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我意识
第六章 自我意识(心理学)

你是否也有一些自我意识的偏差呢?
五、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接纳自我:认识自己 适时反思自我:内省法
拓展人际关系:他人评价法
不断超越自我:社会比较法 科学了解自我:测验法(PEI,SES)
……
3 “自我”词的掌握
1岁后,名字与自己
联系起来;
2岁末用物主代词 “我的”; 最后用人称代词 “我”;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1 个体: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
2 他人:他人评价,参照群体 G.H.Mead
3 家庭: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
4 社会:社会地位,社会文化等
四、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 自我认识偏差:过分追求完美 自我中心/从众 ▼ 消极自我体验:自卑/自负/孤独 ▼ 消极自我控制:惰性/自暴自弃/叛逆
自我意识的内容(Ⅰ)
自我意识
过去自我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心灵游戏: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我意识的内容(Ⅱ)
主我
(the “I” 纯粹的我)
自我
1890年W.James 《心理学原理》 首次提出
客我
(the “me” 经验的我)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精神自我
G.W.Allport 的自我观
生理(物质)自我 [8个月-3岁] 自我的原始形态,指个体对自己 躯体/性别/体形/年龄/健康状况 等生理特质的意识.
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在 “镜子”中仔细观察,可认知自己在 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以此产生满意或 不满意的自我评价.
三、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
1 物-我知觉分化
最初出现物-我感觉; 1岁末动作-动作对象 自己-自己动作
2 人-我知觉分化
社会心理学之6-自我意识

(2)梦
•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 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 结果,梦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 的结果。
梦的一般解释:
• 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 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 个历程,称为做梦。
我国古代对梦的认识
•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诸如:庄生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江 郎才尽、南柯一梦等,都是历来为人津津乐 道的梦故事。
• 3 白日梦状态
•
---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
•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上课的时候,
听着听者就走神了,不知道脑子飞到哪里去
了,可能还想者昨天那部电视剧或者约会
……
• 正在你想入非非的时候,老师叫你啦~~
• 你一机灵,马上站了起来,至于老师过程
提的是什么问题,你一个字都不知道。
白日梦状态
• 白日梦的内容与未来的 活动有关,带有计划性或 排练的性质,而且只有自 己懂得白日梦不是真正在 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 迷糊状态。
(霍布森)
激活的结果,并被
联系在一起构成具 有逻辑的故事梗概
有关日常生活 事件的线索
构建的梦中情 节与做梦者关 注的事件相关
(二)非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
1、催眠与冥想
(1)催眠
• 什么是催眠 (hypnosis) 是在某种特殊情境下,在催眠师诱导 下,个体意识状态改变,处于对他人 暗示的易感性提高的一种类似睡眠又 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 生理的自我又称为物质的自我,它是一 个人对生理物质的意识,包括占有感、 支配感和爱护感。
• 奥尔波特等人认为,婴儿出生以后,最 初不能区分属于自己与不属于自己的东 西。
婴儿在8个月时产生“生理自我” 2岁学习使用“我” 3岁产生“自我独立”要求
自我意识 PPT课件

心理自我
这个阶段需要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 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发展的要 求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BREAD PPT DESIGN
自我意识的结构
国外 1、詹姆斯——“扩大的自我”,并可以区分为物质我、 精神我、社会我、纯粹的我。 2、G.奥尔波特——“统我”据有七个特征。 3、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 国内 1、两分法——自我认识和自我意向 2、三分法——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3、四分法——自我存在、自我地位、积极自我和消极 的自我。
BREAD PPT DESIGN
叛逆
小红,女,15岁
小红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爸妈的话,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近来 小红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 道而行之”。例如,小学毕业后,爸妈为她选择了就近的一所重点中学 作为报考志愿,而她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中学,她不是喜欢路远, 而是有意同爸妈抬杠;小红有鼻炎,父母为她买了滴鼻药水,她却有意 把它扔了;父母问她考试成绩,她明明及格了,却偏说不及格;有一天 气候突然变冷,小红的母亲特意给她送去衣服,她竟当同学们的面把衣 服扔在寝室的地上;她爸爸平时工作忙,一有机会就想跟她聊聊,她却 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令小红的父母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BREAD PPT DESIGN
自我意识的功能
首先
其次
自我意识是认识外 界客观事物的条 件。一个人如果 还不知道自己, 也无法把自己与 周围相区别时, 他就不可能认识 外界客观事物。
它是自觉性、自控 力的前提,对自 我有教育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意识 到自己的长处和 不足,才可能发 扬优点,克服缺 点,进行自我教 育。
低年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我有闪光点》教案

低年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我有闪光点》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
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解自我意识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讨论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意义。
第二章:我的优点和闪光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
培养学生自信心。
2.2 教学内容:讲解优点和闪光点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并讨论优点和闪光点对自己的影响。
第三章:我的梦想和目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梦想和目标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设定并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梦想和目标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讨论实现梦想和目标的方法。
第四章:我的情绪和情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培养学生表达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讨论情绪和情感对自己的影响。
第五章:我的社交和人际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含义。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讲解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并讨论人际关系对自己的意义。
第六章:我的身体和健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身体和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注和维护身体健康的习惯。
6.2 教学内容:讲解身体和健康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6.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习惯。
(完整版)第六章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理论(自学) ❖第三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学)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也被称为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 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他提出三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
▪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 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 ▪ 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段。
四、洛文格的自我意识理论
❖洛文格(Loevinger,1980)采用造句测验 的方法搜集大量资料,长期研究自我发展, 提出七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模式。
▪ 第一阶段为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 ▪ 第二阶段为冲动阶段 ▪ 第三阶段为自我保护阶段 ▪ 第四阶段为遵奉阶段 ▪ 第五阶段为公正阶段 ▪ 第六阶段为自主阶段 ▪ 第七阶段为整合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内容的多重性 2.发展的矛盾性 3.整体的形象性 4.个体的独特性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自我行动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这三种心理 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 我意识之中,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一)自我认知 (二)自我体验 (三)自我行动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来更好地认识自己。
1.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认知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己。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认识。
自我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介绍,包括优点和缺点。
第二章: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的技巧。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面对挑战。
2.2 教学内容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肯定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树立自信和面对挑战。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讨论积极自我形象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肯定的方法和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困难面前保持自信的场景。
第三章: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让学生了解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激励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激励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通过自我激励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激励的方法和经验。
制定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
第四章:自我发展和成长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自我提升的技巧。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4.2 教学内容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定义和重要性。
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意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我提升的方法和经验。
成长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包括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第五章: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处理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
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六章 自我意识

(一)家庭环境(二)学校环境(三)社会文化环境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一、自我与人格的关系
• 狄尔泰流派的哲学心理学家罗特哈克认为人格结构可以分为自我、人层、深部人格三个层 次。奥尔波特把“人格中有利于人格统一的所有方面” 称为统我。人格主义创始人鲍恩 则认为自我与人格基本同义。
二、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所谓自我意识的结构,是指自我意识由哪些心理成分或基本表现形式所构成。
• 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自我结构。① 他把自我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 超我三个部分。
• 詹姆士提出的是一个“扩大的自我”
• 库利提出,自我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并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变化。
• 罗杰斯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自我包括主观我和客观我两方面。 • 西方对自我意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的理论还有很多, 但以上述几种观点最为典型。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 他们都论证了自我意识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的心理结构,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自我意识各构成元素的特点。
(二)心理因素 • 自我过程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它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中,自我评价、自我修养对自我意识有较大的作用力。 •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状况所做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自我修养就是个体培养正确对待自 己,端正自我态度的过程。 二、社会因素 •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有赖于个体在生理成熟和发展的同时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互动。 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 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将自我意识 的内容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其二是将自我意识分为现实自我和 理想自我。 (一)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生理(物质)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 特质的意识。(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 实际行为的意识。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 己的理想化形象。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自我意识概述教案(详案)

自我意识概述教案(详案)第一章:自我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1.1 自我意识的含义1.1.1 自我意识的概念解析1.1.2 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自我反思的关系1.2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1.2.1 自我意识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1.2.2 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的关系1.2.3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二章: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1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2.1.1 婴儿期的自我意识发展2.1.2 儿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2.1.3 青少年期的自我意识发展2.2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2.2.1 生理自我阶段2.2.2 社会自我阶段2.2.3 心理自我阶段2.3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2.3.1 遗传因素2.3.2 家庭环境2.3.3 教育与培养第三章: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与维度3.1 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3.1.1 自我认知结构3.1.2 自我情感结构3.1.3 自我意志结构3.2 自我意识的维度3.2.1 稳定性维度3.2.2 发展性维度3.2.3 功能性维度3.3 自我意识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自我意识与自尊、自信、自控的关系4.1 自我意识与自尊的关系4.1.1 自尊的定义与重要性4.1.2 自我意识对自尊的影响4.2 自我意识与自信的关系4.2.1 自信的定义与重要性4.2.2 自我意识对自信的影响4.3 自我意识与自控的关系4.3.1 自控的定义与重要性4.3.2 自我意识对自控的影响4.4 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控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五章:提升自我意识的策略与方法5.1 自我观察与自我反省5.1.1 自我观察的意义与方法5.1.2 自我反省的意义与方法5.2 自我认同与自我接纳5.2.1 自我认同的意义与方法5.2.2 自我接纳的意义与方法5.3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5.3.1 自我激励的意义与方法5.3.2 目标设定的意义与方法5.4 自我成长与自我提升5.4.1 自我成长的途径与方法5.4.2 自我提升的意义与方法第六章: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关系6.1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区别与联系6.1.1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定义6.1.2 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关系探讨6.2 自我意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6.2.1 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6.2.2 自我意识过高或过低的交往困境6.3.1 倾听与理解他人的重要性6.3.2 换位思考与同理心的培养第七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1.1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7.1.2 心理健康对自我意识的反作用7.2 自我意识与心理问题的调适7.2.1 自我意识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关系7.2.2 运用自我意识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7.3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自我意识策略7.3.1 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7.3.2 培养积极情绪与自我激励第八章:自我意识与教育培养的关系8.1 自我意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8.1.1 自我意识对学习动机的影响8.1.2 自我意识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应用8.2 教育培养自我意识的策略与方法8.2.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方法8.2.2 学校教育的角色与方法8.2.3 社会教育的角色与方法8.3 自我意识教育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第九章:自我意识与职业发展的关系9.1 自我意识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9.1.1 自我意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9.1.2 自我意识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9.2.1 职业规划的意义与方法9.2.2 自我意识在职业规划中的作用9.3 提升自我意识以促进职业发展的策略9.3.1 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9.3.2 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自我意识概述教案的总结10.1.1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和作用10.1.2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1.3 提升自我意识的策略与方法10.2 对未来自我意识研究的展望10.2.1 自我意识研究的深入方向10.2.2 自我意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10.3 自我意识教学实践的建议与展望10.3.1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10.3.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10.3.3 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关注环节:1.1 自我意识的概念解析难点解析:自我意识的概念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断乳期心理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 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孩子不听话了,你 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 为“逆反心理”。这个时 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和自信心。
控制的能力相对中学阶
段有很大提高,他们自
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
性显著增强 , 自我控制 的水平明显提高。
2.自我设计的愿望
强烈。
拥有自我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不存在 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 能说,最重要 的是每个人都要真 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 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 自己去寻找 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 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
对处于青年期的高职高专学生来 说,“自我”是他们积极关注的话题, 高职高专学生的 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 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如果一个人 能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 理的期望值,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 活着,善于利用成 长机会改进自己,完 善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充满快乐 并富有价值。
启 示 : 所 谓 “ 当 局 者 迷 ”, 当是神话中遭遇厄运者的最好哀 悼吧!“斯芬克 斯之谜”,可能 对于今天的我们已不是一个难题 了,而它所暗含的误区,却是不 分时代、 不分民族、不分老幼、 不分性别地存于我们每个人心 中:我们很多时候是认不出自己、 很难看清自己的。渴望了解自我 是人天生的需要,因为只有了解 自我,了解了真正的需 求和愿 望,才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方向, 领略生活的真谛,明白生命的意 义,才可以当我们 走得很累很辛 苦的时候,并不觉得委屈与懊 悔;也只有了解了自我, 才可以撕去太多的 因 所 谓“ 生 活 ”而戴上的种种“面具”,享受 清新与安宁!一个人不能真正 了解自 身,纵使忙碌不停,终 是茫然痛苦;纵使优 裕富足,终是难耐空虚......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 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 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 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 自我控制和调节,从 而完善自己。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
(四)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正确地自 我认知
积极地自我 提升
客观地自 我评价
关注自我 成长
矮个子总感到低人一等
小杨,男,某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因为自己身高的原因(身高 1.63 米),他总感到低 人一等,抬 不起头来。同学中流传“男生 1.70 米以下属于三等残废”的说法让他更觉得自惭 形秽、无地 自容。他内心也非常希望自己能长得高一些,很羡慕那些体形高大威猛的男生。 甚至偷偷地去买 过增高鞋、吃过增高药,但并没有出现广告上说的那些增高效果,他的身体 并没有如他所愿地增高。
(一)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
1
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2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3
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
(二)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认识方面发展的特点:
1.自我概念往往偏高。
3.自我评价日趋完善
而具有不平衡性。
2.自我认识更具有
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 2.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体验方面发展的特点
1.自我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
2.自我体验的形式日益丰富。
(二)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
3.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控制方面发展的特点:
1.高职高专学生自我
3.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三)高职高专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
1 过多的自我中心、自我障碍、从众心理 2 自傲、自卑、虚荣 3 独立感、依赖感、逆反心理 4 理想与现实距离过大 5 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自我中心
小龙是一位职校的学生,从进入职业院校以来,他总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都对他 不满。3 年来,几乎没有朋友,同学也鲜有来往,他很孤独,但他内心却很想交朋友。言谈 中 能感觉到小龙并不是胆小怯懦害怕交往型,在咨询室和我面对面,他也能从容不迫,侃侃 而 谈。小龙抱怨说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特别不成熟,行为举止幼稚,特别是自己身边的 同学,俨然就是中学生的生活状态,这让他非常看不惯。有次上完某老师的课,室友回来纷 纷抱怨该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枯燥无味,以后有机会就旷课,小龙打断大家,说:“学习靠自 己,你们这样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当时寝室气氛很尴尬。去食堂打饭,小龙看见炒 的蔬 菜色泽不好,大声嚷嚷“这菜喂猪差不多”,刚巧同班两位女同学正在打这种菜,她俩 回过头 狠狠地丢下两个白眼。全班去郊游,班委提前商量方案,大家想去风景区,可小龙认 为该季 节风景区确实没有风景,据理力争要把活动安排在附近儿童福利院,结果讨论会不 欢而散, 郊游还是去了风景区,大家却没有通知小龙。小龙一再表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大 实话,为 什么现在的人不能理解呢?他还说,如果坚持真理就注定孤独的话,他要坚持下去, 走自己 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分析 ]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例子,通常情况下,高职高专学生 自我控制 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是显著增强的 , 自我控制的水平是明显提高的。案例 中的小牟满心的想法 与追求,始终无法付诸行动,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对自己 的行为不能有效控制,最终导 致自信心降低,学习不见成效。高职高专学生应学会 对自己一定阶段内要完成的事情进行合 理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逐个完成。
一、自我意识概述 二、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意识的调适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城那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 一把千年不熄 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 题。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 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 而是自己。尤其是在青年时期,也 许你会在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 扪心自问:“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 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 在什么样的位置?”“我到底行不行?”“别人怎样看待我 呢?”“我应当成 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其实, 这些 都属于自我意识。本章将带着你认识什么是自我意识,了解高职高专学生自 我意识 的发展特点,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调适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皮亚杰提出的心理 学 名词。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 (2~7 岁 ) 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 识事物, 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 立场和观点 去认识事物。如当自己 的汤是热的时, 就认为别人的汤也 是热的。这种认识 上的自我中心与 利己主义不同。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 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 次,即 知、情、意三方 面分析的,它由自我认 识、自我 体验和自我 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 子系统构成。 因此,自 我意识也叫自我调节 系统。
自我认识包括:
自我 感觉
自我 概念
自我 观察
自我 分析
自我 评价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 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 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 度的调控。 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
[ 分析 ] 乍一看,觉得小龙确实挺委屈,但仔细 分析就会发现小龙的主要问题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上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和看待问题。在上述事情 中,他都是从自我的角度思考其 行为的合理性, 明显缺乏换位思考。所以小龙在思考和解决他所面 临的问题时不能正确地归因,更不能从他人的角度 去反思其行为的不合理性。这样的高职高专学生为 数不少,他们为人处世都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中 心,只关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似乎自己的态度就是他人的态度。
失败的自我控制
一个高职二年级女生小牟,3 月份来咨询时,说自己很矛盾,既想努力复习专升 本,又 想努力把英语四级考过,但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选择哪一个。我说无论选哪一 个都是有发展 意义的,关键在于果断决策。她告诉我,先努力专升本。5 月份她再 次来咨询时,说还是一 直很矛盾,以至于专升本考试自己并没有认真复习,肯定没希 望,决定安心复习英语。6 月 份来咨询时,说四级已考,由于惦记着期末考试,英语几 乎没复习,根本不可能通过,她痛 苦地说,自己失去了所有机会。我告诉她,你失去的 是自己不曾努力过的,不意味着所有, 努力把期末考试考好。她表示认同。考试结 束后,她一脸沮丧地告诉我,期末“挂”了三科。 因为她始终没有行动起来。想得 太多可做得太少,很难让自己潜下心来做事。
[ 分析 ] 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 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何时何地绝不轻易放弃自己 的生命。案例中王同学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没有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他不懂得人 的生命是独特的,更 是宝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珍爱自己的生命,永不放弃生的 希望,勇敢地面对困难,承受 挫折、在挫折的磨炼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自己人生 的闪光点。
对自己及其状 态的认识;
对自己肢体活 动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 感、意志等心理 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由于人的发展 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 反映了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 分析 ] 人体个子的高矮是由种族、遗传、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地理环境等决定的,纯 属 自然的差别,本无可非议。但是,正如一位大师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高大的时 代......”现 实中很多世俗的偏见使许多个子矮小的青年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只要我 们纵观历史,就不 难发现为自己的身高痛苦不已纯属自寻烦恼。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 矮个子,如英国著名诗 人济慈和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的身高都只有 1.52 米,音乐泰斗贝多芬的 身高也只有 1.63 米。此外, 爱因斯坦、拿破仑等人的个子也都在 1.70 米以下。所谓“尺有所 短,寸有所长”,矮个子也有矮 个子的优势,比如矮个子长寿,矮个子的人还具有机智、灵活 的特点,他们在耐力、速度、灵敏性 等方面都比高个子好。所以,我们要客观、正确地认识 自己,做到接受自己、悦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