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学教学实习报告姓名:张建班级:09蚕学1班学号:200930100110指导老师:王叶元实习时间:2011.8.28—2011.10.91、前言在8月29日至10月9日,我们班分为2组,在学校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进行养蚕与蚕种学教学实习,在指导老师王叶元副教授的组织管理下取得圆满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合作去完成一件任务。

当然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去养蚕,养好蚕。

2、饲养与调查我一共饲养了1.39g蚁蚕,其中1.01g的9芙*7湘和0.38g的芙9,其中9芙*7湘用桑73.5kg;芙9用桑量为8.7kg,收获上中茧409个、共340g,下茧5.28g、同宫茧1.28g。

1-4龄蚕窝平面育,5龄地面条桑育。

8蚁一样,我们学习了收蚁,这是喂桑养蚕的第一步。

收蚁用的是打落法,也可以用桑扫法、桑引法。

接着就去采桑叶了,蚁蚕要采黄中带绿的叶,是很幼嫩的那种,还要把桑叶切成正方形的,蚁蚕太小了居然还不能咬穿桑叶,只能吃叶背的那一面,吃的咀嚼声也很小。

必须让蚕吃好第一口桑,这是拥有一个健壮体质的第一步。

15点、21点再去蚕房给桑,到下午、晚上蚕儿体积已比收蚁时大了好多倍。

接下来的近一个月的漫长时间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意志。

采桑、切桑、喂桑,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细致,必须认真,有一次一不小心,我就把手指给切了。

小蚕比大蚕抗高温高湿的环境,小蚕发育得很快对CO 的抵抗也比较强;但小蚕毕竟体质不如大蚕,小蚕对有毒气体比较敏感,刺激气体也不适应,这是引发蚕病的原因之一。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王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使用花露水、蚊香等用品,防止蚕儿发生意外。

收蚁后在第二次给桑之前进行蚁体消毒,即在蚁蚕上撒一层蚕座净(防僵粉),似薄霜状,20min后在给桑。

8.月31日晚上,一龄蚕儿进入减食期(身体发亮、环节明显,头部“倒三角”),撒石灰消毒、铺网、停食,眠除。

9月1日早上9点,给桑、起除。

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在我国,蚕桑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蚕丝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蚕桑文化,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对农业生产的热爱,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探索农业科技在养蚕过程中的应用。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养蚕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技术所取代。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变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养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养蚕的全过程。

目的: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特点。

2. 学习传统养蚕技术和现代化养蚕技术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活动准备1. 人员安排:本次活动由学校生物老师和农业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 场地准备:学校租用了一片适宜养蚕的场地,并准备了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卵、蚕房、饲料、温湿度计等。

3. 时间安排: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蚕卵孵化、蚕宝宝饲养和蚕茧收获。

四、活动过程1. 蚕卵孵化: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蚕卵放入孵化箱中,并进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经过几天的观察,蚕卵逐渐孵化成小蚕。

2. 蚕宝宝饲养:小蚕孵化后,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饲养蚕宝宝。

他们需要定时喂食、清理蚕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蚕的生长状态,以及如何处理突发状况。

3. 蚕茧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将蚕茧采摘下来。

随后,他们学习了如何剥茧、抽丝,了解了蚕丝的加工过程。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养蚕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1. 知识收获:学生们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蚕丝的加工过程,对蚕桑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技能提升: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养蚕技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养蚕实践报告(2篇)

养蚕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蚕,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昆虫之一,自古以来就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养蚕不仅可以生产优质的丝绸,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深入了解养蚕过程,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近期进行了养蚕实践。

以下是本次养蚕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养蚕的基本技术。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三、实践时间及地点实践时间:2022年3月15日-2022年4月15日实践地点:我国某农村家庭养蚕场四、实践内容1. 蚕种选择与购买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蚕种。

本次实践选择了家蚕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

在购买蚕种时,应注意选购信誉良好的商家,确保蚕种质量。

2. 蚕室准备与消毒蚕室应选择通风良好、光线适宜、温度适宜的地方。

在蚕室搭建完成后,应对蚕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消毒剂可选用漂白粉、生石灰等。

3. 蚕卵孵化将购买的蚕卵放入孵化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蚕卵孵化成幼虫。

孵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孵化情况,及时处理死卵和异常卵。

4. 蚕幼虫饲养蚕幼虫饲养是养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饲料:以桑叶为主,保持新鲜、清洁。

定时定量喂食,避免饲料过多或过少。

(2)温度:保持蚕室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70%-80%。

(3)通风:适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清洁:定期清理蚕室,保持环境卫生。

5. 蚕蛹化与收获蚕幼虫经过5次蜕皮后,体型逐渐变大,进入化蛹阶段。

在化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蚕蛹发育。

(2)避免震动和打扰,以免影响蚕蛹的发育。

(3)观察蚕蛹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蚕蛹化蛹约10天后,即可收获蚕丝。

将蚕蛹取出,取出蚕丝,晾晒干燥。

6. 蚕丝加工将晾晒干燥的蚕丝进行整理、漂白、染色等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优质的丝绸产品。

五、实践总结1. 通过本次养蚕实践,我了解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了养蚕的基本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养蚕的实训报告

养蚕的实训报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蚕桑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蚕桑生产过程,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养蚕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亲身参与养蚕过程,掌握养蚕技术,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蚕桑生产的基本流程,包括选种、育种、饲养、收获等环节。

2. 掌握养蚕的基本技术,如蚕卵孵化、幼虫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3. 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蚕卵孵化: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蚕卵孵化技术。

通过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等特征,选择优质蚕卵进行孵化。

孵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孵化率。

2. 幼虫饲养:幼虫饲养是养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我们学习了如何配制饲料、控制饲养环境、观察幼虫生长状况等。

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更换饲料,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 病虫害防治:了解蚕桑病虫害的成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和防治常见病虫害,如白蚁、蚕瘟等。

4. 收获与整理:当蚕茧达到成熟时,我们学习了如何采摘、整理和加工。

采摘过程中要避免损伤蚕茧,保证茧质。

整理过程中要去除杂质,提高茧的利用率。

四、实训过程1. 前期准备:实训前,我们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蚕桑生物学、养蚕技术等。

此外,还参观了蚕桑生产基地,了解了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

2. 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亲自参与了养蚕的全过程。

从蚕卵孵化、幼虫饲养到病虫害防治,我们逐一进行了实践操作。

3. 总结与反思: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反思。

1. 掌握了养蚕的基本技术: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蚕卵孵化、幼虫饲养、病虫害防治等,为今后从事蚕桑产业打下了基础。

2.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024年养蚕实践活动总结范本

2024年养蚕实践活动总结范本

2024年养蚕实践活动总结范本2024年,我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次以养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学生不仅学到了养蚕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一、活动内容本次养蚕实践活动历时一个月,我们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只蚕室。

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蚕的养殖、蚕丝的加工和销售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蚕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了解了蚕丝的制作过程。

然后,我们每个小组都收到了一笼蚕室,并开始进行蚕的养殖工作,包括喂食、换叶、清洁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从蛹变成了蛾,我们将它们的蚕茧进行加工,制成了蚕丝制品。

最后,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蚕丝制品的展销活动,将我们亲手制作的产品展示给同学和家长。

二、活动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学生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学到了养蚕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生活习性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对养蚕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蚕的养殖技巧,掌握了喂食、换叶、清洁等基本操作。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裨益。

其次,我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养蚕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喂食、换叶、清洁等一系列操作,需要动手实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最后,我们还培养了责任感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在养蚕过程中,我们需要每天定时喂食、换叶,保证蚕的生长和发育。

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耐心。

同时,由于蚕的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也需要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活动亮点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亮点。

首先是展销活动的创新。

我们将我们亲手制作的蚕丝制品展示给同学和家长,通过这次展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蚕丝的制作过程和价值。

其次是小组合作的模式。

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只蚕室的养殖,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书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书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书养蚕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书篇一: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总结四年级科技实践活动——我们来养蚕指导教师:文屏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等待,所有的生命都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上演生命之歌中最壮丽的华彩乐章。

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命、开展“种养”活动的大好时机又将来临。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剿丝、织绸制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5000多年来养蚕文化的滋养,使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蚕宝宝”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蚕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蚕的体形小,生命周期短,不会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而蚕更是能让孩子们着迷的小家伙,它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生命里,竟能发生四次全然不同的形态变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议!5月16日期待已久的蚕种来了,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孩子们对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如:“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两个问题。

在讨论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有养过蚕的同学,一定要让其讲讲;如果无人养过,则大家一起探讨,收集养蚕的资料,制作领蚕卡,为饲养蚕做足了准备。

本次蚕种来的比较多,刚来时的几天天气骤冷,蚁蚕死了不少。

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并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坚持记录,按时汇报情况。

对孩子们来说,养蚕活动既有趣,又充满挑战。

因为蚕是生产者,每天都需要有人给细心地打扫卫生,更换新食物,间断一天都不行。

而每天给蚕喂养新鲜无毒的桑叶,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白区的桑树几乎都打了农药,要想找到新鲜无毒的桑叶,是一大难题。

学生的蚕由于误食有毒桑叶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让养蚕活动继续下去,老师又分发了一批4龄蚕,并获得家长支持。

教师自己养的蚕也三次面临中毒的危险,为此和学生探究了很多给蚕解读的方法。

最后一次中毒时眼看快结茧了,却因为误食有毒桑叶而死掉。

最后能顺利结茧的蚕只有5只。

学生的蚕只有3人的顺利结茧。

由于这学期蚕种来的晚,在蚕变成蚕蛾出来时学生们都已经放假了,所以有的学生没有看上蚕蛾产卵,这是本次活动比较遗憾的地方。

养蚕日志总结报告范文(3篇)

养蚕日志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养蚕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为了深入了解养蚕过程,提高养蚕技术水平,我们特组织了一次养蚕实践活动。

现将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1. 目的:通过养蚕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掌握养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2. 内容:选择适宜的蚕种,进行蚕卵孵化、蚁蚕饲养、蚕儿成长、结茧、吐丝、化蛹等环节。

3. 时间:2022年4月至2022年6月。

三、活动过程1. 蚕卵孵化(1)选择优质蚕卵:在孵化前,挑选健康、饱满的蚕卵,以提高孵化率。

(2)孵化环境:保持孵化室的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70%-80%。

(3)孵化过程:将蚕卵放入孵化箱中,定期观察,待蚕卵孵化成蚁蚕。

2. 蚁蚕饲养(1)喂食:选用新鲜、干净的桑叶,将桑叶切成小块,喂给蚁蚕。

(2)环境:保持饲养室的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70%-80%。

(3)观察:每天观察蚁蚕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环境。

3. 蚕儿成长(1)换叶:随着蚕儿生长,桑叶的量要逐渐增加,以满足蚕儿的食量。

(2)观察:定期观察蚕儿的生长状况,注意防止病虫害。

(3)环境:保持饲养室的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70%-80%。

4. 结茧(1)观察:当蚕儿长到一定程度,开始结茧。

(2)结茧过程:将蚕儿放入结茧箱中,让蚕儿自行结茧。

5. 吐丝(1)观察:当茧结成后,蚕儿开始吐丝。

(2)吐丝过程:将茧放入吐丝箱中,让蚕儿吐丝。

6. 化蛹(1)观察:当蚕儿吐丝完毕,开始化蛹。

(2)化蛹过程:将化蛹箱中的蚕儿放入化蛹箱中,让蚕儿化蛹。

四、活动成果1. 成功孵化蚕卵,观察蚕的生命周期。

2. 掌握养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传统农业的发展。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活动总结1.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掌握了养蚕技术。

2. 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背景二、实习过程与内容1.了解蚕种的选育与培育方法:通过参观与讲解,了解到蚕的种类有桑蚕和柞蚕等,不同种类的蚕在生长周期、营养需求及丝线强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了解到蚕种的选育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的选择、交配与繁育后代的培育。

蚕种的培育需要严格控制蚕的饲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饲料等。

2.学习蚕的繁殖与繁育过程:通过观察与实践,了解到蚕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孵化、蜕皮、幼龄期、中龄期和成蛹期等。

这些阶段的蚕有不同的特殊需求,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以及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

3.掌握蚕的养殖技术:通过实地操作,学会了蚕的养殖技术。

蚕的养殖要求有特定的设施,如蚕舍、蚕箱和蚕茧架等。

在养殖时需控制好光照、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同时要合理饲喂蚕的饲料,确保蚕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

4.了解相关的丝绸生产工艺与应用:通过与相关工人的交流,了解到蚕丝的提取与加工工艺。

蚕丝的提取过程主要包括蚕茧的蒸煮、提丝、制线等。

同时了解到蚕丝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制作丝绸面料,还能应用于医疗、化妆品等领域。

三、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对蚕的生物特性、繁殖和养殖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蚕的繁殖与饲养技术,还了解到了蚕丝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首先,我了解到蚕是非常重要的世界经济昆虫资源,饲养和保护蚕种对于丝绸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蚕也是一种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蚕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遗传学和生理学等领域的基础问题。

其次,我学会了蚕种的培育和蚕的养殖技术。

蚕种的培育需要严格的饲养条件,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蚕的养殖也需要控制好饲料的供应和环境的调节,确保蚕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

这些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蚕的繁育效率和丝绸生产的质量至关重要。

最后,我了解到蚕丝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蚕丝的提取需要特定的工艺流程,包括蚕茧的蒸煮、提丝和制线等。

同时,蚕丝还可以应用于纺织工业、医疗领域、化妆品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蚕与蚕种学教学
实习报告
姓名:张建
班级:09蚕学1班
学号:200930100110
指导老师:王叶元
实习时间:2011.8.28—2011.10.9
1、前言
在8月29日至10月9日,我们班分为2组,在学校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进行养蚕与蚕种学教学实习,在指导老师王叶元副教授的组织管理下取得圆满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合作去完成一件任务。

当然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去养蚕,养好蚕。

2、饲养与调查
我一共饲养了1.39g蚁蚕,其中1.01g的9芙*7湘和0.38g的芙9,其中9芙*7湘用桑73.5kg;芙9用桑量为8.7kg,收获上中茧409个、共340g,下茧5.28g、同宫茧1.28g。

1-4龄蚕窝平面育,5龄地面条桑育。

8
蚁一样,我们学习了收蚁,这是喂桑养蚕的第一步。

收蚁用的是打落法,也可以用桑扫法、桑引法。

接着就去采桑叶了,蚁蚕要采黄中带绿的叶,是很幼嫩的那种,还要把桑叶切成正方形的,蚁蚕太小了居然还不能咬穿桑叶,只能吃叶背的那一面,吃的咀嚼声也很小。

必须让蚕吃好第一口桑,这是拥有一个健壮体质的第一步。

15点、21点再去蚕房给桑,到下午、晚上蚕儿体积已比收蚁时大了好多倍。

接下来的近一个月的漫长时间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意志。

采桑、切桑、喂桑,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细致,必须认真,有一次一不小心,我就把手指给切了。

小蚕比大蚕抗高温高湿的环境,小蚕发育得很快对CO 的抵抗也比较强;但小蚕毕竟体质不如大蚕,小蚕对有毒气体比较敏感,刺激气体也不适应,这是引发蚕病的原因之一。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王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使用花露水、蚊香等用品,防止蚕儿发生意外。

收蚁后在第二次给桑之前进行蚁体消毒,即在蚁蚕上撒一层蚕座净(防僵粉),似薄霜状,20min后在给桑。

8.月31日晚上,一龄蚕儿进入减食期(身体发亮、环节明显,头部“倒三角”),撒石灰消毒、铺网、停食,眠除。

9月1日早上9点,给桑、起除。

之后每天的工作程序都差不多,等到蚕儿大了一些就要扩座、分窝了,视蚕儿体积密度而定,一二龄方桑、三四龄条桑、五龄地面枝桑育……
芙9在小蚕期,尤其是1、2、3龄迟眠率很高,中毒的蚕儿体型扭曲、头胸部肥大,死后发出恶臭。

♀♂
大蚕的饲养比小蚕要累很多,不仅因为大蚕的多食,每次总是喂很多的桑叶,每天采桑也是很大的工作量,最多一次采了120多斤。

而且要经常除沙,早除、中除、晚除,消毒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不小心,石灰粉(或蚕座净)会散布四处,呛得我们不停的咳嗽、流泪每次过后头发和衣服都会有一层灰。

王老师告诉我们除沙的几个详细步骤:
1.除沙动作要快,误伤蚕体,起除时更要注意;
2.糠草等吸湿材料,
要经过充分曝晒,待干燥后使用;3.除沙时发现病蚕、体弱小蚕,要用蚕筷夹出,及时淘汰,也要防止到处乱抛,以免传播蚕病;4.除沙完毕,要先打扫蚕室,然后洗手给桑,替换出来的蚕匾、蚕网、尼龙薄膜纸,必须经过消毒后再使用。

养蚕中的扩座与匀座,一般都在每次给桑前进行。

扩座时要注意不伤蚕体,
不要埋没蚕儿在蚕沙下面,并且扩座时要做到“先宽后适”,尤其是在各龄盛食期蚕座要扩大些。

匀座就是吧密处的蚕移到稀处,是蚕座疏密均匀,促使蚕整体发育整齐。

大蚕上蔟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粪便,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就是熟蚕的特征,这时就可以上蔟了。

簇具有竹花竹、塑料簇等。

上蔟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24度,湿度85%为宜。

上蔟4、5天后就可以采茧了。

表2 产茧量调查
表3茧质调查
塑料折蔟竹花蔟
项目
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20
23.52 4.71 20.02 22.70 4.32 19.03

20
19.42 4.59 23.64 19.04 4.50 23.20

塑料折蔟虽然有着上蔟快、上蔟方便、省时等优点,斤茧粒数较传统的竹花蔟稍高、有死笼率0.22。

由表3调查,纵向比较发现雄蛾的茧层率比雌蛾高,横向比较发现用塑料折蔟上蔟雌蛾的茧层率较竹花蔟的高1%。

通过比较,我会选用塑料折蔟上蔟,这样更能省时省力雌蛾的茧层率更高,更有效率。

3、收获与体会
养蚕与蚕种学实习期待已久,上大学三年了,终于开始了,老师们的动员,同学们的积极准备,为这次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做好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采桑时,刚收蚁采黄中带绿,2-3叶位的桑叶;一龄采绿中带黄,3-4叶位的桑叶;二龄才绿叶,4-5叶位;三龄才浓绿色,5-6叶位。

采回来的桑叶要注意保鲜,少量桑叶可以放在塑料箱里,在箱里放上几张湿毛巾;大量桑叶就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放在储桑室,每天给地面、墙壁喷水(根据天气)。

家蚕不同于其他动物,生病以后不可能打针吃药,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蚕是很脆弱的,我们要做好保护。

一龄到五龄湿度最后是从90%~70%依龄期递减,每次减5%,温度从28℃依次递减到24℃,很不幸广州的天气太不给力了,很难达到最适湿温度。

不过还好,没有碰到高温多湿的养蚕恶劣天气。

高温干燥可以给地面喷水,
高温多湿多通风,低温干燥室内加温。

每天给桑3次,每次给桑量应以满足蚕儿充分饱食,又不浪费的原则,“看蚕给桑”,给桑前先巡视蚕儿发育阶段,观察蚕体转青的程度以及蚕座
眠前处理:环节明显、食欲减退,先撒石灰粉、再加网)、提青分批;眠中处理:止桑和执迟眠蚕、眠中保护(迟眠的放蚕架上层,早眠的放下层)、眠中经过。

起蚕处理:起除、给桑叶。

制定养蚕生产计划:1.全年养蚕生产布局,华南地区从2月至11月止,一年可养蚕7、8次;只要有叶,即可连续养蚕,夏、秋蚕占全年饲养量的80%左右。

2、生产资料及劳力的准备,蚕品种,华南地区常用7湘*9芙。

桑叶,在确定饲养蚕种数量之前,必须对桑园进行产叶量的预测调查,根据总产叶量和每盒蚕种用叶量,计算出各期饲养量。

劳动力,一般是以每个饲养员在不同龄期,担负的蚕种数量来计算的。

蚕室。

蚕具及消耗物资的准备,所需数量应按所养蚕种盒数计算(每盒10g蚁量计),并应在养蚕前全部准备好。

制种:1、发蛾、捉蛾与选蛾雌雄蛾分捉,放在不同的盒里,记明品种、批次、日期等,放低温室储藏保护。

2、交配与理对一般在早上进行,先在雌蛾匾中投入比雌蛾多5-10%的雄蛾任其交配,经过10-20min一次理对,把单只蛾拾起另行交配,已成对的适当排匀。

交配时间在4-6h。

3、拆对与投蛾达到交配时间即可拆对。

拆对动作要轻快,不可强拉以免损伤生殖器,影响雌蛾产卵和雄蛾再交配。

雄蛾如需再用,放到盛放雌蛾的蚕匾,先轻轻震动促使蚕额排尿,然后把雌蛾放到制种纸上,要均匀投蛾。

4、产卵与巡蛾产卵速度因品种、交配情况、产卵中环境等的不同而又差异。

4、个人思想表现及自我评价
在实习的40多天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同时也为这学期的理论学习(养蚕学和蚕种学)做准备。

通过实习,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显著的就是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工作实习中一定要足够耐心与细心,听从老师的指挥、服从安排,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养蚕,难免有一些疏漏,但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相信在下一次实习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5.建议
一开学就进行养蚕学与蚕种学实习已经很多年了,只是这样对养蚕一点概念都没有,什么都不知道,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如果没有老师指导的话,其实可以尝试先学点理论之后再进行,也许实习效果会更好。

对于实习的组织管理,我们人这么少也提不出什么来,无非是分组分工流水线作业,这样也许可以省时省力。

实习的内容有点传统,可以与时俱进,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内容,比如伐桑叶的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