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方法和步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方法和步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
方法和步骤》
无论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虽然答案的具体内容不同,但解题方法和步骤基本一致。

一、审题目。

1.题型:明考/暗考。

所谓明考,即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所谓暗考,即题目中没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等信息,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等来提问。

对于明考题型,答题时围绕题目中给定的表达技巧组织答案即可。

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先点明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相关语句展开分析。

2.角度:大/小。

大角度是指题目中给出的鉴赏角度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命题人往往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设问。

小角度是指题目中给出了某一个具体的鉴赏角度,如“比喻”“对比”“托物言志”等。

对于大角度题型,答题时要综合考虑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对于小角度题型,要精准答题,深度挖掘。

3.数量:多/少。

即要分清楚题干中的“一”与“些(多)”的区别。

如果题干中问“哪种”,那么只能答一种;如果题干中问“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

二、解题步骤。

1.明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歌含意,结合诗歌相关信息,明确运用的是哪种或哪些表达技巧。

2.释运用。

结合具体句子,说明诗歌是如何运用这种或这些表达技巧的。

3.析作用(效果)。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塑造、意境营造、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文化传承和理解:建继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诵理
解古代诗歌,掌握古代诗歌写
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考点分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就该考点而言,实际上是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了什么”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2024年高考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组
理 三想二提一
解 、内、高、
情 学涵阅文培
感 习,读学养
, 鉴 领 古 修 鉴课
掌 握
赏 古
悟 作
代 诗
养 ;
赏 诗


手 代品歌
歌标
法 诗的,
。 歌魅理
作 品

的力解

基;诗

本作人

方品的






贰 1.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歌中
学 科
思想感情,通过审美、评价等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 品味,加以理解诗歌主题。
8.(分析事物形象)两首诗中鹭鸶的形象和诗人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①形象:杜诗描写的为群体形象,写鹭鸶聚群捕鱼、惊散远飞,突出其洁白美丽、轻灵 自由的特点;欧诗描写的为个体形象,写鹭鸶在巨浪风雨中悠然挺立,突出其独立不倚、 气定神闲的特点。②情感:杜诗咏物抒情,表达对鹭鸶的迷恋,流露出诗人闲适自在的 情感;欧诗托物言志,表达对鹭鸶的赞誉,寄托诗人虽遭贬谪而高洁不群的志向。
4.(分析人物形象)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 括分析。(6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道必考题,很多学生都在这道题上栽过跟头,但是诗歌鉴赏也不是特别难的题,应对它,也是有方法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答题示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个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反套路题型增分技巧【增分意识】1.得分意识。

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

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

3.再创造的意识。

诗人的作品是第一次创造,我们的鉴赏是第二次创造,更具有个性色彩,真正体现了“千个读者,千个哈姆雷特”。

主观题作答不是机械地写一堆文字,而是运用技法,能动地再创造。

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要有强烈地角色代入感——我不仅是考生,我就是诗人,我是审美再创的作者。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

试题上的诗歌鉴赏,不是平素的品读赏玩,是有使命感的,要完成命题人的问题设置,要多得分。

必须要养成揣摩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诗歌鉴赏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1.熟记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及历代名家的诗歌风格特点,体现作答的专业性。

2.鉴赏流程:(一“读”二“看”三“思”四“答”)。

一“读”:诗词都比较简练含蓄,文字量不多,所以需要细细地读诗词文本,不要遗漏。

二“看”: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看标题,知晓写的什么内容,是赠别诗、思乡诗,还是咏物抒怀、托物言志?接着“看”作者,知名的诗人,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积淀了解他的生平、情感倾向,不知名的作家往往有相应的注释,不要遗漏,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然后,“看”注释,诗人的现在处境怎样,被贬谪了吗?看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紧接着,“看”命题老师的题设,明确考点和答题方向。

最后,“看”题号后的分数,真正做到,看分作答,看分赋点。

比如本题总分六分,习惯上要切分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要点;如果是四分,两个要点足矣。

三“思”,之所以称为“三思”,第一个原因是第三个流程,第二个原因是提醒考生“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一看,显然就是“三思”。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方法(一)看标题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例一】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

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二)析尾句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

这里是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污【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秘籍05古代诗歌鉴赏解题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秘籍05古代诗歌鉴赏解题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答案】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故选C。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和说明诗歌中
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35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 一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
感触觉 味觉 嗅觉 • c 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 虚实结
合3 动静结合 4 点面结合5 白描 工 笔
16
分析意境型景物形象
06浙江卷16 阅读……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 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 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 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
自然图景;其
流水意象体现出温润柔
分析意境型
19
分析意境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 描绘诗中的画面 特点准确 3 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2 概括氛围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境型
20
3了解形容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 雄奇 开阔 旷远 悲壮 悲凉 凄清 阴冷 幽静 萧 条 荒凉 冷落 衰败 孤寂 恬静 闲适 缠绵 清新 明丽 绚丽 壮丽 秀美 恬淡 朦胧 淡雅 空灵 苍凉 雄浑 旷 远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 奇优美 生机勃勃;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凄寒萧 条 繁华热闹等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3)技巧语言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3)技巧语言题

01
鉴赏语言
题点1:炼字试题
所谓练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 造性的搭配,使使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加工的方法就叫练字。
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联系字(词)的具 体语境,不可孤立地分析这个字(词)的意 思;二是要关注不同的角度,即从字(词) 的含义、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使用的 手法、表达的情感等角度来分析表达的意思 和具体作用(效果)。
第三步,描绘景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其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 第四步,说明作用 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点出其对烘托意境、 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技巧点拨
炼句题答题四要领 1.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艺术魅力。 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的表现对象和句子内涵,结合全诗体会其在表达 上的匠心。
结尾两句描写的是柳垂江面、梅花凋落两种春日常见意象
既有长卷全景,又有细腻特写;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 中的虚景
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 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3.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能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 ,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 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 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
污。
精选ppt
10
【例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 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 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精选,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
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 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 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
• 秀美山河之热爱 • 友情之真挚 • 归耕隐居之乐 • 黑暗官场之苦 • 离别思念之绪 • 贬官谪居之恨 • 时光易逝之感慨
• 自由悠闲之恬淡
精选ppt
3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精选ppt
1
古诗中常见的 思想感情
•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精选ppt
2
诗歌的情感
• 忧国忧民之感慨 • 国破家亡之痛楚 • 游子迁客之凄凉 • 征夫思妇之幽怨 • 怀才不遇之寂寞 • 报国无门之激愤 • 建功立业之豪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答:喜悦 ①回顾曾经与故人相逢,“酒逢知己千
杯少”令人喜悦;②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 “欢笑”,这是令人喜悦的。③从留连秋山景色、 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
• 悲,表达了伤感的情怀。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
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
情尽在不言中。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
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 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 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 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 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 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精选ppt
7
【例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精选ppt
5
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 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
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精选ppt
6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问:这首诗体现了将士们怎样一种情感,你从什么 地方可以看出?
答: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 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
精选ppt
8
方法
(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 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 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 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 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 的捷径。
精选ppt
14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托物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
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
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精选ppt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咏物言志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4
哲理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
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
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子规鸟” :不如归去。
精选ppt
13
方法
(四)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 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 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 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 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 “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 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愁思印象。
精选ppt
11
方法
(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
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 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
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精选ppt
12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妒恨和打击。
精选ppt
15
方法
(五)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 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 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 处的时代有关。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 捷径”的味道。
精选ppt
16
【例六】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