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分类大全格式
鸟的分类

雨燕目代表动物Ⅰ
白 腰 雨 燕
小 白 腰 雨 燕
咬鹃目(Trogoniformes)*
特征 体形中等大小。头较大;嘴 短阔粗厚,嘴峰弯曲,嘴须发达; 翅短圆,翅表面具波纹;尾长, 外侧3对尾羽逐渐变短,凸尾形; 脚短弱,局部被羽;异趾足,前 趾基部合并。雌雄异色。晚成鸟。 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还见于 次印度大陆和中国西南部、太平 洋诸岛。 分类 1科6属39种。中国1属3种。 代表动物 红头咬鹃
在开阔的草原或沙地)。
秧鸡科(Rallidae)
• 特征 为中型涉禽。喙短而 强。跗跖长,四趾皆存在, 后趾与前趾同在一平面上, 趾间无蹼或具瓣蹼.
• 分类 33属133种,我国11 属19种。 • 代表动物 骨顶鸡,黑水鸡
黑 水 鸡
骨 顶 鸡
三趾鹑科 (Turuiciformes)
特征 三趾鹑体型和习性似 鹌鹑,多数缺少后趾,只 有三个前趾。三趾鹑与大 多数鸟类不同,为一雌多 雄制,雌鸟体型较大,羽 色较鲜艳,向雄鸟求偶, 而雄鸟负责孵卵。 分类 2属16种,我国1属3 种。 代表动物 我国有1属3种 (右图),广布于旧大陆 温带地区, 。 棕三趾鹑(
拟鹑科2属3种马达加斯加三趾鹑科2属16种除中北美南极鹤科4属15种北美欧亚大陆非洲秧鹤科1属1种美洲大陆喇叭声鹤科1属3种南美秧鸡科33属133种广布日鷉科2属3种非洲美洲印度次大陆太平洋诸岛鹭鹤科1属1种太平洋诸岛日鳱科1属1种中南美叫鹤科2属2种南美鸨科9属25种欧亚大陆及非洲中国4科17属34种gruiformesgruiformes特征特征体型较大头顶体型较大头顶裸出四趾皆存在裸出四趾皆存在后趾小位置稍高
金腰燕
家燕
黄鹂科(Oriolidae)
• 特征 为树栖鸟类。体 型中等,嘴与头等长, 嘴峰稍向下曲,嘴须 细短。跗跖短,爪长 而曲。 • 代表动物 黑枕黄鹂
鸟类传统分类表

鸟类传统分类表鸟类传统分类表1 蜥鸟亚纲1.1始祖鸟⽬o 1.1.1始祖鸟科1.2孔⼦鸟⽬o 1.2.1孔⼦鸟科o 1.2.2长城鸟科2 反鸟亚纲2.1始反鸟⽬2.2华夏鸟⽬2.3长翼鸟⽬3 今鸟亚纲o 3.1 齿颚总⽬3.1.1鱼鸟⽬3.1.2黄昏鸟⽬o 3.2 古颚总⽬ Paleognathae3.2.1 鸵鸟⽬ Struthioniformes3.2.1.1鸵鸟科 Struthionidae3.2.2 美洲鸵鸟⽬ Rheiformes3.2.2.1美洲鸵鸟科 Rheidae3.2.3 鹤鸵⽬ Casuariiformes3.2.3.1鹤鸵科 Casuariidae3.2.3.2鸸鹋科 Dromaiidae3.2.4 ⽆翼鸟⽬ Apterygiformes3.2.4.1⽆翼科Apterygidae3.2.5 形⽬Tinamiformes/⼜称鹬鸵⽬3.2.5.1鹬鸵科 Tinamidae o 3.3 楔翼总⽬ Impennes3.3.1 企鹅⽬ Sphenisciformes3.3.1.1企鹅科 Spheniscidae o 3.4 今颚总⽬ Neognathae 3.4.1 雁形⽬ Anseriformes3.4.1.1叫鸭科 Anhimidae3.4.1.2鸭科 Anatidae3.4.2.1冢雉科 Megapodidae3.4.2.2凤冠雉科 Cracidae3.4.2.3松鸡科 Tetraonidae3.4.2.4雉科 Phasianidae3.4.2.5珠鸡科 Numididae3.4.2.6吐绶鸡科 Meleagrididae3.4.2.7齿鹑科 Odontophoridae3.4.2.8拟鹑科 Mesitornithidae3.4.3 潜鸟⽬ Gaviiformes3.4.3.1潜鸟科 Gaviidae3.4.4 鸊鷉⽬ Podicipediformes3.4.4.1鸊鷉科 Podicipedidae3.4.5 鹱形⽬ Procellariiformes3.4.5.1信天翁科 Diomedeidae3.4.5.2鹱科 Procellariidae3.4.5.3鹈燕科 Pelecanoididae3.4.5.4海燕科 Hydrobatidae3.4.6 鹈形⽬ Pelecaniformes3.4.6.1鹈鹕科 Pelecanidae3.4.6.2鲣鸟科 Sulidae3.4.6.3鸬鹚科 Phalacrocoracidae ? 3.4.6.4军舰鸟科 Fregatidae 3.4.6.5蛇鹈科 Anhingidae3.4.6.6鹲科 Phaethontidae3.4.7 鹳形⽬ Ciconiiformes3.4.7.1鹭科 Ardeidae3.4.7.2宽嘴鹭科 Cochlearidae3.4.7.3鲸头鹳科 Balaenicipitidae ? 3.4.7.4锤头鹳科 Scopidae 3.4.7.5鹳科 Ciconiidae3.4.7.6鹮科 Threskiornithidae3.4.7.7红鹳科 Phoenicopteridae3.4.8 隼形⽬ Falconiformes3.4.8.1隼科 Falconidae3.4.8.2美洲鹫科 Cathartidae3.4.8.3鹰科 Accipitridae3.4.9 鹤形⽬ Gruiformes3.4.9.1拟鹑科 Mesoenatidae3.4.9.2三趾鹑科 Turnicidae3.4.9.3领鹑科 Pedionomidae3.4.9.4鹤科 Gruidae3.4.9.5秧鹤科 Aramidae3.4.9.6喇叭鸟科 Psophiidae3.4.9.7秧鸡科 Rallidae3.4.9.8⽇鷉科 Heliornithidae3.4.9.9鹭鹤科 Rhynochetidae3.4.9.10⽇鳽科 Eurypigidae3.4.9.11叫鹤科 Cariamidae3.4.9.12鸨科 Otididae3.4.9.13恐鹤科3.4.10 鸻形⽬ Charadriiformes3.4.10.1⽔雉科 Jacanidae3.4.10.2彩鹬科 Rostratulidae3.4.10.3蛎鹬科 Haematopodidae3.4.10.4鸻科 Charadriidae3.4.10.5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 ? 3.4.10.6鹬科 Scolopacidae 3.4.10.7瓣蹼鹬科 Phalaropodidae ? 3.4.10.8蟹鸻科 Dromadidae 3.4.10.9⽯鸻科 Burhinidae3.4.10.10燕鸻科 Glareolidae3.4.10.11籽鹬科 Thinocoridae3.4.10.12鞘嘴鸥科 Chionididae3.4.10.13贼鸥科 Stercorariidae3.4.10.14鸥科 Laridae3.4.10.15剪嘴鸥科 Rhynchopidae3.4.10.16海雀科 Alcidae3.4.11 鸽形⽬ Columbiformes3.4.11.1沙鸡科 Pteroclidae3.4.11.2鸠鸽科 Columbidae3.4.12 鹦形⽬ Psittaciformes3.4.13 鹃形⽬ Cuculiformes3.4.13.1蕉鹃科 Musophagidae3.4.13.2杜鹃科 Cuculidae3.4.13.3麝雉科 Opisthocomidae3.4.14 鸮形⽬ Strigiformes3.4.14.1草鸮科 Tytonidae3.4.14.2鸱鸮科 Strigidae3.4.15 夜鹰⽬ Caprimulgiformes3.4.15.1油鸱科 Steatornithidae3.4.16.2蟆⼝鸱科 Podargidae3.4.16.3林鸱科 Nyctibiidae3.4.16.4夜鹰科 Caprimulgidae3.4.16 ⾬燕⽬ Apodiformes3.4.16.1⾬燕科 Apodidae3.4.16.2凤头⾬燕科 Hemiprocnidae ? 3.4.16.3蜂鸟科 Trochilidae 3.4.17 ⿏鸟⽬ Coliiformes3..4.17.1⿏鸟科 Coliidae3.4.18 咬鹃⽬ Trogoniformes3.4.18.1咬鹃科 Trogonidae3.4.19 佛法僧⽬ Coraciiformes3.4.19.1翠鸟科 Alcedinidae3.4.19.2短尾 Todidae3.4.19.3翠 Momotidae3.4.19.4蜂虎科 Meropidae3.4.19.5鹃 Leptosomatidae ? 3.4.19.6佛法僧科 Coraciidae3.4.19.7戴胜科 Upupidae3.4.19.8林戴胜科 Phoeniculidae ? 3.4.19.9犀鸟科 Bucerotidae 3.4.20 形⽬ Piciformes3.4.20.1鹟?科 Galbulidae3.4.20.2喷?科 Bucconidae3.4.20.3须?科 Capitonidae3.4.20.4响蜜?科 Indicatoridae ? 3.4.20.5鵎鵼科 Ramphastidae 3.4.20.6啄⽊鸟科 Picidae霸鹟科 Tyrannidae尖喙鸟科 Oxyruncidae刈草鸟科 Phytotomidae刺鹩科 Acanthisittidae⼋⾊鸫科 Pittidae阔嘴鸟科 Eurylaimidae砍林鸟科 Dendrocolaptidae 灶鸟科 Furnariidae蚁鸟科 Formicariidae⾷蚊鸟科 Conopophagidae 窜鸟科 Rhinocryptidae伞鸟科 Cotingidae侏儒鸟科 Pipridae裸眉鸫科 Philepittidae薮鸟科 Atrichornithidae琴鸟科 Menuridae百灵科 Alaudidae燕科 Hirundinidae鹡鸰科 Motacillidae⼭椒鸟科 Campephagidae 鹎科 Pycnonotidae太平鸟科 Bombycillidae棕榈?科 Dulidae河乌科 Cinclidae鹪鹩科 Troglodytidae嘲鸫科 Mimidae岩鹨科 Prunellidae鸫科 Turdidae莺科 Sylviidae鹟科 Muscicapidae画眉科 Timaliidae长尾⼭雀科 Aegithalidae 细尾鹩莺科 Maluridae⼭雀科 Paridae短嘴旋⽊雀科 Climacteridae ?旋⽊雀科 Certhiidae 攀雀科 Remizidae太阳鸟科 Nectariniidae啄花鸟科 Dicaeidae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澳?科 Promeropidae吸蜜鸟科 Meliphagidae黄鹂科 Oriolidae和平鸟科 Irenidae伯劳科 Laniidae钩嘴鵙科 Vangidae卷尾科 Dicruridae]垂⽿鸦科 Callaeidae鹊鹨科 Grallinidae燕鵙科 Artamidae钟鹊科 Cracticidae极乐鸟科 Paradisaeidae园丁鸟科 Ptilonorhynchidae ?鸦科 Corvidae椋鸟科 Sturnidae⽂鸟科 Ploceidae梅花雀科 Estrildidae绿鹃科 Vireonidae雀科 Fringillidae管⾆鸟科 Drepanididae森莺科 Parulidae鹀科 Emberizidae拟黄鹂科 Icteridae鸲鹟科 Petroicidae。
鸟类

一、鸡形目1.雉科1)鹑属i.日本鹌鹑(卧虎山水库-锦绣川-1-15)别具一格的哨音声如gwa kuro或guku kr-r-r-r-r。
常成对而非成群活动。
喜农耕区的谷物农田或草地。
2)雉属i.雉鸡(大明湖附近-2-26,鹊山-6-14;5-13;12-2;11-4;1-16;12-25,玉清湖水库-1-21,华山-12-25,同样于十一见于药乡)雄鸟的叫声为爆发性的噼啪两声,紧接着便用力鼓翼。
雄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雌鸟与其雏鸟偶尔与其他鸟合群。
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二、雁形目1.鸭科1)天鹅属i.大天鹅(桑梓店镇旁水塘-1-16-07)飞行时叫声为独特的klo-klo-klo声,但联络叫声如响亮而忧郁的号角声。
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
2)麻鸭属i.赤麻鸭(锦绣川水库-1-29;1-15;3-9)声似aakh的啭音低鸣,有时为重复的pok-pok-pok-pok。
雌鸟叫声较雄鸟更为深沉。
耐寒,筑巢于近溪流、湖泊的洞穴。
多见于内地湖泊及河流。
极少到沿海。
3)鸳鸯属i.鸳鸯(锦绣川-10-27-08)常寂静无声。
雄鸟飞行时发出声如hwick短哨音。
雌鸟发出低咯声。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
繁殖于中国东北但冬季迁至中国南方。
记录广泛但群种数量普遍稀少。
常被捉来笼养。
营巢于树上洞穴或河岸,活动于多林木的溪流。
4)[河]鸭属i.赤膀鸭(锦绣川-1-29,玉清湖-1-21)除求偶期都不出声。
雄鸟发出短nheck 声及低哨音,雌鸟重复发出比绿头鸭声高的gag-ag-ag-ag-ag声。
非常见的季节性候鸟。
栖于开阔的淡水湖泊及沼泽地带,极少出现于沿海港湾。
ii.罗纹鸭(玉清湖-1-21)相当寂静。
繁殖季节,雄鸟发出低哨音接着是uit-trr颤音。
雌鸟以粗哑的呱呱声作答。
繁殖于中国东北湖泊及湿地,冬季飞经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云南西北部。
在香港常有越冬鸟。
喜结大群,停栖水上,常与其他种类混合。
鸟类目录.doc

景宁县鸟类目录目、科、种名科识别要点一、 目 PODICIPEDIFORMES本目1科2种。
体羽多灰、褐,喙长而尖,眼先有一条裸区,腿短,趾间有蹼。
在淡水生活,在水面以植物编成浮巢。
(一) 科 Podicipedidae 1.小 Podiceps ruficollis 2.凤头 Podiceps ruficollis二、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本目1科1种。
中型鹱类,翅长而狭,鼻孔背位,左右分离。
体羽以黑白灰或暗色为主善于海面翱翔,在地面或土穴产卵。
(二)鹱科 Procellariidae3.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三、鹈形目 PELECANIFORMES本目1科1种。
大型游禽,翅长而尖,喙呈圆柱状,末端具钩,下嘴有小囊体羽大多黑色,少数下体白色。
生活杂海岸边,善游泳和潜水。
(三)鸬鹚科 Phalacrocrcidae 4.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四、鹳形目 CICONIIFORMES(四)鹭科 Ardeidae 鹭科为小型至大型涉禽。
喙较细长而直,末端尖细。
中趾长超过跗蹠一半,爪具节缘,中趾与外侧趾间基部具微蹼,被羽细长下批,称蓑羽。
常活动于河、湖岸边或水田、沼泽等处。
5.苍鹭 Ardea cinerea6.草鹭 Ardea purpurea7.绿鹭 Butoridea stiatue8.池鹭 Ardeola bacchus9.牛背鹭 Bubulcus ibis 10.大白鹭 Egretta alba 11.白鹭 Egrett garzetta 12.黄嘴白鹭 Egretta intermedia 13.中白鹭 Egretta intermedia14.夜鹭 Nycticorax nycticorax 15.栗头虎斑鳽 Gorsachius goisagi 16.紫背苇鳽 Ixobrychus eurhyhmus 17.苇黄鳽18.黑鳽 Dupetor flavicollis 19.大麻鳽 Botaurus stellaris (五)鹮科 Threskionithidae 大型涉禽。
鸟类分类大全word格式

鸟类分类大全word格式第一篇:鸟类分类大全word格式鸟类分类大全(鸟纲)1、古颚总目鸵形目:鸵鸟科:仅鸵鸟一种美洲鸵目: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鹤鸵目:鸸鹋科:仅鸸鹋一种鹤鸵科:3种鹤鸵无翼鸟目: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共鸟]形目:[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2、楔翼总目企鹅目: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3、今颚总目潜鸟目:潜鸟科:游禽,5种鸊鷉目:鸊鷉科:游禽,23种鹱形目: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鹈形目: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鸬鹚科:游禽,39种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鹲科:热带海鸟,3种雁形目: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鹳形目:(约115种)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鹳科:大型涉禽,17种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红鹳目: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鹤形目:(约204种)鹤科:大型涉禽,15种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鸻形目:(约350种)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蛎鹬科:11种蛎鹬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鸡形目:(约284种)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麝雉目: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沙鸡目:(约16种)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鸮形目:(约205种)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鸱鸮科:鸱鸮类。
鸟类分类表

咬鹃目
栗头蜂虎
头大颈短,喙短 头大颈短,喙短、宽大,喙尖端有缺 佛法僧科 刻;翅长阔,尾呈平尾状(12枚); 晚成鸟,索腭型 三宝鸟,蓝胸佛法僧 羽色艳丽,并趾足 头具羽冠;喙细长弯曲;翅短圆,尾 头具羽冠 戴胜科 (10枚);跗蹠具盾状鳞,并趾足 (內趾微高),爪弯曲 体重而呆,具盔突;喙大(犀牛角 体重而呆 犀鸟科 式);翅短圆,尾长阔;脚笨重,并 趾足 戴胜
常见种
喙长、侧扁,黑色;眼大,喉白;跗 跗 石鸻科 蹠部长并被网状鳞,无后趾 蹠部长并被网状鳞,无后趾;鼻骨呈 全骨型(非裂骨型) 鸻形目 喙短阔,喙峰稍曲,喙裂大;无鼻 喙短阔 沟,鼻孔卵圆形;翅尖、长,尾叉状 尾叉状 燕鸻科 或平尾;跗蹠部被盾状鳞,中趾具栉 或平尾 缘 喙坚固、钩曲 钩曲,基部有蜡膜;翅长、 钩曲 贼鸥科 尖;尾羽(中央尾羽略长);趾短, 有强刺状鳞,爪尖锐而弯曲 爪尖锐而弯曲 鸥科 鸥形目 剪嘴鸥科 喙直,稍曲,无蜡膜;翅长尖,圆尾 喙直 圆尾 叉状;后趾高或缺失,爪纤细 叉状 喙上下侧扁,似“剪刀”状,具齿尖, “剪刀” 具齿尖 下喙长于下喙
隼科 隼形目 鹰科
目
鸡形目
科
松鸡科 雉科 三趾鹑科
特
征
早成鸟,裂腭型
常见种
黑嘴松鸡、黑琴鸡、斑 尾棒鸡、柳雷鸟 绿孔雀、灰孔雀雉、原 鸡、褐马鸡、红腹角雉 黄脚三趾鹑、棕三趾鹑
鼻孔被羽;跗蹠部趾常被羽 趾常被羽;后趾无 趾常被羽 距,趾两侧具栉状缘 喙先端微弯;头顶常具羽(肉)冠; 羽 雄鸟具距 喙细小;眼先被羽;翼尖,尾短小; 趾为三趾型,爪小而锐 趾为三趾型 头小、裸露;喙直而扁;翅阔、强; 胫、跗蹠、趾等长,后趾高于前三 后趾高于前三 趾;气管常卷迭在龙骨突里; 飞翔时头、颈、后肢均伸长 早成鸟,裂腭型
鸟的种类介绍汇总

斑海雀,鸥科的一种鸟类。体小(24厘米)的黑 褐色及白色海雀,眼圈白嘴细长,颏、喉、颈、 颈背、下体及肩羽白色,与体羽其余部分的深色 成明显对比。栖于沿海及海岸附近。以小型鱼类 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雨燕目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雨 燕一类的鸟又称为“胡燕”,雨燕一名来自于 日本。 雨燕目的鸟多集群活动,营巢于岩洞、建筑物 缝隙处。巢材多用唾液粘合,使巢固定在岩壁 或建筑物上。这一目的鸟飞行能力强,速度快 且敏捷,在飞行中进行捕食昆虫或啄食花蜜, 可悬停。 雨燕是一些体型非常小而飞行技 术极其高超的鸟类,种类非常多,分布遍及世 界各地,但绝大多数产于热带地区。共有3科,
图片:
• 乌鸦是雀形目鸦科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 为雀形目鸟类中个体最大的,体长400~ 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两色,黑羽 具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远长于尾;嘴、腿 及脚纯黑色。乌鸦共36种,分布几乎遍及 全球。中国有7种,大多为留鸟。
珍珠鸟
• 珍珠鸟体长约10厘米,头部灰色,嘴基及眼下 方有黑纹,两条黑纹中间呈白色,颊后有红黑 色块斑,喉至上胸白色而有波状黑纹,到胸 中呈黑色带.上体暗褐色,腹部黄白色,腹侧红 褐色并有珍珠状的白色斑点,嘴红色,脚淡红 色,尾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且具黑色横纹.雌鸟 颊后无红褐色块斑,胸部无波状纹 。
体长11—14厘米。头部黑色。后颈、上体主要为绿色。腰部蓝色。尾 羽黑色。颏(ke)部、喉部黑色。前颈有细的绿色环带。胸部紫色。腹部 黄色。尾下覆羽白色。嘴象牙色,尖端红色。脚黄色。雄鸟羽色较鲜艳, 胸部紫色较浓,身体较长;雌鸟羽色暗淡,胸部色浅,尾稍短。
七彩鸟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等地。栖息于开阔的森林、草地等环 境中。以植物种子、嫩芽、果实和昆虫等为食。繁殖期为12—4月。营巢 于灌丛上或树洞中。以羽毛、软草及树皮等筑巢。野生时,生活于林缘和 村落、农田附近。成群活动。
鸟类分类表

鸟纲Aves蜥鸟亚纲Archaeornithes 始祖鸟目Archaeopterygiformes孔子鸟目Confuciusornis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 始反鸟目Eoenantiornithiformes华夏鸟目Cathayornithiformes长翼鸟目Longipterygidae新鸟亚纲Neornithes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黄昏鸟目Hesperornithiformes鱼鸟目Ichthyornithiformes古颚总目Paleognathae鸵鸟目 Struthioniformes美洲鸵目 Rheiformes鹤鸵目 Casuariiformes无翼目 Apterygiformes䳍形目 Tinamiformes楔翼总目Impennes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今颚总目Neognathae潜鸟目Gaviiformes䴙䴘目Podicipediformes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鹳形目Ciconiiformes雁形目 Anseriformes鸡形目 Galliformes鹤形目Gruiformes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鸽形目Columbiform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鹃形目Cuculiformes鸮形目Strigiformes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雨燕目Apodiformes鼠鸟目Coliiformes咬鹃目Trogon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䴕形目Piciformes雀形目Passeriformes古颚总目Paleognathae 鸵鸟目 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 Struthionidae美洲鸵目 Rheiformes美洲鸵科Rheidae鹤鸵目 Casuariiformes鹤鸵科 Casuariidae鸸鹋科 Dromaiidae无翼目 Apterygiformes无翼科 Apterygidae䳍形目 Tinamiformes䳍科Tinamidae楔翼总目Impennes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企鹅科 Spheniscidae今颚总目Neognathae 潜鸟目Gaviiformes潜鸟科Gaviidae䴙䴘目Podicipediformes 䴙䴘科Podicipedidae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信天翁科Diomedeidae鹱科Procellariidae鹈燕科Pelecanoididae海燕科Hydrobatidae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鹈鹕科Pelecanidae鲣鸟科Sulidae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军舰鸟科Fregatidae蛇鹈科Anhingidae鹲科Phaethontidae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宽嘴鹭科Cochlearidae鲸头鹳科Balaenicipitidae锤头鹳科Scopidae鹳科Ciconiidae鹮科Threskiornithidae红鹳科Phoenicopteridae雁形目 Anseriformes叫鸭科 Anhimidae鸭科 Anatidae鹊雁科 Anseranatidae鸡形目 Galliformes冢雉科 Megapodidae凤冠雉科 Cracidae松鸡科 Tetraonidae雉科 Phasianidae珠鸡科 Numididae吐绶鸡科Meleagrididae齿鹑科Odontophoridae拟鹑科Mesitornithidae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科Falconidae美洲鹫科Cathartidae鹰科Accipitridae蛇鹫科Sagittaridae鹤形目Gruiformes拟鹑科Mesoenatidae三趾鹑科Turnicidae领鹑科Pedionomidae鹤科Gruidae秧鹤科Aramidae喇叭鸟科Psophiidae秧鸡科Rallidae日䴘科Heliornithidae鹭鹤科Rhynochetidae日鳽科Eurypigidae叫鹤科Cariamidae鸨科Otididae鸻形目Charadriiformes水雉科Jacanidae彩鹬科Rostratulidae蛎鹬科Haematopodidae鸻科Charadriidae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鹬科Scolopacidae瓣蹼鹬科Phalaropodidae蟹鸻科Dromadidae石鸻科Burhinidae燕鸻科Glareolidae籽鹬科Thinocoridae鞘嘴鸥科Chionididae贼鸥科Stercorariidae鸥科Laridae剪嘴鸥科Rhynchopidae海雀科Alcidae鸽形目Columbiformes沙鸡科Pteroclidae鸠鸽科Columbidae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鹃形目Cuculiformes蕉鹃科Musophagidae杜鹃科Cuculidae麝雉科Opisthocomidae鸮形目Strigiformes草鸮科Tytonidae鸱鸮科Strigidae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油鸱科Steatornithidae蟆口鸱科Podargidae林鸱科Nyctibiidae夜鹰科Caprimulgidae雨燕目Apodiformes雨燕科Apodidae凤头雨燕科Hemiprocnidae蜂鸟科Trochilidae鼠鸟目Coliiformes鼠鸟科Coliidae咬鹃目Trogoniformes 咬鹃科Trogonidae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翠鸟科Alcedinidae短尾鴗科Todidae翠鴗科Momotidae蜂虎科Meropidae鹃鴗科Leptosomatidae佛法僧科Coraciidae戴胜科Upupidae林戴胜科Phoeniculidae犀鸟科Bucerotidae䴕形目Piciformes鹟䴕科Galbulidae喷䴕科Bucconidae须䴕科Capitonidae响蜜䴕科Indicatoridae鵎鵼科Ramphastidae啄木鸟科Picidae雀形目Passeriformes霸鹟科Tyrannidae尖喙鸟科Oxyruncidae刈草鸟科Phytotomidae刺鹩科Acanthisittidae八色鸫科Pittidae阔嘴鸟科Eurylaimidae砍林鸟科Dendrocolaptidae灶鸟科Furnariidae蚁鸟科Formicariidae食蚊鸟科Conopophagidae窜鸟科Rhinocryptidae伞鸟科Cotingidae侏儒鸟科Pipridae裸眉鸫科Philepittidae薮鸟科Atrichornithidae百灵科Alaudidae燕科Hirundin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 鹎科Pycnonotidae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棕榈䳭科Dulidae河乌科Cinclidae鹪鹩科Troglodytidae嘲鸫科Mimidae岩鹨科Prunellidae鸫科Turdidae莺科Sylviidae鹟科Muscicapidae画眉科Timaliidae长尾山雀科Aegithalidae细尾鹩莺科Maluridae山雀科Paridae䴓科Sittidae短嘴旋木雀科Climacteridae 旋木雀科Certhiidae攀雀科Remizidae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啄花鸟科Dicaeidae绣眼鸟科Zosteropidae澳䳭科Promeropidae吸蜜鸟科Meliphagidae黄鹂科Oriolidae和平鸟科Irenidae伯劳科Laniidae钩嘴鵙科Vangidae卷尾科Dicruridae]垂耳鸦科Callaeidae鹊鹨科Grallinidae燕鵙科Artamidae钟鹊科Cracticidae极乐鸟科Paradisaeidae园丁鸟科Ptilonorhynchidae 鸦科Corvidae椋鸟科Sturnidae文鸟科Ploceidae梅花雀科Estrildidae绿鹃科Vireonidae管舌鸟科Drepanididae 森莺科Parulidae鹀科Emberizidae拟黄鹂科Icteridae鸲鹟科Petroicida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分类大全(鸟纲)1、古颚总目鸵形目:鸵鸟科:仅鸵鸟一种美洲鸵目: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鹤鸵目:鸸鹋科:仅鸸鹋一种鹤鸵科:3种鹤鸵无翼鸟目: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共鸟]形目:[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2、楔翼总目企鹅目: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3、今颚总目潜鸟目:潜鸟科:游禽,5种鸊鷉目:鸊鷉科:游禽,23种鹱形目: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鹈形目: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鸬鹚科:游禽,39种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鹲科:热带海鸟,3种雁形目: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鹳形目:(约115种)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鹳科:大型涉禽,17种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红鹳目: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鹤形目:(约204种)鹤科:大型涉禽,15种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鸻形目:(约350种)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蛎鹬科:11种蛎鹬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鸡形目:(约284种)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麝雉目: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沙鸡目:(约16种)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鸮形目:(约205种)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鸱鸮科:鸱鸮类。
夜行姓猛禽,189种隼形目:(约311种)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鹰科:多为大型猛禽可分为10个亚科: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鹞亚科:鹞类,17种鸢亚科:鸢类,9种鵟亚科:鵟类,47种雕亚科:金雕、海雕、鹰雕等,51种蛇雕亚科:蛇雕、短趾雕等,14种兀鹫亚科:大型食腐猛禽,15种鹗亚科:仅一种,也叫渔鹰美洲鹫科:分布于美洲的大型食腐猛禽,7种蛇鹫科:仅一种,也叫秘书鸟、鹭鹰夜鹰目:(约118种)夜鹰科:夜行性凶猛的鸟类,归于攀禽。
89种该目还包括油鸱科、林鸱科、裸鼻鸱科、蟆口鸱科等鹦形目:鹦鹉科:全世界约350多种,色彩艳丽的攀禽。
雨燕目:雨燕科:97种凤头雨燕科:4种蜂鸟目:过去曾置于雨燕目蜂鸟科:分布于美洲的小型攀禽,约有320多种鼠鸟目:鼠鸟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攀禽,6种咬鹃目:咬鹃科:脚趾形状特殊的一类攀禽,有39种鹃形目:(约159种)蕉鹃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色彩艳丽的攀禽,23种杜鹃科:巢寄生攀禽,136种可分为杜鹃亚科、犀鹃亚科、地鹃亚科、鸡鹃亚科等佛法僧目:(约152种)翠鸟科:包括鱼狗、翠鸟、翡翠等,93种蜂虎科:26种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宝鸟等,12种该目还包括:鹃三宝鸟科、地三宝鸟科(也称鴗)等戴胜目:(约10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戴胜科:仅戴胜1种林戴胜科:仅分布于非洲的攀禽,9种犀鸟目:(约57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犀鸟科:包括犀鸟、噪犀鸟、地犀鸟等鴷形目:(约410多种)鹟鴷科:分布于美洲的攀禽,18种蓬头鴷科:包括蓬头鴷(也叫喷鴷)和尼鴷,分布于中南美,33种鵎鵼科:即巨嘴鸟,41种须鴷科:也叫拟啄木鸟,82种响蜜鴷科:巢寄生鸟类,24种啄木鸟科:该目最大一科,包括啄木鸟、扑翅鴷等,约216种雀形目:鸟类最大的一目,即鸣禽,可分为100多个科,有5800多种。
鸣禽(燕雀亚目):百灵科(91种)、燕科(90种)、鹡鸰科(62种)、山椒鸟科(82种)、鹎科(130种)、叶鹎科(8种)、雀鹎科(4种)、丝鹟科(4种)、太平鸟科(3种)、连雀科(1种)、棕榈鹡科(1种)、河乌科(5种)、鹪鹩科(79种)、嘲鸫科(35种)、岩鹨科(13种)、鸫科(335种)、扇尾莺科(111种)、莺科(281种)、戴菊科(6种)、蚋莺科(35种)、鹟科(116种)、疣眼鹟科(31种)、扇尾鹟科(43种)、王鹟科(98种)、鸲鹟科(40种)、啸鹟科(54种)、岩鹛科(2种)、画眉科(263种)、弯嘴鹛科(5种)、鸦雀科(20种)、刺尾鸫科(2种)、鹑鸫科(15种)、细尾鹩莺科(25种)、刺嘴莺科(68种)、澳鹡科(5种)、攀雀科(13种)、长尾山雀科(9种)、山雀科(55种)、鳾科(24种)、澳鳾科(2种)、旋壁雀科(1种)、旋木雀科(7种)、纹旋木雀科(3种)、短尾旋木雀科(7种)、花蜜鸟科(130种)、啄果鸟科(10种)、冠啄果鸟科(2种)、啄花鸟科(44种)、斑食蜜鸟科(4种)、绣眼鸟科(94种)、非洲食蜜鸟科(2种)、吸蜜鸟科(174种)、黄鹂科(29种)、和平鸟科(2种)、伯劳科(31种)、丛鵙科(43种)、盔鵙科(11种)、钩嘴鵙科(14种)、卷尾科(23种)、垂耳鸦科(2种)、鹊鹩科(2种)、澳鸦科(2种)、燕鵙科(11种)、棘头鵙科(1种)、钟鹊科(12种)、极乐鸟科(44种)、园丁鸟科(20种)、鸦科(117种)、椋鸟科(114种)、雀科(35种)、织雀科(114种)、梅花雀科(140种)、维达雀科(19种)、莺雀科(52种)、燕雀科(135种)、管舌雀科(23种)、绿森莺科(1种)、森莺科(116种)、曲嘴森莺科(1种)、裸鼻雀科(256种)、鹀科(320种)、美洲雀科(43种)、拟鹂科(97种)亚鸣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阔嘴鸟科(15种)、裸眉鸫科(4种)、灶鸟科(240种)、�雀科(51种)、蚁鵙科(206种)、蚁鸫科(62种)、食蚊鸟科(8种)、窜鸟科(56种)、割草鸟科(3种)、伞鸟科(68种)、娇鹟科(52种)、霸鹟科(426种)、尖喙鸟科(1种)、八色鸫科(32种)、薮鸟科(2种)、琴鸟科(2种)、刺鹩科(3种)鸟的分类1.游禽雁形目、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鸥形目。
游禽适合在水中取食。
如雁、鸭、天鹅等。
喜欢在水上生活,脚向后伸,趾间有蹼,有扁阔的或尖嘴,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飞翔很快。
游禽是对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的总称。
游禽种类繁多,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
包括雁鸭类、鸥类等.如天鹅、大雁、鸳鸯、鹈鹕、海鸥等。
这些游禽的分布地域不同,不如北京地区最常见的游禽有:大天鹅、小天鹅、绿头鸭、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以及浑身漆黑的鸬鹚等。
游禽常选择有湖泊的地方休息,以鱼、虾和水草为食。
游禽的繁殖窝成平盘状,可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游禽所特有的水面浮巢。
它们飞行时,脚向身体的后方伸出,飞翔速度很快,脚趾之间有蹼相连。
其嘴大多数宽阔而扁平,善于游泳和潜水。
天鹅、雁、野鸭等换羽时,常是飞羽同时脱落,且连续几周都不能飞行,捕食能力大为降低,易受到伤害,在此期间需要有效保护。
雁类飞行一般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边飞边发出“咿呀——,咿呀——”的叫声。
2.涉禽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
它们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
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
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
鹭和鹳是大、中型涉禽。
鹭和鹳的外形十分像,但飞行时鹭类颈部常常弯曲成“S”形,而鹳类则颈部直伸。
我国鹭类有20种,大都属于珍惜鸟类。
鹳类是大型涉禽,飞行时头、颈、腿前后直伸,白鹳为世界著名珍禽。
朱鹭是世界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目前只在我国陕西秦岭有分布。
鹤类大小不等,它们的脚趾间没有蹼或仅有一点蹼,后趾的位置比前面三趾要高。
飞行时颈深直。
鹤的身资挺秀,修颈长脚,举止幽雅大方,节奏分明,舞姿潇洒,鸣声悦耳洪亮。
我国独有的、头顶为红色的丹顶鹤被人们誉为仙鹤。
鹬类为中等或小型涉禽。
种类繁多,身体大多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于飞翔。
亲鸟为保护幼鸟常把一只翅膀拖地行走诱使敌害追赶而放弃小鸟。
人们常说的“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鹬就是指这种鸟。
3.陆禽鸡形目,鸽形目陆禽主要在陆地上栖息。
体格健壮,翅膀尖为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嘴短钝而坚硬,腿和脚强壮而有力,爪为钩状,很适于在陆地上奔走及挖土寻食。
松鸡、马鸡、孔雀等都属于这一类。
陆禽主要以植物的叶子、果实及种子等为食,大多数用一些草、树叶、羽毛、石块等材料在地面筑巢,巢比较简单。
我国是世界上盛产鸡类的国家,共有49种,有许多是我们国家的特产种,如金鸡、马鸡、虹雉、长尾雉、孔雀等。
由于路禽中多种鸟类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鸟类一直是人们捕捉的重点对象之一,从而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受威胁及濒危雉类已有18种,其中就有11种在我国有分布。
我们既为我国有如此丰富的雉类资源而自豪,但更应保护它们。
4.鸣禽雀形目鸣禽约占世界鸟类的五分之三。
鸣禽的外型和大小差异较大。
小的如柳莺、绣眼鸟、山雀和啄木鸟;大如乌鸦、喜鹊。
几乎分布全中国。
鸣禽的食性各异。
鸣禽的鸣声因性别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繁殖季节的鸣声最为婉转和响亮。
如画眉、乌鸦、黄鹂、灰喜鹊、煤山雀、黑卷尾、毛脚燕的鸣声各具特色。
伯劳喜欢平稳直飞,近乎一条直线;而燕雀等的飞行曲线呈规律的波浪状;百灵和云雀等常常垂直起飞与降落。
鸣禽巢的结构相当精巧。
如云雀、百灵等多以细草或动物的毛发编织成皿状巢,巢的边缘与地表平齐,而柳莺、麻雀等常用树叶、草茎、草根、苔藓等编织成球状巢。
鸣禽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在繁殖季节里它们能捕捉大量危害农业生产的害虫。
有人认为,把鸟关在笼中也是一种爱鸟的行为,其实不然。
爱鸟是应该给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人类应该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鸟类,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嗜好而把鸟关在笼中。
须知笼中一只鸟是已几只、几十只鸟的生命为代价的。
5.攀禽鹦形目,鹃形目,雨燕目,鼠鸟目,咬鹃目,夜鹰目,佛法僧目,鴷形目吃鱼的翠鸟,吃毛虫的杜鹃,学人说话的鹦鹉,专吃蛀干害虫的啄木鸟以及雨燕、戴胜、夜鹰、蜂鸟等都属于攀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