以“人本主义思潮”为背景 ❖ 麦格雷戈总结他人的观点后提出了与X理论相对立
的Y理论。 ❖ 该假设认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表现出自己的才华,然后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Y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 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 限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责任,而且会追
❖ 列宁指出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 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 的科学成就”。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

第⼆章管理⼼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节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2、⾏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观点 1、早期管理理论产⽣于18世纪下半期 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富国论》,他提出了劳动分⼯的学说。
⼤卫。
李嘉图:他认为以劳动创造价值为基础,⼯⼈劳动创造的价值是⼯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流。
2、传统管理理论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成的⼀整套管理理论和⽅法。
1、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他发展了亚当。
斯密劳动分⼯学说。
2、艾末⽣,他概括了管理效率⼗⼆原则。
3、科学管理理论。
1、美国的泰罗。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法国的法约尔。
代表作:《⼯业管理与⼀般管理》(1916年)。
他提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不过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他强调了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还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德国韦伯。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他提出了理想的⾏政组织体系理论。
强调必须建⽴不受个⼈情感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的规则和纪律。
4、美国的古利克:把各家厄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分别是:计划、组织、⼈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5、英国的厄威克:提出适⽤于⼀切组织的⼋项原则 ⼆、⾏为科学理论主要思想及观点 “⾏为科学”学派强调⼈的⾏为,认为从⼈的⾏为本质中激发动⼒,才能提⾼效率。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的本性和需要、⾏为动机、⼈际关系等: 1、⼈际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创⽴了⾏为科学的基础理论,并推动了⾏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2、⾏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为科学理论获得较⼤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 a、⼈类需要理论:①美国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②美国的赫茨伯格,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③弗鲁姆,“期望理论”。
b、⼈性管理理论: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头的所谓“⼈性”问题。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课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学习内容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学习内容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容第六章 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八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学习内容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考试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30题30分5题10分5题25分2题20分1题1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考点1 管理的职能考点2 心理过程例题【正确答案:C】考点3 个性心理特征考点4 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考点5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考点6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7 补充考点考点1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先驱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2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考点3 法约尔的理论考点4 韦伯的理论观点考点5 梅奥和人际关系理论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6 四大人性假设考点1 感觉和直觉的定义考点2 一般知觉的分类考点3 知觉的基本特性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4 影响知觉的因素考点5 社会知觉的种类考点6 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①②考点7 归因偏差的克服考点8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和效应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9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大机器使用,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造成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的矛盾。
大机器的采用,需要改善管理、降低成本。
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研究人,不能叫工人永远成为时钟、机器的从属品。
2、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心理学(1879)、社会学(1877)发展很快,并且在工业企业中开始应用。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心理技术学”概念,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企业。
1912年,原籍德国、侨居美国的心理学家孟斯特伯格发表了著名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最早对“心理技术学”进行了具体研究。
在该书中,他研究了这样一些问题:①用心理学测验的方法,选拔合格工人;②疲劳与劳动合理性问题;③满足人的需要;④符合个人与企业双方利益等。
该书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于工业企业。
他的研究方向与方法同管理心理学是一致的,他的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3、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提出①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是美国女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她发现,管理者如果不关心工人,就会造成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她力图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管理中去。
1914年她发表了一本《管理心理学》,阐述了上述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未能成为一门学科。
②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出版了一本《管理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使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组织行为学”的名称。
二、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前面提到孟斯特伯格所创立的“工业心理学”,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工业企业,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1、真正对“管理心理学”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梅奥的“霍桑试验”。
管理心理学重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1、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他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议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的趋向与选择,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是我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那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类型差异。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2、1958年,美国斯福大学教授莱维特《管理心理学》、雪恩《组织心理学》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3、1935年,我国心理学家陈立《工业心理学概观》成为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奠基石。
4、霍桑试验:实验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之外,还有社会因素;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理论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企业应采取新兴的领导方法,满足公认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5、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倡工时定额、合理操作、计件工资等等。
多数人认为他只是强调经济与效率,把人当作机器的附属物和“经济动物”,但是泰罗本人却宣称,他的一套管理办法,实质是一次心理革命。
按照泰罗的解释,这种心理革命表现在,使劳资双方从只注意如何分辨财富以致彼此对抗与斗争,转变为共同注意增加财富而友好合作与互助,使“他们停止相互拖后腿,并转而肩并肩地向着同一方向推进”。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理心理学的研究容(一)传统看法管理心理学由三大块构成: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二)五分法知道管理活动有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五大要素,在个人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容分为五个方面:目标管理MBO、人力管理MBM、环境管理MBE、时间管理MBT和信息管理MBI。
*4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并影响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和负面的组织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芒斯特伯格(1863-1916)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出版《心理学和工业效率》。
2.霍桑试验:①乔治·埃尔顿·梅奥,被称为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②否定大卫·李嘉图的群氓假设。
③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因素的影响。
3.霍桑试验结论:①人群关系论主张把工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而不是把人视为“机器”。
②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
③存在非正式组织,要注意倾听和了解职工的意见,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目标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4.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60年出版《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
5.X理论:X理论是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
①一般人均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故只要可能,便会规避工作。
②由于人类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对大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督导,加之以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他们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③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的安全。
6.Y理论:Y理论是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
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是极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
②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并非唯一的方法。
③人对于目标的承诺,根源于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报酬。
④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心理学
记忆、思维、人格、 知觉、激励、满意度、 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 设计、权利、冲突
个体
社会学
领导、正式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行为改变、态度改变、 群体过程、群体决策 比较价值观、比较 态度、跨文化分析 组织文化、组织环境
群体
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
组织
政治学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近现代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
三、人为学基础理论 人为学主要探讨两大问题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行为原因是什么? 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人的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与非本能行为。 对人的行为,自古以来有很多探讨。 B=f(P,E) = f(人的个性+环境影响) B=f(MARS) =f(动机+能力+角色+情景)
权利、冲突、政治
6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
二、管理学基础理论
LOGO
• 什么是“管理”?
– 一个人独自完成一件 事,不存在管理问题 ;当两个人或者更多 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 时候,就必须有管理 ;管理是要通过使他 人努力工作,完成共 同的目标。 –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的 一般方法和过程的理 论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3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LOGO
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 象是多种多样的 , 心理学家往往先将它分类 , 然后研究 其中的问题。 心理的构成(Component of Mentality)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感知过程中的情绪与情感
心理 个性心理
意志过程:感知过程中的立志和决心
个性倾向:需要,兴趣,动机,价值观,态度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4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LOGO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5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LOGO
The End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3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
LOGO
一、与管理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及研究方法主要受心理学、 管 理学、人为学、行为学 、社会学、 经济学、 人 类学、 生理学、 伦理学等学科的影响。 其中,心理学、 管理学、行为学对管理心理学的 产生和发展O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LOGO
一、心理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 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 人的心理现象,简称为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 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气 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是人的主观 意识和能动性。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4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
学 科 具体学科 人力资源 管理学 组织管理 学 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 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招聘与选拔、薪 酬管理、劳资关系
LOGO
管 理 学 行 为 科 学
组织理论、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个体决策、工作满 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
LOGO
反射反映
外界刺激
心理产生的过程----反射弧的反映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1
心理现象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LOGO
► 反映是物质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运动变化中留下痕迹的
过程。反映是一切物质普遍具有的属性,从无机物到有机物 ,反映过程不断进化,最终产生心理活动。 无机物只有物理或化学的反映; 有机体具有感应性的反映形式(包括植物); 物质的 反映类型 无脊椎动物具有信号性反应,具有感觉反映; 脊椎类动物已发展有神经系统,并有知觉反映; 人类具有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反映形式。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2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LOGO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实现的对一定刺激物所做的有 规律的反应。反射有两种形式: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反射,如眼中有沙会流 眼泪;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反射,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反射系统可以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在反射系统中,由现实中的具体事物 及其属性的刺激为信号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是 人与动物所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由代表具体事物的词语等这种特殊、 抽象的信号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所独有 的。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7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
早期管理理论 经验管理和古典管理 (经济学)理论
• 传统经验管理 • 亚当· 斯密
LOGO
科学管理理论
• 泰勒、法约尔和韦伯
行为科学理论
• 早期人际关系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8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0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的产生 心理产生于何处? 心理产生的条件: 1、人的大脑,是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2、客观世界,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大脑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反射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感觉器官 大脑神经 信息加工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LOGO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LOGO
目的与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重点: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2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一般基础理论 第二节、心理学概述
LOGO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16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制度变迁、群体动力、群体行为、团队建设、 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
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究、组织文 化、组织环境
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 领导有效性、工作绩效 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
5 浙江树人大学魏钢焰
社 政治学 会 经济学 科 伦理学 学 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