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养猪技术猪蛔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型寄生线虫,繁殖力强,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是猪最主要的寄生虫之一。
最容易感染该病的是2-6月龄的猪,病猪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增重一般要比健康猪下降大约30%,症状严重时甚至停止生长发育,还可能发生死亡。
猪场卫生条件较差或者猪群缺乏营养时容易出现发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猪蛔虫病能够广泛流行,尤其是仔猪易感性较高,主要是由于虫体生活史比较简单,且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能够大量产卵,且虫卵也具有很强抵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能力。
一般来说,每条雌虫每天能够产出10万- 20万个左右的虫卵,且虫卵耐低温,如在20- - 27℃都能够存活大约3周,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能够存活超过1年,且普通的消毒药无法杀死虫卵。
例如,虫卵在2%福尔马林溶液中,既能够正常生存,还能够继续发育,而2%苛性钠溶液、3%克辽林溶液和10%漂白粉溶液都无法将其杀死。
因此在我国农村散养户猪舍、放牧地区普遍会污染虫卵,从而导致猪群中的感染率能够达到50%,进而变成该病感染和流行的疫源地。
2、临床症状通常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症状,而成年猪由于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一定数量的虫体,从而使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发病症状,但会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感染早期即发病,经过7天患病仔猪会表现出轻微的湿咳,体温能够升高,大约可达到40℃。
幼虫移行期间,病猪会表现出嗜伊红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且感染经过14-18天最为明显。
病猪症状比较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食欲减退,存在异嗜,缺乏营养,机体贫血、消瘦,被毛粗乱,或者发生全身性黄疸,有时会长时间阻碍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僵猪。
严重感染时,病猪表现出呼吸急促、困难,且没有规律,往往会伴有声音粗哑且沉重的咳嗽声,并伴有流涎、呕吐、腹泻等。
猪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

猪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猪蛔虫病是猪蛔虫寄生猪小肠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流行较广,严重危害3-6个月龄猪,影响其生长发育,重者死亡。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以及怎么治疗。
一、猪蛔虫病的主要症状(1)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随着猪只的年龄大小、猪体质的好坏、感染的数量以及蛔虫的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
(2)一般以3-6个月大的猪比较严重。
感染早期,即幼虫移行期间,肺炎症状明显,病猪表现轻微的咳嗽,呼吸加快,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0℃左右。
(3)渴欲增加、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此时多喜卧,不愿走动。
如果成虫大量寄生时,常扭转成团导致肠道堵塞。
此时病猪表现为剧烈的腹痛,食欲废绝,严重的造成肠壁破裂,不及时发现可导致死亡。
有时蛔虫进入胆总管,引起胆道蛔虫病,或者进入胰管,堵塞胰管,由此引发胰管和胰脏的疾病。
二、猪蛔虫病的防治要点1、猪蛔虫病的治疗选用一般常用药物即可以治疗驱虫,可以使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每千克体重80-120毫克,拌料。
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30-40微克,拌料。
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4-6毫克,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8毫克,口服。
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一次口服。
伊维菌素(害获灭、伊福丁、伊力佳等),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商品为1%溶液,可按每33千克体重注射1毫升计算。
2、猪蛔虫病的预防规模化猪场要采取综合防治,要注意猪舍和运动场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散播病原。
保持饲料、饮水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圈养猪要进行定期驱虫;种猪配种前,要进行驱虫;母猪产仔前一周驱虫;仔猪断奶前驱虫。
在蛔虫病流行的猪场,每年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只各驱虫一次,特别对断奶后到6月龄的仔猪,应驱虫1-3次。
引进种猪,先隔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验。
如果发现有寄牛虫则进行驱虫,确认无寄生虫寄生时方可并群饲养。
三、猪蛔虫病的流行特点猪蛔虫病流行十分广泛,尤其仔猪,几乎均有感染,3-5月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
猪蛔虫病的诊疗及防治

摘要:在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猪蛔虫病,造成该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管理不科学等。
一般情况下,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比较低,但是在小型养殖场,因为卫生条件差和饲养密度大等因素,加之驱虫不科学和防疫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该疾病发生概率明显增多。
猪只感染蛔虫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的问题,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大,为此,应该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
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我国的养猪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养殖环境也明显改善,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养殖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养殖规模小和养殖分散等因素导致猪病出现的概率明显提升。
猪蛔虫病的死亡率比较低,但是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为此,应该重视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01流行病学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该疾病呈现地方流行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猪蛔虫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下,虫卵抵抗能力比较强,不容易受到光照消毒的影响。
其次,在生猪养殖业中,猪蛔虫病直接和养殖场的管理卫生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猪场和周围的环境被蛔虫卵严重污染的话,或者饲料和饮水被污染,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最后,养殖户在喂养的过程中,不重视饲料的质量和管理,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缺乏,也会造成猪感染蛔虫病。
02临床症状猪蛔虫病是一种慢性传播的寄生虫病,在感染的初期阶段,患病猪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3~6个月之后,患病猪的症状逐渐加重。
一般情况下,成年猪对寄生虫病具有很强的免疫能力。
猪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患病之后的猪只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和精神不振。
经过1~2周之后,病情逐渐好转,如果病症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衰竭死亡。
其次,如果仔猪患病的话,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可能成为僵猪。
再次,患病仔猪还会出现肠道损伤和肠道炎症等症状,容易出现肠破裂死亡。
如果寄生虫寄生在胆管中,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体温升高和采食停止。
猪蛔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药物 , 不 仅 可使 母 猪 的乳 量增 加 , 而 且还 对 强健 母 猪 和仔猪 的体 质都 大 有好处 。乳房 饱满 而无乳 排 出者 , 用热 毛 巾温 敷 和按 摩乳房 , 并 用手挤 掉乳 头塞 。 中草药 治疗 方 法 。王 不 留行 、 穿 山 甲各 3 5克 , 水
煎煮 虾 米 2 5 0克 ( 捣碎 ) 或 鲜虾 5 0 0克 ( 捣碎 ) 加 入 红糖 2 0 0克 , 一 次拌 料 喂服 , 每天 1 剂, 连用 3天 。王
引起 的 , 各种 月龄 、 大小 、 品种 、 性 别 的猪 只 均 可 感
侵袭猪只肺脏 时 , 可引起蛔虫性肺炎 , 体 温升高 , 食
欲减退 , 精神不振 , 咳嗽 , 呼吸 加 快 , 有时呕吐 , 卧地 不起 , 一 般持 续 1 O ~ l 5天 。如幼 虫在猪 只小肠 内大量
寄生时 , 患猪 常 贫 血 、 消瘦 , 幼猪 生 长发 育缓 慢 , 被 毛
染 。一 般 以 2 - 6月 龄 的幼 龄猪 感 染 严重 , 危 害较 大 , 影 响其 的生长 发育 , 严 重时 甚至 造成 猪 只死亡 。
1 发 病 过 程
猪蛔虫是浅黄 白色圆柱状的大型线虫 ,形似蚯 蚓, 表面光滑 , 头、 尾两端较细 , 虫 卵呈 椭 圆 形 , 黄 褐 色, 表 面 凸 凹不平 。虫 卵 随粪便 排 出 , 发 育 数 天 即有
方 铁擦 伤 或夹 断乳 头 。
母 猪 便 秘是 引 起 泌乳 减 少 的重 要 原 因 , 当发 现 母 猪 便 秘 时 ,可 每头 母猪 每 天 饲 喂硫 酸 镁 3 O克 , 或
不留行 4 0克 , J I I 芎3 0 克, 通草 3 0克 , 当归 3 0 克, 党 参3 0 克, 桃仁 2 0 克, 研末 , 加5 个鸡蛋作引喂服 , 每 天 1 剂, 连 服 3天 。
猪蛔虫病特征与防治

猪蛔虫病特征与防治猪蛔虫病是一种由猪蛔虫(Ascaris suum)寄生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食入被感染卵囊的食物或水源而传播。
猪蛔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寄生虫病,对于猪养殖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蛔虫病的特征和常见的防治方法。
首先,猪蛔虫病的主要特征是猪体内蠕虫的寄生和虫卵的排泄。
成虫寄生于小肠内,长度可达20-50厘米。
它们吸附于小肠壁上,并通过摄食猪的消化道内的食物来获取营养。
这会导致猪的消化系统受到破坏,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另外,猪蛔虫病还会导致腹泻、腹痛、贫血、厌食和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成虫也可能移行至其他部位,导致肝脏、肺部和其他内脏的损害。
其次,猪蛔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粪便。
感染了蛔虫卵的猪会将其排泄到环境中,然后蛔虫卵会孵化为幼虫。
这些幼虫可以在环境中存活几个月之久,等待着下一只猪的食入。
幼虫进入猪体后,经过肝脏和循环系统,最终进入肺部。
在肺部,幼虫会从呼吸道进入咽部,并被吞咽至小肠内,完成寄生周期。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蛔虫病的传播,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如下:1.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清除猪粪,减少寄生虫卵的传播。
2.感染控制:所有的新进猪都应进行检疫,以确保其没有猪蛔虫病。
如果发现感染,需要对感染猪进行隔离,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3.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帮助减少猪蛔虫病的传播。
例如,避免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同时,定期为猪进行驱虫治疗,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猪蛔虫病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酚酸和氧化钒等。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寄生虫对药物的抗药性。
因此,应定期更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
5.养殖环境改善:改善猪的生活条件和养殖环境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例如,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适当的饲料,锁定垃圾和粪便的存放区域,以及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总之,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对养殖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猪蛔虫病的病原及其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斎牧兽医猪蛔虫病的病原及其防治措施马向荣(甘肃省宁县畜牧兽医局摘要:猪蛔虫病是一种由猪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的分布非常广泛,3~6月龄的仔猪容易发病,当病猪被感染蛔虫病之后,胃肠道黏膜会被破坏,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病猪的吸收能力受到影响,病猪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不良。
另外,患猪蛔虫病的病猪也会出现“蛔虫斑”,很容易引发各种继发感染,严重的还会导致病猪死亡。
关键词:猪蛔虫病;病原;防治措施1病原体猪蛔虫是引发猪蛔虫病的主要病原,它属于线形动物门、蛔科、蛔属。
从形态上来看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并且是在猪体内寄生的最大线虫,通常新鲜的虫体会呈现出淡黄色或者是淡红色,且虫体的中间会稍粗,受精卵大多为短椭圆形,未受精卵呈现出长椭圆形。
一般来说,猪蛔虫对化学药品的抵抗能力比较强,对高温比较敏感,所以一般的药品是无法将其杀死的,但是在高温条件下0.5h左右就可以将其杀死2流行病学猪蛔虫病在猪场中经常发生,像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合理或者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都会导致猪蛔虫病的发生,另外由于猪蛔虫对寄生条件的要求非常低,所以一般不需要中间宿主,再加上猪蛔虫的繁殖能力强、产卵多,所以猪蛔虫病的发病概率非常广泛。
虽然该病在养猪场中的病死率不是很高,但是养殖人员还是应当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病概率2|。
3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会随着猪只的体质、年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患病初期,病猪会表现出类似于肺炎的症状,并伴有轻微的咳嗽、呼吸加快、体温升高,患病情况比较严重的病猪会表现出精神萎靡、心跳加快,喜欢躺卧,一般在患病1~2周之后病猪的症状会得到明显的缓解。
另外还有的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并伴随流感、猪瘟等疾病,这样一来,蛔虫会在肺脏的协同作用下使得病情加剧,严重的话也会导致病猪死亡「3|。
如果有大量的蛔虫寄生,会导致肠道堵塞、食欲废绝等情况,如果患病情况比较严重的话也会导致病猪的肠壁破裂。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1. 引言1.1 猪蛔虫病概述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猪蛔虫是一种寄生在猪肠道内的细长蠕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白色,呈细长柱状,像细线一样,头部有一小口,附着在肠道壁上吸血寄生。
猪蛔虫的幼虫经糞口进入猪体内,形成包囊,随猪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通过气管道被猪吞入肠道,完全长成成虫。
猪蛔虫病主要通过猪粪便或感染猪肉传播给人类,人类食用感染猪肉未熟透的猪肉或口水中含有猪蛔虫卵的食物,易感染猪蛔虫病。
病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重症病人还可能出现蛔虫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化脓性肝炎等并发症。
猪蛔虫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检测、预防和治疗猪蛔虫病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入感染了蛔虫卵的食物或水而引起。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常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蛔虫寄生在肠道中,会导致肠蠕动不规律,引起腹痛和其他不适。
2.肝胆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脏区域的不适感,如肝区疼痛或压痛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3.全身症状:除了消化系统和肝胆系统症状外,猪蛔虫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疲劳、贫血、厌食等。
4.蛔虫排泄: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还可能会排出成虫或幼虫,这是猪蛔虫寄生在肠道中生长的表现。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不太特异,容易与其他肠道感染混淆。
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预防猪蛔虫病的关键还是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猪肉及其他带有蛔虫卵的食物,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驱虫治疗等。
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控制猪蛔虫病传播的方法。
2.2 猪蛔虫病的检疫方法1. 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了解蛔虫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和暴发。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摘要】猪蛔虫病是由寄生在猪肠道内的蛔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从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测方法、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消瘦、贫血等表现。
检测方法主要通过粪便检查或血清学检测。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排虫、清洁环境、合理饲养等措施。
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特定的驱虫药物。
预防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排虫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猪蛔虫病对养猪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疾病监测和研究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在疾病防治技术上继续深入研究,以提高防疫效果。
【关键词】猪蛔虫病,临床特征,检测方法,防治措施,治疗方法,预防,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猪蛔虫病概述猪蛔虫病,又称猪肠蛔虫病,是由寄生于猪体内的猪蛔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猪蛔虫是一种长约20-40厘米的圆蛔虫,主要寄生在猪的小肠内。
猪蛔虫成虫会在宿主的小肠内产卵,经过粪便排出体外后,再经过外界的环境中孵化成幼虫,再被猪再次摄入,完成寄生生活史。
猪蛔虫病主要通过猪体内寄生的蛔虫成虫和幼虫对宿主的消化系统和其他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和感染。
在猪体内寄生的蛔虫会吸收宿主的营养,导致生长迟缓、贫血、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蛔虫幼虫还会穿过宿主的肝脏、肺脏等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咳嗽、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
猪蛔虫病既影响了猪的健康,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猪蛔虫病的检测、防治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增加,为预防和控制猪蛔虫病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多数患者可无明显不适。
在肠道内,蛔虫卵会孵化成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经肺部再次穿过肺泡壁,最终成虫定居在小肠内。
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蛔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摘要:猪蛔虫病主要是感染2~6月龄的仔猪,是仔猪的重要疾病之一。
在农户散养的猪群中感染率很高,一般都在50%以上,在不卫生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更高。
猪蛔虫病对仔猪危害最大,感染蛔虫病的仔猪发育不良,增重往往比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降低30%左右,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
本文主要讨论了猪蛔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并讨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蛔虫病;预防;治疗
猪蛔虫病是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是仔猪的重要疾病之一。
猪场卫生条件差,猪只营养不良,拥挤,饲料不足,特别是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时猪群感染率最高。
据调查,我国猪只的感染率为17%~80%。
仔猪常因感染蛔虫而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甚至死亡。
病原
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
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似蚯蚓形状的大型线虫。
雄虫长15~25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虫卵近似圆形,黄褐色,卵壳厚,由4层组成,最外层为呈波浪形的蛋白质膜。
虫卵大小为60um。
未受精卵较长,多数没有蛋白质膜,或有而甚薄,且不规则,内容物为很多似油滴状的卵黄颗粒和空泡。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流行很广,特别是仔猪蛔虫病,几乎到处都有。
主要原因是:
1生活史简单
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
临床症状
仔猪在感染早期,由于虫体移行引起肺炎,表现轻度湿嗽,表现轻微的咳嗽,
呼吸加快,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0℃左右。
感染14~18d,可呈现嗜伊红细胞增多症。
较为严重者,表现精神沉郁、呼吸短促和心跳加快、缺乏食欲,营养不良,被毛粗糙,有异嗜癖。
多喜躺卧,不愿走动,可能经1-2周好转或逐渐虚弱,导致死亡。
此外,病猪表现为渴欲增加、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
2成年猪
成年猪寄生数量不多时症状不明显,但因胃肠功能遭受破坏,常有食欲不振、磨牙和增重缓慢。
病理变化
1幼虫期
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有时也称乳斑。
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
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
2成虫期
(1)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
(2)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
诊断
根据仔猪多发消瘦贫血,生长缓慢或停滞,初期发生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怀疑本病。
生前诊断可用粪便检查发现特征性虫卵而确珍。
必要时可进行免疫学检查或驱虫诊断。
综合防治
1治疗:对蛔虫的有效驱虫药物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左旋咪唑、甲苯咪唑、敌百虫、伊维菌素
2预防
定期驱虫: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
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
皂清洗全身。
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
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猪粪和垫草应在固定地点堆集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灭虫卵。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蛔虫病的感染也相对减少,但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本病,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
发现病情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用药,尽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效控制本病。
通过了寄生虫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特别是老师在给我们讲课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首先展示出有明显临床表现的病人图像。
并提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症状、体征? 激发我们的求知欲。
例如老师每讲一种虫时,都会展示出一个案例,并提出案例是如何被感染的? 感染后为什么会出现此症状? 接着引入生活史、致病及防治的讲授,最后对病例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入案例教学,增强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透彻,印象更加生动。
而且每次的上课前的提问都会使我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我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因为我们的课程较少,而教学内容较多,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采取典型性讲授与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人体寄生虫学图谱(便于学生对寄生虫病的理解,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寄生虫学的学习纲要(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要点,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寄生虫学网络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人体寄生虫学的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
同时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全面系统地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操作录像和人体寄生虫学试题库,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寄生虫课程教学的一些小小的建议。
在此,感谢汤老师教会了我关于寄生虫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杨锡林.家畜寄生虫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葛兆宏.猪场兽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甘孟侯,蒋金书.畜禽群发病防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4]王天颐.畜病防治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韩陆奇.猪病.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28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