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新选.

合集下载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由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等因素所致,常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等症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护理评估方面,需要根据入院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并且还需要进行辨证,分为中脏腑证和中经络证。

在一般护理方面,需要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

同时需要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对于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对于病情危重者,需要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在给药护理方面,需要注意服用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并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XXX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对于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在饮食护理方面,需要参照辨证施膳指导,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对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以采用鼻饲。

在情志护理方面,需要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在辨证施护方面,对于高热者,需要冰袋冷敷头部。

对于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的患者,需要遵医嘱艾灸。

对于尿潴留者,可以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对于便秘者,需要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最后,在健康指导方面,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新鲜(含纤维素多)的蔬果、豆制品,忌吃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中医护理要点
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需要认真的中医护理来协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中风中医护理的要点:
早期护理
- 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及病史等。

- 保持安静: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干扰。

-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和家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抑郁。

中医治疗
-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对症治疗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 草药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

- 中医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适当的食物来促进康复。

饮食调理
- 饮食清淡: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控制盐摄入:避免高盐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

- 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康复。

-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

康复训练
-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 言语治疗:进行言语和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 改善协调: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患者行走和动作的控制能力。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要点,通过综合运用中医治疗、饮食调理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

然而,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请在使用中医护理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并获得准确的指导。

脑卒中后遗症期中医护理常规

脑卒中后遗症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卒中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是我院重点专科建设中的主要病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障碍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专科中风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1、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宜柔和避免噪音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温湿度适宜。

3、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病人在床上采取正确的抗痉体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

4、保持肢体功能位,必须定时变换体位。

5、饮食护理: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清醒病人摄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6、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脑栓塞急性期头部禁止使用冰袋。

7、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滴数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治疗是严格掌握剂量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8、早期康复: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急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9、情志护理:解除病人的紧张急躁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二、辩证施护(一)风痰火亢证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加强防护工作,有假牙者应取下用清水浸泡。

2、饮食给予清内热化痰湿的食物,如绿豆汤莲子汤等,多食新鲜蔬菜,避免油腻厚味,肥甘助火助湿之品。

(四)气虚血瘀证1、多食养阴生津清火之品,如绿豆粥莲子粥等。

2、头晕目眩者应观察血压的变化,可服用磁化水。

3、针刺取太冲,风池等穴,用泻法。

4、中药治疗: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补阳还五汤加味,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3次。

三、健康指导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预防并积极控制高血压,告知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3、指导病人家属协助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4、戒烟酒饮食清淡营养降血脂积极治疗原发病。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5、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6、临证(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常规中风病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洁等诱因,以致阴阳失调,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为猝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亦有未见昏迷,仅见半身不遂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痰瘀阻证。

证候:口眼歪斜,舌强语睿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舌暗紫,苔滑腻。

②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护理要点(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者肢体正常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Q(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四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

②患者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呕吐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③注意患者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压疮及烫伤、走失等意外。

④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4)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血压变化,严格控制滴速;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严格掌握剂量。

(5)饮食护理①患者宜进营养均衡软食,以植物蛋白为主,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忌肥甘厚味之品。

②患者应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③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时,可采用鼻饲饮食。

(6)情志护理:①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鼓励患者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调节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Q②移情易志法。

通过娱乐、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 中医药治疗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中风的概念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诊疗方案的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研究进展
中风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中风病的西医认识
主要内容
01
中医认为,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
01
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
01
脑脊液检查
眼底检查
颅脑CT
MRI
(三)相关检查
辨证要点
01
治疗原则
02
证治分类
03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语蹇或不语,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尿少便干、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上冲犯脑。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常以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宣热;黄芩、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如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闭证—痰热腑实证
闭证—痰热腑实证
治以通腑泄热,熄风化痰。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以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而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口干,舌红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中
风患者,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和神经的灵活性,并缓解肌肉
的疼痛和僵硬。

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同时,限制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困扰和抑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心,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以上就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请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
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5中经络:做好必要地基础护理,早期可遵医嘱配合推拿、理疗等治疗。

6中脏腑:急性期采用综合疗法。

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配合推拿、理疗等治疗。

7风痰阻络型,指导其正确咳痰方法,鼓励咯出痰液,勿咽下痰液。

肝阳暴亢型,指导患者保持心情平和,勿激动恼怒。

气虚血瘀型,应指导患者多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阴虚风动型,忌冷风直吹。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 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3 风痰阻络型,忌食肥甘厚味、甜腻之品,多用健脾化痰食物,如涪陵淮山顿
鹌鹑、山楂银耳粥等。

4 肝阳暴亢型,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及公鸡、猪头肉等动风之品,多用平肝熄
风的食物,如枸杞猪肝汤、天麻钩藤炖鱼头等。

5 痰热腑实型,多食含纤维素高的水果,蔬菜中以韭菜、菠菜、芹菜、丝瓜、
藕等含纤维素多,水果中以柿子、葡萄、杏子、鸭梨、香蕉、西红柿等含纤维素多。

多饮水。

6 气虚血瘀型,饮食宜补中益气、活血化瘀,如人参田七炖瘦肉等。

7 阴虚风动型,宜进食滋补清补食品,如百合、莲子、银耳、甲鱼等,以滋肾
养阴。

给药护理
1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 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 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
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情志护理
1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 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 肝阳暴亢型,指导患者保持心情平和,勿激动恼怒。

并发症护理
中风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

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

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

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

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

在早饭前给1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采用热开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

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

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

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

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
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
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