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十八项反措电气二次部分

合集下载

国网十八项反措(修订版)宣贯

国网十八项反措(修订版)宣贯
2/43
2.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 2.4.1.2 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合理设 计稳定控制措施和失步、低频、低压等解列措施,合理、足 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 2.4.2.2 加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入网验收。对新入网或软、 硬件更改后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应进行出厂测试或验收试 验、现场联合调试和挂网试运行等工作。 2.4.2.3 严把工程投产验收关,专业人员应全程参与基建和 技改工程验收工作。
5.1.1.9 变电站直流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冗余 ,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重要的 220kV变电站应 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每 组蓄电池和充电机应分别接于一段直流母线上,第三台充电 装置(备用充电装置)可在两段母线之间切换,任一工作充 电装置退出运行时,手动投入第三台充电装置。变电站直流 电源供电质量应满足微机保护运行要求。
6/43
3.2.3 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3.2.3.3 风电场汇集线系统单相故障应快速切除。汇集线系 统应采用经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应采用不接地或经 消弧柜接地方式。 经电阻接地的汇集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 故障时,应能通过相应保护快速切除,同时应兼顾机组运行 电压适应性要求。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汇集线系统发生单相接 地故障时,应能可靠选线,快速切除。汇集线保护快速段定 值应对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汇集线系统中的母线应配置 母差保护。 3.2.3.4 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参数和变流器参数设置应与电压、 频率等保护协调一致。 3.2.3.5 风电场内涉网保护定值应与电网保护定值相配合, 并报电网调度部门备案。
3/43
2.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 2.4.3.1 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分析、调整 各种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或整定值,并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每 年下达低频低压减载方案,及时跟踪负荷变化,细致分析低 频减载实测容量,定期核查、统计、分析各种安全自动装置 的运行情况。各运行维护单位应加强检修管理和运行维护工 作,防止电网事故情况下装置出现拒动、误动,确保电网三 道防线安全可靠。 2.4.3.2 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正常运行时,严禁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变压器等设备无快速保护运行。 2.4.3.3 母差保护临时退出时,应尽量减少无母差保护运行 时间,并严格限制母线及相关元件的倒闸操作。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要求措施新增条款要点20181125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要求措施新增条款要点20181125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十八项反措新增条款要点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3加强设计阶段安全管理1.3.1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人身伤亡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及时改进和完善安全设施及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计。

2012版1.3.2施工图设计时,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并对防安全生产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建议,并在设计交底中体现。

2012版2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2.4二次系统2.4.1设计阶段2.4.1.1认真做好二次系统规划。

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规划,提出合理配置方案,保证二次相关设施、网络系统的安全水平与电网保持同步。

2012版2.4.1.2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

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失步、低频、低压等解列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

2012版2.4.1.3加强1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快速保护建设。

(双重化配置问题)2012版2.4.1.4特高压直流及柔性直流的控制保护逻辑应根不同工程及工程不同阶段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进行异化设计,以保证交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

2018版新增2.5无功电压2.5.1设计阶段2.5.1.2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压调整能力,避免分组容量过大造成电压波动过大。

2012版3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有新能源工程单独学习。

4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4.2完善防误操作技术措施4.2.4新投运的防误装置主机应具有实时对位功能,通过对受控站电气设备位置信号采集,实现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

2018版新增4.2.5防误装置(系统)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关于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严禁与外部网络互联,并严格限制移动存储介质等外部设备的使用。

18项反措讲稿

18项反措讲稿

3U0j=UA+UB+UC+3U0N=3U0+3U0N U0N=-3√3U0*r/(R+r)
19
交流回路接地的原因
电流和电压回路必须一点接地,其原因是为了人身和二次 设备的安全。如没有接地点,高压将通过互感器一、二次 线圈间的分步电容和二次回路的对地电容形成分压,将高 压引入二次回路,其值决定于二次回路对地电容的大小。 接地后二次回路对地电容为零,达到了安全的目的。
F L1 L2
故障发生后1DL跳闸前的电流流向 1DL跳闸后2DL跳闸前的功率流向
M
1DL 3DL
2DL 4DL
N
L2线路功率倒向后,3DL侧纵联保护在功率倒向后检测到正方 向故障时,对侧的允许信号可能仍然保持以至3DL侧纵联保护 误跳。
9
10
11
12
220kV电网的变压器、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断路器失灵保护 电网的变压器、发电机- 电网的变压器
23
信号传送延时补偿
保护从本侧向对侧传送数据延时时间,通过发送数据所带的时标在不断地测量 保护从本侧向对侧传送数据延时时间 通过发送数据所带的时标在不断地测量. 通过发送数据所带的时标在不断地测量
Dt 0 A B 0 T1 T d
T2
T3
T d T4
就地时钟的同步按测量的延时时间校正: 就地时钟的同步按测量的延时时间校正
22
差动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傅立叶 系数 Iphase = f(t) = f(ωf) + f(ω≠ωf) ω ω≠ω
傅立叶 系数计算和发 送: 在两侧每相
f(ωf) = a*sin ωf t + b*cos ωf t ω 参数a 参数 和 b 发送和计算

常规变电站二次等电位接地网敷设要求说明

常规变电站二次等电位接地网敷设要求说明

常规变电站二次等电位网敷设要求说明一、十八项反措中二次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第15.7.3要求,变电站等电位接地网敷设原则如下:1.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间磁场对二次电缆的干扰,宜根据开关厂和一次设备安装的实际情况,敷设与厂、站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等电位接地网应满足以下要求:图1:二次接地铜网平面布置图2.应在主控室、保护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使用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裸铜排(缆)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3.在主控室、保护室柜屏下层的电缆室(或电缆沟道)内,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设100 mm2的专用铜排(缆),将该专用铜排(缆)首末端连接(目字结构),形成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

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主接地网只能存在唯一连接点,连接点位置宜选择电缆竖井处,为保证连接可靠,连接线必须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排)构成共点接地。

图2:主控室二次铜缆敷设图4.分散布置的保护就地站、通信室与集控室之间,应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铜缆(排)可靠连接,连接点应设在室内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主接地网连接处。

5.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

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

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6.沿二次电缆的沟道敷设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铜排(缆),并在保护室(控制室)及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处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保护室(控制室)的连接点宜设在室内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主接地网连接处。

图3:电缆沟铜缆示意图7.开关场的就地端子箱内应设置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裸铜排,并使用截面不少于100 mm2的铜缆与电缆沟道内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

图4:开关场就地端子箱铜缆示意图8.保护装置之间、保护装置至开关场就地端子箱之间联系电缆以及高频收发信机的电缆屏蔽层应双端接地,并使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十八项反措--发文[1]

十八项反措--发文[1]
1.1.2根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并据此做好各项安全措施。要定期检查危险点分析工作,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1.1.3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警示牌,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2加强作业人员培训
1.2.1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等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临时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作业。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临时或新参加工作人员单独从事危险性工作。
做好防止电网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位的共同任务。因此,各有关方面都应认真贯彻落实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本重大反措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重大反措和已下发的输变电设备预防事故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3.2加强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的运行管理。并网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参数应按照电网运行的要求进行整定,一次调频功能应按照电网有关规定投入运行。
3.3加强发电机组的参数管理
机组并网调试前三个月,发电厂应向相应调度部门提供电网计算分析所需的主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等)参数、二次设备(CT、PT)参数及保护装置技术资料以及励磁系统(包括PSS)、调速系统技术资料(包括原理及传递函数框图)等。发电厂应经静态及动态试验验证定值整定正确,并向调度部门提供整定调试报告。同时,发电厂应根据有关调度部门电网稳定计算分析要求,开展励磁系统(包括PSS)、调速系统、原动机的建模及参数实测工作,并将试验报告报有关调度部门。

十八项反措

十八项反措

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加强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和做好各项安全措施1.1.1 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的有关要求。

1.1.2 根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并据此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要定期检查危险点分析工作,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1.1.3 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警示牌,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2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1.2.1 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等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临时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作业。

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临时或新参加工作人员单独从事危险性工作。

1.2.2 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伤害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1.3 加强对外包工程人员管理1.3.1 加强对各项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明确业主、监理、承包商的安全责任,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考核,做到管理严格,安全措施完善。

1.3.2 在有危险性的电力生产区域(如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触电、高空坠落、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烧烫伤等人员、电网、设备事故的场所)作业,发包方应事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承包方制定安全措施,并配合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1.4 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配备充足的、经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并按照有关标准、规程要求定期检验,坚决淘汰不合格的工器具和防护用品,提高作业安全保障水平。

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2.1 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2.1.1 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完备的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尽快强化电网薄弱环节,确保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和坚强可靠。

电网十八项反措电气二次部分

电网十八项反措电气二次部分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2.1.1.5 户外汇控箱或机构箱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5W,箱 体应设置可使箱内空气流通的迷宫式通风口,并具有防腐、 防雨、防风、防潮、防尘和防小动物进入的性能。带有智能 终端、合并单元的智能控制柜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非一 体化的汇控箱与机构箱应分别设置温度、湿度控制装置。 根据2012 年版《十八项反措》12.1.1.10 修改。细化了机构 箱、汇控箱防护性能的要求。
15.1.20变电站内的故障录波器应能对站用直流系统的各母线 段(控制、保护)对地电压进行录波。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2.2.2 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应取自不同蓄电池组连接的直流母线段。每套保护装置与其 相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设备、操作箱、跳闸线圈等)的直流电 源均应取自与同一蓄电池组相连的直流母线,避免因一组站用直流电源异常对两套保护功能同 时产生影响而导致的保护拒动。 15.2.2.3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断路器的压力闭锁继电器应双重化配置,防止其中一组操作电 源失去时,另一套保护和操作箱或智能终端无法跳闸出口。对已投入运行,只有单套压力闭锁 继电器的断路器,应结合设备运行评估情况,逐步技术改造。 为2012 年版《十八项反措》15.2.1.2。补充“每套保护装置与其相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合 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设备、操作箱、跳闸线圈等)的直流电源均 应取自与同一蓄电池组相连的直流母线,避免因一组站用直流电源异常对两套保护功能同时产 生影响而导致的保护拒动。”若两套保护装置与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 端、网络设备、操作箱、跳闸线圈等相关设备的直流电源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站内一套蓄 电池直流电源异常,则两套保护均不能正常工作,违背两套保护完全独立的原则。 为新增条款。根据2015 年4 月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防止变电站全停十六项措施》6.1.4 补充 该条文。若220kV 及以上开关配置1 个压力闭锁继电器,通常此压力闭锁继电器提供1 副触点 经重动继电器为两个跳闸回路提供两副压力触点,当其中一组操作电源失去时,重动继电器失 电,串接于两个跳闸回路中的两副压力触点同时打开,两组跳闸回路被迫断开,断路器存在拒 动风险。

国家电网公司18项反措

国家电网公司18项反措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4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53 防止机网协调事故-------------------------------------------------------------------------------- 8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105 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11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13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158 防止直流输电和换流设备事故---------------------------------------------------------- 17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2110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2511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2812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3413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3814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4015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电力通信网事故 ------------------------------- 4516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4715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电力通信网事故 ------------------------------- 5016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5217 防止火灾事故 ------------------------------------------------------------------------------------ 5418 防止交通事故 ------------------------------------------------------------------------------------ 55《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加强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和做好各项安全措施1.1.1 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的有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2014 年4 月发布的《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61-2014)的要求 ,补充该条文。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应采用双位置继电器扩展。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14 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110kV变压器、110kV 主网(环网)线路(母联)的保护和测控,以及330kV变电 站的110kV电压等级保护和测控应配置独立的保护装置和测 控装置,确保在任意元件损坏或异常情况下,保护和测控功 能互相不受影响。
5.3.1.13直流断路器不能满足上、下级保护配合要求时,应选 用带短路短延时保护特性的直流断路器。 5.3.1.14 直流高频模块和通信电源模块应加装独立进线断路 器。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
换流站
8.3.1.4 低压直流电源系统应至少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 ,两组蓄电池组、三条直流配电母线(直流A、B和C母线) 的供电方式。A、B两条直流母线为电源双重化配置的设备提 供工作电源,C母线为电源非双重化的设备提供工作电源。 双重化配置的二次设备的信号电源应相互独立,分别取自直 流母线A段或者B段。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2.1.1.6.4 新投的分相弹簧机构断路器的防跳继电器、非全相 继电器不应安装在机构箱内,应装在独立的汇控箱内。 12.1.1.7 新投的252kV母联(分段)、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 断路器应选用三相机械联动设备。(不得采用电气联动)
母联(分段)、主变、高抗回路不允许非全相运行,选用机械联动断路器有利于降低合闸涌流 。且电气联动开关需增加三相不一致保护,可靠性较差。
根据《智能变电站110kV 保护测控集成装置技术规范》(Q/GDW 1920-2013)等标准要求,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110kV 变压器、110kV 主网(环网)线路(母联)的保护和测控
。 应配置独立的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19110(66)kV及以上电IS、开关设备事故
12.3.1.12 操动机构内应装设一套能可靠切断电动机电源的过 载保护装置。电机电源消失时,控制回路应解除自保持。
强调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中关于防止电动操作不停闸导致设备损坏,及防止某些情况 下操作后接触器未失磁时,投电机电源隔离开关误动的相关要求。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 损坏事故
9.3.1.1 油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应选用油流速动继电器,不应采 用具有气体报警(轻瓦斯)功能的气体继电器;真空灭弧有 载分接开关应选用具有油流速动、气体报警(轻瓦斯)功能 的气体继电器。新安装的真空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宜选用具 有集气盒的气体继电器。
油流速动继电器:气体分解迫使油流冲击挡板,重瓦斯继电器 一种
故障录波远传至调控中心已经成为调度运行人员快速分析和处置故障的最重要技术手段,是尽 快恢复电网设备,提高电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110(66)kV 变电站目前均为无人值班站,配 置故障录器,将故障录波远传至调控中心,对调控人员快速恢复设备,提升供电可靠性更为必 要,要求110(66)kV 变电站配置故障录波器。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
5.2.1.1 变电站采用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防误 主机交流电源应取自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5.2.1.2 设计资料中应提供全站交流系统上下级差配置图和各 级断路器(熔断器)级差配合参数. 5.3.1.1 设计资料中应提供全站直流系统上下级差配置图和各 级断路器(熔断器)级差配合参数。 5.3.1.2 两组蓄电池的直流电源系统,其接线方式应满足切换 操作时直流母线始终连接蓄电池运行的要求。 5 .3.1.3 新建变电站300Ah及以上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安装在 各自独立的专用蓄电池室内或在蓄电池组间设置防爆隔火墙。 5.3.1.4 蓄电池组正极和负极引出电缆不应共用一根电缆,并 采用单根多股铜芯阻燃电缆。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电气二次部分)》
XX公司XX院
20XX年X月XX日
加强防误操作管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 [国网(运检/3)827-2017]第26 分册辅助设施验收细则 2.2.1,防误装置应与主设备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验收 投运。 4.2.6 防误装置使用的直流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回路的 电源分开;防误主机的交流电源应是不间断供电电源。 4.2.7 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电气闭锁回路应直接使 用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辅助触点,严禁使用重动 继电器; 4 .2.12 顺控操作(程序化操作)应具备完善的防误闭锁功能, 模拟预演和指令执行过程中应采用监控主机内置防误逻辑和 独立智能防误主机双校核机制,且两套系统宜采用不同厂家 配置。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
5.3.1.9直流电源系统馈出网络应采用集中辐射或分层辐射供 电方式,分层辐射供电方式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严禁 采用环状供电方式。断路器储能电源、隔离开关电机电源、 35(10)kV开关柜顶可采用每段母线辐射供电方式。 5.3.1.1 0 变电站内端子箱、机构箱、智能控制柜、汇控柜等 屏柜内的交直流接线,不应接在同一段端子排上。
13.2.1.8 变电站夹层宜安装温度、烟气监视报警器,重要的 电缆隧道应安装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并应定期检测。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4.1.1.10 变电站 控制室及保护小室应独立敷设与主接地网单 点连接的二次等电位接地网,二次等电位接地点应有明显标 志。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5 当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时,其电压切换箱(回路)隔 离开关辅助触点应采用单位置输入方式。单套配置保护的电 压切换箱(回路)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应采用双位置输入方式 。电压切换直流电源与对应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取自同一段直 流母线且共用直流空气开关。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2.1.1.5 户外汇控箱或机构箱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5W,箱 体应设置可使箱内空气流通的迷宫式通风口,并具有防腐、 防雨、防风、防潮、防尘和防小动物进入的性能。带有智能 终端、合并单元的智能控制柜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非一 体化的汇控箱与机构箱应分别设置温度、湿度控制装置。 根据2012 年版《十八项反措》12.1.1.10 修改。细化了机构 箱、汇控箱防护性能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