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合集下载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依然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群中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级的调查研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有20,000名居民参与其中。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率、危害程度、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情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然较高,其中以蛔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病。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约有10%的人群感染了蛔虫,占比最高;而血吸虫感染率约为5%。

这表明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仍然严重,仍需加大防治力度。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蛔虫病感染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血吸虫病感染者会引发肝脏炎症,造成肝功能异常。

这些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调查还发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和土壤。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仍有部分地区的食物、水源和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这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针对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和预防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方式和方法。

这表明在预防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认知不足和教育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受访者在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方面存在着误区,比如滥用驱寄生虫药物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对食品、水源和环境卫生的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和环境安全。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梁裕芬#!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2&%%%!#摘#要#虫媒寄生虫病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类寄生虫病$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作一综述&关键词#虫媒寄生虫病#节肢动物#传播媒介##虫媒寄生虫病通过蚊%蝇%白蛉%蚤%甲虫和蜚蠊等节肢动物传播$具有随着媒介节肢动物和人体感染者的流动而扩散的特点$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5%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虫媒寄生虫病的防治$使虫媒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便捷的交通%日益紧密的交流合作$使货物及人员频繁流动于国内各地区之间%我国与他国之间$导致虫媒寄生虫病再度暴发%扩散$甚至从境外输入我国的状况频频出现$虫媒寄生虫病远距离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一些新发虫媒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已经引起相关人群%各级疾控部门和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就我国常见的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情况作一概述&!"蚊媒寄生虫病蚊可通过叮刺吸血%骚扰睡眠等直接危害人类$更严重的危害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疾病$其中疟疾和丝虫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疟疾#疟疾通过按蚊传播$是一种危害严重%容易暴发的传染病$曾流行于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世纪后$得益于国际组织及疟疾流行国家政府逐年增加的资金投入$在抗击疟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据估计$"%%$年和"%!"年死于疟疾人数分别为!%%万'"(和$"/5万'&(&但由于国际社会和疟疾流行国投入的资金!约"2亿美元#距离为实现普遍获得干预措施每年需要的资金!约2!亿美元#尚有较大差距$且疟原虫对抗疟药耐药和蚊子对杀虫剂抗性的持续出现$"%!2-"%!5年间疟疾病例的减少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每年疟疾死亡人数均在四十多万&统计数字显示$"%!5年的病例约5%A集中在布基纳法索等!%个非洲国家及印度&全球疟疾病例居高不下对其他非流行国家和地区存在极大威胁'4(&疟疾也曾是我国流行的%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疟疾年发病人数为&%%%万以上$"%世纪5%年代初期年感染人数仍高达"4%%万'!($疟疾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入"%世纪@%年代以后$我国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疟疾流行程度明显降低$大部分地区疫情稳定下降&据统计$!00!年全国疟疾病例数已控制在!%/!$万例$!00$-!000年连续4年疟疾发病人数稳定在&万例左右$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跨入"!世纪之后$我国防控疟疾成果进一步扩大$"%%0年报告病例数为!440!例'$($这是年疟疾病例数超过!%%%%例的最后一年&从"%!%年报告病例数5@22例'5(至今$每年报告病例一般都在2%%%例以下$感染者主要是青%壮年$且病例基本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统计发现$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在境外感染的归国劳务人员$给我国正在实施的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控成果的关键&!/"#淋巴丝虫病#淋巴丝虫病!以下简称/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第二位致残病因'0(&在我国$丝虫病的病原体分别是班氏吴策线虫!>),2"%"%(-'-#,%&+?($简称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A(-*-.-4($简称马来丝虫#两种&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东乡伊蚊&我国丝虫病的流行区南起海南省三亚市!北纬"4u!%H#$北至山东省乐陵市!北纬&5u4@H#$东起浙江省舟山群岛!东经!""u&%H#$西至四川省雅安市!东经!%&u#$包括!$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个县'!%(&据文献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估计有病人&%00万$其中慢性丝虫病患者24%万例"!004年全国均达到丝虫病基本消灭标准$并于"%%%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标$为其他国家淋巴丝虫病的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比较多'!!($对这些慢性丝虫病患者$各级部门应积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料&此外$我国可能存在丝虫病残存疫点'!"(&再者$丝虫病还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流行$因而疾控部门应加强对国内残存疫点及从境外输入性病例的监控$及时阻断丝虫病的传播扩散&#"蝇媒寄生虫病通过蝇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结膜吸吮线虫病和非洲锥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寄生于人类及犬%猫%兔等哺乳动物!终宿主#眼结膜囊内的结膜吸吮线虫!B2".-C(-,-..(D-"$-#$传播媒介为冈田氏绕眼果蝇!8*(&?-&E-$-(#&冈田氏绕眼果蝇喜欢靠近人眼%犬眼$绕动物眼睛飞行$并伺机叮附眼部$贪婪舔吸眼部分泌物和泪液&此时$幼虫即从果蝇口器逸出侵入眼部并发育为成虫&我国是世界上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至今中国已报告的感染病例数近5%%例$广泛分布于全国"@个省%市%自治区$患者年龄最小"个月$最大至@@岁&以湖北!!&"例#%山东!!%&例#%安徽!@%例#和江苏!$0例#4个省感染病例数最多$西藏%青海和宁夏&个省市自治区迄今尚未见有人群感染病例报道"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有大量病例报道"欧洲地区病例较少'!&(&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犬的管理$应用杀虫剂处理烂果类垃圾$以消灭冈田氏绕眼果蝇的滋生地$减少果蝇密度$对降低传播有一定作用&儿童应注意眼部%面部清洁卫生$避免在室外睡觉$以防止果蝇叮附眼部而感染&"/"#非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是由布氏冈比亚锥虫!B%4D-#&1&*-'%),"(A-*'("#1"#及布氏罗德西亚锥虫!B F'%),"(%2&$"1("#1"#引起$通过舌蝇!亦称采采蝇#吸血而传播&非洲锥虫病的流行仅局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分布于刚果等&$个国家$感染人数约$%%%万&我国虽然不会出现非洲锥虫病流行的状况$但近年公民到流行区工作或旅游日益频繁$国内已经相继报告非洲锥虫病输入性病例$病例均为赴非务工返乡人员'!4(&因此$赴非务工或旅游人员出国前应多了解锥虫病等热带病防治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白蛉媒介寄生虫病在我国$通过白蛉传播的主要是杜氏利什曼原虫!G"(12*-#(-$&#&5-#(#$感染后引起内脏利什曼病!亦称黑热病#&黑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解放初期被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曾在!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呈不同程度流行$其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和河北等省为重度流行区$陕西%甘肃和新疆次之$其他省份仅为轻度流行$当时全国有黑热病患者约2&万人'!2(&经过发动群众治病%消灭病犬和消灭白蛉三个方面的积极防治$黑热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02@年$全国基本消灭了黑热病&近年来$我国黑热病疫情有所回升$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等西部$省!自治区#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大致在4%%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省!自治区#的新发病例数占全国新发病例数的0%A以上'!$(&%"蚤媒寄生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犬复孔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是鼠%猫%犬等动物体内的常见寄生虫$蚤是传播媒介&当蚤吸食人血时$可把此类寄生虫传播给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不与猫%狗等动物亲密接触$注意环境卫生%控制鼠类&4/!#微小膜壳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H4*"#&."D(1#-#-#也称短膜壳绦虫$蚤是其中间宿主&微小膜壳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较多见&国内各地的感染率一般低于!A$唯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三市稍高&各年龄组人群都有受感染记录$但以!%岁以下儿童感染率较高&4/"#犬复孔绦虫病#犬复孔绦虫!!(D4.($()*,-#(#)*#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犬和猫的感染率很高$狐和狼等也有感染$但人体犬复孔绦虫病比较少见$全世界至今报道仅"%%例左右$患者多为婴幼儿$并有一家人同时受感染的报道&我国仅有数例报告$除"例为成人外$其余均为0个月1"岁的婴幼儿$这可能是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缘故&4/&#缩小膜壳绦虫病#缩小膜壳绦虫!H4*"#&."D(1$(*(#)?-#又称长膜壳绦虫$是鼠类常见的寄生虫&缩小膜壳绦虫感染鼠类极为普遍$但感染人类比较少见$我国报告病例仅有!%%余例$分布于"2省!直辖市%自治区#$多数为散发的儿童病例&患者无自体重复感染情况$故寄生的虫数一般较少$最多的曾驱出过4%条成虫$也有一家几个人同时感染的报道&'"甲虫媒介寄生虫病甲虫中的天牛和金龟子等多种动物作为猪巨吻棘头虫!I-,%-,-#?2&%24#,2)12(%)$(#-,")1#的中间宿主$可以传播猪巨吻棘头虫病&国内报道人体猪巨吻棘头虫病数百例$分布于我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甲虫在各地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不同$所以棘头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如辽宁省的病例多在0月中%下旬出现$而山东一般在$1@月&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儿童有烧吃%炒吃%甚至生吃天牛%金龟子的习惯$所以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主要参考文献'!(梁裕芬$汤冬生/人体寄生虫学'K(/北京,科学出版社$"%!$/'"(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疟疾报告+摘要和要点'6(/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4/'&(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疟疾报告'6(/疾病监测$"%!&$"@ !!"#,!%%$$!%&4/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教学探讨陈加敏#!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5!#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教材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来阐述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在教学探讨过程中$注重分析相关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键词#酶浓度#底物浓度#酶活性#影响因素##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或指催化一定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大小通常是以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改变量来表示&通常酶促反应速率在反应早期阶段保持不变$此后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底物浓度降低%产物对酶的抑制%酶本身的失活以及GP改变等因素导致#&因此$为了消除干扰因素$测定酶促反应速率一般是指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率'!(&在反应起始阶段$产物由无到有$而底物消耗较少$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比测定底物的消耗量更为准确$一般常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解释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一些经典相关生物学高考试题不能进行科学地解析&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节课后拓展题'"(为例$讨论探究酶活性实验的科学设计&进而以高考试题为例$探讨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作用机理&!"教材课后习题分析针对必修!第@$页拓展题中的&个问题$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Y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L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见图!曲线*&!"#如果<点时温度升高!%c$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见图!曲线"&图!#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该曲线表明$Y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分析,对于第一小问$通过图示信息$很容易理解"可是对于第二小问$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为,升高温度后$Y点和L点对应的反应速率下降$而<点却不变$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图!#&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4(&本题探究的问题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杨#帅/"%!0年世界疟疾日---.零疟疾从我开始/'6(/中华灾害救援医学$"%!0$5!2#,"$2/'2(陈贤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陈贤义副司长在!00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讨论会暨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周水森$王#漪$夏志贵/"%%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5(周水森$王#漪$李#雨/"%!%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4%!4%&/'@(张#丽$丰#俊$张少森$等/"%!$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5$&2!$#,2!22!0/'0(C>(S,P.-S R*'(8-7+[-R+>7/?*.`>(S,*.-S R*(.G>(R';(/ M.7.W-,C P'$!002$&/'!%(孙德建/我国消除淋巴丝虫病的历史见证'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5!4#,!$/'!!(茅范贞$徐祥珍$金小林$等/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6(/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2$$/'!"(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等/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4%44%@/'!&(任一鑫$秦元华$郑莉莉$等/!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及中国流行状况分析'6(/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5$&&!!!#,!%4!!%44/#'!4(周菊静$苏国平$胡建忠/江苏省江阴市一起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6(/医学动物防制$"%!0$&2!"#,"%!"%"/#'!2(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4$/'!$(李玉凤$仲维霞$赵桂华$等/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6(/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0$&!/!。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医生的感觉:我已经让他选择了,我尊重了患者的选 择权
调查显示
建议 利益
选择权不是“是和否”,“签字作证” 术后镇痛的选择、同意的选择
医生在介绍治疗方案时,会主观为患者选择治疗方 案,介绍时会显示明显的偏向性,从而大大强化医生 的专业价值
1. 医生应该给予足够的沟通时间 2. 客观\全面地解释全部治疗方案 3. 提出治疗建议,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Ø 没有合理医疗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制的商业化转换 使大多数人看不起病
Ø 医疗行业的确存在大处方、过度检查、乱收费的事情, 当患者无法得到满意治疗后,矛盾激化
Ø 患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Ø 媒体过度炒作 Ø 医生沟通技能不足 Ø ……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 患者会更加信任医生,提高患者再次就诊的几率 2. 提高治疗方案长期依从性 3. 减少医疗纠纷的几率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不主观判断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客观准确介绍所有 方案,让你成为患者的最后一名医生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关键因素 第二章 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常见的沟通现状 第三章 与患者达成一致的治疗方案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据统计:2/3的处方,没有遵照医嘱服药
Ø 大量研究表明:依从性差是影响临床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 Ø 在一项研究中,Buckalew 和 Sallis 对美国和英国的7.5
•深圳市山厦医院带钢盔上班的护 士
良好的沟通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2005年8月12日,50岁的福建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戴春福, 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福建中医学院院附属 的“国医堂”医院坐诊时,在门诊被一名患者杀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土源性线虫(蛔、钩、鞭)、蛲虫、带绦虫、肝吸虫、
包虫、囊虫、肺吸虫、旋毛虫、弓形虫、黑热病
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县(区)分布图
肺吸虫病例的分布图
猪肉绦虫病的流行情况
寄生虫病流行趋势
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上升
18 50 45 40 16
第一次 第二次 广东
第一次 第二次 感 染 率 ( % )
血象和生化检查
日期 AST 872 169 40 41 GGT TB 224.2 506.2 531 433 DB 132.2 271.4 271 273 PT WBC EOS HB PLT
。 2-27
3-22 4.21 5.20
7.14
7-25 7-30 8-5
93
75 97 77
186
183 203 195
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纵膈占位病变,考虑“纵
膈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而到本院心胸外科住
院治疗。
包 虫 病ຫໍສະໝຸດ 皮 肤 蠕 虫 蚴 移 行 症
摘自《家庭医生》
发热,肝内占位性病变查因
患者男,16岁,因“上腹痛伴低热1周”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起 病前曾进食蝲蛄。腹肌稍紧,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Murphy征(+),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右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6.79×109/L EOS% 45%,EOS 7540×106/L”, 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生化“AST 102U/L,ALT 198U/L,ALB 52.2g/L,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目录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寄生虫病疫情分析与教学改革

寄生虫病疫情分析与教学改革

寄生虫病疫情分析与教学改革一、疫情分析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其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流行情况。

本次疫情分析主要针对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1. 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根据我国卫生部的数据统计,我国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

近年来,寄生虫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的加强。

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不佳和人们的卫生意识较低,寄生虫病的流行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2.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土壤传播等。

其中,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蛔虫病主要通过食入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此外,寄生虫病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垂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3. 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其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生活环境,减少寄生虫病的传播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人群的体检和治疗,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以阻断疫情的传播。

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对寄生虫病的教育和培训。

1. 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寄生虫病的基础知识的教育。

包括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室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教学团队,培养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
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

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

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

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
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

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

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

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

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1.4 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

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

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

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

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

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

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

近年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发现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7〕。

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因为吸虫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