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估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估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耳
鸣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手臂无力、麻木等并发症。

针灸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
常常被用于治疗颈椎病。

本文旨在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方法:
本次评估选取符合颈椎病疼痛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和对照组。

其中,针灸组20例,应用电针法治疗颈椎病,对照组20例,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

两组
患者经过8次治疗后,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本次评估中,针灸组治愈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

同时,针灸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

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颈部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手臂无力、麻木等并发症也有所改善。

针灸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较小。

本次评估结果表明,针灸对颈椎病疼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不仅可以
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评估样本较少,本次评估还需要更
多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目的:对于近年来有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查阅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刺、针刀,穴位注射、温针灸、综合疗法以及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等进行分类综述。

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各种针灸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整体来说疗效更好。

对于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研究设计、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方法的规范化以及治疗机理的研究等方面。

标签: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颈椎综合征即我们所说的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导致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的出现,病情逐步发展,退行病变的颈椎会压迫神经根乃至脊髓,会引起颈肩部的疼痛,麻木的临床综合征[1]。

颈椎病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以及长期从事低头类工作的人群,发病率的逐年提升以及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这些使得人们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2]。

对于颈椎病的治療,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尤其独特的优势与疗效,为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查阅各类文献,具体报道如下:1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办法,对症对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

中医针灸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依据颈椎病的不同分型,具体治疗方法也不同。

颈椎病的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在所有颈椎病的分型中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三种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所占的比例达到所有颈椎病的70%[3]。

对于不同的颈椎病分型常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疗法、水针疗法、温灸疗法、电针疗法、灸法等。

现将近年有关针灸治疗主要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如下。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针灸疗法本病主要为颈推的钩椎关节或推间小关节的退变性增生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

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机理分析

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机理分析

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机理分析作者:刘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28-02颈椎病性眩晕属于临床常见和多发病之一,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是指因颈椎病所致椎间孔变窄,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并由此引起延髓和前庭系统缺血而发生的以眩晕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也称“颈性眩晕”。

临床上易与梅尼埃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等混淆。

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机械压迫因素、颈椎生物力学失衡以及颈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单独或者交互为患,通过刺激椎动脉丛是椎动脉收缩痉挛,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使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

其治疗主要是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动态平衡及改善椎动脉的循环以增加大脑的有氧灌注。

祖国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为“眩晕”范畴,历代对眩晕病都有着不同的认识,见仁见智。

有关“眩晕”的记载,最经典的论述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但直到宋•严用和才首次在《严氏济生方》中把“眩晕”作为本病正名记载:“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

古今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火、痰、虚、瘀等五个方面,而总以虚为本。

有学者认为,对于颈源性眩晕可以首选针灸治疗,其近期疗效优于其他疗法[2]。

随着对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纵观既往文献,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主要集中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而对于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甚少。

本文通过对颈椎病眩晕针灸治疗的选穴及疗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尝试分析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的生理机制,以期为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穴位针灸缓解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穴位针灸缓解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穴位针灸缓解颈椎病的有效方法颈椎病是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长时间低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而传统中医学中的穴位针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穴位针灸对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常用的穴位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穴位针灸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一、穴位针灸对颈椎病的作用机制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背酸痛、头晕等,而穴位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颈椎局部的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来缓解这些症状。

首先,穴位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颈椎局部的气血运行。

比如,在颈部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针刺风池穴、天突穴等,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而改善颈椎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

其次,穴位针灸还可以调整颈椎周围的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例如,针刺大椎穴、肩井穴等穴位可以通过调整肌肉的张力,减轻肩颈部的疼痛感。

此外,穴位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炎症反应,减轻颈椎病的炎症症状。

总的来说,穴位针灸对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也包括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等。

二、常用的穴位及其特点在应用穴位针灸治疗颈椎病时,选择合适的穴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针灸穴位以及它们的特点:1. 风池穴:位于颈椎上缘的两侧,可以缓解颈部疼痛、肩背酸痛以及头晕等症状。

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2. 天突穴:位于颈正中央稍高隆起的地方,可以舒缓颈椎的僵硬感,减轻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和头晕。

3.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棘突下方凹陷处,可以缓解肩颈部的疼痛和酸胀感,通过调节肌肉张力,改善颈椎的状况。

4.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和颈椎横突之间,可以缓解肩颈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减轻肩背酸痛的症状。

除了上述几个常用的穴位外,还有一些特定的穴位如颧髎穴、翳风穴等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针刺阳陵泉治疗颈椎病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针刺阳陵泉治疗颈椎病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牛春燕,罗金燕. 1 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 胃肠 病罗
马 I体 系 [】 中国 实用 内科 杂 志 , 0 2 2 ( )1 3 16 I J. 2 0 , 2 2 : 6 — 6.
针刺阳陵泉治疗颈椎病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方云 添
(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康复科
33 0 ) 60 0
防风等祛风之品走表胜湿, 白皮 、 桑 地肤子利湿止痒 。 石菖蒲 、 薄荷 芳香开窍,透达皮毛 ,以促进皮肤对药物 的吸收。全方清 热燥湿 、疏风止痒 ,对该病疗效显著 。
婴儿脂溢性皮炎属中医的“ 面游风” 头癞” 、“ 的讨论范畴。
调肝理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韩 文信
镜 检 查 排 除 胃 的器 质 性疾 病 。 1 治 疗 方 法 : 调肝 理脾 汤组 成 :才 胡 、枳 壳 、 白芍 、 . 2
效,其 中:才胡、白芍、枳壳养肝解郁行气 以行脾 胃之滞气 ; 神曲、白术、砂仁 以补气健脾开 胃以充后天之源;陈皮、半夏
行 气 除痞 满 ,甘 草 调和 诸 药 而 止 痛 ,通 过 调 肝理 脾 ,使 气机 疏 畅 ,脾 胃健 运 ,消 除 了上 腹 痛 、烧 灼 感 、嗳 气 、食后 饱 胀等 症
3 讨 论
11 一 般 资 料 : 组 18例 患者 均 为木 兰 县 医 院 2 0 年 . 本 4 07 3月~ 0 0 3月 门诊 病人 。 中 男 5 例 、 9 例 , 龄 2~ 4 21年 其 6 女 2 年 06 岁 。病 例 入 选标 准 根 据 文 献 【罗马 I标 准 以 胃部烧 灼 感 、餐后 1 】 I 饱胀 、 气 、 腹 痛 等 症状 3 或 3项 以 上 而 确诊 功 能 性 消化 嗳 上 项

针灸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针灸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针灸论文题目一、最新针灸论文选题参考1、针灸减肥的临床观察及其降低脂质的研究2、实验针灸学3、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4、温针灸的传热学研究5、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6、针灸原理和经络研究中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7、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概况与思考8、豚鼠针灸穴位图谱的研制9、针灸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影响10、建立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11、循证医学与《中国针灸》临床研究报道的质量评价12、针灸对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3、针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14、针灸治疗卵巢早衰76例临床研究15、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16、不同针灸疗法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镇痛机理的研究17、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人植物神经外周介质的影响18、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9、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20、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二、针灸论文题目大全1、针灸"足三里""关元"穴对阳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2、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4、针灸对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作用5、关于针灸-免疫研究思路的探讨6、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7、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8、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9、针灸对单纯性肥胖肾上腺功能的影响10、帕金森病的针灸疗法11、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12、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13、关于针灸-免疫研究思路的探讨14、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15、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16、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17、针灸调节老年大鼠垂体激素分泌18、老年痴呆针灸治疗的临床初步研究19、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荟萃分析20、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三、热门针灸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其针灸治疗取穴特点评述2、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3、肥胖症的针灸治疗4、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告5、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6、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效果7、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轿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述评8、针灸与美容美形(9)9、不寐证针灸治疗新思路10、关于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1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12、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13、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14、西方针刺疗法之激痛点与传统针灸腧穴的比较15、推拿三步九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1例16、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探讨17、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18、针灸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及机理研究19、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20、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四、关于针灸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2、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3、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4、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5、针灸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6、针灸"治未病"与"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7、针灸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研究8、从植物神经功能和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变化观察针灸减肥作用9、针灸减肥及其对水盐代谢的影响10、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11、"双固一通"针灸法与疾病防治12、温针灸和电针治疗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对照研究13、“脑为元神之府”理论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的指导意义14、针灸推拿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5、关于"针灸血清"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四论针灸学的开放性16、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98例临床观察17、关于“针灸血清”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四论针灸学的开放性18、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19、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20、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五、比较好写的针灸论文题目1、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2、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刺灸方法的循证评价3、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比较4、针灸治疗胃动力障碍症临床疗效研究5、针灸与美容美形(1)——针灸美容美形概论6、针灸“三阴交”穴择时治疗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7、温针灸法治疗失眠37例8、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计量学分析9、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10、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11、针灸"三阴交"穴择3时治疗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12、关于针灸调节作用规律与机制的思考13、推拿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比较14、经筋病针灸临床治疗方法探讨15、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16、针灸治疗肥胖型NIDDM的临床研究17、针灸治疗卵巢早衰60例临床观察18、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与思考19、Bell's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临床观察20、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84例的临床研究。

中医诊断实验报告针灸(3篇)

中医诊断实验报告针灸(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颈肩疼痛已成为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中医认为,颈肩疼痛多由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筋骨失养等因素所致。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颈肩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验,验证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目的1. 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临床疗效。

2. 分析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机理。

3. 评估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安全性。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颈肩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

2. 治疗方法实验组:(1)取穴:主穴:肩髃、曲池、阿是穴;配穴:肩井、合谷、风池。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0.35mm×40mm针灸针,快速进针,行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对照组:(1)物理治疗:采用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2)功能评分: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SST)对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3)安全性评价: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四、实验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在缓解慢性颈肩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2. 功能评分实验组治疗后SS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3. 安全性评价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五、实验结论1. 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

2. 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六、实验讨论1. 针灸治疗慢性颈肩疼痛的机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疼痛。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04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分 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年龄:45岁
01
患者性别:男
02
症状:颈部疼痛、僵硬,肩部
酸痛,手臂发麻
03
诊断: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 经根
04
治疗过程:采用针灸治疗,每
周3次,治疗8周
05
治疗效果:颈部疼痛明显减轻
,僵硬感消失,肩部酸痛缓解
,手臂发麻减少
06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实际效果分析
无效
颈椎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颈椎活动 度和影像学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01
02
03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包 括体针、耳针、腹针等, 不同方法的疗效存在差异 。
针灸师的技术水平
针灸师的技术水平对针灸 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技术水平高的针灸师治疗 效果更佳。
患者的病情和病程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 临床疗效观察及机 理初探
2023-11-11
目 录
• 引言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初探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生率逐年 上升。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针灸的 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03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初探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机理
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 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畅通 ,从而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等
症状。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代谢和吸收 ,从而减轻颈椎炎症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发表时间:2015-02-04T14:27:15.2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郑林游勇
[导读] 结合本院的研究及分析来看,针灸治疗能够比较好的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的微循环进而促进炎症吸收,达到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郑林游勇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 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颈椎病治疗中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颈椎病患者,对其进行针灸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分析和比对。

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共37例,痊愈率为92.5%,心理症状评分和临床症状观察标评分在针灸治疗后有比较明显的下降(P<0.05)。

结论:在颈椎病的治疗中,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因此在临床中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21-02
根据科学治疗显示,近些年来颈椎病已经超过下腰痛成为骨科中的第一疾病,[1]尤其是近几年来,颈椎病的发病人数上升幅度非常明显,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该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给予正视,基于此,我院将以针灸治疗为探讨方向,分析其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47~68岁,平均年龄为56.5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病例观察治疗前,首先停用其他治疗一周,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针灸方法
1.1.1选穴方法
主穴:神经根型:合谷、曲池、颈夹脊;混合型:合谷、曲池、颈夹脊、风池、百会;椎动脉型:颈夹脊、风池、百会;辅穴:肩井,局部可取阿是穴;痰湿者取足三里,丰隆;痰热者可取合谷、曲池、大椎;肝肾不足者取肾俞、肝俞;淤血者取三阴交、合谷。

(2)刺灸法
眩晕:针刺结合温针法或者艾灸法;风湿热型:以拔罐结合电针密波;气滞血瘀:结合梅花针重叩刺络拔罐;痹症;电针密波治疗,留针30min;虚症:温针灸及结合压灸;痰湿阻络:结合压灸百会。

1.3疗程
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可每日一次或每两日一次,以10日左右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患者填写临床观察表
(1)心理状态自评量表;
(2)自创量化症状评分表;主要包括疼痛强度,疼痛目测类比定级法和临床症状评分。

1.4.2血液流变学
(1)仪器北京普利生LBY-NM2旋转式血液粘度计和LBY-N6A旋转式血液粘度计。

(2)指标 RBC压积、血沉、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表1(患者疗效分析表)
2.2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在进行系统的针灸治疗过后,颈椎病患者的血沉、RBC压积值、全血粘度较之治疗前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并且无限趋近于正常(P>0.05)。

其中RBC压积、血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全血粘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更为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易反复,[3]近些年来新增患者数量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眩晕和
疼痛为主,多与患者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针灸方法着手,探讨其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得出下列结果:
(1)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颈椎病在临床上经常伴有淤血、痰湿或虚实夹杂的特点。

[4]
(2)结合本院的研究及分析来看,针灸治疗能够比较好的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的微循环进而促进炎症吸收,达到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此外,由于针灸能够提高患者椎基底动脉对脑部的供血,进而能够比较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的治疗中,针灸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结合实例研究来看,它的治疗有效率比较高,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所受的痛苦比较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并给予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世伟,吴文源.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10):2683-2684.
[2]陈孟成,苏复,庄礼兴. 温针百会穴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15(9):139-142.
[3]陈仕立,徐俊冕,岑玉文.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34例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3,2(19):182-183.
[4]吴结兴,沈忠伟,刘海清.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代取穴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5(19)135: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