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2

合集下载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复习目标】1、复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相关历史史实2、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三、【课时安排】 1 课时四、【理清时序、知识整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重庆谈判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全面内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6-1949)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1948.9—1949.1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49.4.22-23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五、【考点梳理随点巩固】(一)重庆谈判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3、时间:,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二)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2)转战陕北的时间:;原因:2、战略进攻阶段(1947.6)(1)1947.6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2)意义:a、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揭开了进攻的序幕。

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战略大决战阶段:(1948.9)(2)在平津战役中,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

(三)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1949.4)1、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命令下达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

2、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六、【深度拓展合作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七、【课堂检测】★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无答案)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材料三:人 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 权”分别指什么?
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
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包括()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②规定实行减租减息③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④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总结提升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4.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下列关于这场大决战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元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单元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单元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一、明确课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二、备考导航学习解放战争,重点是把握战争发展的线索。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事件实际意味着战争的准备、爆发、转折、决战以及胜利的过程。

其中重庆谈判与三大战役是考试的重点。

三、考点梳理(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以____________为首的国民党,在__________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____,戳穿蒋介石________的阴谋。

3、时间:_______年8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赴重庆谈判。

4、结果:1945年___月___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_____”(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的爆发(1)时间:______年_____月(2)爆发标志:_________撕毁“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转战陕北(1)时间:______年____月(2)概况: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解放区。

鉴于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________、_________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2022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案

2022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2.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1.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2.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解放区的土地革命:1.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措施:(1)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土地,废除___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制定____________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结果:在____________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影响:(1)使农村的____________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_______________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____,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______、______保障。

二、三大战役: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_________、邓小平率领____________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_的序幕。

2.千里挺进大别山后,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5.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1)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经济:实行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3)军事:作战方针明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4)社会: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1.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3.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4.1945年8月,毛泽东在谁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会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6.全面内战爆发后7.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是:跟踪检测一1.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2.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集重庆。

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3.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毛泽东、周恩来C.彭德怀、贺龙D.朱德、刘少奇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托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第二部分: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知识点:1.战略决战前,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是指:、、。

(二)“渡江战役”知识点:1.1949年4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战役开始命令的领导人是、2.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宣告解放。

3.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4.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A.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B.解放了南京;C.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三)探究与交流:1.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1)国民党发动内战是非正义战争;(2)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3)蒋介石不懂军事(4)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 (5)国民党指挥失当(6)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少数人的利益,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解放战争是反对内战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最关键的)(3)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 (4)革命力量团结一心; (5)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跟踪检测二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 .东北人民解放军B .中原人民解放军C .西北人民解放军D .华东人民解放军2.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3.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A .张学良B .李宗仁C .傅作义D .杨虎城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38张)

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38张)

陕甘宁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

解放区: 经过多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点 进
山东解
陈毅等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 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放区:
毛泽东转战陕北
延安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西安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北平
郑州 武汉
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
成为了事实。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新四军。
从两次国共谈判中得到的感悟:
中国共产党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 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 内战全面爆发
全面内战的爆发
5.小华假期去下图所示事件发生的地方参
观,他似乎又听到了战争的隆隆炮声。这
一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占领南京总统府
6.右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
一张日历。日历上的时间,应是公元
(C )
A.1938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小月四年八卅國民華中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国共关系变化表
关系
合作
分裂
原因
影响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
任务
军阀,打击了帝国
主义和封建统治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 形成十年内战局面 ,
镇压人民,导致大 日本乘机大举侵华,
革命失败

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型:复习课主备人:陈海宽时间:2011-11-29 审核:【课程标准】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和平曙光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未解决的问题:,。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5.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沂蒙山区,等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7.战略进攻: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的战术,其中的“门”是指。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得优势。

10.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分析战争进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例和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掌握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战争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进程、英雄人物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相关内容。

2.多媒体课件:战争场景、英雄人物图片、战役地图等。

3.教学资源:相关历史文献、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相关历史史实
2、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人民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结果,树立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意识。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重庆谈判
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全面内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1949)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1948.9—1949.1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1949.4.22-23 解放南京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四、【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
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3、时间:,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转战陕北的时间:;原因:
2、战略进攻阶段(1947.6)
(1)1947.6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2)意义:a、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揭开了进攻的序幕。

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战略大决战阶段:(1948.9)
(2)在平津战役中,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

(三)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1949.4)
1、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

命令下达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

2、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五、【深度拓展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六、【课堂检测】
★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其真实目的是:()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③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4、“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
6、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7、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8、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战役B.三大战役C.渡江战役D.孟良崮战役
9、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B.北平和平解放C.南京解放D.新中国成立
10、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非选择题
11、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

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材料一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这一战略部署是在何时实施的?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毛泽东七律诗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如何?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列举最能证明毛泽东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的三大决战?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战役?
(4)毛泽东七律诗中所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它是何时解放的(年月日)?它的解放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