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聚酯的研究概况
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2000年第21卷第4期华北工学院学报VOl.21NO.42000 (总第72期D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m NO.72D文章编号:1006-5431(2000D04-0328-06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姜丽萍9王久芬(华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9山西太原030051D摘要:目的介绍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液晶聚合物的性能~发展概况9着重介绍了液晶聚合物的合成~改性及性能表征研究现况.结果与结论液晶聚合物是一类具有实用价值的9性能优异的新型高分子材料9在工程塑料改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液晶聚合物9研究9进展中图分类号:322.3文献标识码:A液晶聚合物(LCP D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的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高性能聚合物.主要用来制作特种合成纤维和特种工程塑料9其分子具有自发取向的特征.就其液晶行为通常可分为溶致LCP和热致LCP9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主链LCP和侧链LCP.LCP制品具有高强度~高模量9尺寸稳定性~阻燃性~绝缘性好9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药品腐蚀~线膨胀率低9并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等优异性能[1].预计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光纤通讯~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1国内外液晶高分子的研究概况低分子液晶的发现可追溯至19世纪末9而高分子液晶的发现则始于20世纪中叶.1950年ElliOtt 和AmbrOse在聚氨基甲酸酯的氯仿溶液制膜过程中发现溶液为胆甾相液晶9从而在高分子领域中产生了液晶相的概念[3].迄今为止9世界上已有十多家公司实现了工业化9年产量已超过10000t.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和日本.1.1美国1972年美国Du POnt公司研究成功的Kevlar系列溶致液晶纤维标志着合成高分子液晶开始走向市场9并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1984年DartO和Manufacturing公司开发聚芳酯热致LCP并首次实现了热致LCP的工业化.1985年Oechst Clanese公司提出了一种易加工的热致LCP产品.1986年East-man公司开发了另外两种成本较低的LCP产品X7G和EkOnOl.进入90年代后LCP更是以前所末有的惊人速度发展.1994年Du POnt公司开发了新型的Zeinte LCP9其生产能力达3000t/a.DartcO公司开发的新型Xydar将LCP的价格降到11$/kg以下[4].AMOCO研制成功了LCP中热变形温度高达(375C D的新品种.Oechst Clanese公司最近开发了一种满足特高性能电子部件要求的新品种Vec-trae1309具有很高的流动性9而新开发的电镀级LCP是世界上首次开发成功的可电镀LCP.此外9美国Du POnt公司新近还开发了无定形的LCP9其玻璃化温度为190C9没有一定的熔点9适合于作为薄膜或板材[5].1.2日本1972年热致液晶聚合物由NihOn EkOnOl公司引入日本市场9至90年代日本至少有10家公司参与收稿日期:2000-07-11作者简介:姜丽萍(1975-D9女9硕士生.从事专业:液晶高分子合成.市场开拓9其中聚合塑料公司9住友化学公司和石油化学公司三家公司处于领先地位9聚合塑料公司于1996年2月开始运转年产28 t 的装置9从而使该材料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番.与此同时9该公司还加强了对东南亚和中国市场的开拓9先后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中国上海及香港开设了事务所9以确保其亚洲最大生产商的地位;住友化学公司以碳化硅技术为基础开发独有工艺9建立了8 t /a 的聚合装置9并在爱媛县建立了生产能力为1 t /a 的生产装置;日本石油化学公司进口美国阿莫可聚合物公司的产品在日本销售后不断开拓市场[6];东丽工业公司于1987年开发并工业化生产了LCP 9已投资94 万美元兴建了年产1 t 的生产厂.此外还有三菱化成9上野制药等公司在生产LCP 9年生产能力约为1 t .1.3其他国家英国ICI 公司的VICTRES -SRP LCP 已经有4个品种投入生产9新一种拉伸强度高达2 MPa 9悬臂缺口冲击强度为13 J /m 的新品种[7].德国BASF 公司的ULTRAX 已经研制出三种基本新品种9其中两种是耐高温的特种工程塑料.另外9德国Hoechst 公司将新型Vectra LCP 作为热塑性工程塑料在世界范围内推广9目前投放市场的有3 余种商品级及专用级产品[8].1.4国内我国对LCP 的研究工作在8 年代起步9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和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纺织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复旦大学等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9北京大学和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光纤包复级液晶聚酯的小试9正在进行中试9成为我国LCP 向实用化过渡的新品种9但其它大部分研究工作仍停留在实验室.今后LCP 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归纳为:(1D 降低成本;(2D 降低制件的各向异性;(3D 在改善加工性的同时取得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的综合平衡.2合成方法研究目前LCP 的合成主要采用缩聚反应9合成的LCP 主要有主链型的聚酰胺类\聚酯类\聚醚类\聚噻唑\聚唑咪等;侧链型的有聚异氰酸酯类\聚偶氮类\聚二甲基硅氧烷类\聚丙烯酸酯类等9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液晶.这里着重介绍主链型聚酰胺类和聚酯类液晶聚合物.2.1主链LCP液晶基元分布在聚合物主链结构上所形成的液晶聚合物称为主链LCP .一类显示溶致液晶行为9以芳香族聚酰胺为代表9另一类则显示热致液晶行为9以芳香族聚酯及共聚酯为代表.2.1.1芳香族聚酰胺这类液晶是通过酰胺键将单体连接成聚合物9因此所有能够形成酰胺的反应方法和试剂都有可能用于此类高分子液晶的合成.如聚对氨基苯甲酰胺(PBA D 的合成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9与过量的亚硫酰氯反应制备亚硫酰胺基苯甲酰氯;然后在四甲基脲(TMU D 中进行溶液缩聚得到PBA .反应方程式为OH 2NCOOHSOC1-2O ==N SOCOC1TMU-L OHO+N HC 9=O近年来又开发了几种合成芳香族聚酰胺的新方法9如:(1D 利用芳香族二元胺和二元酸的氧化反应O CnHO =OC =OOH +O nH 2N NH 2+(C 6H D 3P +C 2C16NO-2Of C=O C=ONH ON S H+(C 6H D 3PO +C 2C14+NO 2-HC1+(n -1D H 2O923(总第72期D 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姜丽萍等D在咪唑或其衍生物存在下的酰胺化反应芳香族聚酯的合成热致液晶芳香族聚酯是近年来世界市场上出现的新一代高性能热塑性塑料 因为硬棒状刚性分子的溶解度小 熔点又高 合成这类刚性长链芳香聚酯困难较大 若合成中等相对分子质量产物时还比较方便 若要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 必须采用两步反应过程 第一步是均相的溶液聚合或熔融聚合 得到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 第二步是在所得聚酯熔点以下的温度进行固相缩聚 合成方法大致有以下 种 如芳香族二酰氯和羟基化合物溶液缩聚 0~99m9m 119 9m 1二羧酸 芳香族羟基酸和双酚的乙酰衍生物熔融缩聚m99m芳香族羟基酸芳香族二羧酸苯酯和双酚熔融缩聚9式中代表二羧酸 双酚二乙酸酯和芳香族羟基酸醋酸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融缩聚m华北工学院学报000年第 期HO { =OO =OH 3H 3O{ =OO ET 9p H -(m -2n) H 3OOH 式中ET 代表 =O=OO H 2 H 2O .2.2侧链L P侧链L P 是液晶相侧链和柔性主链两部分组成.有三类主要合成方法[16]:(1)均聚反应先合成柔性空间间隔体一端连接刚性结构 另一端带有可聚合基团的单体 再进行均聚反应构成侧链液晶;(2)缩聚反应在连有刚性体的柔性空间间隔体自由一端制备双功能基 再与另一种双功能基单体进行缩聚反应构成侧链聚合物;(3)接枝反应以某种线性聚合物和柔性空间间隔体上带有活性基团的单体为原料 利用接枝反应制备.合成的主要产品有:有机硅类~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聚苯乙烯衍生物等.3改性研究由于L P 原料价格昂贵 成型加工工艺难以控制 且L P 工程塑料制品有着各向异性和冲击强度低等缺点 所以人们将较多的注意力转向了把液晶聚合物作为其他聚合物的改性剂 或与其他聚合物制成合金 以扩大液晶聚合物的应用范围.3.1嵌段及接技改性通常将L P 与一些聚合物共混改性时 由于刚性的L P 与非液晶性的聚合物不相容 从而导致最终产物的性能提高受到很大限制.通过嵌段和接技改性可在其分子链上同时引入液晶段和非液晶段 继而增进材料两相界面的相互粘接及相容性 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性能[17].文献[14]中以两步法合成的PET /6O PHB 为单体与双酚A 及碳酸二苯酯通过熔融酯交换制得液晶嵌段共聚物PET /6O PHB -b -P成为液晶聚合物/聚碳酸酯共混体系很好的相容剂.3.2共混改性3.2.1分子复合材料利用具有刚性棒状分子结构L P 的自取向性在分子水平上增强柔性聚合物可以得到高强度~高模量的分子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有:共沉淀法 悬浮法和共聚合.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发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 )/聚酰胺(PA ) 聚苯并噻唑(PBT )/聚苯并咪唑(ABPBI ) PPTA /PV 等分子复合材料[18] 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3.2.2L P 合金热塑性非液晶性聚合物的性能不足之处可通过与液晶聚合物共混而得到改善.该体系被称为原位复合材料(In -Situ ompoSiteS )是液晶共混物合金中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类新型材料[19~21].据报道 L P 共混体系中所采用的L P 有芳香共聚酯~聚酯酰胺;所用非液晶高聚物有PA PS PET P PBT PES PEI PEEK 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共混法和溶液共混法 已研制出的L P /聚合物合金有[22]L P /聚醚砜(PES )[23] L P /聚醚酮(PEEK ) L P /聚酰胺(PA ) L P /聚醚酰亚胺(PEI )[24]L P /P [25] L P /PET [26~28] L P /聚砜[29~31]均具有良好的应用领域.133(总第72期)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姜丽萍等)233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LCP的增强和填充在LCP中添加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或添加石墨云母等无机填料可提高制品的熔接接缝强度降低制品的各向异性改善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提高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采用矿物填料填充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已获得实际工业生产和应用[32].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33 34]Amoco公司的40%玻纤G-540 G-640和G-665;Celanse公司的玻纤增强C180;日本尤尼契卡公司50%矿物的C-5050GN和住友化学公司的玻纤增强E6010和E5710.此外还有两液晶高分子的共混改性[35]等.4液晶性表征方法研究4.1偏光显微镜观察聚合物的液晶性由于液晶聚合物刚性大分子的取向使得其在熔融状态下可以通过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如用西德Leitz的ORT~OLUX Pol-BK型热台偏光显微镜表征液晶的相转变清亮点等.利用液晶聚合物刚性大分子松弛时间长的特性可先在热台上制得液晶聚合物的骤冷样品再用偏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先用北京光电设备厂的X6型精密熔点测定仪制得液晶聚合物的骤冷样品再用国营江南光学仪器厂的XPT-6型偏光显微镜进行液晶观察.4.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聚合物的液晶性液晶相是热力学稳定存在的相系因此加热液晶聚合物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液晶相转变从而在DSC谱图上出现多个熔融吸热峰.可采用的仪器如:美国Perkin-Elmer DSC-7型差示扫描量热计.此外液晶聚合物表征方法还有X-射线衍射小角中子散射等方法.参考文献:[1]赵安赤.液晶聚合物及原位复合技术在塑料改性中应用[J].中国塑料1993 (4):1~8.[2]~uang M R Guang~.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 from p-hydroxybenzoic aci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and third monomer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7 66:2129~2138.[3]陈建定李大芬吴叙勤等.液晶聚合物[J].高分子材料1992 (3):22~28.[4]塑料改性委员会.国外液晶聚合物的市场动向[J].化工新型材料1997 (4):6.[5]瞿亚凡周亮.高性能工程塑料[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2 (2):61~64.[6]Larrondo L Manley J.Electrostatic fiber spinning from polymer melts.I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n fiber forma-tion and properties[J].Modern Plastics1996 73(4):2117.[7]薛怡伦.优异的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液晶聚合物[J].北京化工1992 (2):27~34.[8]Zhuang P Ky T White J L.Characteristics of hydroxybenzoic acid-ethylene therephthalate copolymers and theirblends With polystyrene poly carbonate 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J].Plastics g Rubber Weekly1996 (5): 1632.[9]赵德仁张慰盛.高聚物合成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29.[10]张海良谭松庭朱志强.含柔性间隔基液晶聚酯合成的新途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 (11):1893~1896.[11]张海良贺小华王霞瑜.PET/~T~-6热致液晶有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 (1):71~76.[12]Ignatious F Lu C.Liguid 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rigid units and flexible ethylene terephthalatesegments[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 Chemistry1995 (33):1329~1340.[13]吴大诚刘谊斌李瑞霞等.低分子量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4 (4):405~410.[14]张慧卿杜新宇刘德峰等.液晶嵌段共聚物PET/60P~B-b-PC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8(1):54~59.[15]USA 3,778,41O[P ].[16]赵文元,王亦军.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Z 6.[17]陈建定,施建良,吴叙勤.液晶聚合物[J ].高分子材料,1993,(Z ):Z O~Z 6.[18]刘孝波.液晶聚合物的发展及其应用[J ].材料导报,1993,(6):74~79.[19]益小芳.热致液晶高分子及共混原位增强材料[J ].材料导报,199Z ,(3):39~45.[Z O]黎学东,陈鸣才.原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广州化学,1996,(1):51~56.[Z 1]陈廷明.TP /LCP 原位复合材料[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8,(1):58~61.[Z Z ]杨淑丽.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合金的性能与加工[J ].工程塑料应用,1995,(1):53~56.[Z 3]张洪志,王育立,何嘉松.热致液晶聚合物微纤与碳纤维对聚醚砜的混杂增强[J ].高分子学报,1997,(3):376~379.[Z 4]Tyan L ,Wei K .Miscibility and transesterification in blends of liguid crystalline copolyesters and polyarylate [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1998,36:1959~1969.[Z 5]肖茹,章悦庭,关桂荷.热致液晶共聚酯-聚碳酸酯原位复合体系的性能[J ].合成纤维,1999,(4):3~7.[Z 6]杨始堃,伍孟萍,陈玉君.用液晶PET /P B 共聚酯对PET 共混改性的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Z ):73~75.[Z 7]Poli G ,Paci M ,Maganini P .On the use of PET -LCP copolymers as compatibilizers for PET /LCP blends [J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6,36(9):1Z 44~1Z 55.[Z 8]Magagnini P ,Tonti M S ,Masseti M ,Paci M .Phase behavior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with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J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8,38(9):157Z ~1585.[Z 9]Skovby M B ,Kops J .Studies on diphenylether modified poly (phenyl -1,4-phenylene terephthalate )liguidcrys-talline polymer and its blend with polycarbonate and polysulfone [J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1,31(13):954~96Z.[3O]何嘉松,张洪志,袁强,等.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J ].高分子学报,1994,(3):34Z ~346.[31]杨宏丽,吴叙勤,李世晋,等.全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合物与热塑性树脂聚砜的原位复合材料[J ].高分子学报,1997,(1):38~4Z.[3Z ]何嘉松,张洪志.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可纺性与其在基体树脂中的成纤[J ].高分子学报,1995,(5):636~639.[33]张鸿志,管志斌.热致性共聚酯液晶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Z ):Z 18~Z Z O.[34]钟阳,曾汉民.液晶高聚物的原位复合材料及纤维复合材料[J ].化工新型材料,1993,(9):7~9.[35]Stachowski M J ,Digenedetto A T .Compatibility in binary blends of thermotropic liguid crystal polymers [J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8,38(5):716~7Z 6.Advance in research of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JIANG Li -ping ,WANG Jiu -fen(Dep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O3OO51,China )Abstract :Aim To introduce the advance in research of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MethodsThe property and development of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are reviewed .The status of syn-thesis ,modification and liguid crystalline behaviour research of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are reviewed emphatical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are excellentand valuable materials and hold the balance i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plastics .Key words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research ;progress333(总第7Z 期)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姜丽萍等)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作者:姜丽萍, 王久芬, JIANG Li-ping, WANG Jiu-fen作者单位:华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51刊名:华北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00,21(4)被引用次数:8次1.赵安赤液晶聚合物及原位复合技术在塑料改性中应用 1993(04)2.Huang M R;Guang H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quid cryst alline polymer from p hydroxybenzoic acid,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th ird monomers[外文期刊] 1997(11)3.陈建定;李大芬;吴叙勤液晶聚合物 1992(03)4.塑料改性委员会国外液晶聚合物的市场动向 1997(04)5.瞿亚凡;周亮高性能工程塑料 1992(02)rrondo L;Manley J Electrostatic fiber spinning from pol ymer melts.I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n fiber formation and properties 1996(04)7.薛怡伦优异的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晶聚合物 1992(02)8.Zhuang P;Ky T;White J 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xybenz oic acid ethylene therephthalate copolymers and their blends with polystyrene p ol y carbonate,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1996(05)9.赵德仁;张慰盛高聚物合成工艺学 199610.张海良;谭松庭;朱志强含柔性间隔基液晶聚酯合成的新途径[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7(11)11.张海良;贺小华;王霞瑜PET/HTH 6热致液晶有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7(01)12.Ignatious F;Lu C Liquid 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rigid units and flexible ethylene terephthalate segments[外文期刊] 1995(33)13.吴大诚;刘谊斌;李瑞霞低分子量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 A 酯)的研究 1994(04)14.张慧卿;杜新宇;刘德峰液晶嵌段共聚物 PET/60PHB b PC 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期刊论文]-高分子学报1998(01)15.查看详情16.赵文元;王亦军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 199617.陈建定;施建良;吴叙勤液晶聚合物 1993(02)18.刘孝波液晶聚合物的发展及其应用 1993(06)19.益小芳热致液晶高分子及共混原位增强材料 1992(03)20.黎学东;陈鸣才原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996(01)21.陈廷明TP/LCP 原位复合材料 1998(01)22.杨淑丽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合金的性能与加工 1995(01)23.张洪志;王育立;何嘉松热致液晶聚合物微纤与碳纤维对聚醚砜的混杂增强 1997(03)24.Tyan H L;Wei K H Miscibility and transesterification in blends o f liquid crystallinecopolyesters and polyarylate[外文期刊] 1998(11)25.肖茹;章悦庭;关桂荷热致液晶共聚酯聚碳酸酯原位复合体系的性能 1999(04)26.杨始堃;伍孟萍;陈玉君用液晶 PET/PHB 共聚酯对 PET 共混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02)27.Poli G;Paci M;Maganini P On the use of PET LCP copolyme rs as c ompatibilizers for PET/LCP blends[外文期刊] 1996(09)28.Magagnini P;Tonti M S;Masseti M;Paci M Phase behavior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with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外文期刊] 1998(09)29.Skovby M H B;Kops J Studies on diphenylether modified poly(phenyl 1,4 phenylene terephthalate) liquidcrystalline polymer and its blend with po lycarbonate and polysulfone[外文期刊] 1991(13)30.何嘉松;张洪志;袁强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 1994(03)31.杨宏丽;吴叙勤;李世晋全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合物与热塑性树脂聚砜的原位复合材料 1997(01)32.何嘉松;张洪志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可纺性与其在基体树脂中的成纤 1995(05)33.张鸿志;管志斌热致性共聚酯液晶的研究[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02)34.钟阳;曾汉民液晶高聚物的原位复合材料及纤维复合材料 1993(09)35.Stachowski M J;Digenedetto A T Compatibility in binary blends of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 polymers[外文期刊] 1998(05)1.武爱军.WU Ai-jun液晶聚合物(一)[期刊论文]-世界橡胶工业2009,36(11)2.武爱军.WU Ai-jun液晶聚合物(二)[期刊论文]-世界橡胶工业2009,36(12)3.张娜.张毅.王久芬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工程塑料应用2002,30(8)4.付东升.张康助.张强液晶高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最近进展[期刊论文]-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3,1(3)5.林宏艳.胡海良.陈宝宽.李锦.Lin Hong-Yan.Hu Hai-Liang.Chen Bao-Kuan.LI Jin二维层状聚合物{[Zn(C4H4O6)(H2O)]2·3H2O)}n的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光谱实验室2009,26(4)6.戈明亮.GE Ming-liang聚丙烯/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弹性体2005,15(5)7.刘科英液晶聚合物Zenite(R)LCP[期刊论文]-化工新型材料2002,30(10)8.佘希林.宋国君.江峰.王俊霞.王立.孙翠华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17(2)9.扬赟美国杜邦公司Zenite液晶聚合物简介[期刊论文]-化工新型材料2003,31(11)1.汪菊英.周彦豪.张兴华.蒲侠热致性液晶聚合物与热塑性塑料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工程塑料应用 2004(9)2.杨春霞一种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合成及应用[期刊论文]-化工时刊 2010(2)3.杜拴丽.王久芬.霍红星PET-HBT热致液晶嵌段共聚酯的合成及表征[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5)4.王久芬.祝龙信.霍红星PET-HBT嵌段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合成[期刊论文]-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3(2)。
5G 应用关键材料液晶聚酯产业中国专利分析及发展建议

5G应用关键材料液晶聚酯产业中国专利分析及发展建议文/曾小青0 引言特种工程塑料是继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塑料,具有使用温度高、综合性能优异和附加值高等优点,近年来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等国防和高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液晶聚酯作为特种工程塑料之一,因具有熔体粘度低、强度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以及一定条件下呈现液晶态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特别是随着5G技术快速发展,液晶聚酯已成为5G应用领域的关键材料。
液晶聚酯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已较成熟,并且已有多个产品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LED、电子器件、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
我国液晶聚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1世纪后形成研究热潮,初期主要集中在液晶聚酯的合成及加工改性,后期逐渐转向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涵盖合成、改性及应用的液晶聚酯产业自主产业链条,然而我国液晶聚酯产业无论是在技术实力还是国际产品竞争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鉴于专利信息分析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专利信息分析角度对液晶聚酯产业中国专利开展研究,通过对液晶聚酯中国专利的申请态势、主要来源国和国内省份、重点申请人、技术领域分布、5G 应用等进行分析,揭示国内液晶聚酯产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态势,为我国液晶聚酯产业研发和布局提供建议。
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本文采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液晶聚酯产业中国专利进行检索和分析,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1月30日。
检索数据经过多次补充检索以及申请号合并、详细去噪后,共获得4080件专利,并对专利数据进行查全查准验证,选择液晶聚酯行业典型的申请人和发明人进行查全验证,得到查全率为100%,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专利文献进行筛查,得到查准率为98%,符合分析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公开期限的问题,2019年及2020年的专利申请不是完整的数据,部分已提交专利申请但还未公开的专利不在本检索结果中。
2024年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热致液晶共聚酯是一种在高温下可以流动的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本文旨在分析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的规模,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1. 市场概况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子市场:液晶显示器市场、太阳能电池市场、光学材料市场等。
这些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的快速增长。
2. 液晶显示器市场液晶显示器市场是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液晶显示器市场呈现出爆发性增长。
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3. 太阳能电池市场太阳能电池市场是另一个重要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电池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封装材料,其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4. 光学材料市场热致液晶共聚酯在光学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光学镜头、光纤通信等方面,都需要使用到热致液晶共聚酯材料。
因此,光学材料市场也是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趋势展望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致液晶共聚酯的技术也将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市场对更高性能材料的需求。
2.应用拓展:随着人们对高清晰度、高亮度显示器的需求增加,以及对新能源的推崇,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将继续扩大其应用领域,涉及到更多的行业和产品。
3.环保意识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一种相对环保的材料,将受到更多市场的青睐。
4.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虽然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不同地区市场发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经饱和,但新兴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3年热致液晶共聚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热致液晶共聚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热致液晶共聚酯是一种具有热致变色和光学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低电阻性能和高分子链排列度。
在市场上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电子显示器、光电存储器、光学成像、光纤通信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目前,热致液晶共聚酯行业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对热致液晶共聚酯的需求主要来自电子显示器领域,包括液晶显示器、电子墨水屏和3D显示屏等。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在电子显示器领域,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应用非常广泛。
液晶显示器是当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手机、电视、计算机等各种平板和曲面显示器。
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液晶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制造液晶屏的色彩滤光片和液晶分子的排列调整。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液晶屏的普及,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另外,热致液晶共聚酯在光电存储器、光学成像和光纤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光电存储器中,热致液晶共聚酯作为态的调控材料,可以实现信息的读写和存储。
在光学成像中,热致液晶共聚酯可以用于制造光学透镜和光学滤光片等光学元件。
在光纤通信中,热致液晶共聚酯可以用于制造光纤调制器和光纤开关等光学器件。
虽然热致液晶共聚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价格相对较高,影响了其在一些大众消费品中的应用。
其次,热致液晶共聚酯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和其他辅助剂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因此,热致液晶共聚酯行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热致液晶共聚酯行业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电子显示器的普及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该行业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包括高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热致液晶共聚酯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液晶高分子聚合物

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的概述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时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英文名为:Liquid Crystal Polyester 简称为LCP。
聚合方法以熔融缩聚为主,全芳香族L CP多辅以固相缩聚以制得高分子量产品。
非全芳香族LCP常采用一步或二步熔融聚合制取产品。
近年连续熔融制取高分子量LCP的技术得到发展。
液晶芳香族聚酯在液晶态下由于其大分子链式取向的,它有异常规整的纤维状结构,性能特殊,制品强度很高,并不亚于金属和陶瓷。
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可超过1 0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热塑性工程塑料。
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光学性能、电性能、耐化学药品性、阻燃性、加工性良好,耐热性良好,热膨胀系数较低。
采用的单体不同,制得的液晶聚酯的性能、加工性和价格也不同。
选择的填料不同、填料添加量的不同也都影响它的性能。
液晶聚合物高分子(LCP)的特性与应用一、特性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树脂一般为米黄色,也有呈白色的不透明的固体粉末。
密度为1.4~1.7g/cm3。
液晶聚合物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由于其结构特点而具有增强型,因而不增强的液晶塑料即可达到甚至超过普通工程塑料用百分之几十玻璃纤维增强后的机械强度及其模量的水平;如果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更远远超过其他工程塑料。
液晶聚合物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热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对大多数塑料存在的蠕变缺点,液晶材料可忽略不计,而且耐磨、减磨性均优异。
LCP的耐气候性、耐辐射性良好,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熄灭火焰而不再继续进行燃烧。
其燃烧等级达到UL94V-0级水平。
LCP是防火安全性最好的特种塑料之一。
LCP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
其介电强度比一般工程塑料高,耐电弧性良好。
作为电器应用制件,有连续使用温度200~300℃时,其电性能不受影响。
而间断使用温度可达316℃左右。
LCP具有突出的耐腐蚀性能,LCP制品在浓度为90%的酸及浓度为50%的碱存在下不会受到侵蚀,对于工业溶剂、燃料油、洗涤剂及热水,接触后不会被溶解,也不会引起应力开裂。
2024年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调研报告

热致液晶共聚酯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1.1 市场背景热致液晶共聚酯(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 Polyester,简称TLCP)是一种在高温下具有液晶性质的聚酯材料。
TLCP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医疗器械和汽车等领域。
随着高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TLCP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1.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TLCP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TLCP 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X.X%的增长率。
亚太地区是TLCP 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居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XX%。
1.3 市场驱动因素TLCP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增长,TLCP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受到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青睐。
- 汽车产业对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TLCP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医疗器械领域对材料的高要求,对TLCP的需求也在增加。
二、市场分析2.1 市场份额TLCP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公司A 是全球领先的TLCP生产商,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广泛的产品线,占据市场份额的XX%。
公司B和公司C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但与公司A相比稍有差距。
2.2 市场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TLCP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 高温液晶共聚酯的研发和应用,使TLCP的温度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扩大了市场应用范围。
- 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TLCP市场向低毒、低挥发性的产品方向发展。
- 创新型TLCP 产品的推出,提供更多的应用可能性,如TLCP纤维、TLCP薄膜等。
三、市场前景3.1 市场挑战虽然TLCP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供应不稳定性,可能对TLCP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液晶聚酯的研究概况

液晶聚酯的研究概况胡兆麟;左志俊【摘要】概述了聚酯类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对其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This article discuses the development on Liquid Crystal Polyester,and has analyzed the molecule design、synthesis methods、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期刊名称】《合成技术及应用》【年(卷),期】2011(026)002【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液晶;聚酯;热致性;分子设计;合成;应用【作者】胡兆麟;左志俊【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仪征211900;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仪征21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4液晶高分子(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是一种由刚性分子链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兼有液体和晶体性质的高分子物质。
根据液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溶致型LCP和热致型LCP。
溶致性液晶可用溶剂法纺丝生产纤维或薄膜,这一类以芳香族聚酰胺为代表;热致性液晶则可注塑、挤出成型,主要以芳香族聚酯及其共聚酯为代表。
溶致型液晶由于自身熔点很高,不能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加工,需要使用特殊溶剂制成液晶溶液再加工成型,这导致其工业化生产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热致型液晶正好弥补了溶致型液晶高分子加工成型方面的不足,具有较宽的应用。
所以,虽然溶致型液晶发现和研究得较早,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大多数研究工作基本是围绕热致型液晶展开的。
目前,已工业化生产的热致性液晶绝大多数是芳香族聚酯液晶。
液晶聚酯是一种热致性主链液晶聚合物(TLCP,thermotropic main-chain liquid crystal polyester),具有熔体粘度低、易于成型、强度高、耐热、耐化学试剂、屏蔽性佳等特点。
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简单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发展历史,结构及性能,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研究的新进展,对液晶高分子早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潜在的性能进展做了简要的阐述,并针对液晶高分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液晶高分子研究应用前言高分子科学,以30年代H.staidinger建立高分子学说为开展.此后高分子化学有了飞跃的发展.与此同时,高分子物理化学也有相应的发展。
高分子化学注重对高聚物合成以及性质的研究,而高分子物理则重点研究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二者相辅相成,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就是两者结合的典范。
液晶现象是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tizer[1]在研究胆甾醇苯甲酯时首先发现的。
研究表明,液晶是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热力学稳定相态,它既具有晶体的各相异性,又有液态的流动性,液晶高分子就是具有液晶性的高分子,大多数由小分子量基元键合而成,它是一种结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这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1937年Bawden和Pirie[1]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毒时,发现其悬浮液具有液晶的特性。
这是人们第一次发现生物高分子的液晶特性,其后1950年,Elliott与Ambrose第一次合成了高分子液晶,溶致型液晶的研究工作至此展开。
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Duponnt公司投入大量人力才力进行高分子液晶发面的研究,取得了极大成就,1959年推出芳香酰胺液晶,但分子量较低,1963年,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全芳香聚酰胺,并制成阻燃纤维Nomex,1972年研制出强度优于玻璃纤维的超高强.高模量的Kevlar纤维,并付注实用,以后,高分子液晶的研究则从溶致型转向为热致型。
在这一方面Jackson等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们合成了对苯二甲酸已二醇酯与对羟基苯甲酸的共聚物,可注塑成型,这是一种模量极高的自增强液晶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液 晶 高分 子 ( C l udcyt oy r , 一 L P,q i rs l l i a p me ) 是
Jcsn的聚合 方法 进行 了改 进 , 一次 投 料 为分 次 ako 变
种 由刚性分 子链 构 成 的 ,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以形 成 兼 在 有 液体 和 晶体性 质 的高 分子 物质 。根 据 液 晶形成 条
性 液 晶可用 溶剂 法 纺 丝 生 产 纤 维 或 薄 膜 , 一 类 以 这
芳 香族 聚 酰胺 为代 表 ; 致 性液 晶则 可 注塑 、 出成 热 挤
型, 主要 以芳 香 族 聚 酯 及 其 共 聚 酯 为 代 表 。溶 致 型 液 晶 由于 自身熔 点 很 高 , 能 通 过 加 热 的方 式 进 行 不 加 工 , 要 使用 特殊 溶剂 制 成液 晶溶 液再 加工 成 型 , 需 这导 致 其工 业化 生 产 存 在很 大 的 局 限性 ; 致 型 液 热 晶正好 弥补 了溶 致 型液 晶高 分子 加工 成 型方 面 的不
件 的不 同 , 可分 为 溶 致 型 L P和 热 致 型 L P C C 。溶 致
投料 , 以减少聚合体系中 H A单体 的浓度和 自 B 缩合 的机 会 , 得 了 高 HB 含 量 的 无 规 共 聚 酯 P T 制 A E/
H A, 品 名 为 X G;0世 纪 8 B 商 7 2 0年 代 末 又 推 出 了 R d C50 o mn L 一0 0系 列 产 品 。1 8 9 5年 , oc s C l — H eht e n . a
上 个 世纪 9 代后 , 0年 整个 液 晶产业 开始 高速 发 展, 特别 是 I 业对 L P的需 求 量 显 著 增 长 , 要 T行 C 主
用 在 电子 零 部 件 、 C 显 示 屏 方 面 , LD 同时 开 始 广 泛 地进 入航 空 航天 、 子 电器 、 电 医疗 、 车工 业 及 化 工 汽 设 备等 不 同领域 。其 中 , 致性 芳 香 族 聚酯 L P由 热 C 于 其优 秀 的 特 性 , 场 份 额 已 占全 部 L P材 料 的 市 C 6 % 以上 , L P最 大厂 商 美 国泰 科 纳公 司 的主 打 0 如 C 产 品 V cr et a最近 3年 的 增 长 率 更 在 2 % 以上 。 日 5 本 宝理公 司的 富士 工 厂 的 V cr 产规 模 由 52 0 et a生 0 t 扩大 到 82 0 t并计 划 扩 大 到万 吨 以上 。 目前 , 0 , 美
摘
要 :概述了聚酯类液 晶高分子材料 的发展 , 对其分子设计 、 合成方法 、 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 比较详细的分 析。 聚Hale Waihona Puke 热致性 分子设 计 合成 应用
文 章 编 号 :10 -3 X(0 1 0 -03 ) 0 63 4 2 1 )20 3 46
关键词 : 晶 液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34 Q 2 .
C temo o i ma —hi i i cytl oys r , P, r t pc i c a l ud rs l t ) h r n n q ap ee
具 有熔 体 粘度 低 、 于成 型 、 度 高 、 热 、 易 强 耐 耐化 学试 剂 、 蔽性 佳 等特 点 。最早 的液 晶聚酯 是 17 屏 9 2年 由
收 稿 日期 :2 1 0 0 】一 5—1 6
( P 和 4, 联苯 二 酚 ( O P 构 成 的一种 高熔 点 T A) 4一 DD ) 的芳香 族 共 聚酯 , 来 由此 开 发 的一 系列 共 聚酯 产 后 品称为 X dr并 由 D r o公 司 于 18 ya, at c 94年 商 品 化 。
第2 6卷 第 2期 2 1 年 6月 01
合
成
技
术
及
应
用
Vo . 6 No 2 12 .
SYNTH ETI C TECtN0L0GY I AND APPLI CATI ON
J n 2 1 u. 01
液 晶 聚 酯 的 研 究 概 况
胡 兆麟 , 志俊 左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 限公 司技术 中心 , 江苏仪征 2 10 ) 19 0
C rou d m公 司合 成 出来 的 abrn u , 品名 为 E k e 商 k ct
1 0 0, - 0 它是 由对 羟基 苯 甲 酸 ( A) 对 苯 二 甲酸 2 HB 、
国是 热致 性 液 晶聚 酯 的 主要 生 产 国 , 产 量 约 占世 其 界 总产量 的 8 % , 次是 日本 、 欧和俄 罗斯 J 0 其 西 。
研究 得 较早 , 具有 一 定 的历史 地位 , 大多 数研 究 工 但 作基 本 是 围绕热 致 型液 晶展 开 的。 目前 , 工业 化 已
生产 的热致 性液 晶绝 大 多数是 芳香 族 聚酯 液 晶 。
l 液 晶聚 酯 的发 展 历 史
液 晶聚 酯 是 一 种 热 致 性 主 链 液 晶 聚 合 物 ( L T.
2 液 晶聚 酯 的分 子 结 构 设 计
液 晶 聚酯 属 于 主链 型 热 致 液 晶高 分 子 , 性介 刚 晶基 元位 于 主链之 中 , 固有 的 刚性 链 段 使 其 具 有较 高 的熔 点 , 至高 于其 分解 温度 , 甚 无法 在熔 融状 态下 观察其 液 晶行 为 。为 了使这 类 液 晶高分子 表现 出热 致液 晶性 , 需要 对 分 子 链 结 构 进 行设 计 。分 子结 构 设 计 的 目标就 是要 寻求 一 种 具 有 棒 状结 构 , 在低 于 分 解 温度 下熔 融 , 具 有各 向异 性 特 征 的 聚 合 物链 并
足, 具有 较 宽 的应 用 。所 以 , 虽然 溶致 型液 晶发 现 和
ee 司基 于 HB s公 A与羟基 萘 甲酸 ( N 制备 的 T — H A) L C P也 实 现商 品化 , 名 为 V c a 6。3种 热 致 型 取 et - r ]
液 晶聚酯 的对 比见 表 1 示 。 所