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催青技术

合集下载

蚕种催青技术

蚕种催青技术

农 技 推 广2021年第9期新农民蚕种催青技术章亚蓓(江苏省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 如皋 226500)摘要: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蚕种可以在预期内整齐发育孵化,保证孵化效率,减少蚕种饲养批次,有效增强蚁体健康,从而提高产检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蚕种催青的前期准备工作,蚕种催青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蚕种催青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蚕种;催青;环境条件;技术措施蚕种催青,又称蚕种暖种,主要是将已经活化的产卵保护在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适宜的环境中,确保蚕卵胚子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会按照标准要求健康统一发育,一般而言,蚕卵的颜色会在蚕卵孵化的前一天变成青色,故而称这一过程为蚕种催青。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过程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且技术含量较高,对蚕茧的产量和品种都有直接影响。

1 前期准备工作1.1 设备检查与清理消毒首先,在蚕种出库前半个月左右,需要对蚕种催青室内外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清扫与消毒,将蚕种催青室温度升至24℃后使用消散或甲醛熏烟一天消毒,保证蚕种催青环境无菌;其次,全面彻底整理、清洁、消毒催青室内的各种催青仪器设备和工具;最后,严格检查修理催青室内使用的灯具、加热设备和换气仪器等,确保其使用正常,进而保证蚕种催青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安排人员,明确责任首先,蚕种催青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在开展蚕种催青工作前需要选择具有较强责任心和较高催青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蚕种催青工作,可以准确熟练的掌握蚕种催青的各个环节,保证产种催青工作顺利;其次,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章制度,公示蚕种催青技术规范标准,保证催青工作顺利开展。

1.3 把握时机蚕种催青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桑叶的长势予以确定,不可过早过过晚。

过早,桑叶不够成熟,营养成分不足,影响产种的生长发育,并且也会使桑树的产量和桑叶的品质降低;过晚,桑叶过于成熟,影响产种生长速度和养蚕产量。

关于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的研究

关于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的研究

关于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9T08:11:24.17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杨清利[导读] 桑蚕又名家蚕,作为吐丝昆虫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食料为桑叶,桑蚕的茧可以缫丝,丝作为纺织原料主要应用在织绸领域。

在桑蚕饲养过程中,蚕种的催青工作是关键性环节,对于桑蚕的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若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催青工作没有落实好,将会对幼蚕孵化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降低产茧量。

岳池县农业农村局蚕业管理站四川广安 638350摘要:桑蚕又名家蚕,作为吐丝昆虫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食料为桑叶,桑蚕的茧可以缫丝,丝作为纺织原料主要应用在织绸领域。

在桑蚕饲养过程中,蚕种的催青工作是关键性环节,对于桑蚕的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若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催青工作没有落实好,将会对幼蚕孵化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降低产茧量。

据此,本文将对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作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桑蚕;催青;技术要点;探究前言:作为养蚕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桑蚕种催青对蚕种的孵化率、幼蚕的发育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于养蚕人员的养蚕经验丰富度以及养蚕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着较高要求。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蚕农对于蚕种的质量以及孵化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方面。

蚕种的质量影响着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同时养殖过程中催青与补催青也是重要因素。

一、桑蚕催青适期的优势保证桑与蚕同时生长,蚕种各阶段都有成熟的的桑叶可以食用;可以保证蚕种的生长环境更加适宜;与错开农忙时期,避免产生工作上的冲突[1]。

二、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一)落实催青前准备工作在桑蚕养殖催青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对催青室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由内到外的彻底清扫工作,并同时通过应用敌孢霉溶液合理控制其浓度对催青框以及催青架进行清洗,进而通过浓度为1%的有效氯漂白粉溶液对催青室进行全方位的喷雾消毒,最后通过应用优氯净烟剂对催青室密闭至少24小时;在消毒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催青室的通风工作,若在春季可在室温达到25摄氏度以上在通风,重复几次后即可,通过有效的通风可使催青室内更加干燥排除消毒所用的不良气体;对桑蚕催青的相关设备设施落实检查、例如:升温降温设施、排气设施、加湿设施等;最后,对于桑蚕养殖工作人员的服装应当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浅谈蚕种催青的技术措施及体会

浅谈蚕种催青的技术措施及体会

农家参谋三农问题-30-NONG JIA CAN MOU浅谈蚕种催青的技术措施及体会覃献菊 欧国勋(贵州省荔波县茂兰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黔东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558403)【摘 要】催青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环节,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孵化齐一和蚁体强健度,对后期养蚕生产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催青技术;蚕种;孵化;催青工作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继蚕种浸酸出库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

即将经过解除滞育以后的蚕种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条件下,使胚胎顺利地向着生产需要的方向发育,直至孵化。

由于蚕卵在前一天卵色变青,因此称为催青。

通过催青,可以使蚁蚕在预定的日期孵化、孵化率高,孵化整齐、蚁体强健,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催青技术措施处理得当与否,对后期养蚕生产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催青前的准备1.1 人员配备蚕种催青是一项时间短、技术性强的工作,当前主要实行共同催青。

节省劳力、统一技术措施。

指导员必须由一个具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来担任,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要求来开展工作。

1.2 催青室的要求要求保温、保湿、防热、防晒,光线明亮均匀,又便于换气,有对流窗,高内外走廊,每间纵深7-8米,宽5米,高3.5-3.7米为宜1.3 催青用具准备可根据催青蚕种的数量来准备。

可参考表1。

名称单位数量说明梯形架片6-8竹蚕架根48-64平附种线架或挂钩只200-250散卵催青木框套100-140空调台1补湿器台1补湿用布米10洒水器个1显微镜台1解剖胚子用具套1干湿温度器个4水桶个1秤个1拖鞋双7-8黑布米15酒精kg 0.5漂白粉kg 2.5毒消散kg 0.35氢氧化钾g502 人工干预,减少环境条件对胚子发育的影响2.1 催青中温度对蚕卵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在蚕种催青中对胚胎的影响很大。

温度的高低,对催青的日数,蚕卵的发育起到重大的作用。

2.2 湿度对蚕卵胚胎发育的影响催青中的湿度对蚕卵胚胎的发育相对于温度影响较小,湿度过湿或过干均不利于蚕卵的发育,通常情况下催青室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的相对温度较好,特别在戊3的胚胎以后更要注意补湿,但应避免超过90%或低于60%的相对湿度,在适湿环境下催青,有利于提高孵化率及促进孵化齐一[1]。

蚕种如何进行催青与收蚁

蚕种如何进行催青与收蚁
温度控制
催青过程中,要保持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 过低影响蚕种的孵化。
湿度调节
湿度对蚕种的孵化也有重要影响,过湿或过干都 会导致孵化失败,应合理调节湿度。
防止病虫害
在催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收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掌握
收蚁时间要准确把握,过 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蚕的生 长和发育。
催青时间过长或过短
催青时间过长会使蚕卵过度滞育,过短则不能 充分滞育。应根据蚕卵品种和发育情况选择合 适的催青时间。
药物使用不当
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蚕卵造成伤害,导 致卵坏。应严格按照专业指导使用药物。
收蚁不齐
桑叶质量不好
桑叶质量不好会影响蚁蚕的食欲和生长,导致收蚁不齐。应选择 新鲜、嫩绿、无农药残留的桑叶喂养蚁蚕。
得到提高。
预防病虫害
03
正确的催青和收蚁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养
殖过程中的损失。
THANKS
感谢观看
蚕种如何进行催青 与收蚁
2023-11-04
目 录
• 催青前的准备 • 催青管理 • 收蚁技术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催青与收蚁的实践应用
01
催青前的准备
确定催青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养蚕计划,确定合适的催青时间。通常在春季或夏季进行 催青。
考虑蚕卵的品种和特性,确定催青的最佳时间。
准备催青环境
采摘新鲜桑叶
收蚁当天,采摘新鲜、无病虫害的桑叶,切成适宜的大小,以便 于蚕宝宝取食。
进行收蚁操作
将新鲜桑叶放在蚕匾上,再将蚕卵放在桑叶上,然后用蚕网覆盖,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蚕宝宝自行破壳爬到桑叶上取食。

浅谈蚕种催青技术

浅谈蚕种催青技术
催青工作人 员达 l 5人以上 。现在 ,江津区有蚕农 1 6 减慢; 2 . 6 丙 胚子最适宜 的发育温度为 2 0℃、目的湿度 万户 ,占农户总数 的 43 %,年产鲜茧 5 0余 t -1 0 。蚕桑 7 %、干湿差 25℃,在此温湿度 中发育快 ,在 1 7 . 5℃ 种养 殖 也一 直 是江 津 区农 民致 富 的首选 副 业 ,结 合 温度 中保 护 发育反 而变 慢 。
( 重庆市江津 区吴滩镇人 民政府 ,4 2 8 ; 028 重庆 市茧丝绸行业协会 ,4 0 2 ) 0 0 0
摘 要 : 学的蚕种 催青技 术是提 高蚕体 体质 ,确保 蚕 茧丰 收的 关键措 施 之一 。在蚕种 催青过 程 中 科
严 格 执 行 催 青 技 术 标 准 ,贯 彻 各 项 催 青 技 术 措 施 , 为 蚕 体 健 康 发 育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 本 文 从 蚕 种 催 青人 员要 求 、 重 点 胚 子 处 理 、 技 术 要 点 、 补 催 青 等 方 面 详 细 介 绍 蚕 种 催 青 实 用 技 术 。
也 不能 离光源 过近 ,以卵 面不产 生 阴影为 原则 。
25


农 业
21 0 0年 第 7 期
N o . 201 O 7
2 0年 7月 01
Jul v. 2010
So t i g i u t e u h Ch na A rc lur
2 己 4胚 子 ( . 3 点青 期胚子 )
关键词 : 蚕种; 青; 催 技术; 江津 区
江津 区是重庆 市蚕 桑种养 殖重点 区县 。在 2 0世 程度 不 同的胚子 ,要 求用不 同的温 湿度保 护 。其 中, 纪 9 年代中期江津 区春 季催青达 4万余 张、年催青 1 丙 1 O 2 胚子最适宜 的发育温度为 1 5o C、干湿差 15℃、 . 万多 张 ,利用 空调调 节温 度 、离子补湿 器进 行补 湿 , 目的湿度 8 %~8 %,如果在 2 0 l O℃的温度 中发育反而

蚕种的催青技术

蚕种的催青技术
第二部分 养蚕技术
第三讲 催青、补催青、收蚁
一、催青 二、补催青 三、收蚁
第一节 催青
一、催青的概念、意义
1. 概念:把活化的蚕卵(越冬后、不越年卵、经 人工孵化法处理解除滞育的蚕卵)保护在适宜的 环境中,使卵内的胚子健康发育,直至孵化的过 程。孵化前一天,蚕卵颜色变为青色,所以称为 催青,又称为暖种。
每100g蚁蚕一昼夜排出CO2的量为3~5g
催青过程中换气的次数与方法:
1. 次数:戊3前,上、下午各一次,结合调种摇卵 戊3后,上、下午各两次,每次约10分钟
2. 方法: 直接换气:室内外温差小时,开放走廊、催青室门 窗。
间接换气:室内外温差大时,先开走廊或外室门窗 换气,然后关闭,再开催青室门窗与走廊换气。或 者,预先升高室温、补湿,再进行直接换气。
五、延迟收蚁的处理
迫不得已时采取,如催青开始后气温突变,桑生 长缓慢,为求种叶平衡的应急补救措施,只有延 迟收蚁。 1、改变催青温度: ①丁2前(突起发生期前):5℃抑制15天左右, 一般不用;12℃保护3天,延迟2天收蚁。 ②戊3前:保持原温,不再继续升温,孵化稍推迟。 ③已到戊3:必须按标准温湿度、光线要求催青。
以延迟收蚁?
刚出库到催青室的蚕种用15℃保护2~3天,待发 育到丙2,这段时间也叫预备催青。
蚕种出库后为什么用15℃保护2~3天?
不同阶段的胚子适温不同,出库胚子在丙1、丙1+、 丙2-,丙1发育适温15℃,在15℃中发育快,20℃ 中发育慢。丙2、丙2-发育适温20℃,20℃中发育 快,15℃发育慢。所以,15℃保护,促进发育慢 的丙1、丙1+向前发育,而抑制发育快的丙2、丙2-, 缩小群体开差,起到等齐的作用。切忌用20℃温 度保护,发育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开差拉大。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成为了蚕桑产业重要的环节。

蚕种的进出库管理对于保证种源质量和良好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催青管理则能够有效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产度。

本文将围绕蚕种进出库和催青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蚕种进出库管理技术是保证蚕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种子是蚕桑产业的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对于蚕种的进出库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清点和整理,确保每一批次的种子数量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对于种子的包装也需要仔细检查,保证其完整性和防潮性。

进出库时应做好记录,标注每批次的品种、数量、日期等信息,以便及时追溯和查询。

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特点,合理的进行小样测试和品质抽检,确保种子的质量。

在催青管理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环境控制来提高催青效果。

蚕的催青通常是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的。

通过调节室温和湿度,可以进一步调控蚕的生长和催青的效果。

此外,适当的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空气流通性,减少病虫害发生。

另一方面,科学的喂养管理也是提高催青效果的关键。

蚕在催青期间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等。

因此,需要合理调配催青期间的饲料,保证其养分的均衡和充足。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理催青室,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减少污染和病虫害的发生。

除了上述管理技术,最新的科技手段也在蚕种进出库和催青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蚕种进行追溯和管理。

每一批次的种子都可以标记一个独特的RFID标签,通过扫描,可以快速获取到种子的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种子的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在催青管理中,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自动调控室内环境,提高催青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再如,智能化喂食器能够根据蚕的需求自动定量喂养,减少了人工喂养的工作量和误差。

蚕种催青技术

蚕种催青技术

蚕种催青技术摘要从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合理的环境条件、加强催青技术管理、防止催青死卵的发生、及时收蚁与增强蚁蚕体质等方面阐述了蚕种催青技术,以期提高蚕种孵化率。

关键词蚕种;催青;准备;环境条件蚕种孵化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催青技术标准,注重管理,狠抓技术,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才能使催青蚕种孵化齐一。

1 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1.1 严格消毒,确保安全在蚕种出库前15 d左右,对催青室的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扫,蚕具要清洗、曝晒,再用l%有效氯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密封催青室后升温至24 ℃,用消散或甲醛熏烟24 h消毒,不留死角,确保催青环境无病源。

全面消毒结束后充分通风排湿,以消除不良气体。

1.2 检修设备在催青前对电路、水路、灯具、加温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校准干湿温度计,保证催青工作正常进行。

1.3 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规范操作催青工作必须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且要求技术好、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并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责任到班。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张贴催青标准、技术规范、值班表等,以保证催青工作有序进行。

2 掌握合理的环境条件2.1 温度催青中温度对蚕卵胚子的发育速度影响最大。

催青温度的高低关系到孵化齐一、催青经过时间的长短、蚁体强弱以及化性变化与茧质的优劣等。

越年种的催青温度,从胚胎解除滞育至最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8 ℃以下,20 ℃以上会造成孵化不齐,孵化率低,最长期以后用24~26 ℃温度催青,则孵化齐一。

温度对下一代蚕的化性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反转期以后至转青期前,影响更为显著,二化性品种用25~26 ℃高温催青,下一代产生越年卵,如用15 ℃低温催青产生不越年卵,用20 ℃中间温度催青,下一代混有越年卵和不越年卵。

催青时要注意催青室温度保持均匀,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调种,避免因位置关系感温不匀而引起胚胎发育不齐。

2.2 湿度催青中湿度的高低,对催青死卵的发生、孵化率的高低及孵化齐一有很大影响,催青中湿度过大和过于干燥均有害蚕卵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种催青技术
摘要从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合理的环境条件、加强催青技术管理、防止催青死卵的发生、及时收蚁与增强蚁蚕体质等方面阐述了蚕种催青技术,以期提高蚕种孵化率。

关键词蚕种;催青;准备;环境条件
蚕种孵化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催青技术标准,注重管理,狠抓技术,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才能使催青蚕种孵化齐一。

1 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
1.1 严格消毒,确保安全
在蚕种出库前15 d左右,对催青室的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扫,蚕具要清洗、曝晒,再用l%有效氯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密封催青室后升温至24 ℃,用消散或甲醛熏烟24 h消毒,不留死角,确保催青环境无病源。

全面消毒结束后充分通风排湿,以消除不良气体。

1.2 检修设备
在催青前对电路、水路、灯具、加温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校准干湿温度计,保证催青工作正常进行。

1.3 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规范操作
催青工作必须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且要求技术好、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并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责任到班。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张贴催青标准、技术规范、值班表等,以保证催青工作有序进行。

2 掌握合理的环境条件
2.1 温度
催青中温度对蚕卵胚子的发育速度影响最大。

催青温度的高低关系到孵化齐一、催青经过时间的长短、蚁体强弱以及化性变化与茧质的优劣等。

越年种的催青温度,从胚胎解除滞育至最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8 ℃以下,20 ℃以上会造成孵化不齐,孵化率低,最长期以后用24~26 ℃温度催青,则孵化齐一。

温度对下一代蚕的化性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反转期以后至转青期前,影响更为显著,二化性品种用25~26 ℃高温催青,下一代产生越年卵,如用15 ℃低温催青产生不越年卵,用20 ℃中间温度催青,下一代混有越年卵和不越年卵。

催青时要注意催青室温度保持均匀,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调种,避免因位
置关系感温不匀而引起胚胎发育不齐。

2.2 湿度
催青中湿度的高低,对催青死卵的发生、孵化率的高低及孵化齐一有很大影响,催青中湿度过大和过于干燥均有害蚕卵生理。

催青中相对湿度在50%以下时,卵面散发水分多,造成胚体失水,特别是在催青后期,这时胚子已经形成蚕体,包围胚子的浆液膜等已被蚕食下,在环境干燥的情况下,卵内水分极易损失,卵壳容易干涸,待孵化的蚁蚕不易咬破卵壳,成为转青死卵,降低孵化率;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会阻碍卵面正常散发水分,孵化出的蚁蚕体重增加,体质虚弱,多湿还导致卵面寄生霉菌,影响蚕卵呼吸,增加死卵。

因此,催青中要注意湿度调节,戊3前相对湿度以70%~75%为好,戊3后应为75%~85%,避免90%以上多湿状态和60%以下过干环境,在适湿范围内,多湿有利于提高孵化率,促使孵化齐一[1-4]。

2.3 光线
催青中光线的明暗对胚子发育、孵化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蚕卵孵化整齐度和孵化的早晚有很大影响。

从催青开始至点青期,光线越强发育越快,从点青至末期,光线越暗发育越快。

因此,为促使蚁蚕孵化齐一,在生产上从己4将蚕种完全黑暗保护,既可以抑制发育快的蚕卵孵化,又可以促进发育慢的胚胎发育,使胚胎发育趋向整齐,到收蚁当天早晨进行感光,可有效促使蚁蚕孵化齐一。

由于微弱的光线或是瞬间的光线都可以促进孵化,因此遮光一定要严密,检查蚕种或温湿度时可以用红色的灯泡照明。

2.4 空气
催青过程中,随着蚕卵胚子的发育,呼吸量逐渐增加,尤其是点青前后,CO2排出量增加到起始胚子的2~3倍,呼吸更加旺盛,对不良气体的抵抗力减弱。

当催青室内的CO2浓度超过0.5%时,蚕卵发育变慢,孵化率下降,孵化不齐,当CO2浓度超过1%时,死卵增加,孵化率低,蚁体虚弱。

为此,应在戊3前每天换气2次,戊3后每天换气3~4次,每次换气10~15 min,保证催青室空气新鲜,以适应胚子的正常发育。

换气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防止气温剧变影响胚子发育,如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应缩短换气时间,增加换气次数,或先升高室温再进行换气[5-6]。

3 加强催青技术管理
3.1 合理确定出库日期
蚕种出库时间往往依据桑芽发育情况,同时参照当地往年出库的经验及当年气候变化走势确定每年每季的蚕种出库日期。

春期桑树发芽情况以早生桑开放4~5叶、晚生桑开放3~4叶为催青适期。

贵州省春蚕出库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夏蚕在6月下旬,秋蚕在8月中下旬。

3.2 做好胚子解剖,注意及时调节
胚子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技术措施的依据。

蚕种入室后,每天8:00—9:00随机选取不同位置不同品种的蚕卵解剖1次,根据胚子发育程度,确定所需要的温湿度,在10:00前调节至目的温湿度,平均每隔10~15 min观察温湿度1次,1 h记载1次。

为使蚕种感温均匀,每天定时上下、左右、前后位置调换蚕种2次,同时进行摇种、换气,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0~15 min,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防止接触有害物、有毒物、有刺激性的气体和气味。

3.3 调节好起点胚子,适时加温催青
蚕种出库时胚子尚未达到丙2,要经过15 ℃的中间温度保护1~2 d,因15 ℃的中间温度对发育快的胚子有抑制作用,对发育慢的胚子有促进作用,这样可促使胚子发育进度整齐。

当大多数胚子发育到丙2,个别丙2+或丙2-时,升温至20 ℃,用75%湿度保护。

3.4 掌握戊3胚子及时高温感光
戊3胚子是蚕种发育上的重要阶段,是催青中化性转变的临界胚子,25 ℃高温又是蚕种化性变化的临界温度,需掌握时机适时进行高温保护和增加感光时间。

过早或过迟转入高温都会影响胚子的发育。

一般以掌握大多数胚子进入戊3,少数戊3+,不见戊2时,升温至25.0~25.5 ℃,用相对湿度80%进行保护,且每日辅以6 h人工感光,确保日感光18 h,可促进胚子发育,稳定化性,达到如期孵化和孵化齐一。

3.5 认真观察见点胚胎,适时进入黑暗保护
己4是点青期胚子,也是遮黑适期的胚子,见点后进行黑暗保护可以使发育速度不同的胚子尽量达成一致,还可以在收蚁当日早晨感光,提高一日孵化率。

因此,在进行蚕种催青的时候要认真观察蚕种的变化情况,进行见点调查,并进行黑暗保护,一般掌握春蚕在点青达25%~30%,夏、秋蚕在点青10%~20%时进行黑暗保护[7-9]。

4 防止催青死卵的发生
发生催青死卵的主要原因是胚子在不同发育时期遭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刺激,生理机能遭到破坏,胚体虚弱,不能孵化而死在卵中。

如催青时温度过高,蚕卵营养消耗大,转青死卵增加,因此要尽量避免感受28 ℃以上温度;如空气过干(湿度60%以下)或过湿(湿度90%以上),胚子发育不齐,死卵增加;催青室消毒后的残余药味和用煤加温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不注意通风换气,使胚子受害,死卵增加。

因此,要创造蚕卵胚胎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湿度环境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孵化齐一。

5 及时收蚁,增强蚁蚕体质
孵化当日5:00左右开灯感光,8:00—10:00时进行收蚁。

如果孵化欠齐,收蚁量不足的蚕种,收蚁后需在温度24 ℃、湿度75%的黑暗条件下保护补催青,翌日0:00左右清扫苗蚁后升温至26 ℃,收蚁前2~3 h感光,收齐不足蚁量。

6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0-435.
[2] 张以俭.关于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技术探讨[J].江苏蚕业,1997,19(4):27-28.
[3] 张榛.强化蚕种催青管理提高蚕种催青质量[J].中国蚕业,2007,28(4):47-48.
[4] 陈宗庆,陈岳胜.恒温恒湿恒气流提高催青质量[J].中国蚕业,2008,29(1):47.
[5] 王兴华,姜素芹.加强催青后期管理确保蚕种孵化齐一[J].中国蚕业,2010,31(1):89-90.
[6] 杨文,朱水芬,罗智明,等.蚕种催青及收蚁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6(6):29-32.
[7] 罗朝斌,黄桂辉,岳宣.贵蚕5 号催青标准与孵化收蚁关键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10):1124-1127.
[8] 何少华.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几点体会[J].广西蚕业,2005,42(1):45-48.
[9] 余文忠,胡世叶.提高蚕种催青孵化率的几点体会[J].蚕桑茶叶通讯,2001(2):1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