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发表时间:2015-02-04T14:27:15.2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郑林游勇

[导读] 结合本院的研究及分析来看,针灸治疗能够比较好的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的微循环进而促进炎症吸收,达到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郑林游勇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 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颈椎病治疗中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颈椎病患者,对其进行针灸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分析和比对。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共37例,痊愈率为92.5%,心理症状评分和临床症状观察标评分在针灸治疗后有比较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在颈椎病的治疗中,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因此在临床中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21-02

根据科学治疗显示,近些年来颈椎病已经超过下腰痛成为骨科中的第一疾病,[1]尤其是近几年来,颈椎病的发病人数上升幅度非常明显,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该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给予正视,基于此,我院将以针灸治疗为探讨方向,分析其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47~68岁,平均年龄为56.5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病例观察治疗前,首先停用其他治疗一周,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针灸方法

1.1.1选穴方法

主穴:神经根型:合谷、曲池、颈夹脊;混合型:合谷、曲池、颈夹脊、风池、百会;椎动脉型:颈夹脊、风池、百会;辅穴:肩井,局部可取阿是穴;痰湿者取足三里,丰隆;痰热者可取合谷、曲池、大椎;肝肾不足者取肾俞、肝俞;淤血者取三阴交、合谷。(2)刺灸法

眩晕:针刺结合温针法或者艾灸法;风湿热型:以拔罐结合电针密波;气滞血瘀:结合梅花针重叩刺络拔罐;痹症;电针密波治疗,留针30min;虚症:温针灸及结合压灸;痰湿阻络:结合压灸百会。

1.3疗程

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可每日一次或每两日一次,以10日左右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患者填写临床观察表

(1)心理状态自评量表;

(2)自创量化症状评分表;主要包括疼痛强度,疼痛目测类比定级法和临床症状评分。

1.4.2血液流变学

(1)仪器北京普利生LBY-NM2旋转式血液粘度计和LBY-N6A旋转式血液粘度计。

(2)指标 RBC压积、血沉、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表1(患者疗效分析表)

2.2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在进行系统的针灸治疗过后,颈椎病患者的血沉、RBC压积值、全血粘度较之治疗前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并且无限趋近于正常(P>0.05)。其中RBC压积、血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全血粘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更为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易反复,[3]近些年来新增患者数量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眩晕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