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毛概)

合集下载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

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再结合自己成长时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家乡巨变,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文字上再怎么夸赞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都显得过于空洞乏味,唯有切身实际的感受来的真实。

关键字:家乡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我的家乡是在江苏苏北的一个偏僻的乡村。

改革开放以前,村里非常贫困,家家户户刚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没有楼房,没有林立的建筑,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零零星星的茅屋。

根据家里长辈的闲谈,我依稀能够体会出那种耐人寻味的历史的厚重气息。

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人都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在生产队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由于科技的贫乏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人们连最基础的生活要求都是难以维系。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似乎绿了满个中国。

30年前村里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让农民群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播撒下新的希望的种子。

人们干劲十足,为自己的家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薄弱但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从那时起家乡开始了大变样。

衣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自己家里做衣服穿的人随着改革开放和乡村的进步越来越少了。

当时,虽然是吃穿问题不严重了,但也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补丁等勤俭节约的习惯还保留在淳朴的家乡人身上,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村里的人身上衣服的补丁越来越少了,穿自家衣服的人也少了,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

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

然而如今,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

还可以网上购物足不出户。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

食80年代初各家各户家里的食品是很简单很单调的。

在现在作为家乡人主餐的白面馒头,那时只有在过年时家长才会给准备。

如今在集市和商店里品种繁多的蔬菜和肉类,当时同样很少吃到。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人教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3分),附加题单独2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3分。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至少用()个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线形图,填空。

3、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5()。

4、树形填空题。

5、1米=()厘米。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在框里填数:2、看图列算式计算。

3、把圈里的三个数加起来,怎样算得快,为什么?4、选择条件或问题、再进行计算。

小明要做19个五角星,_____________,小明已经做了几个五角星?(1)做了6个,(2)还剩下6个没做,答:小明已经做了()个五角星。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比多少?2、在○里填<、>或=10○8 6○6 8○6+1 4-4○05+4○10 10-3○8 7-3○2+3 6+3○7+3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选一选。

在合适答案下面的□里打“√”。

2.第一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

这些学生坐一辆汽车去动物园,坐哪一辆车比较合适?2、想一想:小明走哪条路回家是最近的,然后在后面的□里打“√”。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1、他们说的话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2、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90个一和9个十同样多。

( )2.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3.八十五写作805。

( )4.4个十8个一组成的数是48。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_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陈兴霞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

听老一辈人说,以前,在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液化气灶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
致了!
听老一辈说,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运输方面及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的特产就能卖出去了,这样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010-11-18。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3篇(最新)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3篇(最新)

我的故乡在临沭,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个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着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和妈妈不仅仅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留意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转成了什么样……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仿佛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

那时的校园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

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破旧的茅草屋转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转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利用资源,盖了公园、盖了大桥……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改革开放 家乡的变化毛概论文

改革开放 家乡的变化毛概论文

青岛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论文或调研报告名称___我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姓名_____肖建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专业_______2011级临床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乡所在地___________山东省德州市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2年9月平原的发展--------另眼观改革开放平原,或许你并没有听过这个地名,很小很偏僻,很容易被人忽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没有灯红酒绿的豪华城区,没有风景宜人的旅游景区——这就是我的家乡,平原。

如果你仔细的看过三国演义,刘皇叔发迹之前做过平原县令,这或许是你在倒腾历史时唯一能找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城的地方如果你经常走京沪,太青县,你或许会听到这个地名,但他仅仅只有一分钟的靠站时间。

是的,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这里很落后如果说改革开放,我相信可以很轻易地罗列出一大堆的数据——当然真假我们无从可知,毕竟这只是数据。

所以我就从另一个角度给你看一下。

记得我们这经常教训孩子的话,当孩子很懒时,大人们总是会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自己都可以走到济南去背棉花去卖了。

”我们这里距离济南少说也有100公里,15、6的孩子自己走那么远的路去卖棉花------我们也不能说那时候的父母狠心,因为时代在那,就像我们现在可以各种挥霍一样,因为都这样。

这不仅仅说的是穷的问题,70年代,穷是必然的,这里我要说的是路——路不通,有东西你卖不出去,只能靠背,当然走100多里路有点夸张了,但是走20、30里路去最近的棉纺厂还是有的。

路不通,要说厂子里下乡去挨家挨户的收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背。

如果说30年来平原县委县政府做过一件好事的话,也就是把路全修出来了——平原的gdp没有被县政府那群酒囊饭袋搞成负数依靠的恐怕也是两条路,105国道,京沪高速——还有一些省道略去不提。

改革开放与我家乡的变化 毛概

改革开放与我家乡的变化     毛概

交通
• 改革开放前
$
•改革开放后
路是土质路,就是人们口中的黄泥路,道路状况恶劣, 路面凹凸不平。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更多的时 候走的也是崎岖难行的山路,俗称“羊肠小道”,交通不 便捷。交通工具也是很少,有辆自行车那就不错了,更别 提什么摩托车、小汽车了。
现在,村里硬化的公路连通了各个地方,村与村之间的交 通得到了极大改善,人们的出行不用再感到困惑了。交通工具 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摩托车几乎户户持有,小汽车也逐渐走进 了人们的生活。
文化
$
• 1999年以来,宁波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的“一号工程”:高新技术“借脑” 起步、第一个高教改革试验区“横空出世”、实现“无门槛”引才。
• 宁波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城隍庙、河姆渡遗址、天一阁报国寺等,对外开放 的政策让这些文化精粹妥善保存并且广为人知。 •人们思想不再束缚,开始创新。优秀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有很多创新。如雅戈尔集 团“装点人生、回报社会”的企业理念和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企业形象设计
$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生,给我们带来
了崭新的家园,是改革开放让我们拥有了从前想都不敢想 的好生活!
$
谢谢!
粮票就是生活的保障,存粮票比存钱还重要
•改革开放后
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物方 面也更加注重了,逐渐最追求营养均衡,出现了丰富多彩样式。
房子
• 改革开放前
$
农村到处是土屋、茅草屋,简陋、黑暗、不安全。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状况也是随处可见的
•改革开放后
农村经济逐步发展,人们的住房环境也得到了稳健的提 高,逐渐发到砖瓦房、再到楼房、洋房
教育方面
改 革 开 放 前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相伴随的是,各地的家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所熟悉的家乡也不例外,它在这四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探讨我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

首先,家乡的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我的家乡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镇。

道路狭窄、质量差,而且车辆稀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现在,城乡道路都宽敞平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穿梭于城乡之间。

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其次,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们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手工农耕。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引入了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户们不再靠枯燥的耕种来谋取一餐饭,而是通过市场经济化让土地更加肥沃,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再者,农村的生产力取得了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后,家乡发展了许多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

这些组织为农民提供了一些借贷服务,培训一些新技术、新领域,使得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

另外,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了广泛推广,一些旧的合作社重新整合后,建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带动了农业的市场化,稳定了农民的收入。

最后,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家乡修建了一些新的学校和医院,解决了农民的入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同样地,一些课外辅导班、文艺团体等也增加了,促进了农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医学方面,家乡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医疗器械、药品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解决了许多农民的疾病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家乡的变化谁都不能否认,而我的家乡也继承了毛泽东的可贵思想。

在改革开放中,家乡基础设施、农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一个原住民,我真挚地爱着这片土地,深深骄傲家乡的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毛概作业——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毛概作业——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30年让福州这个昔日的纸褙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55.4倍;人均生产总值达29318元,是1978年的100倍。

除了经济成就,福州市在民生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同时,福州还是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

如今,站在历史的起点上,打造“适宜创业、适宜生活的宜居城市”,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选择。

“松绑放权”打开改革开放之门1984年春天,55位厂长经理齐聚福州,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联名致信福建省领导,掀开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当年,福州市连续颁发了22份文件,在全国率先从自主经营、内部分配、人事调配等10个方面给企业下放99条权限;随后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回顾过去,“松绑放权”成为福州改革开放30年的关键词:——为民营经济松绑,开启了民间“造富”传奇。

2007年末,福州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16亿元增加到2456.13亿元,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性跨越;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5万户,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6%。

——为引进外资松绑,奠定了福州开放格局。

1981年,全国电子行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州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在福州创办,此后中华映管、冠捷电子、东南汽车等重大工业外资项目纷纷来落户。

到2007年,全市累计批准外资企业8753家,合同利用外资26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在福州投资或建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3.23亿美元增加到186.41亿美元。

——为行政审批松绑,使福州成为投资乐土。

1988年,福州率先创建对外商投资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的办法,减少审批事项。

2007年11月,福州又率先在全省推行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制度,在网上构建了一个永不下班的行政服务中心,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改革开放家乡变化大
年级 09级四班
学院
专业生物
学号 ********
姓名郑悦
任课教师刘润
完成时间 2010.10.9
成绩
(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
年月日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大
内容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所在的
药王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改革开放,兴城,农民,电器,衣服。

一、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和中华国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全会并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教训,提出要按实际情况来发展经济,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的经济理论,洋跃进方针被否决,取代之的是的改造开放政策。

邓小平指出,“经济民主,重点不只是政治,重点是经济民主。

”“城市带农村,大城市带小城市。

”[1]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公民经济的基本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国民的生活水平。

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三十多年来,为改变工农差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1.所有制改革。

2.价格改革。

由政府定价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3.建立市场体系、商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4.宏观调控体系重建。

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改革。

5.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

6.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7.对外开放。

[3]
二、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2]
(一)民以食为天
学者普遍认为,土地权属模糊是失业农民利益受损的重要根源。

[4]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

[5]从1982~1986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央接连发了5 个“一号”文件,在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

[6]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加分配,把个人的有效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取消了农业生产指令性计划,实行合同定购制;鼓励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和非农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推进了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也有一定发展。

可以说,经过改革,农村作为传统经济中自然经济色彩最浓、经济发展水平最薄弱的环节,其运行机制基本上已率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

农村新经济体制的实行和政策的不断开放,使兴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人们摔开膀子图生产。

渐渐地,随着改革开放实行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90年代初,粮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

到了1993年、1994年,粮票基本没有用了,粮食在那里都能买到。

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

人们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变了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家用电器是手电筒”
看过春晚小品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人都会记得白云大妈所说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的笑话,不过笑话不全是假的,那个时候的电器确实少的可怜。

我妈妈说那时侯她嫁过来时只有一台缝纫机。

记得小时侯,整个村里只有一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到晚上全村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看得不亦乐乎。

后来很多人家买了许多家用电器,像电饭锅、电风扇、彩电等。

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是大大地向前跨进一步。

很快进入了九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电视机已经普及了,彩电的数量也已达到90%多。

尤其是近几年,更是飞速发展。

很多农村家庭都买得起电冰箱,洗衣机。

每家都有了电话,很多人买了手机,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交流越来越广泛。

很多家里都有了摩托车,三轮车。

再也不是单一的自行车了。

(三)从穿暖到穿好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人们思想十分守旧,穿着单一,色彩和样式非常地单调,稍微贴身或外露的衣服都被认为是不正经。

后来轻薄的“的确良”、“洋布”开始流行,再后来套装、五颜六色的轻薄短小的羽绒服、牛仔服、西装、T恤、皮鞋、皮凉鞋等等也都在农村流行开来。

以前只是过年时给孩子做新衣服,结婚时给新媳妇做新衣服,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买件新衣服,而现在,不仅年轻人日常就打扮得很漂亮,孩子们穿戴得鲜艳,婴幼儿的服装饰品细分化、品牌化也都越来越显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服装。

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思想也从“穿暖”变成了“穿好”,人们纷纷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无疑是成功的。

农村改革是广大农民自身的迫切要求,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来自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但是这又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坚强,直接影响农民的创造是得到保护还是遭受摧残,是生长、成功还是夭折、失败。

[7]
参考文献
[1]吴保恒.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最后讲话的前前后后.领导干部网,2010.10.9
[2]田纪云.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新华出版社,2009.5.
[3]杨继绳.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新华出版社,2009.5.
[4]卢海员.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业农民的基本构想.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6期.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期.
[6]徐世普.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7]吴象. 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新华出版社,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